Workflow
脑机接口
icon
搜索文档
九鼎投资(600053.SH):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暂不涉及脑机接口相关领域的应用
格隆汇· 2025-09-10 10:37
公司业务范围 - 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暂不涉及脑机接口相关领域的应用 [1]
冠昊生物(300238.SZ)未涉及脑机接口业务
格隆汇· 2025-09-10 08:16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明确表示未涉及脑机接口业务 [1] 神经外科产品线 - 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 [1] - 主要产品包括B型硬脑膜补片 [1]
马斯克旗下脑机公司:已为全球12人植入芯片
财联社· 2025-09-10 06:28
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植入技术公司Neauralink于周二(9月9日)宣布,全球已有12人接受了其研发的脑机芯片N1植入试验。 Neuralink公司周二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表示,这些患者总共使用其设备达2000天,累计使用时长超过15000小时。 2024年,Neuralink公司在解决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的安全问题后,便开始对脑部植入物进行人体试验。FDA曾在 2022年驳回其申请。 这项更新标志着自6月份以来的进展。6月,Neuralink的合作伙伴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声称,已有7名患有 严重瘫痪的患者接受了Neuralink的植入设备。 当时,Neuralink还强调了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而失去言语能力的患者,在植入了N1芯片后,可以玩视频游戏、设计3D机器零件、 控制机械臂和交流。 进展 Neuralink于2016年创立,主要开发高带宽、微创的脑机接口设备,目标是实现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通信。 今年6月,该公司宣布完成6.5亿美元的E轮融资,公司估值也跃升至90亿美元,直奔百亿美元目标。 7月,Neuralink ...
脑机接口中文解码实现临床突破 失语患者有望“借机”重获“新声”
科技日报· 2025-09-09 23:55
技术突破 - 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 为因渐冻症 卒中等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1] - 脑电大模型在半秒钟内解析完整中文语句且字数无限制 10个声母解码准确率超83% 15个韵母解码准确率超84%[3] - 患者仅耗时100分钟进行模型训练 朗读54个汉字后模型能衍生出近2000个常用汉字的表达能力[2] 技术优势 - 脑电大模型具备1:36外推能力 通过探索多个大脑区域协同编码机制实现目前中文解码最高准确率和最强解码外推能力[3] - 相比英文26个字母解码 中文"418个音节+4个语调"的解码难度更高 该突破相当于为脑机接口装上"中文操作系统"[3] - 系统适用于多种语言解析 既能帮助中国患者说中文 也可助力外国患者使用英语 日语等[6] 临床应用 - 在华山医院临床实践中 医生为患者植入8-10根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捕捉脑电信号 模型直接输出患者完整"心里话"[2] - 全球首个脑机接口多中心队列研究已启动 对一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疗效观察 积累真实世界数据[5] - 技术突破源自对脑机接口技术的长期布局 建立标准化 共享型侵入式颅内脑电数据库[5] 产业生态 - 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集结高质量孵化器 概念验证平台和检测认证基地 形成产业生态闭环[4] - iBRAIN脑电数据联盟联合全国十多家神经外科领域头部医院 建立全球最大规模标准化共享型脑电数据库[5] - 联盟已完成规范化底层架构 积累海量高质量脑电数据 为脑电大模型创新提供数据基石[5] 发展前景 -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场景广阔 最终目标是让患者重新动起来 走起来 说出来 提高生存质量[4] - 开放共享平台为多领域研究提供支撑 可探索大脑对运动信号 情感信号的编码 甚至助力理解艺术创作时的大脑活动[6] - 推动脑机接口产品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加速前沿技术从"科学实验"转化为"普惠应用"[4][5]
买方质疑业绩预测又遭分析师怒怼,今日开盘高位算力硬件股大幅下挫
第一财经· 2025-09-08 03:00
算力硬件板块市场表现 - 9月8日早盘高位算力硬件股集体下挫 中际旭创和新易盛跌幅超10% 胜宏科技跌近10% 寒武纪跌超6% [1][5] - 生益电子与天孚通信位列跌幅前列 板块出现显著回调 [5] 行业分析师争议 - 买方人士凌鹏质疑中际旭创2027年利润预测超250亿元的合理性 认为线性外推存在缺陷 [1] - 国盛通信分析师在朋友圈激烈回应 要求对方"买白酒" 显示板块多空观点尖锐对立 [3] 历史行情对比与市场特征 - 当前行情与2021年"你算老几"事件高度相似 当时半导体板块在争议后出现风格切换 芯片ETF单日最大跌幅近5% [5] - 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光模块板块估值已达明年20倍 业绩上修速度过快本身构成风险 未来波动性仍将较大 [5] 市场整体判断与机会展望 - 尽管部分板块出现大幅调整 市场整体仍处于牛市氛围 但需规避涨速过快的板块 [6] - 固态电池、机器人等主题板块轮动后 医药类脑机接口与核聚变等新兴主题若获催化可能展现弹性 [6]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要多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8 02:31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在解码 控制与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1] - 技术由1.0阶段的感知调控分离向2.0阶段的闭环调控与交互感知演进 未来3到5年将进入3.0时代呈现感调控一体化 系统智能化 交互融合化特征[2][3] - 非植入式技术相对成熟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 植入式技术可采集高质量单神经元信号但难度较高 多条技术路线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 技术应用进展 - 医疗领域在脑卒中运动康复 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状态监测 脑健康检测等方向取得积极进展[1] - 67岁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实时解码 在语言功能恢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2] - 应用场景涵盖医疗辅助沟通 神经康复 情绪监测 脑疲劳预警 专注力提升 认知训练及家庭自动化等领域[3] 产业政策与区域布局 - 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提出2027年及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 明确五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 - 初步建立政策引导 技术研发 伦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3]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省份形成区域集聚态势 核心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关键领域技术差距持续缩小[3] 核心技术与挑战 - 在核心器件 信号解码 闭环系统方面取得代表性阶段性成果 多项系统进入临床测试或完成初步应用验证[2] - 面临核心器件标准缺乏 解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 临床样本有限等多重挑战[2] - 部分企业在有创电极系统 闭环刺激系统 多模态融合平台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3]
医疗板块爆发,医疗ETF(159828)领涨超4%,器械逻辑支撑行业估值修复
搜狐财经· 2025-09-08 02:25
行业整体趋势 - 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修复 受集采政策优化 企业战略转型及国际业务拓展推动 多家公司业绩拐点显现 预计25年下半年及26年将实现高增长 [1] - 创新器械赛道关注度提升 脑机接口 AI医疗 手术机器人等方向具备较大想象空间 相关临床进展及政策催化有望持续 [1] - 国际化成为重要成长逻辑 中国企业在改进式创新(me-too/me-better)和突破式创新方面逐步获得全球认可 海外业务高增长带动估值重塑 [1] 细分领域表现 - 医疗设备领域企业受益招标改善及库存出清 Q3业绩有望加速 包括联影 迈瑞等企业 [1] - 高值耗材中骨科 电生理等赛道集采影响出清 部分企业将迎来修复 [1] 政策环境 - 耗材集采规则优化 如价格纠偏机制 缓和降价压力 行业估值修复趋势明确 [1] 指数与产品信息 - 医疗ETF(159828)跟踪中证医疗指数(399989)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中证医疗指数成分股主要覆盖医药生物行业 选取日均成交活跃且市值较高的50只证券 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指数样本的代表性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A(012634)和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C(012635) [2]
解读意图 辅助行动 “AI副驾”大幅提升脑机接口系统操控力
科技日报· 2025-09-08 00:17
这种共享操控模式,或使脑机接口在日常使用中更实用、更高效,随着AI系统的升级,它们或能帮助 用户更轻松地完成更多复杂任务。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开展更多工作让该系统适应不同的用户和环境。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最新一期《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一个由人工智能(AI)担任"副驾"来共享操 控的脑机接口系统,能以解读意图和辅助行动的方式,让瘫痪人士更好地完成任务。测试中,在移动计 算机光标或操作机械臂这类任务中,受试者的操控力得到大幅提升。 脑机接口技术能让用户利用脑信号操控装置,但目前该技术时常会出现不准确也不可靠的情况。美国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此次研发了一个非侵入性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电极读取脑活动并利 用机器学习优化行动操控力。该脑机接口有两个"AI副驾":一个能帮助引导计算机光标,另一个能利用 虚拟输入辅助机械臂任务。 在测试这个有"AI副驾"的脑机接口系统时,一位因脊髓损伤而腿部瘫痪的受试者在控制计算机光标的任 务中,其操控力比没有"AI副驾"辅助时提升了3.9倍。健康受试者在"AI副驾"辅助后的操控力是平时的 2.1倍。不仅如此,瘫痪受试者还能操控机 ...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要多久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1
技术定义与分类 - 脑机接口技术是在人脑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 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1] - 技术系统由信号采集 信号分析和设备控制三部分组成[1] - 根据电极摆放位置分为非植入式和植入式两大类 非植入式技术相对成熟且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 植入式技术可采集高质量单神经元信号但技术难度更高[1] 技术发展阶段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1.0阶段的"感知调控分离"向2.0阶段的"闭环调控与交互感知"演进[2] - 未来3到5年将进入3.0时代 呈现"感调控一体化 系统智能化 交互融合化"的技术特征[3] - 该技术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在解码 控制与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1] 应用进展 - 在医疗领域实现脑卒中运动康复 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状态监测 脑健康检测等应用[1] - 67岁渐冻症患者通过"北脑一号"设备成功将脑电信号转化为语言 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实时解码[2] - 技术在医疗辅助沟通 神经康复等方面服务特定人群 未来将在情绪监测 脑疲劳预警 专注力提升等领域实现场景落地[3] 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初步建立政策引导 技术研发 伦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3]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省份形成区域集聚态势[3] - 核心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有创电极系统 闭环刺激系统等多模态融合平台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3]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2] - 政策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形成未来产业新赛道[2] 技术挑战 - 面临核心器件标准缺乏 解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 临床样本有限等多重挑战[2] - 植入式技术多条路线虽取得长足进步 但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
实探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我国生物产业迈向“质变飞跃”关键期
证券日报· 2025-09-07 16:18
大会概况与行业趋势 -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以“生物科技赋能未来 生物制造重塑世界”为主题,集中展示生物领域尖端科技 [1] - 生物产业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领域,是生物经济的核心载体 [7] - 中国生物产业正处于从量变积累向质变飞跃的关键期,发展重心转向核心技术攻坚、产品质量升级与产业链韧性提升 [7] - 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创新推动生物制造快速增长,人工智能赋能为行业带来历史机遇 [7] - 下一阶段产业或将锚定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前沿赛道构建核心竞争力 [7] 医学影像与诊断设备创新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世界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 5T,具备显微镜级高清成像能力,可赋能全身精准诊断 [1] - 该5.0T磁共振系统已在国内上市,并在全国多家医院应用 [2]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开发创新技术Stereo-seqV2,是全球首创兼容FFPE样本的全物种和全转录组覆盖空间转录组技术 [3] - Stereo-seqV2技术攻克FFPE样本分析难题,首次实现同步开展宿主与微生物全域高分辨率原位时空转录组分析,是空间组学技术走向临床应用的里程碑 [3] 脑机接口与神经科学进展 - 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展示中国首台获NMPA注册证的近红外脑功能热成像系统,属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4] - 该系统配合aimQ光学导航系统可实现1毫米以内的快速精准脑部治疗区域定位,其数据库建设已有近两万例数据 [5] - 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全球首个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通道数达65000个并实现双向功能与一次性植入 [5] - 该植入式系统已在大动物实验中完成数千例研究,涵盖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5] - 同济医院展示“智能超声无创脑机治疗系统NeuroTune A1”,基于聚焦超声特性搭建,在治疗慢性便秘中已完成概念验证及动物模型验证实验 [6] 生物制造与创新疗法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全国首个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采用全球首创水稻表达技术 [2] - 该技术无病毒、无感染风险且不依赖血浆来源,可缓解白蛋白注射液进口压力 [2] - 公司已启动奥福民Ⅱ期原液cGMP智能化生产线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年产1200万瓶,将实行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