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诊断(300244)

搜索文档
迪安诊断(300244) - 2015年12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1:18
2016年战略布局 - 继续推进“4 + 4”布局策略,在甘肃、安徽、西安、福建设立第三方实验室基础上,再新设不少于4家中心实验室或区域中心 [3] - 加大渠道资源整合,加速推进“服务 + 产品”商业模式升级,推动托管及区域中心模式复制 [3] - 重点打造大遗传诊断及肿瘤基因诊断平台,推动遗传咨询师培训与遗传诊断中心建设 [3] - 生产平台围绕分子诊断产品,侧重于微生物快速鉴定等产品报证以及测序类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3] - 司法鉴定、CRO、健康管理等协同业务版块在合作形式与区域扩展上有重大突破 [3] 博圣项目进展 - 2015年切入优生遗传细分市场,2016年继续携手博圣,通过后续整合方案实施促进遗传诊断领域影响力与扩大市场份额 [3] 与泰格合作情况 - 与泰格合资建立CRO临床中心实验室,打造临床诊断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签单能力与强化临床试验服务能力,合资公司正在设立中 [3] 肿瘤检测与基因健康小镇 - 已搭建技术平台与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多款肿瘤检查套餐推向市场 [4] - 2016年参与“基因健康小镇”建设,打造基因健康产业集聚区 [4] - 高通量测序室间质评选择乳腺癌19易感基因检测,5个基因均为肿瘤易感基因,胚系突变室间质评结果预计2016年4月公布 [4] 司法鉴定规划 - 司法鉴定业务有较高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力,鉴定内容涵盖多领域 [4] - 2016年继续引进体系内专家人才,携手成熟区域合作伙伴连锁化复制,着重打造核心鉴定学科 [4] 第三方影像考虑 - 关注第三方影像,赴国外多次考察,研究“检验 + 影像”体内体外诊断一体化模式,合适时机尝试 [4][5] 浙江健康产业联合会价值 - 联合会集合浙江全省近300家健康相关企业和机构,顺应政策导向,为实现2020年健康产业万亿目标而设 [5] - 公司作为第一届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行业对接整合资源,实现与众多企业协同创新,未来共同发起健康产业基金,孵化培育项目 [5]
迪安诊断(300244) - 2017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5:36
分组1:医疗改革对IVD行业及迪安诊断的影响 - 对IVD行业产生影响的医疗改革主要有两票制、配送商遴选、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等 [3] - “两票制”加速行业洗牌,医联体政策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 [3] - 政策对迪安诊断的影响包括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技术和服务提升、呈现平台化态势 [3] 分组2:渠道商选择迪安诊断的原因 - 迪安诊断与渠道商优势互补,区域经销商缺乏实验室运行等经验,迪安诊断有十多年运营经验、30多家中心实验室和产业链布局 [4] - 双方合作是大势所趋,合并后渠道商可借助迪安优势快速发展 [4] 分组3:迪安诊断全国布局状况 - 迪安诊断核心主业是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全国连锁化运营领先,目前在全国布局25家省级中心、5家区域中心,今年将完成省级布局 [5] - 医联体、分级诊疗政策给独立实验室带来机遇与挑战,区域中心有成功标杆,还有新模式在探索 [5] 分组4:IVD行业及迪安诊断业务模式 - IVD行业目前有渠道代理、服务外包、集采3种模式 [5] - 国外独立实验室早期集中在普检业务,近5 - 10年多与药厂合作进入诊疗一体化模式,诊所业务规模达70% - 80% [5][6] - 迪安诊断从代理业务起家,历经两轮转型,模式从1.0代理到2.0服务外包再到3.0合作共建,不断升级 [6] 分组5:司法鉴定情况 - 司法鉴定市场约50亿,行业纯利润高,但有不良竞争,国家反腐推进后情况会改善 [6] - 公司有限开展司法鉴定,做有核心竞争力工作,推进网络化运行,走向技术服务,目前主要是培训,项目可行性较好 [6][7] 分组6:迪安诊断成本量化指标应对措施 - 随着规模增加,提升采购议价能力和内部运营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与智能化降本增效 [7] - 优化项目结构,对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项目产业化调整成本结构 [7]
迪安诊断(300244) - 2017年6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5:32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第三方实验室是社会化专业分工趋势和分级诊疗重要支撑,国家政策支持其发展 [2][3] 公司经营策略与优势 - 覆盖2000多项检验项目,有成本领先优势,坚持“服务 + 产品”双轮驱动战略,实现全国布局和产业链整合 [3] - 拥有强大供应链资源与运营管理能力,能提供量身定制专业化管理 [6] - 有近几百人售后服务团队,可快速响应客户服务 [7] 公司发展策略与市场空间 - 加快全国布局,实现省会城市实验室网络全覆盖,下一步下沉区域中心 [4] - 诊断外包市场因医院分成比例提高、大型实验室优势、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出台而扩容 [4] 公司收购与协同 - 基于行业变革判断运用资本扩张,进行渠道整合以实现战略转型 [4][5] - 与渠道商在客户资源、共建实验室、角色转型等方面协同发展 [5][6] 公司客户结构 - 服务外包客户中,二级医院占比约40%,三级医院占比约20%,其他为二级及以下医院 [6] 公司对基因诊断行业的态度 - 重视基因诊断行业发展,获牌照,加大专家引进、技术研发,与三甲医院合作推广诊疗一体化 [7]
迪安诊断(300244) - 2016年9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1:38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卓越的实验室运营能力,超12年运营经验,服务检测人员超1亿,检测数据达10TB,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之一 [2][3] - 完善的中国市场布局与强大的业务资源,业务渠道覆盖全国24个省份,服务客户总数达12000家,预计2016年末全国实验室数量达30家 [3] - 领先的研究与技术能力,拥有省级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团队和多个自主研发转化平台,搭建了多种技术平台 [3] - 专业的冷链物流能力 [3] - 高度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外包诊断服务、IVD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布局 [3] 行业竞争理解 - 公司加速实验室建设,基于良好财务结构和资本运作能力可承载快速布局节奏,近几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3] - 分级诊疗及医保控费政策推动下,医疗机构倾向提高外包服务比例,市场需求递增,行业市场持续扩容,但第三方诊断外包占比仍小,公司有领先优势和创新商业模式 [3] 特检业务情况 - 公司将肿瘤、遗传和血液病等纳入特检范围,定位是普特检结合,特检团队独立建设 [3][4] - 在肿瘤领域做高端布局,在遗传领域举办培训班,近300多咨询师获省卫计委牌照,未来申请国家级培训班 [4] - 以抢占特检技术制高点为竞争策略,致力于提高特检业务精准性和核心竞争力,2016年7月推出“基因小镇”项目,帮助医院建立学科建设 [4] 医院合作相关 - 公司商业模式灵活,对市场敏感度高,业务服务版块可满足各级医院不同发展阶段需求,能迎合和调整医院态度 [4] 毛利率情况 - 公司上市以来毛利率合理性存在争议,商业模式创新,因代理商身份采购成本相对较低,注重成本效率和控制 [4][5] - 现阶段毛利率对比是局部比较,随着同行进入,毛利率将更合理比较,体现公司管理能力 [5] 渠道整合标准 - 选择有竞争优势代理品牌、足够客户资源且与原有客户结构互补的经销商,首选罗氏诊断经销商 [5] - 希望经销商是有梦想、有愿景、高度认可公司、有意愿做大健康产业的事业合伙人,整合中嵌入及推广全产业链增值服务 [5]
迪安诊断(300244) - 2017年8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1:54
公司概况 - 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学诊断服务和产品的公司[1][2] - 公司致力于成为"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提供者",加速推进了全国实验室网点布局[2] -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新疆、长春、福建、青海和河北等地开设了省级实验室,并正在筹建西藏、海南等地的省级实验室[2][3] 实验室布局和盈利情况 - 单个实验室的盈亏平衡点呈上升趋势,目前收入需达到3000万元左右,盈亏平衡时间多为3年左右[3] - 实验室投资规模呈扩大趋势,省级实验室建设投入已达到3000万元左右[3] - 诊断服务价格呈下降趋势,需要增加样本检测量以达到预定营收目标[3] - 部分地区第三方诊断市场接受度不高,需要一定时间培育市场[3] - 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占比仅3.5%-5%,行业发展空间较大[3] 健康管理业务 - 公司搭建了韩诺健检、美生健检、全程国际和苍南健检等四个健康管理业务[5][6] - 公司倾向选择与医院有机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公司在医疗终端资源[6] 诊断产品和服务业务 - 公司产品销售收入14.01亿元,同比增长50.29%,毛利率有所提高[6] - 公司诊断服务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30.55%,毛利率43.23%[6] - 未来合作共建模式和精准诊断中心项目是公司的重点布局[6] 渠道商收购情况 - 公司收购的渠道商整体业绩表现良好,基本符合预期[7][8] - 公司在收购时估值较为保守,即使个别项目未完全完成对赌业绩,也不会马上构成商誉减值[7][8] - 公司正在与渠道商进行沟通,要求其加大投入以实现转型,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8]
迪安诊断(300244) - 2017年7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1:12
减持情况 - 副董事长胡涌因个人意愿和资金需求减持,已告知上市公司并依规披露 [2][3] - 董事长陈海斌减持资金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借款及融资事项还本付息,体现对公司发展信心 [3] 行业与公司发展 - IVD行业竞争激烈,收费扣率下降,但迪安诊断规模化优势渐成竞争壁垒,利润率相对稳定 [4] - 公司2014年开始全国布局,已建31家实验室,今年计划新建5家省级中心,内生发展空间可持续增长 [4][5] 行业壁垒 - 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在人才、服务流程、技术能力、信息技术等方面要求高,单点新建投入大,项目开展受限 [5] 渠道商问题 - 公司收购的渠道商优质,目前表现符合预期,正推动其战略转型,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 [5][6] - 公司对渠道商有业绩要求,正沟通交流,在保障收入和利率情况下加大投入实现转型 [6] - 公司整合罗氏诊断代理商,因其优秀、文化相近、合作可行性高,注重团队及转型意愿等因素 [6] - 收购渠道商可完善资源、携手转型、增加产品叠加价值,渠道整合势在必行 [7] 医联体业务 - 医联体将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公司凭借医院资源配合实施,加速医疗下沉战略 [7] - 公司可帮助建立区域检验平台,提供供应链管理和专业增值服务 [8]
迪安诊断(300244) - 2018年1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10:26
商业模式与行业特点 - 公司2001年成立,以产品代理业务起家,2004年踏入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秉承“服务 + 产品”商业模式 [2] - 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渗透率5%,低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30% - 60%,公司产品业务为医院检验科供应试剂和耗材,服务业务为大力发展第三方医学诊断业务 [3] - 公司可检测超2000个项目,远超普通三甲医院,能为医院检验科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 [3] - ICL行业特点包括标准化、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本领先、技术创新驱动 [3] - 公司实验室检测项目含普检和特检,普检收费和分成比例下行,特检有技术壁垒和大市场规模,细分领域近百亿,超普检行业规模 [4] - 公司着力发展NGS和生物质谱平台两大技术平台,聚焦肿瘤、感染等四大学科,生物质谱检测有望成百亿级以上市场 [5] 行业竞争格局 -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未来将进一步集中化,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原因是规模效应、成本领先,大型公司采购和议价能力强,技术和人才吸引力高,且国外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 [6] - 行业结构逐渐瓦解,上、中、下游公司都往全产业链发展,竞争对手增多,存在行业模式被颠覆的竞争态势 [7] - 医联体和区域医疗政策推进,若不参与建设,下属医疗机构样本可能转移,公司早布局合作共建业务,已有超300家合作共建客户,收入和利润贡献快速增长 [7] - 公司定位于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商,在合作共建领域相比第三方实验室和纯渠道公司有优势 [8] 实验室筹建与覆盖 - 2017年12月29日海南实验室开业,标志公司省级实验室完成全国布局,适时考虑区域中心、二级中心下沉 [9] - 省级实验室覆盖半径为整个省份,业务覆盖半径因项目而异,时效性强的项目24小时内出报告,覆盖全省;时效性不强或样本量少的项目可全国覆盖 [9] 规模优势 - 样本规模增大可摊销固定成本,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9] - 规模增大增强采购端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9] - 规模增大后有能力和意愿往上游延伸,建立技术平台吸引人才,开拓项目,子公司已开始研发试剂耗材,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率 [10] 财务情况与改善措施 - 2017年以来公司管理层关注现金流,前期为全国布局融资投入市场,截止2017年底省级实验室完成布局,渠道商收购基本完成 [10] - 2016年现金流少于利润,原因是服务和产品高速增长使应收账款规模上升,产品公司账期长致整体应收账款周期变长 [11] - 未来资本性支出需求减少,公司将在财务管理方面精细化运营,加大应收账款考核力度,改善回款能力,加强现金流造血能力 [11] - 推进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有利于改善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净资产规模和还款能力、提升信用评级,且包含收购迪会信项目,抵御摊薄股票即期回报 [11][12] 医院相关决策与分成 - 检验科某些项目外包服务由医院检验科主任决策,检验科整体合作共建业务至少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决策,大型三甲医院可能需卫计委领导决策 [12] - 公司通过成本测算确认分成比例,服务外包领域不同区域分成不同且整体下行,医保控费使检验收费降低,医院外包检验项目动力增加 [13] NGS领域布局 - 公司在已有基因测序平台基础上,搭建并打造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平台,获批成为国家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试点单位和国家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示范中心 [14] - 引入分子遗传学领域专家及人才,助力完善相关技术平台建设 [14]
迪安诊断(300244) - 2017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06:48
行业竞争格局 - 2015年全国实验室近400家,平均每个省份十几家,目前仅有迪安和金域完成全国实验室布局,其他多为未全面布局或规模较小的实验室 [2] - ICL行业具有标准化、成本领先、技术创新等特点,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 [3] - 未来国内ICL行业将进入寡头时代 [5] 应对竞争策略 应对同行竞争 - 迪安具备模式创新、辅助平台全面建立、资金壁垒、价格下降风险抵御能力等自身优势 [3][4] 应对渠道商转型竞争 - 渠道商因医改转型,以集采为起点搭建新供应体系,但医院更看重实验室综合服务能力 [5] - 迪安具备丰富实验室运营管理经验等优势,可助力医院检验科专业化运营 [6] 渠道商收购 收购目的 - 渠道整合是确立公司平台定位的有效途径,与当地渠道商合作可快速打破新区域市场局面 [6] - 公司与渠道商优势互补,推进“服务 + 产品”一体化战略实施 [7] 业绩表现及商誉减值 - 公司收购的渠道商整体表现良好,基本符合预期,减值可能性小 [8] - 公司对渠道商进行战略性指导与管控,高效协同发展 [8] 技术战略布局 - 公司着力打造NGS技术平台和质谱技术平台,聚焦妇幼、肿瘤、感染以及病理等四大重点专科领域 [8][9][10] - NGS技术平台可借助基因检测诊断疾病,防控遗传性疾病,公司还开展遗传咨询培训 [9] - 质谱技术平台将围绕临床检验等重点应用领域,为公司带来业绩突破 [10] 行业领域发展 - 国内ICL行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国外可开展检测项目达4000余项,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只能开展2000多项,特检领域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10] - 普检项目技术壁垒低、利润薄且竞争激烈,特检领域技术壁垒强、市场规模大,是公司未来营收和利润重要贡献点 [11] 实验室定位 - 省级中心实验室覆盖范围广、检测项目多,定位“大”而“全”;区域中心实验室定位“快”而“精”,旨在挖掘深层客户 [11][12] 净利润增速 - 公司内生增速保持稳健增长,并购渠道商有助于进入新市场,但成本支出增加影响净利润 [12][13] - 公司会平衡速度和耐力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迪安诊断(300244) - 迪安诊断调研活动信息
2022-12-03 10:30
行业竞争与市场格局 - ICL行业中仅有迪安和金域完成了全国网络布局,行业资源和份额逐步向龙头企业聚集 [2][3] - 2019年上半年,迪安诊断旗下实验室运营状态良好,总体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新建实验室减亏趋势明显,预计年底多家实验室扭亏为盈 [3] - 随着医改政策深化和竞争加剧,新进入者业务开拓压力和达到盈亏平衡时间逐步上升,难以复制前期快速扭亏为盈的循环 [3] 资本支出与研发投入 - 2016年和2017年,迪安建设了近20家实验室,集中投入仪器、设备、场地建设等 [4] - 近两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提升特检能力,打造质谱和基因检测两大技术平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4] - 随着实验室逐渐盈利和技术平台搭建完成,资本性支出预计呈现稳步减少趋势 [4] 项目发展与技术合作 - 2018年,公司与FMI、ROCHE开展战略合作,获得FMI全面基因组测序分析(CGP)相关技术的独家授权 [4][5] - 2019年上半年,FMI平台报告质量受到客户高度认可,公司积极优化流程,研发小Panel项目以满足中国市场多样化需求 [5] - FMI项目有望实现临床放量,成为助力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5]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公司秉承"服务+产品"一体化商业模式,持续推进"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提供商"的平台型企业战略目标 [5][6] - 服务业务和产品业务融合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依托渠道商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完善服务能力,实现协同发展 [6] - 产品公司客户多为三级医院,服务公司客户多为二级及以下医院,三级医院为服务公司开拓特检业务提供良好客户基础 [6] 上游合作与供应链管理 - 迪安诊断作为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丰富客户资源,具有极强上游议价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 [6][7] - 公司与罗氏、希森美康、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同时积极与质量过硬的国产品牌加强合作深度 [7] - 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综合考虑产品性能、采购价格、稳定性、实验操作方便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7]
迪安诊断(300244) - 2018年5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09:52
分组1:商誉减值情况 - 2017年公司商誉减值主要由新疆元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北京迪安开元科技有限公司导致,北京迪安开元因人员及业务定位变化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3] - 新疆元鼎商誉减值原因包括政策因素致检验量和耗材采购需求降低、转型升级忽略原有业务维护开拓且新业务处培育期、公司保守态度大额减值、收购标的净资产上升且其他渠道公司无减值迹象 [3][4] 分组2:业务价值评估与发展趋势 - 公司定位为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提供商,独立医学实验室和渠道代理是分支业态,“服务”和“产品”相辅相成,应整体评估价值 [4] - 单一集采和ICL业务有局限,公司采用产品 + 服务创新模式,2004年布局ICL业务,2015年启动收购渠道商战略,截至2017年底完成全国省级实验室网络布局和大规模渠道收购,近年推出3.0合作共建模式 [5] 分组3:合作共建业务情况 - 目前合作共建客户以二级及以下医院为主,有部分三级医院客户,2018年继续推进规模并优化客户结构 [6][7] - 合作共建合约5 - 10年,有助于长期利润保障,虽初期利润率低但业务规模大,能促进行业渗透和利润规模上升,相比新建实验室盈利周期更快 [7][8] 分组4:战略扩张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战略定位为医学诊断整体化服务提供商,核心在服务,产业链布局为服务业务,无脱离主业扩张 [7] - 国内检验市场终端规模约2000多亿,ICL市场规模约100多亿,公司单纯ICL业务行业占有率约20%,排名第二,整体规模在检验市场排名第一 [8] 分组5:债务情况 - 公司前几年发展快、规模提升资金需求增加,通过债务收购渠道商致资产负债率上升,目前大规模收购基本结束,正推进非公开发行事项改善现金流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