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宝科技(300019)
icon
搜索文档
硅宝科技20250211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1 17: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有机硅密封胶、热熔胶、偶联剂、建筑、光伏、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 [1][2][3] - 公司:国内有机硅密封胶行业的龙头企业,2024 年完成对江苏家好热熔胶股份的收购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经营业绩情况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3 亿元,同比增长 11.54%;销售重量 16.59 万吨,同比增长 24.48%;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1.58 亿元,同比下降 29% [1] - 有机硅密封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17 亿元,占公司营收 80%,销售重量 14 万吨,同比增长 8%;工业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5.52 亿元,同比增长 16%,销售重量 2.92 万吨,同比增长 28% [2][3] - 热熔胶是 2024 年新增业务,7 月开始营业收入并表,利润根据股权交割情况逐步并表,2024 - 2026 年承诺经营业绩不低于 1.3 亿元 [4] - 偶联剂业务 1 - 9 月营收 1.55 亿元,销售重量持续增长,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行 [4] 产能情况 - 目前已形成 21 万吨有机硅密封胶、11 万吨热熔胶、5 万吨锂电池专用材料产能,整体产能 37 万吨,可支撑近两年业绩增长目标 [5] 2025 年展望 - 推进建筑胶业绩稳步增长、工业胶快速增长、锂电池材料实现业绩供应、家好股份顺利整合、5 万吨产能逐步释放以及上海公司完成基建等工作,保持业绩持续增长,落实第三个十年百亿产值目标 [5] 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影响 - 2025 年有机硅原材料价格可能上升,但难大幅涨价,因供应相对充足;原材料价格略微上涨对公司有利,利于维持产品价格和毛利率 [7] 行业需求增长原因 - 建筑行业集中度提高,终端消费对产品品牌品质认知提升,利于高端产品销量增长;装饰装修领域增长速度高于建筑行业 [10] - 汽车、光伏、电子电池等行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及进口替代带来新机遇,如电子行业新产品增多,电池行业新用胶点不断诞生 [10][11] 汽车行业用胶量增长逻辑 - 有机硅产品性价比提高,可替代传统材料;汽车轻量化带来用胶点增长,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公司产品在性能和价格上有优势 [12][13] 有机硅产品优势 - 性能上耐高低温、耐老化、绝缘、防腐蚀、导热等;性价比上,同类型牌号产品价格约为进口产品一半,成本优势源于合理毛利率 [16][18] 建筑胶业务情况 - 2024 年销售重量未下降,得益于各行业重量增长或持平,特别是装饰装修流通领域;中空行业因产品价格、账款等问题有所下降 [20][21] - 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幕墙胶占比 40% - 50%且保持增长,中空行业占比从 20%多降至 10%多,流通领域占比从不到 10%增长到接近 15% [22][23][24] 光伏胶业务规划 - 因毛利率低、行业可能变化,从去年开始收缩,维持与大客户合作,收回小客户账款,今年预计无大力增长 [26] 硅判负极出货进展 - 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放量,目前根据客户订单工作,出货持续爬坡,主要产能来自 1000 吨中试生产线,3000 吨生产线基本建成但未稳定供货,今年利用 4000 吨产能给现有订单稳定供货 [27] 2025 年各板块业绩增长预期 - 建筑胶稳步增长,预计收入增长 10%以上;工业胶快速增长,增速至少 20%以上;热熔胶全年百分之百并表;偶联剂无大增长,因产能受限和产品价格原因 [28] 有机硅产品价格调整频率 - 不会频繁调整,去年主要在一季度和三季度调整,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建筑胶、供应胶行业情况调整,近期无大变化,若二季度原材料价格变化会适当调整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工业胶中电子电器行业增长最快,在工业胶占比 48%,实现营业收入 2.66 亿元,同比增长 32%;光伏行业受产业链价格下行影响,营收 1.72 亿元,同比持平;汽车行业实现 33%的收入增长 [3] - 建筑行业春节所在的一、二月份业绩无参考性,三月份较有代表性 [9]
硅宝科技(300019)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取得金融机构专项增持贷款暨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
2025-02-04 16:00
增持情况 - 引领资本增持前持股64,117,989股,占比16.31%[3] - 2024年6 - 12月累计增持8,154,673股,权益变动2%[5] - 本次增持计划数量274.58 - 549.15万股[3][6] 增持条件 - 拟增持价格不超16.2元/股[3][6] - 实施期限自公告披露起不超6个月[6] - 增持完毕后6个月内不减持[7] 资金支持 - 建行成都新都支行提供不超8,006.607万元贷款[6][9] - 贷款金额不超实际增持金额90%[6][9] - 贷款期限不超36个月,承诺函有效期至2026年1月23日[9] 其他说明 - 增持计划可能因市场因素无法完成[3][10] - 增持符合法规,不会导致控制权变化[11]
硅宝科技(300019) - 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
2025-01-27 07:56
业绩数据 - 2020 - 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9.59%,净利润16.17%[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13,259.27万元,同比增11.51%[2]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75,312万元,占年均可分配利润41.77%[10] 技术研发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有技术人员258人,授权专利407件等[5] 市场扩张与并购 - 2024年1月购地16亩,投资1.5亿建项目[7] - 2024年6月4.8亿现金收购江苏嘉好100%股权[9] 其他动态 - 2024年6 - 12月引领资本增持8,154,673股,金额10,160.30万元[10] - 2023 - 2024年度信息披露获A级评价[12]
硅宝科技: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增持计划期限届满暨实施完成的公告
2024-12-20 11:07
增持计划 - 引领资本计划增持不低于682.31万股且不超1364.62万股,价格不超14.82元/股[3][6] 增持情况 - 累计增持8154673股,权益变动2%,金额10160.30万元[3][7] - 2024年6月20日至9月1日增持456.80万股,权益变动1.17%[8] - 2024年9月3日至公告披露日增持358.67万股,权益变动0.91%[9] 股权比例 - 增持前引领资本持股5596.33万股,占比14.31%[3][8] - 增持后持股6411.80万股,占比16.31%[8] - 2024年9月2日总股本变更,引领资本持股被动稀释0.08%[9] 其他说明 - 本次增持符合规定,不影响上市条件和控制权[10]
硅宝科技:关于财务总监辞职的公告
2024-11-29 09:28
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崔勇因工作调动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生效[2] - 崔勇原定任期为2022年5月13日至2025年5月12日[3] 股权情况 - 崔勇获授100,000股限制性股票,2024年9月2日归属30,000股,70,000股因离职作废[2] - 截至公告披露日,崔勇直接持股30,000股,占总股本0.0076%[3]
硅宝科技20241125
2024-11-26 06:52
行业或公司 * 硅宝科技 核心观点和论据 * **硅碳负极材料进展**:硅宝科技自2015年起自主研发硅碳负极材料,拥有多种产品及6项发明专利,2019年建成50吨中试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 **锂电池用硅碳负极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公司在四川彭山投资5.6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用硅碳负极及专用粘合剂项目,2023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进行产线安装。[2] * **产能及销售目标**:2023年建成1,000吨产线,主要供应3C电池厂,动力电池厂测试结果良好,但尚未大规模供货。今年3,000吨产线主要进行设备调试,预计今年出货量不足1,000万元,明年预计达到2,000-3,000万元,产能利用率约为1/3。[2][5] * **主营业务增长**:公司主营业务(建筑胶和工业胶)保持稳定增长,明年预计增长20%以上,并受益于地产修复和新兴产业发展,利润弹性有望提升。[2] 其他重要内容 * **研发投入**: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2018年成立硅宝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建设了多个实验室用于材料研发、电池制备和测试。[3] * **动力电池厂测试**:动力电池厂测试结果良好,但由于尚未上量,因此无法大批量供货。[6] * **未来规划**:公司计划分阶段实施5万吨项目,一期包括3,000吨硅碳负极及其他配套产品,计划2025年逐步投产。[8] * **负极产品利润率**:预计5万吨规模投产后,毛利率可控制在20%至30%左右。[11] * **配套产品销售模式**:配套产品分开销售,例如聚氨酯类和环氧类产品既可用于动力电池,也可用于汽车制造或电子行业。[12] * **设备采购**:目前主要使用国内设备,因为海外设备采购周期较长,而国内厂商发展迅速,也在进行技术突破。[18] * **硅氧渗透率**:硅氧渗透率提高是因为其量级已经起来,价格相比过去几年大幅下降,现在应用广泛,特别是在3C电池中普遍掺杂使用。[19] * **明年营收增长**:今年营收不到1,000万,明年预计翻倍增长,推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增加以及产能提升。[20] * **密封胶业务**:明年公司主营业务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目标,有机硅密封胶预计同比今年至少增长10%,工业胶预计保持30%的增速。[32] * **资本开支计划**:明年资本开支预计会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设备安装上,因为厂房已经建成。[36] * **分红政策**: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较高比例分红,例如2015年的分红占比为42%。[37]
硅宝科技近况及硅碳负极发展
2024-11-25 16:25
规刻复习业务的发展情况然后包括公司的这个建筑教育的一个近期的一个情况的更新然后公司本身其实在主业上有机规教的部分就是建筑教育部分也是这个整个行业的龙头然后同时其实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布局了这个规刻复习的相关技术然后规刻复习的这个部分在今年包括明年也会有 本次会议的内容与本次会议的内容与 会领导再给大家解读一下公司近期的一个归项自己的这个情况然后包括公司的一个情况的更新然后今天除了我还有那个我们电信的同事牟俊宇一起来主持这个会议然后我们的这个会议会议的流程就是先请李总这边给大家简单的就公司的一个情况做一个概括然后我们就进入这个相关的问答的环节那先这个有请李总 好的谢谢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大家上午好我是硅宝科技总理李媛媛那么硅宝科技呢自成立以来呢一直是做这个关于有机硅等方面的一些新材料的企业那么我们也是在2015年就布局了这个硅碳负极的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发展的这个硅碳负极的业务的经营情况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首先我汇报一下该业务的目前的一些进展情况已经使用硅碳负极材料是公司经济布局的重要业务之一公司是自2015年开始进行自主研发也是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 形成了沙漠硅碳土通硅氧玉米玉美硅氧以及新型硅碳等多种产品拥 ...
硅宝科技:关于收购江苏嘉好热熔胶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展暨第三次交割完成的公告
2024-11-25 10:2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483,693,344.23元现金收购嘉好股份100%股权[3] - 2024年7月11日首次交割完成,可控制嘉好股份60.91%股权[4][5] - 2024年9月18日第二次交割完成,可控制嘉好股份76.4991%股权[6] - 近日第三次交割完成,公司取得嘉好股份100%股权[8][9]
硅宝科技(300019) - 硅宝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4-11-20 10:04
建筑用胶销售情况 -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35.52%建筑胶销量稳定增长[1][2] - 建筑行业为有机硅密封材料最大应用领域高端建筑密封胶市场占比将进一步加大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将提升建筑胶市占率[2] 工业用胶销售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胶快速增长在多领域应用前三季度工业胶营业收入和销售重量均增长[2] - 电子电器用胶销售业绩增长最快光伏行业市场份额提升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2] 并购嘉好股份协同效应 - 2024年6月公司以4.8亿元收购嘉好股份100%股权嘉好股份2024 - 2026年度有净利润承诺三年累计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3050万元[2] - 公司目前直接持有太仓嘉好实业100%股权及嘉好股份15.5850%股权可实际控制嘉好股份76.4991%股权第三次交割工作尚在办理[2] - 嘉好股份是热熔压敏胶龙头企业与公司在多方面有协同效应可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力[2] 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自2015年自主研发硅碳负极材料有独立研发团队已形成多种产品拥有6项发明专利[3] - 2018 - 2019年建设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建成中试生产线产品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3] - 2021年底在眉山设立硅宝新能源投资5.6亿元建设5万吨/年项目2023 - 2024年进行建设工作[3] - 2023年租用厂房建成1000吨/年生产线并投入使用2024年产品逐步销售发货量持续增长[3] - 目前5万吨/年项目一期部分正在设备安装和调试[4]
硅碳负极-硅宝科技
-· 2024-11-20 13:36
一、涉及公司 硅宝科技[1][2][3][4]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公司硅碳负极业务布局与进展 1. **研发历程与成果** - 公司自2015年开始自主研究硅碳负极业务,拥有独立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形成多种产品,如沙漠硅碳、普通硅氧、玉美硅氧、新型硅碳等,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2018年成立硅宝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建设11个实验室。2019年建成50吨硅碳负极材料中式生产线,其高比容量锂电池用硅碳复集材料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级和市级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支持[2][3]。 2. **产业化进程** - 2022年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设立硅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元,占地160亩建设5万吨锂电使用硅碳复集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2023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进行辅助工程建设、产线安装和调试。2023年利用自有厂房建设1000吨/年硅碳复基中式生产线,2014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今年产品已逐步实现销售。其中硅氧类产品满足3C电池客户需求,新型硅碳产品用于动力电池客户[3][4]。 - 目前5万吨产线一期部分投产,包括3000吨硅碳复集材料、5000吨聚氨酯密封胶和1万吨有机硅密封胶,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明年一季度根据客户需求投产放量;二期还有7000吨硅碳负极等产品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安装投产[4]。 (二)硅碳负极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情况 1. **不同电池类型的应用差异** - 在3C电池中硅氧使用相对较高,新型硅碳主要用于动力电池,但目前动力电池尚未大规模启用,受制于产能和成本价格较高。不过硅碳负极电池是一项好技术,过去几年电池厂为竞争导入硅碳材料,促使硅碳材料量增加且越来越成熟,同时原材料价格下降、技术进步[7][8]。 2. **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情况** - 国内主流动力电池汽车厂商有硅碳负极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储备,但未大规模使用,主要基于成本和安全考虑。目前其在液体电池中的添加量为5% - 8%(如420、450液体电池),1680电池可能达10%左右。国内硅碳复基发展速度和广度快于国外,国外多使用最早的硅氧类型硅碳复基,国内已大规模将第三代硅碳复基(基于多孔碳)导入动力电池,3C电池或工具类电池中硅氧、硅碳等都有使用[9][10]。 (三)硅碳负极材料的降本空间 1. **成本制约因素** - 目前硅碳复基材料理论上技术突破,但受原材料成本、工艺和设备配套制约。原材料方面,硅烷气产能充裕、成本占比低,多孔碳产能不足导致其在硅碳负极成本中占比较高。设备投资高且未大突破,工艺需优化以解决材料批次放量和稳定性问题,否则难以进入大动力电池厂商应用[12][13]。 2. **降本潜力** - 多孔碳目前在千吨级规模扩产(如树子类),会带来成本大幅下降;硅烷气过剩基本满足使用;大的规模设备研发(十倍扩产)也可大幅降低成本,整个硅碳负极结构材料降本空间幅度大,这是很多动力汽车企业考虑采用硅碳负极的重要因素[13]。 (四)其他相关技术问题 1. **多孔碳产能与品质** - 目前多孔碳没有产能过剩情况。生物质碳和树质碳性能差别大,用于动力电池时生物质碳无法满足要求,树质碳的孔性大小对负极影响较大,技术和工艺需突破以实现较好的多孔碳产业化。目前多孔碳处于试验和定性阶段,合成和治理工艺放大不难,但因未大量使用产品未定性,企业不敢大规模投资[15][16]。 2. **硅碳负极与4680电池关系** - 4680电池诞生逻辑是能量密度更高,硅碳负极在4680电池中使用的最重要联系是其在抑制膨胀方面效果好,硅碳负极在1865、RGB等电池中的循环性能高于其他类型电池,在4680电池中应用有优势。但4680运行难度大,主要是制造工艺和电源模式问题导致成品率有待提高。目前市面上多家硅碳腹肌满足4680应用性能,但因产量不大和成本贵,应用还不多[18][19]。 3. **固态电池中硅碳添加量问题** - 固态和半固态客户的硅碳添加量可达30%以上,负极容量可做到650、800。固态电池受极片和电解质界面接触问题影响,内阻、循环方面弱于液态电池,但高硅碳添加量的解决手段涉及电池结构设计,这是各公司秘密。半固态电池推出解决电流传导问题,正负极能量匹配影响硅碳添加量,材料端更多是匹配电池需求[21][22][23]。 4. **硅碳添加量提高的技术问题** - 硅碳添加量不完全取决于负极,与正极有关,取决于电池要达到的性能、成本控制、材料用量等,不是越高越好,与电池厂整体需求有关。随着硅碳负极成本降低,电池厂需求和电池类型、正极使用情况将更多影响添加量,材料端技术问题不是主要限制因素,更多是电池内部结构设计和适配问题[25][26]。 5. **硅氧和硅碳的关系及取代问题** - 目前产业化以硅氧为主,硅碳尚未大规模产业化。3C电池对材料膨胀要求不高,仍会使用硅氧产品;动力电池对安全和能量密度要求高,可能使用新型硅碳。两者不是完全取代关系,硅碳大规模取代硅氧需在产能、原材料和工艺成本上有所突破,目前硅碳产品价格贵影响其大规模应用[31]。 6. **硅碳与碳纳米管关系** - 使用碳纳米管是为了增加硅的导电性,随着硅用量提升,碳纳米管用量可能同向提升,硅氧和硅碳在碳纳米管添加量上有某种程度差异,目前碳纳米管用量随电池能量密度增加已不再大量增加[33][34]。 7. **包覆情况** - 硅态复在自过程中的包覆与石墨的包覆不是同一概念,包覆机选择、工艺条件优化等都不同[35]。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公司业绩增长预期** - 公司围绕战略目标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传统有机硅密封胶、新并购业务(锐龙胶加号股份)、未来锂电池复记材料和工业领域(包括电子电池等)新兴产品都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做出贡献,希望投资者持续关注并支持硅宝科技,欢迎到成都调研[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