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英孚康三大标签,工业自动化新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07 09:46
核心技术自主性 - 公司100%自主研发软硬件 摆脱对德国Codesys平台的依赖 从根本上保障技术安全和产业链安全[2] - 研发团队经过近十年攻关构建完整工业自动化技术体系 软件层拥有完全自主的ICS Studio开发平台 硬件层PLC产品在速度精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达到或超越国际顶尖标准[3] - 全栈自研模式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 确保系统无兼容性问题 并提供敏捷响应及定制化能力[3] 系统集成架构创新 - ICS Studio一体化开发平台实现全系列PLC 伺服驱动 步进电机 变频器在统一软件生态中的无缝组态编程与虚拟仿真 显著提升开发效率[5][6] - 平台未来将集成AI系统 具备智能代码生成能力 使工程师聚焦工艺创新与系统优化[8] - 创新"一网到底"系统架构基于统一标准以太网通信 实现从现场层到管理层的无缝连接 打破数据孤岛[9][11] - 通过确定性传输和低延迟技术确保关键数据实时准确传递 为工艺优化 异常回溯 预测性维护及5G工业互联奠定基础[9] 客户服务机制 - 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体系 包括需求评估 方案设计 现场实施与调试的全流程服务[12] - 建立7x24小时电话支持及现场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 对所有技术问题设备故障及系统优化需求提供无条件兜底服务[12]
市场终会厚待创新者
人民日报· 2025-08-07 01:52
2016年,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和同学一拍即合,萌生创业念头。可赛道怎么选?既要结合自身优势,也 要找准市场蓝海。我们皆主修光学等相关专业,这是自身所能。传统显示技术日渐成熟,空中显示等新 型显示技术是未来方向,这是时代所需。最终,我们把目光投向空中成像虚拟现实行业。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未来产业更是投入大、周期长、转化慢。彼时,我们没有职称、头衔,甚至 论文都没写完,是不折不扣的"三无"团队,但就是想试一试,用双手,去够一够那遥不可及的星。即使 失败,也无非是履历中多一段创业经历。 缺启动资金,我们就拿出奖学金,做起创意毕业照生意。租来的办公室不过二十几平方米,我们白天在 学校上课,晚上就在实验室里"追光"。中途运转困难,就接外包业务创收。夜深人静时,也曾自我怀疑 过,可只要有一点进展,就宛若黑暗中照进了一缕光,激励着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数不清的通 宵,几百次失败,核心材料实验一次次推倒重来……从技术原理,到新材料,再到生产工艺,我们一步 步突破,成功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成像亮度、对比度、互动性能等方面实现了代际领先。 科幻电影中,常有这样的场景:主角挥挥手,一个虚拟屏幕出现在空中,人还可与之互动 ...
市场终会厚待创新者(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⑪)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掌握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自主知识产权 在成像亮度 对比度 互动性能等方面实现代际领先[2] - 技术通过新材料和生产工艺突破 具有低功耗 防静电 防指纹等优势[1] - 实现非接触式穿透交互 支持空中三维立体影像显示[1] 应用场景落地 - 技术应用于医疗场景 解决手术室触摸按键交叉感染和术中医师操作痛点[2] - 在公共场所部署非接触式电梯 洗手池和垃圾分类站 减少细菌接触[2] - 产品进入全国多地三甲医院和商业楼宇 并出口马来西亚 法国等国家和地区[2] 企业发展历程 - 创始团队2016年以光学专业背景创业 选择空中成像虚拟现实赛道[1] - 初期通过奖学金和创意毕业照业务获取启动资金 经历数百次实验失败[2] - 2025年获得头部家电厨卫企业合作洽谈 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3] 创新环境支持 - 受益于破"四唯"改革使青年创业者凭真本事获得认可[3] - 国有资本提供耐心陪跑 政府部门上门服务形成创业后盾[3] - 当前正研发第二代空中成像技术 推动技术民用化普及[3]
市场终会厚待创新者(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11
科幻电影中,常有这样的场景:主角挥挥手,一个虚拟屏幕出现在空中,人还可与之互动。如今,这样 的情景正照进现实。 不接触按钮,就能按电梯;没碰到屏幕,也能进行放大、缩小、拖拽等操作……这依托的是无介质空中 悬浮成像技术。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一种无需任何实体介质即可在空气中形成三维立体影像的显示技 术,可进行穿透式交互,具有低功耗、防静电、防指纹等优势,开辟了人机交互新的可能。 2016年,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和同学一拍即合,萌生创业念头。可赛道怎么选?既要结合自身优势,也 要找准市场蓝海。我们皆主修光学等相关专业,这是自身所能。传统显示技术日渐成熟,空中显示等新 型显示技术是未来方向,这是时代所需。最终,我们把目光投向空中成像虚拟现实行业。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未来产业更是投入大、周期长、转化慢。彼时,我们没有职称、头衔,甚至 论文都没写完,是不折不扣的"三无"团队,但就是想试一试,用双手,去够一够那遥不可及的星。即使 失败,也无非是履历中多一段创业经历。 缺启动资金,我们就拿出奖学金,做起创意毕业照生意。租来的办公室不过二十几平方米,我们白天在 学校上课,晚上就在实验室里"追光"。中途运转困难,就接外包业务 ...
探访“一五”老厂:哈电集团自主创新,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
人民日报· 2025-08-06 13:20
核心观点 - 哈电集团作为"一五"老厂代表,70余年深耕能源装备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全球领先的跨越,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 [4][7] - 公司通过持续自主创新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如全球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奠定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6][7] -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升级,生产效率提升近30%,运维成本降低25% [8][9] - 积极布局清洁能源与煤电灵活性改造,拓展新型电力系统市场,上半年营收利润等指标同比增长超25% [10][11][12] 技术创新 - 全球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转轮下线,直径6.23米,攻克671米高水头焊接技术难题,实现107天技术突破 [6] - 研发投入强度连续4年超5%,搭建"一中心四平台"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7] - 世界首创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技术,核电主设备占国产装机总量1/3 [7] - 累计生产发电设备超5.5亿千瓦,覆盖50多国800余座电站 [7] 产业升级 - 中小叶片产线智能化改造后用工减少60%(45人→18人),年产量提升20%至30万片 [8] - 建成8个数字化车间,2018年以来投资近90亿元,生产效率提升30% [9] - 工业数字孪生系统应用于三峡等项目,实现故障1分钟预警,运维成本降25% [9] 市场拓展 - 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突破:66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年处理低热值煤200万吨,天津盘山项目改造后煤耗降14%寿命延30年 [10][11] - 清洁能源布局:压缩空气储能(湖北应城300兆瓦项目)、抽水蓄能(60座电站231台机组)、光热发电(市占率领先) [12]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及合同额同比增速均超25% [12]
中国智慧港口:从“仰望星空”到“领航世界”
中国青年报· 2025-08-06 01:12
2024年,该系统累计调度船舶431艘次,完成作业量超95万标准箱,其智能调度效率已超过人工平 均水平。 梅山港区还实现了人工集卡与无人集卡的"同场混跑"。在无任何物理隔离的情况下,无人集卡在自 动驾驶试验区内稳稳穿行,既提高了作业效率,也验证了中国在"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定位+5G感知"融 合应用方面的技术领先。 梅山港区采用"四个一"创新模式,即一脑统领("双芯"调度)、一网覆盖(物联网感知网络)、一 链作业(远控吊机+集卡混行)、一区示范(自动驾驶试验区),系统性打造出传统码头数智化改造 的"中国方案"。 梅山港的智慧不仅在于提高效率,还在于绿色发展。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自2023年全面投运,建 设了5台风力发电机和分布式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超过5600万度,碳减排达2.2万吨。2024年绿电消纳超 1550万度,占总用电比例达13.1%。 港区还实现了岸电全覆盖、装卸设备电气化率100%、内集卡电动化率53%,真正形成了从源头到 终端的绿色运输闭环。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能效可视化与数字化调度,进一步压缩碳排放,单位集装 箱碳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了24%。 "以前我们看国外港口如同'仰望星空',主要学习新 ...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这样建成(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进展 -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预计2025年8月基本建成 建成后常州与泰州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2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2] - 大桥采用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攻克世界级难题 包括智能取土机器人 装配化施工 精细化桥面铺装等 [2] 智能施工技术创新 - 采用22万吨级"上小下大"阶式结构钢沉井作为桥墩基础 沉井最大入土深度达48米 [3] - 研发智能取土机器人实现单人操作 取土效率从每小时40立方米提升至200立方米 使沉井取土作业提前两个月完成 [3][4] - 机器人配备水下视频监控 前视声呐和避碰声呐传感器 工作臂可360度旋转伸缩 解决传统取土盲区问题 [3] 装配化施工突破 - 开发新型钢筋片体柔性制造生产线 实现钢筋片体自动化生产和块体机械化成型 精度达毫米级 [4] - 采用万吨米级塔吊整体吊装近60吨钢筋节段 保持主塔每天1.2米的施工速度 减少60%以上高空作业人员 [4][5] - 创新使用锥套锁紧钢筋接头技术 实现钢筋部品节段组拼 使索塔钢筋可像积木一样组装拼接 [5] 桥面铺装技术 - 针对不同行车区域采用8种铺装结构和体系 全面采用国产高温拌合型环氧树脂材料 [6] - 运用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天候精细化管控 完成25万平方米钢桥面铺装仅用24个有效工作日 [6] - 开发自动喷涂 自动涂刷 自动称量投放等智能施工技术 确保环氧沥青混合料在2.5小时内完成摊铺 [6]
自主创新,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探访“一五”老厂)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 从"一五"到"十四五"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3] - 哈电集团由"一五"期间6项重点建设项目发展而来 见证中国能源装备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4] - 公司创造了280多项"共和国第一" 包括新中国第一台水电机组、第一台2.5万千瓦火电机组等 [6] 技术创新突破 - 成功研制全球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转轮 直径达6.23米 使中国成为首个掌握500兆瓦级全链条技术的国家 [5] - 攻克671米高水头转轮焊接技术 历经107天解决动态压力下的焊接难题 [5]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于5% 建立"一中心四平台"创新体系 [6] - 多项国际首创技术包括5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 核电主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占国产装机总量1/3 [6] 数字化转型升级 - 叶片分厂智能化改造后用工从45人降至18人 生产效率提高20% 年产量达30万片 [7] - 累计投资近90亿元用于数字化改造 建成8个数字化车间 生产效率提升近30% [7][8] - 开发工业数字孪生管理系统 实现设备实时监控 运维成本降低25% [7][8] 能源装备市场拓展 - 开发超低负荷稳燃技术 使煤电机组在15%负荷下稳定运行 适应能源转型需求 [9] - 研制全球首台660兆瓦超低能耗循环流化床锅炉 年处理低品质燃料200万吨 [9] - 完成世界首个跨代升级改造项目 煤耗降低14% 供热能力提高两倍 寿命延长30年 [10] - 布局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核电、光热等清洁能源领域 上半年营收利润增长超25% [11] 全球化发展 - 产品覆盖50多个国家 装备800多座电站 包括中东首个投融资总承包项目迪拜哈斯彦电站 [6] - 累计生产发电设备超5.5亿千瓦 核电和燃气轮机占国产装机1/3 [6]
中国品牌扬帆海外 赢得全球消费者青睐
中国品牌出海现状 - 比亚迪稳居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首 泡泡玛特等原创IP加速出海 中国品牌凭借科技和设计赢得全球消费者青睐 [1] - 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21.8% [2] - 希音以1.53%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 宇通客车在中亚市场总销量突破1万辆 [3] 品牌出海策略 - 科沃斯通过建立海外独立电商网站和应用程序 参与海外购物平台大促活动 在海外视频网站开展测评营销 海外收入占比超40% [2] - 希音采用"自营品牌+平台"模式 凭借数字化"按需生产"柔性供应链技术树立品牌影响力 [3] - 宇通客车在中亚地区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 通过本地化合作创造超5000个就业岗位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 质量与创新驱动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 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97% 高端装备制造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中央财政支持1000多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科技金融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4] - 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全年出口达万亿元 医药、电商等新兴行业涌现创新为核心的全球化企业 [5] 开放与国际化 -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跨境物流网络提升品牌出海效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经贸制度对接 [6]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展示平台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7] - 中国原创IP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成功出海 蕴含中国元素的品牌更具全球吸引力 [7]
海光信息: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16:3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6,423.51万元,同比增长45.21%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0,145.18万元,同比增长40.7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9,001.35万元,同比增长33.31% [1] - 每股收益0.52元,同比增长40.54% [1] 产品与技术 - CPU和DCU产品在计算性能、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 - 处理器安全计算架构(CSCA)实现全栈安全防护,CPU与DCU协同构建安全通道 [3] - 海光DCU兼容类CUDA生态,支持自研算子和第三方组件 [2] - 在处理器架构迭代、安全性能提升、软件生态兼容性优化及先进封装工艺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1] 研发投入与人才 - 研发技术人员共2,369人,占比84.52%,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845人,占比77.88%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及软件著作权 [2] 市场拓展与生态建设 - 产品在电信、金融、互联网、能源等关键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1] - 光合组织拥有28个适配中心,生态体系凝聚超万余项安全、好用、开放的产品及联合解决方案 [2] - 参与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行业大会,展示CPU与DCU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与麒麟软件、青云科技、达梦数据等伙伴完成战略签约,深化生态合作 [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新增、修订《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32项治理制度 [3] - 对董高及相关人员进行敏感期提示6次,组织多次监管培训及交流活动 [3] - 2025年上半年披露报告29份,其他公告材料及备查文件百余份 [3] 投资者关系与股东回报 - 通过上证e互动和业绩说明会回复投资者问题51个 [4] - 接待机构投资者近百家,参加投资者调研及策略会9场,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3份 [4]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7元(含税),股息同比增长超50% [3] - 过去三年累计分红107,528.45万元(含回购股份) [3] 荣誉与指数纳入 - 入围第八届西湖大会"最受机构青睐(科创板)上市公司TOP5榜单"等多项荣誉 [4] - 入选2025年6月20日发布的中证科创创业半导体指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