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母机,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9-01 08:18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3][6] - 到2030年标准体系全面形成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达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达世界领先水平 [3][7] - 通过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5] 标准体系框架设计 - 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大层次 涵盖34个大类和17个小类 [4][13] - 基础通用标准包括术语定义 安全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等 其中智能制造涵盖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融合标准 [15][16] - 设计配套标准覆盖材料 零部件 数控系统 刀具 模具等关键配套领域 [17][19] - 制造装备标准分为减材制造 等材制造 增材制造三大类 增材制造包含粘结剂喷射 粉末床熔融等8类装备标准 [20][21] 重点技术领域覆盖 - 制造工艺标准包含切削 铸造 焊接 热处理等11大类工艺 其中切削工艺涵盖车削 铣削 电火花加工等25项细分工艺 [22] - 检验检测标准包含性能 可靠性 精度 环境4大类 精度检测涵盖尺寸与配合标准 环境检测包含防爆与噪音标准 [23][24] - 行业应用标准面向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汽车等重点领域典型场景 同时覆盖服务 通信 运维等综合应用标准 [25][29] 标准化重点任务 - 加快研制高端复合数控机床 一体化压铸 高档数控系统等产业链急需标准 填补关键环节标准空白 [30] - 成系列推进减材 等材 增材制造标准制修订 体系化修订基础通用至行业应用全链条标准 [31] - 强化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与工业母机融合标准研制 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 [32] -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加快国际标准转化 推动中外文版同步制定 研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标准 [33] 组织实施机制 - 由国家标准委和工信部领导 工业母机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统筹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同推进 [34] - 结合《2025—2026年度工业母机标准立项指南》分解任务 确保重要标准及时立项与发布 [35] -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接 推动中国优势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36] - 通过主管部门 行业协会等多渠道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反馈 [37]
两部门:到2026年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7:35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5] - 到2030年形成全面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达到世界领先 [1][6] 标准体系框架结构 - 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 34个大类 17个小类 [13] - 基础通用标准涵盖术语定义 安全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等领域 [15][16] - 设计配套标准包括材料 零部件 数控系统 刀具等12个子类 [17][18][19] - 制造装备标准分为减材 等材 增材三大制造装备类别 [20][21] 重点技术领域覆盖 - 减材制造装备重点支持复合数控机床 五轴机床 高精度加工中心等标准 [38] - 等材制造装备聚焦一体化压铸机 精密锻造 数字化焊机等标准 [38] - 增材制造装备突出多激光器粉末床熔融 粘结剂喷射等先进技术标准 [38] - 数控系统领域推进智能数控系统 大数据采集及安全标准 [39] 产业应用与融合发展 - 行业应用标准面向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汽车 船舶等重点领域典型场景 [26] - 融合技术领域支持数据交换 绿色设计 碳减排技术等跨领域标准 [40] - 推动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母机融合标准 [29]
两部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央视网· 2025-09-01 07:16
总体目标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4] - 到2030年全面形成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1][5] 标准体系结构 - 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 34个大类 17个小类 [11] - 基础通用标准涵盖术语定义 安全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等领域 [13][15] - 设计配套标准包括材料 零部件 数控系统 刀具 磨料磨具等12个子类 [15][16] - 制造装备标准覆盖减材制造 等材制造 增材制造三大装备类别 [17] - 制造工艺标准包含切削 铸造 锻压 焊接等8大工艺类型 [18] 重点任务 - 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 重点围绕高端复合数控机床 一体化压铸 精密锻造 复合增材制造等方向 [22] - 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 体系化修订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等六大类标准 [23] - 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 聚焦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母机融合 [26] - 加快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开展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 推动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27] 实施路径 - 加强工作统筹 发挥工业母机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牵总作用 [28] - 强化节点把控 结合《2025—2026年度工业母机标准立项指南》做好任务分解 [29] - 注重国内国际协同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接 [30] - 强化标准实施 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积极应用标准并及时反馈实施情况 [31] 2025-2026年度立项重点 - 减材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支持复合数控机床 重型数控机床 五轴机床等标准制修订 [35] - 等材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支持一体化压铸机 熔炼炉 精密铸造等装备标准 [35] - 增材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支持多激光器粉末床熔融 高速材料挤出等标准 [35] - 数控系统领域重点支持智能数控系统 数控装备大数据采集等标准 [35] - 先进制造工艺领域重点支持铝合金一体化压铸 精密锻造等工艺标准 [36] - 关键功能部件领域重点支持主轴部件 丝杠 导轨等部件标准 [37] - 配套产品领域重点支持先进金属材料 高速精密轴承 机床附件等标准 [37] - 融合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数据交换 安全评估 绿色设计等跨领域标准 [37]
两部门: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7:07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 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 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 先进制造工艺 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 [1] - 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 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有力 [1] 创新与标准联动机制 -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 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 [1] - 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