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招商
icon
搜索文档
GP和国资都在抢上市公司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9 09:02
GP和地方国资并购上市公司趋势 - 国内头部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启明创投拟设立并购基金以4.52亿元协议收购上市公司天迈科技26.1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天迈科技最新市值为29.68亿元 [1] - 苏州启辰的LP队列中出现了知名投资机构元禾控股、国资背景的昆山创业控股集团等 [2] -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924新政"明确提出支持私募投资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天迈科技可能成为新政后A股市场首个纯投资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3] 近期并购案例 - 3月山科智能股东刘弢拟将其持有的5.00%股份转让给嘉兴临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后者是国内专注于集成电路的产业投资平台 [4] - 5月8日*ST长药与产业投资人嘉道博文等六家机构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嘉道博文拟出资5.93亿元获得2.45亿股转增股份,重整完成后将成为控股股东 [5] - 6月2日上海启烁将成为棒杰股份控股股东,上海启烁由谊持管理与广东创吉共同出资设立,广东创吉合伙人之一为广东创管 [5][6] - 6月3日菲林格尔控制权拟变更,安吉以清及实控人金亚伟拟受让25%股份,安吉以清穿透后实控人为安吉县财政局 [6] - 6月5日*ST东晶股东与无锡浩天一意签署权益转让协议,后者将控制公司29.99%股份,无锡浩天一意法定代表人朱海飞也是管理100亿元以上基金规模的无锡拓海投资创始人 [7] - 6月10日鸿合科技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合肥瑞丞拟设立基金以15.75亿元收购25%股份并取得控制权,这是"924新政"后首单产业资本CVC发起的上市公司收购案 [7] 历史并购案例 - 2016年IDG资本获得四川双马控制权,2024年10月公司斥资15.96亿元收购健元医药92.17%股权 [8] - 2019年基石资本以约11亿元拿下聚隆科技39.4%股份,2021年公司更名为香农芯创 [8] - 2024年合肥创新投斥资6.60亿元收购文一科技,池州投科花费7.49亿元完成对宝利国际的控股 [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5月16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鼓励私募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 [12] - 多地国资发力并购基金,已有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13] - 中国太保发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3] - 主板有超过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13] 机构动向与人才市场 - 多家投资机构酝酿控股上市公司,2025年许多GP新设"并购部"专门负责并购交易 [16] - 投资机构在挖专门做并购的人才,并购合伙人年薪可达百万,中国并购经理平均年薪50万元左右,高级职位可达80万至120万元 [17] - 部分机构由投后员工兼看并购机会,按照退出金额分配carry [18] - 2024年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并购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 [19]
今年,GP盯上了上市公司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0 09:03
私募基金控股上市公司趋势 - 2024年初启明创投以4 52亿元交易对价成为A股天迈科技控股股东 旗下管理11只美元基金和7只人民币基金 管理资产总额达95亿美元 [1] - 2024年3月临昌投资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山科智能5%股份 管理方为专注集成电路的上海临芯投资 [1] - 2024年5月嘉道博文出资5 93亿元获得*ST长药2 45亿股转增股份 重整后控股72 95% 实际控制人为龚虹嘉夫妇 [2] 历史典型案例 - 2016年IDG资本获得四川双马控制权 2024年斥资15 96亿元收购健元医药92 17%股权跨界大健康 [3] - 2019年基石资本以约11亿元拿下聚隆科技39 4%股份 后转型半导体并更名香农芯创 [3] - 2024年合肥创新投6 60亿元收购文一科技 池州投科7 49亿元控股宝利国际 [3] 政策驱动与市场动态 - 证监会《重组办法》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 投资满48个月锁定期缩短50% 激发并购热潮 [4][5] -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 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政策 主板超60%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 并购潜力巨大 [5] - 2025年多家GP新设并购部门 并购经理平均年薪50万元 高级职位达80-120万元 人才竞争激烈 [7] 行业转型与战略调整 - 股权投资机构从纯财务投资者向产业化转型 强调投后赋能与产业协同能力 [5] - 并购招商成为国资最新打法 兼具政策红利与确定性招商优势 [5] - 国务院会议提出发展并购市场 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 促进创投良性循环 [8] 国际会议与行业活动 - 2025中东投资者峰会聚焦LP投资布局 吸引超百家主权基金及家族办公室参会 [10][12]
这个省开展并购招商,新设200亿投资平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5 09:04
安徽省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政策升级 - 核心观点:安徽省通过《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推出33条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并购招商、创新资本招商、链主企业联动等方向升级招商模式,并强化母基金体系支持 [1][3][4][5] 并购招商 -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政策,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潜力巨大 [3] - 安徽省推动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示范性布局并购招商新模式 [3] 创新资本招商 -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优化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存续期设定 [4] - 市场化产业孵化机构作用凸显,形成"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 [5][6] 母基金与创投生态 - 2023年设立2000亿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返投比例仅1.2倍(天使类1倍),天使基金投资损失允许率80%,风投基金40%,子基金存续期放宽至15年 [8] - 2023年组建500亿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下设16只母基金,撬动总规模超2000亿体系,累计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企业16家 [9] - 合肥市"基金丛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市属基金总认缴规模2600亿元,累计投资超1800个项目,87家企业上市 [10][11][12] 合肥模式升级 - 从"产投"转向"创投",推出"创投城市计划",设立中部首只国资S基金(规模28亿元) [11][12] - 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目标5年内引进50家知名管理机构,形成超5000亿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13] 数据与成效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截至2025年2月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16家 [9] - 合肥市基金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87家被投企业上市 [12]
今年,GP抢着去长三角募资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8 08:49
长三角地区基金发展 - 长三角地区成为政府投资基金最活跃区域,80%以上投资机会集中在该地区 [1][2]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存续期15年,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 [2] -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00亿元,重点投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六大产业 [2] -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规模超500亿元,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 [2] 江苏省基金布局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批14支专项基金规模506亿元,第二批22支规模408亿元 [3] - 省级母基金通过三层架构(母基金-专项基金-子基金)预计形成总规模2800亿元的资金池 [3][4] - 专项基金设计科学,包括4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投早投小)、466亿元设区市母基金(特色产业)、75亿元省属企业基金(主业布局) [3][4] 浙江省与安徽省创新 - 浙江省筹备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已成立5亿元S基金(远期50亿元),拟设100亿元并购母基金 [4][5]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形成"1+16+N"体系,总规模2220.13亿元,覆盖686个项目,投资金额349.22亿元 [6] - 安徽省创新监管机制,建立财政与证监"双线并行"风险防控体系 [5] 并购基金发展趋势 - 长三角基金普遍布局并购领域,并购招商成为国资最新打法 [7][8][10] - 2025年1-5月已有5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地方国资,超60%主板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潜力巨大 [10] - 安徽省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并购子基金,延长存续期并放宽投资比例限制 [11] - 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疏通"募投管退"堵点 [12] 行业动态与案例 - 物产中大通过并购实现子基金退出案例,安徽省高新投管理的基金完成舜富精密并购退出 [12] -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梳理机构LP全名单 [13][15]
并购招商时代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3-20 08:54
并购招商模式兴起 - 并购招商成为各地国资最新招商打法,通过组建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围绕特色产业锻长补短,实现更具确定性的招商 [2] - 国办2025年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推动招商模式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转向并购招商 [2] - 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被视为并购基金爆发年 [3]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 - 安徽省联合鼎晖投资设立30亿元鼎晖中安并购基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 [5] - 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二期基金成立,规模25亿元,LP包括多家引导基金与国资 [5] - 上海市提出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和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并适当让利 [5] - 河南省50亿元赋豫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备案,重点布局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并购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南京新工先进制造业强链并购基金成立,规模8亿元 [5] - 北京亦庄设立首只30亿元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 [5] 政策环境支持并购基金发展 - 证监会2024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 [6] - 深圳鼓励深港合作设立并购重组相关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CVC并购 [6] - 广东省提出大力发展并购基金,安徽省支持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并延长存续期、放宽投资比例限制 [6] - 超10个地区已发布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6] 投资机构布局并购业务 - 多家GP新设并购部门或团队,专门负责并购交易和退出机会 [7] - 并购人才需求激增,并购经理平均年薪50万元,高级职位年薪达80万至120万元 [7] - 部分机构因预算限制由投后员工兼职负责并购业务,按退出金额分配carry [7] 并购退出成为新选择 - 安徽省高新投旗下子基金通过并购方式退出舜富精密项目并实现收益 [8] - 并购退出周期短、程序简单,可一次性变现,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理想退出方式 [8]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 [8] - 广州已探索设立并购重组母基金,预计更多地区将跟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