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消费时代

搜索文档
2025单身(孤独)经济产业全景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23
单身经济核心特征 - 消费决策自主性强、品质要求高、情感附加值显著,倾向为"自我愉悦"、"未来投资"和"情感寄托"消费 [1] - 中国单身人口规模突破2.3亿,主动选择独居的"悦己型"消费者占比超40% [1] - 区别于传统家庭消费,形成不可忽视的消费新势力 [1] 消费社会阶段划分 - 第四消费时代(1998年至今)特征:简约倾向、现实倾向、低价倾向、低消费欲望 [4] - 消费价值观转向社会倾向、地方倾向、共享倾向 [4] - 零售业态从超市转向购物中心、亚马逊等电商平台 [4] - 居住模式从郊区一户建转向共享住宅、旧房翻新、小城市迁移 [4] 单身经济产业生态 - 生活便利类:迷你家电(如单人电饭煲)、便利店24小时营业、外卖服务覆盖60%单身人群即时需求 [5][10] - 情感陪伴类:宠物经济(食品/医疗/用品)、虚拟社交(游戏/直播/AI聊天) [6] - 个性消费类:一人食餐厅(单人火锅)、定制旅游、单身公寓 [8] - 自我提升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健康管理(健身/营养咨询) [8] 产业链整合与场景重构 - 上游:家电零部件、食品供应链支撑产品基础 [10] - 中游:单身公寓运营商、宠物服务商提供核心服务 [10] - 下游:社交媒体营销/KOL种草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10] - 即时性场景依赖便利店/外卖,体验式场景催生单人影院/胶囊酒店等新业态 [10] - 技术驱动: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智能家居一键管理、VR社交拓展互动边界 [10] 未来发展趋势 - 消费分级:高端市场聚焦奢侈品/定制服务,下沉市场拓展平价刚需产品 [12] - 科技赋能:AI客服/无人零售提升效率,区块链增强婚恋平台信用体系 [12] - 社交强化:品牌通过"社群运营+内容共创"增强粘性(如小红书"独居好物"话题) [12] 企业战略与社会协同 - 企业差异化竞争:深耕宠物殡葬、单身健康管理等细分领域 [16] - 跨界融合:家居品牌联合旅游平台推出"独居旅行套餐" [16] - 社会构建单身友好社区:提供心理辅导/社交支持,推动"经济+银发经济"联动开发适老化产品 [16]
最懂性价比的年轻人,半年只买五样东西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14 10:33
消费趋势转变 - 传统消费习惯经历深刻瓦解 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祛魅 对品牌溢价空前敏感 [4] - 消费者跳过品牌渠道直接寻找工厂源头 "同厂同源"平替策略盛行 网络平替推荐铺天盖地 [5] - 购物渠道持续多元化 海淘/代购/二手交易等方式被年轻群体广泛采用 [6] - 全球经济压力与关税波动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体系模糊 国产替代需求激增 优秀国货品牌涌现 [7] 消费理念升级 - 消费决策成本升高 需从"加速买"转向"放慢选" 强调寻找经典而非追逐潮流 [8][9] - 日本"第四消费时代"特征显现 消费者更重实际价值/使用体验/长期陪伴感 而非炫耀性消费 [11] - 社交媒体推动"长期主义"共识 如"5条裤子过季""50件物品生活"等极简消费理念流行 [12] - 能经受时间考验 充分实现使用价值的物品成为新消费目标 [13] 新型消费评价体系 - 传统单向"种草"模式存在局限 用户易接收不适合自身的推荐 [15] - 发起"百万之选BEST100"全网共创活动 通过共享表格收集真实用户验证的经典好物 [16][18] - 共享表格具备去中心化特征 涵盖10大消费品类 5月7-21日开放实时更新 [19][23][24] - 最终产出两类榜单:主榜单BEST100(5月28日)和个性化需求榜单 均基于真实用户数据生成 [28][29] 用户参与机制 - 参与者可提名耐用实用单品 分享回购清单 揭秘高性价比平替 曝光过度营销产品 [32] - 用户互动形式包括浏览/提名/安利/避雷 所有贡献将形成实时更新的消费智慧库 [25][27] - 活动由36氪旗下"潮生TIDE"与"后浪研究所"联合发起 目标构建集体智慧型消费指南 [16][33]
不想再被割,这届年轻人搞了个购物车互助表格
后浪研究所· 2025-05-09 07:41
消费趋势转变 - 传统消费习惯正在经历深刻瓦解,消费者对高端大牌祛魅,对品牌溢价空前敏感[1] - 消费者跳过品牌渠道直接寻找工厂源头,"同厂同源"平替策略盛行,海淘/代购/二手等多样化购物方式兴起[2] - 全球经济压力叠加关税波动导致进口商品定价不确定性增加,推动国产替代品需求上升[3] 消费理念升级 - 消费选择从"加速买"转向"放慢选",追求经典而非潮流[4] - 日本"第四消费时代"特征显现:减少盲目追新和炫耀性消费,注重实际价值/使用体验/长期陪伴感[6] - 社交媒体出现"长期主义"共识,如"衣柜只需5条裤子""50样物品过一生"等极简生活主张[6] 产品价值重构 - 能融入日常生活、经受时间考验、充分发挥使用价值的产品成为新需求[7] - 传统"种草"模式存在单向灌输缺陷,真实用户长期使用验证的产品更具参考价值[9] - 公司发起"百万之选 BEST100"活动,通过全网共创筛选100个经典好物,覆盖10大消费品类[9][15] 数据驱动创新 - 采用"会呼吸"共享表格构建实时更新的消费智慧库,打破算法信息茧房[11][12] - 活动分两阶段产出榜单:主榜单BEST 100(5月28日)和个性化"百万之选"榜单(5月28日后)[17] - 表格开放时间为5月7日至21日11:00-17:00,支持用户提名/互动/避雷等多元参与方式[15][16] 社群价值创造 - 榜单基于真实用户文本数据和行业洞察生成,浓缩集体消费智慧[17] - 鼓励用户分享耐用"钉子户好物"、人生回购单品、高性价比平替等实用信息[19] - 活动本质是构建去中心化的"好物地图",通过社群验证提升消费决策效率[18][19]
最懂性价比的年轻人,半年只买五样东西
36氪· 2025-05-08 23:53
消费趋势转变 - 传统消费习惯正在经历深刻瓦解,消费者对高端大牌祛魅并对品牌溢价变得空前敏感[1] - 消费者跳过品牌渠道直接寻找工厂源头,"同厂同源"平替策略盛行,网络平替推荐内容激增[2] - 海淘、代购、二手交易等多样化购物方式兴起,年轻群体更倾向经济型消费[3] 市场环境驱动因素 - 全球经济压力与关税波动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对国产替代品需求上升[4] - 价格体系模糊化加剧消费者焦虑,推动国货品牌市场涌现[4] - 选择过剩与营销泛滥导致消费决策成本显著升高[5] 消费理念升级 - 消费心态转向"第四消费时代"特征:追求实际价值、使用体验与长期陪伴感,弱化炫耀性消费[8] - 社交媒体推动"长期主义"共识,如"衣柜只需5条裤子"等极简生活方式受追捧[8] - 经典耐用型商品成为抵御盲目消费的"锚",帮助构建个性化生活品质[9][10] 传统模式痛点 - 传统种草模式存在单向信息灌输缺陷,导致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产品不匹配需求[12] 创新解决方案 - 发起"百万之选BEST100"全网共创活动,通过共享表格汇集真实用户消费智慧[13][15] - 活动设置10大消费品类(护肤、美妆、数码家电等),5月7-21日开放实时更新[19] - 最终产出两份榜单:主榜单"BEST 100"精选经典好物,个性榜单按场景/预算等多维度分类[23] 用户参与价值 - 用户提名"钉子户好物"或揭秘高性价比平替,可打破算法信息茧房[16][26] - 社群实时检验机制提升推荐真实性,每个分享均可能成为他人决策关键参考[22][27] - 榜单本质是集体消费智慧的结晶,浓缩真实生活故事与场景化解决方案[23]
最懂性价比的年轻人,半年只买五样东西
后浪研究所· 2025-05-08 01:45
消费趋势转变 - 消费者心态从盲目追新转向注重实际价值、使用体验与长期陪伴感 反映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提出的"第四消费时代"特征 [1] - 社交媒体出现"衣柜只需5条裤子""50样物品过一生"等倡导简约消费的内容 显示"长期主义"消费观形成共识 [3] - 消费收缩的本质是需求精准化 表现为对耐用、经典产品的选择性回归 [4] 行业倡议活动 - 发起"百万之选BEST100"项目 旨在通过全民参与方式筛选100个经典好物 征集周期为5月7日-21日 结果将于5月28日公布 [4][8] - 活动设置共享表格收集三类产品信息:耐用实用的"钉子户好物"、高频回购的经典单品、高性价比的隐藏款"平替" [6][7] - 同步开设产品吐槽板块 针对过度包装的"美丽废物"和重营销轻研发的"营销大户"进行曝光 [7] 用户参与机制 - 采用小程序/二维码双通道接入 用户可30秒完成产品推荐 并实时查看动态更新的购物指南与使用报告 [7] - 计划推出垂直场景细分榜单 在基础100款产品外延伸个性化推荐 [8] - 活动时间节点刻意设置在618大促前夕 倡导理性消费理念 [9][10]
孤独经济,将成为未来5年最大的风口
创业家· 2025-05-05 07:32
消费趋势 - 孤独经济将成为中国未来5年最大的经济风口 [3] - AI应用已围绕孤独需求开发产品,如AI陪聊、AI宠物等 [4] - 单身经济(第四消费时代)表现为一人吃饭、旅行、单身公寓、宠物经济等 [6][7] 消费理念转变 - 新时代消费理念从追求奢侈品转向注重内心满足感、平和心态及人际纽带 [9] - 日本LV热潮消退案例显示泛滥品失去价值,中国消费市场出现类似变化 [10] - 中国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与理性消费,同时提升对精神需求(如旅游、文化娱乐)的关注 [11] 第五消费时代预测 - 单身经济将深化为孤独经济,中国单身率增加、老龄化加剧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12] - 日本一人经济商品在中国处于早期蓬勃发展阶段 [12] 行业机会与案例 - 日本模式(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孕育出优衣库、711、DHC、GROOVE X等领军企业 [13] - 中国消费市场未来20年业态创新机会可能借鉴日本经验 [14]
年轻人涌入“鸣鸣很忙们”
36氪· 2025-04-30 11:49
文章核心观点 - 零食行业质价比成为潮流,“鸣鸣很忙们”通过供应链提效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对安全、美味又便宜零食的需求,呼应消费平权和第四消费时代到来,背后藏着社会深刻变革密码 [1][6][17] 分组1:为何大家会去鸣鸣很忙 - 农村出身的王佳乐受过去农村零食环境影响,长大后对零食无感,但村里开了多家零食店,他下班后会去逛,买价格便宜的泡面,韩式辛拉面让他觉得新鲜且满足,零食量贩解决其零食从匮乏到丰富的问题 [2][3] - 武汉城市青年李成因本地零食店贵且有食品安全问题,转向零食很忙等店,这些店饮料和小孩爱吃的零食便宜且是正品,解决其对零食价格从敬而远之到重新消费得起的问题,让他恢复对行业的信赖 [5] - 近几年遍地开花的零食量贩给消费者提供生活选择,受到欢迎,鸣鸣很忙 2024 年全国开店总数超 1.4 万家,营业收入超 555 亿,已向港交所递表准备上市,零食行业大盘在增长,消费者消费行为和选择转变为追求质价比 [6] 分组2:“鸣鸣很忙们”受欢迎背后,是消费平权的兴起 - 现制茶饮行业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商超领域盒马生鲜通过供应链提效实现质价比,取得成功,零食行业质价比之风开启发展新机遇 [7] - 80 后王礼认为零食量贩店拉平各地空间和信息差距,消除供应、品质和价格差,让他感受到“消费平权”,这得益于鸣鸣很忙在供应链上的大额投入 [8] - “消费平权”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为保障消费者权利,过去零食集散地在杂货铺、大型商超和老一代零食专卖店,在质价比上不完美,鸣鸣很忙通过工厂源头直采打出质价比理念,赢得人心 [10][11] - 小镇青年在“消费平权”中获得感更深,“下沉红利”迭代到“脱域平权”阶段,县域零食消费激活创造新财富蛋糕,“鸣鸣很忙们”开店有返乡创业人员和本地青年贡献,扩大就业、活络市场 [11][12] 分组3:“鸣鸣很忙们”,呼应了第四消费时代的到来 - 中国消费正处于第三消费时代中后期,向第四消费时代过渡并有第五消费时代特征苗头,“鸣鸣很忙们”契合第四乃至第五消费时代特征 [13] - Small(小规模):人们喜欢身边小型购物和休闲场所,鸣鸣很忙、瑞幸、蜜雪冰城开店密度契合便捷性消费需求,人气不受电商影响,且店铺品类更丰富 [13][15] - Sociable(社交性、人情味):鸣鸣很忙店铺变成大众社交和打卡驿站,瑞幸店铺设有座位休憩区,体现品牌综合“质价比” [15] - Sensuous(从感官刺激到精神按摩):人们吃零食是为情绪和生活搭子,盒马超市卖一人份商品体现关爱,鸣鸣很忙的质价比升华成综合感知、多元体验和社会情绪沟通 [15][16][17] - 质价比理念延展产生引领意义,各行业回归价值理性,形成“幸福经济学”,成为主导大众价值认同的关键因素,质价比是生意逻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7]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2000亿,王宁冲击河南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4-27 13:40
市场估值对比 - 科技股估值普遍偏低,阿里市盈率16倍,京东8.83倍,拼多多9.97倍,而消费股如蜜雪冰城市盈率37倍,泡泡玛特高达69.6倍 [2] - 泡泡玛特股价从年初20港元/股涨至172港元/股,涨幅超8倍,市值1940亿元位列中国上市企业第70名,超越上汽集团、伊利等传统品牌 [2][4] 创始人财富变动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持股48.73%,个人财富达1059亿元,接近河南首富秦英林的1119亿元 [3][6][7]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合计持股82.5%,按市值1672亿元计算,二人财富1380亿元,单人约700亿元 [9][10] 泡泡玛特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海外收入50.66亿元(增长400%),内地收入79.7亿元(增长50%) [16][18] - 产品结构变化:手办占比从76.1%降至53.2%,毛绒(增长1289%)、MEGA(增长146.1%)、衍生品(增长156.2%)合计占比近50% [32] 消费时代特征 - 泡泡玛特被视为"第四消费时代"代表,契合Z世代对情感连接、社交价值及性价比的需求,盲盒单价低但情绪收益高 [12][13] - 头部IP如Molly、SKULLPANDA增速放缓,公司通过拓展毛绒玩具、积木、乐园业务等多元化品类应对 [29][30][31] 海外扩张与挑战 - 2024年北美市场收入7.2亿元(占海外14.3%),同比增长556.9%,2025年目标海外收入100亿元 [21][22] - 应对措施包括供应链转移(越南生产占比10%)、局部提价及强化IP集团化叙事,以降低对盲盒单一品类的依赖 [24][25][27] 公司定位争议 - 市场曾将泡泡玛特等同于盲盒公司,导致2021-2022年股价下跌,现需重新定义其"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战略 [26][27][31] - 核心IP贡献度分化,如SKULLPANDA从第一跌至第三,THE MONSTERS等新IP快速崛起 [29]
面对老年人,更应该卖年轻化的商品 | “消费行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
创业家· 2025-04-27 10:18
消费趋势转变 - 现代消费者从追求"快感"转向追求"愉悦感",消费焦点从"物"转向"人",标志着从第三消费社会向第四消费社会的过渡[2] - 未来消费更注重人际关系体验而非单纯物质购买,共享型经济可能成为扭转企业销售下滑的关键[6] - Z世代推动消费美学革新,但新旧消费替代导致整体规模未增长,需通过收入提升扩大市场[7] 老龄化与健康需求 - 中国老龄化趋势明确,需针对性开发"年轻化"老年商品而非传统老年用品[5][8] - 健康意识提升催生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创新,商品使用方法需适应个体差异[3] - 日本经验显示孤独经济催生低价、品质、共享、极简主义商机,如陪伴机器人LOVOT出货量超1.5万台[17][33] 多样化与全球化 - 产品多样化是突破市场饱和的关键,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商品[9] - 精神追求推动简约审美,但需平衡中国特色与简约主义的关系[10] - 日本企业案例显示:优衣库通过高质价比抵御周期,7-11以"附近性"对抗虚无感,明治食品占据乳制品行业第一[23][31] 日本标杆企业启示 - 无印良品从功能满足转向意义创造,提供单身生活解决方案[21] - DHC通过健康食品+化妆品多赛道矩阵运营,明治采用"爆品三环开发手法"占据功能性食品市场[23][31] - GROOVE X以情感陪伴AI填补孤独需求,萨莉亚通过SPA模式实现低价高质餐饮[21][24] 行业学习路径 - 日本游学聚焦低增长时代创新,涵盖消费社会理论(三浦展)、零售哲学(7-11)、全球化策略(无印良品)等模块[12][29][30] - 核心课程包括《孤独消费论》《优衣库竞争力》《明治爆品开发》等,由企业高管及学者亲自授课[2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