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公平
icon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
新华社· 2025-08-19 10:50
教育战略方向 -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1] -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 - 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 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布局[10] 思政教育建设 - 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4] - 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与传统文化实践课程[2][5] - 通过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厚植爱国情怀[2] 教育资源覆盖 - 全国2895个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9] - 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9]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秋季惠及约1200万人[8] 教育信息化发展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32个省级平台[9] - 平台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在线课程4.85万门[9] 师资队伍建设 -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1885.1万人[11] - 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和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12] - 加强教师住房保障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12] 学科专业创新 - 2024年新增29种本科专业 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10] - 开展AI与3D打印技术融合的科技创新课程 如"火星救援车智驾测试"实践教学[7] 素质教育推进 - 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6] - 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 实施美育浸润行动[6] -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6]
纽约的哈林区,中国的蒲公英
虎嗅· 2025-08-16 04:00
教育公平与社会支持 - 纪录片《风起前的蒲公英》展现北京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如何通过社会力量支持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豆瓣评分8.5 [1] - 纽约哈林区M286公立中学面临严重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学生出勤率极低,仅1-2名全勤者/年级,目标93%出勤率但现实差距巨大 [15] - 北京蒲公英中学通过公益组织提供免费食宿、企业捐赠远程设备等构建支持网络,家长会出席率达87%,形成教育改变命运的集体共识 [24][26] 教育资源分配差异 - M286中学70名学生中90%为非裔和拉丁裔,被标记为"严重隔离学校",反映纽约公立系统种族与阶级隔离问题 [16][20] - 该校与小学、高中共享迷你校园,配备配枪警察和安检系统,物理空间局促,教学条件受限 [11][12][13] - 对比中国蒲公英中学通过社会接力网帮助学生进入国际高中乃至海外大学,形成升学通道 [29][30] 家校沟通障碍 - M286中学家长因语言障碍(法语、阿拉伯语等)与学校沟通断裂,仅47%激活在线门户账号,7通电话中6通无法接通 [17][18][19] - 哈林区家长将学校视为免费托儿所或食堂,常因照顾弟妹、家庭事务等让孩子缺课,对教育连续性认知不足 [15][21] - 教师需兼任翻译、社工等多重角色,家校委员会瘫痪导致信任流失,教育效果陷入恶性循环 [19][22] 教育观念对比 - 哈林区家长视初中教育为可选路径,多数学生最终回归传统谋生方式,免费教育政策未能转化为实际改变 [22][23] - 中国务工家庭即使资源有限仍高度投入教育,蒲公英中学激活社会信念,形成与纽约的观念差异 [25][26] - 纽约制度保障课桌但缺乏观念土壤,中国通过社会协作将有限资源转化为升学机会 [28][30]
从“幼有所育”到“免费教育”的时代跨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2:35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配套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将大班免保教费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1] - 政策以精准减负、渐进扩面、多元共担为核心思路,聚焦免除保教费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分阶段实施防范财政风险,创新民办园补助机制扩大普惠覆盖[1] 财政可持续机制 - 仅免除保育教育费保留伙食费等弹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向普惠性教育服务核心成本[2] - 建立中央转移支付支持薄弱地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三级责任共担体系,对民办园实施"差额补助"按公办标准补足收入缺口[2] - 采取"学前一年免费先行、逐步拓展年限"渐进策略,2025年实现全国学前一年免费,为经济发达地区后续试点预留空间[2] 普惠性实施路径 - 中央财政通过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可获得更高比例补贴[3] - 建立特殊群体兜底机制,地方政府可探索困境儿童"保教费、伙食费"全免政策,中央财政按资助效果奖补[3] - 政府通过补差价和限价提质将占总量53.48%的民办园转化为普惠资源,形成"基础政府保底、特色市场补充"供给范式[3] 质量保障体系 - 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以稳定师资[4] - 强化省级统筹和地方主责监管体系,建立普惠性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并压实市县监管责任[4] - 构建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钱随人走"精准拨款,动态监测资源缺口优化配置[4]
【政策把脉】稳推免费学前教育 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8-07 18:41
政策背景与现状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举措 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从"基本普及"向"优质普惠"的历史性跨越 [1] - 当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超90% 但仍存在"量质失衡"的短板 [1] - 全球实践表明 免费学前教育推进关键在于构建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和高效治理体系 [1]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采取"先低龄 后扩容"渐进式策略 为制度稳定奠定基础 [1] - 德国采用"联邦立法+地方执行"模式 激发基层创新 [1] - 俄罗斯通过中央统一推进实施 并以"流动幼儿园"解决偏远地区资源匮乏问题 [1] - 新加坡"政府主导+市场协同"模式 实现质量与效率平衡 [1] 中国实施路径 - 2025年秋季学期起政策将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今年惠及约1200万儿童 [2] - 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原则 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2] - 通过增加政府投入降低家庭教育支出 实现财政"分档精准"保障 [2] - 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 确保政策稳步推进 [2] 战略意义 - 免费学前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落子 衔接全球教育发展潮流 [2] - 将教育公平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 助推国家发展 [2] - 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 从"家庭买单"到"国家托底"的转变 [2]
【政策把脉】 稳推免费学前教育 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8-07 18:27
政策部署与实施路径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政策将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惠及约1200万儿童 [1][2] - 实施策略强调"稳妥有序推进"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 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2] - 财政投入机制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模式 补助资金实施"分档精准"分配 [2]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采用"先低龄后扩容"渐进策略 为制度稳定性奠定基础 [1] - 德国实施"联邦立法+地方执行"模式 激发基层治理创新活力 [1] - 俄罗斯通过中央统一推进 配套"流动幼儿园"解决偏远地区资源短缺 [1] - 新加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协同"机制 实现质量与效率平衡 [1] 行业发展现状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超90% 但存在"量质失衡"结构性短板 [1] - 行业正经历从"基本普及"向"优质普惠"的历史性跨越 [1] 战略价值定位 - 政策核心价值在于将教育公平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 衔接教育强国战略 [2] - 通过政府投入"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支出"减法" 缓解"生得起养得好"民生压力 [2] - 制度设计聚焦从"有园上"到"上好园"的质变 构建国家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2]
离开学不到一个月,国家送上200亿大礼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2:52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实施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1] - 全国财政单学期增加支出约200亿元 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1] - 政策通过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实现 采用"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原则[3] 政策实施细节 - 免费对象限定为大班儿童 原因包括动态成本调整 防止幼小衔接提前学习 托班不属于学前教育范畴[3] - 各地公办园大班儿童全部免费 抹平地区差异 例如北京750元/月 郑州820元/月 深圳1008元/月[4] - 允许各省实施更长期限免费政策 超出部分由地方承担资金[4] 财政保障机制 - 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补助资金:西部80% 中部60% 东部50%[6] -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2013年862亿元增长至2023年3150亿元 年均增长13.8%[6] - 中央财政2013-2024年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2209亿元[6] - 2024年全年免保育教育费补助约400亿元 中央财政承担超过200亿元[7] 政策落实安排 - 中央财政已足额安排补助资金 将于近日下达[9] - 各地需在8月底前完成准备工作 确保秋季学期开学时实施[10] -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跟踪政策落实情况 重点保障民办幼儿园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10] 政策影响评估 - 中央财政学前教育支出因该政策实现翻倍增长[7] - 分区域差异化分担比例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体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决心[7] - 需做好新政策与现有资助政策衔接 避免保障空白[11]
国家送上200亿开学大礼包,1200万学前儿童享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0:19
政策覆盖范围与规模 - 国家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2] - 全国财政单学期增加支出200亿元 同步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2] - 政策优先覆盖大班儿童 兼顾家庭获得感与儿童身心健康保障[6] 财政投入机制 - 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补助资金:西部地区中央承担80% 中部60% 东部50%[9] - 2024年秋季学期全国财政补助200亿元 全年补助规模达400亿元[10] - 中央财政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2013-2024年累计达2209亿元 年均约200亿元[9][10] 区域差异化实施 - 允许地方实施超学前一年的免费政策 超出部分资金由地方承担[7] - 各地保育教育费存在差异:北京750元/月 郑州820元/月 深圳1008元/月[6] - 政策实施后抹平地区收费差异 推动教育公平[6] 资金拨付与监管机制 -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各地需在8月底前完成准备工作[12][15] - 省级财政部门需制定省内公办民办幼儿园差异化补助标准[10][13] - 教育部财政部将动态监测政策落实情况 跟踪评估实施效果[15] 历史投入与增长趋势 -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2013年862亿元增长至2023年3150亿元 年均增长率13.8%[9]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使中央财政学前教育支出实现翻倍增长[10] 政策衔接与执行保障 - 要求做好新政策与现有学前教育资助政策衔接 避免保障空白[16] - 财政部门需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13][16] - 教育部督促各地出台实施方案 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14]
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费用减免标准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02:48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2025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 [3] - 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3] - 公办园大班儿童完全免除保育教育费,民办园大班儿童只需缴纳与公办园的差额部分 [3] - 政策设计体现公办民办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5] - 西藏、四省涉藏州县及新疆四地州等地区延续原有优惠政策 [5] 政策实施细节 - 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率先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5] - 民办幼儿园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保教费 [5] -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分区域、分档次的差异化分担比例(80%、60%、50%) [6] - 中央参考各省公办园生均实际收费水平,分区域设定补助标准上限 [7] - 建立不超过3年的定期评估调整机制,确保补助标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7] 政策保障措施 - 各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分类细化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免保教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 [7] -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需制定清晰的地方各级财政分担办法 [7] - 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资金监控,严防虚报冒领、挤占挪用 [8] - 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8] 政策意义与影响 - 回应数万家庭对"幼有所育"的热切期盼 [5] - 推动学前教育从"普及"向"普惠免费"的战略转型 [5] - 促进教育公平普惠,构建覆盖全国、惠及全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新框架 [5] - 既是教育公平的"托底工程",也是人口战略与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4]
文津图书走进江苏助力全民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1:11
活动概况 - 文津二十年好书中国行江苏站暨文津阅新第十五期活动在苏州图书馆举办 包含主题沙龙和延伸活动 [1][2] -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南京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 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2] 教育理念与趋势 - AI时代教育需从知识传授转向全人发展 涵盖身心 智力 情感 社交等多维度全面成长 [1] - 教育需从封闭课堂走向开放生态 AI技术应作为兴趣驱动的放大器 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助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1] - 教育公平应通过多样化教育路径帮助个体找到热爱与擅长的领域 实现自我价值 而非简单追求学历平等 [1] 社会教育议题 - 寒门学子的突破需要社会与个体共同调整节奏和心态 给予更多耐心并理解其成长挑战 [1] 活动内容与资源 - 配套开展文津图书二十周年回顾展 限定套色印章打卡活动 数字资源包共享及文津书架捐赠 [2] - 国家图书馆向江苏地区图书馆共享文津图书推荐视频及作者讲座系列视频数字资源包 [2] - 国家图书馆向南通如皋市图书馆 盐城亭湖区图书馆捐赠文津书架 [2] 活动目标 - 深入挖掘文津图书资源 创新阅读推广方式 发挥文津图书在全民阅读中的引领作用 [2]
印度地方启动教室座位“去层级化”计划,以确保学生享有平等学习机会
环球时报· 2025-08-06 22:44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印度快报》6日报道称,印度喀拉拉邦的教育部门计划改变教室的传统 座位布局,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据报道,喀拉拉邦教育部长表示,政府将成立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取消等级座位制度。政府正在努力 确保教室布局不会加剧学生之间的差异,希望在课堂上避免出现"后座"的现象,因为这可能会损害学生 的自信心。 该官员还呼吁公众支持这项旨在推动教育公平的倡议,透露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国消除"后座"现象的模式 进行调研,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喀拉拉邦的方案。 此次改革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喀拉拉邦多所先行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之上。喀拉拉邦的坎努尔、 特里苏尔和科拉姆地区的部分学校,已率先引入U型座位安排。在这种创新布局下,学生沿着教室边缘 围坐,彼此面对面,教师在教室中心走动时,能够轻松实现与所有学生的平等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 们的课堂参与度。 作为首批响应并实践新座位布局的学校,特里苏尔RCC小学校长里吉表示:"学生和老师都对新的安排 感到满意。新布局让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以此传递教育平等理念。家长们也反馈,孩子在新座 位布局下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里吉还提到,U型布局通常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