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残疾人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湖北残疾人就业率提升4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 2025-09-23 23:58
坚持创新开展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聚焦湖北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采取生产劳动帮扶、实 用技术培训、新业态就业帮扶、产业帮扶、金融服务帮扶等多种措施,帮助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 实现增收。全省31.57万农村残疾人通过种养加、灵活就业等形式实现稳定就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机 创业路自强借东风"生产劳动帮扶活动,残疾人农机团队走遍荆楚大地,还跨区作业到湖南、江西、重 庆、新疆等地,创造收入超1500万元。 坚持提升残疾人就业技能。2021年至2025年8月,全省累计开展残疾人培训8.61万人次,超过中国残联 下达任务数的119.52%,开展云客服、电商直播、数据标注等新业态培训3800人次,建成各级培训机构 184家。成功举办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并组队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以赛 事为抓手带动技能提升,涌现出牟利忠、隗鹏、洪汉锐等一批残疾人非遗传承大师。 湖北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湖北残疾人就业仍面临"就业不充分、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不 高"等问题,就业权益保障仍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将把促进残疾人就业摆在"十五五"期间的突出位 置,严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引导、社会参 ...
北京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41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2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施芳)9月19日,由北京市残联主办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举行。京东、小米 等60余家单位提供百余个岗位,共有600多名残疾人参加,156名应聘者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招聘意向。 招聘会岗位设置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技能特点与就业需求,覆盖范围广泛,类别既包含人力资源、行政管 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新媒体运营、数据标注等现代服务和数字产业,也涵盖加工制造、医疗健 康、餐饮服务等行业。活动现场设置了AI一体机职业指导区、政策咨询区、服务保障区等专区。招聘 会为不方便到场参会的残疾人求职者设置了线上通道,求职者可通过线上报名通道发送简历。 ...
“无碍”见“有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2:03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公园北园的无障碍主题公园,铺设 550米盲道,配备6套无障碍设施、9套无障碍器材。 谢贵明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包头市图书馆在市残联支持下积极开展"心手相 牵·悦读世界""畅听微阅读"等活动,同时不断完善无障碍 设施建设及盲文图书储备,开展无障碍电影放映、讲播等 服务,丰富当地残障人士文化生活。图为视障人士在内蒙 古自治区包头市图书馆"阅读"盲文书籍。 新华社记者 贝 赫摄 今年7月,南京公交集团开通B90路就医专线,该线路以 江苏省人民医院为起点,串联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妇幼 保健院等7家三甲医院,并与地铁2号线、7号线无缝衔 接,形成5公里"医疗便民环线"。该线路采用无障碍公交 车,高峰时段10分钟一班,有效缓解医院周边"停车难、 打车难"问题。 徐 琦摄(人民视觉) "十四五"时期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超额保质完成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等行动不便的人士带来便 利。202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各项配套方案意见也随后陆续推 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几何?"慢"下来的日子里,记者尝试以轮椅上的视角去观察所在的城 ...
为残疾人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热议)
人民日报· 2025-08-28 21:54
文章核心观点 -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需要全社会消除偏见并提供平等机会[1][2][3] - 残疾人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持证残疾人数超过3800万 就业是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关键方式[1] - 政策层面持续优化就业服务 "十四五"期间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231万人 超217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 残疾人就业现状 -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率显著提升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三年间增长4.8个百分点[2] - 当前仍面临岗位适配性不足 培训机会不平等及用人单位歧视等多重挑战[2] - 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重点解决岗位适配性和就业稳定性问题[3] 就业支持措施 - 需根据残疾类型实施精准施策 肢体残疾者适合远程办公或轻体力岗位 听力障碍者适宜编程或数据处理岗位[2] - 要求企业进行个性化岗位改造 通过多元化的岗位设计和灵活的工作内容实现扬长避短[2] - 各地通过专场招聘会和资源整合推动高质量就业 需持续强化岗位挖潜与服务支撑[2][3] 社会意义与价值 - 残疾人就业体现中华民族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 是社会发展成果普惠的重要标志[1][2] - 残疾人拥有完整人格尊严 不仅是"被照顾"角色 更渴望通过就业回报社会贡献力量[3] - 减少与岗位无关的身体条件限制 提供平等机会是实现残疾人自我发展的核心诉求[3]
“我要把家乡美景,绣在我的作品里”(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52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设置蜀绣区、互联网就业区、康复区及培训区等多功能区域[2] - 公司提供包括绣工、网站运营、客服及数据标注等残疾人就业岗位[2] - 公司通过非遗传承人培训残障人士制作定制化手工作品[2] 公司规模与产出 - 公司目前雇佣50余名残疾人员工[2] - 员工成天蓉每月可稳定产出4幅大中型蜀绣作品[1] - 公司自2018年起累计举办83期职业技能培训,学员总数超2700人[3] 基础设施配置 - 公司拥有近1000平方米无障碍办公区,配备黄色盲道及无障碍栏杆[1] - 工作区域设置无障碍电梯,含盲文按键及低位操作面板[1] - 卫生间配备防滑地面与应急报警装置,墙面拐角贴有防撞条[1] 社会效益 - 公司帮助忠县今年新增残疾人就业90人[3] - 员工黄春梅通过工作实现公交出行、购物等社会活动正常化[3] - 员工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忠州工匠"称号,体现专业能力提升[2] 发展愿景 - 计划将地方美景融入蜀绣作品并向全国推广[3] - 公司作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持续开发适龄残疾人就业岗位[3]
从“慈善帮扶”转向“价值共创”(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招聘活动与岗位供给 - 江苏泰州市举办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59家企业提供123个优质岗位 覆盖视频剪辑 电气工程 外贸等领域 [1] 企业实践与支持措施 - 用人单位为视障员工配备读屏软件 为听障团队建立手语翻译支持系统 提升员工认可度 [1] - 互联网企业开发无障碍产品 制造业设立残疾人专属工位 推动产品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 [1] - 企业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兼顾残疾学子能力特点 实现更好的人岗匹配 [1] 就业价值与社会效益 -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可减轻家庭负担 增强自我价值感与社会认同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 - 残疾人员工带来多元化视角 推动就业扶助从慈善帮扶转向价值共创 全社会受益 [1] - 残疾人就业体现就业公平 激励更多人克服困难 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1] 支撑体系与发展需求 - 需要更完善支撑体系实现稳定体面就业 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2] - 需完善社会保障应对因残失业风险 摒弃残疾人是负担的错误认知 [2] - 需从政策扶持 企业参与 社会环境等方面凝聚合力形成良好就业生态 [2]
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超6.9%
经济日报· 2025-07-22 22:05
残疾人保障水平提升 - 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6.9%,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2] - 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 [2] - 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 [2] 就业与培训 - 全国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6] - 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人数增长超20%,217万城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6] - "十四五"期间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231万,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 [7] 教育与康复服务 -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近10万名残疾学生提供服务 [5] - 344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657.89万人次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5] -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 [5]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中央安排21.46亿元支持122个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及省级盲人按摩医院建设 [6] - 全国已竣工残疾人服务设施4614个,总建设规模1664.8万平方米 [6] - 10个省级盲人按摩医院中8个已开工建设 [6] 无障碍环境建设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后,3000多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无障碍改造 [8] - 无障碍督导或促进员达20608人 [8] -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28万户,超额完成110万户目标 [3] 农村残疾人保障 - 99.1万易返贫致贫残疾家庭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 [3] - 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00万以上残疾人受益于低保边缘户认定 [3] - 持续开展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建立精准帮扶项目库 [4]
残疾人事业交出“十四五”亮眼答卷:保障与发展实现双提升
华夏时报· 2025-07-22 17:00
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 "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11项指标中6项约束性指标和5项预期指标将如期全面实现 [1] - 全国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在脱贫攻坚战期间如期脱贫 [2] - 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748万以上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 - 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超过1万家,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266万人次 [3] - 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231万 [3] - 344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657.89万人次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4] -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在校残疾大学生超过10万 [4]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施行,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 [5] 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 - 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 [4] - 研制出版9个学科国家通用手语书籍,发布手语版国歌等语言文字规范 [5] - 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6] - 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 [6] "十五五"规划重点方向 - 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 [7] - 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服务供给 [8] - 推动修订残疾人保障法,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8] - 推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残疾人领域 [9] -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支持残疾人参与文艺创作 [10]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快讯· 2025-07-22 03:02
就业规模 - 全国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1] - 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1] 就业质量 - 按比例就业残疾人数增长超20%[1] - 就业更稳定且收入更高[1]
技能培训和特殊教育新举措将赋能残疾人就业
新华社· 2025-07-17 09:24
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教育发展 - 2022至2024年全国实名培训城乡残疾人142.7万人次 [1] -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作为单设项目 [1] - 方案明确大力开展适合残疾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相关补贴 [1] 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参与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1] - 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 [1] - 引导能够稳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对残疾人职工开展师带徒和定岗定向培训 [1] 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 -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已能为残障学生打下较好基础,增加高中及以上阶段特教资源和学位供给有助于更多孩子升学深造 [2] - 经过中职以至大学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培养,轻度障碍学生可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中重度障碍学生也能融入其他就业方式 [2] - 随着培训和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更多残疾人将更好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