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AVGO)

搜索文档
10 Stocks Jim Cramer Discussed As He Talked About President Trump & Trillionaires
Insider Monkey· 2025-09-14 14:35
文章核心观点 - 讨论Jim Cramer在CNBC节目中对美国万亿富翁现象及部分科技公司股票的看法 重点关注Oracle和Broadcom等公司的市场表现和业务前景 [2][3][7][11] Oracle Corporation (NYSE:ORCL) -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单日大涨36% 主要受云计算业务OCI增长预期推动 [8] - 管理层预计本财年OCI收入将增长77%至180亿美元 未来四年将逐步达到320亿/730亿/1400亿/1440亿美元 [8] - 公司剩余履约义务金额达4550亿美元 显示强劲的长期收入能见度 [8] - 财报电话会被评价为"大师级" 尽管上季度表现平平且存在做空压力 但业绩超预期扭转市场观点 [8][9] - 自由现金流为负值 利润率接近零 但CEO Safra Catz的历史业绩记录获得信任 [10] Broadcom Inc. (NASDAQ:AVGO) - 公司获得价值100亿美元定制AI芯片合同 据报道来自OpenAI [11] - 股价过去一个月上涨15.6% 受益于AI投资热潮和最新财报表现 [11] - 与NVIDIA存在竞争关系 有行业观点认为NVIDIA产品更具优势 [11] - 被Jim Cramer称为其慈善信托最大持仓 评价为"私有标签芯片的绝佳故事" [11] 市场反应与投资逻辑 - Oracle股价暴涨引发对大盘股隔夜买盘的讨论 被形容为"新世界"的交易现象 [10] - 对冲基金持仓数据显示Oracle有124家基金持有 Broadcom有156家基金持有 [7][11] - 采用跟踪顶级对冲基金持仓策略 自2014年5月以来实现373.4%回报率 超越基准218个百分点 [6]
Top Wall Street analysts bet on the potential of these 3 stocks for the long haul
CNBC· 2025-09-14 12:35
行业趋势 - 最新财报季缓解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热潮的担忧 得益于科技公司强劲增长前景和资本支出预测[1] - 人工智能需求加速推动半导体行业增长 非AI半导体业务呈现稳定态势[4] Broadcom (AVGO) - 第三财季业绩强劲且指引稳健 受AI顺风推动 公司获得价值100亿美元的新客户订单[3] - 摩根大通分析师将目标价从325美元上调至400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TipRanks AI分析师给出396美元目标价和"跑赢大盘"评级[4] - 第三财季AI收入环比增长18% 第四财季预计环比增长19%至62亿美元 2025财年AI收入预计达200亿美元[5] - 新客户疑似OpenAI 预计2026财年AI收入增长125%至450亿美元 2027财年再增60%[6] - 多元化产品组合和产品周期支持稳健收入增长[7] Zscaler (ZS) - 第四财季业绩强劲 受零信任和AI安全解决方案需求驱动[8] - Stifel分析师将目标价从295美元上调至330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TipRanks AI分析师给出298美元目标价和"中性"评级[8] - 剩余绩效义务(RPO)增长31% 连续第四个季度加速增长[10] - 新兴领域AI安全解决方案采用率提升 Z-Flex等新解决方案表现亮眼[11] - 预计未来几年将维持至少高 teens 的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扩张[11] Oracle (ORCL) - 云增长前景强劲抵消第一季度盈利未达预期 剩余绩效义务(RPO)同比增长359%至4550亿美元[13] - Jefferies分析师将目标价从270美元上调至360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TipRanks AI分析师给出264美元目标价和"跑赢大盘"评级[14] - 季度RPO增加3170亿美元 近乎2026财年总收入预估670亿美元的五倍[15] - 与三个客户签订四个数十亿美元合同 预计RPO将突破5000亿美元[15] - 云基础设施(OCI)业务预计2026财年增长77%至180亿美元 2030财年跃升至1440亿美元[16] - 多云数据库收入显著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每季度持续增长 数据中心将扩展至71个[17]
引爆美股!博通、甲骨文凭什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4 12:11
AI行业投资热潮 - AI相关个股近期出现大幅上涨 单日涨幅达20%-40% [1] - AI产业呈现"淘金热"特征 "卖铲人"成为最稳健受益者 由英伟达、甲骨文、博通组成"卖铲三杰" [2] - 二线替代企业享受市场超高估值溢价 甲骨文与博通等企业受益于算力资源垄断背景下的替代需求 [2] 甲骨文公司表现 - 调整后营收149.3亿美元 每股收益1.47美元略低于预期 但盘后股价暴涨28% 创1999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6] - 剩余履约义务(RPO)同比暴增359%至4550亿美元 相当于沙特阿拉伯一年GDP规模 [6] - 与OpenAI达成4.5吉瓦数据中心容量合作 获得xAIMeta、英伟达等巨头长期订单 [6] - 云基础设施(IaaS)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超出预期 云业务总营收(IaaS+SaaS)达72亿美元 同比增长28% [6] - 采用差异化数据中心布局策略 在得克萨斯州和马来西亚等低成本地区部署 与加密货币矿企转型开发商签订15年长租约 [7] - 与OpenAI签署近3000亿美元超大订单 虽无法律约束力但可帮助双方撬动融资 [7][8] 博通公司表现 - 本季度实现营收159.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与市场预期的158.6亿美元基本持平 [14] - 半导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91.7亿美元 环比增加7.6亿美元 AI业务贡献全部增量达52亿美元 环比增长8亿美元 [14] - AI收入主要来自谷歌、Meta和字节三大核心客户 谷歌TPUv6芯片量产规模扩大是核心推手 [14] - 获得第四个重要客户超100亿美元AI相关订单 预计2026财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 [14] - 下季度AI业务指引达62亿美元 环比增长10亿美元 [14] - 非AI半导体业务收入约39.7亿美元 环比下滑1% [15] - VMWare转型订阅模式 超六成许可证用户完成转型 软件业务占总营收比例超四成 [15] 博通与英伟达竞争格局 - 博通是ASIC定制AI芯片领域隐形巨头 与英伟达形成GPU vs ASIC、垂直平台 vs 横向芯片、训练 vs 推理的互补及部分重叠关系 [11][12] - 英伟达在AI加速卡市占率约80% 博通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占率70-80% 定制ASIC市占率约50% [12] - ASIC取代GPU趋势逐渐成为主流 大厂纷纷尝试自研ASIC 除亚马逊外几乎都转向TPU路线 [13]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标普500市盈率约22倍 处于1980年以来96分位高水平 接近上世纪90年代末科技泡沫时期估值 [16] - 纳斯达克100指数过去17年有16年上涨 总回报2251% 其中74%来自盈利增长 16%来自分红 仅10%来自估值提升 [16] - 高盛预计今年每股收益增长7% 明年再增长7% 标普493家公司利润同比增长7% "七巨头"同比增长28% [16]
Billionaire Warren Buffett Has Always Recommended Investing in the S&P 500. However, the Current S&P 500 May Make This Advice Tricky to Follow.
Yahoo Finance· 2025-09-14 11:30
沃伦·巴菲特投资建议 - 巴菲特建议普通投资者持有标普500指数基金作为核心投资策略 [3] 标普500指数结构变化 - 标普500指数采用市值加权计算方式 大型公司对指数影响力更大 [5] - 前十大成分股中九家为科技公司 仅伯克希尔哈撒韦为非科技企业 [5] - 英伟达占比8.06% 微软占比7.37% 苹果占比5.76% [5][7] - 亚马逊占比4.11% Meta平台占比3.12% 博通占比2.57% [5] - 字母A类股占比2.08% C类股占比1.68% [7] - 伯克希尔B类股占比1.61% 特斯拉占比1.61% [7] - 仅英伟达、微软和苹果三家公司就占据指数超过21%的权重 [7] - 科技板块合计占指数权重达34% 对整体表现具有超常影响力 [7] 指数集中度问题 - 人工智能推动科技股估值飙升 导致指数集中度显著提升 [5] - 指数历史上保持分散化特征 但目前过度集中于科技板块 [6] - 当前结构难以准确反映美国整体股市表现 [6] 替代投资方案 - Invesco标普500等权重ETF提供更均衡的资产配置方案 [6]
Broadcom and Oracle's Blowout Earnings Just Proved Why It's Time to Forget the "Magnificent Seven"
The Motley Fool· 2025-09-14 09:22
Without Broadcom and Oracle, the "Magnificent Seven" is no longer a goo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arket's leading growth stocks.Broadcom (AVGO 0.19%) and Oracle (ORCL -5.09%) just delivered exceptional earnings reports and guidance that sent both tech stocks to all-time high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Broadcom is up over 925% and Oracle is up over 475% -- outperforming every "Magnificent Seven" stock (Microsoft, Apple, Alphabet, Amazon, Meta Platforms, Tesla) except one -- Nvidia.The "Ten Titans" provide an ...
中美,大消息!财政部,释放重要信号!美联储,重磅来袭!事关芯片,商务部出手!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9-14 09:16
中美经贸会谈 - 中美双方将于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举行会谈 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 [2] - 中方明确表示维护本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将依法依规审批TikTok问题 [2] - 中方敦促美方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2] 中国财政政策 - 财政部表示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为68.7% [3]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 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和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3] - 财政部门将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3]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涉及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4]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称美国产品对华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达41% [4][5] - 2022年至2024年美国相关芯片对华出口数量持续上升 分别为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5] - 涉及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和安森美四家企业 [5] 金融监管动态 - 证监会对*ST东通财务造假作出行政处罚 拟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6] - *ST东通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6]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证监会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6] 数字人民币推进 - 国家网信办就《促进和规范电子单证应用规定》征求意见 鼓励金融机构使用数字人民币开展跨境支付 [7] - 新规旨在提高货物贸易和运输数字化水平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7] 汽车产业政策 - 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提出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9] -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应用 鼓励前装V2X、5G通信模块和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 [9] - 推进L3级车型生产准入试点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险法律法规 [9] 美股市场表现 - 纳指续创历史新高 9月12日收盘上涨0.44% 道指下跌0.59% 标普500下跌0.05% [10] - 特斯拉大涨超7% 微软和苹果涨超1% 英伟达上涨0.37% [10] - 热门中概股涨跌互现 哔哩哔哩涨超4% 蔚来涨超2% 京东跌超2% [10] 重要经济数据预告 -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8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零等经济数据 [11]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2% 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8% [11] - 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预计维持利率不变 加拿大央行预计降息25个基点 [11] IPO及新股发行 - 证监会同意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注册 [12] - 本周5只新股发行:联合动力、建发致新(9月15日)、锦华新材、云汉芯城(9月16日)、瑞立科密(9月19日) [12][13] - 锦华新材发行价为18.15元 顶格申购需市值1551.60万元 [13] 限售股解禁 - 本周54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62.75亿股 总市值1950.34亿元 [14] - 解禁市值前三:中国船舶1160.82亿元、稳健医疗159.43亿元、康冠科技105.90亿元 [14][15] - 解禁占比前三:浙江正特69.93%、稳健医疗69.83%、中国船舶68.27% [14][15]
华尔街观察|“AI卖铲双杰”引爆美股,博通、甲骨文凭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14 08:05
AI行业投资热潮 - AI热潮推动美股屡创新高 标普500市盈率达22倍 处于1980年以来96分位水平 [2][16] - 华尔街机构持逢跌买入态度 纳斯达克100指数过去17年有16年上涨 总回报达2251% 其中74%来自盈利增长 [2][16] - 企业盈利表现强劲 标普493家公司利润同比增长7% "七巨头"同比增长28% [16] 甲骨文公司表现 - 盘后股价暴涨28% 创1999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尽管调整后营收149.3亿美元和每股收益1.47美元略低于预期 [4] - 剩余履约义务(RPO)同比暴增359%至4550亿美元 相当于沙特阿拉伯一年GDP [4] - 云基础设施(IaaS)营收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 云业务总营收(IaaS+SaaS)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 [5] - 与OpenAI达成4.5吉瓦数据中心容量合作 还获得xAIMeta和英伟达等巨头长期订单 [4][5] 甲骨文业务战略 - 避开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竞争 在得克萨斯州和马来西亚等低成本地区布局 [5] - 与加密货币矿企转型开发商签订15年长租约 快速部署吉瓦级数据中心 [5] - 采用高杠杆融资加速数据中心建设 若未来泡沫破裂可能从脆弱财务结构开始 [7] 博通公司表现 - 本季度实现营收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 与市场预期的158.6亿美元基本持平 [14] - 半导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91.7亿美元 环比增加7.6亿美元 其中AI业务贡献全部增量达52亿美元 [14] - AI业务收入环比增长8亿美元 预计下季度将达62亿美元环比增长10亿美元 [14] 博通业务结构 - AI收入主要来自谷歌、Meta和字节三大核心客户 谷歌TPUv6芯片量产规模扩大是核心推手 [14] - 获得第四个重要客户超100亿美元AI相关订单 预计2026财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 [14] - 非AI半导体业务收入约39.7亿美元环比下滑1% [15] - 软件业务占比超四成 超过六成VMWare许可证用户完成向订阅模式转型 [15] 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在AI加速卡市场占据约80%份额 博通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占据70-80%份额 [12] - 博通ASIC芯片在特定场景推理领域与英伟达GPU形成互补及部分替代关系 [11][12] - 大厂纷纷尝试自研ASIC 除亚马逊外几乎所有大厂转向谷歌TPU路线 [13]
美国芯片巨头三年降价一半,中国企业陷入“被动跟跌” 困境
是说芯语· 2025-09-14 07:25
商务部对美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 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涉及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调查基于国内产业申请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2] 倾销行为的具体表现 - 美国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倾销幅度超高 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达302.41% 栅极驱动芯片倾销幅度达458.51% 远超正常贸易范畴 构成典型恶意倾销行为[3][4] - 2022-2024年期间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对华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 2023年较2022年增长12.07% 2024年较2023年增长22.36%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幅达37.13%[4] - 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2022年占比47.81% 2023年升至53.06% 2024年进一步增至62.14% 三年年均占比达54.34%[2][5] 价格变化及市场影响 - 美国相关芯片价格大幅下降 通用接口芯片从2022年3.00元/颗降至2024年1.55元/颗 累计降幅48.33% 栅极驱动芯片从2022年3.99元/颗降至2024年1.76元/颗 累计降幅55.85%[7] - 以德州仪器为例 其通用接口芯片TCAN1043DRQ1型号从2022年1季度2.1元/颗降至2024年4季度1.13元/颗 累计降幅超46% 隔离型和非隔离型栅极驱动芯片累计降幅分别达50%和53%[9] - 国内企业陷入被动跟跌困境 通用接口芯片国内价格2024年较2022年累计降33.59% 栅极驱动芯片累计降22.13% 国内价格降幅始终低于进口产品[11] 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 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加权平均单位内销毛利润2024年相比2023年下降33.41%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38.76% 栅极驱动芯片下降22.68% 获利能力大幅下降[11] - 国内企业从2023年起由盈转亏 2024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7.05% 开工率较202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能力被严重削弱[11] - 美国企业凭借产能优势与低价倾销策略挤压国产产品市场空间 尽管国内同类产品在物化特性、技术指标等方面与美国进口产品高度相似且具备替代能力[11] 市场份额变化 - 美国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35.40%升至2024年的44.98%[6] - 通用接口芯片2022-2024年进口量分别为8.87亿颗、9.75亿颗、12.06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36.04% 市场份额从2022年36.94%升至2024年48.63%[6] - 栅极驱动芯片同期进口量分别为2.73亿颗、3.24亿颗、3.84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40.67% 市场份额2023年达到40.54% 2024年回落至36.39%[6] 行业组织立场 - 中国机电商会明确支持反倾销调查 认为美国政府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 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 扰乱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12]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商务部调查表示支持 认为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公平环境 赞成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开展良性竞争[13] - 两个协会均表示将积极支持和配合调查机关的调查工作 坚定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与产业合法权益[12][13] 调查程序安排 - 利害关系方应于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登记参加本次反倾销调查[13] -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起开始 通常应在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13] - 调查机关将依照法定程序开展调查 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 并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裁决[13]
美国芯片巨头三年降价一半,中国企业陷入“被动跟跌” 困境
第一财经· 2025-09-14 07:18
反倾销调查背景 - 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基于国内产业申请并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及世贸规则 [3] - 调查涉及美国四大生产商: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 初步证据显示其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3] 倾销行为数据 - 2024年调查期内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达302.41% 栅极驱动芯片达458.51% 加权平均倾销幅度为340.10% [6][7] - 2022-2024年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对华进口量累计增长37.13% 其中2023年较2022年增12.07% 2024年较2023年增22.36% [7] -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2024年单价较2022年降48.33% 栅极驱动芯片降55.85% [11] 市场份额变化 - 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达41% 2022-2024年进口量占比从47.81%升至62.14% [3][8] - 国内市场份额从2022年35.40%升至2024年44.98% 通用接口芯片份额从36.94%升至48.63% 栅极驱动芯片份额2024年回落至36.39% [10] 国内产业影响 - 国内企业2023年起由盈转亏 2024年亏损额扩大7.05% 开工率较202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15] - 国内产品价格被动跟跌 2024年通用接口芯片国内价格累计降33.59% 栅极驱动芯片降22.13% 均低于进口跌幅 [15] - 2024年国内产业加权平均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33.41%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降38.76% 栅极驱动芯片降22.68% [15] 行业机构立场 -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支持反倾销调查 指责美国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扰乱全球产业链 [16]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强调产业需公平竞争环境并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推动发展 [17][18]
美国芯片巨头三年降价一半,中国企业陷入“被动跟跌” 困境
第一财经· 2025-09-14 05:38
反倾销调查背景 - 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源于国内产业申请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 [1] - 调查基于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1] - 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 涉及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四家美国生产商 [1] 倾销行为特征 - 2024年调查期内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达302.41% 栅极驱动芯片达458.51% 构成恶意倾销 [2] - 具体数据表明调整后出口价格分别为0.218美元和0.248美元 正常价值达0.876美元和1.383美元 倾销绝对额为0.658美元和1.135美元 [3] - 美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达41% 2024年进一步增至62.14% 成为进口主力军 [1][4] 进口量与市场份额变化 - 美模拟芯片进口量从2022年11.59亿颗增至2024年15.90亿颗 累计增长37.13% 2024年较2023年增长22.36% [3] - 市场份额从2022年35.40%升至2024年44.98%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从36.94%升至48.63% 栅极驱动芯片从31.19%升至36.39% [6] - 通用接口芯片进口量三年累计增长36.04% 栅极驱动芯片累计增长40.67% [6] 价格压制与产业影响 - 美通用接口芯片单价从2022年3.00元/颗降至2024年1.55元/颗 累计降幅48.33% 栅极驱动芯片从3.99元/颗降至1.76元/颗 累计降幅55.85% [7] - 德州仪器具体型号产品价格累计降幅超46%至53% [9] - 国内产品价格降幅低于进口 通用接口芯片累计降33.59% 栅极驱动芯片累计降22.13% 导致企业被动跟跌 [11] - 2024年国内产业加权平均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33.41% 通用接口芯片下降38.76% 栅极驱动芯片下降22.68% [11] - 国内企业从2023年起由盈转亏 2024年亏损扩大7.05% 开工率较202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11] 行业支持与调查程序 - 中国机电商会支持调查 指出美方滥用管制措施扰乱全球供应链 强调依法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 [13]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呼吁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公平竞争 [14] - 调查于2025年9月13日启动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特殊情况可延长6个月 [15] - 利害关系方需在20天内登记参与调查或提交书面意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