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博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探秘“博物馆奇妙夜”,暑期文博旅游成“遛娃刚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2:51
夜游博物馆新趋势 - 多地博物馆开展夜游活动 包括河南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 成都自然博物馆等 夜游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2] -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 XR和3D投影等技术创造穿越感 例如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沉浸展和西安博物院长安夜3D投影[3][4] - 夜游经济热度显著提升 美团7月数据显示夜游搜索量月环比增长100%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暴涨200%[3] 文博旅游消费群体 - 亲子家庭成为核心推手 美团数据显示含非遗体验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55% 北京前门非遗扇子DIY和西安长安夜项目热度激增[6] - 年轻群体占比提升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00后大学生占博物馆客群20.6% 且持续上涨 年轻人将文博馆作为社交地标[6] - 跨省追展现象突出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超7成观众专程跨省来沪 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创全球收费特展纪录[7] 文博经济带动效应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文创收入超4.4亿元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1][8] - 地方文博场馆客流激增 扬州重点文博场馆7-8月累计接待181万人次 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7] - 周边消费显著提升 上海博物馆周边商圈民宿携程入住率超90% 周边餐厅营业额持续上涨[8] 暑期文博热具体案例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创全球纪录 全网曝光量逾300亿次 展览最后一周开启7×24小时不闭馆模式[1] - 西安博物院夜间加票3000张 七日内全部约满 长安夜项目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4] - 成都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上线即抢空 贵阳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7]
多地探秘“博物馆奇妙夜”,暑期文博旅游成“遛娃刚需”丨夏游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0:18
核心观点 - 博物馆夜游活动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 通过科技赋能和互动体验吸引大量游客 显著提升参观人数和收入 并带动周边综合消费增长 [1][2][3][4][5] - 亲子家庭和年轻群体成为文博旅游核心客群 推动跨省追展和文博经济发展 相关产品销售额和场馆访问量大幅增长 [6][7][8] 行业表现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 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和总营收世界纪录 [1] - 美团7月数据显示"夜游"相关搜索量月环比增长100%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暴涨200% 广州 上海 杭州 南京成为最热门夜游城市 [3] - 携程数据显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三星堆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稳居暑期热门博物馆TOP10 [6] - 扬州重点文博场馆7-8月累计接待181万人次 扬州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 [7] - 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 蜀锦织绣博物馆7月1日至8月11日访客量达8.2万人次 较去年增长近2倍 [7] 消费趋势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 周边商圈民宿入住率超90% 文创收入超4.4亿元 [1][8] - 美团含非遗体验的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 北京前门大街非遗扇子DIY和西安"长安夜"3D投影项目热度激增 [6] - 成都自然博物馆"恐龙博士深夜密令"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上线即售罄 [7] 技术创新 - 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沉浸展"采用XR技术让观众化身文物修复实习生 穿梭于唐代洛阳城 [3] - 西安博物院使用3D投影技术将城墙转化为动态画卷 展示玄奘西行故事 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 [4] - 抖音平台"洪崖洞夜景"播放量突破50亿次 年轻人夜游vlog中"沉浸式"和"穿越感"成为高频词 [3] 客群特征 - 马蜂窝数据显示造访博物馆客群中00后大学生占比达20.6%且持续上涨 [6]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超7成观众专程跨省观展 [7] - 小红书"遛娃好去处"话题超50亿浏览量 亲子家庭将博物馆作为替代主题乐园的新选择 [6]
为一馆赴一城 文博经济为什么“惹人爱”?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19:18
博物馆行业热度与消费趋势 - 上海博物馆埃及展吸引逾277万人次观众 创造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 拉动城市消费比例达1:48 [4] - 全国博物馆"五一"期间接待观众6049.19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创历史新高 [3] - 青年群体成为消费主力 35岁以下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占比超60% 跨省参观博物馆游客占比达53.4% [4][5] 博物馆运营创新模式 - 上海博物馆通过1200余款文创产品实现超300万件销量 文创收入达4.4亿元 超过门票收入 [9] - 采用沉浸式数字展陈技术 结合历史叙事与文物陈列 创新打造可携猫观展等特色活动 [6][7] - 企业博物馆推出非遗制酱体验 中医药文化市集等互动项目 实现非遗技艺生活化转型 [5] 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全国博物馆文创销售收入34.28亿元 同比增长63.7% [9] - "0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 占比分别达31.0%和39.9% 超八成消费者具有购买意愿 [8][9] - 消费者最看重产品独特创意(占比72.6%) 文化内涵(占比68.1%)及纪念意义(占比65.3%) [9] 文化消费驱动因素 - 年轻人通过博物馆消费获得文化归属感 满足好奇心并产生审美愉悦和社交价值 [3] - 文创产品承载情感价值 满足个性化需求及文化身份表达 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译 [10] - 特色文物如"彩绘陶牵手女俑""马踏飞燕"通过社交媒体传播 成为网红打卡标的 [5]
在博物馆“邂逅”未来 解码文博经济“新势能”
扬子晚报网· 2025-05-13 10:39
博物馆焕新升级,从文化殿堂到消费"磁场"。作为文博大省,江苏拥有备案博物馆362家,其中国家一 级博物馆26家,二、三级博物馆72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江苏的博物馆早已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将历 史文物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文化IP。在南京博物院,观众手持AR眼镜与明代青花瓷对 话;在苏州博物馆,游客在贝聿铭设计的山水园林中打卡"片石假山"文创雪糕;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全息投影技术让漕运盛景触手可及。 数字赋能加持,重构博物馆经济新生态。在5G+VR技术的加持下,江苏博物馆正在打破物理边界。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省362家博物馆同步上线"云上苏博"平台,观众足不出户即可"穿越"至各 个展厅,通过虚拟分身参与线上策展、文物修复等互动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博物馆文创产品销 售额突破35亿元,其中苏州博物馆的吴门四家系列、南京博物院的竹林七贤盲盒等爆款产品,单款销售 额均超千万元。 文旅融合发展,博物馆激活消费新活力。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周边,非遗工坊、运河主题书店、汉 服体验馆星罗棋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旅消费链;在南通博物苑,夜间开放政策催生了博物馆奇妙夜 经济,灯光秀、实景演出、文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