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
人民日报· 2025-09-26 21:45
公司数字化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历经1950年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 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2017年形成"一院六地"管理格局 负责敦煌莫高窟等六处文化遗产管理[1] - 自1980年代末启动数字化保护探索 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数据采集 200个洞窟数据处理 212个洞窟三维重建 45身彩塑重建 16处遗址重建 5万余张历史档案底片数字化 总数据量达500TB[1] 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 2022年12月8日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开放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 涵盖莫高窟遗址及藏经洞文献[2] - 平台提供官方授权资源获取功能 支持用户上传创作成果进行共创开发 实现文物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数字化创新应用成果 - 2025年5月31日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通过数字化形式实现海外流失文物的解读与共享[1] - 开发"数字藏经洞"云游戏 高精度还原敦煌藏经洞原貌 结合游戏技术与历史叙事演绎文化故事[3] - 构建涵盖实景洞窟复制 沉浸式展示 三维重建等多元形式的数字展览体系 2014至2025年在国内外举办超50场数字展览[3] 行业技术实践与影响 - 开创文化遗产数字化参与式体验新模式 推动数字文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3] - 通过深度挖掘数字资源价值 结合科技与艺术手段 实现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弘扬[3] - 构建敦煌学研究"数字基座" 为学术研究及多元利用提供持续支持[4]
彩塑壁画碰撞数字技术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8:18
昨日下午,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专业沙龙在徐悲鸿纪念馆成功举 办。本场沙龙由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徐悲鸿纪念馆协办,以"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交流互鉴"为主题,开 展两场沙龙对话,汇集来自国内外文博专家学者、策展人、媒体近百人。 上半场对话聚焦"彩塑壁画的数字化阐释与展示",对话嘉宾通过对法海寺、佛光寺、永乐宫等多个彩塑 壁画在近年的数字赋能案例,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链接的方向与途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李志荣,以《佛光寺东大殿彩塑壁画的数字化阐释与展示实践》为题分享山西省佛光寺数字化案例,突 出和强调了工作组织中需要坚持数字化的原真性、专业性与跨界合作的重要性。 下半场对话聚焦"文化遗产对话世界文明",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载 体,对话嘉宾就如何通过文化遗产链接世界开展讨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专家学者皮德罗的发言以《清漪园雕像的初步观察——对欧洲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初 步研究》为题,分享其在欧洲和在中国各个博物馆进行的"琉璃釉陶塑雕像"研究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字 技术的发展和支持下,有了新的进展。他认为:数字化的加入成为了现存文物研究的关键工具。目前中 国 ...
探元计划及其共创项目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案例集——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高质量传承
腾讯研究院· 2025-09-19 07:48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发布 -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从全球数百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40项代表性案例[1] - "探元计划2024"成功入选案例集,其三个创新资助项目同步入选,包括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三维建模、长城遗产价值挖掘方案及云冈石窟缪子成像技术项目[1] 探元计划2024项目概况 - 项目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及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联合发起[7] - 聚焦文博场景"防、保、研、管、用"共性需求,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实现壁画修复、丝织品复原等关键技术突破[7] - 构建跨域共享的文化数字化融合共创空间,探索"技术普惠+双价值导向"创新路径[7] 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数字化项目 - 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在腾讯探元计划资助下,针对微痕特征提取难题开展技术研发[8] - 项目实现采集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及采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提升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8] 长城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案 - 天津大学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获取超200万张高清图像及厘米级三维数据,解决山脊沙漠等区域采集难题[10] - 依托WebGIS搭建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结合目标检测技术自动提取遗产空间特征,形成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框架[10] 云冈石窟缪子成像技术应用 - 腾讯探元计划与云冈研究院、兰州大学共建项目,利用宇宙射线缪子强穿透性实现非侵入式三维密度成像[12] - 技术规避传统钻探对文物的破坏性,为大型文物内部结构探测提供新范式[12] 探元计划系统性创新路径 - 创新"场景方+技术方+平台方"共建模式,打破领域壁垒形成可持续跨界协作生态[14] - 攻克AI虚拟修复与高精度采集等核心技术,形成可复用标准化数字保护解决方案[15] - 项目成果惠及文化传播与公共教育,通过多终端提升可视化与国际传播力,带动数字文化科技企业发展[16]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9-19 00:59
前天(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式在陕西西安举行。姑苏 区"数'绘'千年古城"案例成功入选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并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览上,向 全球分享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姑苏经验。 "数'绘'千年古城"案例充分发挥姑苏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通过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实现了文化 遗产从"保护"到"唤醒"的转变。该案例汇聚了"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元宇宙 +文旅融合"等项目,采集古城文化资源要素,推动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繁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姑苏区借助物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 用。在智慧监管方面,姑苏区已完成对胥门、阊门、金门等古城墙以及数十处重点古建筑的安全监测工 作,初步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及时的文物安全智能感知网络。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字姑苏驾驶 舱"平台,一旦出现异常,便自动触发预警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实现了古建筑从传统"修修补补"的被 动模式向"提前预防"的主动模式转变,为文化遗产筑牢全天候的"防火墙"。目前,该平台已汇聚全区古 城墙、古牌坊、古建老宅、危旧房屋200余个监测 ...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9-18 23:05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发布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1] - 案例集收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项代表性数字化案例[1] - 全球征集阶段收到近200项申报案例[1] 秦兵马俑数字化修复技术案例 - 西北大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的"基于AI的秦兵马俑数字化及虚拟修复技术案例"入选案例集[1] - 创新构建AI驱动的破损文物数字化修复体系[1] - 采用高精度三维建模、智能碎片匹配、虚拟—实体双轨修复等技术突破[1] - 解决传统手工修复效率低、误差多、依赖经验的痛点[1] - 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与算法协同转型[1] 案例集价值与意义 - 案例集展现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1] - 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提供宝贵经验[1] - 是对现阶段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重要回溯和面向未来的实践参考[2] - 旨在促进各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2] - 推动创新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推广应用[2]
数联古今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5:19
论坛概况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7日在陕西西安开幕[1] - 论坛主题为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 - 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约800名嘉宾参会[4] 战略方向 - 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运用 推动数字化保护从单一数字化存档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演进[2] - 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拓展[2] - 积极运用人工智能 VR AR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平台等展示空间[2] - 拓展可视化呈现 智慧化交互 沉浸式体验等典型场景[2] 国际合作 - 深化不同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2] - 建立健全开放包容的多方合作机制[2] - 努力弥合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2] - 防范数字化发展失衡可能带来的数字失忆风险[2] 活动内容 - 主论坛围绕保护·传承 技术·创新 产业·赋能 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讨论[4] - 举行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 工作组专题会议 保护主题研修班等配套活动[4] - 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4] 参与机构 -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文物局等政府部门参与[2][3] - 巴基斯坦 加纳 赞比亚等50余个国家代表出席[3][4]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参加[3]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5:08
开幕式后举行了主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 开深入讨论,着力探索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径,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论坛期间,还 举行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主题研修班等配套活动。主论坛上还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 赵一德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运用数字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已经成 为推动文化永续留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选择。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文化遗产以时代序列完整、价值意义崇高、类型结构多元而闻名,我们将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 活化利用各项工作,更加注重在提升数字化管理中完善大保护格局、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中赋能大考古实 践、在创新数字化表达中拓展大转化路径、在丰富数字化媒介中构建大交流格局,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在 数字时代的价值空间,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 新篇章。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以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为纽带,与各方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人 才培养 ...
全球40项案例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3:35
文化遗产数字化行业动态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召开 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集中呈现领域前沿成果与创新实践 [1] - 论坛征集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项申报案例 涵盖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研究 展示利用等多个方向 [1] - 经过两轮全球权威专家评审 最终遴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 展现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1] 案例分布与技术特征 - 40项优秀案例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方向24项 展示利用方向11项 考古方向5项 [2] - 入选案例凸显保护优先理念与可持续发展 如浙江大学高保真采集与活化应用体系 AMD×永乐宫AI赋能文物数字化 绍兴市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2] - 技术融合深入且应用创新显著 如敦煌研究院石窟寺群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西北大学AI秦兵马俑数字化及虚拟修复技术 [2] - 跨界协作广泛且国际合作密切 如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 数字洛阳 中突合作突尼斯本·阿鲁斯森林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2] - 公众参与增强且展示方式创新 如科大讯飞AI智能语音方言保护平台 苏州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联合申报亚述之王特展交互式展示 [2] 企业合作案例 - AMD与永乐宫合作AI壁画修复项目通过展览展示 [3]
数联古今启新程 智绘文明谱华章——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科技日报· 2025-09-18 02:14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开幕 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主题[1] - 论坛设立保护传承 技术创新 产业赋能 开放共治四大议题 回应全球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关切[2] -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专题论坛 西安继2024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后再次承办[2] 技术应用案例 - 西安城墙通过数字方舱系统实现全域全时段健康诊断与智能巡防[2]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完成兵马俑数字化存档[2]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唐墓壁画VR体验项目[2] - 展览展示AI修复破损古籍 三维呈现古城遗址等近百项创新成果[3] - 敦煌莫高窟实现数字永生 巴黎圣母院依托数字建模技术恢复重建[3] 行业影响与共识 - 数字化技术改变文物保护基本方式 重塑传播模式与体验形态[3] - 推动文明记忆从静态留存转向动态传承[3] - 为教育 旅游及文化产业创造新机遇[3] - 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交近200项案例 将精选40项编撰成集[4] 国际合作与发展方向 - 大会将持续推动数据共享 标准共建与国际合作[4] - 探索数字技术承载人类共同价值 使文化遗产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神纽带[4] - 数字化被国际专家视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2]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9-17 22:5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7日在西安举行 主题为"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 -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 省长赵刚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言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主持开幕式 [1] - 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的约800名嘉宾参会 [7] 数字化保护战略方向 - 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运用 推动数字化保护从单一数字化存档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演进 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拓展 [2] - 积极运用人工智能 VR AR等数字技术 打造数字孪生平台等展示空间 拓展可视化呈现 智慧化交互 沉浸式体验等典型场景 [2] - 建立健全开放包容的多方合作机制 努力弥合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 防范数字化发展失衡可能带来的"数字失忆"风险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 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 共同建设数字博物馆等平台 深化不同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 [2] - 开展技术攻关 标准制定 人才培养 平台共建等方面合作 为推动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3] - 深化数字技术 治理 文明等领域互联互通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 文明交流互鉴 [5] 陕西实践与成果 - 陕西锚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 深入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4] - 坚持以数字手段丰富文物保护载体 以数字技术革新文化表现形式 以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以数字平台拓展文明交流渠道 [4] - 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系统性传承 创新性发展 努力把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 传承好 发展好 [4] 论坛成果与活动 - 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 [7] - 举行主论坛 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4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7] - 配套活动包括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题研修班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