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意愿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者余钱去哪儿了?主要用于储蓄,越来越多人愿为快乐买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4-21 07:22
"消费者家庭日常支出之外的余钱主要用于储蓄、子女培养教育、旅游、还房贷和医疗。其中,储蓄排名第一,旅 游消费表现强劲。"4月20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如是显 示。 《报告》还指出,尽管一季度消费者意愿较此前有所回升,但整体偏弱。 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作为今年"头号任务"的提振消费,着力点该放在哪里?对此,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立 信数据研究院在4月20日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解读。 根据《报告》,"余钱"用途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储蓄、子女培养教育、旅游、还房贷、医疗,选择比重分别为 48.8%、45.5%、33.1%、32.6%、29.3%,此外,10.4%的消费者表示在日常消费开支之外"没有余钱"。值得注意的 是,消费能力强的高收入消费者的储蓄意愿持续高于中等的低收入消费者。 然而,在总体消费意愿偏弱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旅游消费仍表现出较强劲的需求。《报告》分析认为,一方面体 现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仍在延续,另一方面也表明旅游作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消费,对于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困扰 的消费者来说,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据南都记者采访和观察, ...
李迅雷专栏 | 促消费2025:社零不能再低于GDP增速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26 10:27
消费现状与提升空间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与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相比差距显著 [6]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3.5%,2025年1-2月回升至4%,目标需提升至5%以上以对冲出口下行压力 [3][23] - 消费内生动能不足表现为:居民实际偿债压力达可支配收入12.4%,财富效应受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 [7] 政策框架与核心举措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优化环境为三大主线,部署30项任务覆盖八大领域 [10] - 财政支持力度显著: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医疗救助等资金达1769.4亿元,拟通过优化支出结构释放6900亿元公共消费增量 [13][19] - 首次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参考四川模式要求消费凭证审核,单笔最高贴息3000元 [16][22] 重点群体增收措施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42.7%,将通过盘活土地资产、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其收入,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达55.8% [11][12] - 针对中低收入群体:优化国企工资总额制度,允许超额利润按比例计入;简化失业保险金领取流程 [20] -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支持:建议按户籍地经济发展水平发放生活补助,该群体筛选成本低且消费倾向强 [21] 消费结构优化方向 - 大宗消费以落实现有政策为主,2024年投入15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2025年规模翻倍 [14][19] - 服务消费占GDP仅19.7%,重点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文体旅游消费及入境消费,服务业单位GDP就业带动效应优于工业 [14][15] - 收入分配改革目标:提升后60%人口收入占比1个百分点,预计每年可创造超2500亿元消费增量 [23] 经济结构调整需求 - 2024年净出口贡献GDP增长1.5个百分点,2025年需消费接棒,内需贡献率必须提升 [3] - 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约束:制造业受低物价抑制,房地产渐进修复,基建强调防止低效投资 [6] - 全球最终消费占GDP超70%,中国需通过消费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3][6]
促消费2025:社零不能再低于GDP增速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3-22 08:38
消费提升空间与挑战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与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相比差距明显[3][4] - 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分为消费能力(收入、资产、债务)和消费意愿(经济预期、社会保障、消费时间),其中消费能力是核心[1][4] - 2024年三季度居民实际偿债压力(还本付息金额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12.4%,高于部分发达经济体[4] 政策框架与行动方案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优化环境增强意愿为思路,部署八方面30项任务[1][5] - 方案重点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工资增长机制、农民增收)、财产性收入渠道拓宽(股市稳市机制、债券品种创新)[6][7][8] - 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2025年将覆盖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12][13] 重点领域施策方向 - 大宗消费聚焦"以旧换新"(2024年15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2025年翻倍)和汽车消费,服务消费侧重"一老一小"供给优化和文旅冰雪消费[10][11] - 公共消费投入不足,2021-2023年中国年均公共消费率比全球低0.51个百分点,优化财政投向可带来每年约6900亿元增量[1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城镇居民的42.7%,人均消费支出为城镇居民的55.8%,政策着力盘活土地资产和发展绿色农业促增收[6] 结构性矛盾与优化建议 - "以旧换新"政策可能惠及高收入群体更多,需平衡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补助(如更大折扣或现金抵用券)[15] - 占人口60%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仅31%,若其收入占比每年提升1%,可带来超2500亿元消费增量[18] - 2024年社零增速仅3.5%(1-2月升至4%),需超过GDP增速以对冲出口贡献下降(2024年出口贡献1.5个百分点)[18] 资本市场联动措施 - 股市方面拟加强稳市机制建设,可能成立类似平准基金的创新工具,债市将丰富个人投资者可投品种(当前存量债券超180万亿元)[7][8] - 财政贴息政策需加强资金用途监测,参考四川模式要求消费后凭凭证申请贴息(年利率1.5%、单笔不超3000元)[17]
促消费2025:社零不能再低于GDP增速
消费提升空间与挑战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显示消费提升空间大但内生动力不足[1][2] - 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分为消费能力(收入、资产、债务)和消费意愿(经济预期、社保、时间),其中消费能力是核心[1][2] - 2024年居民实际偿债压力达可支配收入的12.4%,高于部分发达经济体,制约消费能力[2] 政策框架与行动部署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优化环境三大思路,部署30项任务覆盖七大行动和支持政策[1][3] - 政策重点包括:城乡居民增收(工资增长机制、农民增收)、财政资金优化(公共消费)、大宗/服务消费并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4][6][7][9] -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医疗、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达1769.4亿元,育儿补贴制度正在研究[6] 重点领域措施 - 大宗消费以"以旧换新"为主,2024年投入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2025年规模翻倍[7][10] - 服务消费占GDP仅19.7%,政策侧重扩大供给(养老、文旅、冰雪消费)和开放服务业市场[7][8] - 首次提出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参考四川模式按年利率1.5%、单笔最高3000元标准执行[9][11] 收入分配与财政改革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城镇的42.7%,消费支出为55.8%,边际消费倾向高[4] - 建议通过财税改革提高后60%人口收入占比,若其占比提升1%可带来超2500亿元消费增量[11] - 优化国企工资总额制度、简化失业保险流程,强化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失业毕业生的支持[10][11] 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 2024年净出口贡献GDP增长1.5个百分点,2025年预计下降,需消费填补内需缺口[1] - 1-2月社零增速回升至4%,但全年需超5%以对冲出口下行压力[1][11] - 公共消费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拉动私人消费0.4个百分点,财政优化年增量可达6900亿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