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大山上的护鸟人
新华社· 2025-09-29 10:12
新华社南昌9月29日电(记者陈浚武)"鸟来了!"初秋的深夜,罗霄山脉的风裹挟着水汽,伴随着 迁徙的候鸟呼啸而来。这里是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营盘圩乡的万鸟岭山顶,56岁的护鸟员曾昭富举着特 制格网,快步走向刚"落网"的候鸟。 原来是只池鹭。他小心翼翼地将其装入白色保护布袋,动作娴熟,像呵护珍宝。"晚上把鸟装袋, 第二天戴环放生,看着它们飞远才安心。"曾昭富说。 位于江西遂川的"千年鸟道",是长江中下游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2002年当地鸟类环志站成立 后,曾昭富成了首批护鸟员之一。 环志,是指科研或野生动物保护人员,为野生鸟类佩戴带有唯一标识的环具(如金属环、彩色环 等),通过追踪其迁徙路径,监测种群数量与生存状况的科研保护手段。 为给鸟儿们环志,曾昭富住在山顶的木屋里,几乎每天守到深夜。他和老伴守着茶山与黄桃林,每 年护鸟两个月也能挣万余元,"三个女儿在外务工,小孙子偶尔回来,守着这片山和鸟,心里踏实"。让 他最骄傲的是最近救助的一只鸳鸯:"以前鸳鸯不往这迁,现在它们也来了,这就是生态变好最生动证 明。" 在相邻的小夏村,51岁的村民邱诗雄则走出了另一条"护鸟旅居"的路子。邱诗雄回忆,2012年他加 入村护鸟队 ...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传统智慧融合现代技术守护候鸟迁飞路
新华网· 2025-09-29 00:30
新华社香港9月28日电(禹丽贞、许朗轩)在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滩涂上,每年秋冬时 节,一群身着"白袍"、黑嘴似琵琶的生灵总会如期而至,它们就是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其全球种群数量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数百只,到如今突破7000只,这一跨越背后离不开米埔自然保护区团队数十年的坚 守。 对黑脸琵鹭来说,米埔自然保护与后海湾另一侧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它们的 重要越冬地之一。 "与深圳方面的合作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文贤继强调。目前,港深两地已建立定期交流机制, 分享珍稀鸟类数量、迁徙规律等数据,联合开展监测,共同制定保护策略。"我们把基围改造吸引水鸟 的经验分享给深圳方面,深圳方面则将自动化水闸的技术方案传授给我们。"他说,港深两地共同守护 着湿地的生态平衡。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米埔自然保护区及迁飞路线保育项目总监文贤继接受新华社专访,介绍 了米埔的发展历程、创新实践及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态协同保护方面的共同努力。 黑脸琵鹭的种群恢复堪称生态保护典范。文贤继介绍,通过设立专属栖息地、开展卫星追踪、沿线协同 保护等措施,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的迁飞路线得到了有效保护。 1983年, ...
“垃圾至少有10层楼高”!天坑溶洞垃圾堆成山,几条管道污水直排洞内,臭气熏天!当地最新通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5:02
每经编辑|陈柯名 9月27日,贵州毕节黔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27日,网友"渔猎齐哥"在抖音发布视频,反映黔西市红林乡溶洞垃圾堆积问题。黔西市委市政府迅速开展核实处置工作。 经初步核查,该溶洞位于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反映问题属实。目前,正从四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有关市领导组织环保、水务、农业农村、综合执 法等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处理;二是制定垃圾清运方案,将于9月28日起对垃圾开始全面清运、规范处理;三是将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摸排,迅速查清污染 源头,全力消除问题隐患;四是对全市其他区域同步开展排查整治。 感谢网民朋友对我市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对于大家提出的批评意见,我们将认真釆纳,并欢迎对后续整改工作进行监督。 上述视频称,天坑溶洞内大量垃圾堆积成山,污水直排溶洞内,给溶洞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 "至少有十层楼高,从上面下来,全是垃圾。"9月27日,网友"渔猎齐哥"发布爆料视频称,位于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一个天坑溶洞内,大量垃圾堆积成 山,其中不仅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甚至还有一些药品包装瓶等等有害垃圾。 "渔猎齐哥"在视频中提到,除了垃圾堆积,天坑周边还有几条排污管道,源源 ...
国庆中秋游武汉,遇见的不只是风景
新京报· 2025-09-27 23:36
眼下,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湖北武汉再受瞩目。 相关OTA平台显示,这个假期,武汉是国内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在线预订人次同比增长35.5%。 武汉,这座"百湖之市"何以受青睐。 坚定不移转型,锲而不舍闯关,在转型闯关的关键时期,武汉抓住了机会,走对了路子,没有"失速"。 武汉产业转型背后,是产业向新开拓,是业态以新布局,与此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在向"新"破局。"坚 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 2024年在湖北考察时的 谆谆嘱托,恰是武汉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 这种"新旧并举"的路径激活着武汉的绿色生产力。近3年,武汉一家科技公司的科研团队突破了"北斗 +AI"领域十余项"卡脖子"技术,北斗星地协同增强定位技术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南水北 调、雅万高铁等国内外重大工程;在光谷,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在车谷,工业机器 人与技术人员协同作业,平均每118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整车。 金秋的武汉,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核心城市,拥有千万级人口规模与两万亿经济体 量,文旅产业发展禀赋得天独厚。 面对即将到来的假期,武汉将安排花车巡游、炫酷无人机秀、 ...
北京平谷首次发现黑松露
新京报· 2025-09-27 23:08
生态保护成效 - 平谷区四座楼市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珍稀真菌黑松露 填补区域物种分布空白 [1] - 黑松露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 需与特定树种根系共生 对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及洁净度有严格阈值 [1] - 发现印证该区域森林系统完整土壤洁净生态链稳定 为多种珍稀物种生存繁衍提供良好条件 [1] 保护区管理成果 - 四座楼保护区作为平谷区重要生态屏障 长期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方针 [1] - 保护区实施严格资源管护 黑松露发现是对生态保护成效的有力印证 [1]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27 11:14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梧桐掩映下的一幢小楼——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 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承担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职能。 小楼里悬挂的一张世界级城市群概况图上,长三角地区引人注目。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 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长三角以实绩作答:9座城市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行列;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 近1/3;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282家来自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实力持续提升。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发挥好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三省一市合 力勇挑大梁,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一束光,照见长三角科研链与产业链融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今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主 ...
秦巴山居新图鉴:从智能蚕室到朱鹮小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环球网· 2025-09-26 07:57
陕南安康石泉县的晨雾中,两幅画面交织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池河镇明星村的智能蚕室,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蚕丝在恒温恒湿中静静吐纳; 不远处的草池湾,朱鹮掠过稻田,水面荡开的涟漪与稻鱼共生的生态体系相映成趣。两千年前,这里出土的"鎏金铜蚕"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桑蚕繁盛;如今, 石泉正以"产业为脉、生态为魂、群众为根"的实践,探索秦巴山区的振兴路径。 9月18日,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遇见陕西活动带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2位外媒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融合传统 智慧与现代创新的乡村振兴样板。 银丝延链:从"蚕桑之乡"到"数智新业"的破茧之路 石泉的振兴,起步于一根蚕丝。 在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煮茧、抽丝、织被……每一道工序既延续着千年技艺,也注入了现代活力。这家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凭借"鎏金 蚕"品牌蚕丝被、丝巾等产品走向全国,2024年产值达4658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蚕农户均增收1.2万元。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在明星村的集约化养蚕室,镇党委书记段昌明指着一排排智能设备介绍,集约化养蚕室采用石墨烯地暖控温、超声波加湿系 统 ...
全部投运!硬核穿越秦岭 西气东输三线实现技术与生态双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6 06:47
项目投产与规模 - 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至枣阳段工程正式投产通气 标志着三线在建线路工程全部投运 [1][7] - 管道全长1235公里 设计压力10兆帕 管径1219毫米 年输气能力达250亿立方米 [3] - 管道途经宁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5省(自治区) 接入现有管道系统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川渝地区 [3] 战略意义与功能 - 该段工程是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关键连通管道 与一线、二线共同构成横贯东西的能源走廊 [5] - 有效疏解西气东输一线、二线高负荷运行压力 打通西部油气田增产外输通道 [5] - 优化能源输送结构 保障区域能源供应 促进中东部经济发展 [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在秦岭山区采用隧道掘进机施工 工期较传统方法缩短一半以上 穿越105条山体隧道 [10] - 应用大口径油气管道柔性焊接机器人 实现大坡度地段全自动焊接连续施工 [12] - 采用北斗卫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对山区管道关键部位进行地质灾害早期预警 [12] 生态保护与低碳措施 - 在富平分输压气站采用装配式建筑 单站施工阶段碳排放较传统模式减少30% [14] - 管道全线光伏发电机系统总安装容量2200千瓦 年均发电量215万千瓦时 [16] - 年均节约标准煤655吨 减排二氧化碳1631吨 有效降低全线碳排放 [16] 管网系统与能源格局 - 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气量突破千亿立方米 累计输气量突破万亿立方米 [19] - 供气范围覆盖400多座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 惠及近5亿人口 [19] - 干线天然气管网年入网量约2400亿立方米 西气东输工程输气量占比达40% [21]
带市民沉浸式体验生物多样性
杭州日报· 2025-09-26 01:48
此次皋亭山绿色骑行活动,不仅是一次"生物友好"与"骑行友好"的美好邂逅,更以"沉浸式体 验"与"实践性参与"的创新形式,为公众搭建了一座走进自然、守护生态的桥梁。 除了户外,生态观察体验周活动也走进了社区。采荷街道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 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以"专家讲座+居民共商"模式联结生态知识与社 区实践,有效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老师为市民讲述了《聆听自然的节律——二十四节气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 她从二十四节气切入,科学解析时令与自然物候、生物繁衍的关联,结合现实生活与平时饮食习俗,展 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文化生活的影响,引导居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为了让市民共同参与、深入体验城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城区生态观察体验周在本周拉开帷幕, 邀请市民以观察者、参与者、守护者的身份,走进城市中的自然秘境。 9月25日,骑行爱好者集结皋亭山自然中心,以"探秘自然+绿色骑行"的方式,解锁宋代文人笔下的 桃源秘境,沉浸式感受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生态魅力。 据了解,皋亭山自然中心于本周开启试运营,它是上城区在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试点建设 过程中打造 ...
江城迎来“大河对话” 武汉交出“绿色答卷”
人民日报· 2025-09-25 22:03
江城武汉,伴水而生,因江而兴。近年来,不少市民漫步长江畔,惊喜地捕捉到"长江江豚与黄鹤楼同 框"的美妙画面。"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归来,是武汉以生态修复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动缩影。 9月25日至27日,武汉市举办2025"大河对话"活动,邀请全球政界、学界、智库、企业及国际组织代 表,围绕大河流域文明的传承发展、水资源安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等议题,深入开展对话、推动务 实合作。 含"绿"量带来含"金"量 武汉,一座被水滋润的城市,境内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166个,自古便 是诗人笔下的山水之城。 近年来,在这幅碧色画卷中,出现了一个虽久违但依然熟悉的身影——长江江豚。它们成群游弋,时而 跃出江面,时而潜入江中。长江江豚性情活泼,亲近人类,嘴部弧线天然上扬呈微笑状,被誉为"微笑 天使"。如今,武汉的金口、天兴洲、双柳等水域,已成为它们稳定栖息的家园。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坚定实施,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也让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被誉 为"全球小型鲸类保护的典范"。今年6月,来自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个东南亚国家的专家专程造访武 汉交流学习,希望为濒危的伊洛瓦底江豚寻得一剂"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