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保科技(ZBAO)

搜索文档
Zhibao Technology Inc. Celebrates 10th Anniversary, Marking a Decade of InsurTech Innovation
Newsfile· 2025-09-18 21:01
Zhibao Technology Inc. Celebrates 10th Anniversary, Marking a Decade of InsurTech InnovationSeptember 18, 2025 5:01 PM EDT | Source: Zhibao Technology Inc.Shanghai, China--(Newsfile Corp. - September 18, 2025) - Zhibao Technology Inc. (NASDAQ: ZBAO) ("Zhibao" or the "Company"), a leading and high-growth InsurTech company primarily providing digital insurance brokerage services through its operating entities in China, today celebrates its 10th anniversary. This milestone marks a decade of innov ...
Zhibao Technology Announ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oint Venture Company with China Disaster Prevention Association to Pioneer "Insurance + Tech + Service" Model for Risk Mitigation
Newsfile· 2025-08-12 13:19
合资公司成立 - 智保科技与北京中防宏创科技及广州瑞灵智能科技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旨在开发"保险+科技+服务"创新模式深化中国风险减灾服务领域合作 [2] - 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为智保科技持股40% 中防宏创和瑞灵智能各持股30% [3] - 合作聚焦三大核心场景:政府应急管理 企业工作场所安全 住宅灾害预防 [3] 合作内容 - 整合智保科技技术风险管理专长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数据库资源开发定制化减灾服务产品 [6] - 共同开发数字服务生态系统 提供从监测预警到风险评估 保险覆盖及灾后恢复的全流程服务 初期重点覆盖地质灾害 城市内涝及生产安全领域 [6] - 联合举办行业峰会和技术论坛激活风险管理服务市场 利用中防宏创行业网络和智保科技渠道资源 [6] - 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灾害监测设备研发 减灾服务创新及智能防灾平台建设 [6] - 推动建立风险管理服务 产品及供应链的行业标准 [6] 战略意义 - 通过AI风险管理平台与权威灾害数据结合 创建主动风险缓释新范式 [4] - 跨学科合作为灾害预防注入创新动力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7] - "保险+科技+灾害预防"模式将为合作伙伴 客户及股东创造附加价值 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 [4] 公司背景 - 智保科技是中国领先高增长保险科技公司 通过运营实体提供数字保险经纪服务 首创中国2B2C数字嵌入式保险商业模式 [8] - 2020年推出中国首个PaaS驱动的数字保险经纪平台 已开发40余种针对旅游 体育 物流等场景的数字保险解决方案 [9]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于1987年 覆盖全灾种全流程 专注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10]
致保科技上涨2.94%,报1.05美元/股,总市值3456.79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07 17:24
股价表现 - 8月8日盘中上涨2 94%至1 05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2 71万美元 [1] - 总市值3456 79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1 46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73 73% [1] - 归母净利润-64 46万人民币 同比改善82 26% [1] 公司概况 - 注册于开曼群岛 通过境内实体子公司运营 [1] - 定位为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 [1] - 采用"科技+保险经纪"模式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1] 商业模式 - 主要服务B端渠道 包括互联网平台/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等 [1] - 提供定制化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 [1] - 将服务嵌入渠道现有业务矩阵 间接服务C端客户 [1]
致保科技上涨3.48%,报0.9美元/股,总市值2963.95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01 15:12
股价表现 - 8月1日盘中上涨3 48%至0 9美元/股 成交额3965美元 总市值2963 95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1 46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73 73% [1] - 归母净利润-64 46万人民币 同比改善82 26% [1] 公司背景 - 注册于开曼群岛 运营主体为境内子公司致保科技有限公司 [1] - 定位为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 采用"科技+保险经纪"商业模式 [1] 业务模式 - 聚焦B端渠道服务 覆盖互联网平台/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等客户 [1] - 提供嵌入式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 赋能渠道的C端客户服务 [1] - 被定义为保险经纪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 [1]
致保科技上涨9.2%,报0.95美元/股,总市值3127.57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01 13:44
股价表现 - 8月1日开盘上涨9.2%,报0.95美元/股 [1] - 成交额95.0美元,总市值3127.57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1.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3.73% [1] - 归母净利润-64.46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2.26% [1] 公司概况 - 注册于开曼群岛,通过境内实体子公司运营 [1] - 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定位"科技+保险经纪" [1] - 保险经纪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 [1] 业务模式 - 为B端渠道提供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 [1] - 覆盖互联网平台、大中型企业及政府机构等 [1] - 嵌入渠道业务矩阵,服务C端客户 [1]
Zhibao Technology Accelerates National Expansion with Strategic Acquisition of Insurance Broker Zhonglian Jinan
Newsfile· 2025-07-02 22:00
公司收购交易 - 至保科技通过子公司以2550万元人民币(约350万美元)收购中联金安保险经纪公司51%股权 [2] - 交易对中联金安100%股权估值为5000万元人民币 付款分四期进行 前三期各支付765万元人民币(约105万美元) 第四期255万元人民币(约35万美元)根据业绩调整 [3] - 至保科技获得优先购买权 可在2027年底前额外收购中联金安34%股权 但需满足持续业绩目标 [3] 被收购方概况 - 中联金安成立于2015年6月 总部位于浙江宁波 拥有28个省级和30个市级分支机构 [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年 中联金安实现收入约1.917亿元人民币(2630万美元) [4] - 主要业务涵盖责任险 意外健康险 企业财产险 货运险和短期健康险等非车险领域 [11] 战略价值 - 收购将使至保科技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一倍以上 加速全国扩张 [5] - 通过收购直接获得中联金安现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 规避了漫长的新牌照申请流程 [6] - 产品线整合将增强责任险 意外健康险 商业财产险和物流险等领域的业务协同 [7] 管理层观点 - CEO表示收购将创造长期价值 双方客户基础和服务组合高度契合 [8] - 强调将利用中联金安强大在线平台推动客户增长和专业化服务 [8] - 认为中国保险经纪行业存在进一步整合机会 公司已做好准备参与这一进程 [8] 公司背景 - 至保科技是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 通过"2B2C"数字嵌入式保险模式提供经纪服务 [9] - 2020年推出中国首个数字保险经纪平台 基于自主开发的PaaS系统 [9] - 已开发40多种数字保险解决方案 覆盖旅游 体育 物流 公用事业和电商等多个行业 [10]
Zhibao Technology's Subsidiary, Sunshine Insurance Brokers, Expands into Low-Altitude Economy Insurance Market Through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 F+More
Newsfile· 2025-05-27 12:57
战略合作与市场进入 - 公司全资子公司阳光保险经纪与四川凡墨科技(F+More)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入中国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保险市场[2] - 合作于2025年2月签署协议,4月投入运营,阳光保险开始为F+More的初始客户群提供数字保险经纪服务[3] - 目标通过双方联合分销网络覆盖中国所有省份和地区,抢占新兴低空保险市场份额[3] 技术与服务优势 - 阳光保险贡献其数字保险经纪核心能力、专有PaaS技术基础设施及全国销售网络[4] - 整合实时飞行数据与动态风险评估及警报机制,实现快速在线保单定制和自动化理赔处理[4] - 通过与F+More联合开发和分销定制化无人机保险产品,有望在中国及潜在国际市场建立竞争优势[4] 低空经济市场潜力 - 中国低空经济(含商用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等)2023年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2035年达3.5万亿元[6] - 瑞士再保险研究所预测低空保险市场2035年规模可达80-100亿元[7] - 全球低空经济商业化加速,如Alef Aeronautics 2025年2月完成飞行汽车公开道路测试[8] 合作协同效应 - F+More拥有覆盖20多个风险场景的服务经验,与500多家无人机厂商建立售后合作[14] - 其核心产品包括运营超十年的无人机保险产品F+More Feibao及精准定价引擎F+More Cloud E[15] - 公司CEO表示合作将结合F+More的专业客户基础与阳光保险的数字平台及营销能力[10] 公司背景 - 公司为纳斯达克上市保险科技企业(ZBAO),通过中国运营实体提供数字保险经纪服务[11] - 2020年推出中国首个由专有PaaS驱动的数字保险经纪平台,开发40多种场景化数字保险解决方案[11][12] - 采用2B2C嵌入式保险创新模式,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持续迭代产品[11][12]
Zhibao Technology(ZBAO)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5-02 21: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4637128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8425.4221万元增长73.7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64.4605万元人民币,而2023年同期净亏损854.6万元[4] - 2023年和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保险经纪服务费用分别为75,354,494元人民币和144,964,797元人民币(19,860,096美元),MGU服务费用分别为9,217,678元人民币和1,766,514元人民币(242,011美元),总营收分别为84,254,221元人民币和146,371,285元人民币(20,052,784美元)[48] - 2023年和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内,净亏损分别为8546000元人民币、644605元人民币和88311美元,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分别为 - 0.28元人民币、 - 0.02元人民币和 - 0.00美元[14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02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0.28元[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3 - 2024年现金支付利息费用从507,297元人民币增至556,776元人民币,所得税无现金支付[12] - 2023和2024年下半年,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分别为50.73万和55.68万元,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52%和3.37%[84] - 2023和2024年下半年,经营租赁产生的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07.80万和116.58万元,加权平均剩余租赁期限分别为1.69年和2.59年,加权平均折现率分别为4.55%和3.74%[79] - 2023和2024年下半年摊销费用分别为49.56万和66.61万元[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确认可转换票据利息费用197,893美元,结算损失608,062美元[103][104] 各业务线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保险经纪服务费用分别为75,354,494元人民币和144,964,797元人民币(19,860,096美元),MGU服务费用分别为9,217,678元人民币和1,766,514元人民币(242,011美元),总营收分别为84,254,221元人民币和146,371,285元人民币(20,052,784美元)[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分别为2.0878764亿元和3.14978389亿元人民币,对应美元为4076.1534万和4315.1862万[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2.42206924亿元人民币,较6月30日的1.44796846亿元有所增加[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7277.1465万元人民币,较6月30日的6399.0794万元有所增加[1]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7419.7711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560.7856万元有所减少[10] - 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437.5万元人民币,主要是预付股权投资款[10] - 2024年,公司融资活动提供的净现金为2302.6767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可转换票据发行和短期银行借款[10] - 2024年,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现金期末余额为1.3891430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的4614.5326万元有所增加[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应收账款分别为1.4467亿和1.4992亿元,坏账准备分别为1431.57万和1460.76万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预付费用和其他流动资产净额分别为948.55万和1117.16万元[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无形资产净额分别为258.10万和191.49万元[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分别为331.32万和588.55万元,租赁负债分别为346.92万和596.45万元[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短期银行借款分别为2681.42万和3380万元[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应付费用和其他负债分别为1599.10万和1527.83万元[85] - 2024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员工贷款从190万元降至30万元,政府补助应收款从180万元降至0元[70] - 2024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预付费用从61.04万增至422.97万元,存款从160.09万增至210.15万元[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分别为57257元和43192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为10880468元和12499103元[1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公司估值备抵分别为10366052元和9310357元[1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公司净经营亏损分别为40527246元和37870435元,若未使用,这些结转亏损将在2025 - 2029年到期[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转换票据原为6888414元,调整后为6452341元;认股权证负债原为0元,调整后为1239814元;总流动负债原为234214852元,调整后为235018593元;总负债原为241403183元,调整后为242206924元[11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4.5亿股A类普通股和5000万股B类普通股的授权,分别有14707073股A类和16816692股B类已发行和流通;截至2024年12月31日,A类已发行和流通股数变为15231387股,B类不变[118][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受限净资产为106075009元[1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3年11月FASB发布的ASU 2023 - 07,对报告分部披露要求进行改进,于2023年12月15日后的财年和2024年12月15日后的中期生效,公司评估后预计无重大影响[63] - 2024年11月FASB发布的ASU 2024 - 03,要求对特定利润表费用项目进行分解披露,于2026年12月15日后的财年及其中期生效,公司正在评估影响[64] 其他重要内容 - 2024年4月3日公司完成150万股A类普通股首次公开募股,每股4美元,总收益600万美元[15] - 2024年5月14日公司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23,765股A类普通股,每股4美元,额外收益95,060美元[16] - 2023年7月1日公司采用ASU 2016 - 13,使应收账款信用损失准备增加8,821,129元人民币[34] - 2023 - 2024年6个月公司未记录保险经纪佣金的退货准备[40] - 2023 - 2024年6个月公司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分别为1,315,635元人民币和291,960元人民币[35] - 2023年5月公司向三名投资者发行2,287,360股普通股[19] - 2023年12月12日公司将5,605,564股普通股重新分类为B类普通股[20] - 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 = 7.2993元人民币用于报表换算[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公司未记录合同资产、递延合同成本和客户预付款[43][44][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为2,401,495元人民币;截至12月31日,存款为26,919,011元人民币(3,687,889美元),每个银行账户由政府机构保险,最高限额为500,000元人民币[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四个客户分别占应收账款的20%、17%、11%和11%;截至12月31日,两个客户分别占应收账款的20%和18%[60][6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一个关键客户占总收入的15%;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四个关键客户分别占总收入的20%、14%、12%和10%[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两个供应商分别占应付账款的27%和14%;截至12月31日,两个供应商分别占应付账款的20%和15%[62]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两个供应商分别占总成本的26%和13%;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两个供应商分别占总成本的17%和12%[62] - 2024年9月23日,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签订证券购买协议,可获最高800万美元贷款,分三批发放[86] - 2024年9月23日首次交割第一批,发行最高75万美元可转换本票,获67.5万美元净收益(扣除10%原始发行折扣)[87] - 2024年10月1日第二批第一次交割,获67.5万美元净收益(扣除10%原始发行折扣)[88] - 2024年12月11日第一批第三次交割,获90万美元净收益(扣除10%原始发行折扣)[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公司发行本金250万美元可转换票据,获净收益225万美元,发行314,070份购买权证[90] - 可转换票据无利息,到期日为发行后一周年[91] - 第一批三次交割的转换价格分别为4.71美元、4.47美元和3.25美元[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全额结算第一批首次交割的75万美元票据,部分结算第二批40万美元票据,共发行524,314股A类普通股[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认股权证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6万美元[113] - 2024年6月28日,上海晨希起诉阳光保险经纪和智保中国,要求偿还推广服务费约1420万元人民币及约10883元人民币罚款,后达成调解,阳光保险经纪同意支付13257049元人民币推广服务费及26577元人民币相关费用,并于2024年12月11日支付首笔2370484元人民币[145] - 2024年6月28日,广东中康起诉阳光保险经纪和智保中国,要求偿还联合经纪佣金约140万元人民币及约9690元人民币罚款,阳光保险经纪反诉要求广东中康返还450万元人民币及约65126元人民币罚款,案件仍在审理中[146] - 2024年6月3日,北京天坛普华起诉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上海吉贝基和智保中国,要求偿还医疗费用约140万元人民币及相关利息和诉讼费用,案件仍在审理中[147] - 2023年和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内,与上海GBG的交易金额分别为993637元人民币和353307元人民币[150] - 2023年和2024年截至12月31日的六个月内,从上海新汇的借款分别为26500000元人民币和2500000元人民币,还款分别为15000000元人民币和0元人民币[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与上海GBG的应收余额为17131396元人民币,与上海新汇的应付余额为8561749元人民币[151][152] - 2025年2月14日,公司与投资者达成协议,第二笔可转换票据分三次交割,首次交割面值700000美元,公司实际收到630000美元(扣除10%原始发行折扣),并支付44100美元(代表总收益的7%)给配售代理和6300美元费用[156][158] - 2025年2月14日,公司私募发行可转换本票,初始本金70万美元,反映第二轮首次交割资金,含10%原始发行折扣,最高本金250万美元[159] - 公司发行认股权证,可按每股1.69964美元的初始行使价购买最多202,459股A类普通股[159] - 第二轮本票初始可按每股1.69964美元的转换价格转换为A类普通股,转换价格不得低于0.282美元,本票无利息,2026年2月14日到期[160] - 2024年12月16日,公司与GEM等签订协议,GEM同意在三年内最多购买5000万美元公司A类普通股,公司向GYBL发行认股权证,可按每股3.95美元的行使价购买467,800股A类普通股
Zhibao Technology Inc. Announces Revised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Six Months Ended December 31, 2024
Newsfile· 2025-05-02 20:30
财务数据修正 - 公司对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财务结果进行修订 主要调整涉及可转换票据和权证负债的会计处理错误 原将权证错误归类为权益 现重新分类为负债[1][3] - 净亏损从原先报告的150万人民币修正至60万人民币 每股GAAP亏损从0.05人民币降至0.02人民币[2][8] - 资产负债表调整包括:可转换票据从688.8万人民币调减43.6万至645.2万人民币 新增权证负债123.9万人民币 总负债从2.414亿人民币增至2.422亿人民币[4] 损益表关键调整 - 净利息费用从140万人民币增至160万人民币[6] - 新增权证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3万人民币[6][8] - 可转换票据结算损失从410万人民币增至443.8万人民币[6][8] - 综合亏损从190.6万人民币修正至100.8万人民币 主要因外币折算调整减少2.6万人民币[7][8] 非GAAP财务指标 - 公司采用调整后EBITDA指标 剔除经营租赁提前终止收益 可转换票据结算损失 衍生负债及权证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项目[9][12][13] - 预计2025财年(截至6月30日)收入将实现70%增长 毛利率及经营利润同比改善[8] 业务概况 - 作为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 通过"2B2C"数字嵌入式保险模式提供经纪服务 2020年推出首个数字保险经纪平台[10] - 已开发40余种数字保险解决方案 覆盖旅游 体育 物流等行业 合作超2000个商业渠道 服务超2000万终端客户[11]
营收增长73% 致保科技新增再保牌照闯海外
中国经营报· 2025-04-25 08:3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7% [1] - 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1218万元 [1] - 总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210万元,其中经纪业务增长6960万元,部分被MGU服务减少的750万元抵消 [2] - 营销费用由2023年同期的2100万元降至1860万元,主要因公司声誉提升减少广告支出 [2]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主要提供2B2C数字嵌入式保险经纪服务,开发40多种数字保险解决方案,覆盖旅游、体育、物流、公用事业和电子商务等场景 [2] - B端渠道数量同比增长33%至2000多家,C端客户数量增长100%至超2000万户 [2] - 亚洲嵌入式保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700亿美元,66%增长来自传统渠道转移 [2] 增长策略 - 横向拓展B端合作场景,包括新能源车等蓝海领域;纵向拓展保险产品类型如中高端医疗 [3] - 收入来源多样化应对"报行合一"政策影响,包括技术服务费、咨询费及参与保险全环节(风险评估、TPA、理赔等) [4] - 马来西亚再保险子公司获批,旨在与经纪业务协同,拓展承保服务与收入来源 [5] 海外扩张 - 东南亚为优先市场,因文化相似性及数字化能力差距较小,已与新加坡保险公司签约 [6] - 计划布局美国市场,利用产品结构复杂性优势,已与当地经纪公司建立合作 [6] - 惠择(HUIZ.OI)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1.6%升至2024年18.3%,反映行业出海趋势 [5] 行业痛点与机遇 - 2B2C模式解决B端场景转化效率低、C端服务流程繁琐等问题 [3] - 东南亚市场空间大但面临监管合规与本地竞争挑战 [1][5] - 再保险业务需强化风险管控,公司选择性承担风险并依赖历史数据与技术支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