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搜索文档
菏泽市应急管理局优化审批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齐鲁晚报网· 2025-07-03 13: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 减材料、提效率,推动审批提速。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着力精简审批环节和申报材料。通过数据共 享,实现营业执照、特种作业操作证等高频证照线上核验,企业无需重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报材料 精简率达40%。对新任职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合格证等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办理, 企业签署承诺书即可办理,审批时限平均压缩20天,办理效率提升80%,大幅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减负担、提质量,深化助企服务。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建立提 前告知式服务机制,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危化品等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现场宣讲惠企政 策,解读审批流程和材料清单,解答项目建设中的政策疑问,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加快项目落地。建立 企业服务台账,实行诉求闭环管理,避免多头对接、重复提交材料,切实减轻企业办事负担,以优质服 务护航企业发展。 菏泽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企业群众办事痛点,以"减负、提质、增效"为核 心,创新实施"三减三提"服务举措,靶向疏通行政审批堵点,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基层松绑减负、为 企业发展赋能。 减跑动、提便利,升级服务体验。推行" ...
风险提示+精准服务 贵州税务助企筑牢“防风险堤坝”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59
税务风险提示机制 - 贵州省税务局推行"风险提示、服务先行"机制,帮助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避免研发费用归集争议,调整申报数据后合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200余万元[1] - 黔西南州税务局专家团队深入企业核查47项指标,发现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人员工资误计入研发费用[1] - 风险提示机制覆盖全省重点税源企业,1-5月累计化解潜在风险事项310余个[2] 税收风险防控体系 - 贵州省税务局构建"三个精准"风险防控体系:精准画像(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企业标签体系)、精准推送(通过"政策计算器"生成个性化指南)、精准联审(跨部门协作机制)[2] - 贵州路兴实业有限公司在税务、发改部门联合研判下重新认定"商务服务"资质,保住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2] - 已联合发改、科技等部门开展政策适用性研判5次,解决争议问题5个[2] 行业专项服务 - 安顺市"税企面对面"活动向农商行高管提供含4类金融业务涉税风险清单的防控手册[2] - 计划针对金融、医疗等特色产业推出"行业版税收健康体检报告"[2] 企业案例 - 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黔西南州铝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三次专题辅导最终合规享受税收优惠[1] - 安顺农商行财务负责人表示风险防控手册将晦涩条文转化为实操指引[2]
海南全面应用基层“一表通”基层报表压减率达63%
海南日报· 2025-07-02 01:25
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优化 -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关键年 目标是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 - 海南推出《营在自贸港》专栏 系统展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和成效 [1] - 基层"一表通"正式上线 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工作流程 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替代人工报表 [1][2] 基层报表治理成效 - 全省基层报表从16667张压减至6129张 数据项从244338个精简至73966个 压减率分别达63%和70% [1] - 海口琼山区试点期间报表数量压减90.3%(1573张→152张) 数据项压减71.5%(7856个→2241个) [2] - 实现"三减三增"效果: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 增数据质量/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 [2] 制度与技术保障措施 - 将"一表通"纳入省委专项工作机制和2025年营商环境重点举措 [2] - 成立省级工作组并出台制度规范 提供组织保障和标准支撑 [2] - 基于海政通平台开发应用程序 实现数据自动匹配/智能预填/批量导入等功能 [3] 全域推广实施路径 - 采用"镇级自查+县级复核+双向比对"机制 确保报表治理全覆盖 [3] - 通过统一填报入口和规范填报方式 显著降低基层填表负担 [3]
【优化营商环境】拖欠工资零容忍 依法惩戒护民“薪”
搜狐财经· 2025-07-01 18:02
案件调查与处置 - 城管支队接到李某某等人投诉某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举报 [1] - 调查发现该项目存在多级分包问题:施工总包单位A公司将工程分包给B公司,B公司又转包给C公司 [1] - 因设备交付、施工标准等合同履行环节产生争议,导致C公司拖欠劳动者工资 [1] - 案件处置彰显了城管支队对欠薪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 监管措施与政策执行 - 石河子市城管支队将持续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 [1] - 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失信联合惩戒等执法手段打击欠薪行为 [1] - 政策目标包括保障劳动者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1] 法律法规依据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 [5] - 分包单位对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总包单位负有监督责任 [5] - 发生拖欠时总包单位需先行清偿再追偿,转包情况下同样适用此规定 [5] - 严重拖欠行为将导致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5]
江苏南京:“软环境”持续给力 “硬实力”加速跃升
南京日报· 2025-06-30 23:41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南京市发布新一批15个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1] - 通过典型案例示范,经营主体感受到服务加码和营商环境升级[1] 产业特色相关创新 - 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具备同时保障5万架次低空飞行的能力,并配套"宁易飞"微信小程序提供全流程保障[2] - 鼓楼区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核心服务板块,引入南京国际航运仲裁院等机构构筑海事法律服务体系[2] - 栖霞高新区推出"1+2+5"服务体系,包括五大行动帮助企业嫁接金融资源、打通市场壁垒[3] 务实创新服务模式 - 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创新"定制化计量服务"模式,3个月内完成1600余台设备检测,保障企业生产零延误[4] - 市司法局推出数据要素公证合规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数据资源确权,维权成本降低40%[4] - 市数据局和贸促会实现原产地证书自助签发打印,为企业提供7×24小时服务[5] 小微企业支持措施 - 六合区建立南京首个食品小微企业共享实验室,引入江南大学专业检验团队服务小微企业[7] - 溧水区创新举办"订单班"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定制储备人才,构建"入学即入职"培养路径[7] 重大项目保障机制 - 浦口区推行全流程要素保障措施,动态储备2000亩产业用地,首创"征地全生命周期推进机制"[8] - 健全项目"无感落地"体系,创新搭建业务流转监管平台提升监管水平[8]
【咸阳】“码”上查 “码”上管 “码”上办
陕西日报· 2025-06-30 22:39
环境码智能监管平台 - 咸阳市1700多家企业已拥有"环境码",通过颜色区分环境信用等级:绿码(90分以上)占39.6%,黄码(80-90分)占1.7%,红码(80分以下)占3.7%,灰码(半年未检查)占55% [1][3] - 绿码企业享受"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政策,黄码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红码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 [1][3] - 平台实现"一企一档"数字化管理,执法人员扫码即可获取企业排污信息、处罚记录等实时数据,替代传统人工核查 [3] 涉企执法改革背景 - 国务院2024年初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全国范围内遏制乱检查现象,咸阳市2024年9月率先推出"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措施 [2] - 改革前企业年均受检超20次,100多名执法人员需监管5000多家排污企业,存在重复检查、效率低下问题 [2] 平台运营成效 - 执法检查频次下降但精准度提升,通过大数据分析避免多头检查,移动执法终端实现全过程留痕 [3] - 企业可通过平台学习环保法规、自查整改,并在线申请执法指导,政企互动功能增强合规便利性 [4] - 该模式获评陕西省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预计年底覆盖全市5000家排污企业 [4] 技术赋能监管 - 平台整合多系统数据源,执法人员可远程完成证据上传、结果录入等全流程操作 [3] - 投诉举报需经多级审批方可现场查验,减少非必要干扰 [4]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向智能向高端攀升
经济日报· 2025-06-30 22:06
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 公司研制的石英摆片应用于航天领域 防震抗冲击性能比传统产品增强1倍左右 [1] - 已提供2000多万片特种玻璃产品 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 秦皇岛经开区产业概况 - 五大主导产业包括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 汽车及零部件 粮油食品精深加工 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 生物制造及康辅医疗产业 [1] - 1-4月五大主导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6.52亿元 同比增长1.8% 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 [1] - 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已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家 主导产品为船舶修造 燃气轮机 光伏层压机等 [2]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2家 区域创新平台109家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91家 国家级孵化器4家 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 [2] - 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6家 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5家 [2] - 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河北省榜首 全国第32位 [2]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 引进国内外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 走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道路 [2] - 打造集光伏电池 光伏组件 光伏装备制造及核电 水电 氢能 储能等产业于一体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2] - 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预计近期投产运营 将成为我国北方区域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出口基地 [3] 营商环境优化 - 制定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3.0行动方案 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工作方案等 [3] - 实施"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竣工即发证"等便民惠企机制 对企业各环节进行精准指导服务 [3] - 金风科技项目从开工到具备投产条件用了不到1年时间 已通过联合验收 [3]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电力服务升级促招商、暖民心
新华财经· 2025-06-30 07:24
电力服务升级 - 电力行业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型,多地通过优化办电流程、提升网架强度、创新服务模式来增强用户满意度[1] - 国网山东电力推行"刷脸办"、"一证办"、"一链办"等数字化办电模式,实现物流式进度追踪[2] - 国网天津电力通过跨部门协同压缩流程,低压业扩接电时长同比降低26.89%,并推出分段验收服务提高效率[2] 用电成本优化 - 山东菏泽企业安装4.2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400万千瓦时,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3] - 国网菏泽供电公司通过调整基本电费计算方式(合约需量→实际需量),预计为用户年省10万元[3] 电网基础设施强化 - 国网周口供电公司主网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较2022年底增长16%,配网台区容量增长26.56%,户均配变容量从1.95提升至2.5[4] - 2025年计划投产47项主网工程和1700项配网工程,建设自愈型配电系统以减少停电[4] 城乡服务创新 - 河南沁阳推出"共享电源"短时用电服务,支持夜市摊主和居民应急用电,实现即付即用、自动退费[4] - 国网河南电力2021-2024年新建改造农村配变台区6.97万个、线路11.18万千米,提升供电可靠性[5] - 国网运城供电公司推出"二十四节气"42项农时服务,并实现农村充电桩"零证"办理(全周期≤2工作日)[5][6]
乐山“以优促优”打造营商“绿环境”
中国环境报· 2025-06-30 01:57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 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六条措施》明确六大任务:用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升项目环评审批质效、强化污染物总量保障、加大环保项目资金支持、推行柔性执法审慎监管、深化环保技术帮扶服务 [2] -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资源环境保护"划红线" 同时为市场主体发展"建通道" 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3] - 构建非现场、无感式执法监管体系 整合生态环境监管平台数据资源 建立全链条闭环监管机制 [6] 环境准入与审批优化 -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 动态更新分区管控 解决工业用地问题 为中氟泰华20万吨/年双氧水等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3] - 将超长期国债项目、专项债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 告知承诺制项目免技术评估 容缺审批推动项目落地 已审批70余个项目环评 涉及投资额超90亿元 办结时限平均提速60% 最快16个工作日办结 [4] -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市统筹管理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县内调剂10个工作日完成审核 跨县调剂15个工作日完成审核 [5] 执法监管创新 - 建立智慧执法监管与服务平台 配备无人机、无人船等新装备 推动执法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105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 [6] - 推行渐进式执法模式 对首次发现且无环境危害的违法行为免罚 今年以来实施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案件20余起 免罚或从轻减轻金额1300余万元 [7] - 深化行政处罚"三书同送"制度 指导企业信用修复 发出信用修复提示函80余份 帮助2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7] 企业帮扶与服务 - 开展"四个一"执法监督帮扶活动 为5个工业基地、29家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建设项目"送法入企" 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30余个 [8] - 提供"三专"服务模式 深入40余家企业指导排污许可工作 完成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193家、新申请7家、变更141家 [8] -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争取社会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支持 指导企业争取资金超两亿元 [9]
金昌:“周末办照”助力外资企业“零延时”落户
搜狐财经· 2025-06-29 11:53
新能源企业落户金昌 - 注册资本达500万美元的新能源企业完成设立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正式落户金昌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 [1] - 该企业由长荣股份(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1] - 企业注册恰逢周末,金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启动"预约办+节假日办"服务机制,实现"快审快批,当场取证" [1][3] 政务服务优化 - 政务服务中心提前介入,帮助企业准备外资企业注册所需材料及涉外公证事宜 [1] - 安排专人对接,协调市场监管窗口和综合受理人员全程指导企业准备材料 [1] - 通过部门协同、数据共享实现高效办理,企业代表对周末办证和高效服务表示高度赞赏 [3] 延伸服务与政策支持 - 企业完成注册后,政务服务中心召集企业及银行召开座谈会,对接后期融资需求 [3] - 该案例是金昌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行预约办、延时办、节假日办等改革措施的成功实践 [3] - 今年以来金昌市已办理登记注册业务3698件,提供延时、错峰和节假日服务时长达282小时 [3] 产业集聚效应 - 该外资企业快速落地展现了金昌市吸引外资、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的"磁吸效应" [3] - 金昌市通过"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举措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辟"绿色通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