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品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双鹭药业(002038) - 002038双鹭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9 11:15
公司经营与业绩 - 公司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收入和利润波动,原因包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去年甲流致基数大、主要品种集采降价 [2] - 前三季度同比收入及利润呈下降趋势,预计明年情况好转,未来集采新品种或成增量,金融资产影响减小,今年总体好于去年 [3] 药品集采影响 - 替莫唑胺集采续标价格再降 57%(首次降 62%),来那度胺集采中标价降近 70%,奥硝唑注射液集采中标价降超 80%,对业绩有负面影响 [4] - 集采政策将持续推进,降价幅度或回归理性,未来集采中标对业绩影响减小,新上市中标品种将成增量 [4] - 集采使行业洗牌,公司坚持研发投入,新品种增加为未来发展打基础 [4] 公司投资情况 - 通过嘉兴颐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55.69%股权间接持有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持有其子公司 49%股权,投资可能有良好收益 [5][6] 研发进程 - 公司是首药控股康太替尼颗粒委托生产企业,在研重点创新药有 DT678、MBT - 1608、PHP1003、PHP0101 等 [7] - DT678 国内 I 期临床完成,II 期试验中,是全球首创抗血小板聚集创新药,公司有中国独家开发使用权且已启动美申报临床 [7] - PHP1003 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自主研发 IGF1R 抗体 1 类创新药,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7] - PHP0101 滴眼液是国内首个推进至临床阶段的非毛果芸香碱治疗老花眼药物,进入临床Ⅱ期 [7] 公司计划 - 目前无融资、并购计划 [8] 海外合作与销售 - 产品海外销售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且数额不大,非布司他片在美国有条件获批上市,未来拓展欧美市场 [9] - 投资 300 万美元在美国设合资公司,与密西根大学合作开发新药,公司有中国市场开发主导权和 30%海外市场权益 [10] - 投资 400 万美元设立 ATGC 公司,在基因编辑等技术合作,提升公司实力 [10] 产品销售情况 - 复合辅酶、胸腺五肽曾因重点监控营收降低,恢复增长要看进医保和开发新销售途径,目前占比小,新上市集采产品成利润增长点 [11] - 氯雷他定分散片集采未中标销量锐减,地氯雷他定已上市,申请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抗过敏产品是潜力产品 [12] 研发人员情况 - 研发人员包括技术中心、医学部、注册部,技术中心直属 200 余人,共计 400 余人,硕士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超 60% [13][14] 未来业绩预测 - 集采价格下降影响将弱化,业绩取决于现有和新上市产品销售情况,潜力产品将陆续上市,业绩恢复增长是时间问题 [15] - 未来两年增量明显品种有伏立康唑、伏格列波糖、扶济复、立生素、硝酸甘油喷雾剂等,还有抗衰老系列产品 [15]
康辰药业陷“双降漩涡”:集采重创密盖息,大单品依赖症难解
华夏时报· 2025-05-17 09:1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25亿元,同比下降10.28% [1] - 归属净利润4,221.67万元,同比下降71.94% [1] - 扣非净利润3,107.68万元,同比下降75.52% [1] - 毛利润从2023年8.19亿元降至7.39亿元,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 [1] 集采影响 - 部分省份地方集采导致"密盖息"业务收入阶段性下滑 [1] - 浙江省执行集采后,"密盖息"终端销售价格下调9%至13% [2] - 医院终端需求未充分释放,无法抵消降价影响 [2] - 集采导致中标产品价格下行,直接拉低营收和净利润 [1] 核心业务 - 收入主要依赖两大产品:"苏灵"和"密盖息" [5] - "苏灵"为血凝酶市场国家一类创新药,曾占细分市场40%份额 [5] - 2023年"密盖息"收入2.97亿元,占营收32% [5] - 2020年收购"密盖息"业务以降低对"苏灵"的单一依赖 [5] 历史业绩波动 - 2020年营收8.09亿元,同比下滑24.14%,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下滑31.09% [6] - 2021-2022年"苏灵"营收持续下降至5.64亿元、5.39亿元 [6] - 2023年"苏灵"销量同比增19.8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48.24% [6] 研发进展 - 两款药品上市失败:盐酸洛拉曲克(研发投入6407万元)和地拉罗司分散片 [7] - KC1036针对消化系统肿瘤、胸腺肿瘤等适应症开展临床研究,其中食管鳞癌进入Ⅲ期 [7] 商誉情况 - 2020年以9亿元收购泰凌国际获得"密盖息"业务,商誉账面价值9764.28万元未计提减值 [2]
哈三联2024年净利润下降20% 毛利率下降8.65个百分点
犀牛财经· 2025-05-08 11: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1.32亿元,同比下降4.58% [1][2] - 归母净利润5867.52万元,同比下降20.35% [1][2] - 扣非净利润5323.3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3.85% [1][2] -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同比下降20.83%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68.78万元,同比下降14.02% [2] - 总资产38.00亿元,同比增长10.38%,主要因固定资产增加及应收账款增长120.5% [2] - 毛利率51.21%,同比下降8.65个百分点,受药品集采降价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 [2] - 净利率4.85%,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 [2] 业务结构 - 医药板块收入9.89亿元,同比下降13.48%,占比87.34%,其中大输液产品占比30%,冻干粉针剂占比20.13%,小容量注射剂占比17.69% [3] - 兽药板块收入7519.82万元,同比暴增740.79%,受益于灵宝兽药项目投产及动保市场需求释放 [3] - 功能食品行业增长170%,化妆品行业增长100%,成为新增长点 [3]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1.22亿元,占营收10.78%,资本化率13.83% [3] - 在研项目包括尼莫地平片、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片等新药,聚焦神经系统及心血管领域 [3] - 新增授权专利3项,累计专利137项 [3]
誉衡药业(002437) - 002437誉衡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8 11:06
合作情况 - 与第一三共合作近十年,合作产品从 2015 年的单个拓展到 6 个,治疗领域从心脑血管类拓展到镇痛类,未来继续拓展与日本企业合作,侧重心脑血管治疗领域 [2] 产品销售情况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 - 集采后价格下降但销量上升,2024 年销量增长超 40%,销售收入超 11 亿元,目前市场有 3 家厂家,普德药业占 80%以上份额,预计未来 1 - 2 年竞争格局较好 [3] 鹿瓜多肽注射液 - 由子公司誉衡制药生产销售,中选京津冀“3 + N”联盟药品集中采购,2024 年销量增长近 10% [4] 安脑丸/片 - 为中药独家、基药、国家医保目录(乙类)品种,无直接竞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症状,2024 年销售收入 1.82 亿元,同比增长超 80%,未来增长空间大 [7]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 - 原研专利 2024 年 6 月中旬到期,7 月开始销售,上市前期核心工作为医院开发及资质准入,2024 年对整体销售收入影响不大,今年预计有较大增长 [7] 苯磺酸美洛加巴林片 - 2024 年 6 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10 月 18 日开出首张处方,今年重点在医院开发及资质准入,预计放量需时间,今年对销售收入贡献不大 [8] 氯化钾缓释片(补达秀)、普伐他汀钠片(美百乐镇) - 氯化钾缓释片有 30 余年销售历史,品牌认可度高,子公司广州誉东是全国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普伐他汀钠片是日本原研产品,在国内部分地区认可度高,销量及收入基本每年增长 [6][7] 公司产品及业务其他情况 子公司普德药业核心产品 - 除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外,还有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氟尿嘧啶等多种产品 [3] 政策影响 - 三同、四同价格治理对公司销售影响不大 [5] 在研产品布局 - 截至目前,在研项目 20 余个,向 CDE 提交 10 余项上市申请,围绕维矿、心脑血管、骨科等优势领域,布局差异化、难仿、改良型新药、偏创新产品 [9] 公司财务及管理情况 销售收入下降原因 - 2024 年营业收入 24.41 亿,同比下降 7.06%,原因是 2023 年 6 月放弃银杏达莫注射液带量采购致 2024 年收入减少,氯化钾缓释片因集采续标等因素销售收入下降 [9] 资产规模下降原因 - 公司总资产规模下降是因偿还银行贷款、处置闲置/低效资产 [9] 商誉情况 - 3.69 亿元商誉为收购普德药业产生,每年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目前无减值迹象 [9] 董事会构成及管理模式 - 第七届董事会成员 6 名,经理层保持不变,管理模式遵循《公司法》《公司章程》,日常经营由经理层及核心管理团队负责,董事长参与董事会决策,不参与日常经营 [9][10]
涨价近282倍!这三家公司涉嫌垄断新冠“救命药”被罚
第一财经· 2025-05-07 12:08
反垄断处罚事件 - 仙琚制药因涉嫌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被罚没1.95亿元,占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的4.88%、49.17% [1] - 津药药业和联环药业同样因垄断被处罚,分别罚没6919万元和6104万元,但获得80%和30%的罚款减免 [1] - 三家企业通过垄断协议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从0.35元/支哄抬至最高98.76元/支,涨幅达282倍 [1] 仙琚制药业绩影响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9.46%至3.97亿元,反垄断罚没金额占净利润近50% [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33.05%,货币资金减少16.76% [4] - 地塞米松相关产品收入占比从25%-30%下降15-20个百分点,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3.4%至15.47亿元 [4][5] 仙琚制药业务调整 - 加速向呼吸科和皮肤科等高毛利领域转型,呼吸类制剂收入同比增长31%至8.8亿元,皮肤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9%至2.34亿元 [5] - 通过收购意大利Newchem和Effechem公司加速海外布局 [5]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未中标国家集采,普药制剂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9%至5.48亿元 [4] 津药药业情况 - 因主动报告垄断协议获得80%罚款减免,最终罚没6919万元,占2024年净利润51.85% [6]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5%至32.15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4%至1.33亿元 [6]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4.50元/盒中标国家集采,价格较垄断期间下降91% [6] 津药药业业务表现 - 制剂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67%至11.61亿元,毛利率下降8.22个百分点至60% [7] - 甾体激素类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9%至17.3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03%至7.86亿元,净利润同比微增0.07%至0.58亿元 [7] 联环药业情况 - 罚没金额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已提交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8] - 地塞米松磷酸钠相关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较小 [8]
仙琚制药(002332):利润短期承压 制剂端新品稳步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5-06 06:43
核心观点 - 24年公司实现营收40亿元,同比下降2.98%,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下降29.46%,扣非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2.15% [1][2][3] - 25年制剂端集采影响基本消化,新品入院持续推进,制剂有望加速发力 [1] - 24年原料药营收受海外客户去库存及价格下降影响下滑13%,25Q1价格仍略有降低,但销售量保持稳定增长 [1][5] - 看好公司25年营收利润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5-27年营收分别为43.5、48.1、54.8亿元,同比增长8.6%、10.7%、13.8% [7][8] 财务表现 - 24年营业收入40.01亿元,同比下降2.98%,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下降29.46%,扣非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2.15% [2][3] - 25Q1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滑2.9%,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滑4.7%,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滑0.8% [2][3] - 24年毛利率57.49%,同比增长4.61个百分点,净利率10%,同比下降较多 [7] - 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84%、7.74%、6.63%,同比变化+1.83pp、+0.92pp、+0.30pp [7] 制剂业务 - 24年制剂销售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长8% [4] - 麻醉肌松类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55%,呼吸类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31%,皮肤科产品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9% [4] - 妇科计生类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普药制剂产品销售收入5.5亿元,同比下降20% [4] - 新品表现:庚酸炔诺酮销售3500万元(+33%),屈螺酮炔雌醇片2400万元(+500%),舒更葡糖钠注射液4300万元(+330%) [4] - 戊酸雌二醇片24年三季度获批,已完成多个省市挂网 [4] 原料药业务 - 24年原料药及中间体销售15.5亿元,同比下降13%,Newchem同比下降约14% [5] - 非规范市场价格下跌明显,24年部分品种价格持续下行,国内销量增长带动国内原料药销售基本持平 [5] - 海外客户去库存导致采购放缓,收入下降较多 [5] - 公司在甾体原料药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预计部分品种价格已经筑底 [5] 研发与新品 - 1.1类新药奥美克松钠已递交NDA,长效镇痛制剂2.2类新药CZ1S持续推进 [6] - 25年已收到贝前列素钠片及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药品注册证书 [6] - 重点产品庚酸炔诺酮针、屈螺酮炔雌醇片(II)开始加速放量 [5] - 呼吸类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及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6]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药品价格调整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5 19:47
药品基本情况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为国内首仿纳米技术抗肿瘤药物,2009年8月上市,采用隐形脂质体技术,具有被动靶向特性,可降低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 [2] - 适应症涵盖艾滋病相关卡波氏肉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及卵巢癌,临床疗效稳定且市场口碑良好 [2][3] - 2024年销售收入达2.1亿元,占集团总收入29%,医疗机构实际采购量72,118瓶,中标价区间3,039.60-3,951.95元/瓶 [2] 价格调整原因 - 2024年该药物首次纳入国家集采目录,执行期至2027年12月31日,需根据集采规则调整销售策略 [4] - 公司决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梯度降价,零售价降幅不低于35%,以应对集采未中选后的市场竞争 [4] 公司应对措施 - 维持现有供应商合作,稳定生产团队,强化全流程质量控制以保障药品质量 [5] - 优化营销网络,研究地方医保政策,开拓民营医院等终端市场,加强学术推广以突出产品差异化 [5] - 加大研发投入加速项目进程,推进优势领域新产品产业化 [5] 价格调整影响 - 预计2025年Q2起销售收入受不利影响,全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超50%,可能导致单产品亏损 [6]
仲裁赔偿与主业不振 振东制药亏损超13亿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16:0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9.71亿元,同比下滑18.06%,归母净利润巨亏13.29亿元,同比降幅达2920.55%,扣非净利润-6.86亿元,同比下滑491.35,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且连续三年亏损 [2] - 非经营性损失中,与前子公司朗迪制药仲裁和解赔偿5亿元计入营业外支出,占利润总额46.36%,另因信托计划计提减值1.43亿元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暴跌7223.76% [3][4] 业务结构 - 医药生产销售业务收入23.13亿元(同比降20.50%),药材种植收入6.34亿元(同比降8.99%),两大核心业务同步萎缩 [5] - 复方苦参注射液(专利已过期)和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市占率47.3%)为收入占比超10%的核心产品,后者在零售市场领跑但面临原研药企技术迭代风险 [6][7] 研发与集采影响 - 27款药品进入集采但8款中标产品实际采购量为零,集采价格降幅超预期且区域市场准入受限 [8] - 终止6个资本化研发项目(如色瑞替尼、拉洛他赛等),当前仅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进入III期临床,其余项目均处早期阶段 [8][9] 行业竞争 - 米诺地尔市场呈两强格局:达霏欣零售市占率47.3%,三生制药蔓迪医疗机构市占率70%(2023年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25.8%) [6][7] - 防脱生发行业规模114亿元(年增15%),2030年毛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1381亿元,但达霏欣无化合物专利护城河 [6][7] 战略转型 - 提出创新药研发(如ZD-03、ZD-16)、国际化(复方苦参注射液FDA注册)及中药材全产业链转型,但研发费用仅3.51亿元(占营收11.82%)且无实质进展披露 [9][10] - 药材种植业务毛利率12.7%,显著低于同仁堂(25%以上),成本控制效果有限 [10]
复旦张江(01349)将调整纳米技术平台抗肿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药品价格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12:26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复旦张江纳米技术平台抗肿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是国内首仿纳米药物 采用隐形脂质体技术包封 具有被动靶向特性 是蒽环类药物的更新换代产品 在疗效提升和降低副作用方面具有优势 主要用于卡波氏肉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治疗 [1] - 该药物2024年销售收入达2.1亿元人民币 占集团全年收入的29% 医疗机构全年采购量为72,118瓶 中标价格区间为3039.60元/瓶至3951.95元/瓶 [1] - 药物上市多年 疗效稳定且临床反馈良好 拥有较好的市场口碑 [1] 集采影响与价格调整 - 2024年该药物首次被纳入国家集采目录 执行期为中选结果执行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 [2] - 公司决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梯度降低市场零售价格 相比此前中标价格降价幅度不低于35% [2] - 价格调整和集采未中选将导致2025年第二季度及后续销售收入下滑 预计2025年度该药物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 未来战略与应对措施 - 公司将继续维持与主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 确保生产团队稳定 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 保障药品质量 [3] - 将持续关注地方销售政策 优化营销网络 研究各省医保政策及招标方案 积极开发民营医院等空白市场 提升终端服务能力 [3] - 将通过临床疗效数据和患者教育等学术推广方式强化产品差异化优势 提升品牌影响力 [3] - 集团将加大研发投入 加速研发项目进程 推进优势领域新产品的产业化 确保其他产品持续贡献收入 [3]
珍宝岛去年实现营收27.04亿元 加速拓展营销渠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07:4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8亿元 [1] - 医药工业营收同比增长20.23%,主要得益于营销模式优化调整推动产品市场份额提升 [1] 集采与医保目录 - 公司积极参与药品集中采购项目,在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和首批扩围接续项目中中标14个核心品规 [1] - 86个品种列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其中甲类35个,乙类51个 [1] - 2025年将继续推进参与全国和各省集采项目,夯实产品准入资格 [1] 营销策略与渠道 - 优化整合多个营销渠道,覆盖医疗、商销、零售三大终端业务板块 [2] - 营销聚焦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拓展儿科、消化等优势领域增量市场 [2] - 采用营销模式组合、销售渠道多元化拓展、慢病疗程用药组合等策略实现销售增长 [2] - 销售渠道向基层医疗和广阔市场延伸,加强与零售连锁药店合作 [2] - 组建全国学术推广团队,负责产品循证宣传和临床用药指导 [2] 营销网络建设 - 建成覆盖30余个省份、超6000家医疗机构的全国性营销网络 [3] - 贯通"城市公立医院—县域医共体—基层卫生机构—零售终端"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推进"小终端.大模式"基层攻坚行动,深化渠道下沉提升基层市场覆盖率 [3] - 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营销管理体系,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 [3] 2025年规划 - 以"全局规划、网络布局、精细管理"为支点系统规划核心业绩指标 [3] - 广度上明确各级区域产品覆盖目标,深度上细化终端覆盖计划,精度上设定终端产出目标 [3] - 第一事业部聚焦商业销售第三终端,第二事业部专注医疗终端市场,第三事业部专攻零售药店终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