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中宣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8 05:47
制定背景与意义 -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2] -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将制定条例列为重点项目[2] - 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 对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领导具有重要意义[3] 起草原则与框架结构 - 起草过程坚持正确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4] - 坚持守正创新 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实践经验 以党内法规形式固定有效做法[4] -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突出问题 从制度层面补短板强弱项[4] - 条例共14章58条 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阐述目的依据和总体要求 第二板块规定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板块规定队伍建设保障监督[5] 地位作用与指导思想 - 条例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进行的实践活动 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6] - 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 - 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作为根本任务[7] - 规定思想政治工作遵循六大原则 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人民立场以人为本等[7] 内容方式与领域要求 - 条例从九个方面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 包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10][11] - 规定六种基本方式 包括理论学习教育 舆论氛围营造 主流价值引领 文化浸润滋养 榜样示范感召 关怀服务引导[12] -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围绕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相结合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3] - 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围绕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13] - 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3] - 对新兴领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结合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 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工作机制[13] 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 - 条例强调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决定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 明确地方党委党组(党委)领导职责[8] - 要求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配齐建强以党务干部宣传干部学校思政课教师等为主体的骨干队伍[16] - 要求完善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教育培训体系[16] 保障监督与贯彻落实 - 条例从政策经费阵地载体调查评估理论研究表彰奖励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六个方面明确保障监督要求[17] - 要求制定完善配套政策 建立稳定持续经费保障机制 建好用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平台载体[17] - 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 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 在巡视巡察中加强监督[17] - 强调抓好学习宣传 细化工作措施 加强督促指导 推动条例落地见效[18]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9-27 02:42
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 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伟大社 会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 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 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
本网评论 | 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1] - 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1][4] 党的历史作用与成就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和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2] - 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紧密团结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 奋斗精神与实践成果 - 通过实干精神取得历史成就 包括抗战时期开垦"陕北江南" 改革开放"深圳速度"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胜利 [3] -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通过持续奋斗实现现代化目标 需保持斗争精神和实干作风 [3][4] 团结奋斗与民族前景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聚全民族抗战洪流 历时14年共5098个日夜 形成团结奋斗局面 [4] -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 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格局 开创未来发展前景 [4]
风雨无阻向前进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纪念大会现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方,1945、2025,两座钢铁长城造型的年号台矗立两边。从伟大胜利 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以来,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 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 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硝烟已散,但"战场"从未消失,"战役"始终都在。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 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遇到的风险挑战的复杂性严峻性也前所未有。应对风险 挑战,更需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菱骏 9月3日上午10时26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2:42
●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人民日报9月4日评论员文章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 举行。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这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节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贯通历 史、现在、未来,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激扬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冒 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 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80年来,中国的变化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两大奇迹",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20:53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 举国关注且举世瞩目 [1] - 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彰显中国人民坚定意志和世界人民共同心声 [1] - 直升机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飞过 22个装备方队按实战化联合编组驶过 抗战老兵见证复兴进程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主心骨 使中国人民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2] -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爱国热情 奏响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2] -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两大奇迹"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历史传承与发展进程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记载"永矢弗谖 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 民族复兴" 抗战先烈家书期许复兴民族恢复失地 [3] - 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 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但需准备付出更艰巨艰苦的努力 [3] -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 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以压倒困难决心向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3]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新华网· 2025-09-03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彰显中国人民坚定意志和世界人民共同心声 [1] - 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人民最可靠主心骨 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两大奇迹 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 新时代伟大成就由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取得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事业无往不胜 [3] 历史成就 - 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 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历史转折点 [2] - 80年来中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 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目标 [2][3] 发展动力 -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爱国热情迸发 奏响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2] - 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钢铁意志 [2] - 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勇气 敢于斗争善于创造奋勇前进 [3] 未来展望 - 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和人类文明进步一边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3] - 信仰理想正在实现 开创事业正在继续 历史将由当代人继续书写 [3] -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世界东方 历史接力棒交到当代人手中 [3]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25-09-03 15:09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 里隆重举行。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这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节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 贯通历史、现在、未来,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激扬起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条幅飞过,当22个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 合编组隆隆驶来,当抗战老兵从年轻战士的脚步中听到复兴的铿锵足音……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 先烈: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今天,人们一遍遍叩问历史,当年的中国仍是积贫积弱,但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打败穷凶极恶的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现实一再证明这一答案。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人民日报9月4日评论员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 心骨,中国 ...
匈牙利“中国书屋”举办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图书展
新华网· 2025-07-08 07:30
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图书展 - 展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工人党总部的"中国书屋"举行 展示近百册书籍 旨在加深匈牙利读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1] - 图书展由匈牙利工人党主办 得到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 匈牙利欧亚中心等机构支持 [2] - 匈牙利工人党主席蒂尔默表示希望通过展览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架起匈中政治思想桥梁 为匈牙利发展提供启示 [2] -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 共同富裕 物质精神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 和平发展道路 [2] 中国书屋项目 - "中国书屋"由匈牙利工人党和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共同创办 2024年揭幕以来上架图书400余册 [3] - 书籍涵盖中文 匈牙利文 英文和俄文 主题包括中国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历史等 [3] - 部分书籍由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捐赠 [3] 文化交流倡议 - 匈牙利工人党青年党员利斯泰什·温采提出"每年至少阅读一本中国书籍"的倡议 [2] - 倡议旨在推动匈牙利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发展道路 从中汲取智慧 [2] - 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就不仅服务中国人民 也为世界进步贡献力量 [2]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网· 2025-06-16 22:12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 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1] - 文明建设抓手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1] - 核心方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格局[1][3] 历史格局的突破路径 - 1921年后中国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应对西方现代化,内生式现代化取代外逼式模式[2] - 转变驱动因素: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组织领导、传统文化基因凝聚、人民主体性道义力量[2] -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走自己的路"确立文化主体性,体现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四个现代化"实践[4] 现代化道路的演进 - 改革开放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5][12] -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西方模式单一性,具有世界意义[6] - 道路选择强调国情适配性,反对照搬西方模式,后发国家可通过自主发展规避西方现代化弊端[12][13] 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 "第二个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命体,破解"古今中西之争"[7][8][9] - 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民族主体性[7] - 现代化目标坚持人民至上与物质精神协调发展,区别于西方物质主义单向发展[11] 现代化理论的世界价值 - 破解"现代化之问"三大核心:目标人民性、道路自主性、后发国家优势发挥[10][11][12][13] - 提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新范式:规避殖民扩张代价、解决要素约束、建立独特发展路径[13] - 文明互鉴模式突破"西体中用""中体西用"局限,形成化学反应式文化融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