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经济

搜索文档
曲终何以人不散
经济日报· 2025-09-12 22:05
行业核心观点 - 演唱会经济已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文化消费升级和娱乐多样化需求推动下快速发展 [1] -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票房收入296.36亿元 占全年演出市场总票房的51.14% 观演人次超2900万 [1] - 2024年1-7月全国演唱会票房收入129.82亿元 同比增长46.11% 观演人次1825.8万 同比增长53.01% [1] 政府支持措施 - 多地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 提供政策支持 提升保障服务等措施吸引演唱会落地 [2] - 南京推出"跟着演出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 凭观演票据可享受景区 住宿餐饮 商场购物三重优惠 [2] - 太原市政府提供免费接驳服务和开通"歌迷专列" 着力打造"歌迷之城"品牌形象 [2] 市场特征分析 - 跨城观演现象普遍 观众消费支出中住宿 餐饮 交通占很大比例 [2] - 演唱会已发展为综合性文化体验和社交活动 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成本 [2] - 市场存在制作营销方式与多元化需求不匹配 城市承载能力不足 文化效应持续性不够等问题 [2] 技术创新应用 - 采用全渠道整合营销 构建社交媒体 短视频平台 电商平台 线下广告的营销矩阵 [3] -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改变演唱会制作与互动方式 提供沉浸式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3] - 探索使用沉浸式体验技术和全息投影 重塑演唱会观看方式 为传统演出注入新活力 [3] 文化价值挖掘 - 演唱会组织者需要提供高质量视觉盛宴 打造身份认同仪式场域和集体记忆时空锚点 [3] - 举办城市应借助演唱会品牌塑造价值 开发主题性文旅产品 推广本地文化 [3] - 行业需要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 通过文化内核提升持续影响力 [2][3]
一场花费7万5?年轻人正在被演唱会掏空钱包|2025年轻人演唱会报告
36氪· 2025-09-06 10:00
演唱会消费趋势 - 中国大型演唱会票房达260亿元 同比增长78.1% 观众人数超2900万人次 同比增长45% [6] - 年轻人将演唱会视为情感解药 平均观看3.5场/年 最高记录达40场/年 [7][11] - 72.5%受访者为女性 95后占比最高达42.5% E型人格占27.7% I型人格占58.8% [10] 购票行为特征 - 主流票务平台购票占比87.9% 仅12.1%通过黄牛购票 [18] - 票价接受度呈现性别差异:女性接受1001-1500元区间占比40.2% 男性接受500元以下占比51% [21] - 50%未观演人群认为票价不应超500元 溢价承受极限为40% [23][24] 消费结构分析 - 单场演唱会平均最高花费2698元 3.5%人群消费超万元 最高记录达7.5万元 [47] - 附加开销中交通占81.9% 住宿占71.5% 应援物购置占22.1% [45] - 年龄差异显著:90前群体30.8%投入拍摄设备 95后31.3%购置服装 [46] 观演动机与偏好 - 75.4%观众为亲眼见偶像 65.3%为释放压力 57.8%为情怀消费 [53] - 95%选择专业歌手演唱会 仅0.62%观看网红演唱会 [32] - 62.1%选择朋友同行 58.9%接受独自观演 独行比例随年龄增长下降 [35][41] 现场行为模式 - 73.9%观众全程期待 最关注大合唱/明星互动/开场秀环节 [60][61] - 75.5%现场跟唱 E人参与度更高 3%的I人仅感受氛围 [63] - 67.9%发布朋友圈 20.9%选择性分享 11.2%从不发布 [58][59] 行业痛点分析 - 79.4%观众反感道具遮挡视线 68.4%厌恶大声说话 64.9%抵制随意走动 [72] - 假唱遭遇时42%仅作吐槽 37.6%男性要求退票 27.2%主张维权赔偿 [64][65] - 性别差异:67.5%女性注重视线遮挡 53.9%男性关注音质效果 [69]
冲击下一个万亿消费之城,杭州“开窍”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4:0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 同比增长66% [1] - 杭州演唱会及音乐节演出场次同比大增470.37% 票房收入同比增长480.9% [1] - 上半年杭州举办52场大型演唱会 吸引超85万名观众 其中超50%来自外地 [5] 城市竞争格局变化 - 大型演唱会票房前十城市中 杭州从2023年十名开外跃升至第五位 [1][3] - 杭州成功吸引Ed Sheeran中国唯一站(连开6场)及Katy Perry亚洲巡演首站 [5] - 国际知名歌手演唱会举办权争夺中 杭州获得Katy Perry、Ed Sheeran、OneRepublic等顶级艺人资源 [3]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杭州对引进大型演唱会最高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 [6] - G20峰会和亚运会推动大型场馆建设 为演唱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6] - 浙江省发布《演艺经济促消费若干举措》支持杭州打造"演唱会首选地"品牌 [3] 演唱会经济衍生效应 - 杭州奥体中心周边酒店房价从400元/夜跃升至1200元/夜仍一房难求 [9] - 奶茶销量激增3倍 烧烤店通宵备货 形成"后一天经济"现象 [9] - 通过"痛文化"打造主题城市空间 如Ed Sheeran灯光秀和五月天IP联动 [10] 消费战略升级 - 杭州2023年社消零总额7884亿元 居全国第十 与经济排名第八存在差距 [12] - 人均消费支出52996元居全国首位 但存在高端消费外流现象 [17] - 通过演唱会经济推动夜经济发展 打破"消费业态单一"现状 [18] - 目标2027年社消零达9000亿元 并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17][18]
抖音2025暑期城市文旅数据报告: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成新风尚,北京、上海、成都、南宁、南京成五大“演唱会之城”
江南时报· 2025-09-05 05:47
暑期文旅消费整体表现 - 抖音平台酒旅团购订单量和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 [1] - 滨海游和小城游需求旺盛 秦皇岛 威海 日照 承德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城市酒旅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 [1][20] - 上海 北京 杭州 郑州 成都 西安 重庆 秦皇岛 青岛 南京入选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1] 住宿业务增长显著 - 酒店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71% 销售额环比增长82% [5][21] - 平台推出日历房团购 直播特惠通兑券 品牌会员体验券包等创新产品 [5][21] - 常州因体育赛事带动周末酒店订单量同比暴增17倍 [7][28] 景区旅游持续升温 - 景点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41% 销售额环比增长55% [5][23] -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 北京环球度假区 南京牛首山等景区受欢迎 [5][24][26] - 非遗游相关内容同比增长121% 相关酒旅订单量环比增长327% [15][43]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 汉超等赛事话题曝光超300亿次 [11][27] - 苏超带动江苏消费77亿元 同比增长48% [7][12] - 赛事联动景区消费 中华麋鹿园消费增长96% 中华恐龙园增长88% [9][11] 演唱会带动消费热潮 - 邓紫棋 五月天 张韶涵等演唱会最受欢迎 [12][30] - 北京 上海 成都 南宁 南京成为五大演唱会之城 [12][36][38] - 宣售一体模式成效显著 五月天北京站带动1.3万订单 华晨宇沈阳站推动当地消费增长20% [42] 区域特色活动成效 - 北京夏日美食节带动订单量增40% 销售额增80% [46] - 湖州暑期酒旅订单量同比增长122% [50] - 山海经过的夏天活动带动81亿元避暑经济 [53] - 烟火城市系列推动区域消费 成都销售破6亿元 重庆夜间交易额增257% [55] 平台保障措施 - 推出确认后无房必赔 入住不满意退等保障条款 [16][58] - 提供不可抗力保障和7×24小时服务 [16][62][64] - 通过免费升房 赠送早餐等方式提升消费体验 [16]
2025年上半年 杭州全域旅游人数全省第一
每日商报· 2025-09-03 23:08
演唱会,无疑是杭州文旅消费市场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今年上半年,杭州举办大型演唱会、音 乐会53场,观演总人数达85万人次,票房收入7.65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超45亿元。国内外知名艺人 来杭举办演唱会,吸引大量"粉丝"跨城来杭打卡,更是带动了本地游及周边游的热度。这也为"知音杭 州"城市文旅新品牌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持续的活力——音乐与城市文化深度交融,带来了可感知、 可体验、可传播的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尤其是今年2月24日至3月2日,英国歌手Ed Sheeran的演唱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他此次中国演唱会的唯 一一站,杭州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观众,也开启了"演唱会经济"的国际化。基于大麦网购票用户常住 地区分析,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境外购票用户(持护照等证件购票)占比为2.5%,主要来自日本、 新加坡、新西兰等地。还有5月23日至28日举行的五月天"5525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杭州 站),以近24万观演人次的数据,创下"大莲花"总观演规模新纪录。 过境免签政策"升级"、免签"朋友圈"扩大、支付体验持续优化……加速推动杭州入境旅游市场的升温。 今年上半年,杭州住宿单位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 ...
哈尔滨市上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2%
新浪财经· 2025-09-03 04:46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哈尔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10.6亿元 同比增长5.2% 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1]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品类从12类扩展至29类 新增空气净化器等品类 3C数码产品首次纳入国补范围 [3] - 政策覆盖195家车企、417家家电及数码企业、846家门店 线上平台同步开展活动 [3] - 消费者通过政府补贴和商家优惠可节省大额开支 例如家电消费节省比例达42.5%(4万元计划支出实际支付2.4万元) [1][3] 汽车消费市场 - 新能源车购车热潮涌现 消费者通过置换补贴和商家优惠单辆车节省超万元(案例中17万元新车节省1万余元) [3] 节日经济效应 - 春节期间苏宁易购哈尔滨门店客流同比增长300% [3] - 亚冬会契机带动消费热点营造 [3] 演唱会经济拉动 - 五月天演唱会三场吸引观众10.5万人次 其中省外观众占比60% 直接带动消费2亿元 [3] - 歌迷优惠联盟活动吸引81家商家参与 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全链条优惠 [3] 首店经济发展 - 小米、京东、华为等头部品牌在哈尔滨开设首店或体验店 [4] - 京东七鲜美食MALL全国首店、飞鹤牧场全周期乳品体验馆全国首店、大白兔东北三省首店、Teenie weenie东北首店、泡泡玛特黑龙江木纹S级首店、阿迪达斯黑龙江直营旗舰首店集中落户中央大街 [4]
暑期文旅关键词: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和亲子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2:32
暑期文旅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国内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 文旅消费表现超预期[2] - 文旅消费是中国服务消费增长最活跃的领域[2] 热门旅游目的地 - 暑期热门旅游城市Top10为南京 成都 西安 北京 上海 重庆 长沙 广州 洛阳 昆明[2] - 北京位列暑期境内亲子游目的地TOP1[6] 文体活动对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 - 95.9%的苏超现场观众因观赛产生门票之外的延伸消费[3] - 北京上半年大型演出活动达102场 票房收入1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约13%和35%[4] - 五月天鸟巢演唱会连续13场吸引观众73万人次[4] - 时代少年团上海站演唱会线上直播吸引2.8亿用户观看[5] 亲子游市场表现 - 全国亲子酒店预订量同比猛涨80%[6] - 多地带有水上乐园的酒店预订量是去年的10倍还多[6] - 北京定制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倍[7] 文旅供给创新举措 -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夜场参观举措 入馆时间17:00 闭馆时间20:00[7] - 国内多家博物馆推出夜游举措[7] - 城市服务消费供给越来越丰富多元 包含文博游 打卡游 度假游等细分市场[2]
专访澳门休旅协会长黄辉:演唱会经济助推澳门转型“演艺之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27
澳门演艺之都战略定位 - 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11月首次提出建设演艺之都的发展方向 并在2024年持续推动大型节庆品牌盛事 [1] - 演艺娱乐元素是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提升澳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 通过发展演艺产业降低博彩经济比重 推动澳门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转型 [4] 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 - 澳门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达到1:7水平 即1000澳门元门票可带动7000-8000澳门元综合消费 [2][6][7] - 热门演出门票价格在1000至3000澳门元之间 VIP门票可达上万澳门元 [7] - 相比内地1:5的拉动比例 澳门因住宿需求和消费结构差异具有更高乘数效应 [7]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澳门户外表演区将于2025年6月投入运营 可容纳约5万名观众 [1] - 澳门酒店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配套服务能保障主办方成本控制和观众体验 [8] - 目前演出场地以露天为主 可能受天气和配套设施影响需要逐步改善 [11] 典型案例与市场反响 - 2023年张学友演唱会吸引内地 香港及东南亚上千名粉丝 形成旅游产品组合 [5] - 2024年刀郎演唱会实现门票售罄 并带动酒店 车辆 餐厅全方位消费增长 [5] - 多个电视台跨年晚会选择在澳门举办 已形成特定消费印象 [13] 差异化竞争优势 - 澳门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城市气质 能提升演唱会附加值和吸引力 [8] - 完善的酒店 交通 餐饮 旅游配套服务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8][9] - 可结合世界遗产 美食文化等元素提供独特娱乐体验 [12] 行业发展挑战与应对 - 需优化交通疏导措施 解决短时间内大量人流聚集问题 [10][12] - 需要特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包括出入境便利和旅客服务安排 [9][11] - 应建立专门统计机制衡量演唱会经济效益 进行客群差异化分析 [7] 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预留票额设计旅游产品 拓展东南亚等国际旅客市场 [1][5] - 针对大湾区旅客优化交通便利性 针对远程旅客延长停留时间 [12] - 吸引内地综艺节目 国家级表演等多元演艺活动落地 [14]
消费市场活力足|哈市上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2%
搜狐财经· 2025-09-02 00:34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哈尔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10.6亿元 同比增长5.2% 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1]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覆盖品类由12类扩展至29类 新增空气净化器等品类 3C数码产品纳入国补范围 [3] - 政策覆盖汽车、家电及数码等多品类 全市195家车企、417家家电及数码企业、846家门店参与 [3] - 消费者通过政府补贴和商家优惠可实现大幅节省 例如某消费者在家电更新中节省1.7万元(原预算4万元) [3] 汽车消费表现 - 新能源车消费活跃 某消费者购买17万元新车通过置换补贴和优惠节省超1万元 [3] 节日经济带动效应 - 春节期间黑龙江苏宁易购门店客流同比增长300% [4] - 亚冬会契机推动消费热点形成 [4] 演唱会经济贡献 - 五月天演唱会三场吸引观众10.5万人次 其中省外观众占比60% 直接带动消费约2亿元 [4] - 歌迷优惠联盟活动吸引81家商家参与 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全链条优惠 [4] 首店经济发展 - 小米、京东、华为等头部品牌在哈尔滨开设首店或体验店 [6] - 京东旗下七鲜美食MALL全国首店落户哈尔滨革新市场 [6] - 中央大街吸引飞鹤牧场全国首家全周期乳品体验馆、大白兔东北三省首家旗舰店、Teenie weenie东北首家熊偶投放店、泡泡玛特黑龙江首家木纹S级门店、阿迪达斯黑龙江首家直营旗舰店等品牌首店 [6]
暑运收官!济南西青岛西日照威海等车站创下旅客发送量历史纪录
齐鲁晚报· 2025-09-01 07:26
核心数据表现 - 暑运期间发送旅客4751.8万人次 日均76.6万人次 同比增长6.4% [1] - 8月16日单日发送旅客95.6万人次 创暑运单日最高纪录 [1] - 济南西站 日照站 青岛西站 威海站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纪录 [1] 运能优化措施 - 周末最高加开列车33.5对 包括7对夜间高铁 [4] - 对48对动车组列车实施重联扩编运行 [4] - 对17.5对普速列车加挂车厢1808辆次 [4] - 动态增开青岛北至威海C9661次临客及青岛北至滕州普速临客 [4] 特色运输服务 - 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系列主题旅游列车 融合非遗文化及地方特色 [4] - 针对演唱会 啤酒节等场景开行歌迷专列 演唱会专列及啤酒节专线 [4] - 开行10列"齐鲁之星"银发旅游专列 设计多条适老旅游线路 [5] - 首次开行"青烟威半岛环行"列车C6491/4 C6493/2次 [4] 货运保障成效 - 煤炭发送量同比增长32% 发挥平原 东平等储煤基地作用 [9] - 粮食发送量同比增长5% 化肥发送量同比增长21% [9] - 国内班列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3.6倍 推进多式联运班列开行 [9] - 与港口 地方铁路联合设计铁路主导的物流总包方案 [9] 服务升级举措 - 优化12306学生预约购票及宠物托运功能 [8] - 济南站 济南西站加开学生专用售票窗口及动态增开安检通道 [8] - 青岛北站实现高铁地铁免安检换乘 [8] - 淄博站 曲阜东站组织青年志愿服务 临沂站强化市内交通接驳 [8] - 泰山站提供重点旅客绿色通道及专人引导服务 [8] - 济南 青岛客运段实施大件行李粘贴便利贴防错拿措施 [8] 基础设施与应急管理 - 利用无人机 卫星遥感强化防洪重点处所监测 [9] - 落实雨量警戒制度及汛期行车安全措施 [9] - 动态掌握天气变化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9] - 做好旅客疏导 车票退改签及应急供餐供水保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