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癌症免疫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有助精准打击癌细胞 中国科学家巧用邻近标记技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0:20
研究突破 - 开发新型邻近标记技术用于精准打击癌细胞 通过给特定分子邻居打标签实现精准识别[1] - 将工程化纳米酶作为治疗武器 在小鼠肿瘤模型和乳腺癌胃癌肠癌病人样本体外研究中打击效果明显[1] 治疗效果 - 在癌症免疫治疗中能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提升打击效果 通过红光或超声波指令制造强大人工靶标[2] - 高密度标记触发最强攻击模式 对相应部位予以精准打击[2] 应用前景 - 研究有望为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新道路[3] 技术局限 - 对某些黑色素瘤细胞仅通过红光照射难以打穿 无法下达相应指令[2]
哈医大最新Nature子刊论文:张学/郑桐森/郝大鹏团队提出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
生物世界· 2025-09-10 09: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结肠 ( colon ) 比 回肠 ( ileum ) 更易发生肿瘤。然而,免疫微环境的差异在导致这种差异方面所起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2025 年 9 月 9 日,哈尔滨医科大学 张学 院士、 郝大鹏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郑桐森 教授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el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 为: CD160 dictates anti-PD-1 immunotherapy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CD8 T cell exhaus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对比 结直肠癌 (CRC) 患者和健康供体的配对回肠和结肠样本,发现了回肠中富集的 CD160⁺ CD8⁺ T 细胞 ,其具有此前未 被认知的特性,包括对终末耗竭的抵抗以及强大的克隆性扩增。 研究团队证实, CD160⁺ CD8⁺ T 细胞的转移显著抑制了微卫星不稳定性高和炎症诱导的结直肠癌模型中的肿瘤生长。CD160 基因敲除会加速肿瘤生长,而转移 CD160⁺ CD8⁺ T 细胞则 ...
西湖大学×郑州大学合作发表Cell Research论文:发现致命脑肿瘤治疗新靶点
生物世界· 2025-09-07 04:03
研究背景与模型创新 - 利用非癌性小鼠胚胎干细胞构建同基因小鼠畸胎瘤模型 模拟肿瘤发生初期免疫编辑早期阶段 克服成熟肿瘤细胞系无法模拟免疫逃逸早期阶段的局限性[2][5] - 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鉴定影响癌症免疫编辑早期阶段的基因 包括促凋亡肿瘤抑制基因Trp53[5] 关键发现与机制 - Trp53等促凋亡肿瘤抑制基因缺失会加剧畸胎瘤细胞坏死 导致APOE脂质颗粒释放至细胞外环境[5] - 浸润性T细胞被肿瘤坏死区域吸引后积累脂质并发生功能失调[5] - 阻断T细胞脂质摄取或使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失活可减少细胞坏死并恢复免疫监视功能[5] 临床转化与应用 - 在TP53突变型人类胶质母细胞瘤(GBM)中发现浸润性T细胞同样出现APOE积聚及功能失调[5] - 抗APOE抗体与抗PD-1抗体联合使用可协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延长小鼠模型生存期[5] - 靶向肿瘤坏死脂质释放或阻断T细胞脂质摄取为胶质母细胞瘤提供潜在新靶点[2][5] 研究意义 - 揭示mPTP介导的肿瘤坏死与免疫逃逸的关联机制[5] - 证实抑制免疫细胞对坏死肿瘤释放脂质的摄取可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5]
“浦江科学大师讲坛”第十二期开讲
解放日报· 2025-08-26 01:47
科学突破与技术创新 - 卡罗琳·露丝·贝尔托齐团队开发用于免疫肿瘤治疗的靶向酶疗法 涉及癌症免疫治疗领域[1] - 团队发明用于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的糖蛋白组学技术 应用于生物医药诊断行业[1] - 开发用于结核病的即时诊断方法 属于医疗检测技术领域[1] - 创建用于诊断早发型糖尿病和病毒感染的超灵敏抗体检测技术 覆盖糖尿病管理与传染病监测行业[1] 学术荣誉与专业认可 - 贝尔托齐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代表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最高学术成就[1] - 贝尔托齐荣获2024年美国化学会最高荣誉普利斯特里奖章 体现化学学科领域的专业认可[1] - 贝尔托齐同时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 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四院院士 显示跨学科领域的权威地位[1]
美股异动 推出下一代癌症免疫治疗平台 HCW Biologics(HCWB.US)暴涨近70%
金融界· 2025-08-25 16:01
公司股价表现 - 周一HCW Biologics股价暴涨近70%至5.81美元 [1] 技术突破 - 公司科学家开发出第二代基于帕博利珠单抗的免疫治疗药物 [1] - 新药针对实体肿瘤 特别聚焦胰腺癌和卵巢癌领域 [1] - 采用专有TRBC产品发现和开发平台技术 [1] 行业背景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11年起被视为突破性癌症疗法 [1] - 免疫检查点蛋白在T细胞表面表达 起抑制过度激活的调节作用 [1] 技术优势 -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现有ICIs缺乏免疫细胞共刺激活性 [1] - 此缺陷导致抗肿瘤疗效降低 [1]
美股异动 | 推出下一代癌症免疫治疗平台 HCW Biologics(HCWB.US)暴涨近70%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5:43
公司股价表现 - 周一HCW Biologics股价暴涨近70%至5.81美元 [1] 技术突破 - 科学家开发出第二代基于帕博利珠单抗的免疫治疗药物 [1] - 采用新颖专有TRBC产品发现和开发平台技术 [1] - 针对实体肿瘤 特别针对胰腺癌和卵巢癌 [1] 行业背景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11年引入后被视为突破性癌症疗法 [1] - 免疫检查点蛋白在T细胞表面表达 作为抑制T细胞过度激活的调节因子 [1] 现有疗法局限性 -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缺乏免疫细胞共刺激活性 [1] - 共刺激活性缺失导致抗肿瘤疗效降低 [1]
推出下一代癌症免疫治疗平台 HCW Biologics(HCWB.US)暴涨近70%
智通财经· 2025-08-25 15:42
公司股价表现 - 周一HCW Biologics股价暴涨近70%至5 81美元 [1] 技术突破 - 公司科学家开发出第二代基于帕博利珠单抗的免疫治疗药物 [1] - 新药针对实体肿瘤 特别针对胰腺癌和卵巢癌 [1] - 采用新颖专有TRBC产品发现和开发平台技术 [1] 行业背景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11年引入后被视为突破性癌症疗法 [1] - 免疫检查点蛋白在T细胞表面表达 作为抑制T细胞过度激活的调节因子 [1] 现有疗法局限性 -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ICIs缺乏免疫细胞共刺激活性 [1] - 此缺陷降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疗效 [1]
Nature子刊:童雪梅/卢颖/李斌/贾仁兵等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
生物世界· 2025-08-24 04:03
研究核心发现 - 乳酸通过激活MondoA-TXNIP通路抑制CD8⁺ T细胞毒性并增强T 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 促进肿瘤生长和免疫逃逸[2][3][6] - 抑制MondoA可逆转乳酸诱导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增强抗PD-1治疗效果[3][7] - MondoA缺失使T reg细胞免疫抑制能力下降 并通过恢复CD8⁺ T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增强其细胞毒性功能[6] 机制路径 - 乳酸依赖SENP1激活MondoA-TXNIP信号轴 损害TCR/CD28信号诱导的CD8⁺ T细胞活化[6] - MondoA诱导TXNIP转录是T reg和CD8⁺ T细胞对乳酸反应的共同特征[6] 治疗应用前景 - 靶向MondoA-TXNIP信号轴可增强多种癌症类型的抗肿瘤免疫 并与抗PD-1疗法产生协同作用[7] - MondoA抑制剂SBI-477单药对微卫星稳定(MSS)型冷肿瘤有效 该类肿瘤通常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7] - 该信号轴是改善癌症免疫疗法的潜在治疗靶点 有望克服MSS等免疫原性差肿瘤的治疗抵抗[10]
Nature子刊:IL-10-mRNA 纳米颗粒,重编程肿瘤免疫,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
生物世界· 2025-08-19 04:04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早期临床试验显示皮下注射重组IL-10在部分肿瘤类型中初步有效,但大规模试验中效果未获一致验证,可能与肿瘤内IL-10积累不足有关 [2] - 哈佛大学团队开发IL-10-mRNA纳米颗粒(IL-10-mRNA@NP),通过静脉注射系统性重编程肿瘤免疫,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显著提升疗效并诱导持久免疫记忆 [3][4] IL-10-mRNA@NP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 IL-10-mRNA@NP可持续维持肿瘤原位IL-10生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增殖、树突细胞活化及MHC-I类分子上调表达 [5] - 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模型中,联合治疗使43%小鼠肿瘤完全清除,中位生存期较单独ICB组延长6倍,并对肿瘤再攻击提供100%防护 [5] 临床前模型验证 - IL-10-mRNA@NP在多种临床前模型中触发强效免疫监视,同时减轻全身毒性反应 [4] - 联合疗法在免疫抑制性中晚期肝细胞癌模型中诱导长期免疫记忆效应,突破重组IL-10的临床试验瓶颈 [7]
Cancer Cell:朱波/刘新东/贾罄竹团队发现癌症治疗新靶点——DNASE1L3
生物世界· 2025-08-15 04:21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 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被排斥和功能障碍是抗PD-1/PD-L1疗法的主要障碍之一[2] - 表达DNASE1L3的树突状细胞通过降解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促进CD8+ T细胞功能和抗PD-1/PD-L1治疗效果[3] DNASE1L3的作用机制 -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达的DNASE1L3与癌症患者抗PD-1/PD-L1治疗的良好预后呈正相关[5] - 树突状细胞中敲除DNASE1L3会加速肿瘤生长并降低抗PD-L1疗效,而注射DNASE1L3可促进CD8+ T细胞浸润并减少耗竭[5] - DNASE1L3+树突状细胞通过降解NET维持细胞毒性CD8+ T细胞枢纽,外源性补充DNASE1L3可增强抗PD-L1效果[5] 研究核心发现 - DNASE1L3+树突状细胞是预测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生物标志物[5] - DNASE1L3缺失通过CD8+ T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肿瘤生长[5] - DNASE1L3通过调控NET降解建立CD8+ T细胞空间分布[5] 临床意义 - 研究揭示了树突状细胞在调控肿瘤内CD8+ T细胞中的核心作用[8] - DNASE1L3被确定为改善抗PD-1/PD-L1疗法效果的新靶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