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搜索文档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通知》
新华社· 2025-08-29 09:13
出版背景与意义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经党中央批准编辑出版 收录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报告 讲话 谈话等91篇著作 分为18个专题 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3] - 本书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 集中展现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实践 [4] - 第五卷出版对于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4] 内容特点与定位 - 本书生动记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历程 [4] - 与第一卷至第四卷共同构成理论整体 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反映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 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重要思想最新发展 [4] 学习部署要求 - 各级党组织需将第一至第五卷作为整体 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5]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需将第五卷列入学习计划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5] -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需纳入培训教学内容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教材 党委讲师团及融媒体中心加强对象化宣讲宣传 [5]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21 00:50
核心观点 -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强调通过党的创新理论指导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文化发展及思想道德建设来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1][4][7] 理论指导与理想信念 - 党的创新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指引 [2] - 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民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3]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发展主流价值 舆论和文化 凝聚人心和民力 [3] 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作用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力 [4] - 需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 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中华文明 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协调 [4] - 发挥文化养心育情操作用 提高文化原创力 推出精品力作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和审美趣味 [5]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文化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5][6] 社会风尚与道德建设 - 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 需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道德意愿和情感培育 [7]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7]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注重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8] - 树立模范典型 通过道德模范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 [8]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改进创新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9] - 需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建设长效机制 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 [9] - 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样化载体营造建设氛围 [9] -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和认同感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9]
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12
文化强国建设 -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 新时代推进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在增强文化思想引领力上持续发力 [2] 思想引领力的核心地位 -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思想引领力构成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决定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 [3] - 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这是其先进性的本质所在 [3] - 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的核心是思想制高点的争夺,提升思想引领力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关键 [4] 党的文化发展历程 -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彰显了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6] -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孕育了革命文化 [7] - 不同历史时期提出文化纲领和目标,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时代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8] 理论创新与文化繁荣 - 坚持"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增强文化思想引领力的前提 [10] -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 [10]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两个结合"的产物,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的文化领导权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增强文化思想引领力的关键 [11] -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增进全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11] - 文化的思想引领力以理论的彻底性为前提,需通过文化载体实现思想与文化的双向互动 [12]
宣传发行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上海首发式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7-31 01:4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出版发行 - 该书收录了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91篇报告、讲话、谈话等文献 分为18个专题 部分内容首次公开发表 [1] - 集中展现坚持"两个结合"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反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 书籍内容与意义 - 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发展的权威著作 [1] - 有助于党员干部群众深化理论学习 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落实"两个维护" [2] - 促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发展理念 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上海地区发行工作 - 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行首发式 市委常委部署全市宣传发行任务 [1] - 将该书宣传发行列为上海图书发行领域的重大政治任务 [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3 23:43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理论体系、战略部署及世界意义展开,不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无法按照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的视角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以下是文档的核心主题分类: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中国现代化历程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但明清闭关政策导致错失机遇[2]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创造社会条件[3] -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现代化基础[4] - 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历史突破[5] - 新时代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属性[7] - 五大特色:人口规模/共同富裕/两个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发展[8][9] - 九大本质要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外交领域[10] - 五项重大原则包括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中心等[11] 战略部署与实施路径 - 分阶段目标: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13] - 通过五年规划体系保障实施(已执行14个五年规划)[13] - 需统筹六大关系:顶层设计与实践/战略与策略等[12]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对风险挑战[16][17] 国际比较与世界意义 - 用几十年完成西方几百年工业化进程[14] -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提供新文明形态[14] - 14亿人口整体现代化将重塑全球格局[9]
抓住“关键少数”的理论意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7-15 22:1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结构化总结: 核心观点 - 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策略,通过强化其示范效应和责任担当带动整体发展[1][2][14] 理论创新 - 该论述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融合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破解大国治理效能难题[2] - 深化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认识,强调"关键少数"需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凝聚群众力量[3] - 拓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构建职权明晰、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框架[6] 实施路径 - 明确主体范围:聚焦高级干部、"一把手"及县委书记三类核心群体[4] -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6] - 采用重点突破方法:以高级干部为切入点带动全党[7] 理论特质 - 时代性:要求领导干部适应现代化治理能力新要求[9] - 人民性:确保政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10] - 系统性:形成管理全面、环节衔接的干部管理体系[11] - 辩证性:平衡"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治理关系[12] - 实践性:通过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方法转化制度优势[13] 战略意义 - 抓住"关键少数"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抓手,需从政治建设、选拔任用等维度强化其引领作用[14]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上海市第九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综述
新浪财经· 2025-06-20 02:53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党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讨论,不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无法按照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的视角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本次任务无符合条件的内容可输出。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民日报· 2025-06-13 22:01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与实践 - 提出"十五字诀"思想方法,强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唯物论和"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法 [1][2][3] - 主张经济建设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注重综合平衡和按比例协调发展 [9] -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支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9][10] - 强调中央必须集中经济权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8] - 推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制定,删除限制性规定以吸引外资 [7] 陈云同志对上海发展的贡献 - 1949年坐镇上海指挥"两白一黑"物资调控,打击金融投机稳定物价 [11] - 1956年传达毛泽东指示"上海有前途,要发展",指导上海工业发展 [11] - 1979年调研宝钢建设提出"干到底"等8点意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11] - 1990年代全力支持浦东开发开放,指出"上海大有希望" [11] - 1955-1961年四次回青浦农村调研,为中央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依据 [11] 陈云同志对法治建设的贡献 - 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5][6] - 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1982年现行宪法 [5][6] - 推动建立人大代表视察制度,参与研究全国人大会议筹备工作 [6] - 推动刑法补充修改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 [7] 陈云同志的革命历程 - 1925年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1] - 1928-1929年领导上海郊县农民武装暴动 [11] - 1931年协助处理顾顺章叛变事件,保障党中央安全 [11] - 1949年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5][6]
深刻理解把握新的文化生命体生成的三重维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10
实践维度 -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彰显历史自觉、理论视野和文化担当 [1] -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形态,是中华文明自我革新和超越的产物 [1] -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更新与现代转型,赋予中华文明新的生命和现代力量 [2] 历史进程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推动中华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新的文化生命体初现雏形 [3]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模式 [3]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激活新的文化生命体内生动力 [3] 新时代发展 - 新时代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4]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使新的文化生命体焕发生机 [4] -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返本开新,形成新的发展形态 [5] 理论维度 -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相互契合"走向"相互成就"的结果 [6] - 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必然要求 [7] - 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优秀因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8] 世界维度 - 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寻求推进建构世界各国和合共生的文明范式 [11] - 新的文化生命体理念批判继承西方现代化物质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物化逻辑" [12] - 新的文化生命体超越西方"文明的冲突"对抗性思维,以"和合共生"哲学智慧打破"修昔底德陷阱" [13] 总结 - 新的文化生命体蕴含中华文明自我更新与超越的基因密码,拓展文明演进范式 [14] -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原创性概念和实践指引,需探索"传承—创新—互鉴"路径 [14] - 推动新的文化生命体成长壮大,需着眼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13]
让文化流淌,让历史流芳(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11 22:1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不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或市场分析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