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部控制缺陷
icon
搜索文档
国晟科技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多名高管被监管警示
犀牛财经· 2025-09-24 05:28
监管处罚 - 公司及多名责任人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2] - 上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负责人予以监管警示 [5] 财务违规 - 园林业务收入成本确认不准确导致2022年年报和2023年半年报、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 [4] - 子公司将8750万元对外借款视为工程预付款未向管理层报告 [4] 内部控制缺陷 - 对外借款未履行审议程序并及时披露 [4] - 新增光伏业务板块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涉及多个管理环节存在缺陷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7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9634万元 [5] 责任认定 - 回全福作为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5] - 吴君作为时任董事长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5] - 高飞作为时任总经理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5] - 张永胜作为时任财务总监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5] - 姚麒作为时任财务总监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5] 整改要求 - 被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违规事项进行整改 [5] - 需就信息披露及规范运作中的合规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并制定防范措施 [5]
国晟科技因多项违规行为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
新浪财经· 2025-09-19 12:58
违规行为事实 - 园林业务收入成本确认不准确 未在获知预计总成本变更时及时进行会计估计变更 导致2022年年报 2023年半年报 2023年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1] - 子公司将8750万元对外借款视为工程预付款 未履行对外借款审议及披露程序[1] - 光伏业务板块内部控制执行存在缺陷 包括光伏电站EPC业务全周期管理 供应商资质管理 存货出入库管理 资金支付等相关环节[1] 监管处理决定 - 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上证公监函〔2025〕0189号监管警示决定[1]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159号)[1] - 对国晟世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回全福 董事长吴君 总经理高飞 时任财务总监张永胜 财务总监姚麒予以监管警示[2] 整改要求 - 要求公司及董监高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对违规事项进行整改[3] - 需在收到决定书后一个月内向交易所提交经全体董监高人员签字确认的整改报告[3] - 要求深入排查信息披露及规范运作中存在的合规隐患 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3]
ST葫芦娃上半年收入下降超40%
中国经营报· 2025-09-04 08:1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42.89% [2] - 归母净利润240.98万元,同比下降94.14% [2] - 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878万元,同比下降514.52% [2] - 货币资金1.69亿元,较2024年末2.54亿元减少33.65% [4] 业务结构 - 呼吸系统用药营收2.99亿元,占总营收58.86%,同比下滑52.91% [3] - 消化系统药物营收1.09亿元,占比21.46% [3] -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营收4951.18万元,占比9.74% [3] - 核心产品包括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肠炎宁颗粒等儿科药品 [3] 费用变动 - 销售费用1.07亿元,同比下滑60.25%,占营收21.06% [3] - 财务费用2107.09万元,同比增长77.74% [4] - 研发费用1938万元,同比下滑80.69% [4] 财务风险 - 应收账款4.55亿元,较期初3.80亿元增长19.71% [5] - 2023年年报归母净利润调减9564万元,调整幅度89.81% [6] - 2024年半年报归母净利润调减3765.91万元,调整幅度47.82% [6] 监管问题 - 2023年存在销售收入确认不合规、销售定价异常等问题 [6] - 2024年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6] - 控股股东通过非雇员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6] - 向关联企业海南中旺医疗科技外购研发项目支付4205.37万元 [7] 经营环境 - 业绩下滑主因市场需求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 [2] - "两票制"政策导致公立医疗机构回款周期较长 [5] - 呼吸系统用药销售额减少直接拖累整体业绩 [3]
朗进科技及李敬茂涉信披违规被立案 存内控缺陷控股股东归还2.29亿占资
长江商报· 2025-08-28 23:49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李敬茂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3] - 立案后公司股价盘中大跌超14% 尾盘收跌9.45%报17.82元/股 [4]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经营状况平稳有序 立案不会对生产、经营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内部控制缺陷 - 审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指出公司在资金支付审批、关联方交易的决策、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1][4] - 控股股东朗进集团及其子公司存在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2025年上半年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29亿元 [1][4] - 截至2025年6月末 占用资金2.29亿元加上2024年末未归还的资金拆借本息864.52万元共计2.37亿元已全部归还 [4] 控股股东情况 - 朗进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903.5万股股份 占总股本的20.72% [2][7] - 李敬茂、李敬恩及马筠三人合计持有朗进集团100%股权 并通过朗进集团实际控制公司20.72%股份 [7] - 朗进集团持股中1060万股处于质押状态(55.69%) 270万股被冻结(14.18%)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亿元 同比下降10.88% [1][9] - 净利润147.64万元 同比增长106.77% 扣非净利润30.05万元 同比增长101.37% [1][9] - 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及服务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11.98% 毛利率33.16%) 新能源及智能热管理产品收入8107.88万元(同比下降23.71% 毛利率10.37%) [9] 历史业绩问题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净利润累计亏损1.38亿元 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1.51亿元 [9] - 2024年4月因披露预计净利润与审计净利润差异较大且盈亏性质变化未能及时披露修正公告 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9] - 2024年6月因未能充分预估资产减值损失等导致2023年度业绩预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 被山东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9]
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海航期货及四名责任人被监管点名
北京商报· 2025-08-22 11:45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媛)8月22日,深圳证监局发文称,经查,海航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期货"或"公司")存在未对互联网营销活动进行有 效管控、未对互联网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未对通过互联网开展商业性宣传推介内容进行审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制度不健全、办公系统日志审计 相关功能缺失等问题,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相关制度流程不健全,且公司提供的部分现场检查资料不完整、不准确。 由于上述行为违反了多项规定,深圳证监局决定对海航期货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应当建立健全并持续完善覆盖各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公 司合规风控管理,切实保护交易者合法权益。 深圳证监局还提到,程庆芳作为海航期货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第一责任人,并分管公司资产管理部、信息技术部等,未切实履职尽责,对公司 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刘燕新作为公司首席风险官,未勤勉尽责,未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合法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有效监督,未及时报告公司风险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隐患,违反了多项规定。 根据有关规定,深圳证监局决定对程庆芳、刘燕新、章立坤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对宋晓臣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 | 首页 | | ...
大连百傲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收到大连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及原全资子公司沈阳百傲化学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内控存在问题 [1] - 公司采购管理内控存在问题 [1] - 公司合同管理内控存在问题 [1] 监管措施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大连监管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监管局对公司董事长刘宪武、财务总监王希梁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2] - 上述监管措施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整改要求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2] - 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加强证券法律法规学习 [3] - 公司承诺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依据 - 公司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年修订)》第七十一条第一款 [2] - 违反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资金活动、采购业务和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 [2]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年修订)第一百七十条第二款作出监管决定 [2] 公司回应 - 公司高度重视所涉问题并将积极整改 [3] - 本次行政监管措施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3] - 公司承诺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ST长园: 关于上交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16:21
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 - 公司董事长吴启权控制的珠海市运泰利控股发展有限公司通过7家供应商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2023年末和2024年末占用余额分别为29,426.85万元和26,431.18万元 [1][5][6] - 年审会计师因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并对内控报告出具否定意见 [1] - 资金占用涉及17份未经适当审批的合同和解除协议,款项收付未及时入账,具有故意性和隐蔽性 [5][6][14] 会计差错更正 - 公司对2023年年报及2024年1-3季报中涉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的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1] - 差错更正涉及追溯调整2023年3季报、2023年年报、2024年1季报、2024年半年报和2024年3季报 [7] - 会计师认为更正符合会计准则但无法确认是否完整反映影响 [33] 内部控制缺陷 - 公司在资金支付审批、合同审批、关联方认定等方面存在重大内控缺陷 [1][15] - 大额资金流出仅需子公司采购人员和会计签字,缺少复核 [15] - 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 [14] 整改措施 - 关联方已退还全部占用资金本金并承诺2025年9月30日前退还利息 [16] - 公司扣发相关主管人员2024年全部年终奖,董事长辞去总裁职务 [16][31] - 修订《超权限审批制度》和《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增加审批节点 [29] 经营业绩下滑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8.74亿元同比下降7.22%,归母净利润-9.78亿元由盈转亏 [34] - 智能电网、智能工厂装备、磷酸铁锂材料三大业务毛利率分别下降3.55、5.36、29.80个百分点 [34] - 多家子公司连续两年亏损 [34]
业绩预告“大变脸”,归母净利润减幅超200% 和达科技承认内部控制存缺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14:54
业绩修正与内部控制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修正前的正值529万元变为-563.6万元,减幅206.50% [1][2] - 业绩修正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增加和营业收入减少 [5] - 公司承认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部分项目应收账款可回收性和营业收入评估不充分 [2][3][4]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调整 - 坏账影响金额总计约1074万元,涉及7名客户 [6][8] - 智慧水务项目是坏账调整重点,5名客户合计坏账影响金额约615万元 [8] - 客户2的"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应收账款余额约351万元,坏账计提比例从50%提高至100%,影响金额约175万元 [8][9] 智慧水务项目风险 - 智慧水务项目回款困难,客户2项目回款率仅69.43%,业主方资金困难导致收款周期长 [9] - 公司对智慧水务项目应收账款采取更谨慎的坏账计提政策 [5][8] - 其他项目暂未发现预期信用损失增加的风险 [4] 客户与项目披露 - 基于商业秘密,公司未披露具体客户名称 [5] - 客户2的中标项目合同金额约1349万元,2021年验收但回款不佳 [8][9]
ST纳川: 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6 11:51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基本情况 - 公司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9.4条第四项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1] -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包括董事长兼任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职位 董事辞职后未及时改选导致董事会成员低于公司章程规定人数[2] - 公司未制定投资管理制度 未对参股公司进行有效监控 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泉州市启源纳川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经营风险 造成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核算不准确[2] 财务表现及持续经营能力 - 公司2022年度至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 分别为-4.22亿元 -5.13亿元和-3.07亿元[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 分别为-4.11亿元 -5.17亿元和-2.65亿元[2]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9.4条第六项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2] 解决措施及进展情况 - 公司已通过巨潮资讯网披露《关于聘任董事会秘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77)[3] - 公司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招聘具备相关要求的专业人才[3] - 公司已初步编制完成针对参股公司的专门管理制度 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待审核完成后将加强对参股公司的监控以降低管控风险[3]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承诺每月披露一次其他风险警示的进展情况 说明相关情形对公司的影响及为消除相关情形采取的措施[3][4] - 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在指定媒体披露的信息为准[4]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突遭立案,养天和入股后内控问题频出
新京报· 2025-05-30 04:03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1] - 业内猜测立案或与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1] - 公告发布次日公司股价跌停收盘报6.2元/股跌幅7.46%[1] 内部控制缺陷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 - 全资子公司存在未经审批的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和非关联方财务资助情况[2] - 子公司累计转出资金2.35亿元其中关联方1.7亿元非关联方6500万元[2] - 资金多为月初转出月末转回各月度末无余额但未履行审批披露程序[2] 关联交易问题 - 关联方湖南药聚能医药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子公司[3] - 2024年公司与关联方发生未审议披露的关联交易金额1039.93万元[3] - 关联交易直到2025年4月才进行补充披露[3] 股权变更与高层变动 - 2024年7月第二大股东养天和以3.55亿元受让公司7%股份[4] - 养天和实控人李能随后当选公司董事长[4] - 2025年3月至5月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财务总监相继辞职[5]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公司营收连续下滑分别为5.33亿元(-19.11%)和3.76亿元(-29.46%)[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2万元(-21.88%)和2061万元(-39.94%)[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28.83%)归母净利润1540万元(+197.23%)[6] - 业绩改善源于渠道拓展和成本管理优化[6] 未回应问题 - 公司未回应立案调查是否与资金管理关联交易问题相关[7] - 未说明如何确保董事长决策独立性及是否存在股东利益优先情况[7] - 未解释高层频繁变动是否与内控问题或股东干预有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