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交流互鉴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丨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新华社· 2025-06-02 09:10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莫高窟通过数字展示中心和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融合舞美、全息投影、3D威亚等技术手段复原千年壁画歌舞场景,获得外宾高度评价[3][4] - 嘉峪关关城景区利用灯光秀和光影技术展示边关历史与商贸盛景,创新文化遗产表现形式[6] - 德国汉学家何莫邪认为《乐动敦煌》兼具艺术美感与历史韵味,匈牙利中国友好协会成员方菲称赞现代化科技手段深化了对长城文化的理解[4][6] 新能源产业发展 -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采用1.2万面定日镜与260米吸热塔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博茨瓦纳国民议会代表表示该国全年日照充足但新能源发电仅占1%,希望引入类似项目[7] - 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吸引格鲁吉亚文化协会国际事务副会长主动寻求合作,认为中国绿色能源产业领先世界[9] - 敦煌至嘉峪关沿线风力发电机群形成规模化绿色动能,外宾直观感受到当地风光电资源禀赋与低碳转型成果[7][9] 文明交流与产业联动 - 古丝绸之路的商贸繁盛与现代"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呼应,英国学者指出倡议建立在丝路文明积淀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与当代文明融合[3] - 敦煌与嘉峪关通过文化遗产展示、新能源技术输出等实践,推动文明互鉴与产业合作双向联动[7][9]
多家博物馆把国外文物展“请进来” 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力
央广网· 2025-06-02 00:51
博物馆文化交流与展览活动 - 我国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高质量海外展览 [1][2] - "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出209件(组)玛雅文明文物珍品 [1] - 展览中的大型彩绘陶盘、玛雅人物陶像、人形玉面具等文物吸引大量观众参观 [1] - 观众注意到玛雅文明文物与中华文明文物存在相似之处,体现文明间的联系 [1] 国际展览的受欢迎程度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最高纪录 [2] - 国家博物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展品数量多、品类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 [2] - 首都博物馆"峇峇娘惹的世界"展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2] 国际展览的文化意义 - 娘惹展中的服饰融合西方设计色彩与中国传统符号,体现文化交融 [2] - 引进国际文物展是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 [2] - 通过国际展览可以丰富馆藏展示体系,借助国际机构策展经验提升学术研究和展览水平 [2]
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新华网· 2025-06-01 00:28
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 - 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壁画符号起源于6世纪 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至英国 埃及 德国等地 成为跨文明交融的象征 [1][3] - 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 人工智能赋能使文物展现更生动魅力 推动文化遗产流传至未来 [6] - 敦煌举办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 吸引全球约400位中外嘉宾参与 探讨文明交融与数字丝绸之路发展 [3][6] 一带一路倡议成果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覆盖150多个国家 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规则软联通 复兴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纽带 [3] - 尼泊尔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 一带一路显著提升全球互联互通水平 促进跨文明经济合作与理解 [4] - 数字丝绸之路构建新型全球连接 人工智能技术创造80亿人级的文明交流渠道 超越传统地理限制 [6] 青年与文化交流 - 中泰青年合作开发虚拟非遗展厅 格鲁吉亚高校推动青年文化交流 土耳其留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实现日常文化对话 [6] - 敦煌对话会设立青年主题展示环节 突出数字原住民在民心相通中的创新作用 [8] - 全球文明倡议获老挝等国支持 中国提议设立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6月10日) 推动新型国际秩序构建 [8]
以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中欧关系发展(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31 21:57
中欧关系历史与现状 - 中欧建交50年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1] - 中欧交往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与欧洲葡萄、胡桃、毛织品等物资交流 [1] - 《马可·波罗游记》和《坤舆万国全图》等历史文献见证了两大文明互鉴对彼此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 [1] 当前合作机制与成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通达200多个欧洲城市,成为促进货物流通与民心相通的"钢铁驼队" [2] - 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覆盖24个欧盟成员国,欧洲多国同步推出中文服务与便利签证政策,推动民间互访频度提升 [2] - 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已覆盖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七大合作领域 [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欧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新兴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 - "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的文明共识为双方跨越意识形态差异提供基础 [3] - 人文交流作为中欧关系"第三支柱",将持续减少误解与偏见,强化多边主义合作框架 [2][3]
第二届兰花奖终评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1:20
第二届兰花奖评选活动 - 第二届兰花奖终评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0个国家的23位评委参与评选,最终选出10名获奖者建议名单,包括终身荣誉奖1名、杰出成就奖3名、友好使者奖6名 [1] - 评选后中外评委围绕"以文明交流互鉴弥合动荡世界:兰花奖的时代价值"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兰花奖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平台 [1] - 第二届兰花奖自今年1月发起全球征集以来,参评对象近300个,遍布近80个国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2] 兰花奖的定位与意义 - 兰花奖是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的国际文化奖项,旨在表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籍人士或机构 [2] - 评委会主任委员杜占元表示,文明交流互鉴在凝聚共识、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具有重要价值,这正是兰花奖的时代意义所在 [1] - 评委会副主任委员周树春指出,兰花奖承载中国价值和精神,彰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境界 [2] 国际专家评价 - 意大利驻华使馆原文化参赞孟斐璇认为,兰花奖通过跨越文化壁垒彰显"求同存异、天下一家"的智慧,呼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 [2] - 外籍评委评价兰花奖作为全球文明倡议实践典范,对增强世界稳定性确定性具有特殊现实价值,体现文明互鉴对化解隔阂的作用 [2]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5-27 22:40
文化强国建设 - 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围绕10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 [1] - 建设文化强国需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 - 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案例展现"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 [2] - 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通过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推动岭南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6] - 出版行业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演进,进一步向"数智化出版"发展 [6]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创新,如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戛纳电影节 [10] - 腾讯集团强调科技打破地理阻隔,促进人文交流 [7] 主流媒体与文艺创作 - 主流媒体变革需系统推进,包括媒介资源整合和全面焕新 [4] - 文艺创作需关注"写什么"和"谁在写",创作者表达个人故事可增强文艺力量 [4] - 中国动画团队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精细视效 [6]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挖掘传统纹样等历史文化元素吸引年轻人 [5] 国际交流与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化对话窗口 [8]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多国实现"破圈"传播 [9] - 需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突破地域文化局限性 [8] - 电影行业应融通中外文艺成果,实现繁荣发展 [8]
福建泉州非遗体验工作坊走进匈中双语学校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5 03:27
文化交流活动概况 - "海丝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匈中双语学校举办 参与人数近700人 包括中国驻匈牙利使馆参赞 泉州市体育局 福建省泉州体育运动学校 泉州市艺术馆等机构代表 [1] - 活动由泉州文化体育代表团主办 展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7] - 同期在匈牙利国家大剧院开展泉州非遗快闪活动 [7] 非遗项目展示内容 - 泉州刣狮表演 结合武术与舞狮技巧 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2] - 五祖拳展示 南少林绝技吸引学生现场体验 [2] - 提线木偶戏表演 演绎《钟馗醉酒》《小沙弥下山》经典剧目 [2] - 蟳埔女习俗展示 呈现渔家服饰文化特色 [6] - 德化白瓷展览 展示"中国白"温润质感 [6] - 永春纸织画现场制作 展现朦胧唯美艺术效果 [6] - 永春香古法制作 师生参与线香搓制体验 [6] - 惠安石雕 漆线雕工艺展示 体现泉州手工艺成就 [6] -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展示"皇宫起"大厝建筑风格 [6] - 铁观音茶艺表演 讲解半发酵制茶工艺 [6] 活动影响与意义 - 促进中匈文化交流 被校方称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7] - 通过非遗展演延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对话 [7]
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18:10
论坛概况 - 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对话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主题为"对话未来:中欧美文明交流与和平发展" [1][3] - 活动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欧美全球倡议共同主办 [1] - 分论坛议题包括"如何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博物馆与各文化机构的未来""美美与共:中欧共话中轴线" [1] 与会嘉宾与致辞 - 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强调文化交流对促进人类团结的作用,呼吁重视文化机构对和平的培育 [3] - 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陈力指出全球文明倡议为中欧文明和谐共生提供新方向,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 [3] -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提出博物馆是文明传承的"基因库"、文明互鉴的"会客厅"和当代价值的"展示窗" [3] 研究成果发布 - 论坛发布《博物无疆·2025年中国博物馆报告》,分析中国博物馆格局、演变历程及社会贡献,聚焦国际合作实践 [4] 配套活动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主题图片展在巴黎同步开幕 [5]
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对话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4 03:31
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作开幕致辞。主办方供图 陈力表示,中法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文明成就,两国之间的文明互动源远流长。建交以来,密切的人文交往为中法关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 力。中欧虽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但这些差异不应成为交往的障碍,而应转化为中欧文明互鉴的动力。我们要发扬中华文 明"和而不同"与欧洲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共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通东西,破除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为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重要贡献。 人民网巴黎5月23日电 (记者于超凡)5月23日,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巴黎对话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对话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活动由当代中国 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欧美全球倡议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50余位文化、艺术和学术界嘉宾,围绕"对 话未来:中欧美文明交流与和平发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 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余俊生作视频致辞,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主持开幕 ...
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权威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22 22:02
中欧经贸合作 - 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16] - 中欧日均贸易额超过20亿欧元,是全球最重要的经贸合作关系之一[17] - 汽车、化工、机械和电气设备等领域的欧洲企业积极扩大对华投资,中国电动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对欧投资新一轮热潮[16] - 宁德时代匈牙利电池工厂、比亚迪匈牙利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将推动匈牙利经济发展并提升欧盟整体竞争力[18] 科研与学术合作 - 与20年前相比,欧中科研合作高出几个数量级,欧中科研人员共同撰写的文章平均引用率高于仅由欧盟或中国作者撰写的文章[12] - 施普林格·自然每年为中国学者出版近千本学术著作,2023年出版《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演进》线上阅读量超2.6万次[20][21] 绿色能源与数字化合作 - 绿色能源是欧中合作重点领域,双方在绿色科技和数字化领域合作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14] - 人工智能将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是欧中可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17] - 欧中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有助于全球标准制定和创新推动[18] 产业链与市场协同 - 欧洲的创新与中国的市场规模相结合,欧洲的监管经验与中国的执行能力相结合,可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解决方案[13]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欧洲具有强大吸引力[17] - 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1/3,贸易体量超过全球贸易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