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瑞达(TER)

搜索文档
Q2业绩超预期 泰瑞达(TER.US)大涨超18%
智通财经· 2025-07-30 15:14
周三,泰瑞达(TER.US)大涨超18%,创4个月新高,报107.11美元。消息面上,泰瑞达第二季度业绩超 出分析师预期,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半导体测试设备销售和需求改善。该公司第二季度利润为7840万美 元,即每股收益49美分,而去年同期为1.863亿美元,即每股收益1.14美元。剔除某些一次性项目后,调 整后每股收益为57美分,高于FactSet分析师预测的54美分。营业收入下降11%至6.518亿美元,FactSet 调查的分析师预测营业收入为6.506亿美元。 首席执行官Greg Smith表示,泰瑞达的半导体测试业务表现优于预期,销售额达到4.92亿美元。其针对 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系统级芯片产品是最大的增长驱动力。对今年剩余时间的展望已经明朗,计算、网 络和存储领域的需求正在增强。"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将推动泰瑞达在下半年实现强劲表现。"Smith说。 ...
美股异动 | Q2业绩超预期 泰瑞达(TER.US)大涨超18%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5:12
公司业绩表现 - 泰瑞达第二季度利润为7840万美元,即每股收益49美分,去年同期为1.863亿美元,即每股收益1.14美元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57美分,高于FactSet分析师预测的54美分 [1] - 营业收入下降11%至6.518亿美元,略高于分析师预测的6.506亿美元 [1] 业务驱动因素 - 半导体测试业务表现优于预期,销售额达到4.92亿美元 [1] - 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系统级芯片产品是最大的增长驱动力 [1] - 计算、网络和存储领域的需求正在增强,预计人工智能将推动下半年强劲表现 [1] 市场反应 - 股价大涨超18%,创4个月新高,报107.11美元 [1]
Teradyne(TER)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0 13: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销售额为6.52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为0.57美元,均高于指导范围中点 [19] - 非GAAP毛利率为57.3%,与指导范围一致,非GAAP运营费用为2.75亿美元,同比增加,环比持平,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15.1% [20] - 第三季度销售额预计在7.1 - 7.7亿美元,毛利率预计在56.5% - 57.5%,运营费用预计占销售额的36.5% - 38.5%,非GAAP运营利润率中点为19.5% [25] - 第三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69 - 0.87美元,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62 - 0.80美元 [28] - 第二季度有一个客户直接或间接推动超10%的收入,季度税率(不包括离散项目)在GAAP和非GAAP基础上为13.5%,公司自由现金流为1.32亿美元,回购1.17亿美元股票,支付0.19亿美元股息 [24] - 上半年通过股息和回购向股东返还3.16亿美元,占自由现金流的138%,季度末现金和有价证券为4.89亿美元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半导体测试业务(Semi Test) - 第二季度收入4.92亿美元,其中SoC收入3.97亿美元,内存收入0.61亿美元,IST收入0.34亿美元 [21] - SoC业务中AI计算增长超预期,内存收入因发货时间季度环比下降,预计下半年回升,IST收入环比和同比均增长,由移动SLT和HDD测试仪驱动 [21][22] 产品测试业务(Product Test) - 第二季度收入0.85亿美元,同比增长7%,各业务单元同比均增长,本季度完成对Quantify Photonics的收购,其结果包含在该业务中 [22] 机器人业务(Robotics) - 第二季度收入0.75亿美元,环比增长,同比下降,其中UR贡献0.63亿美元,MiR贡献0.12亿美元 [23] - 因市场疲软,业务量低导致毛利率低,预计市场疲软将持续,今年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AI计算市场需求增强,UltraFLEX Plus在以往未涉及领域获关注,预计下半年成为SoC业务主要驱动力 [9] - 移动市场需求趋势持续,本季度RF和移动电源有特定客户优势,整体需求改善更多由特定客户动态驱动,而非市场需求上升 [8][11] - 工业和汽车终端市场需求在低水平企稳,电力半导体在数据中心建设中有优势,长期电气化趋势将推动2025年后增长 [11][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是推动各业务增长,包括半导体测试各细分领域、IST业务、产品测试业务和机器人业务,长期增长驱动力为AI、电气化和垂直化趋势 [50][51] - 机器人业务向高增长细分市场转型,调整组织以服务大客户并争取订单,计划在美国开设制造工厂以增强供应链弹性 [13][51] - 在AI计算领域,公司努力证明测试能力、质量和价值,争取在新市场获得份额,若成功,2026年将有适度积极影响并逐步扩大 [58][59] - 中国市场方面,因贸易法规部分市场无法服务,在剩余市场中,公司在中国内存制造商的份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SOC市场的计算、移动、汽车和工业领域均有竞争力,在汽车和工业领域面临当地竞争,公司聚焦高产量、高质量供应商 [121][12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二季度末市场趋势与此前一致,下半年有望增强,AI计算需求增强抵消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下降,移动市场有特定客户优势 [8] - 公司对未来机会乐观,随着AI计算需求增强,能见度开始改善,产能利用率好转,新系统销售有望增加 [8][9] - 公司认为长期增长驱动力AI、垂直化和电气化趋势不变,近期AI和垂直化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9] - 第三季度和下半年前景向好,公司对近期展望更有信心,AI需求改善能见度,多年AI测试投资开始带来新机会和加速营收增长 [16][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预计在下次财报电话会议前参加Evercore、KeyBanc、Citigroup和Goldman Sachs主办的科技或工业主题投资者会议,静默期将于2025年9月19日收盘后开始 [5] - 公司在第二季度完成对Quantify Photonics的收购,加速在硅光子测试领域建立领导地位以在AI计算市场获取份额的战略 [1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公司展望更积极的原因及增长持续性和新设计订单情况 - 信心源于AI计算在SoC和内存方面需求增加,是第三季度指导和全年乐观的主要原因,很多项目在年末爬坡,Q4和Q1需求分配不确定 [31][32] - 2025年业务增长主要源于2024年或2025年初获得的客户订单,漏斗中有更多机会,预计2026年有更积极影响 [33] 问题2:2026年AI在各细分领域的贡献框架 - 内存市场预计85 - 95%由DRAM驱动,主要来自云计算AI应用,SoC市场预计2026年VIP计算和网络计算优势将持续,有望从商用供应商增加计算收入,但尚未确定 [34][35] 问题3:机器人业务大客户机会规模和影响时间及移动大客户新封装对测试时间和市场的影响 - 美国制造工厂机会主要服务北美市场,有机会扩展到其他地区,大客户机会2025年对机器人业务无重大影响,2026年将是UR业务重要增长因素,但无法提供具体数字 [40][41] - 2026年移动市场因2纳米技术和内存技术及封装变化,晶体管复杂度和测试复杂度可能增加,使移动市场有望改善,但因计算业务强劲,移动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占比将变小 [43][45] 问题4:公司战略和各业务增长预期及HDD客户资本支出增加对系统级测试的影响 - 公司战略是推动各业务增长,各业务在中期均有增长潜力,部分业务因市场增长,部分业务因周期性复苏,但增长速度存在不确定性 [50][51][52] - HDD市场测试仪交付周期长,新技术影响需时间显现,预计2026年需求增强,但不会像客户资本预算那样翻倍 [53][54] 问题5:Q2 AI计算业务规模及GPU测试机会和Quantify Photonics贡献及Q4增长预期 - Q2 SoC中计算业务约占20%,是增长关键驱动力,下半年计算和内存将是半导体测试业务主要收入来源 [60] - 要在商用计算市场获得份额,需证明测试能力、质量和价值,若成功,2026年有适度积极影响并逐步扩大 [58][59] - Quantify Photonics在Q2贡献未单独披露,预计Q3和Q4有增长,公司预计Q3较Q2、Q4较Q3有显著增长,2025年有适度营收增长 [62][63] 问题6:移动SoC恢复时间及计算SoC业务增长对毛利率的影响 - 典型移动市场需求在Q2和Q3增加,但取决于测试设备负载情况,若产能充足,需求可能推迟到下半年,2026年初有更多需求预测信息 [70] - 计算SoC业务规模扩大通常带来效率提升,产品毛利率由测试仪配置决定,预计整体毛利率维持在59 - 60% [72] 问题7:GPU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及机器人业务大客户项目费用和收益情况 - 商用AI加速器和GPU市场是计算TAM主要部分,规模可能是VIP计算的两倍以上,进入该市场有积极影响 [76] - 机器人业务大客户项目2026年有积极收入影响,2025年有部分费用,主要是美国制造工厂相关费用,随着业务量增加,固定成本吸收将对毛利率有积极影响 [80] 问题8:HBM内存下半年回升原因及移动市场复杂性和商用GPU机会驱动因素 - HBM内存下半年回升是季度收入时间安排问题,整体TAM预计稳定,需求主要在Q4,HBM4特定设备设计影响需求爬坡时间,2025年主要是增加HBM4产能需求 [83][84] - 移动市场包装变化促使客户增加晶圆级测试投资,商用GPU机会与客户供应链弹性需求和测试公司技术优势有关,而非新技术或新设备引入 [86] 问题9:GPU测试机会与网络业务关系及ASIC市场份额增长和机器人业务订单规模及交付内容 - GPU测试尚未获得订单,有机会在未涉及市场竞争,服务客户其他领域有助于建立声誉和展示能力 [89] - ASIC市场中,公司努力在设计聚合商增加份额,重点向购买方(代工厂和OSAT)和指定方(超大规模企业和VIP)展示平台优势 [92] - 机器人业务订单无法提供具体设备数量,随着项目推进可能有更多信息,主要提供机械臂和机器人软件平台,其他软件和末端工具由客户添加 [93][94][95] 问题10:整体计算TAM和VIP SAM规模及市场份额预期和网络与内存市场改善情况及测试利用率提升原因 - 2025年VIP TAM难以确定,有上升压力,计算TAM今年预计增加,特别是商用GPU市场,但公司未提供具体估计 [100][101] - 网络是2025年计算收入重要部分,强于年初预期,HBM测试和新测试插入活动有恢复和增长 [102] - 客户供应链活动提前对公司测试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103] 问题11:GPU客户订单确定性及VIP计算客户广度和市场份额增长可见性 - 无法确定GPU订单概率,公司在竞争客户中有强大支持,客户希望供应链更具弹性,但在产品生产前需谨慎,资格认证时间不确定 [107] - VIP计算由少数客户驱动,少于6个多于1个,关键趋势是垂直化,重要客户资本支出、芯片设计数量和应用影响其在市场的重要性 [110][111] 问题12:机器人业务客户面向功能整合带来的9%增长原因及可持续性和制造产能规划 - 机器人业务Q2实现季度环比增长,重组执行成功,未对结果产生重大负面影响,重组积极影响预计在2026年显现,2025年重点是新产品引入和大客户订单 [115][116][117] - 公司有大量生产能力,美国制造工厂建设是为运营弹性和客户亲密关系,欧洲和美国主要采用内部生产策略,亚太地区可能利用合作伙伴,采用内部和外包混合制造策略 [119] 问题13: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对公司业务特别是工业和汽车领域的影响及机器人市场竞争情况 - 中国ATE市场部分因贸易法规无法服务,剩余市场中公司在中国内存制造商份额高于全球平均,在SOC市场各领域有竞争力,汽车和工业领域面临当地竞争,公司聚焦高产量、高质量供应商 [121][122] - 中国协作机器人和AMR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认为产品更优,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产品出色且增长快,但不确定是否为不可避免趋势 [124][125] 问题14:组合式电和光测试产品推出时间及GPU竞争优势和HBM测试插入点情况 - 公司已提供电光测试解决方案,未来24个月将整合更多Quantify Photonics仪器,预计该市场增长,有助于在AI加速器市场增加份额 [130] - GPU机会源于客户供应链弹性需求,公司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异化,在吞吐量、可靠性和上市时间方面有优势,但需证明 [131] - HBM测试插入点包括晶圆级测试、叠层后晶圆测试和叠层切割后测试,部分供应商尝试增加切割后测试以提高设备质量 [134][135][136]
Teradyne(TER)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0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销售额为6.52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为0.57美元,均高于指引区间中点 [17] - 非GAAP毛利率为57.3%,与指引范围一致;非GAAP运营费用为2.75亿美元,同比增加;运营利润为15.1% [18] - 公司自由现金流为1.32亿美元,主要受本季度净营运资金改善推动;回购了1.17亿美元的股票,并支付了1900万美元的股息 [22] - 第三季度销售额预计在7.1亿 - 7.7亿美元之间,毛利率预计为56.5% - 57.5%,运营费用预计占第三季度销售额的36.5% - 38.5% [23] - 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中点为19.5%,第三季度税率预计在GAAP和非GAAP基础上均为16.3%,全年税率预计为14.5% [24] - 第三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69 - 0.87美元之间,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62 - 0.80美元之间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半导体测试业务 - 第二季度半导体测试业务收入为4.92亿美元,其中SoC收入贡献3.97亿美元,内存收入6100万美元,IST收入3400万美元 [19] - SoC业务增长受移动升级和AI计算增长推动,AI计算增长超预期;内存收入因客户交付时间问题,环比和同比均大幅下降,预计今年下半年回升;IST收入环比和同比均增长,由移动SLT和HDD测试仪驱动 [19][20] 产品测试业务 - 第二季度产品测试业务收入为8500万美元,同比增长7%,所有业务单元同比均增长 [20] 机器人业务 - 第二季度机器人业务收入为7500万美元,环比增长但同比下降;UR贡献6300万美元,MIR贡献1200万美元 [21] - 由于终端市场疲软,销量较低导致毛利率较低,预计疲软市场将持续,今年机器人业务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AI计算市场需求增强,公司UltraFLEX Plus在以往未涉及领域获关注,预计2025年下半年AI计算将成为SoC业务主要驱动力 [8] - 移动市场需求趋势持续,但本季度RF和移动电源领域有特定客户的业务表现强劲;预计2026年随着2纳米环绕栅极技术和更具吸引力的AI应用推出,移动市场将有所改善 [11][15] - 工业和汽车终端市场需求在较低水平企稳,电力半导体等领域表现出优势,长期电气化趋势将推动2025年后的增长 [11][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是推动各业务增长,包括半导体测试的各个细分领域、IST业务、产品测试集团和机器人业务 [47] - 机器人业务向高增长细分市场转型,调整组织以服务大客户并赢得客户 [48] - 公司在各业务领域面临竞争,如在GPU测试市场需证明测试能力、质量和价值;在中国市场,ATE业务在汽车和工业领域面临当地竞争 [56][1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第三季度和下半年发展态势感觉良好,比90天前更有信心,AI计算需求增强,预测转化为订单,利用率提高,供应链更具弹性 [15][16] - 公司认为长期增长驱动力包括AI、垂直化和电气化趋势,这些趋势将推动未来业务发展 [8][2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预计在下次财报电话会议前,将参加由Evercore、KeyBanc、Citigroup和Goldman Sachs主办的科技或工业主题投资者会议 [4] - 公司静默期将于2025年9月19日营业结束时开始 [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展望更积极的原因及增长是否延续到Q4,是否与新设计订单有关 - 信心源于AI计算需求增长,是Q3指引的主要驱动力和全年乐观的原因;许多2025年的业务是2024年或2025年初获得的客户订单,漏斗中有更多机会,但预计对2026年影响更大 [29][30][31] 问题2: 2026年AI对各业务的贡献框架 - 内存市场预计与现在类似,85 - 95%由DRAM驱动,主要来自云计算AI应用;SOC市场预计2026年VIP计算和网络计算优势将延续,有望从商用供应商处增加计算收入 [32][33] 问题3: 机器人业务大客户机会规模及影响时间,大客户新封装对测试时间的影响 - 大客户机会在2026年将对UR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但无法提供具体数字;2026年移动市场因晶体管复杂度、内存技术和封装的潜在变化而乐观,但在整体业务中占比将变小 [37][40][41] 问题4: 2026年各业务转折点及战略情况 - 公司战略是推动各业务增长,各业务在中期均有增长潜力,但增长速度存在不确定性 [47][48][49] 问题5: 关键HDD客户资本支出增加对系统级测试的影响 - 预计需求在2026年增强,但测试设备交付周期长,且HDD市场有大量闲置产能,不会像客户资本预算那样大幅增长 [50][51] 问题6: Q2 AI计算业务规模,GPU测试市场机会及时间,Quantify Photonics贡献 - Q2计算业务约占SOC的20%,是增长关键驱动力;在商用计算领域需证明测试能力、质量和价值,若成功2026年将有适度积极影响;Quantify Photonics属于产品测试组,未披露具体贡献 [58][56][60] 问题7: 移动SoC恢复时间,计算SoC业务增长对毛利率的影响 - 移动SoC恢复更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随着计算SoC业务规模扩大,总体将提高效率,产品利润率由测试仪配置驱动,预计维持在59 - 60% [68][70] 问题8: GPU测试设备市场规模,机器人业务大客户项目费用及杠杆效应 - 商用AI加速器和GPU市场规模大,进入该市场将有积极影响;机器人业务部分费用在2025年下半年产生,随着销量增加,固定成本将被吸收,对毛利率有积极影响 [74][75][78] 问题9: HBM内存下半年回升原因,GPU测试机会是否与包装技术有关 - HBM内存回升是季度收入时间问题,整体TAM预计稳定,需求主要在Q4,存在Q4与Q1之间的不确定性;GPU测试机会更多与客户供应链弹性战略有关,而非包装技术 [80][83] 问题10: 网络业务对GPU测试的帮助,ASIC市场份额增长情况,机器人业务订单规模和交付内容 - 服务客户其他领域有助于建立声誉和竞争机会;在ASIC市场,公司努力在设计聚合商、代工厂和OSAT以及超大规模客户和VIP中增加份额;无法提供机器人业务订单具体规模,主要提供机械臂和机器人软件平台 [86][88][91] 问题11: 计算TAM和VIP SAM规模,是否预计达到50%份额,网络和内存业务改善情况,测试利用率提高是否与供应链活动提前有关 - 2025年VIP TAM难以确定,有上升压力,计算TAM预计增加,但未提供具体估计;网络是2025年计算收入重要部分,强于年初预期;测试利用率提高与供应链活动提前无关 [96][97][102] 问题12: GPU客户订单是否确定,VIP计算客户广度和市场份额增长可见性 - 无法确定GPU订单,公司有机会竞争,客户希望供应链更具弹性,但需谨慎对待,执行和证明能力需要时间;VIP计算由少数客户驱动,少于6个多于1个 [106][107][110] 问题13: 机器人业务客户面向职能整合带来9%增长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内部制造产能 - 重组成功执行,未对Q2结果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积极影响预计在2026年显现;机器人业务制造战略是欧洲和美国以内部生产为主,亚太地区可能利用合作伙伴,采用内外部混合策略 [114][115][117] 问题14: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中国机器人市场竞争情况 - 中国ATE市场部分因贸易法规无法服务,在剩余市场中,公司在内存制造商中份额高于全球平均,在SOC市场各领域有竞争力;中国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认为产品更好,将努力保持和扩大份额 [119][120][122] 问题15: 何时推出能进行电气和光学测试的组合产品,GPU测试机会的竞争优势,HBM插入点数量及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情况 - 公司已提供光电测试解决方案,未来24个月将整合更多Quantify Photonics仪器;GPU测试机会源于客户供应链弹性需求,公司需证明在吞吐量、可靠性和上市时间方面的优势;HBM测试有晶圆级测试、堆叠后晶圆测试和堆叠切割后测试等插入点,公司参与其中以提高产品质量 [129][130][134]
Teradyne(TER)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30 12:30
业绩总结 - Q2'25销售额为6.52亿美元,超出指导中点[10] - 非GAAP毛利率为57.3%,高于指导范围[10] - 非GAAP每股收益为0.57美元,超出指导中点[10] - Q2'25自由现金流为1.32亿美元[16] 未来展望 - Q3'25预计销售额在7.1亿至7.7亿美元之间[20] - Q3'25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69至0.87美元之间[20] - 2024年销售目标为28.2亿美元,预计增长12%至18%[29] - 2024年目标模型的毛利率为59%至60%[29] - 2024年运营支出占比预计为31%至28%[29] - 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7.00美元至9.50美元之间[29] - 运营利润率预计在28%至32%之间[29] 用户数据 - 半导体测试业务同比下降12%[9] - 内存测试销售同比下降53%[9] - 产品测试业务同比增长7%[9] - 机器人销售同比下降17%,环比增长9%[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测试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12%至17%[30] - 机器人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18%至24%[30] - 2024年目标模型销售组合中,自动化测试占比为87%[29] - 2024年目标模型销售组合中,机器人占比为16%[29] 其他策略 - 2025年股票回购计划上调至10亿美元[12] - 公司提供的非GAAP业绩指标用于运营决策和员工薪酬的确定[32]
Teradyne(TER) - 2025 Q2 - Quarterly Results
2025-07-30 11: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6.52亿美元,同比下降10.7%(2024年第二季度为7.3亿美元)[1][10]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每股收益为0.49美元,同比下降57%(2024年第二季度为1.14美元)[1][10] - 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为0.57美元,同比下降33.7%(2024年第二季度为0.86美元)[1][10]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净利润7840万美元,非GAAP净利润9160万美元[1]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78,372千美元,同比下降58%[15]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6.518亿美元,同比下降10.8%(2024年同期为7.299亿美元)[16]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净利润为7840万美元(每股0.49美元),同比下降58%(2024年同期为1.18美元/股)[16] - 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净利润为9160万美元(每股0.57美元),同比下降36%(2024年同期为0.89美元/股)[16] - 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收13.37亿美元,同比下降0.5%(2024年上半年为13.3亿美元)[10] - 2025年上半年GAAP净利润1.77亿美元,同比下降29.2%(2024年上半年为2.5亿美元)[10] - 2025年上半年净收入为13.375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3.297亿美元[21] - 2025年上半年GAAP净利润为1.773亿美元,占净收入的13.3%,非GAAP净利润为2.132亿美元,占15.9%[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毛利率为57.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2024年同期为58.3%)[16] - 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收入为9820万美元,占营收15.1%,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2024年同期为21.9%)[16] - 2025年上半年GAAP毛利润为7.883亿美元,占净收入的58.9%,非GAAP毛利润为7.889亿美元,占59.0%[21] - 2025年上半年GAAP运营收入为2.115亿美元,占净收入的15.8%,非GAAP运营收入为2.391亿美元,占17.9%[21] - 2025年上半年ERP系统实施相关费用为180万美元[21] - 2024年上半年因高管退休协议修改产生170万美元股权费用[2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半导体测试部门贡献营收4.92亿美元,占总营收75.5%[1] - 机器人部门营收7500万美元,产品测试部门营收8500万美元[1] - 2024年5月27日公司以8500万美元净价出售半导体测试业务DIS部门[18] - 2024年5月27日,公司以8500万美元出售半导体测试部门的DIS业务[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7.1亿至7.7亿美元,GAAP每股收益指引0.62-0.80美元[2] -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指引为7.1亿至7.7亿美元[24] - 2025年第三季度GAAP每股收益指引为0.62至0.80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指引为0.69至0.87美元[24] 重组和裁员 - 机器人部门在2025年第一季度裁员约150人,产生1140万美元重组费用[12] - 机器人业务重组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裁员150人,产生1140万美元员工遣散费[17] -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重组涉及约150名员工,产生遣散费1370万美元[22] 现金流和资本活动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82,088千美元,同比下降15.7%[15]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36,380千美元,期末余额为339,252千美元[15]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为50,408千美元,同比增长12.4%[15] - 2025年第二季度股票回购金额为117,398千美元,同比增长1,333%[15]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库存净额为350,505千美元,同比增长17.4%[14]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商誉增加125,103千美元至520,470千美元,增幅31.6%[14]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7,371千美元至239,809千美元[14] - 2025年第二季度可转换债券对冲交易导致稀释股份增加490万股[13] - 2025年第二季度外汇合约损失为561千美元,同比改善86.5%[13] - 2025年第二季度ERP系统实施相关支出为110万美元[18] - 2025年第二季度养老金按市值计价调整产生10万美元收益[19] - 2024年第二季度可转换债券对冲交易增加490万稀释股[20]
泰瑞达二季度净营收6.52亿美元,分析师预期6.509亿美元。二季度调整后EPS为0.57美元,分析师预期0.54美元。预计三季度营收7.10亿-7.70亿美元,分析师预期7.575亿美元。预计三季度调整后EPS为0.69-0.87美元,分析师预期0.89美元。泰瑞达(TER)美股盘后跌超0.3%,随后转而上涨4.14%。
快讯· 2025-07-29 21:26
财务业绩 - 二季度净营收6.52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6.509亿美元 [1] - 二季度调整后EPS为0.57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0.54美元 [1] - 预计三季度营收7.10亿-7.70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为7.575亿美元 [1] - 预计三季度调整后EPS为0.69-0.87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0.89美元 [1] 股价表现 - 美股盘后股价先跌超0.3%,随后转而上涨4.14%至94.30美元 [1][5] - 当日收盘价为90.55美元,下跌0.59美元(0.65%) [3][4] - 52周股价区间为65.77美元至144.16美元 [3][6] 公司概况 - 公司市值为145.26亿美元 [3][6] - 市盈率为25.63倍 [3][6] - 股息收益率为0.53%,季度分红金额为0.12美元 [3][6] 市场活动 - 公司将于GMT-4时间上午8:30举行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 [3][4]
MKSI vs. TER: Which Stock Is the Better Value Option?
ZACKS· 2025-07-29 16:40
核心观点 - MKSI在价值投资方面表现优于TER 被认定为更具吸引力的被低估股票 [1][7] 估值指标对比 - MKSI远期市盈率为15.40 TER为29.16 显示MKSI估值更具吸引力 [5] - MKSI市盈增长比(PEG)为1.15 TER为4.03 表明MKSI在考虑增长因素后估值更合理 [5] - MKSI市净率为2.93 TER为5.23 显示MKSI股价相对于账面价值更具优势 [6] 投资评级分析 - MKSI获得Zacks排名第一(强力买入) TER获得第三(持有) 反映MKSI盈利预测修正活动更为积极 [3] - MKSI价值评级为B级 TER为D级 基于多项基本面指标评估结果 [4][6] 方法论说明 - 价值投资策略结合Zacks排名和价值风格评分系统 旨在产生最佳回报 [2] - 价值评分系统包含市盈率 市销率 收益收益率 每股现金流等关键基本面指标 [4]
Teradyne Gears Up to Report Q2 Earnings: What's in the Offing?
ZACKS· 2025-07-24 19:01
公司业绩预告 - Teradyne计划于7月29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预计营收区间为6 1亿美元至6 8亿美元 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在0 41至0 64美元之间 [1] - Zacks一致预期营收为6 461亿美元 同比下滑11 5% 每股收益预期为0 54美元 同比大幅下降37 21% [1][2] - 公司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均超市场预期 平均超出幅度达14 26% [2] 业绩影响因素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包括关税风险 贸易政策变化及终端需求波动)可能对季度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 - 内存测试系统收入预计下滑 因客户继续使用现有高带宽测试设备而非新增投资 [3] - 移动业务收入预期走低 终端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3] - 销售成本及运营费用预计小幅上升 产品组合变化及产量降低将导致毛利率环比下降 [4] 行业对比标的 - Enovix Corporation当前Earnings ESP为+10 45% Zacks评级为2 其股价年初至今上涨33 9% 计划7月31日发布财报 [6] - Lumentum的Earnings ESP达+8 73% Zacks评级为1 股价年内涨幅22 6% 财报发布日期为8月12日 [8] - Bumble的Earnings ESP为+11 15% Zacks评级为1 股价年内微涨4% 财报日定于8月6日 [8] 核心财务预测 - 公司预计第二季度营收6 1-6 8亿美元 每股收益0 41-0 64美元 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7] - 内存和移动业务需求疲软将拖累营收及毛利率表现 [7] - 成本上升与毛利率下降形成双重压力 [4][7]
13只看涨+2只看跌!大摩揭秘二季度机会,标普每股盈利或增5%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23 04:15
标普500指数盈利预测 - 标普500指数二季度每股收益预计同比增长5% 营收增长超4% 实际增长可能更强劲 [1] - 科技七巨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4% 其余493家成分股可能下滑3% [1] - 盈利修正幅度从-25%回升至约1% 预计本季度指数盈利将超预期 超预期幅度与历史平均4%-5%持平 [1] 积极推荐个股 - argenx SE(ARGXUS)研发管线价值被低估 目标价700美元 [2] - Atlassian(TEAMUS)营收增长潜力持续20%以上 利润率扩张预期 目标价320美元 [3] - Chewy(CHWYUS)营销与产品优化推动收入维持或超越一季度水平 目标价50美元 [4] - 西维斯健康(CVSUS)客流量优势及药房福利管理业务增长 目标价80美元 [4] - DraftKings(DKNGUS)二季度或迎盈利拐点 实际持牌率提升抵消税收与监管压力 目标价52美元 [4] - 伊顿公司(ETNUS)美国电气业务利润率改善 目标价375美元 [5] - 礼来(LLYUS)核心产品Mounjaro和Zepbound二季度合计贡献82亿美元收入 目标价1135美元 [5] - F5(FFIVUS)多云与负载均衡产品需求增长 目标价305美元 [6] - 英伟达(NVDAUS)终端需求强劲 机架级产品加速出货支撑供应端增长 目标价170美元 [7] - Omada Health(OMDAUS)技术赋能与多病种销售实现运营杠杆 目标价25美元 [8] - 西南航空(LUVUS)若兑现内部指引并确认行李费影响有限 股价或迎反弹 目标价38美元 [9] - 硅谷国家银行(VLYUS)净利息收入预计环比增长3% 目标价11美元 [10] - 西部数据(WDCUS)毛利率扩张前景被低估 目标价85美元 [11] 谨慎看待个股 - 国家存储附属信托(NSAUS)每股资金(FFO)预期低于市场与公司指引 目标价30美元 [12] - 泰瑞达(TERUS)2026财年营收与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低于华尔街7%和14% 目标价74美元 [13] 推荐逻辑 - 推荐结合公司基本面 行业趋势及市场情绪 提供多元化选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