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大医药(000788)
icon
搜索文档
北大医药(000788) - 2018年9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09:24
公司经营业绩与战略 - 2018年上半年公司在新战略和经营理念下,优化主营业务和盈利结构,净利润同比增长25.67%,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7.81%,净利润(剔除财政扶持资金补助影响)同比增长1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45.26% [1][2] - 公司制订“外延重收购兼并、内生重医药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三年内利润、市值规模翻番,定位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 [2] 管理层情况 - 董事长宋金松曾担任复星医院投资集团总裁等职,有丰富海内外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北大医疗有望今年拔得翘楚地位 [2] - 总裁袁平东是成功职业经理人,有丰富企业管理及营销经验,公司在一致性评价研发发力将取得成效,新管理团队夯实营销基础为内生增长奠基 [2][3] 股东结构 - 公司持股结构以散户为主,多数股东持股心态及预期稳定,前200名股东名册变化不大,中报至今机构户数及持股数量增加,持股结构向机构持股转变 [3] 战略目标实现方式 - 内生方面,秉持“重医药工业”战略,未来2 - 3年投入3 - 5亿元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大优质产品引进及药物研发战略合作 [3] - 外延方面,接触多个标的资产,关注股市变化适时开展收购兼并,大股东将为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3][4]
北大医药(000788) - 2018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09:18
公司发展战略与业绩目标 - 2018年在大股东支持下制订新发展战略,确立“外延重收购兼并、内生重医药工业”战略及“三年内公司利润、市值规模实现翻番”目标,定位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 [1] - 未来重点发展医药工业,优化医药商业,在内生和外延方面持续发力 [3] 内生发展情况 - 未来2 - 3年投入3 - 5亿元人民币,力争10 - 20个一致性评价产品落地 [3] - 2018年上半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5.67%;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7.81%,净利润(剔除财政扶持资金补助影响)同比增长1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45.26% [3] - 预计三季报业绩增速高于半年报 [3] 外延发展情况 - 已接触多个标的资产,密切关注股市变化,适时开展收购兼并 [3] - 筹备由公司控制的主题性产业发展基金,为收购兼并提供资金支持 [3] 维护市场稳定举措 - 股东北大医疗多次表示有能力且不排除通过回购、大股东增持、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稳定上市公司市场形象 [3][4] - 公司希望大股东专注于帮助北大医药在研发促内生、并购促外延上下功夫,促成公司健康发展及二级市场稳定 [4] 带量采购新政影响及对策 - 带量采购新政彰显国家推进一致性评价研发的决心,加速医药产业集中和优胜劣汰,有利于推进一致性评价研发、集团背景强大、有研发实力的药企,包括北大医药 [4] - 公司将抓住机遇,力争早日完成主打品种的一致性评价,保证业绩稳定较快增长 [4] 公司持股结构 - 目前持股结构仍以散户持股为主,但绝大多数股东账户呈现中长期持股态势,前200名股东名册变化不大 [4] - 中报之后机构户数及持股数量不断增加,持股结构有从散户持股向机构持股转变的趋势 [4] 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 - 董事长、总裁多次指示并主持会议,布置内部自查工作,要求生产、流通等环节严把质量关及安全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5] -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不存在重大违法情形 [5]
北大医药(000788) - 2018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09:18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0788,证券简称北大医药,2018 年 9 月 19 日上午 10:00 接受中信建投相关人员调研 [1] -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有 50 余年医药制造历史,1997 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1] - 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大学,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直接和间接持股 40.38% [1] - 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及医药流通业务 [1][2] 业务板块情况 药品研发 -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依托北大医学部和北大医疗旗下研发企业资源,自主与合作研发 [2] - 在研产品涵盖精神、抗感染、消化、抗肿瘤等领域 [2] 制剂业务 - 制剂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上市产品覆盖抗感染、内分泌等多类 [2] - 有健全营销网络和全国营销渠道,合法有效开展药品销售活动 [2] 流通业务 - 通过北医医药、武汉叶开泰两家全资子公司,从事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等业务 [2] 经营业绩情况 - 2018 年上半年,新战略和理念下,优化主营业务和盈利结构,重点发展医药工业,优化医药商业 [2] - 2018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25.67% [2] -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7.81%,净利润(剔除补助)同比增长 18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 145.26%,经营质量改善,预计三季报业绩增速高于半年报 [2] 核心竞争力 研发优势 - 拥有国家级化学合成药物研发技术中心,依托北大医学院和方正医药研究院开展合作 [3] - 实现产品创新全覆盖,形成丰富在研产品梯队 [3] 生产优势 - 2012 年投入运行的水土医药制造基地按国际 cGMP 建设,是现代化、国际化基地 [3] - 拥有多种剂型生产线和多功能小规模化学原料药中试生产线 [3] 营销优势 - 制剂营销网络基本覆盖全国,能合规运营 [3] - 拥有以北京、湖北为核心的医药商业流通中心,北医医药和武汉叶开泰形成成熟盈利模式 [3] 企业文化优势 - “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企业文化推动工作,提升综合竞争力 [3][4]
北大医药(000788) - 2018年11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09:12
经营情况 -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713.74万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95.20万元,同比增长28.82% [1] -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209,188.12万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20,765.13万元 [1] - 年初至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34.72万元,同比增长111.67%,经营质量改善 [2] - 年初至三季度末,医药工业营收53,809.59万元,同比增长75.52%;净利润1,802.26万元,同比增长21.45% [2] - 年初至三季度末,医药流通业务主营收入107,767.78万元,同比下降19.48%,但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83% [2] 发展战略 - 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目标是未来两年推动市值达100亿,未来五年达300亿 [2] - 战略抓手是外延重收购兼并、内生重医药工业,2018年工作基调是“调结构—重医药工业战略” [2] - 内生方面,未来三年投入近十亿元进行一致性评价,力争20个产品落地;借助方正医药研究院引入高端产品;战略投资部挖掘收购潜力品种 [3] - 外延方面,发挥上市平台影响力,通过并购引入优质资产;筹备主题性产业发展基金 [3] 产品引进 - 年初至三季度末,签约风湿骨科塞来昔布胶囊及心脑血管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交易金额5,300万元 [3] - 正在推进降糖、抗感染、心血管等领域产品引进工作,核心品种一致性评价即将完成 [4]
北大医药(000788) - 北大医药调研活动信息
2022-12-03 09:01
经营情况 - 2018年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453.93万元 - 5139.15万元之间,同比增长30% - 50% [1][2] - 2018年公司本部医药工业营业收入预计实现72,290万元,同比增长57.13%,预计实现营业利润3,568万元,同比增长65.95% [2] - 公司预计未来业绩处于稳步较快增长期 [2] 发展战略 - 2018年10月确定战略定位为成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 [2] - 战略目标为未来两年推动实现100亿市值,未来五年推动实现300亿市值 [2] - 战略抓手是外延重收购兼并、内生重医药工业,重点发展医药工业,优化医药商业 [2] - 内生方面,未来三年投入近十亿元进行一致性评价工作,力争实现近20个一致性评价产品落地;借助方正医药研究院引入高端产品;挖掘、收购潜力品种 [2] - 外延方面,发挥北大医疗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影响力,通过外延并购引入优质医药或医疗资产 [2] 2019年外延思路 - 公司战略委员会制订审核通过发展战略,要靠内生式发展和外延扩张实现战略目标 [3] - 管理层在资本运作方面谨慎,结合北大医疗新战略寻找资本运作合作方,在创新创投方面有思路,已与国内外一流高端创投团队接触 [3]
北大医药(000788) - 北大医药投资者活动记录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2-11-19 03:22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 [2] - 会议时间:2022年5月17日15:00 - 17:00 [2] - 会议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云访谈”栏目 [2] - 公司接待人员:主持人、总裁袁平东、独立董事曾建光、财务总监赵全波、董秘袁宇飞 [2] 公司业务布局与规划 - 聚焦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三大领域“专、小、特、新”品种,加快产品研发和申报进度,引入高附加值新品种,构建产品梯队,探索布局创新药 [2] - 医药制造板块朝着打造仿创结合的国际化医药科技企业目标前进,通过一致性评价、新药研发、产品引进等丰富产品管线 [3] - 重整后结合新大股东资源禀赋适时进行战略调整 [2][3] 公司业务现状 - 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暂无国外业务 [2][3] 公司相关计划 - 目前没有仅因重整事项而停牌的计划 [3] 疫情影响 - 积极响应防疫要求,做好常态化管理,控制风险,有序安排生产经营,生产经营稳定,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3]
北大医药(000788) - 北大医药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4:1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0788,证券简称北大医药,1997 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前身为西南合成制药,有 57 年发展历史 [1][2] - 业务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板块,制剂产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等,聚焦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三大领域 [2] - 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成熟营销团队和健全营销网络 [2][3] 经营发展思路与成果 - 以补产品为经营发展核心思路,内生外延双向发力 [3] - 去年开始有成果产出,包括多个品种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外部引进品种落地销售 [3] 主要问答内容 集采情况 - 两个抗感染类品种拟中选第七批国家集采,详情见巨潮资讯网相关公告 [3] 与北大国际医院关系及合作 - 与北大国际医院同属方正集团旗下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为关联企业 [3] - 旗下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是北大国际医院相关采购、物流与配送等项目服务唯一提供商 [3] 经营情况 - 2021 年主打产品受药品集采等政策冲击,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较 2020 年仍有双位数增长 [3] 销售人员数量与线上销售平台布局 - 公司本部(医药工业板块)销售人员数量占比约 14% [3] - 积极推动线上营销网络升级和 OTC 布局,逐步渗入 OTC 市场领域 [3]
北大医药(00078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555,998,229.24元,同比减少5.78%;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556,984,364.28元,同比减少8.08%[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41,378.28元,同比减少29.4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45,772,856.81元,同比减少17.55%[5]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315,539.92元,同比增加92.34%[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528,981,527.31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372,216,715.77元,较上年度末增加2.39%[5]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31,983,151.11元,较期初减少46.75%,主要系子公司商业承兑汇票到期[8] - 存货期末余额171,909,913.14元,较期初增加36.87%,主要系根据市场需求备货量增加[8] - 研发费用2022年1 - 9月为6,257,913.86元,较2021年1 - 9月减少68.19%,主要系本期根据研发项目进展研发费用同比减少[8] - 其他收益2022年1 - 9月为1,430,943.56元,较2021年1 - 9月增加95.36%,主要系本期收到与收益相关补助同比增加[8]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43523.88万元,较年初44626.06万元减少2.47%[31]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126652.05万元,较年初121563.95万元增长4.18%[31] - 2022年9月30日存货17190.99万元,较年初12559.77万元增长36.87%[32]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252898.15万元,较年初254129.95万元减少0.48%[32]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55698.44万元,较上期169391.24万元减少8.08%[34]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150003.03万元,较上期161594.28万元减少7.17%[35]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42350.09万元,较上期53191.68万元减少20.38%[35] - 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6257.91万元,较上期19671.09万元减少68.28%[35]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4577.02万元,较上期5551.82万元减少17.56%[35]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45,770,236.78元,上期为55,518,176.84元[36]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0768元,上期为0.0931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0768元,上期为0.0931元[3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1,630,508,212.14元,上期为1,758,833,081.14元[3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741,366,572.33元,上期为1,805,515,693.93元[3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47,315,539.92元,上期为24,600,318.25元[3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8,697,524.67元,上期为 - 24,111,859.37元[3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43,251,358.64元,上期为 - 25,572,955.19元[3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14,633,342.86元,上期为 - 25,084,496.35元[38]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362,393,107.75元,上期为379,748,313.75元[3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347,759,764.89元,上期为354,663,817.40元[38] 股东持股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65,402人,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人[10] - 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7.00%,持股数量160,896,260股,9,500,000股被冻结[10] - 刘志雄、王斌、刘尚军持股比例分别为0.29%、0.26%、0.26%,持股数量分别为1710300股、1537000股、1527000股[11]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60896260股,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328949股,重庆长江制药厂持股7154250股等[11] 公司资金计划与安排 - 2022年预计单日最高存款余额及理财产品本金余额不超过10000万元,单日最高贷款余额及票据等其他融资金额不超过10000万元[13] 重大投资与股权相关事件 - 2022年1月30日,平安人寿重大股权投资新方正集团申请获批复[15] 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于2022年3月9 - 1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积超过20% [16] - 公司股票于2022年3月14 - 15日连续二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积超过20% [16] 公司资金支取与风险化解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存放于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存款及利息共计2.43亿元已足额支取完毕[17] - 公司与合成集团签署《反担保保证合同补充协议(二)》,关联担保风险化解取得实质性进展[14] - 公司与合成集团签署《抵押担保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风险事项化解取得实质性进展[17] 合成集团减持情况 - 2022年5月12日合成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50万股,占总股本0.5873%,交易后持股1.6685626亿股,占比27.9966%[19] - 2022年5月17日合成集团通过集中竞价减持246.14万股,占总股本0.4130%,交易后持股1.6439486亿股,占比27.5836%;5月12 - 17日累计减持达1%,集中竞价减持比例0.4130%[20] - 2022年5月18日合成集团通过集中竞价减持51.86万股,占总股本0.0870%,累计集中竞价减持298万股,占比0.5%,减持计划过半[21] - 截止2022年8月15日,合成集团减持计划实施完毕[25][26] - 2022年4月20日和8月31日合成集团两次告知拟减持公司股份[18][27] 公司持续督导情况 - 2022年2月23日至收购完成后12个月为北大医疗管理收购北大医药的持续督导期,中金公司出具2022年第一季度(2月23日 - 3月31日)和半年度(2月23日 - 6月30日)持续督导意见[22][28] 公司药品相关审批情况 - 公司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12] - 2022年公司获得“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奥氮平片”《药品注册证书》[18][22][25]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事项 - 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和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3] 公司房产购置计划 - 公司拟用自有资金3378.71万元购买建筑面积4231.57平方米的房产[29] 公司重整计划期限变更 - 北大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原执行期限12个月,受疫情影响延长至2022年12月28日[24] 公司药品采购投标情况 - 2022年7月12日公司参加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投标,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美罗培南拟中标[25]
北大医药(000788)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0.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3.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40.1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7%[23] - 基本每股收益0.0501元/股,同比下降9.24%[23] - 稀释每股收益0.0501元/股,同比下降9.24%[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0%,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23] - 公司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下降9.32%[3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83.15万元,同比下降9.38%[39]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32%至10.01亿元,上年同期为11.04亿元[50] - 合并营业收入从11.04亿元下降至10.01亿元,减少1.03亿元或9.3%[163] - 营业利润为3806万元,同比下降14.5%[164] - 净利润为2983万元,同比下降9.4%[164]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3.72亿元,同比下降21.3%[167] - 母公司净利润为1555万元,同比下降11.5%[16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01元,同比下降9.2%[16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2.71亿元,同比下降24.66%[49] - 研发投入1084.74万元,同比下降21.89%[49] - 财务费用646.48万元,同比上升48.73%,主要受新租赁准则影响[49] - 所得税费用708.74万元,同比下降39.27%[49] - 营业成本为6.23亿元,同比增长1.1%[164] - 销售费用为2.71亿元,同比下降24.7%[164] - 研发费用为394万元,同比下降78.6%[16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91.57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65.56%[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91.57万元,同比上升165.56%[4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2021年上半年的-30,376,374.32元改善至2022年上半年的19,915,683.15元[171]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7.3%,从59,915,657.49元增至64,264,368.84元[171]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18.0%,从74,488,026.53元降至61,050,131.06元[171]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下降24.3%,从415,282,488.14元降至314,480,237.42元[171]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8.8%,从-7,842,974.38元收窄至-4,802,099.40元[17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0.81亿元,同比下降5.0%[17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11.55亿元,同比下降2.1%[170] - 母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3.4%,从502,114,557.50元降至384,709,626.35元[172]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05.52万元,同比改善41.23%[4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77.01万元,同比下降97.11%[49]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13,663,426.23元转为正的26,997,051.62元[172] 业务线表现 - 药品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21.28%至3.71亿元,占比从42.73%降至37.09%[50] - 药品流通业收入微降0.39%至6.30亿元,占比从57.27%升至62.91%[50] - 制剂药收入同比下降21.19%至3.70亿元,毛利率下降4.86个百分点至81.54%[52] - 药品流通中医疗器械收入下降1.67%至2.54亿元,毛利率下降2.20个百分点至18.23%[5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24.8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2.40%[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5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20%[23] - 应收账款增长2.04个百分点至12.37亿元,占总资产49.88%[54] - 存货增长1.01个百分点至1.47亿元,占总资产5.95%[54] - 货币资金减少0.06个百分点至4.34亿元,其中9,453万元处于受限状态[54][55] - 短期借款下降1.23个百分点至2.29亿元[54] - 货币资金为4.34亿元人民币,较年初4.46亿元下降2.7%[156] - 应收账款为12.3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2.16亿元增长1.7%[156] - 存货为1.4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26亿元增长17.4%[156] - 应收票据为1893万元人民币,较年初6006万元下降68.5%[156] - 其他应收款为2.3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71亿元下降14.0%[156] - 预付款项为2454万元人民币,较年初1698万元增长44.4%[156] - 合并总资产从254.13亿元下降至248.04亿元,减少6.05亿元或2.4%[157][158] - 货币资金从3.11亿元增加至3.33亿元,增长0.22亿元或7.1%[160] - 应收账款从0.56亿元增加至0.70亿元,增长0.14亿元或25.0%[161] - 存货从0.57亿元增加至0.73亿元,增长0.16亿元或28.1%[161] - 短期借款从2.65亿元下降至2.29亿元,减少0.36亿元或13.6%[157] - 应付账款从3.90亿元下降至3.66亿元,减少0.24亿元或6.2%[157] - 未分配利润从4.91亿元增加至5.07亿元,增长0.16亿元或3.3%[158] - 使用权资产从0.83亿元下降至0.72亿元,减少0.11亿元或13.2%[157] - 开发支出从0.45亿元下降至0.43亿元,减少0.02亿元或4.3%[15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6.7%,从318,025,441.80元降至339,483,507.35元[171] 子公司和关联方表现 - 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951,273,318.65元,净资产为366,030,816.25元,营业收入为367,052,243.93元,营业利润为12,705,994.73元,净利润为9,240,206.62元[64] - 北大医药武汉有限公司总资产为685,309,031.31元,净资产为145,734,406.81元,营业收入为263,753,285.74元,营业利润为7,146,432.45元,净利润为4,535,347.11元[64] - 关联方重庆西南合成制药采购交易金额584.15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83%[98] - 关联方北大医药重庆大新药业采购交易金额1028.32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1.46%[98] - 关联方北大方正集团采购及租赁交易金额148.7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21%[98] - 关联方湖南恺德微创医院销售交易金额976.51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86%[98]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日常关联交易实际发生金额为3,385.85万元,占预计总额9,641万元的35.1%[100] - 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签署三年期供应配送合同,年暂估金额12亿元,2022年上半年累计发生关联交易金额39,291.19万元[108] - 报告期内公司代重庆合成及其关联方支付职工薪酬金额合计845.88万元[107] - 山东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关联销售金额371.4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33%[100] - 北京怡健殿诊所关联销售金额23.92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2%[100] - 北京怡健殿方圆门诊部关联销售金额96.83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9%[100] - 北大方正集团及其他关联方销售金额155.9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14%[100] - 公司在方正财务公司存款利率范围为0.455%-1.755%,最高存款限额5亿元[105] - 公司接受中国平安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平均存款本金余额9,987.74万元,未超1亿元上限[109] 诉讼和承诺事项 - 公司因合同纠纷导致资金冻结5,150万元,涉及子公司诉讼案件[55][56] - 湖北正控医药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仲裁案涉案金额为人民币5141.25万元且已形成预计负债[94] - 江苏华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一审判决需支付工程款人民币1496.92万元及停工窝工损失580.16万元[94] - 江苏华建案需支付以2077.08万元为基数的同期贷款利息并承担诉讼相关费用115.12万元[94] - 重庆方港医药诉海南康辰案胜诉获判货款支付1996.53万元及滞纳金652.76万元[96] - 北大医疗管理公司于2022年2月22日作出关于上市公司独立性及关联交易承诺[84] - 方正集团及北大医疗于2008年7月18日作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及独立性承诺[84] - 方正集团北大医疗合成集团及北大资产经营公司于2010年10月18日作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及独立性承诺[84] -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方正集团北大医疗合成集团及重庆磐泰于2015年7月7日作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及独立性承诺[84] - 所有承诺事项均正常履行中且按时履行[84] - 北大医药向北大医疗发行股份购买重庆大新药业90.63%股份[85] - 北大医药向北大医疗发行股份购买北医医药100%股权[86] - 北大医疗承诺尽量减少与北大医药的关联交易[85] - 方正集团和北大医疗承诺避免与北大医药同业竞争[85] - 北大医疗承诺保障北大医药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方面的独立性[85] -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承诺避免与北大医药同业竞争[86] -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方正集团北大医疗合成集团承诺规范关联交易[86] -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承诺不干涉北大医药及子公司管理[86] - 所有承诺均长期有效且截至公告日未发生违背情形[85][86] - 关联交易承诺按市场化原则和公允价格进行[85][86]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89]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90] -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北大医疗、方正集团、合成集团承诺保证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及业务独立[87] - 相关承诺人承诺减少及规范关联交易并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公平操作[87] - 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承诺避免与上市公司发生同业竞争[87] - 方正集团、北大医疗、合成集团承诺避免同业竞争并赔偿因违反承诺造成的损失[88] - 截至公告日所有重大资产出售相关承诺均在履行过程中且未发生违反承诺情形[87][88] - 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执行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28日[135] 担保和资金情况 - 公司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提供对外担保实际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118] - 公司对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实际担保余额为15719.81万元人民币[118] - 公司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为18.96%[120] - 公司确认对反担保义务人合成集团应收款项金额为7181.48万元人民币[110] - 公司担保责任本金1亿元及利息573.21万元人民币[110] - 公司对外担保额度合计1亿元人民币[118] - 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3亿元人民币[118] - 实际担保总额中关联方担保余额1亿元人民币[120] - 为资产负债率超70%对象担保余额15719.81万元人民币[120] - 合成集团提供资产抵押担保金额1亿元人民币[110] - 公司从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收回存款及利息共计2.43亿元[42] - 公司存放于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存款本息24,331.6万元已于2022年3月31日全额取出并注销账户[105] - 公司存放于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存款及利息共计2.43亿元人民币已足额支取完毕[128] - 公司预计2022年与中国平安及其关联人日常关联交易中单日最高存款余额及理财产品本金余额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124] - 公司预计2022年与中国平安及其关联人日常关联交易中单日最高贷款余额及票据等其他融资金额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124] 研发和产品进展 - 公司研发聚焦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34] - 公司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123] - 公司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129] - 公司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130] 股东和股权变动 - 股东合成集团于2022年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5873%[130] - 股东合成集团于2022年5月1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46.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4130%[131] - 股东合成集团于2022年5月18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1.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870%[132] - 股东合成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5%[132] - 公司总股本为595,987,425股,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100%[141] - 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62,795,860股,占比27.32%,报告期内减持7,560,400股,其9,500,000股处于冻结状态[143] -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328,949股,占比11.80%,持股无变动[143] - 重庆长江制药厂持股7,154,250股,占比1.20%,报告期内减持30,000股[143] - JPMORGAN CHASE BANK持股3,737,310股,占比0.63%,报告期内新增3,737,310股[143] - 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225,346股,占比0.54%,全部3,225,346股处于冻结状态[143] - 股东刘尚红持股1,906,200股,占比0.32%,报告期内新增1,906,200股[143] - 股东周洪伟持股1,447,000股,占比0.24%,报告期内新增1,447,000股[143]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74,282户[143] - 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持股1.63亿股,占比27.1%为第一大股东[144] -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持股7032.89万股,占比11.7%为第二大股东[144] - JPMORGAN CHASE BANK持股373.73万股,占比0.62%为第四大股东[144] - 北京政泉控股持股322.53万股,占比0.54%为第五大股东[144]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上游原料药行业成本增加导致的原料采购价格提升风险[66] - 公司面临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因素导致的中标价降低风险[66] - 公司产品研发存在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不确定性[67] - 公司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67] - 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及环保安全风险[68] - 公司需加强战略定位、资源整合及内部控制以应对管理风险[69] 其他重要事项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净影响为-57.02万元人民币[27] -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业务[31] -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行业整体未呈现明显周期性特征[32] - 2022年1-6月国家发布涉及医药的纲领性政策文件100余项[33] - 公司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及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4] -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拥有高效的医药流通体系[34] - 公司制剂产品覆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领域[35]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从事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及医院集采业务[35] - 公司参股的肿瘤医院管理公司从事肿瘤筛查、健康管理及诊疗服务[35] - 公司主要西药产品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等抗微生物药物[37]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4] - 公司举办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79] - 公司通过环保搬迁项目及污水处理站建设确保环保符合国家标准[80] - 公司持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调发展[80] - 公司通过供应商走访调查拓展新供应渠道并优化供应商队伍结构[81] - 公司建立完善客户消费者服务体系提供及时
北大医药(00078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0788,上市证券交易所为深圳证券交易所[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袁平东,注册地址在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方正大道21号,办公地址在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56号两江天地1单元9、10楼[15] - 董事会秘书为袁宇飞,证券事务代表为何苗,联系电话均为023 - 67525366,传真均为023 - 67525300[16]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还通过《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巨潮资讯网披露[17] -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91500000450533779H[18] -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等业务,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29] -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34] 公司业务结构与模式 - 技术中心拥有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37] - 公司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大医疗旗下研发企业进行药品研发,在研产品涵盖多个领域[34] - 制剂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上市制剂产品覆盖多个类别[35] - 流通业务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开展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等业务[35] - 医疗服务主要由参股公司控股的迦南门诊提供肿瘤筛查等服务[35] - 公司销售模式以驻地化精细营销管理为主,探索与线上电商平台合作[38] 公司业务成果与进展 - 2015年公司将大新药业92.26%股份、重庆合成100%股权、方鑫化工66.86%股权和重庆和生100%股权转让,整体剥离原料药生产及销售业务[18] - 公司3个重点产品相继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成功引进一款解热镇痛类潜力产品实现生产和销售[45] - 公司独家产品萘丁美酮首次入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搭建25个省市的准入体系,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6倍,突破亿元[49] - 公司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美罗培南陆续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47] - 2021年9月公司引进的塞来昔布胶囊获药品注册批件,11月实现规模生产和销售[47] - 公司坦度螺酮原料药补充申请已获审批,提交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的生产申请,成为国内该品种第二家报产企业[48] - 公司盐酸丁螺环酮片荣获2021中国化学制药行业“精神系统类优秀产品品牌”[48] 公司社会责任与活动 - “文化学习月”活动覆盖1600人次,增强文化宣导,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50] - 公司成功引进十多位重点人才,增强研发、战投、质量等方向软实力[51] - 公司先后捐赠两批爱心药品物资支持河南抗洪救灾[53]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22.37亿元,较2020年增长13.12%[19]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4.38万元,较2020年增长10.11%[19]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14.30万元,较2020年增长186.79%[19] - 2021年末总资产25.4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0.19%[19]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40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33%[19]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12亿元、5.92亿元、5.90亿元、5.43亿元[23]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299.82万元、992.11万元、2259.32万元、 - 1236.87万元[23]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 88.91万元,2020年为 - 595.43万元,2019年为 - 213.76万元[2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12%[39] -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14.3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1%[39]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1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14.3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1%[46]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22.37亿元,同比增长13.12%,其中药品制造业及其他收入8.83亿元,占比39.49%,药品流通业收入13.53亿元,占比60.51%[56] - 2021年制剂药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1.79%,药品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31.60%,医疗器械及试剂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11.13%[56] - 2021年药品制造业及其他毛利率84.66%,同比下降1.94%,药品流通业毛利率12.66%,同比下降0.51%[58] - 2021年药品制造、药品流通销售量22.37亿元,同比增长13.12%,生产量1.62亿元,同比增长23.28%,库存量1.26亿元,同比增长9.63%[59] - 2021年药品制造业及其他营业成本1.35亿元,同比增长16.08%,药品流通业营业成本11.82亿元,同比增长22.95%[63] - 2021年制剂药原\辅\包等材料成本1.01亿元,同比增长18.80%,直接人工成本0.11亿元,同比增长33.68%[64] - 2021年药品外购成本7.46亿元,同比增长32.38%,医疗器械及试剂外购成本4.34亿元,同比增长10.13%[65] - 2021年销售费用为658,465,304.67元,同比减少0.81%;管理费用为110,976,169.45元,同比增加1.98%;财务费用为16,189,834.64元,同比增加79.70%;研发费用为14,080,878.09元,同比增加61.75%[69]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42,677,839.70元,同比增加54.0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1%,较2020年增加0.51%[73] - 2021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金额为28,596,961.61元,同比增加50.45%;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67.01%,较2020年减少1.58%[73]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04人,同比减少9.57%;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3.28%,同比减少1.33%[72]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388,991,485.68元,同比增加12.80%;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329,848,489.19元,同比增加6.5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142,996.49元,同比增加186.79%[74]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5,400,729.17元,同比减少21.85%;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5,400,729.17元,同比增加21.84%[74]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5,143,359.02元,同比减少19.82%;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6,240,832.23元,同比减少41.8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1,097,473.21元,同比增加58.40%[74]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17,355,206.00元,同比增加91.37%[74] - 2021年资产减值为 - 35,944,276.86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 58.06%;信用减值损失为 - 12,293,617.00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 19.86%[77] - 2021年末货币资金446,260,598.94元,占总资产比例17.56%,较年初占比降2.22%[79] - 2021年末应收账款1,215,639,459.75元,占总资产比例47.84%,较年初占比降0.39%[79]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26,228,120.73元,期末数31,587,141.27元,其他变动5,359,020.54元[81] - 所有权或使用权受限资产合计129,010,850.21元,含受限货币资金83,867,491.19元、应收票据45,143,359.02元[82] - 2021年末存货125,597,728.79元,占总资产比例4.94%,较年初占比升0.19%[79] - 2021年末固定资产125,250,126.21元,占总资产比例4.93%,较年初占比降0.87%[79] - 2021年末短期借款265,460,933.54元,占总资产比例10.45%,较年初占比降0.14%[79] - 2021年末合同负债10,371,152.50元,占总资产比例0.41%,较年初占比降0.18%[79]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0.3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6.46%,其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33.16%[66] - 公司第一名客户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含税销售额为83,066.77万元[66]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88,929,872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14.35%,关联方采购额占比为0%[67]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595,987,425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3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2022年4月27日第十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请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136] - 每10股派息数为0.23元(含税),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595,987,425股[137] - 现金分红金额为13,707,710.78元(含税),可分配利润为106,557,500.67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38] - 以2021年末总股本595,987,425股为基数派发现金红利,总计派发13,707,710.78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92,849,789.89元留待以后年度分配[139] 公司组织架构与治理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席位9名,现任为8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3名[103] - 公司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的比例不低于1/3[103] - 公司治理实际状况与相关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06]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分开[107][108] - 第九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于2021年4月12日召开1次会议,审议《拟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130] - 第十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于2021年8月25日、10月22日各召开1次会议,分别审议相关财务报告、制度修订及内部审计工作总结等议案[130] - 第九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于2021年4月12日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0年度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议案》[130] - 第十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于2021年5月18日召开1次会议,审议聘任公司总裁、董事会秘书等议案[130] - 提名委员会于2021年召开1次会议,审议相关聘任议案[130] 公司董监高信息 - 董事长宋金松任期从2017年08月29日至2024年05月17日[111] - 董事袁平东任期从2016年05月20日至2024年05月17日[111] - 董事范晶任期从2017年08月29日至2021年09月17日[111] - 董事孙建任期从2017年03月13日至2021年02月05日[111] - 监事会主席胡继东任期从2017年03月13日至2024年05月17日[111] - 监事张必成任期从2020年06月23日至2024年05月17日[111] - 公司现任总裁为袁平东,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为赵全波,副总裁为贺清凯、余孟川,董事会秘书为袁宇飞[113] - 公司董事孙建、范晶分别于2021年2月5日、2021年9月17日因个人原因主动离职[113] - 公司独立董事郝颖、王洪、唐学锋于2021年5月17日因任期届满离任[113] - 宋金松现任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CEO,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14] - 袁平东现任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114] - 任甄华现任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等多个职务,同时担任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14] - 贾剑非现任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党委委员等职,兼任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15] - 毛润现任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多个职务,同时担任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115] - 曾建光现任重庆大学教授等职,兼任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15] - 陶剑虹兼任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116] - 公司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监高近三年无证券监管机构处罚情况[121]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