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城镇化
icon
搜索文档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千亿县数量达62个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 GDP超900亿元的县域达到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百强县以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 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 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 5%的GDP [1] - 百强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 [1] 百强县经济表现 - 百强县经济规模由2015年的7 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 6万亿元 2015至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2] 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2] - "十五五"期间需加强省级统筹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化发展 [2] -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 [2]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强化县域节点作用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2] - 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2]
解读:一场时隔10年的会议
经济网· 2025-07-28 06:03
城镇化发展阶段变化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56 1%增长至2024年底的67% 增速明显放缓 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高潮期"已过 [1] - 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4] "两个转向"的战略意义 - 第一个转向意味着城镇化工作重心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 [4] - 第二个转向表明城市粗放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需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存量空间优化和功能升级 [4] 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模式 - 以19个城市群为宏观组团 形成区域增长极 未来城镇化要素集聚主要在这些区域拓展深化 [6] - "网络化"强调通过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化交通体系实现城市群间互联互通 促进经济要素流动 [8] 县城在城镇化中的功能 - 1800多个县和2万多个镇是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关键载体 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要功能 [10] - 县城发挥"蓄水池"功能 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策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桥梁 避免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 [12]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重点转向存量住房资源分类消化盘活 将部分过剩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 [14] - 针对改善性需求实施精细化政策 如降首付降利率等 持续释放盘活住房存量的积极信号 [16]
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1:40
中国城市建设理念转变 - 中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53 1%提升至2024年67%,城镇人口达9 4亿人,城镇化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1] - 城市建设目标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升级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强调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 [2] - "五个转变"涉及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标志着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系统性变革阶段 [3] 城市建设具体路径 - 从"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投资重点从基础设施硬件转向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 [4] - 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通过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空间优化与文脉延续 [5] - 从"单一发展"转向"综合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5][6] - 从"政府主导"转向"共建共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如市民议事和社区合伙人模式 [6] - 从"传统管理"转向"智慧治理",运用大数据和AI构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大脑" [7] 城市发展新特征 - 强调"投资于人"的发展逻辑,将居民多维需求作为规划首要依据 [4] - 通过"微更新"手段如口袋公园提升市民获得感,实现精细化发展 [5] - 构建泛在感知的智能城市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 [7]
近十年城镇常住人口增1.7亿, “十五五”城镇化有哪些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7-24 12:51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2014年7.7亿人增至2024年9.4亿人,增长1.7亿人,其中前5年增加1.1亿人,后5年增加0.6亿人 [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4年55.8%提升至2024年67%,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但增速从2014年3%降至2024年1.2% [1] - 城镇化率超过60%后减速成趋势,但预计2035年仍将达74%,年均增速降至0.7个百分点 [1][3] 国际比较与发展阶段 - 2023年世界城镇化率57.3%,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8.7%,中国67%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2] -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从65%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需10-18年,如美国18年、韩国11年 [2] - 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亿元消费需求和万亿级投资需求 [3] 人口流动与户籍改革 - 2000-2024年流动人口从1.2亿增至3.85亿,2020年较2010年增加1.5亿 [6]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维持18个百分点,2023年分别为48.3%和66.2% [8] - "十四五"期间约2.5亿农业转移人口处于城乡两栖状态 [8] 政策导向与重点任务 - 《五年行动计划》目标2027年城镇化率接近70%,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四项行动 [4][9] - "十五五"重点包括优化城镇体系、推进县域城镇化、城乡两栖人口权益同城化 [6][8]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9] 城乡结构变化影响 -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空心化加剧,村庄数量持续减少,需按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资源 [9] - 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农村产业多样化趋势明显 [9] - 城市更新成为城镇化新阶段重点,北京上海等超80%城镇化率地区需转型发展 [3]
国家发改委: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24 11:09
中央预算内投资 - 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 绿色发展 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 [1] - 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投向领域更加优化 加大对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1] - 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的投资支持比例 减轻地方出资负担 [1] 投资执行与监管 - 督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1] - 强化定期调度和事中事后监管 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更好发挥综合效益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24 11:09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领域 -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 - 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1] - 重点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 [1] - 重点支持绿色发展领域 [1] - 重点支持社会民生领域 [1] - 重点支持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 - 重点支持灾后应急恢复领域项目建设 [1]
两部门: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群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
快讯· 2025-07-24 08:46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拓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服务 [1] - 鼓励金融机构在村庄规划期提前介入,提供专业化顾问建议和融资解决方案 [1] - 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主体和项目特点,鼓励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综合性融资服务 [1] 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 - 政策强调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群体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1]
【财经分析】县域经济迎质效双升 “东强西弱”等问题仍待破局
新华财经· 2025-07-24 06:46
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 县域经济GDP从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8.3万亿元,规模持续扩张 [2] - 县域经济结构优化,二产增加值占比达40%,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2]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26.5%的县域GDP,二产增加值占比30%,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0% [2] 千亿县表现 - 2024年全国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以1.3%陆地面积和4.8%城镇人口贡献7.8%GDP和6.3%财政收入 [3] -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显示强劲发展潜力 [3] - 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集群超七成扎根县城,专精特新企业占四成,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布密集 [3]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 百强县区域分布不均:东部67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仅3席 [4] - 江苏在百强县前后50位均占优势,湖北四川等省头部县域能级偏弱 [4] - 县域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传统产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 [4][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三大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6][7] - 县域应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6]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解决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痛点,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堵点 [6] - 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力方向包括省级统筹特色化发展、四化同步、新质生产力培育等 [7]
中金:从重“显绩”到重“潜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
中金点睛· 2025-07-23 23:29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 城市发展从外延式增量扩张转向内涵式存量提质增效,城镇化进入下半场[1][3] - 城市规划思路从"框定总量、限定容量"转向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工作抓手从棚改转向城市更新[3][4] - 房地产旧发展模式向"人、钱、房、地"匹配、租购并举、存量增量统筹的新模式转变[9] 城市更新 - 城镇存量住房达350亿平方米,未来5年需更新改造各类管道60万公里,创造约4万亿元投资需求[12] - 城市更新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强调精细化、小规模、渐进式原则,聚焦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13][14] - 项目回报周期长,需多元资金支持,政策鼓励REITs、专项债等融资工具,允许混合开发和容积率转移[15] 城镇化空间格局 -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与都市圈,19个城市群贡献全国80%以上GDP,政策强调提升综合承载能力[16][17] - 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208个县级市和1356个县城镇化率低于60%,重点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23][24] - 农民工跨省流动比例下降,省内一体化快于跨省协调,需突破社保统筹等制度障碍[20][21] 人口市民化 - 市民化可拉动1.2万亿元消费增量,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带动万亿元级新增投资[26] - "两证"并轨(居住证与户籍)比缩小"两率"(常住与户籍城镇化率)更具操作性,需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27] - 央地激励不相容问题需通过中央事权改革实现"卡尔多改进",建立成本分担机制[28] 生活性服务业 - 降低人口流动障碍可使服务业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城市间收入差距缩小7.3%[30] - "一老一小"服务需求突出,46.4%儿童处于流动/留守状态,养老体系需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31] - 服务业发展依赖人口规模与密度,推动农民工职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30][31]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中牟新区“新”在哪
河南日报· 2025-07-23 00:46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 中牟从农业大县转型为"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县",过去10年实现城镇化华丽转身 [1] - 中牟新区作为省级新区挂牌成立,规划面积730平方公里,定位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等五大功能 [5] - 中牟地处郑州与开封之间,承担郑开同城化战略使命,成为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1][5] 产业升级与投资 - 艺秀小镇时尚产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引入区域总部企业培育时尚领军品牌,促进跨界融合发展 [4] - 郑开大道8公里区域内集聚八大主题乐园,形成"主题公园+文创聚落+创新园区"生态,2023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 [11] - 汽车产业带集聚上百家企业,年产值达200多亿元,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12] 基础设施建设 - 郑州地铁8号线延伸至中牟绿博园,郑开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构建"四环八纵十三横"交通网络,道路密度达300公里/百平方公里 [7] - 中牟新区享受郑州市中心城区同等待遇政策,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等18项先行政策落地 [6] 文旅产业发展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024年观剧人数达1600万人次,超过上海迪士尼,省外游客占比超80% [11] - 中牟利用箜篌故乡、官渡之战等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从农业县到文旅新城的转型 [11] 产城融合 - 中牟新区发展先进制造、文旅文创、新能源等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人才集聚 [12] - 通过"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