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海股份(30019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长海股份长海股份(SZ:300196)2022-04-20 16:00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71%至25.06亿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1.46%至5.72亿元[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3.26%至4.89亿元[24]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12.12%至1.40元/股[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8.07个百分点至17.75%[24] - 营业利润66,034.47万元,同比增长113.16%[8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240.92万元,同比增长111.46%[8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50,639.74万元,同比增长22.71%[8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为25.06亿元,同比增长22.71%[9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7.99%至5.98亿元[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8,002,891.49元,同比增长37.99%[11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0,303,303.49元,同比下降415.70%[11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438,259.20元,同比下降117.31%[1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246,725,953.92元,同比增长37.01%[1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216,341,789.74元,同比增长59.55%[1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29,861,835.59元,同比下降185.27%[111]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5.82%至5908万元,主要因运输费用调整[107]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47.93%至1138万元,主要受汇兑损失减少影响[107] - 玻纤行业营业成本10.92亿元,同比增长10.55%[97] - 国外销售营业成本3.56亿元,同比增长36.74%[97] - 玻璃纤维及制品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7.16%至4.72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提升至46.28%[101] - 化工制品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25.47%至5.15亿元,占该品类营业成本比重达91.05%[101] - 玻璃纤维及制品动力能源成本同比增长7.35%至2.43亿元[101] - 化工制品折旧成本同比下降31.38%至857万元[101] 业务分部和产品表现 - 玻纤行业收入18.18亿元,占营业收入72.54%,同比增长27.24%[94] - 国外销售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38.70%,占营业收入22.46%[95] - 玻璃纤维及制品收入17.24亿元,毛利率40.85%,同比增长29.47%[97] - 气体产品收入588.41万元,同比增长84.10%,毛利率36.36%[97] - 直销模式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23.44%,占营业收入70.11%[95] 生产与库存 - 玻璃纤维及制品库存量14,354.81吨,同比增长77.17%[99] - 化工制品销售量80,101.39吨,同比下降10.86%[99]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6.73亿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为103,301,573.3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2%[110] - 研发人员数量为263人,较上年增加6.05%[110] - 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0元,资本化率为0%[110] 资产与投资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1.11%至46.97亿元[24] - 货币资金从年初12.44亿元降至7.5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6.09个百分点至15.98%[115] - 固定资产从年初14.62亿元增至23.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1.43个百分点至49.14%[1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47亿元,本期购买11.23亿元,出售9.92亿元[117] - 其他债权投资期末余额3.33亿元,较期初2.48亿元增长34.4%[119] - 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41万元,期末余额12.75万元[125] - 资产处置收益7480.54万元,占利润总额11.34%[118] - 投资收益为11,129,537.0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69%[113]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93.6万元[118] - 受限货币资金643.27万元,主要为远期结汇保证金[120] 产能与项目投资 - 公司新建5条薄毡线已完成两条生产线扩产[68] - 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生产线投产提升产能[68] - 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改扩建项目建成正在进行调试[68] - 公司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生产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83] - 子公司天马集团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技改扩建后年产能达10万吨[84] - 公司新建薄毡生产线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0亿平方米生产能力[84] - 公司规划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85] - 1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累计投入8.15亿元,实现收益1242.39万元[123] - 60万吨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已投入2122.64万元,处于审批阶段[123] 行业与市场状况 - 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231.4亿元,同比增长95.5%[35] - 国内玻璃纤维纱总产量624万吨,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速8.8%[36] - 池窑纱总产量580万吨,同比增长15.5%,新增产能90.2万吨,年底在产产能超610万吨[38] - 坩埚纱总产量43.9万吨,同比增长11.8%[39] - 电子用毡布制品总产量80.6万吨,同比增长12.9%,覆铜板年增产能达5350万平方米[42] - 工业用毡布制品总产量72.2万吨,同比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43] -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584万吨,同比增长14.5%,热塑性制品274万吨,同比增长31.1%[45][47] - 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168.3万吨,同比增长26.6%,出口金额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49.3%[50] - 玻璃纤维纱出口74.3万吨,同比增长32.9%,短切玻璃纤维出口21.5万吨,同比增长53.6%[51] - 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18.2万吨,同比下降3.3%,进口金额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53] - 玻璃纤维及制品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57] - 行业利润总额231.4亿元同比增长95.5%[57][72] - 规模以上玻纤及制品企业工业销售利润率18.6%创历史新高[59] - 行业前六大供应商产能占比约84%形成寡头垄断格局[71] - 下游汽车电子及外贸出口市场持续走强[57] - 行业在产能扩张加速基础上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57] - 2021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5%[141] -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146]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146] - "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望新增5000公里,总里程达1.3万公里[146]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15000公里[146] - 国际海运市场存在运费高和海运资源短缺问题短期内不会消退[155] - 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量在大幅上涨[15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全资子公司天马集团涉及玻纤增强热固性树脂及辅料等化工类产品生产[10] - 公司下游行业包括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6] - 公司产品包含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特性[17] - 公司生产涉及湿法薄毡、短切毡等玻璃纤维平面结构材料[17] - 公司采用池窑作为玻璃纤维生产的核心工业窑炉设备[17] - 公司产品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制品[17] - 公司形成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复合材料完整产业链布局[68] - 公司为国内少数拥有完整玻纤产业链的企业之一[76] - 公司产品涵盖建筑建材、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领域[158] - 玻纤复合材料重量仅为钢体材料的1/3左右[147] - 当前国内整车复合材料应用比例仅8%-12%,远低于国外20%-30%水平[73] - 中国湿法毡市场规模仅占玻璃纤维行业总规模的3%,而北美市场占比达30%[145] - 公司短切毡在国内车顶毡市场的市占率已超过50%[144] 风险因素 - 公司出口业务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面临汇率波动风险[8]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波动、汇率风险及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三类主要经营风险[6][8][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157] - 天马集团化工产品成本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有所上涨[157] - 存在玻璃纤维及制品产能利用率下滑和产能过剩的风险[158] -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及病毒变异给行业上下游带来不确定性[159] 战略与管理层讨论 - 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原料成本和相关费用[79] - 公司湿法毡业务将重点实施扩张战略并加大研发投入[145] - 公司通过产线技改实现短切毡产能增加和成本下降[144] - 公司计划2022年实现25%的增长目标[149] - 公司通过募投项目投产提升了部分产能但规模仍落后行业头部企业[149] - 公司采取集中统筹采购和调整产品价格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压力[157]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杨国文和杨鹏威系父子关系[174]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168] - 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除战略委员会外独立董事占比均超过二分之一[168]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5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3名[169] - 公司2021年共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65] - 公司指定《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为信息披露媒体[172] - 公司通过全景网和电话会议等方式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沟通[161]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166][174]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存在重大差异[173]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47%[175]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97%[175]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0.03%[175] 高管与董事持股及薪酬 - 董事兼副总经理戚稽兴减持165,075股,占公司总股本0.0404%[177] - 董事长杨国文期末持股43,200,000股[177] - 总经理杨鹏威期末持股170,474,412股[177] - 董事邵俊期末持股1,146,000股[178] - 董事戚稽兴期末持股555,225股[177] - 监事会主席许耀新期末持股480,160股[178] - 董事邵溧萍期末持股720,000股[178]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80.42万元[193] - 董事长杨国文税前报酬77万元[193] - 总经理兼董事杨鹏威税前报酬72万元[193] - 副总经理兼董事戚稽兴税前报酬50万元[193] - 副总经理兼董事周元龙税前报酬55万元[193] - 副总经理兼董事邵溧萍税前报酬55万元[193] - 董事邵俊税前报酬70万元[193] - 独立董事张燕、丑世栋、蔡桂如税前报酬各7.14万元[193] - 监事会主席许耀新税前报酬41万元[193] - 财务总监周熙旭税前报酬45万元[193]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170] 董事会与委员会运作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包括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至二十二次会议[194] - 所有董事(杨国文、杨鹏威等9人)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9次,现场出席4次,以通讯方式参加5次,无缺席[195][196] - 董事蔡桂如和张燕各出席股东大会2次,其他董事出席3次[195][196]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共召开4次会议,日期分别为2021年04月09日、04月26日、08月20日和10月27日[200] - 独立董事对多项重要事项出具了独立意见,包括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等[198][199] - 公司拟投资建设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199] - 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96] - 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被采纳[197] - 无董事连续两次未亲自参加董事会会议[195][196] - 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无异议事项[200]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为54,277.85万元[128] - 募集资金总额为55,000万元扣除承销保荐费550万元后实际到账54,450万元[128] - 发行费用总额172.15万元包含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资信评级费等[128]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达39,500万元[130] - 现金管理取得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311.69万元[130] - 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5,563.50万元[131] - 截至2021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4,712.79万元[131] - 10万吨/年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投资进度达100.80%[132] - 承诺投资项目实现效益1,242.39万元[132] - 节余募集资金0.01万元暂存专用账户[131]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5,563.50万元人民币[133]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为39,500万元人民币[133] -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取得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311.69万元人民币[133]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134] 资产处置与子公司业绩 - 公司出售贵金属铑粉资产交易价格为11,648万元人民币[135] - 出售资产贡献净利润7,376.6万元人民币[135] - 出售资产收益占净利润总额比例为12.91%[135] - 子公司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35,317,094.18元人民币[137] - 子公司常州市新长海玻纤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4,570,956.65元人民币[137] - 子公司常州长海气体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2,311,669.88元人民币[137] - 公司注销未开展实际经营的长海(香港)有限公司,对财务无重大影响[103] 利润分配与融资工具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408,714,69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61,307,203.50元(含税)[10] - 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长海转债123091)转股期为2021年6月29日至2026年12月22日[10]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1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8.63%[105]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10.4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3.75%[105] - 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额5.6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8.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