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股份(300196)

搜索文档
长海股份(300196)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 营业收入6.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0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5.0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32%[4] - 净利润同比下降64.36%至8121.58万元,主要因产品价格下降导致销售利润减少[9]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4.31%至9310.01万元,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减弱[9] -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同比下降64.29%[4]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64.29%至0.20元[9]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0.0%至6.03亿元[2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4.3%至8135万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64.3%至0.20元[23] 成本和费用变化 - 销售费用1007.6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84%[8]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6%至4.35亿元[21]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8.9%至3573万元[22]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30.21%至2387.04万元,与利润下降趋势一致[9]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188亿元,同比上升8.6%[26]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387万元,同比下降30.2%[2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3.007亿元,同比下降4.4%[26]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64.2%至1174万元[2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76%[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48.18%至1.38亿元,主要受银行理财减少影响[9] - 筹资活动现金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496.75%至1.33亿元,主要来自新增1.34亿元银行借款[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额为1.75亿元[2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5.4%至5.45亿元[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9亿元,同比下降15.8%[2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5亿元,同比恶化43.0%[2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96.8%[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224亿元,同比增长120.8%[26]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52.62%[10]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1.74亿元,较年初增长11.64%[1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4亿元,较期初增长11.6%[27] 资产项目变动 - 交易性金融资产1.8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1.21%[8] - 应收票据790.7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43.68%[8] - 在建工程4935.54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4.19%[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81亿元,较年初增长31.18%[17]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4.53亿元,较年初增长3.42%[17] - 存货期末余额为2.73亿元,较年初增长10.63%[17]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25.37亿元,较年初下降0.46%[18] 负债和权益项目变动 - 短期借款1.3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激增133998.15%[8] - 合同负债3449.24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67.66%[8]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34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134,098.15%[18]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2.78亿元,较年初下降20.87%[18]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6亿元,较年初下降0.07%[18] - 租赁负债环比减少23.7%至100万元[19] 其他收益和损失 - 利息收入同比激增636.06%至541.18万元,主要来自银行存款利息增加[9] - 资产处置收益同比下降90.25%至443.80万元,因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减少[9] - 资产处置收益同比下降90.3%至444万元[22] 股权结构信息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杨鹏威持股41.71%,共计1.70亿股[11] - 第一大股东杨鹏威持有限售股1.2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75%锁定[14] - 第二大股东杨国文持有限售股3240万股,与杨鹏威为一致行动人[12][14] 审计和报告说明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8]
长海股份:长海股份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等
2023-04-18 10:26
证券代码:300196 证券简称:长海股份 | | 营发展资金需求制定分红计划。公司会在综合考虑发展战略 | | --- | --- | | | 和实际经营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合理、持续、稳定的 | | 利润分配政策。感谢您对公司关注与支持! | | | | 8、总经理你好,公司要做大做强是否有向其他行业发 | | 展的意向,比如说参股或收购军工或高科技公司? | | | | 您好,公司立足于主业,积极布局玻纤复材行业产业链, | | | 并密切关注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感谢您对公司的关 | | 注,谢谢。 | | | | 9、尊敬的杨董,公司业绩优秀,股价很低,对此公司 | | | 有何措施提升股价?在创业板很多公司市盈率很高,股价很 | | 高,而贵公司市盈率很低,股价却长期低迷。 | | | | 您好,公司持续专注于主业发展,希望通过持续、健康 | | | 稳定的发展,带动公司整体市值的提升,二级市场的股价表 | | | 现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市场情绪、投资者偏好等多重因 | | 素影响,请投资者审慎决策,理性投资。谢谢。 | | | | 10、请问公司今年的生产形式相较于去年同期有什么区 | ...
长海股份(300196)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10 16:00
公司经营情况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1亿元,同比增长24.91%[1]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1] - 公司下游行业主要为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3] - 2022年营业收入为30.17亿元,同比增长20.37%[16]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7亿元,同比增长42.78%[16]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2亿元,同比下降6.09%[16]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00元,同比增长42.86%[16]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13%,同比增加3.38个百分点[16]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55.69亿元,同比增长18.57%[16]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2.50亿元,同比增长21.63%[16] 行业发展情况 - 2022年我国玻璃纤维纱总产量达到687万吨,同比增长10.2%[1] - 2022年我国各类电子布/毡制品总产量约为86万吨,同比增长66.2%[1] - 2022年我国各类工业用毡布制品总产量约为777万吨,同比增长6.6%[2] - 2022年我国各类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641万吨,同比增长9.8%[3] - 2022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规模约为341万吨,同比增长约为24.5%[4] - 2022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为1833万吨,同比增长9.00%[5] - 2022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为12.47万吨,同比下降31.5%[6] - 2022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7]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玻纤制品及玻纤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1] - 公司现有玻纤纱产能30万吨,是玻纤制品的基材[31] - 公司通过子公司天马集团进行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公司主营业务的产业链延伸[31] - 公司外销产品采用"经销商+展会"模式,内销产品采用直销和代销模式[34]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购置设备加计扣除的相关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33] 公司财务情况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702.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1,062.83万元,增长20.37%[41] -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83,215.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02%[41] - 2022年公司利润总额83,174.2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05%[41] - 2022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1,730.3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78%[41]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25.96%[51]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2亿元,同比下降6.09%[59,60] - 公司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5亿元,同比增加54.35%[59,60] - 公司2022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94亿元,同比增加229.40%[59,60] - 公司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07亿元,同比增加139.03%[59,60]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投入数智化转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89] - 公司将把握"双碳"背景下的产业新机遇,积极探索转型进入新领域、开发新业务,布局面向未来的新产业[89] - 公司将加快"成套化、智能化、国际化、社会化"的四化战略落地实施[89] - 公司将从以玻纤核心技术为主,横向拓展、纵向拔高,加强前瞻性布局,构建多层次技术研发实力[89] - 公司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在核心业务的优势地位,把传统优势业务做到极致[89]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99] - 公司控股股东规范自身行为,不存在占用公司资金或为其提供担保的情形,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100]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人数及构成符合相关规定[101]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3名,人数和构成符合法律法规要求[101] -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101] 环境保护 - 公司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167] - 公司拥有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2022.11.09-2027.11.08[168] - 公司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167] - 公司污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良好,危废分类存放管理良好[169] - 公司每年按要求对厂区进行年度环境监测,监测均达标[172] 社会责任 - 公司重视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等方式保障投资者权益[177] - 公司重视职工权益保护,为员工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公司全员学习[177]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岗位、缴纳
长海股份:关于举行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通知
2023-04-10 11:37
证券代码:300196 证券简称:长海股份 公告编号:2023-005 债券代码:123091 债券简称:长海转债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将于 2023 年 4 月 18 日(星期二)下午 15:00~17:00 在全景网举办 2022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本 次业绩说明会将采用网络远程的方式举行,投资者可登陆"全景•路演天下" (http://rs.p5w.net)参与本次年度业绩说明会。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举行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通知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问题征集专题页面二维码) 特此公告。 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出席本次业绩说明会的人员有:公司董事长杨国文先生、总经理杨鹏威先生、 董事会秘书费伟炳先生、财务总监周熙旭先生、独立董事陈文化先生、保荐代表 人徐建青先生。 为进一步做好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以提 升公司治理水平,现就公司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提前向投资者征集相关问题, 广泛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4 ...
长海股份(300196) - 长海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2-12-04 09:10
公司规划 - 加大新项目资金投入,适当增加负债,引进国外技术和产品丰富产品线,延伸产业链消化玻纤产能 [3] 行业技术与成本 - 池窑均为无硼无氟,公司与行业龙头在池窑配方、技术、工艺等方面无太大差异,但生产成本可能有别 [3] 行业调整情况 - 本轮玻纤行业调整因短期供给大于需求,但产能释放后无明显过剩,调整时间不长 [3] 产品毛利率与价格传导 - 今年玻纤纱毛利率同比下降,以玻纤制品销售带动玻纤纱消耗 [3] - 玻纤纱与玻纤制品价格密切相关,纱涨价制品相应涨价,幅度与产品销售紧俏度有关 [3][4] 公司发展重心与门槛 - 公司在做大做强玻纤纱同时,发展重心仍在玻纤制品 [4] - 玻纤纱生产工艺成熟,门槛主要是资金,新建单窑规模最好达8万吨/年以上,资金需求约8亿元 [4] 子公司与产品情况 - 公司对天马整改管理,使其优势保持,盈利能力将提升,发展空间大 [4] - 车顶毡价格无大幅变动,随市场状态有高低 [4] 产能规划 - 新建一条湿法薄毡线扩大产能,短切毡通过技术改造提产,加大其他制品生产线投入消化新增玻纤纱产能 [5]
长海股份(300196)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4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7%[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2.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6%[5]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9%[5]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14%[5] - 营业利润增长至6.93亿元,同比增长42.18%,因产能扩张带动收入提升[1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至6.02亿元,同比增长43.14%[11]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5.2%至22.96亿元[24] - 净利润同比增长43.1%至6.02亿元[2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3.1%至6.02亿元[25] - 基本每股收益1.47元同比增长42.7%[26] 成本和费用变动 - 研发费用增长至9661万元,同比增长38.27%,反映研发投入增加[1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3%至9661万元[2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9%至14.85亿元[24]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至-3158万元,同比变动-1476.01%,主要受汇兑收益影响[1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2%[5] - 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减少至5.06亿元,同比下降39.53%[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至11.43亿元,同比下降31.02%[1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增至1050万元,同比上升1212.50%,因承兑贴现增加[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由负转正至2613万元,同比上升105.47%[1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8.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3%[2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5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54.3%[28]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9.5%[2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28]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31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4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7%[2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36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45.8%[28]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3650万元人民币[2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51.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6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0.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5.48%[6] - 应收款项融资为4.3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0.71%[10] - 在建工程为1.0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7.30%[10] - 其他应收款为98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58.33%[10] - 无形资产增加至3.17亿元,同比增长104.53%,主要由于新购土地使用权[11] - 货币资金为762,049,925.27元,较年初750,798,214.91元略有增加[2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6,750,972.26元,较年初247,051,512.29元减少[20] - 应收账款为514,006,073.33元,较年初417,098,789.30元增加[20] - 应收款项融资为435,787,425.54元,较年初333,387,651.90元增加[20] - 存货为268,524,914.27元,较年初220,109,064.82元增加[20] - 固定资产较期初增长2.6%至23.67亿元[21] - 在建工程较期初增长47.3%至1.01亿元[21] - 无形资产较期初增长104.5%至3.17亿元[21] - 资产总计较期初增长8.6%至51.01亿元[21] 股权和股东信息 - 控股股东杨鹏威持股比例为41.71%,持有1.70亿股[14] - 杨鹏威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42,618,603.00股,占总股本比例未披露[15] - 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持股4,122,935.00股,占总股本1.01%[15]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六零三二组合持股4,038,388.00股,占总股本0.99%[15] - 期末限售股总数162,834,525股,较期初无变化[17] 公司重大交易事项 - 公司转让常州长海气体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1,062.39万元,预计税后净收益约530,295.72元[18] 报告基础信息 - 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9]
长海股份(300196)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1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5.37亿元,同比增长30.42%[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64.99%[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64.66%[26] - 营业利润49,276.73万元,同比增长63.87%[60][63]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2,815.58万元,同比增长64.99%[60][64] - 营业收入153,703.50万元,同比增长30.42%[60][62] - 公司合计营业收入为15.37亿元,同比增长30.42%[6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0%[196]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0.4%至15.37亿元人民币[195] - 母公司净利润为3.6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0%[200] - 基本每股收益1.05元/股,同比增长66.67%[26] - 基本每股收益1.05元,同比增长66.67%[6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63元增长至1.05元,增幅66.7%[19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64.66%,从上年同期22,576.27万元增至37,174.88万元[1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956,867,716.72元,同比增长21.86%[62] - 财务费用-8,110,171.81元,同比下降350.05%,主要因汇兑收益增加[62] - 研发投入63,371,689.61元,同比增长35.89%[63]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9%至9.57亿元人民币[19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8%至6337万元人民币[196]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从324万元变为-811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19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6%至3609万元人民币[196]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5.4%至5596万元人民币[196]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55.9%至6462万元人民币[196] 各业务线表现 - 玻璃纤维及制品营业收入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49.45%[67] - 玻璃纤维及制品毛利率为43.57%,同比增长4.74个百分点[67] - 化工制品营业收入为3.02亿元,同比下降8.82%[67] - 公司合计毛利率为37.75%,同比增长4.38个百分点[67] 产能与投资项目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利润水平显著提高受益于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项目扩产的产能释放[44] - 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入2.12亿元[77] - 年产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璃纤维技改项目计划投资2.02亿元[78] - 承诺投资项目"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报告期内实现效益10,773万元,累计实现效益12,015.39万元[88] - 公司拟投资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634,698.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96,698.46万元,流动资金38,000万元[145] - 全资子公司天马集团计划升级改造生产线,年产8万吨高端玻璃纤维及特种织物,项目总投资59,949.2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949.22万元(含铂铑合金投资12,147.38万元),流动资金9,000万元[150] 汇率风险管理 - 公司出口业务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面临汇率波动风险[9] - 公司采取调整出口产品定价和约定汇率波动条款等措施降低汇率风险[9] - 公司利用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波动风险[10] - 公司产品出口海外汇率波动影响海外报价和汇兑损益[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5640.69万元,主要包含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5141.01万元[31][32] - 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849.72万元[3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870.57万元[32] - 资产处置收益为5141.01万元,占利润总额10.44%[70] - 金融衍生工具初始投资成本为127,529.17元,期末金额为7,404,476.87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7,276,947.70元[80] - 公司出售贵金属铑粉资产交易价格为7,119万元[95] - 出售资产在报告期内为公司贡献净利润4,385.78万元[95] - 该出售资产净利润占公司净利润总额比例为10.25%[95]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54,277.85万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54,712.79万元,超出初始募集资金434.94万元[82][88] - 募集资金累计投资进度为100.80%,超出原计划投资额度[88]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39,500万元,赎回金额为39,500万元,实现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311.69万元[85] - 募集资金专户节余资金及利息合计4.84元已转入公司一般账户[86]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5,563.50万元(含发行费用)[86] - 可转换公司债券实际发行总额55,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54,277.85万元[82] -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0万元,但累计投入金额已达54,712.79万元[82][88] - 募集资金变更用途总额为0万元,变更比例为0.00%[82]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5,563.50万元[89]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金额54,277.85万元[89] - 募集资金专户节余资金及利息合计4.84元已转入一般账户并完成销户[90] 可转换公司债券 - 2020年12月23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5,500,000张,发行总额550,000,000元[159] - 可转换公司债券票面利率:第一年0.3%、第二年0.6%、第三年1.0%、第四年1.5%、第五年1.8%、第六年2.0%[159] - 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期起止日期:2021年6月29日至2026年12月22日[159] - 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长海转债)债券余额为5.497587亿元人民币[172] - 长海转债未转股金额为5.497587亿元人民币,占发行总金额的99.96%[179] - 长海转债转股价格由初始16.24元/股经两次调整后降至15.99元/股[177][178] - 报告期内累计转股金额为24.13万元人民币,转股数量为14,929股[179] - 可转债利率结构为逐年递增:第一年0.3%、第二年0.6%、第三年1.0%、第四年1.5%、第五年1.8%、第六年2.0%[172] - 可转债发行总额为5.5亿元人民币,发行日期为2020年12月23日[172][177] - 转股价格调整分别于2021年5月18日(调至16.14元/股)和2022年5月25日(调至15.99元/股)生效[177][178] - 可转债设有回售条款、赎回条款及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报告期内未触发相关条款执行[173] - 前十名可转债持有人合计持有可转债数量为2,281,937张,对应金额为228,193,700元[180]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双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可转债数量340,000张,占比6.18%[180] - 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1持有可转债数量317,967张,占比5.78%[180] - 中泰证券资管-甘肃银行"汇福"系列理财产品计划持有可转债数量308,093张,占比5.60%[180]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0亿元,同比增长3.93%[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9,550,344.98元,同比增长3.93%[6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3,519,227.08元,同比改善52.78%[63] 资产负债 - 总资产50.3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24%[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6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50%[26] - 无形资产318,874,812.26元,同比增长105.81%,主要因新购土地使用权[63] - 货币资金为7.4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4.79%[72] - 固定资产为23.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6.09%[72]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上年末25.69%下降至本报告期末23.43%,减少2.26个百分点[184] - 货币资金余额为744,889,691.94元,较年初750,798,214.91元略有下降[188] - 应收账款从年初417,098,789.30元增长至483,930,756.99元,增加66,831,967.69元[188] - 存货从年初220,109,064.82元增至259,928,558.77元,增加39,819,493.95元[188] - 货币资金较期初增长1.3%至5.54亿元人民币[192] - 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26.5%至3.05亿元人民币[192] - 存货较期初增长18.4%至1.35亿元人民币[192] - 应付债券余额为4.76亿元人民币[190][194] - 未分配利润较期初增长18.6%至23.43亿元人民币[19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10.5%至38.61亿元人民币[190] - 在建工程较期初增长34.8%至1828万元人民币[193] - 无形资产较期初增长263.5%至2.28亿元人民币[193] 子公司财务表现 -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2.23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0.35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6.4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6115.67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5485.61万元人民币[98] - 常州市新长海玻纤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2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374.89万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1832.7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832.70万元人民币[98] - 常州长海气体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805.00万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664.19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301.81万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115.95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12.31万元人民币[98] 行业与市场 - 玻璃纤维行业整体进一步大幅扩张产能可能加剧市场竞争程度[8] - 2021年玻璃纤维纱总产量为624万吨同比增长15.3% 2016-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7%[46] - 2022年1-6月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累计107.83万吨同比增长42% 出口金额累计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5.7%[50] - 2022年1-6月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量累计6.34万吨同比下降45% 进口金额累计4.75亿美元同比下降25%[53] - 国内整车复合材料应用比例仅8%-12% 远低于国外20%-30%水平[47] - 国内玻纤行业集中度高 前六大供应商占据大部分产能 寡头垄断格局初步形成[45] - 玻纤行业具有技术专业化和规模生产特点 行业壁垒高使新兴企业进入困难[45]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下游行业主要为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6] - 公司为国内少数拥有完整玻纤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是规模最大的无纺玻纤制品综合生产企业之一[49] - 子公司天马集团与公司形成玻纤纱-制品-树脂-复合材料完整产业链 降低原料成本和相关费用[57] - 公司短切毡、湿法薄毡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通过严格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产品优质率[56]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化工产品成本上涨,影响产品毛利率[99]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投入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但研发周期长且投入高,存在技术升级与研发风险[100] - 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对公司上下游行业产生不确定性,公司采取防控措施并调整策略应对[102] 投资者关系与沟通 - 2022年2月16日电话会议讨论玻纤行业市场需求及60万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审批进展[103] - 2022年2月17日电话会议讨论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产品价格趋势及碳纤维与玻纤在风电叶片竞争格局[103] - 2022年4月27日网上业绩说明会讨论公司2021年度经营情况[103] - 2022年4月28日电话会议讨论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行业供需及未来业绩增长动力[103] - 公司通过网上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电话热线等多渠道开展投资者沟通[12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及监事会于2022年05月11日完成换届选举,涉及董事长、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独立董事及监事会主席等10个职位的任命[107][108] - 公司股份总数由408,714,690股增至408,715,308股,增加618股,主要因可转债转股导致[154]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766股至162,834,525股,占比39.84%[154]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4,384股至245,880,783股,占比60.16%[154] - 2022年上半年共有100张"长海转债"完成转股(票面金额10,000元),合计转成618股[1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剩余可转债张数为5,497,587张,票面总金额为549,758,700元[155] - 公司高管杨鹏威持有限售股127,855,809股,占期初限售股总数的78.5%[157][158] - 公司高管杨国文持有限售股32,400,000股,占期初限售股总数的19.9%[157][158] - 许耀新持有限售股480,160股,拟于2022年11月11日解除限售[157][15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3,229户[161] - 限售股份期末总数162,834,525股,较期初减少3,766股[158] - 戚稽兴限售股减少123,806股,期末持有416,419股[157][158] - 杨鹏威持股比例为41.71%,持股数量为170,474,412.00股[162] - 杨国文持股比例为10.57%,持股数量为43,200,000.00股[162]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六零三一组合持股比例为2.48%,持股数量为10,134,500.00股[162] - 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23%,持股数量为9,111,616.00股[162] -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组合持股比例为1.76%,持股数量为7,188,472.00股[162] - 中欧创业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持股比例为1.14%,持股数量为4,672,400.00股[162] - 嘉实瑞享定期开放灵活配置基金持股比例为1.06%,持股数量为4,343,422.00股[162] - 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持股比例为1.01%,持股数量为4,122,935.00股[162] - 嘉实领先优势混合型基金持股比例为0.92%,持股数量为3,758,200.00股[162] - 嘉实瑞成两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持股比例为0.76%,持股数量为3,089,924.00股[162] - 公司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比例达到80%[16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期末合计持股1,215,385股,报告期内无增减持变动[164] 分红与激励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1] - 公司2022年半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且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9] - 公司报告期内未实施任何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110]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及其子公司被环境保护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113] - 公司现有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2021年11月03日至2026年11月02日[115] - 公司核定COD年排放总量≤93.86吨,排放浓度250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SS年排放总量≤50.26吨,排放浓度100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NH3-N年排放总量≤0.64吨,排放浓度5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TP年排放总量≤0.073吨,排放浓度0.28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石油类年排放总量≤0.3吨,排放浓度1.7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12.98吨,排放浓度6.15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颗粒物年排放总量≤32.29吨,排放浓度11.25mg/L,无超标[116] - 公司核定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
长海股份(300196)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6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归类后的主题和关键点如下: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7.54亿元,同比增长36.05%[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115.00%[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79.90%[5] - 基本每股收益0.56元/股,同比增长115.38%[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05%至7.54亿元,主要因产能增加所致[1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5.10%至2.28亿元,主要因销售利润增长[11]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35%至2.61亿元,主要因铑粉销售及整体销售增长[11] - 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大幅增长569368.21%至4552万元,主要因铑粉销售增加[11]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6.1%至7.54亿元[25]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5.1%至2.28亿元[26] - 基本每股收益0.56元同比增长115.4%[27]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4.3%至4.61亿元[2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12%至3004万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1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1%至3004万元[26] - 利息费用同比激增3937.02%至576万元,主要因可转债利息增加[1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3.146亿元,同比增长47.2%[30]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094亿元,同比增长16.4%[30]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6亿元,同比增长9.56%[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0.90%至6.21亿元,主要因销售收款增加[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151.51%至2.65亿元,主要因理财赎回及固定资产处置[12] - 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支出同比减少77.42%至8042万元[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116.94%至5541万元[1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764亿元,同比增长25.0%[3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7亿元,同比增长9.6%[3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16.59万元,同比改善82.3%[3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3.18万元,实现正向流转[31]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2236.75万元,同比增长136.2%[30]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345.51万元[31] 资产和负债项目 - 应收票据减少278.98万元,同比下降51.74%[10] - 应交税费增加2357.06万元,同比增长113.94%[10]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8.37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8.71亿人民币或11.61%[2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76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2.98亿人民币或12.08%[2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31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1.147亿人民币或27.49%[21]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3.65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3205万人民币或9.61%[21] - 存货期末余额为2.50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3053万人民币或13.87%[21]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22.9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2.686亿人民币或13.27%[21] - 在建工程1.32亿元,较期初增长93.52%[10]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93.5%至1.32亿元[22] - 固定资产基本持平为23.1亿元[22] - 应付票据同比增长21.5%至2.12亿元[22]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50.7%至3454万元[22]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6.8%至50.16亿元[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692亿元,较期初增长7.8%[31]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4583.24万元,主要来自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552.08万元[7] 股东信息 - 杨鹏威持有1.278亿股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0.64%[18] - 杨国文持有3240万股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7.76%[18] - 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持有911.16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2.23%[15]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六零三一组合持有1013.45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2.43%[15]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32]
长海股份(30019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0 16:00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71%至25.06亿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1.46%至5.72亿元[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3.26%至4.89亿元[24]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12.12%至1.40元/股[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8.07个百分点至17.75%[24] - 营业利润66,034.47万元,同比增长113.16%[8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240.92万元,同比增长111.46%[8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50,639.74万元,同比增长22.71%[8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为25.06亿元,同比增长22.71%[9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7.99%至5.98亿元[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8,002,891.49元,同比增长37.99%[11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0,303,303.49元,同比下降415.70%[11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438,259.20元,同比下降117.31%[1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246,725,953.92元,同比增长37.01%[1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216,341,789.74元,同比增长59.55%[1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29,861,835.59元,同比下降185.27%[111]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5.82%至5908万元,主要因运输费用调整[107]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47.93%至1138万元,主要受汇兑损失减少影响[107] - 玻纤行业营业成本10.92亿元,同比增长10.55%[97] - 国外销售营业成本3.56亿元,同比增长36.74%[97] - 玻璃纤维及制品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7.16%至4.72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提升至46.28%[101] - 化工制品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25.47%至5.15亿元,占该品类营业成本比重达91.05%[101] - 玻璃纤维及制品动力能源成本同比增长7.35%至2.43亿元[101] - 化工制品折旧成本同比下降31.38%至857万元[101] 业务分部和产品表现 - 玻纤行业收入18.18亿元,占营业收入72.54%,同比增长27.24%[94] - 国外销售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38.70%,占营业收入22.46%[95] - 玻璃纤维及制品收入17.24亿元,毛利率40.85%,同比增长29.47%[97] - 气体产品收入588.41万元,同比增长84.10%,毛利率36.36%[97] - 直销模式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23.44%,占营业收入70.11%[95] 生产与库存 - 玻璃纤维及制品库存量14,354.81吨,同比增长77.17%[99] - 化工制品销售量80,101.39吨,同比下降10.86%[9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6.73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为103,301,573.3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2%[110] - 研发人员数量为263人,较上年增加6.05%[110]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元,资本化率为0%[110] 资产与投资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1.11%至46.97亿元[24] - 货币资金从年初12.44亿元降至7.5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6.09个百分点至15.98%[115] - 固定资产从年初14.62亿元增至23.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1.43个百分点至49.14%[1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47亿元,本期购买11.23亿元,出售9.92亿元[117] - 其他债权投资期末余额3.33亿元,较期初2.48亿元增长34.4%[119] - 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41万元,期末余额12.75万元[125] - 资产处置收益7480.54万元,占利润总额11.34%[118] - 投资收益为11,129,537.0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69%[113]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93.6万元[118] - 受限货币资金643.27万元,主要为远期结汇保证金[120] 产能与项目投资 - 公司新建5条薄毡线已完成两条生产线扩产[68] - 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投产提升产能[68] - 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改扩建项目建成正在进行调试[68] - 公司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生产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83] - 子公司天马集团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技改扩建后年产能达10万吨[84] - 公司新建薄毡生产线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0亿平方米生产能力[84] - 公司规划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85] - 1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累计投入8.15亿元,实现收益1242.39万元[123] - 60万吨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已投入2122.64万元,处于审批阶段[123] 行业与市场状况 - 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231.4亿元,同比增长95.5%[35] - 国内玻璃纤维纱总产量624万吨,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速8.8%[36] - 池窑纱总产量580万吨,同比增长15.5%,新增产能90.2万吨,年底在产产能超610万吨[38] - 坩埚纱总产量43.9万吨,同比增长11.8%[39] - 电子用毡布制品总产量80.6万吨,同比增长12.9%,覆铜板年增产能达5350万平方米[42] - 工业用毡布制品总产量72.2万吨,同比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43] -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584万吨,同比增长14.5%,热塑性制品274万吨,同比增长31.1%[45][47] - 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168.3万吨,同比增长26.6%,出口金额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49.3%[50] - 玻璃纤维纱出口74.3万吨,同比增长32.9%,短切玻璃纤维出口21.5万吨,同比增长53.6%[51] - 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18.2万吨,同比下降3.3%,进口金额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53] - 玻璃纤维及制品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57] - 行业利润总额231.4亿元同比增长95.5%[57][72] - 规模以上玻纤及制品企业工业销售利润率18.6%创历史新高[59] - 行业前六大供应商产能占比约84%形成寡头垄断格局[71] - 下游汽车电子及外贸出口市场持续走强[57] - 行业在产能扩张加速基础上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57] - 2021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5%[141] -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146]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146] - "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望新增5000公里,总里程达1.3万公里[146]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15000公里[146] - 国际海运市场存在运费高和海运资源短缺问题短期内不会消退[155] - 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量在大幅上涨[15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马集团涉及玻纤增强热固性树脂及辅料等化工类产品生产[10] - 公司下游行业包括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6] - 公司产品包含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特性[17] - 公司生产涉及湿法薄毡、短切毡等玻璃纤维平面结构材料[17] - 公司采用池窑作为玻璃纤维生产的核心工业窑炉设备[17] - 公司产品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制品[17] - 公司形成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复合材料完整产业链布局[68] - 公司为国内少数拥有完整玻纤产业链的企业之一[76] - 公司产品涵盖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领域[158] - 玻纤复合材料重量仅为钢体材料的1/3左右[147] - 当前国内整车复合材料应用比例仅8%-12%,远低于国外20%-30%水平[73] - 中国湿法毡市场规模仅占玻璃纤维行业总规模的3%,而北美市场占比达30%[145] - 公司短切毡在国内车顶毡市场的市占率已超过50%[144] 风险因素 - 公司出口业务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面临汇率波动风险[8]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波动、汇率风险及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三类主要经营风险[6][8][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157] - 天马集团化工产品成本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有所上涨[157] - 存在玻璃纤维及制品产能利用率下滑和产能过剩的风险[158] -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及病毒变异给行业上下游带来不确定性[159] 战略与管理层讨论 - 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原料成本和相关费用[79] - 公司湿法毡业务将重点实施扩张战略并加大研发投入[145] - 公司通过产线技改实现短切毡产能增加和成本下降[144] - 公司计划2022年实现25%的增长目标[149] - 公司通过募投项目投产提升了部分产能但规模仍落后行业头部企业[149] - 公司采取集中统筹采购和调整产品价格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压力[157]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杨国文和杨鹏威系父子关系[174]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68] - 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除战略委员会外独立董事占比均超过二分之一[168]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3名[169] - 公司2021年共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65] - 公司指定《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媒体[172] - 公司通过全景网和电话会议等方式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沟通[161]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166][174]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存在重大差异[173]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47%[175]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97%[175]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0.03%[175] 高管与董事持股及薪酬 - 董事兼副总经理戚稽兴减持165,075股,占公司总股本0.0404%[177] - 董事长杨国文期末持股43,200,000股[177] - 总经理杨鹏威期末持股170,474,412股[177] - 董事邵俊期末持股1,146,000股[178] - 董事戚稽兴期末持股555,225股[177] - 监事会主席许耀新期末持股480,160股[178] - 董事邵溧萍期末持股720,000股[178]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80.42万元[193] - 董事长杨国文税前报酬77万元[193] - 总经理兼董事杨鹏威税前报酬72万元[193] - 副总经理兼董事戚稽兴税前报酬50万元[193] - 副总经理兼董事周元龙税前报酬55万元[193] - 副总经理兼董事邵溧萍税前报酬55万元[193] - 董事邵俊税前报酬70万元[193] - 独立董事张燕、丑世栋、蔡桂如税前报酬各7.14万元[193] - 监事会主席许耀新税前报酬41万元[193] - 财务总监周熙旭税前报酬45万元[193]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170] 董事会与委员会运作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包括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至二十二次会议[194] - 所有董事(杨国文、杨鹏威等9人)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9次,现场出席4次,以通讯方式参加5次,无缺席[195][196] - 董事蔡桂如和张燕各出席股东大会2次,其他董事出席3次[195][196]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共召开4次会议,日期分别为2021年04月09日、04月26日、08月20日和10月27日[200] - 独立董事对多项重要事项出具了独立意见,包括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等[198][199] - 公司拟投资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199]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96] - 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被采纳[197] - 无董事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195][196] - 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无异议事项[200]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为54,277.85万元[128] - 募集资金总额为55,000万元扣除承销保荐费550万元后实际到账54,450万元[128] - 发行费用总额172.15万元包含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资信评级费等[128]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达39,500万元[130] - 现金管理取得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311.69万元[130] - 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5,563.50万元[131] - 截至2021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4,712.79万元[131] - 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投资进度达100.80%[132] - 承诺投资项目实现效益1,242.39万元[132] - 节余募集资金0.01万元暂存专用账户[131]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5,563.50万元人民币[133]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39,500万元人民币[133] -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取得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311.69万元人民币[133]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134] 资产处置与子公司业绩 - 公司出售贵金属铑粉资产交易价格为11,648万元人民币[135] - 出售资产贡献净利润7,376.6万元人民币[135] - 出售资产收益占净利润总额比例为12.91%[135] - 子公司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35,317,094.18元人民币[137] - 子公司常州市新长海玻纤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4,570,956.65元人民币[137] - 子公司常州长海气体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2,311,669.88元人民币[137] - 公司注销未开展实际经营的长海(香港)有限公司,对财务无重大影响[103] 利润分配与融资工具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408,714,69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61,307,203.50元(含税)[10] - 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长海转债123091)转股期为2021年6月29日至2026年12月22日[10]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1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8.63%[10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10.4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3.75%[105] - 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额5.6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8.2%[105]
长海股份(300196)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4%[4]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8.3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4]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79%[4]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50%[4]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4.53%至4.21亿元[10]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4.1%至18.33亿元[22]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4.5%至4.21亿元[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3元[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6%至12.18亿元[22]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42.64%至4,835万元[1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2%至6986.91万元[2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2.6%至4835.54万元[22]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106.1%至6655.66万元[24] 现金流量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00%[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6.00%至4.44亿元[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1.5%至15.51亿元[26]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增长30.00%至15.04亿元[10] - 税费返还同比增长298.43%至2,388万元[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6.0%至4.44亿元[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8.20亿元,同比扩大430.0%[2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扩大429.97%至-8.20亿元[11]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激增701.83%至8.36亿元[11]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同比激增701.8%至8.36亿元[27]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7.40亿元,同比增长12.7%[27]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8.20亿元,同比增长18.2%[2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9484.67万元,同比改善7.0%[2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4.78亿元,同比扩大830.3%[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66亿元,较期初下降38.4%[2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较年初减少4.516亿元人民币,下降36.31%,主要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9]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加1.467亿元人民币,增长132.25%,主要因理财增加[9] - 在建工程较年初增加5.238亿元人民币,增长604.27%,主要因新建产能增加[9] - 应收票据较年初增加1206.53万元人民币,增长571.19%,主要因商业承兑增加[9]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387.82亿元增长至2021年9月末的448.30亿元,增幅约15.6%[19][20] - 货币资金从12.44亿元减少至7.92亿元,下降约36.3%[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11亿元增加至2.58亿元,增幅约132.2%[19] - 应收账款从3.47亿元增加至4.26亿元,增幅约22.8%[19] - 在建工程从0.87亿元大幅增加至6.10亿元,增幅约603.9%[20] - 固定资产从14.62亿元增加至16.84亿元,增幅约15.2%[20] - 短期借款从0.27亿元减少至10万元,降幅约99.6%[20] - 应付票据从0.52亿元增加至1.77亿元,增幅约238.3%[20] - 应付票据同比增长238.19%至1.77亿元[10] - 短期借款同比减少99.62%至100万元[10] - 应付债券余额为4.61亿元[2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12.8%至33.43亿元[22] 其他财务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36%,较上年同期增加6.18个百分点[4] - 资产处置收益同比暴增990,604.49%至5,147万元[10] 股东结构 - 杨鹏威持有1.28亿股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约30.5%[16][17] - 前十大无限售股东中杨鹏威与杨国文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约12.7%[14] 报告信息 - 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