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美育
icon
搜索文档
以美育心,《冲呀!饼干人:王国》携手玩家助力乡村美育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16:07
核心观点 - 游戏与美育结合构建创新公益模式 通过数字化和游戏化机制实现用户持续参与 形成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 [1][11] 创新互动机制 - 推出"游戏礼包捐"活动 玩家捐赠6元可获得乡村儿童创作复刻的"公益糖衣"皮肤 善款全额支持"未来调色盘计划" [2] - 设立"松鼠公益市集" 玩家通过游戏资源兑换公益代币参与活动 全服累计"小红花"达标后通过腾讯基金会支持现实美育课堂建设 [3][5] - 线上虚拟行为与线下公益落地形成闭环设计 将公益转译为游戏日常行为 降低参与隔阂感 [5] 美育实践基础 - 2024年已为吉林贵州河南等地15所乡村小学提供美育物资支持 团队代表化身美育教师开展"给饼干人穿上花衣"主题创作课程 [6] - 儿童创作画作在游戏周年庆展出 通过视频内容在多平台传播 提升公众对乡村美育关注度 [9] 价值创造模式 - 实现资源双向流转:儿童创作获得数字世界价值认可 玩家获得情感记忆与独特游戏内容 [3] - 建立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打破传统公益单向"施与受"关系 形成价值共同创造机制 [10] - 游戏平台成为融合资源与情感的公益媒介 构建孩子-玩家-项目方三方参与的善意循环生态 [11] 社会影响 - 美育重点从技法传授转向梦想守护与自信激发 通过非遗文化课程增强儿童文化创造力 [9] - 数字化能力支撑长期公益生态建设 使公益参与更轻盈可持续 实现微行动大意义的转化 [5][11]
枯枝变 “朋友”,山野入画来!2025MOart 夏令营解锁乡村美育新玩法
南方农村报· 2025-08-15 10:32
核心观点 - MOart项目2025艺术夏令营由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与EPO时尚集团共同发起 旨在通过自然与艺术结合的方式探索乡村美育新路径 活动覆盖46名乡村学生和13名教师 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创造力与感知力 [2][3][4][5] 活动概况 - 夏令营于8月7日结束 历时7天 地点为惠州 参与学员包括来自信宜市和阳江市的46名乡村学生及13名教师与陪同人员 [2][4][8] - 项目累计举办十三届 覆盖北京 广州 深圳 佛山 茂名 西安 杭州 苏州 景德镇 秦皇岛等地 [42] 课程设计特点 - 学生课程以自然为导师 包括枯枝落叶创作拟人化动物作品 户外写生运用主观色彩描绘自然世界 [11][12][13] - 教师课程聚焦"因地制宜" "色彩风景写生"与"艺术疗愈"三大核心 由深圳 广州专业导师指导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美育素材 [16][17][18] 教学成果与互动 - 专业导师来自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 遇见马良 彩田艺术空间 带来前沿教学理念 与乡村师生的自然感知形成双向智慧碰撞 [21][22][23] - 结营时举办"我的自然朋友"主题作品展 展示绳结画作与手工作品 师生分享会提及拥抱大树 静听海浪等具体体验 [29][30][31][32] 参与者反馈 - 学生表示"每天都很开心 希望明年再来" 教师反馈"放开胆子去发现创作 希望将快乐带回给学生" [35][36] - 活动帮助师生提升美术技能 增强对自然美的感知 建立与自然 自我及他人的深层情感联结 [38][39] 项目意义 - MOart项目持续探索美育激发乡村孩子创造力 助力乡村教师成长 通过艺术与自然结合在乡土间创造更多可能性 [43][44][45]
最美乡愁续写文明新篇
苏州日报· 2025-06-11 00:32
文化捐赠与教育支持 - 张家港市乐余镇向新疆巩留县吉尔格郎乡中心小学捐赠近300本图书,涵盖《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及《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中外经典读物 [1] - 五年级学生哈拉哈提通过书籍附带的测验功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体现捐赠书籍的实用性和互动性 [1] 乡村阅读场景创新 - 乐余镇实施"乡村场景化"阅读提升项目,在永利开心农场开展亲子自然阅读活动,结合翻土播种、烤制面包等实践任务增强阅读趣味性 [2] - 双桥村通过"板凳说书"活动追忆乡土能人樊祥兴,以方言讲述本土故事,强化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 将农家书屋升级为"悦享空间",在理发店、卫生室等场所设置流动书角,构建"10分钟阅读圈",并组建"乡音伴读"志愿队为老人提供方言伴读服务 [3] 乡村美育与艺术普及 - 乐余镇联合沙洲职业工学院推出"向美而行 乐见美好"计划,开设手机摄影公益课堂,由专业教师黄融融教授村民拍摄技巧 [4] - 通过"八礼四仪"公开课、"一方沃土"全民成长计划等美育活动,构建"感受美—表达美—展示美"的沉浸式教育场景 [4][5] - 开展"田埂艺术家"摄影活动及建筑主题写生活动,鼓励村民参与旧物改造和社区彩绘,将公共空间转化为"时光画廊" [5] 文明实践与道德宣讲 - "村村开放麦"活动以方言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宣讲好人故事,如退役医疗兵匡耀东的见义勇为事迹,增强村民参与感 [6] - 永利村村民朱毅推动红白喜事礼金改革,将金钱往来转化为劳力互助,带动周边村庄效仿移风易俗 [7] - 老年大学学员组成"银发反诈团",通过方言情景剧《真假"孙子"》宣传反诈知识,助力当地涉老诈骗案件下降近40% [7]
乡村美育进信宜,这堂课让教学理论转化为实践
南方农村报· 2025-05-07 09:03
项目背景 -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联合信宜市新宝镇、合水镇、思贺镇及平塘镇中心学校开展MOart Program 2025年春季乡村教师美术培训[2] - 培训聚焦"教学能力进阶"主题 采用"理论授课+课堂示范+实战演练"三维模式[4] - 为38名乡村美术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 回应3月绘乐盒回访调研中教师提出的强化实践环节需求[5][7] 培训内容设计 - 课程涵盖专业素养提升、示范课堂解析、模拟备课演练三大板块 结合岭南版美术教材[8] - 系统解析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路径 总结梳理乡村课堂教学重难点[10][11] - 针对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设计美术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等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包括目标设定、环节衔接、评价反馈及AI赋能等维度[12][13] 实践教学案例 - 以岭南版四年级课程《我的书包》为例进行现场授课 采用"生活观察-创意联想-绘画实践"三步法[15][16] - 参训教师全程观摩课堂互动技巧 授课老师从教研员角度逐环节复盘课程设计思路[17][18] - 组织参训教师分组设计岭南版一年级课程《草色新》教学方案 包括触觉引导法、对比教学、文化融合等创新方法[19][20][21][22][23] 项目意义与展望 - 培训以问题为导向 旨在帮助教师建立"资源有限 创意无限"的教学思维[26] - 各镇中心学校表示将持续支持此类接地气的教师培训活动 推动高质量美育在乡村课堂落地生根[27][28]
文化中国行 | 山水间感知传统文化“耕读传家”精神内核
央视网· 2025-04-22 06:26
核心观点 - 江西婺源李坑村双溪书院开创以自然山水为课堂的乡村美育模式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自然实践相结合 [1][4][11] 自然教学环境 - 书院依托李坑村秀丽自然风光与徽派建筑景观 形成天然教学场地 [4] - 采用四季差异化自然教学内容:春季绘制油菜花 夏季描绘荷花 秋季绘画丰收景象 冬季临摹雪景 [4] - 教学实践融入清晨阳光与林间鸟鸣的自然环境 实现景画交融的教学体验 [10][13] 教学体系与内容 - 书院开设书法 绘画 太极三大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7] - 书法教学强调人格塑造功能 注重培养浩然正气与传统风骨 [15][17] - 将农耕劳作纳入美育体系 通过田间实践传递"耕读传家"传统文化精神 [19][21] 教学理念与成效 - 主张美育教育应突破课堂限制 在田野乡村与山水间实施 [11] - 2009年创办至今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实现美育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 [7] - 教学方式注重"知行合一"实践 使传统文化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