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立科技(301065)

搜索文档
本立科技(301065)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2%[22]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12%至4.249亿元[6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489万元,同比增长29.12%[5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3%至4.214亿元[180] - 营业总收入为4.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1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52.2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8%[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813.57万元,同比增长18%[57] - 净利润同比增长18.2%至4151.7万元[181]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0.9%至4646.9万元[18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9元/股,同比下降11.94%[22] - 基本每股收益0.59元[18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7%,同比下降3.83个百分点[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4.73%至3.599亿元[61] - 营业总成本为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176]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5.9%至3.575亿元[180]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5.24%至1119.88万元[6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9.6%至1034.9万元[18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8.52%至54.38万元[61]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71.69%至-795.98万元[62]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至-798.8万元[180]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002.4%至800.6万元[180]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70.6%至283.7万元[181]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12.9%至589.2万元[181]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37.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1%[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5.61%至3637.7万元[6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5.6%,从2682.4万元增至3637.7万元[18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20.36%至-3773.43万元[6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20.4%,从4738万元降至3773.4万元[183][1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正转负,从445.5万元净流入变为2499.6万元净流出[18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14.5%,从9503.2万元增至2.04亿元[18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总额同比增长119.3%,从9784.3万元增至2.15亿元[18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342.7%,从2737.3万元增至1.21亿元[183]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同比增长26.1%,从2497.9万元增至3150.9万元[183]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激增526.7%,从4768万元增至2.99亿元[186][18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至6.3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3.07个百分点至45.94%,主要因派发现金红利[68] - 应收账款增至5253.5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0.24个百分点至3.78%,反映信用期内货款增加[68] - 存货增长至1.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13个百分点至9.18%,主因原材料涨价及在产品增加[68] - 在建工程减少至6740.1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45个百分点至4.85%,因工程结转固定资产[68]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5507.1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0.72个百分点至3.96%,因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增加[68] - 其他非流动资产大幅增至3099.0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15个百分点至2.23%,主因预付土地款[68] - 总资产为13.89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46%[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2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39%[22] - 公司货币资金为6.38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6.649亿元下降4.0%[167] - 应收账款为5253.54万元,较期初4798.71万元增长9.5%[167] - 应收款项融资为5507.17万元,较期初4395.18万元增长25.3%[167] - 存货为1.276亿元,较期初1.092亿元增长16.8%[167] - 流动资产总额为8.750亿元,较期初8.729亿元基本持平[167] - 货币资金为3.75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6.645亿元下降43.5%[172] - 应收账款为5253.54万元人民币,较年初4798.71万元增长9.5%[172] - 存货为1.27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092亿元增长16.9%[173] - 固定资产为3.81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3.733亿元增长2.1%[169] - 在建工程为6740.18万元人民币,较年初7187.21万元下降6.2%[169] - 长期股权投资从60万元增至2.916亿元人民币[17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28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4%[170] - 应付票据为1507.86万元人民币,较年初522.5万元增长188.6%[16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幅增长至6.39亿元,去年同期为2727.9万元[185]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下降至3.76亿元,较期初6.65亿元减少43.5%[187] 业务线表现 - 1501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5%至2.667亿元[64] - 1201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21%至5001.64万元[64] - 毛利率同比下降5.16%至12.27%的1501产品[64]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50][57] - 公司801产品、1201产品、1501产品被确认为浙江省级工业新产品[51] - 公司通过三大技术平台实现关键中间体产业化,解决行业三废问题[49] - 公司研发形成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等核心专利技术[50] - 公司副产物实现循环利用,原子利用率高,有效控制原料成本[52] 生产与销售模式 - 公司采用订单驱动、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46] - 公司以直销模式为主开展国内销售,贸易商模式为辅拓展国际市场[48] 地区与产业环境 - 公司地处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国家级化学原料药产业集聚区[53] - 国际形势复杂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公司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95] - 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发展[97] 原材料与成本 -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在2022年上半年同比呈上涨趋势[41]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6.83亿元,报告期使用3108.09万元,累计使用1.87亿元,未使用资金5.07亿元[75] - 募投项目"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投资进度27.64%,"2,4-二氯-5-氟嘧啶"投资进度5.29%[76] - 公司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8,325.52万元,其中超募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0,716.19万元[78] - 超募资金使用中,人民币6,00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14,716.19万元用于购买土地使用权及前期基础设施建设[7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超募资金已使用人民币9,000.00万元,剩余超募资金人民币11,716.19万元[78]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投入募集资金人民币47,609.33万元,实际投入人民币9,735.33万元,投资进度20.45%[78]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人民币13,753.16万元,实际投入人民币0.16万元,投资进度仅0.02%[78]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投入募集资金人民币5,000.00万元,实际投入人民币5,000.00万元,投资进度100.00%[78]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计划投入人民币20,716.19万元,实际投入人民币3,000.00万元,投资进度14.48%[78] - 公司变更“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和地点,改由全资子公司临海本立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购置地块实施[79] - 公司变更“基于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技术平台的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扩产及DDTA、EETA建设项目”实施方式[79] - 截至2021年末,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人民币4,505.98万元[79] - 募投项目投资总额由14343.96万元调整为15433.48万元,增加1089.52万元[82] - 募投项目进度为94.94%,已投入资金3965.09万元[82] - 新建年产8000吨801产品生产线,技改原5000吨生产线[82] - 新建年产1000吨DDTA和1000吨EETA生产线[82]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杭州新本立医药营业收入348.09万元,净利润7.82万元[88] - 子公司临海本立科技总资产29100万元,净利润亏损7.27万元[88] 投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2538.69万元,较上年同期6247.41万元下降59.36%[72] - 报告期内未进行委托理财[83] - 报告期内未进行衍生品投资[84] - 报告期内未进行委托贷款[85] - 报告期内未出售重大资产[86]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和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146] - 公司向全资子公司临海本立科技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1.5亿元以实施募投项目[147][149] - 全资子公司临海本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5亿元增加至3亿元[149] 资产受限情况 - 受限资产总额1626.24万元,含1076.24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及550万元票据质押[71]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53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74.99%[153] - 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176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5.01%[153] - 境内法人持股数量为60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8.56%[153] - 境内自然人持股数量为469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66.43%[153] - 股东吴政杰持股比例为24.18%,持股数量1709万股[155] - 股东陈建军持股比例为10.10%,持股数量714万股[155] - 股东杭州少思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7.43%,持股数量525万股[155]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1813户[155] - 前十大股东顾海宁持股6.04%(427万股)[156] - 前十大股东蒋华江持股5.05%(357万股)[156] - 前十大股东王远音持股3.61%(255万股)[156] - 国泰聚优基金持有无限售股份34.34万股[156] - 摩根大通银行持有无限售股份8.59万股[156] 分红和利润分配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 不送红股 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3] - 本期利润分配金额为24,738,000.00元[190] - 公司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利润24,738,000.00元[197]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1,268,041,551.00元[18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1,270,680,000.00元[191]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41,522,926.76元[190]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金额均为2,382,973.86元[191]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767,026,297.29元[191]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358,597,246.71元[191]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32,032,934.08元[191] - 少数股东权益期末余额为28,336,466.08元[191] - 上年同期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73,471,257.00元[192] - 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从年初的1,211,104,312.35元增加至期末的1,227,883,731.83元,净增加16,779,419.48元[196][197]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41,517,419.48元[196]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提取2,382,973.86元,同期使用2,382,973.86元[197]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58,144,590.48元,较年初341,365,170.98元增加16,779,419.48元[196][197] - 公司股本保持稳定,期末余额为70,680,000.00元[196][197] - 公司资本公积保持稳定,期末余额为767,026,207.29元[196][197] - 公司盈余公积保持稳定,期末余额为32,032,934.08元[196][197] - 公司股本为53,000,000元[199] - 资本公积为101,450,969.47元[199] - 盈余公积为26,500,000元[199] - 未分配利润年初余额为291,568,764.31元[199] - 所有者权益合计年初余额为472,519,733.78元[199]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增加35,141,297.12元[199]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增至326,710,061.43元[200]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增至507,661,030.90元[200]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均为2,394,563.64元[200] - 所有者权益本期净增长35,141,297.12元(增幅7.4%)[199][200]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405.67万元人民币[26]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公司独立董事商志才于2022年4月15日因个人原因离任[102] - 公司监事会主席吴小成于2022年4月15日因个人原因离任[102] -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04]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2.95%[101] - 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8.68%[101] 环保与安全生产 - 公司作为化工中间体生产企业面临环保法规趋严风险 需增加环保设施和三废治理投入[92] - 公司部分原材料和副产物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存在安全生产风险[93] - 公司废水年排放总量为12.19万吨,核定量为21.28万吨[107] - 化学需氧量(CODcr)年排放量43.81吨,核定量106.4吨,排放浓度353mg/L[107] - 氨氮年排放量0.985吨,核定量7.44吨,排放浓度8.08mg/L[107] - 总氮年排放量5.035吨,核定量14.594吨,排放浓度41.2mg/L[107] - 二氧化硫(SO₂)年排放量0.162吨,核定量2.16吨,排放浓度3mg/m³[107] - 氮氧化物年排放量0.885吨,核定量21.6吨,排放浓度18mg/m³[107] - 挥发性有机物(VOCs)年排放量1.3528吨,核定量40.17吨,排放浓度9.05mg/m³[107] - 废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1000吨,废气处理系统处理能力25000m³/h[108] - 报告期内未发生环境行政处罚及重大污染事故[112][114] - 公司通过工艺改造和能源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112] - 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122] 租赁与关联交易 - 公司租赁临海市房产年租金为238万元[140] - 杭州研发场所租赁面积597平方米年租金为457,600.50元(年递增5%)[140] - 公司不存在损益占比10%以上的租赁项目[141] - 公司关联方存款/贷款业务零发生[135][136] 法律与合规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30]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27] - 公司报告期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26] - 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28]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13] - 报告期末为2022年6月30日[13] - 上年同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3]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106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政杰[17]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浙江省临海头门港新区东海第六大道15号[18] - 公司联系电话为0576-85501188传真为0576-85585230[18] - 公司电子信箱为blkj@benlitech.com[18] - 公司注册情况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1年年报[
本立科技(301065)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1.995亿元,同比增长25.4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6.3万元,同比增长1.78%[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84.5万元,同比增长10.55%[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5.5%至1.995亿元,上期为1.59亿元[2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8%至1586.30万元,上期为1558.57万元[2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4.6%至1.739亿元,上期为1.292亿元[2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7.0%至507.93万元,上期为400.03万元[22] - 财务费用大幅改善至-400.81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402.99万元[2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76.5%至21.41万元,上期为91.27万元[22] - 财务费用-400.8万元,同比下降1016.31%[11]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96.4万元,同比下降3.45%[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7.4万元,同比改善83.93%[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96百万元,同比略降3.4%[2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至677.39万元,同比降幅83.9%[2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预付款项1418.8万元,较年初增长334.83%[9]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6.79亿元,较年初的6.65亿元略有增加[17] - 应收账款从年初的4799万元增长至5567万元,增幅约为16%[17] - 应收款项融资从年初的4395万元下降至2833万元,降幅约为35.5%[17] - 预付款项从年初的326万元大幅增至1419万元,增幅约为335%[17] - 存货从年初的1.09亿元降至9767万元,减少约10.4%[17] - 固定资产从年初的3.74亿元减少至3.63亿元[17] - 在建工程从年初的7187万元增至8151万元,增长约13.4%[17] - 应付账款从年初的7850万元降至6089万元,减少约22.5%[18] - 未分配利润从年初的3.42亿元增至3.58亿元,增长约4.7%[1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79亿元,同比激增2269.8%[27] 其他财务数据 -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同比下降24.14%[5] - 总资产13.58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17%[5] - 其他收益126.2万元,同比增长108.43%[11] -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同比下降24.1%[23]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于2022年4月19日完成全资子公司临海本立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15]
本立科技(30106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6.21亿元,同比下降0.6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82.49万元,同比下降40.22%[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01.65万元,同比下降63.38%[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95元/股,同比下降45.09%[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6%,同比下降13.36个百分点[21]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13.56亿元,同比增长113.40%[21]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12亿元,同比增长155.89%[21]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43亿元,环比第三季度1.49亿元下降3.7%[23]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3.41万元,环比第三季度1021.50万元下降9.6%[23] - 营业收入62110.46万元,同比下降0.60%[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5482.49万元,同比下降40.22%[66]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6.21亿元,同比下降0.60%[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3.38%至3601.65万元人民币[8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激增5876.30%至6.35亿元人民币,主要因IPO募集资金到账[88]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6.6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年初6.77%升至49.01%,主要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93] - 应收账款增至4798.7万元,但占总资产比例下降2.53个百分点至3.54%,因信用期内货款增加[93] - 存货增长至1.09亿元,但占比下降6.22个百分点至8.05%,因原材料囤货增加及新车间投产[93] - 固定资产增至3.74亿元,占比下降15.66个百分点至27.55%,因新车间投产将在建工程结转[93] - 在建工程减少至7187.2万元,占比下降11.09个百分点至5.30%,原因同上[93] - 长期借款完全清偿,占比减少2.97个百分点至0%[93]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4395.2万元,但占比下降2.10个百分点至3.24%,因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比例上升[93] - 报告期投资额9979.9万元,较上年同期1.19亿元下降16.25%[97] 成本和费用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42.10万元,较2020年648.59万元略有下降[26] -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2,4-二氯氟苯、环丙胺、三氯化铝、乙酸乙酯、金属钠、二甲胺、四氯化碳等,2021年度价格大幅上涨[40] - 主要原材料1上半年平均价格136.96,下半年平均价格162.99,采购额占比26.82%[51] - 主要原材料2上半年平均价格37.11,下半年平均价格37.32,采购额占比22.78%[51] - 主要原材料3上半年平均价格5.81,下半年平均价格6.62,采购额占比8.71%[51] - 主要原材料4上半年平均价格7.77,下半年平均价格8.37,采购额占比5.98%[51] - 主要原材料5上半年平均价格5.35,下半年平均价格6.13,采购额占比3.95%[51] - 原材料乙酸乙酯、焦炭、二甲苯、三氯化铝、四氯化碳、环丙胺、三正丁胺年均采购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49%、31.8%、40.69%、31.6%、124.13%、17.44%、90.47%[51] - 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产品成本明显上升[66] - 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提升幅度低于成本上升幅度[66] - 801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大幅上升32.57%至3369.19万元[78] - 1701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激增97.62%至390.92万元[78]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80.83%至71.59万元人民币,主要因运输费计入营业成本[82]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20.73%至-309.22万元人民币,主要因IPO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增加[82] - 研发投入金额为1986.27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0%[8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产品线包括801产品(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1201产品(2,4-二氯-5-氟苯甲酰氯)及1501产品等募投项目产品[14][15] - 公司产品1701为诺氟沙星高级中间体(1-乙基-7-(1-哌嗪基)-6-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盐酸盐)[14] - 公司新产品包括1902(DDTA/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1903(EETA/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等募投项目产品[15] - 公司主要产品801产品(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用于合成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喹诺酮原料药[32] - 公司主要产品1201产品(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用于合成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喹诺酮原料药[33] - 公司主要产品1501产品(2-(2,4-二氯-5-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用于合成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克林沙星、贝西沙星等喹诺酮原料药[33] - 公司主要产品1701产品(1-乙基-7-(1-哌嗪基)-6-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盐酸盐)用于合成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喹诺酮原料药[33] - 医药中间体业务收入6.07亿元(占总收入97.70%),同比下降0.81%[72] - 1701产品收入大幅增长86.43%至6732.83万元,毛利率提升5.15个百分点至19.02%[74] - 1501产品收入下降7.03%至4.07亿元,毛利率下降7.19个百分点至15.70%[74] - 医药中间体生产量下降11.20%至14156吨,库存量下降23.41%至759吨[76] - 所有主要产品平均售价均上涨,其中1501产品涨幅5.52%至91.04元/千克[75] -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71.12%,贸易商模式收入下降3.69%至1.79亿元[72] - 产品801设计产能5000吨/年,产能利用率95.59%,在建产能3000吨/年[52] - 产品1201设计产能5203吨/年,产能利用率88.69%,在建产能3000吨/年[53] - 产品1501设计产能6100吨/年,产能利用率76.30%[53] - 产品1701设计产能1700吨/年,产能利用率24.59%[53] - 新增生产线尚在试产中,产能利用率较低[66] - 以前年度存量二聚物已于2021年2月耗用完毕[66]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四氯化碳傅克反应及喹诺酮原料药绿色合成技术平台[14] - 公司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和SIS(安全控制系统)保障生产安全与效率[14] - 公司采用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处理有机废气[14] -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定制研发为补充,注重产、学、研联合发展[43] - 拥有20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6项软件著作权[59][67] - 2021年度新申请6项发明专利[67] - 研发人员数量为55人,较上年增加5.77%[85] 地区表现 - 浙江地区收入增长15.63%至3.36亿元,毛利率下降5.71个百分点至16.61%[7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替代和成本的经营理念[112] - 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112] - 公司计划将产品应用领域从医药中间体拓展至农药中间体和新材料中间体[112] - 公司计划进军医药原料药市场[112] - 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以扩充产能[115] - 公司实施战略采购计划以降低采购成本[117] - 公司持续推进生产装置连续化生产改造[117] - 公司存在业绩下滑风险,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影响[125] - 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巩固现有领域优势地位,丰富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125] - 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外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际金融政策、国内产业政策和安全环保政策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对公司产生影响[126] - 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发生呈现出不确定性,若未来疫情出现反复,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并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29] - 预计2026年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900亿元[109] - 公司原材料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120] 生产与运营 - 公司采取订单驱动、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市场预测和过往需求制定生产计划[45] - 公司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主要客户为国内医药、化工企业及贸易商[49] - 公司采购模式根据销售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由采购部向合格供应商直接采购原材料[44] - 公司主要产品上游为基础化工原料,下游为医药、农药、新材料等应用行业[38]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为4.31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9.33%[80]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2.13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4.32%[80]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额为2.64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采购总额的54.97%[80] - 公司位于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临海区块内[62] - 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性排放物[123] - 国家环境保护力度日益增强将增加公司在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123] -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部分原材料和副产物为易燃、易爆和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124] - 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124] - 公司废水排放总量为177,143.39吨,核定量为21.28吨[188] - 公司CODcr排放总量为76.167吨,核定量为106.4吨,排放浓度350mg/L,标准限值500mg/L[188] - 公司氨氮排放总量为1.457吨,核定量为7.44吨,排放浓度4.3mg/L,标准限值35mg/L[188] - 公司总氮排放总量为1.28吨,核定量为14.594吨,排放浓度16.7mg/L,标准限值70mg/L[188] - 公司SO₂排放总量为0.456吨,核定量为2.16吨,排放浓度3mg/m³,标准限值200mg/m³[188] - 公司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83吨,核定量为21.6吨,排放浓度26mg/m³,标准限值200mg/m³[189] - 公司VOCs排放总量为1.789吨,核定量为40.17吨,排放浓度9.05mg/m³,标准限值80mg/m³[189] - 公司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1000吨/天,废气处理系统RTO处理能力为25000立方米/小时[190] - 公司完成年产2000吨尿嘧啶、1400吨诺氟沙星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技改项目环评审批[191] - 公司2021年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受到的行政处罚[194]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拟以总股本7068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含税)[5] - 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同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12月注销[13] - 报告期定义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3] - 报告期末指2021年12月31日[13] - 今年取消去年因疫情出台的社保费减免等优惠政策[66] - 公司董事会设有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董事会人数及人员构成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134] - 公司监事会设有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2名,人数和人员构成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与要求[135]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具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生产系统、附属生产和配套设施,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房屋、机器设备、注册商标及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140] - 公司已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能够独立作出财务决策,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142]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146]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146]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7.99%[147] - 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政杰持股17,090,000股且无变动[148] - 董事陈建军持股7,140,000股且无变动[148] - 董事兼副总经理顾海宁持股4,270,000股且无变动[148] - 监事会主席吴小成持股350,000股且无变动[149] - 财务负责人潘朝阳持股150,000股且无变动[149] - 副总经理盛孟均持股200,000股且无变动[149] - 副总经理兼董事王佳佳持股100,000股且无变动[149] - 公司2021年董事会秘书顾海宁因个人原因于10月13日离任[150] - 公司于2021年10月18日聘任王佳佳为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150]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量合计为29,300,000股[150] - 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政杰自2018年6月任职至今[151] - 董事陈建军自2018年6月任职至今[151] - 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潘朝阳自2019年7月任职至今[156] - 副总经理潘凯宏自2013年1月任职至今[156] - 独立董事杨文斌自2019年6月任职至今[153] - 独立董事商志才于2022年4月离任[153] - 监事会主席吴小成于2022年4月离任[15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399.61万元[161] - 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政杰税前报酬总额为55.47万元[161] - 董事陈建军税前报酬总额为24.02万元[161] - 董事兼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顾海宁税前报酬总额为60.8万元[161] - 董事兼副总经理孙勇税前报酬总额为45.1万元[161] - 三位独立董事(杨文斌/商志才/陈六一)各自税前报酬均为3.57万元[161] - 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潘朝阳税前报酬总额为45.4万元[161] - 副总经理潘凯宏税前报酬总额为45.22万元[161] - 副总经理盛孟均税前报酬总额为45.45万元[161]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佳佳税前报酬总额为17.1万元[161] - 公司2021年共召开董事会会议7次[162][164] - 所有董事均未连续两次缺席董事会会议[164] - 董事出席股东大会次数均为3次[164] - 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会议3次[167] - 董事会于2021年3月8日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202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162][167] - 独立董事杨文斌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3次[164] - 独立董事商志才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3次[164] - 独立董事陈六一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3次[164]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65] - 董事对公司提出的建议均被采纳[166] - 2021年10月18日审议通过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168] - 监事会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170] - 现金分红总额为2473.8万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77]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473.8万元[177][178]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7068万股[177] - 可分配利润为3.41亿元[177] - 现金分红总额占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为7.25%[177] - 公司未提出现金红利分配预案不适用[179]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100%[183] - 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个[184]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85]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董事会自我评价报告意见一致[185] 人力资源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421人,其中生产人员316人(占比75.1%),技术人员55人(占比13.1%),行政人员38人(占比9.0%),销售人员4人(占比1.0%),
本立科技(301065)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87亿元,同比下降4.18%[3]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778亿元,同比增长4.68%[3]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1.5万元,同比下降61.52%[3]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9.09万元,同比下降31.3%[3] - 净利润为4559.09万元,同比下降31.3%[22] - 营业利润为5020.52万元,同比下降33.8%[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6元,同比下降31.2%[23] - 营业收入为477,774,804.52元,较上年同期456,422,365.08元增长5%[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395,491,698.10元,较上年同期344,640,451.01元增长15%[21] - 研发费用为1272.73万元,同比下降19.9%[22] - 销售费用为52.86万元,同比下降80.9%[22]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059.50万元,同比增长70.0%[26] 现金流量表现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98.83万元,同比下降65.1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798.83万元,同比下降65.1%[2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527.40万元,同比改善3.5%[2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59亿元,主要来自吸收投资7.02亿元[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75亿元,较期初增长15.5倍[27] 资产和权益变化 - 总资产达13.3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0.65%[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2.0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53.94%[4] - 货币资金增至6.746亿元,较年初增长1455.2%,主要因首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7] - 资本公积增至7.67亿元,较年初增长656.06%,主要因发行股票溢价所致[8] - 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674,648,697.36元,较年初43,380,213.53元增长1,455%[17] - 公司总资产达到1,338,953,800.38元,较年初635,637,496.97元增长111%[17][19] - 资本公积大幅增加至767,026,207.29元,较年初101,450,969.47元增长656%[19] 应收账款及融资变动 - 应收账款增至5871.35万元,较年初增长50.78%,主要因销售增长及信用期内货款增加[7] - 应收账款增至58,713,482.50元,较年初38,940,567.33元增长51%[17]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50,956,884.53元,较年初34,260,269.65元增长49%[17] - 应收账款为38,940,567.33元[30] - 应收款项融资为34,260,269.65元[30]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 固定资产增至342,608,176.37元,较年初277,007,789.64元增长24%[17] - 固定资产为277,007,789.64元[30] - 在建工程为105,108,146.16元[30] 其他资产负债项目 - 预付款项减少165,165.20元至3,127,036.36元[30] - 存货为91,463,448.15元[30] - 使用权资产增加5,633,640.47元至5,633,640.47元[30] - 应付账款为68,307,695.23元[31]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2,372,710.31元至28,410,446.42元[31] - 租赁负债增加3,095,764.96元至3,095,764.96元[31] 股权融资及股东结构 - 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1,768万股A股,总股本增至7,068万股[15] - 前十大股东中杭州少思投资持股7.43%(5,250,000股)为最大机构股东[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