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姚高员赴富阳区调研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7-07 02:53
城乡融合发展 - 强调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杭州样本 [1] - 常绿镇以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红色研学中心为载体建立"红韵常绿"共富游坊 [1] - 湖源乡龙鳞坝民宿集群探索联动发展新路子,带动全域旅游兴旺 [1] - 龙门古镇整合业态空间,更新厅堂展陈,提升整体运营能力 [1] 特色产业发展 - 安顶村在做优安顶云雾茶基础上打造网红景点,探索"茶叶+"共富示范发展模式 [2] - 春建乡茶艺空间通过茶文化体验区、网络直播等带动茶产品线上销售突破千万元 [2] - 新桐乡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2] 乡村运营与创新 - 根据镇域特色分类建设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1] - 以重点村为支点开展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试点 [1] - 迭代提升发展模式,推进乡村运营,承接城市消费、旅游、休闲等功能 [1] - 保持乡村原有风貌和乡愁古韵,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1] 企业带动共富 - 杨先生糕点乐园项目和富冶集团吸纳就业、带动群众增收 [2] - 企业需开展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 [2] - 传统产业走品牌化、科技化转型发展之路,提升当地就业吸纳能力 [2]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 统筹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下沉 [2] - 渌渚镇阆坞村迁建安置房项目注重"小切口、大民生" [2]
情怀 | 用心绘就美丽乡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7 00:08
乡村旅游发展 -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胡子小镇",吸引全国游客,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1] - "胡子小镇"建设历时3年,包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特色民宿、文化教育和生态农业等多元业态,累计接待团队6000余批、散客110余万人次[4] - 项目充分发挥毗邻常州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保留乡村古朴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3] 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 通过承接政府安置小区及镇属公园的工程建设和物业服务获取"第一桶金",组建专业队伍并进行业务培训[2] - 将集体收入用于河道整治、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改善,并举办"国学班""道德讲堂"等文化活动提升乡风文明[2] - 成立村党委后拓宽发展思路,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实现集体增收和百姓致富[3][4] 项目建设管理 -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共同探讨建设方案,综合考量功能需求与创收需求[3] - 积极联系多部门推动"一站式"解决民宿办证难题,克服审批手续繁琐的困难[4] - 吸引艺术家团队入驻,形成自然与时尚交织的旅游体验,带动农产品销售[1][3]
龙门麻榨中心村:千年古榕书写绿美旅居新意|寻找典型之美➇
南方农村报· 2025-06-20 15:36
核心观点 - 惠州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以千年古榕树为核心,通过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9][10] - 中心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结合"生态+文化"策略,推动绿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7][8][9] - 古榕树驿站项目和"最美旅游公路"骑行活动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 [5][38][39][40] 古树保护与历史价值 - 中心村古榕树树龄1018年,树高13米,胸围9.8米,平均冠幅30米,被誉为"千年如榕,惠州之最" [3][14][15] - 古树承载村庄历史记忆,树下曾举办重要公共活动如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员大会,并保留重阳分鱼、添丁分炸果等传统习俗 [20][21][22][23] - 广东省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通过巡护、电子档案、24小时监控等措施对古树进行健康养护 [26][27][28][29] - 2023年新增6根大型加固装置保护古树,周边10户村民15天内同意拆除房屋为古树腾出生长空间 [33][34][35] 农文旅融合发展 - 中心村依托省道S254线(龙门段)和"最美旅游公路"骑行活动,将古榕树打造为骑行补给点及旅游地标 [39][40][41] - 已完成208栋房屋外立面修缮,升级道路景观、河道景观及宅间巷道,种植"北绿一号"杨桃探索"村企合作"模式 [45][46] - 杨桃公园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古榕树驿站规划文学主题民宿、咖啡、粮仓书馆等配套设施 [47][51][52] - 未来计划通过榕溪市集、文学村等IP转化生态颜值和历史文脉,形成"留量"经济 [50][53][54]
不忘英雄名 聚力谋振兴(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6-16 22:13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 绍文乡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和文化广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串联"教育基地—蔬果采摘—积分食堂"旅游链 [3] - 2024年绍文乡接待游客突破1.8万人次,游客参与篝火晚会和抗联秧歌等互动活动 [4] - 游客留言显示红色教育基地成功将历史转化为润物无声的体验力量 [4] 村集体经济模式创新 - 发展"坑塘经济",7处坑塘采用"水稻、莲藕种植+鱼、蟹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成为集体经济"聚宝盆" [3] - 引进大米加工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 实施"红色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讲解红色故事、发展旅游项目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折算合作社股份 [3]
广东翁源擦亮“中国三华李之乡”名片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06:50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抓住3.6万亩三华李采摘季契机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通过文化旅游月开幕式展示产业魅力与潜力 [1] - 活动现场包括十大"最够味三华李果园"授牌 农文旅推荐官颁授 精品旅游采摘路线推荐 三华李订购签约等环节 [1] - 现场布置三华李及农特产品 兰花 旅游文创 旅游手信等展区 全面展示农文旅产业最新成果 [1] 三华李产业 - 翁源县三华李种植历史悠久 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 每年夏季带动乡亲增收并吸引游客采摘 [1] - 县政府计划通过三华李连接乡亲 游客和客商 提升翁源知名度 [1] - 原创三华李主题说唱音乐表演等活动带热现场氛围 [1] 区域优势与旅游布局 - 翁源县拥有"中国兰花之乡"和"中国九仙桃之乡"称号 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 -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圈层 交通便利 已融入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2] - 构建"一个定位 两个中心 三大空间 四条线路 五大龙头旅游区"的立体发展格局 [2]
@北方老铁!夏季“水果自由”,广西给你
南方农村报· 2025-06-14 11:39
广西夏季水果产销对接活动 - 活动在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桂字号"广西夏季水果产销对接,签约金额达7900万元 [2][3][4][10] - 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旨在搭建稳定产销平台,促进广西夏季水果顺产顺销 [6][7] - 活动现场6组企业进行签约,产品覆盖荔枝、芒果、龙眼等核心单品,并设置产销平台面对面建群环节 [23][24][25][26] 广西水果产业概况 - 广西园林水果面积超2100万亩,总产量近3400万吨,约占全国1/7,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17][18] - 2024年广西水果在新发地成交量同比增长18%,超30万吨 [11][12] - 广西拥有水果类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647个,区域公用品牌40个,地理标志产品45个,5个水果品牌入选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 [37][38] 重点水果品种与采购计划 - 2024年广西荔枝产量预计达100万吨、芒果160万吨、龙眼70万吨 [18] - 采购商计划重点采购百色芒果、钦州荔枝、平南石硖龙眼等特色单品,并提出建立"基地直采专线"、开发定制礼盒等创新合作模式 [29][30] 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广西具有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拥有12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2024年水果进出口占中国与东盟水果进出口的1/3以上 [43][44] - 北京新发地市场与广西合作紧密,已做好开辟绿色通道、强化数字对接、赋能品牌升级等准备 [13][14] - 活动为广西优质水果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为北京特色农产品进入广西乃至南方市场提供机遇 [40][41]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活动现场推介了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平陆运河沿线、北海银滩、桂林山水等 [33][34] - 活动是广西推动农文旅等融合发展的积极实践,未来将深化与北京等地的合作,加强文旅互动 [48][49][50]
我在定安有棵荔枝树
海南日报· 2025-05-23 01:14
公司业务模式 - 推出"包树"销售模式 按树冠宽度分为1088元 1288元 1588元三档 顾客包树后可获得该树全年果实 [3] - 提供5斤装精美礼盒包装服务 实现从枝头直达餐桌的配送 每棵树设有保底斤数保障顾客收益 [3] - 为包树顾客提供铭牌挂牌服务 并定期发送施肥 养护 开花 结果等生长过程视频 [3] - 2023年有17位顾客提前预订 2024年已吸引23位全国顾客参与包树业务 [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采用生态种植体系 地下施用牛羊粪肥及鱼肥 地上采用生物菌防控和捕虫灯等绿色防治手段 [5] - 每年使用24吨自制天然鱼肥 通过次品渔获发酵制成生态肥料 [4] - 妃子笑荔枝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5] 行业现状 - 定安县龙门镇荔枝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 2024年产值9400多万元 预计2024年全镇产值近1亿元 [5] - 全县荔枝种植面积4.26万亩 妃子笑为主打品种 2023年产值达3.58亿元 [5] - 推广种植桂花香 仙桃荔等新品种近2000亩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 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举办荔枝采摘节等活动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强化品牌效应 [5] - 龙门镇即将举办荔枝采摘节 持续放大定安荔枝品牌影响力 [5]
用光影记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5-21 22:12
农业产业化发展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建立苜蓿草种植基地 采用机械化收割作业提升效率 [1] - 呼和浩特敕勒川奶源基地通过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水平 [1] - 山西万雄牧场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技术 优化饲料品质 [1] 特色农产品培育 - 湖北荆门东宝区培育"楚宝黑头羊" 适应高温高湿地区山羊养殖需求 [5] - 福建宁德福鼎市建立栀子标准化种植基地 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提升产业链价值 [6] - 陕西榆林发展沙地土豆产业 实现规模化分拣和运输 [6] 农文旅融合模式 - 湖北郧西县打造七夕茶定制生产基地 结合七夕文化推动茶叶产业升级 [3] - 青海德令哈红光村利用集体土地开发田园综合体 带动村民增收 [5] - 辽宁东港孤山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 如大姜家村池塘生态治理 [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全国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应用 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7] -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吸引"人地钱"要素向乡村聚集 [7] -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持续深化 近2亿农业就业人口和5亿农村居民受益 [7]
广东“28条”促进“百千万工程”
广州日报· 2025-05-21 20:09
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县(市)"点菜",省、市"上菜"的菜单式赋权方式,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 - 强化财政激励引导,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优化调整共享收入分成比例,促进收入下沉,增强地方自主财力 [2] - 健全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银企债基"联动,支持国企承接更多专项债券项目,壮大县域国企实力 [2] 县域产业发展 - 从特色产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平台建设、科技赋能、绿色生态化五方面提出措施 [2] - 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等发展建设能力,加力建设沿海渔港经济区 [2] - 推进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2] 新型城镇化建设 - 从城乡规划建设、城市更新、乡镇分类建设、住房保障、转移人口市民化五个方面提出措施 [3] - 健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 [3] - 压茬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3] 组织保障与实施 - 坚持主抓到县、由县主抓,健全省级统筹、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 - 确保各项改革任务1—2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
今年广东荔枝产量预计约160万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9 07:53
广东荔枝产业概况 - 广东荔枝季从5月中旬持续至7月,粤西早熟品种5月中旬上市,珠三角6月上旬接棒,粤东晚熟品种可卖到7月 [1] - 2025年广东荔枝预计总产量160万吨,其中粤西占比64%(103万吨),珠三角18%(29万吨),粤东16%(26万吨) [2] - 湛江遂溪仙品荔开采首日预售量4500吨(占产量30%),订单均价12元/斤(同比+20%),预售金额近亿元 [2] 市场拓展与销售表现 - 粤西早熟荔枝通过上海对接会、茂名电白文旅推介会分别获得四川12万斤、湖南20万斤意向订单 [3] - 茂名标准化包装妃子笑品种已出口澳大利亚近10吨 [3] - 广州从化井岗红糯2024年出口加拿大超500吨,适配北方冷链运输 [4] 品种结构与创新 - 2025年妃子笑预计占比32.74%,白糖罂18.06%,黑叶13.41%,前八大品种合计占85% [4] - 新品种如广州增城增江红荔焦核率55%,保鲜期达3-5天,适配北方运输 [4] - 区域特色品种包括廉江鸡嘴荔、阳东双肩玉荷包(甜度22度)、普宁风吹寮等 [4]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将成广东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推动农文旅融合 [1] - 通过省外推介会和国际出口实现"荔枝出海",覆盖上海、澳大利亚等多市场 [3][4] - 湛江开采活动打响品牌"第一炮",茂名提前启动2025年荔枝嘉年华营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