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访古巴学者何塞·罗瓦伊纳
新华网· 2025-08-26 06:11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领导抗战取得胜利 [1]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游击战、运动战等作战方式有效牵制并打击侵华日军 为胜利奠定基础 [1]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民族抗战 极大削弱日军实力 [1] 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 中国通过保护抗战遗址、建立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等方式铭记历史 [2]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文明 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 - 中国并非好战国家 始终追求和平并践行和平发展理念 [2] 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贡献 - 从二战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再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始终致力于和平事业 [2] - 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2] - 1963年至2023年间中国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实现历史性飞跃 [2]
海外人士谈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新华社· 2025-08-26 03:06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领导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 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 - 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等作战方式有效牵制并打击侵华日军 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1]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立即号召全民族抗战 极大削弱日军实力 [1] 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 通过保护抗战遗址 建立纪念设施和举办纪念活动等方式铭记历史 [2]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文明 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 - 中国并非好战国家 始终致力于和平发展道路 [2] 和平发展与国际贡献 - 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致力于实现和平 [2] - 在当今世界多重挑战下 中国始终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2] - 从1963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始终践行和平理念 [2]
为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国际论坛·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伟大胜利 [2] -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胜利 [2]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展现出卓越领导能力,团结人民组织武装反抗,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2] 美中二战合作的历史启示 - 美国和中国在二战期间为共同事业搁置分歧,从"飞虎队"协作到更广泛合作,创造巨大成就 [2] - 作为全球影响力大国,美中面临复杂全球性挑战,需加强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而非对抗 [2] 中国发展理念与实践 - 中国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数亿人摆脱贫困,建成世界级基础设施,经济科技发展速度规模史无前例 [3]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 中国倡导互利共赢合作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 全球性挑战与合作需求 - 经济发展失衡、气候变化加剧、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性挑战亟需密切国际合作 [3] - 零和博弈陈旧思维导致共输,中国实践证明摆脱零和博弈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3][4]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澳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澳是友非敌”
人民网· 2025-07-01 07:37
中澳关系核心观点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严正驳斥"中国威胁论",指出这是部分国家维系霸权的冷战思维产物 [1] - 强调中国历来是世界和平的坚定支持者,中澳没有历史恩怨和根本利益冲突 [3][4] - 呼吁共同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1][4] 军费开支与全球局势 - 2024年北约成员国军费占全球总开支55%,并要求提升至各国GDP的5% [1] - 中国国防开支仅占GDP的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奉行防御性政策 [3] - 军费激增损害各国经济复苏能力,加剧全球发展不平衡 [2] 经贸合作互补性 - 中澳经济结构高度互补:澳大利亚能矿/农产品对接中国14亿人口市场 [4] - 中国工业制成品提升澳大利亚民众购买力与生活品质 [4] - 两国共享贸易航线安全利益,中国作为贸易大国有维护航线的强烈动机 [4] 国际秩序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推动共同发展共享安全 [3] - 中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并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 [3] - 70年来中国未主动挑起战争或侵占他国领土 [3] 经济与技术竞争 - 部分国家通过技术封锁和经济遏压制裁中国,导致全球创新放缓 [2] - 中国经济在压力下展现韧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2] - 良性竞争才是世界发展共识,遏制他国进步违背历史潮流 [2]
“巴中合作前景广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02:51
巴中经贸合作 - 巴林与中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中国成为巴林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涉及铝材、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和消费品 [3] - 2018年巴林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合作领域涵盖港口、能源、工业园区等 [3] - 2024年5月巴林国王访华并出席中阿合作论坛,中方对海合会国家试行免签政策促进人员往来 [3]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高铁技术显著提升,北京至上海1300公里行程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4.5小时 [3] - 中国通过长远战略和精细规划应对外部挑战,14亿人口大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繁荣 [4] - 中国民众生产力提升和对高质量产品追求成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 国际合作与外交 - 巴林实施温和务实外交政策,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契合,成为不同规模国家友好相处典范 [1] - 2023年巴林主办第三十三届阿盟峰会,中国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与 [3]
李强总理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 外交部介绍具体情况
快讯· 2025-05-26 07:50
中国与印尼双边关系 - 李强总理于5月24日至26日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 期间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 并共同出席中国—印尼工商界晚宴 [1] - 访问期间李强总理会见印尼国会议长布安 并与在印尼中资企业座谈 [1] - 2024年是中国和印尼建交75周年 双边务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成为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 互利共赢的典范 [1] 双边合作发展方向 - 中方愿同印尼加强发展战略对接 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1] - 双方将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密切人文交流 [1] - 2024年也是万隆会议举行70周年 中方愿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共同弘扬万隆精神 [2] 国际合作倡议 - 中方将与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积极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2] - 双方将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2]
李强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会谈
快讯· 2025-05-25 08:21
中印尼合作发展战略 - 中方愿同印尼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特别是做优做强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擦亮雅万高铁"金字招牌",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建设 [1] - 双方要加强市场联通和产业协作,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拓展金融、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合作 [1] - 中方愿同印尼扩大人文交流,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深化粮农、减贫、卫生等民生领域合作 [1] 全球经贸合作倡议 - 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面对风险挑战,团结合作才是正确出路 [1] - 中方愿同印尼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积极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1] - 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1] 合作文件签署 - 双方共同见证签署经济发展政策、产供链、金融等领域合作文件 [2]
“‘一带一路’创造了合作共赢”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09:15
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 - 儒教确立的重要规范对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和现代化成就发挥重要作用 [1] - 国际儒学联合会通过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平等交流 [1] - 费尔哈特撰写《儒学和中国历史简介》向阿拉伯世界普及儒家文化 [1][3] 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共赢 与西方国家掠夺式现代化形成对比 [4] - 中国对外政策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推动沙特伊朗和解等地区和平进展 [4] - 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不同制度国家对话 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4] 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 -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 [4] - 中华民族振兴加速 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 [4] - 中国正自信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4] 中黎合作与文化交流 - 2002年中黎签署扫雷合作协议 中方组织能力获高度评价 [1] - 费尔哈特三次访华经历体现中国民众工作热情与纪律性 [1] - 阿拉伯读者通过书籍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3]
传承胞波情谊 捍卫人间正道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08:31
中缅历史合作 - 两国共同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记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击日本侵略者,守护中国西南门户并助力缅甸独立斗争 [2] - 两国民众修建滇缅公路(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开辟国际援助物资运输生命线,打破日本对华封锁 [2] - 二战期间合作彰显同甘共苦的胞波情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2] 和平共处与外交协作 - 缅甸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邻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缅等29国倡导"不结盟"和"求同存异",成为发展中国家反殖民运动的标志事件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精神体现亚洲文明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贡献 [3] 国际事务相互支持 - 1971年缅甸签署"两阿提案"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第2758号决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确保程序公正并通报中方 [4] - 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维护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公平正义 [4] 新时代战略合作 - 2020年习近平访缅后,两国关系进入构建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深化全面战略合作 [5] - 缅甸地震(2024年3月28日7.9级)后,中国首个派出救援队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获缅方高度评价 [5] - 两国在自然灾害、疫情、金融危机等挑战中相互支持,续写胞波情谊新篇章 [5] 未来合作方向 -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5] - 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落实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 [5] - 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建设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5]
习近平会见缅甸领导人敏昂莱
证监会发布· 2025-05-10 03:52
中缅双边关系 - 中缅是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历久弥坚 [3] - 今年是两国建交75周年,中方将秉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缅方深化命运共同体建设 [3] 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 双方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中缅经济走廊重点项目建设 [3] - 缅方致力于推进两国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将全力确保中方在缅项目和人员安全 [4] 全球倡议与国际合作 - 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缅方高度赞赏并愿与中方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3][4] - 双方要共同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3] 人道主义援助与灾后重建 - 缅甸曼德勒强烈地震后,中方最早派出救援力量,援助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愿继续提供帮助支持缅方重建家园 [3] - 缅方表示中方第一时间表达慰问并提供援助,体现了胞波情谊和患难真情 [4] 安全与跨境犯罪 - 中方希望缅方切实保障在缅中方人员、机构、项目安全,加力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