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外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向全球招募文旅推介官
活动概况 - 福建文旅推介官全球招募活动名称为"小马可·波罗"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 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 吸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90名青少年代表及外国友人参与 [1] - 活动面向全球8至18周岁青少年开放报名 要求参与者热爱旅游 喜欢拍摄 擅长表达 对福建文化有浓厚兴趣 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11日 [1] - 主办方将通过专家评选最终确定10名文旅推介官 入选者将获得荣誉证书 并有机会参与福建精品线路之旅 主办方还将提供专业培训和展示平台 [1] 活动内容 - 启动仪式包含童谣表演《童声绘福卷·山海焕新篇》和京剧《大闹天宫》等文艺表演 青少年代表使用中英文双语推介福建文旅资源 [1] - 现场设置福茶品鉴 木偶戏和京剧互动等文化体验环节 增强参与者对福建文化的沉浸式感受 [1] 战略目标 - 活动旨在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平台 为全球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2] - 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清新福建"品牌国际影响力 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访福建 目标将福建打造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
恩平市牛江镇推动文化润村,华人艺术家区本在昌梅村举办画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8-18 12:35
核心观点 - 新西兰华人艺术家区本在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举办个人书画展 旨在通过艺术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为侨乡"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活力 [1][2][3][6][7][8] 活动概况 - 活动于8月15日在恩平市牛江镇冯如故里昌梅村举行 该村荣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 [2][3] - 区本先生为当地单位题字赠画 并展出近年来在恩平采风创作的精品力作 [7] - 恩平市领导和江门市侨联代表共同欣赏数十幅山水画作 并聆听艺术讲座 [9] 艺术家背景 - 区本现任新西兰中华文化艺术学院院长 是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及多省市侨联海外顾问 [5][13] - 1943年出生于广东顺德陈村 师从广东画院山水大师李云 1984年移居斐济 2003年定居新西兰 [9][10][11] - 迄今已在国内外举办63场个人书画展 作品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天津美术馆 广州华侨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永久收藏 [13][14][15] 侨乡文化建设 - 昌梅村深入挖掘拉美华侨文化 建设拉美华侨华人展览馆 通过四大主题展示150件照片展品 生动还原恩平人赴拉美谋生历程 [17][18][19] - 展馆与冯如文史馆 冯如故居等形成文化集群 构建"侨情+航空"特色文旅路线 吸引游客体验侨乡精神 [20][21] - 牛江镇在"百千万工程"中注重文化建设 成为侨史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的典范 [17][21]
通讯丨“我们是音乐的使者”——记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英国首演
新华网· 2025-08-09 01:43
公司动态 -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于8月6日至7日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完成首演,开启建团15年来首次欧洲多国巡演[1] - 乐团在爱丁堡亚瑟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吸引约2000名观众观看[1] - 乐团成员平均年龄约35岁,来自多个国家,团队年轻有活力[1] - 乐团与德国管风琴大师汉斯约尔格·阿尔布雷希特合作演奏圣-桑《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2] - 乐团在爱丁堡市政厅举办八重奏文化交流活动[2] - 本轮欧洲巡演将持续至8月15日,还将在西班牙和德国的3座城市举办音乐会[3] - 乐团将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展另一场文化交流活动[3] 演出内容 - 乐团演奏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代表作《五行》[1] - 乐团携手国际著名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演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等经典曲目[1] - 乐团加演比才《卡门》序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2] - 乐团在市政厅演出穿插演奏中外曲目[2] 战略合作 - 本轮欧洲巡演由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3] - 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剧院联盟发起单位,将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3] - 国家大剧院将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桥梁[3] 市场反响 - 音乐会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2] - 爱丁堡市民亨利·罗丝表示深受感动[2] - 爱丁堡市副市长邀请乐团更多成员未来访问爱丁堡[2]
文化中国行丨在瓷器上写诗绘画 从长沙窑看唐代的生活美学
央视新闻· 2025-08-02 09:47
历史与工艺 - 长沙窑是我国古代毗邻湘江的大型民间窑厂,兴起于中唐,鼎盛于晚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1] - 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开创在瓷器上写诗文的先河 [1] - 釉彩装饰工艺将瓷器与诗文、书法、绘画有机结合,形成独特色彩与装饰 [1] - 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等,复合釉如蓝釉与绿釉结合 [3] - 2011年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文化影响与贸易 - 长沙窑瓷器曾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5] - 唐代长沙窑与国外友好交流,遗址发现波斯陶,工艺风格互补 [7] - 东南沿海、东南亚、北非等地沉船和城市遗址均发现长沙窑瓷器 [9] - 1998年国外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土56000余件长沙窑瓷器,为一次性出土最大宗 [9] 现代传承与发展 - 长沙窑遗址已建成国家遗址考古公园 [11] - 当地通过陶艺小镇、非遗工作室吸引陶艺匠人和年轻人入驻,活态传承制瓷技艺 [11] - 长沙博物馆通过舞台剧等形式展示长沙窑历史,吸引市民游客 [1]
深耕航空文创,卡游“中国战机收藏卡”横空出世
新京报· 2025-08-01 01:44
产品发布与合作 - 卡游与中航文化旗下航空文创于8月1日联合推出"中国战机收藏卡——致胜空天" 收藏卡牌系列 [1][3] - 此次合作是继去年珠海航展期间"歼-20典藏卡"问世后 双方在航空战斗机收藏卡牌领域的又一力作 [1] 产品内容与设计 - 该系列包含8类卡牌:参数卡 铸造卡 原理卡 新闻卡 镜头卡 猎空卡 添翼卡及空想卡 [3][4] - 涵盖30余种主力战机机型 包括歼-20 歼-35A 运-20 直-20 攻击-11隐身无人机及轰-6 歼-10 FC-1等 [3] - 设计突出"趣味性"(如可拆卸拼装铸造卡) "艺术性"(荧光 滴胶等特殊印刷工艺)和"收集感"(八张拼图式猎空卡) [4] - 空想卡由知名机械设计师原创绘制未来战斗机机型 提供启发式想象空间 [4] 产品定位与功能 - 通过卡牌形式将硬核科技知识转化为直观视觉符号 实现"硬核知识软传播" [4][6] - 专注于知识科普(参数卡介绍基本参数 原理卡介绍飞行原理)和趣味驱动(拼插玩法) [4] - 旨在普及青少年国防航空知识 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1][5] - 作为国防教育教具 吸引军事模型爱好者收藏 [6] 行业发展与背景 - 航空战斗机收藏卡牌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 最初作为航空模型赠品发放 后发展为独立收藏品 [2] - 中 美 英等飞机制造业高水平国家均发行此类藏品 丰富飞机型号为卡牌提供大量素材 [2] - 卡牌产业带动相关文化发展 促进民众关注航空文化知识 [2]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卡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国航空成就的载体 [7] - 在2024年巴黎航展上 中国战斗机收藏卡在国际航空收藏圈中流传 "歼-20典藏卡"成为多国飞行员交换收藏的热门礼物 [7] - 全球收藏者通过交易 展览 线上社群交流藏品 形成跨文化兴趣社群 [8] - 卡牌作为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力量 成为海外年轻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介质 [7] 市场策略与品牌建设 - 卡游已获得广泛市场认知度 通过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载体讲好中国故事 [5][6] - 区别于传统动漫IP 以中国航空工业军事装备为核心IP 将卡牌升级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文化符号 [5] - 此前曾与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收藏卡 推动中国文化IP迈向国际舞台 [7]
向世界递出靓丽的文化名片
新华社· 2025-07-15 01:06
澳门历史城区文化遗产价值 - 22座历史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构成1.23平方公里核心区,集中体现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印迹[1][2] - 2005年7月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遗产,获评"东西方建筑艺术综合体现"和"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独特反映"[2] - 建筑群包含大三巴牌坊与哪吒庙相邻、妈阁庙与圣老楞佐教堂毗邻等独特文化共存景观[3] 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 2023年前5个月入境旅客达16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常年位居内地旅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3] - 世界遗产成为吸引旅客重要旅游产品,被旅游局认定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3] - 通过"旅游+盛事"跨界融合打造独特体验,持续通过活动展示世遗元素发挥"旅游+文化"效应[4] 遗产保护管理机制 - 2014年《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生效,2024年《"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实施[6] - 2022年世界遗产监测中心落成启用,设置监测仪器收集记录遗产变化并实施预警分级处理[6] -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如何东图书馆化身为公共文化空间,郑家大屋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6] 文化交流活动特色 - 2011年起每年举办国际大巡游,表演队伍从大三巴牌坊出发途经历史城区景点呈现多彩文化[6] - 城市氛围体现中西文化共融,被游客比喻为多种"文化原材料"和谐融洽的"沙拉碗"[3] - 文化名片同时具备中国传统基因保存和西方印迹的双重特征,形成独特文化辨识度[4]
东西问|司徒建国:我如何看见并讲述“魅力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11:17
短视频行业与文化传播 - 英国视频博主司徒建国通过《司徒建国秀》栏目持续18年记录中国生活见闻,内容涵盖文化、美食、科技及扶贫等多元主题[3][13] - 短视频形式被证明是打破文化刻板印象的有效工具,其"微叙事"风格能直观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4][8] - 栏目通过微博等平台实现国际传播,2025年获评"年度微博旅游文化国际传播大V",显示社交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13] 中国内容创作市场特征 - 外国博主在华创作内容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023年出现IShowSpeed等国际名人访华拍摄热潮,形成新的内容创作风口[8] - 中国市场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地理文化多样性,包含56个民族文化和从沙漠到高科技都市的多元景观,为内容创作提供丰富素材[6][9] - 用户对真实中国内容的需求旺盛,司徒建国的乡村英语教学经历(2007年)和北京都市生活对比显示内容需兼顾城乡多元视角[3][4] 跨文化内容创作方法论 - 成功案例显示需避免政治化叙事,采用"具体人物互动"模式,如司徒建国与新疆居民的实景互动获得良好传播效果[10][11] - 创作者需保持长期在地观察(司徒建国扎根18年),通过持续产出建立信任,其内容覆盖从2008奥运期待到2022冬奥的完整周期[3][6] - 有效传播需结合本土平台(微博)与国际视角,内容需平衡文化展示(民族服饰晚会)与现代发展(科技体验)的双重维度[6][13]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网· 2025-06-27 20:54
中和韶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中和韶乐源自西周时期的雅乐,是一种融合礼、乐、歌、舞的典礼音乐,使用16种乐器演奏,讲究庄重、和谐、正统 [2] - 中和韶乐演奏要求"八音具备",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过程条理清晰,有始有终 [2] - 中和韶乐被誉为"华夏正声",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北京中轴线的天坛、先农坛、社稷坛、太庙、故宫等场所使用 [2] - 中和韶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中和韶乐的传承与保护 - 天坛公园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和韶乐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成立神乐署雅乐中心,系统性研究、保护和传承中和韶乐 [2] - 团队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保存 [3] - 通过翻译古谱,将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转换为现代曲谱,使古代音乐得以重现 [3] 中和韶乐的推广与传播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中和韶乐,如在天坛公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开展行进式展演,推出宫廷音乐专场、诗经主题专场等线上演出 [3] - 2020年至2023年,中和韶乐线上直播观看量从50万人次增长至2300万人次,实现大幅提升 [3] - 天坛神乐署雅乐团多次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民族"和"的文化理念 [6] 中和韶乐的艺术与理念 -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创作,体现中正平和、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 [3][6] - 中和韶乐传递了古人对人与世界、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中华民族美好向往的艺术化体现 [5][6] -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中和韶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 [6]
开馆三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吸引约320万人次观众参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02:14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运营情况 - 自2022年6月开馆以来累计吸引约320万人次观众参观 [1] - 拟将馆藏纺织品及金银器主题展览启动海外和内地巡展 已获多个博物馆合作意向 [2] - 2023年下半年将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莫卧儿王朝特展 [2] - 计划2023年11月举办古埃及文明展 正与埃及方面沟通文物挑选事宜 [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战略定位 - 依托香港多语言及多元文化背景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 [2] - 通过国际化团队双向引进世界文明瑰宝并推动中华文化输出 [2] - 持续获得故宫博物院及内地文博机构资源支持 [2] 未来发展重点 - 深耕传统文化与教育领域 采用创新方式吸引年轻受众 [2] - 通过巡展和特展形式激活中华文明传播力 [2]
文化新观察丨读中国 阅世界——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观察
新华网· 2025-06-23 16:20
行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了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展出22万种中外图书,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达成近4000项中外版权贸易协议 [1] - 图博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书展,通过书籍搭建多元文化沟通桥梁 [5] 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极推进外译和国际传播工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前沿》等外文版丛书,帮助海外读者理解中国发展 [2]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英国DK公司合作推出《伟大的世界文明 中国》,以全球视角展现中华文明 [2] - 中国出版集团《乡村振兴的维度》《中国方案: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 [6]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签署集成电路技术丛书出版协议,推动中国先进技术走向世界 [6] 文化输出成果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达成20余项童书版权输出合作,包括《紫云英合唱团》等原创作品 [7] - 中国和平出版社推介《中国古典名著连环画》等优质童书,推动中国故事国际化 [7] - 接力出版社向42个国家和地区输出1900种图书版权,同时引进"巴巴爸爸"等国际经典 [9] 国际合作与引进 - 中国画报出版社独家引进"萤火虫"全球史书系,普林斯顿大学"罗氏档案"敦煌旧照首次国内展出 [8] - 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机构签约《潮北京》《中国书法之美》等图书版权合作 [13] - 中国—新加坡经典著作互译项目首批成果发布,包括《受戒(英文版)》等3部作品 [13] 行业活动与平台价值 - 图博会举办北京国际艺术出版论坛、世界童书论坛等千余场活动,促进海内外专家交流 [14] - "BIBF大使会客厅""翻译咖啡馆"等平台邀请刘震云、麦家等中外作家与读者互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