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方寸之间,博古通今 中小博物馆如何成为各地文旅“破圈”密码?
央视网· 2025-08-17 13:38
博物馆行业暑期热度分析 - 暑期旅游旺季推动博物馆参观热潮持续升温 大量观众涌入导致入口排长队、展厅拥挤 [1][3] - 亲子游群体成为最活跃主力军 包括小家庭单位和家长自发组团带孩子探索 [7] - 博物馆与游客形成双向奔赴 多地调整开放策略如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时间 [7] 中小博物馆特色化发展 - 县级博物馆凭借特色馆藏成功逆袭 定州博物馆拥有5万余件馆藏含上千件国家珍贵文物和3件国宝级文物 [5] - 本土化陈列形成鲜明特质 展品均源自当地土地与历史紧密交织 [5] - 避免千馆一面通过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 如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专注蜀锦蜀绣文化 [13] 创新服务与体验升级 - 免费讲解服务强化教育功能 定州博物馆提供4-8场/日公益讲解并针对学生教师团体提供专属服务 [9] - 数字化应用提升沉浸体验 山东青州博物馆搭建VR/MR/XR数字体验空间 [11] - 互动项目满足多元需求 成都馆开设织造体验/香囊制作/团扇刺绣等动手项目 [17] 中小博物馆运营数据 - 全国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 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博物馆 [11] -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暑期访客量显著增长 42天达8.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0% [19] - 定州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为县级博物馆中的标杆 [5] 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 - 非遗技艺活态展示成为亮点 成都馆使用清代织机演示蜀锦织造技艺 [15] - 研学活动丰富文化体验 包括诗词大会/古书探秘/手绘等让孩子流连忘返 [9] - 小讲解员制度增强参与感 经过培训的红领巾讲解员分布各展区服务游客 [9]
馆城共生 “博”贯古今
河南日报· 2025-08-05 23:48
博物馆行业趋势 - 暑期研学游、亲子游高峰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热门场馆出现"一票难求"现象[2] - 博物馆功能从单一展览转向沉浸式体验,"为一馆,赴一城"成为游客新选择[2][4] - 技术赋能与需求变革推动博物馆融入城市生活,催生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2][4] 博物馆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全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4] - 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日均流量超1000万人次,总接待量7264.87万人次[4] - 殷墟博物馆2024年2月开馆后接待游客近250万人次,展出文物近4000件(套)[3] 创新运营模式 -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交互式沉浸戏剧游《溯·长河》,融合剧情演绎与解谜体验[5] - 河南博物院开发"闺蜜同行"系列盲盒文创产品,"五一"假期创下单日销售破万纪录[11]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展览吸引260万人次参观,带动4亿元文创营收和超200亿元城市综合消费[15] 城市联动效应 - 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阜民里文化街区形成文商旅融合模式,2025年"五一"接待游客29万人次[9] - 安阳殷墟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形成"考古文物+文旅"的融合发展范例[10] - 洛阳市建成112家博物馆,2024年文创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125%)[16] 行业发展战略 - 全国3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将博物馆纳入城市发展战略[15] - 河南省推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研学路线,2024年举办展览2700多个[16] - 行业建议聚焦"精、特、新"发展路径,通过跨界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释放[17]
破解博物馆预约难|世界一流博物馆:提前预约和现场排队并行
新浪财经· 2025-07-07 00:16
博物馆参观热度 - 暑期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国内热门博物馆出现一票难求状况 [1] - 海外顶级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采用提前预约与现场排队相结合的入馆方式 [1] - 卢浮宫是全球人流量最大的博物馆 年参观量达900万人次 [4][16] 海外博物馆预约情况 - 大英博物馆免费入场 官网提供10分钟间隔的预约时段 7月每日均可预约 现场排队仅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2] - 卢浮宫当月预约不困难 但黄金时段名额紧张 全价票22欧元 [4] - 大都会博物馆年参观量570万人次 票价30美元 预约无时间段限制 [5] - 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最后的晚餐》仅支持季度放票 参观时间严格限制为15分钟 [7] 博物馆扩建与改造 - 卢浮宫计划扩建新入口并设计《蒙娜丽莎》专属展厅 需特别门票参观 [9] - 大英博物馆通过分拆自然历史藏品和图书馆实现扩容 2023年启动西区改建竞赛 [11][13] - 大都会博物馆完成洛克菲勒展厅改造 空间扩大以展示非洲、古代美洲和大洋洲艺术 [13] - 国内故宫博物院建设北院 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分别新建东馆和西馆 [15] 全球博物馆客流数据 - 英国国家美术馆2024年参观量较2019年下降47% 减少280万人次 [18] - 大英博物馆2023年接待650万人次 创2015年以来新高 自然历史博物馆达630万人次 [18] -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参观量390万人次 同比增长16% 荷兰梵高博物馆增长9% [18] -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年接待370万人次 创前哥伦布文物参观纪录 [20]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主馆年参观量570万人次 摩根图书馆因《彼得兔》展览客流增长81% [20]
从年轻人钟爱博物馆说起(青年观)
人民日报· 2025-06-21 21:47
博物馆行业趋势 - 2024年国家博物馆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年轻人成为参观主力军 [1] - 博物馆正成为年轻人学习充电和放松休闲的重要场所,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打卡"现象 [1] - 古风音乐、国潮服饰、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博物馆共同成为年轻人眼中的"顶流" [2] 年轻人行为分析 - 年轻人参观博物馆的动机包括了解历史文化、发现惊喜感动、感受文物穿越时空的魅力 [1] - 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源于文化自信增强,经历了从"不了解"到"真正爱上"的认知转变 [2] - 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显眼包"文物二创内容,推动文物"破圈"传播 [3] 博物馆创新发展 - 年轻人将VR、互动游戏等新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展陈,使文物"活"起来 [3] - 年轻人在社交媒体自发制作"打卡攻略"和观展指南,提升小众博物馆知名度 [3] - 博物馆文物为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养料和内心平静 [3] 文化消费升级 - 传统文化吸引力上升构成"博物馆热"的底层逻辑 [2] - 文物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艺术追求为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 [3] -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在形成文化自觉的洪流 [3]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03:16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 [1] - 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同比增长15.5% [1] - 2024年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 [1] - 中国国家博物馆2024年累计接待观众近700万人次其中"古代中国"展览接待量超680万人次 [3] 博物馆文化传播创新 - 国博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推出文物主题书籍《思接千载》精选115件文物由9位社教专家编写20余位学者审核 [2] - 西安市推出"地铁遇见博物馆"活动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进驻7座地铁站打造"流动博物馆" [4] - 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组织小学生担任"红领巾讲解员"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讲解服务 [5] - 上海黄浦区推出文博主题巴士串联十余处文博场馆配备金牌讲师随车讲解 [5] 文创产品开发动态 - 国博衍艺以《思接千载》书中八件文物为原型推出"古代中国"系列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6] -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设立文创月将在四大商圈轮办市集推出"大文创"产品及设计大赛 [7]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火爆故宫猫等产品受追捧 [6] -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指出文创开发可将"人流量"转化为"消费额"需注重实用性与情感共鸣 [8] 博物馆教育功能拓展 - 博物馆通过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方式构建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务体系 [1] - 《思接千载》书籍通过文物故事转化专业考古数据为大众可读内容 [2] - 南京长江路小学学生与AI共创"博物馆大道长图"融合《金陵图》画风呈现当地博物馆聚落 [5]
晶采观察丨持续升温!解锁“文博热”破圈密码
央广网· 2025-05-19 07:37
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从单纯的文化守护者转变为反映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与消费新动能提升紧密相连 [1] - 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免费开放率达91.46% [2] 博物馆创新实践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如"朝珠耳机"和故宫口红成功出圈,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 [1] - 甘肃省博物馆"绿马"系列文创产品以可爱形象和实用功能获得消费者青睐 [1] - 多地博物馆推出夜游、特展等项目,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 [1] 博物馆文旅融合 - 上海、苏州等地博物馆引入咖啡馆等业态,形成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1] - 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1] - "五一"假期超6000万人次参观博物馆,显示博物馆已成为假日热门消费场景 [3] 博物馆受众变化 - 青年群体成为博物馆参观主力,其文化诉求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 [3] - 2024年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覆盖密度显著提升 [2] - 国际博物馆日将"青年力量"列为子主题,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3]
深度关注 | 共赴文博盛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19 02:27
行业活动与展览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集中展示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成果并搭建公众沟通桥梁[3] - 活动包括"'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和"博物馆之夜"等多项文化盛宴 其中殷商展览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3][5] - 全国围绕国际博物馆日开展数千场形式多样的活动 包括专题展览、流动博物馆、文化讲座及线上数字展览和网络直播等[6] 展览内容与文物数据 - "'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展出338件(套)文物 涵盖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青州苏埠屯等商代遗址代表性文物[4][5] - 展览重点呈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和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青铜亚丑钺 出土后时隔50年首次聚首[4] - 青铜鸮尊具体数据为国博鸮尊高45.9厘米、重16.7千克 豫博鸮尊高46.3厘米、重16千克[5] 博物馆建设与运营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 较上年增加213家 免费开放率达91.46%[12] - 2024年全国博物馆藏品数量达6741.3万件(套) 实施科研项目3645个和国际合作项目894个[12]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于国际博物馆日前开馆试运营 展出陶器、玉器等文物约1100件[6] 观众参与与需求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00万人次 较2024年增长17%[9] - 2024年全国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 接待观众14.9亿人次[13] - 北京市升级启动"北京博物馆季" 联合近300家博物馆通过每月主题系列活动构建"博物馆+"多业态协同模式[9] 技术创新与文创开发 -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新书 通过扫码可欣赏16件核心文物三维模型及8件国宝视频讲解[10] - 配套开发60余款新文创产品包括文具、玩具、冰箱贴等 基于凤冠IP系列和海晏河清尊等文物设计[11] - 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提高展览互动性 如提供文物360°立体呈现功能[10] 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通过扩大供给、优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坚持公益属性和传承历史文脉的使命宗旨[11][14] - 行业呈现硬件建设、展览质量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趋势 基层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建设取得发展[13] - 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配套举办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等 探讨AI赋能博物馆体验优化及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等议题[14][15]
中国“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人民日报· 2025-05-18 20:49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 [1] - 2024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1] -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走过120年历程,自1905年南通博物苑创办至今 [1] 博物馆运营与创新 - 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 [1] - 启动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2025北京博物馆季等活动 [1] - 湖南博物院马王堆"生命艺术"大展运用AR技术"复活"汉代瑰宝 [3] - 成都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推出社教活动,以跨学科视角重构历史课堂 [3] 博物馆社会功能 - 博物馆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不变 [2] - 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 [2] -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24年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层出不穷 [2] - 国家博物馆推出"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冰箱贴、毛绒玩具"鹳条儿"等文创产品 [3] 博物馆文化传播 - 乡村博物馆扎根中华大地,"文博轻骑兵"深入社区群众 [2] - 热门大展走进中小博物馆,打通文化供给"最后一公里" [2] - 博物馆从简单陈列展品转变为让观众产生兴趣并真正了解历史 [3] - 文创产品满足观众"把文物带回家"的心愿 [3]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为观展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选择
央视网· 2025-05-18 19:12
博物馆行业转型趋势 - 博物馆正从高冷范儿转向可亲可近的新面貌 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1] - 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 到博物馆去成为新风尚 吸引年轻人专程为参观博物馆而赴一座城旅游 [4] - 博物馆从单向输出转变为与观众双向奔赴 通过文化体验项目如《再现大邑商》增强互动性 [4] 博物馆联动与展览创新 - 全国28家文博单位联动 携338件套文物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殷商文明展览 跨越3500年历史 [6] - 博物馆展览突破地域限制 通过跨区域合作激活文化影响力 [6][7] 博物馆空间拓展与主题创新 - 博物馆突破传统围墙限制 向机场等非传统场所扩展 如西安西部机场博物馆利用6400平方米空间展示考古文物 [9] - 乡村博物馆兴起 如成都和林村将农房改建为气象博物馆 结合稻田实地展示气象与农业关系 [9] - 专家指出大型展馆应推出新时代主题 在文旅融合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11]
放下身段,博物馆在Z世代群体中火热出圈
环球时报· 2025-05-16 22:43
博物馆行业趋势 - 中国"博物馆热"在Z世代持续升温,3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2.09% [2][4] - 省级博物馆通过本地文化特色与创意展陈方式吸引年轻观众 [4] - 数字化与IP联名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手段,如《物华弥新》手游联动多家博物馆 [11] 年轻观众行为特征 - 年轻人分为"入门小白"和"专业深度爱好者"两类,前者偏好沉浸式体验,后者注重文化内涵 [4] - 情绪价值需求显著,如凤冠冰箱贴8个月销量破100万件,系列销售额破亿元 [4] - 夜间观展需求增长,德基艺术博物馆推出常态化夜间开放至凌晨3点 [15][16] 创新展陈与技术应用 - 国家博物馆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强调互动感与沉浸感 [2] - 三星堆博物馆运用数字魔镜、模拟铸造等互动装置还原古蜀生活场景 [6] - 埃及博物馆引入AR滤镜复原文物原貌,通过Instagram实现病毒传播 [18]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国博文创团队通过研究年轻人拍照行为挖掘IP价值,如九龙九凤冠现象级产品 [4] - 文创产品成为连接年轻人与文物的媒介,带动展厅参观流量 [6] - 社区化小型展览主题(如环保、生活方式)更易引发年轻群体共鸣 [12] 国际博物馆创新案例 - 大英博物馆设立"青年小组"让Z世代直接参与策展,策划"丝绸之路"主题活动 [19] - 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设立艺术与科学实验室,结合科技工具创新艺术表现 [20] - 冬宫博物馆用全息投影展示2万张照片重建的"孔雀钟"数字艺术品 [21] 教育与参与模式 - 成都博物馆"红领巾小小宣讲员"活动将青少年从听众转变为文化解读者 [8] - 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学生创新成果展,118项成果来自101所高校 [7] -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提供可触摸复制品,提升视障人群观展体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