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在成都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6:36
文化交流活动 - 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和四川海外联谊会共同主办的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在成都启动,来自美国的200余名华裔青少年和华校教师参加[1] - 活动是贯彻中方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具体举措,旨在促进中美青少年友好交往、增进两国交流互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活动内容与目的 - 活动为期10天,参与者将赴成都、德阳、自贡、乐山、眉山等地,围绕非遗技艺、古蜀文明、川菜、川灯、武术、扎染、中医药以及大熊猫等主题开展实地参访[2] - 四川省委常委普布顿珠表示希望海外华裔青少年常回中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2] - 美国华夏中文学校老师裴黎霞表示活动目的是让华裔青少年更深入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2] 参与者反馈 - 来自洛杉矶的高中生陈威表示作为第三代华裔,他的根在中国,父母重视其中文学习以更好了解中华民族文化[2] - 陈威对活动充满期待,希望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2]
六个聊斋故事一次看爽!这部动画把《聂小倩》《画皮》全拍绝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8 14:47
影片制作与上映 - 追光动画出品的电影《聊斋:兰若寺》将于7月12日上映,历经4年打磨[1] - 影片串联6个跨越不同时代的故事,全面突破剧情、角色、美术和视听表现[3] - 兰若寺作为核心场景串联所有故事,象征华夏大地文化传承[15] 故事内容与改编 - 采用故事集形式呈现6个独立故事,包括《聂小倩》《画皮》《崂山道士》等经典篇章[5] - 《聂小倩》背景设定为乱世,强化角色情感对抗邪恶[7] - 《画皮》从女性视角探讨婚姻关系,创新塑造画皮妖形象[7] - 《莲花公主》改编为儿童成长故事,体现真善美内核[9] - 5个故事主题涵盖贪心、真心、乱世情等,情感浓度逐步上升[11][13] 角色与美术设计 - 角色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梨贩造型像梨、嫦娥跳霓裳羽衣舞[17] - 蒲松龄角色设计突出聪明机敏,嘴部偏大、眼尾上翘[21] - 《崂山道士》采用毛毡风格,开发专属流程处理毛发渲染[23] - 《画皮》借鉴宋画散点透视和古典灯光质感,角色表演融入戏曲元素[25][28] - 《莲花公主》场景结合唐代建筑与昆虫梦幻风格,参考福建土楼结构[30]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影片基于《聊斋志异》开发,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与视觉潜力[3] - 作为"新文化"系列第二部,延续《长安三万里》的成功经验[3] - 通过多风格画风(如毛毡、宋画)呈现原著奇幻世界[23][25]
“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南京日报· 2025-07-07 02:29
话剧《朝天宫下》首演与背景 - 原创话剧《朝天宫下》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制作演出,于2025年7月5日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复排首演 [1] - 演出时间点具有双重纪念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1] - 剧目以"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为核心台词,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1] 剧情内容与创作渊源 - 剧情聚焦1937年南京沦陷时故宫文物南迁的关键片段,展现祝同礼等故宫人以生命守护1.3万余箱国宝的史实 [2] - 通过翠玉白菜、东坡肉石等文物串联中华文脉,塑造祝同礼、孙大爷等角色体现民族气节 [2] - 改编自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编剧强调"血脉与文脉相连,文脉与国脉相接"的创作理念 [3] 艺术成就与市场反响 - 2020年首演后已在南京、上海、南通等多地巡演,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荣誉 [5] - 2025年复排由原班主创主演打造,加入郝光、肖明等老戏骨及孙岚等中青年实力派演员 [5] - 剧中朝天宫布景、历史文物还原及南京方言运用增强地域认同感,观众反馈积极 [5]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通过文物守护者群像展现民族大义,塑造"大写的人"形象 [3][4] - 创新性结合南京古建文旅资源(朝天宫),实现文化传承与地域故事的双重叙事 [6] - 演出激发观众对本土历史的探索欲,形成文化IP的延伸效应 [5][6]
文化之约 | 触摸文字传承的温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4 00:07
《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发布 - 商务印书馆推出《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发亮相,该词典是一部供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3] - 新版词典不仅解释词语字面含义,还注重对词语背后的典故知识和文化内涵加以解读,有助于增进读者对古代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 [3] - 封面设计突出汉字文化传承理念,集中展示了一部汉字发展史,呈现了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 [3] 词典编纂历程 - 词典于1985年开始编写,历经3个版本,发行量超千万册 [3][5] - 第1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古汉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与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的编辑集体编写,1998年出版,前后历时十三年 [6] - 第2版于2014年3月推出,第3版于2023年启动,历时两年半完成 [6] 词典学术价值 - 词典是几代人共同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数十位学者和编辑的心血,体现了杰出的语言学者和优秀的辞书出版人为传承中华文化、服务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的情怀和追求 [5] - 词典在收条、释义、例句和体例等方面不断完善,内容上更加贴近包括教师、学生在内广大古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需求 [7] - 词典始终以守正不移、日新无已的精神风貌,站立于汉语辞书之林 [7] 商务印书馆的文化贡献 - 商务印书馆组织编纂出版了《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收录名句约3900条,涵盖传统经典著作300余部、单篇诗文作品1000余篇 [8] - 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出版中国第一部近代辞书《辞源》、中国第一部规范辞书《现代汉语词典》 [11] -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释义的汉语工具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1] 汉字与中华文明 -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汉字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汉字休戚相关的中华文明延续不竭 [9] - 汉字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文明的连绵不绝决定了文字的不断延续,文字的不断延续又维护了文明的绵延赓续 [9] - 汉字是华夏先民的伟大发明,是传承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一笔珍贵的人类文化财富 [12]
第六届意大利“中意杯”中文朗诵大赛在米兰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1 02:03
活动概况 - 第六届意大利"中意杯"中文朗诵大赛由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主办 分设幼儿组 少儿组 少年组和青少组四个组别 吸引意大利各地华裔青少年参赛 [1] - 中国驻米兰总领馆领侨处主任 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会长 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会长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等嘉宾出席活动 [1] - 大赛由联合总会常务理事 帕多瓦新玉语言学校校长主持 [1] 活动意义 - "中意杯"已成为意大利华文教育的重要品牌活动 为华裔青少年搭建展示中文水平 传承中华文化的平台 [1] - 朗诵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展示 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华裔青少年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1] - 诗词朗诵承载中华文化深厚底蕴 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2] - 朗诵是语言与心灵的对话 孩子们通过诗文表达情感 传递思想 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2] 赛事组织 - 组委会在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支持下 邀请6位具有国际中文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评委 [2] - 评审以仪态风度 语言表达 情感传递 作品形式和创意创新五个维度为依据 采用去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的方式确保评分公正 [2] - 选手们以饱满情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 展现出扎实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赢得评委与观众一致好评 [2] 中意文化交流 - 当前中意关系稳步发展 文化教育交流不断深化 中文学习日益热络 成为增进民心相通 推动友好合作的重要桥梁 [3] - 驻米兰总领馆将一如既往支持华文教育发展 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中意人文交流注入更多活力 [3]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网· 2025-06-27 20:54
中和韶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中和韶乐源自西周时期的雅乐,是一种融合礼、乐、歌、舞的典礼音乐,使用16种乐器演奏,讲究庄重、和谐、正统 [2] - 中和韶乐演奏要求"八音具备",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过程条理清晰,有始有终 [2] - 中和韶乐被誉为"华夏正声",是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北京中轴线的天坛、先农坛、社稷坛、太庙、故宫等场所使用 [2] - 中和韶乐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中和韶乐的传承与保护 - 天坛公园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中和韶乐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成立神乐署雅乐中心,系统性研究、保护和传承中和韶乐 [2] - 团队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保存 [3] - 通过翻译古谱,将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转换为现代曲谱,使古代音乐得以重现 [3] 中和韶乐的推广与传播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中和韶乐,如在天坛公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开展行进式展演,推出宫廷音乐专场、诗经主题专场等线上演出 [3] - 2020年至2023年,中和韶乐线上直播观看量从50万人次增长至2300万人次,实现大幅提升 [3] - 天坛神乐署雅乐团多次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民族"和"的文化理念 [6] 中和韶乐的艺术与理念 -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创作,体现中正平和、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 [3][6] - 中和韶乐传递了古人对人与世界、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中华民族美好向往的艺术化体现 [5][6] -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中和韶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的故事 [6]
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1:20
活动概况 - 2025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于6月21日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 同时台湾新北市举行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 这是两岸连续第12年共同举行该祭祀活动[1][2][5] - 天水市主祭典于上午9时50分在伏羲广场开始 包括钟鼓礼乐 恭读祭文 鞠躬敬祭 乐舞告祭等仪式 约750名海内外嘉宾代表参加现场祭典[1][2] - 台湾祭典在新北市三重区先啬宫举行 同样于上午9时50分开始 由幼儿园小朋友献唱《伏羲颂》开场 各界代表循古礼向伏羲圣像敬献鲜花 叩首或鞠躬[2] 参与人员 -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天水参加主祭典 马英九表示大部分台湾人对中华文化与民族认同有极其坚定的信念 并期许两岸年轻人通过祭祀仪式感受炎黄子孙的骄傲[1] - 台湾祭典由台湾民意机构前负责人王金平担任主祭官 先啬宫董事长李乾龙担任分献官 王金平强调希望通过仪典在台湾推广伏羲精神 凝聚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2] - 台湾祭典特别邀请10余位幼儿园小朋友参与 台湾中华伏羲协会理事长张馥堂担任分献官 强调两岸共祭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珍视与守护[3] 文化意义 - 伏羲位列三皇之首 相传一画开天 肇启文明 创立八卦 教人渔猎驯养 天水被称为羲皇故里 每年夏至举行的公祭伏羲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典 太昊伏羲祭典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 李乾龙表示祭典不仅缅怀祖德 更重在教育启发年轻人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体现两岸同胞同文同种 血脉相连[2][3] - 张馥堂指出两岸共同举行伏羲大典的精神资产属于全体炎黄子孙 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3] 主办单位 - 本次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 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2] - 两岸共祭活动由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甘肃省台办 新北市三重区先啬宫共同主办[5]
文化根脉与现代科技碰撞出青春未来——在海峡论坛看见两岸青年的“融合方程式”
新华网· 2025-06-16 02:23
文化IP产业 - 大陆文娱IP《黑神话·悟空》《哪吒2》在台湾持续走红 中华文化内核创意表达引发深度共鸣[1] - 《长安三万里》闽南语版在台北上映掀起诗词热 发行方收获数千条评论且无一差评[1] - 台湾艺术创生文化基金会呼吁台湾年轻人基于中华文化宝藏发挥创意 与大陆青年携手弘扬传统文化[3] 科技融合应用 - 两岸青年通过AI生成承载两岸记忆与未来的专属音乐 采用关键词共创方式[1] - 台青江国铭获得大陆首张面向台湾业者发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6] - 两岸合伙人运用AIGC技术打造动画IP《活宝档案》 曾教授200多位两岸青年运用AI技术进行创作[6] 两岸交流规模 - 海峡青年论坛已成功举办23届 累计两万余名两岸青年参与交流[7] - 本届论坛吸引约470名两岸青年参与 其中台湾青年占比约70%[7] - 论坛传递两岸青年交流"不能停 不能断 不能少"的强烈信号[7] 创业政策支持 - 福建发布第四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试点允许台湾业者在闽投资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6] - 2025年福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颁奖 包括两岸电商智能物流平台和乡创乡建文旅经济项目[6] 文化根源认同 - 台湾青年在福建晋江进行寻根拜祖活动 体现历史与血缘纽带联系[4] - 台青张钧凯强调寻根问祖是"永远写不尽的两岸家书" 帮助找回被割裂的温情与敬意[4] - 两岸青年通过闽南话吟诵唐诗 让千年唐诗在乡音中重现盛唐诗魂[3]
“文化中国·水立方杯”南非赛区唱响中华情,展现华人风采
环球网· 2025-06-03 03:40
赛事概况 - 2025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南非约翰内斯堡赛区总决赛暨颁奖典礼近日举行,十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展现侨胞风采 [1] - 赛事设少儿组(5—11岁)、青少年组(12—17岁)、青年组(18—45岁)和中年组(45岁以上)四个组别,覆盖不同年龄段参赛者 [1] - 约500名嘉宾及观众出席活动,包括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总领事潘庆江等政要及侨团代表 [3][5] 文化意义 - 选手通过中文歌曲诠释中华文化之美,体现南非华侨华人及当地友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1] - 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表示,赛事是中南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展现新时代青年自信与中华文化传承 [3] - 南非·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黄晶晶指出,大赛13年来已成为侨胞重要文化活动平台,加深中南文化纽带 [5] 赛事成果 - 评委从音准、舞台表现、情感表达等维度评选出各组冠军:少儿组高霏菲、青少年组苏俞菲、青年组陶柏儒、中年组李桦 [5] - 青少年组和青年组冠军将代表南非晋级全球总决赛,与五大洲选手同台竞技 [7] - 南非侨胞李桦以《我爱你中国》获中年组冠军,展现侨胞艺术水平 [5] 组织支持 - 赛事由约堡华星艺术团主办,获中国驻南非大使馆、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及十余家南非侨团支持 [7] - 南非豪登省议员孙耀亨承诺持续推动中南文化交流,华人警民合作中心主任李新铸鼓励华裔新生代传承中文 [5]
2025“文化中国·水立方杯”英国赛区复赛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2:55
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英国赛区复赛 赛事概况 - 2025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英国赛区复赛于5月17日在伦敦皇家海外联盟俱乐部举行 [1] - 伦敦华埠商会主办,英国浙江联谊会暨商贸会、英国北京联合会协办 [1] - 今年是大赛举办的第15个年头,全英各大城市选手踊跃参与 [3] 赛事意义 - 大赛是海外侨胞展现精神风貌的舞台,促进中外民间交流的文化纽带 [3] - 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凝聚侨心侨力、服务国家发展 [3] - 年轻一代通过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用歌声传递家国情怀 [3] 参赛选手与评委 - 26名晋级选手参与复赛角逐 [4] - 报名选手中涌现优秀年轻面孔,中文学校师生积极响应 [3] - 评委团由王蓓蓓、庆龙、王晨、方鹂鹂、卢淼、赵诺贝等资深专业人士组成 [3] 比赛结果 - 青年组:杨若翎(金奖)、晏昭祎(银奖)、刘君鹏(铜奖) [4] - 少年组:孔令珺(金奖)、谢佩里(银奖)、张天天(铜奖) [4] - 儿童组:姚亮羿(金奖)、宋思卓斓(银奖)、Aisha Huang(铜奖) [4] 赛事评价 - 英国赛区执行总监黄萍称今年是15年来最出色的一届,选手水平高、评委点评专业 [7] - 比赛氛围热烈温馨,被誉为伦敦版"好声音"总决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