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书写生态答卷,各地交出亮眼“绿色成绩单”
央视网· 2025-08-14 13:26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城市生态环境好不好,关系到超过9亿多城市居民的民生福 祉。今天(8月14日)我们到访三个城市,去看看那里的城市建设者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在建设美丽城市过程有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可值得复制推广的经验? 位于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广州市的"绿心",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来这里休闲锻炼。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6000多亩,距离广州地标广州塔仅3公里,在中国所有特大城市中,它是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湿地公园。 广州市民的这项生态福利的确来之不易。这个空气清新、绿色盎然的湿地公园10多年前也曾污水横流、惨不忍睹。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原是万亩果 园,但因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不断被蚕食和污染,曾经的百果飘香之地变成了河道淤塞、河水发臭的荒地。 尽管如此,这块位于城市中央的庞大地块,当时对于开发商甚至地方政府来说,仍是个寸土寸金的宝地。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局长区俊东:"这块地如果能够拿来做经济或者房地产,它所产生的效益打个五折也有2000多亿元。" 是恢复湿地,还是盖房子?是要生态,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生态守护亮“新”技
新华社· 2025-08-14 12:28
生态治理科技创新 - 科技成为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支撑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 多地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领域打出组合拳 提升绿色发展动能[2] 巢湖蓝藻治理技术 -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曾面临严重蓝藻污染问题[4][5] - 传统人工打捞方式费时费力且效率有限 日处理能力受制约[6] - 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 构建数字巢湖系统平台 实现水环境和蓝藻的实时监测预警[7] - 采用深井控藻平台技术 配合3公里围隔形成离岸防线 日处理蓝藻能力达78.6万立方米[7] - 环巢湖区域已建成8座深井控藻平台 显著提升治理效率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7][8] 沙漠治理技术突破 -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采用草方格与人工蓝藻结皮技术治理腾格里沙漠[14] - 人工蓝藻结皮形成类似沙漠面膜的灰色物质 能有效固定沙面并促进生态系统恢复[16] - 蓝藻具备干而不死的特性 遇水即可复活繁殖 且结皮形成后无需后期管护[16] - 科研团队精选7种优势荒漠蓝藻种 实现人工培育 将自然结皮形成时间从10年缩短至1-2年[16] - 通过将蓝藻液转化为固态运输 突破沙漠腹地运输难题 技术已推广3600亩[17] 生态监测技术应用 - 青海省建立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 实现对三江源等生态敏感区实时高清监测[20] - 观测点位从6个增至76个 覆盖长江流域青海段等典型区域 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监测[21] - 生态管护员配备智能定位系统 可清晰呈现巡护区域和线路 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24] - 科技助力使雪豹 藏羚羊 斑头雁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回升[24] 治理成效与理念 - 治理方式从传统人工转向科技赋能 实现水清岸绿的生态回归[10]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 通过科技创新建设美丽中国[11][19] - 科技重塑人与自然关系 实现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的生态质变[19]
逐绿前行 原创现实题材湖剧《一片叶子》首演落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9:48
照。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主创团队深入安吉、贵州雷山的探访足迹到持续近两年的深入挖掘、提炼、打磨,这是一部"绿满金 生"的湖州精品。自2023年底启动创作以来,主创团队坚持"扎根乡土、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深入安 吉黄杜村、贵州雷山进行田野调查,从这个共富传奇故事中提炼出"茶苗捐赠仪式""跨省生态帮扶"多个 核心场景,并且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艺术元素。当传统湖剧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元素融合,我们仿佛 能从小小的舞台窥见群山的壮丽,一片叶子从绿水青山萌发,沿着蜿蜒山路,带来共富的希望。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4日电(胡丰盛 刘金)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为生动彰 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优势,以文艺形式讲好湖州绿满金生、逐绿前行故事。8月13 日,由湖州市文化馆、湖州湖剧传习中心全力制作的大型原创现实题材湖剧《一片叶子》在湖州大剧院 与观众们见面。当晚9时许,随着音符渐弱,首演完美落幕,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们沉浸在剧中, 为家乡人、家乡戏、家乡事动容。 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到"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这是一个关于"两山转化"的湖州故事。《一片 叶子》以安吉县黄杜村"一片叶子富 ...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这座竹乡小城走向世界|中国城·何以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9:21
绿色发展理念 - 浙江省安吉县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有二十年历史 [2] - 该地区拥有约100万亩竹林资源 被官方授予"中国竹乡"称号 [2] 产业创新探索 - 当地正深度开发竹资源应用场景 探索"一根竹子"的多元化价值 [2] - 国际专家包括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及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实地考察后高度认可其绿色发展模式 [2] 经济转型成果 - 竹产业已形成完整绿色经济链条 成为区域经济支柱 [2] - 发展模式被作为中国生态智慧案例向全球输出 [2]
焦点访谈丨矿山变青山 看浙江余村的生态蝶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08:43
0:00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两山"理念重塑美丽中国,神 州大地焕发新绿。《焦点访谈》从今天开始播出系列节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我们就来到"两山"理念发源地——余村,感受那里的绿色蝶变。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余村努力修复生态,发展生态旅游,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 观光车驾驶员姜志华是余村本地的村民,游览线路上的每个细节,他都如数家珍。四季如画的乡村美景,在20多年前还是另外一番模样。 1984年,高中毕业的姜志华进入当地水泥厂成为一名化验员。水泥厂的原材料,就取自余村当地的矿山。炸山开矿,将矿石加工成水泥,销往上海等大城 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是余村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余村也一度成为安吉有名的"富裕村"。 余村的矿山带来了一些经济收益,付出的却是环境乃至生命的代价。空气中尘土飞扬、河里污水横流,矿上爆破事故频出。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副院长 杨振华:这样的模式当时已经触及了生态承载负荷,使得我们不得不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根本性转型,可以说是从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做客“高质量发展故事汇”: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人民网)
人民网· 2025-08-14 07:57
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1]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重大战略部署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方向 [1] 钢铁行业绿色实践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 在全球同行中率先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 [3] - 迁安钢铁公司因绿色参数优异成为多家知名车企的优质供应商 厂区呈现洁净道路、葱郁绿植和湛蓝天空的生态园区面貌 [3]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 [1] - 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和美丽河湖建设 稳定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3] 区域协同生态治理 -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苏浙沪通过"联合河长制"联手治理太浦河 形成跨省"党建生态圈"治理模式 [5] - 太浦河流域实现水清岸绿 200多家企业进入园区 村民享受"出门见绿、推窗见河、家门口就业"的生态红利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保护区通过长期守护使藏羚羊种群数量实现显著恢复 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7][8] - 高质量发展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5] 能源结构转型 -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从"羊煤土气"资源型城市向"绿色零碳新城"转型 建设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设施 [9] - 能源转型时代画卷包括连绵光伏板和白色风机 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 [9]
探访西藏林芝嘎拉村 民族团结浇筑幸福“桃花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7:45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嘎拉村村民尼玛多吉近日对《中国新 闻》报记者说,这句饱含着我们感情的谚语,体现着我们嘎拉村全体村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的难 忘之情。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到嘎拉村看望慰问村民。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嘎 拉村全体村民近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发展变化情况,表达感恩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 决心。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村民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嘎拉村隶属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地处尼洋河谷地,毗邻318国道。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发展理念根植于嘎拉村村民心中,当地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过去,发展至如今远近闻 名的"桃花源",漫山遍野的野桃树,变成了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树",嘎拉村也成为中外游客争相打卡 的"桃花村"。 民族交融如桃花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在嘎拉村村民次旦扎西家中,一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不同民族的家人 身着各种不同服饰。次旦扎西说,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人,组成了一个家庭,家里就是"民族一家亲的 场景"。 这是嘎拉村有记录以来,第一个民族团结家庭 ...
人民日报报道: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
人民日报· 2025-08-14 07:40
行业转型与生态经济 - 余村从依赖矿山开采(年收入300万元)转向生态旅游,初期村集体收入骤降至20万元,但最终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至5万元(2005年的5倍多)[3][5] - 关停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后,通过修复山体、拆除违章建筑、修整道路,将矿区转化为景区[4] - 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转型,如开办农家乐、漂流项目、文创产业等,形成"美丽经济"模式[5][8] 政策与战略推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直接指导余村转型,2005年提出后成为发展核心[3][5] -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肯定绿色发展路径,强调生态效益向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化[5] - 政府联动23个村共建"大余村",整合资源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区域[8] 商业模式创新与区域协同 - 农家乐通过广告营销(如报纸"豆腐块"广告)快速吸引客源,2年还清60万元债务[4][5] - 索道建设缩短景区间交通时间(1小时降至6分钟),促进客源流动与共同富裕[8] - 吸引60多个新经济项目(如邻汇吧、云梯科技)入驻,1200多名青年创业,形成生态驱动的新业态[8]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村民收入结构从采矿转向多元经营,如潘文革从竹筷厂转向农家乐,生意火爆[5] - "大余村"模式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整体竞争力,如云上草原景区辐射带动周边[8] - 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迁移总部,推动产业升级[8]
于“山水林田湖草沙”间 书写乳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04:5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乳业龙头企业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通过全产业链绿色创新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 [1][15] 生态牧场建设 - 在乌兰布和沙漠累计种植9800万棵沙生植物 绿化沙漠面积超220平方公里 将沙漠改造为绿洲 [2] - 在沙漠绿洲打造有机牛奶全产业链 包括35万亩草场 34座牧场和14万头奶牛 [4] - 在全国推动生态牧场建设 通过能源效率提升 粪便处理优化 饲料结构调整等措施建设绿色低碳牧场 [6] 绿色制造体系 - 武汉工厂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量达5000吨 年节约用水7万吨 全年光伏发电量300万度 [8] - 宁夏工厂实现整体能源消耗较传统工厂降低43% 办公楼降碳20%-40% 获LEED金级认证 [10] - 曲靖工厂获国际国内双认证"零碳工厂" 连续三年保持认证 [10] - 全国建成3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 涵盖森林工厂 灯塔工厂和零碳工厂 [10]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 2024年采购中国首单"零毁林"大豆 承诺2030年前实现"零毁林"目标 [11][13] - 制定《森林保护政策》对大豆 棕榈油等大宗商品进行专项管控 [13] -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组建"负责任的产业生态圈" 推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13] 产品与消费者教育 - 推出多款"碳中和"牛奶和冰淇淋产品 [13] - 开展包装减塑降解 循环利用等环保项目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3] 国际影响力拓展 - 利用世界杯 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传播"两山"理念 [15] - 在巴黎奥运会埃菲尔铁塔下展示中国防沙治沙成果 [15] -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发布"绿洲计划"等公益项目 推动理念全球共鸣 [15]
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壮大“美丽经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4 02:57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余村早年依赖炸山采石和水泥厂,村集体年收入达300万元,但导致生态破坏和矿难事故[4] - 2003-2005年关停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后,村集体年收入骤降至20万元[4] - 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始转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4] - 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是2005年的5倍多[7]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 潘春林创办"春林山庄"农家乐,初期负债60多万元,两年多还清欠款[5][7] - 村两委购买大巴招揽客源,潘春林通过广告营销吸引上海等地游客[7] - 村民转型从事漂流、观光车、文创等旅游相关产业[7] - 2020年总书记肯定绿色发展路径,提出要拓宽生态效益转化路径[7] 区域协同发展 - 余村联动23个村共建"大余村",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10] - 云上草原景区索道建成后,交通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6分钟,促进客源流动[10] - "大余村"吸引邻汇吧等60多个新经济项目入驻,聚集1200多名创业人才[10]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催生数智化选址、乡野骑行等新业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