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降度

搜索文档
今世缘:经销商库存率约20%,大约相当于2.5个月销量,预计行业实质性好转在2026年下半年
财经网· 2025-08-06 03:21
市场策略调整 - 公司计划提前投放"淡雅国缘"产品以应对市场压力,原计划待"四开"和"对开"发展成熟后再推出[1] - 适度加大促销力度可能导致实际成交价略有下行[1] - 高端产品持续投入资源培育消费者信任,同时适度调整价格提升性价比[1] 产品表现与消费趋势 - 5月下旬以来高端产品扫码率降幅显著,"四开"及以上产品(尤其是V系)受影响最大且环比持续下降,但同比影响小于环比[1] - "对开"、"单开"及"淡雅"系列受影响较小甚至保持增长[1] - 营收总体下降但市场份额仍在提升[1] - 升学宴用酒覆盖全价格带,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倾向选择V系列产品[3] 区域市场动态 - 省外市场受影响程度低于省内,聚焦江苏周边核心市场(安徽/山东/上海/浙江)[2] - 浙江无本土强势白酒品牌,公司将重点提升产品竞争力[2] - 上海/浙江市场民间消费占比高,V系产品表现较好[2] - 省内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差异源于产品结构差异,"四开"以上占比高的区域影响更大[2] 渠道与库存状况 - 截至6月末经销商库存率约20%(相当于2.5个月销量),处于良性区间[2] - 上半年经销商利润尚可,下半年待观察[2] - 电商渠道增速可观,受网络端需求旺盛和品牌力提升驱动[2] - 6-7月终端动销增速环比4-5月下滑,主因政策因素和季节性影响[2] 行业展望与技术研发 - 预计行业实质性好转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出现,2025年四季度环比降幅或改善[3] - 公司考虑推出更低度白酒产品,需突破"低而不淡"的技术瓶颈[3] - 40-42度产品已体现降度成就,28度产品曾因口感问题未获成功[3] 长期规划与财务政策 - 年初提出的增速目标仅为经营计划非业绩承诺[4] - "十五五"目标尚未制定,将视环境调整[4] - 管理层倾向支持更积极的分红政策,需股东大会决定[4]
白酒巨头狂卷低度战场!年轻人到底买不买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05:10
行业趋势:白酒低度化浪潮 - 头部酒企纷纷推出低度白酒产品,如五粮液29度"一见倾心"、泸州老窖28度国窖1573、水井坊38度以下新品、洋河33.8度微分子酒、酒鬼酒四款40度以下产品 [1] - 低度化战略旨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五粮液调研显示20-35岁年轻人中仅19%喜爱白酒,远低于啤酒(52%)和洋酒果酒(29%)[1][5] - 南都湾财社调研显示25.33%消费者认为50多度白酒度数太高,41.33%愿意尝试20多度低度白酒 [2][6] 年轻消费群体特征 - 85后、90后及年轻女性成为最具潜力酒类消费人群,偏好个性化、低度化、利口化、悦己化的酒类产品 [2] - 年轻群体更青睐小型聚会、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喜好"轻便化""高颜值"产品设计 [2] - 60%以上年轻消费群体偏好低度酒,普遍排斥白酒的辛辣刺激感 [5] 低度酒技术挑战 - 降度工艺面临"风味流失"问题,32%消费者认为"20多度的白酒不叫白酒",44%坚持"白酒就要喝50多度的" [6][8] - 高度白酒降度后易出现香气减弱、口感寡淡、酒体浑浊等问题 [8] - 酱香型白酒降度技术难度高于浓香型,浓香型因窖泥微生物提供的丰富风味更适应降度 [10][12] 市场表现与争议 - 泸州老窖38度国窖1573占系列50%销量,2024年含税销售额达100亿元,在河北、天津等市场获得"小甜水""怂人乐"等昵称 [12] - 低度酒面临毛利率争议,38度国窖1573与52度产品存在200多元价差,泸州老窖2023-2024年毛利率从88.3%下滑至87.54% [14] - 行业对低度酒前景存分歧,江小白曾凭借40度清香白酒年营收达30亿元,但后期因口感争议和市场疲劳导致规模收缩 [16][17] 企业战略方向 - 五粮液将"抓住年轻消费群体"作为核心战略,推进产品年轻化设计并开发低度产品 [2][5] - 泸州老窖管理层透露38度产品呈现良性快速增长趋势 [12] - 行业认为需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低而不淡"工艺难题,并重构轻社交、悦己需求等消费场景 [9][13]
“拥抱”电商、白酒降度,酒企新一轮“洗牌”将至
新京报· 2025-07-04 14:2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白酒行业进入消费淡季,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现象普遍,60%企业面临价格倒挂问题 [1][2][3] - 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加25% [3] - 高端酒批价持续下跌,2025年飞天茅台批价跌至1855元/瓶,较2022年1月的2900元/瓶下跌超三成 [2] - 多款名酒批价下跌明显,君品习酒批价从2021年6月的955元/瓶跌至2025年6月的683元/瓶,跌幅近四成 [2] 企业战略调整 - 头部酒企积极拥抱电商渠道,茅台、洋河等与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加强合作 [3][4] - 2025年1-5月白酒线上总销量超6000万瓶,总销售额超300亿元,42.9%企业线上业务占比同比增长 [4] - 多家酒企发力低度酒市场,五粮液计划推出29度新品,水井坊将推出38度以下产品 [6] - 低度酒市场规模约4500亿元,占白酒消费近一半,河北地区渗透率超80%,山东市场份额达70% [6]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头部酒企通过布局大众价格带和低度酒挤压区域酒企市场份额 [8] - 酒企面临与啤酒、葡萄酒等酒种竞争,市场竞争加剧 [8] - 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保持营收增长,通过增量市场(海外、女性消费)或存量市场竞争实现 [7][8] 历史经验与行业展望 - 与2012年下行周期相比,本轮酒企更主动进行渠道革新和产品创新 [7] - 古井贡酒曾通过"降度降价"策略成功穿越周期 [7] - 行业面临洗牌,剩者为王,企业需通过创新开拓更多消费群体和场景 [1][8]
暴走中国酒博会:白酒,要低度!气泡,救黄酒?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3-31 01:09
白酒行业趋势 - 白酒降度已成为行业共识,酒企推出中低度白酒以贴合消费者需求,低度白酒正逐步渗入商务宴请、日常小聚等高频次场景,对高度酒形成替代趋势 [3] - 泸州老窖、洋河、汾酒等头部酒企的低度版本产品(如低度国窖1573、海之蓝、梦M6+、青花汾20等)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 [5][7] - 消费者饮酒偏好转向低醉度、醒得快,中年客群和新生代消费者均倾向于低度白酒 [8] - 经销商反馈低度白酒有助于维稳核心产品价格,防止破价,同时满足健康性和普适性需求 [9] 黄酒行业现状与挑战 - 黄酒受众仍以35岁以上中年人为主,受文化、地理和口味限制,未完全大众化 [12] - 头部黄酒企业(如古越龙山、会稽山)推动年轻化战略,推出气泡黄酒、果味黄酒等创新产品 [12][14] - 年轻消费者对气泡黄酒关注度提升,认为其包装时尚、口感丰富(如会稽山"一日一熏") [16][17] - 传统黄酒大单品(如兰亭、只此青玉)关注度较低,消费者更倾向气泡化产品 [19]
暴走中国酒博会:白酒,要低度!气泡,救黄酒? | 酒业内
新浪科技· 2025-03-31 00:27
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 白酒降度成为行业共识 酒企推出中低度产品贴合消费者需求[3][4] - 低度白酒逐步渗入商务宴请和日常小聚等高频次场景 对高度酒形成替代趋势[3][8] - 低度白酒具有口感柔和 度数适中特点 满足健康性追求并匹配各年龄段饮酒习惯[8] - 低度酒产品有助于稳定核心产品价格 防止继续破价 维护产品价值[8]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群体发生迭代 中年客群和新生代消费者均追求低醉度 醒得快的饮酒体验[6] - 消费者注重饮酒后感觉 倾向互相推荐饮用舒适的产品[6] - 广东消费者表示高度酒影响次日工作状态 头昏昏沉沉[6] - 泸州本地消费者强调饮酒舒适度的重要性[6] 企业产品表现 - 泸州老窖低度国窖1573受到大量观众好评 被认为"好喝""还是得低度"[4] - 洋河海之蓝 梦M6+和汾酒青花汾20 玻汾 老白汾等大单品低度版本获得广泛关注[6] - 郎酒展区同样呈现低度化趋势[8] 黄酒行业现状 - 黄酒关注度持续低迷 主要受众仍为35岁以上中年人[9] - 品类受文化 地理和口味因素限制 未能完全大众化[9] - 头部企业通过年轻化策略寻求突破 推出气泡黄酒和果味黄酒等新产品[9][13] 黄酒年轻化尝试 - 古越龙山 会稽山等企业集中推出气泡黄酒 一日一熏等年轻化产品[9][11][13] - 区域黄酒企业跟进开发桂花酒 气泡酒等产品[9][13] - 年轻消费者对气泡黄酒关注度提高 认可其包装美观和口感丰富[13] - 学生消费者因包装潮流和适口性强而持续购买气泡黄酒[13] 黄酒产品市场反应 - 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气泡化产品区域 对传统大单品如兰亭 只此青玉关注度较低[15] - 少量年轻消费者开始关注黄酒展区 特别是气泡黄酒产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