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搜索文档
中国电子:WAIC2025前沿聚焦(2):中国倡建全球AI治理新框架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8 01:0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4][5] 核心观点 - 中国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全球AI治理新框架,强调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1] - 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推动AI普惠性、创新发展和安全治理 [1] - 中国积极寻求在全球AI治理领域扮演核心塑造者和引领者角色,提出"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的治理哲学 [2] - 强调发展与安全双轮驱动,既鼓励AI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又提出风险测试评估体系、数据安全保护等具体措施 [3] - 重点关注普惠与公平,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展AI技术和服务,弥合"智能鸿沟" [4] - 倡导开放合作与多边主义,反对技术壁垒,构建多方参与的全球创新网络和治理模式 [5] 具体内容总结 全球AI治理框架 - 中国提出系统性治理方案,涵盖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治理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 [2] - 《行动计划》明确支持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发展AI技术和服务 [4] - 倡导在联合国框架下推进AI治理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模式 [5] 技术发展趋势 - AI处于快速创新突破阶段,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开源社区以释放技术潜力 [3] 国际合作方向 - 呼吁领先国家通过基础设施、技术援助和教育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 [4] - 倡导搭建国际科技平台,打造跨国开源社区,推动标准共识 [5] - 反对"小院高墙"政策,促进技术开放流动 [5]
WAIC 2025 | 专家建言AI全球治理:可设立合作“安全区”与国际协作网络
新华财经· 2025-07-27 14:46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合作 - 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需要各方携手共同努力,可先期探讨设立AI安全合作"安全区"和国际协作网络 [1] - 人工智能是全人类的事业,需通过共治实现共赢,当前国际社会对治理问题的态度存在较大分歧 [1] - 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超越人类理解速度,具有跨国性和系统性特征,需全球各方携手构建治理体系 [2] 国际共识与挑战 - 国际社会已形成基本共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安全与公平、加强国际合作,但共识维护面临关键挑战 [2] - 共识脆弱性体现在各国政府间战略分歧,易受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冲击 [2] - 共识弱约束力因当前治理文件多属国际软法,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评估体系 [2]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AI治理资源投入、技术标准制定、监管能力建设上存在显著差距 [2] 务实行动建议 - 坚守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使技术进步服务于消除贫困、改善健康等人类福祉 [3] - 构建灵活高效的敏捷治理框架,在关键安全领域制定国际最低标准,技术迭代领域探索监管沙盒等工具 [3] - 建立合作"安全区"与国际协作网络,聚焦AI安全评估、风险预警等共同关切问题 [3] - 推动"多元参与、分层治理"的国际协作网络,避免治理议程被少数大国或科技巨头垄断 [3] 全球治理能力建设 - 支持发展中国家AI基础设施、模型能力与应用服务建设 [4] - 推动建立全球AI治理知识共享平台,汇集最佳实践与政策工具资源 [4]
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合作 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23 08:02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 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1] - 中国坚持以人为本 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1] - 主张安全与发展并重 妥善应对规则冲突 社会风险 伦理挑战[1] 监管政策与倡议 - 2018年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2] - 2023年7月发布全球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方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 - 在二十国集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平台提出安全和隐私保护 算法透明度等治理倡议[2] 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 - 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助力各国共享智能红利[3] - 倡议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 与赞比亚共同举办会议[3] - 成立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等机构[3] 技术应用与项目落地 - 中国企业同埃及政府合作启动"数字埃及建设者"计划[3] - 助力阿联酋建设智慧城市 帮助沙特企业提升运营效率[3] - 缅甸地震后中国人工智能团队仅用7小时开发三语互译系统 完成救援任务[3] 全球治理框架构建 -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系统阐述中国方案[4] - 第78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中方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4] - 143个联合国会员国参加联署 为全球首个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共识性文件[4] 行业交流平台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上海举行[5] - 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5] - 旨在凝聚各方共识 汇聚全球力量 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5]
12位顶尖科学家本月底齐聚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有这些看点
第一财经· 2025-07-10 04:58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跨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先赛道,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正积极为全球提供人工智能公共产品 [1][3] - 2014-2023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5.4万项,中国占比70%(3.8万项) [3] - 截至2025年4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157万件,占全球总量近40% [3] - 83%中国行业决策者使用生成式AI,显著高于英国(70%)、美国(65%)及全球平均水平(54%) [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核心亮点 - 大会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聚焦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数字鸿沟问题 [1]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含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60余款机器人及80余款首发新品 [5] - 西门子将国内首秀"Industry Copilot"工业AI助手,特斯拉等机器人厂商集体亮相 [5] - 大会将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图谱》 [3][5] 中国AI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 - 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通过高质价比开源策略降低全球AI技术门槛 [4] - 已建成国产万卡算力集群,布局7个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4] - 青岛港应用AI技术提升港口作业效率10%,相当于年新增吞吐量7000万吨 [4] - 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大模型进入临床试用,可大幅缩短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时间 [4] AI终端市场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AI终端出货量占全球42%,全年AI手机/AIPC/AI平板出货量预计增长20% [3] - 科大讯飞、联想等企业的AIPC和智能教育终端产品已实现全球化销售 [3] 国际参与与合作 - WAIC吸引30余国1200位嘉宾,包括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和80余位中外院士 [5] - 中国通过"人工智能+"行动在交通、医疗、制造等领域建设国家级应用中试基地 [4]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证监会发布· 2025-07-09 01:26
中国与联合国合作 - 中国强调联合国成立80年来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 -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 [1] - 中国愿深化同联合国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1] 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 - 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并推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2] - 中国支持联合国在推动紧张局势降温中发挥独特作用并参与热点问题政治解决 [2] - 中国呼吁各方优先发展减贫、教育、就业和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并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2] 新兴领域治理 - 中国支持尽快补齐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极地和外空等新兴领域治理短板 [2] - 联合国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2] 国际议程与发展合作 -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继续坚定扩大开放并与各国分享机遇共同发展 [2] - 联合国赞赏中国为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作出贡献 [2]
李强总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 外交部介绍有关情况
快讯· 2025-07-08 07:50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 - 李强总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并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规则和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多边机制权威和效能减弱 [1]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彰显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 - 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应坚持独立自主,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 [1] - 金砖国家需坚守道义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聚焦发展壮大经济增长动能,包容并蓄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 - "大金砖合作"要维护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升国际金融合作水平,开辟经济增长新蓝海 [1] - 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以及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声明和气候资金框架宣言 [2] - 中方愿秉持"金砖精神"同金砖伙伴携手推动全球治理朝更加公正合理高效有序方向发展 [2]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里约热内卢宣言(摘要)
新华社· 2025-07-07 12:50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 - 重申金砖精神并强化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 [1] - 欢迎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成员国,新增10个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 [1] - 通过《气候资金框架宣言》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声明》,启动消除社会决定性疾病伙伴关系 [1] 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改革 - 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以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支持巴西和印度发挥更大作用 [3] - 呼吁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反映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 [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保持资源充足性,份额调整应避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4] 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 - 反对单边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5] - 新开发银行将扩大本币融资、多元化资金来源,支持重大影响项目 [8] - 推动供应链韧性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8] 科技创新与工业合作 - 建立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举办创新论坛及展览会 [9] - 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工业4.0应用等领域研究 [10] - 庆祝科技创新合作十周年,深化深海资源联合研究 [10]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 呼吁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反对单边碳边界调整机制 [11] - 确保发展中国家获得可负担气候融资,支持公正能源转型 [11] -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中国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12] 社会与文化发展 - 提升妇女权利和领导地位,纪念《北京宣言》三十周年 [13] - 加强卫生系统合作,支持疫苗研发和人工智能伦理应用 [13] - 推动包容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尊重文化多样性 [13]
高举全球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的旗帜(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5-06 22:02
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 - 中国与赞比亚共同举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会议,主题为"从鸿沟到协同: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全球合作框架",7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 [1] - 全球仍有2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约占全球人口的1/3,面临智能鸿沟和数字鸿沟叠加扩大的风险 [1] - 发展中国家期待抓住历史性机遇,共享智能红利 [1] 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角色 - 中国同赞比亚共同发起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成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2] - 中国推动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凝聚国际政治共识 [2]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行动 - 中国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明确基础设施、产业赋能、人才培养、数据建设、安全治理等重点合作方向 [3] - 中国成立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和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等机构 [3] - 中国与越南、老挝等国家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合作,助力埃及、阿联酋、沙特等国家提升数字化能力 [3]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 中国将高举全球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的旗帜,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 [3] - 中国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智能红利,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3]
王毅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3-07 05:58
台湾问题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和法律依据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4] - 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是"中国台湾省",鼓吹"台独"就是分裂国家 [4]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终将统一 [5] - 日本应当谨记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6] 中美关系 - 美国不应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种"两面人"做法不利于双边关系稳定 [7] - 中国是全球禁毒政策最严格的国家,已应美方请求列管所有芬太尼类物质 [7] - 美国应从关税战、贸易战中复盘得失,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对等的 [7] - 中美可以成为伙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冲突对抗不应成为选择 [8] 中俄关系 - 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双方开展全面战略协作最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9] - 中俄探索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 [9] 中欧关系 - 中欧建交50年来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00亿美元,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 [10]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 [10] - 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 [10] 中印关系 - 中印互为最大邻国,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11] - 中印应坚持不以边界问题定义两国关系,不让具体分歧影响大局 [11] - 作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中印有责任带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 乌克兰危机 - 中方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就主张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 [12] - 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谈判桌是冲突的终点也是和平的起点 [12] - 安全是相互同等的,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之上 [12] 科技创新 - 中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想象,从"两弹一星"到5G、量子计算、DeepSeek [14] - 外部无理打压从未停歇,但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创新 [14] - 科学技术应是普惠共享的财富,中方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倡议 [14] 海外安全 - 2024年从高风险地区平安撤回1万多名中国公民,处理领保案件5万多起 [13] - 临近边境的缅北电诈园区已经全部清除,四国合力打击泰缅边境电诈 [13] - 2025年将围绕"三个一"建设海外平安中国体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