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集团(000759)

搜索文档
中百集团: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4-04-26 16:26
会议相关 - 2024年4月25日召开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3名监事实际表决[1] 股票回购 - 同意对14名原激励对象持有的108.5万股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注销[5] - 10名激励对象回购价为3元/股加同期存款基准利率利息[5] - 4名激励对象回购价为3元/股与市场价格孰低值[5]
中百集团: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余国杰)
2024-04-26 16:26
会议召开情况 - 2023年公司召开3次股东大会、8次董事会等多类会议[4] 独立董事履职 - 独立董事各会议出席率达100%[5] - 2023年多次对多项议案发表同意意见[8][9] 独立董事未发生事项 - 报告期内未独立聘请等多项情况[15][18]
中百集团:关于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2024-04-26 16:26
激励计划实施 - 2022年10 - 12月完成激励计划草案审议、批复、公示等流程[6][7][8][9] - 2022年12月29日以3.00元/股向357人授予24,992,014股限制性股票[10][11] 股票回购注销 - 2023年9月27日同意回购注销6人400,000股[12] - 2024年4月25日同意回购注销14人1,085,000股[12][14] - 不同原因激励对象股票按不同规则回购注销[16] - 拟用自有资金支付回购资金,尚需股东大会审议披露[17][19]
中百集团:关于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2024-04-26 16:26
回购注销 - 2024年4月25日审议通过回购注销1,085,000股限制性股票议案[1] - 回购后注册资本由68,062.15万元变为67,953.65万元[1] - 回购后股份总数由680,621,500股变为679,536,500股[1] 章程修订 - 拟修改《公司章程》相应条款[2] - 修订尚需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审议[3] - 以工商登记机关最终核准为准[3]
中百集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24-04-26 16:26
业绩相关 - 2023年十家主要单位资产总额占合并报表97.20%,营收占99.77%[4] 内控标准 - 子公司财报缺陷按错报占营收比例划分[5] - 整体财报缺陷按错报指标划分[5][6] - 非财报内控缺陷按直接财产损失金额划分[7] 内控情况 - 2023年12月子公司职务侵占已整改[9][10] - 截止2023年末无其他内控缺陷[10][11] - 上年度内控缺陷已整改[12]
中百集团: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2024-04-26 16:26
业绩总结 - 2023年1 - 9月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更正后为79.488617793亿元[17] - 2023年1 - 9月信用减值损失更正后为 - 54080522.57元,较更正前减少49726141.55元[15] - 2023年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更正后为 - 80995529.24元,较更正前减少37294606.16元[16] - 2022年度利润总额更正前为 - 29044.217719万元,更正后为 - 34156.622791万元[22] - 2021年度利润总额更正前为1146.833364万元,更正后为 - 2707.46398万元[26] - 2020年度利润总额更正前为13819.424837万元,更正后为11234.581311万元[30] - 2019年度净利润为 - 323.88万元[153] - 2018年度净利润为42319.282980万元[37] - 2017年度净利润为7036.776292万元[40][41] - 2016年度净利润为626.256255万元[44] 用户数据 - 无 未来展望 - 无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无 其他关键数据 - 中百仓储财务人员职务侵占资金总额22825.21万元,2022年及以前累计侵占17590.88万元[1] - 2023年1季度其他应收款更正后为54135874.94元,较更正前增加9844448.16元[7] - 2023年半年度其他应收款更正后为59523231.26元,较更正前增加11004850.64元[10] - 2023年三季度其他应收款更正后为81714524.69元,较更正前增加11412605.36元[14] - 2023年1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更正后为 - 3408347.82元,较更正前减少14948366.02元[8] - 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更正后为 - 19874877.30元,较更正前减少31484101.45元[12] - 2023年1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更正后为3034089137.81元,较更正前减少20980162.84元[9] - 2023年半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更正后为5560645912.11元,较更正前减少44188212.55元[13] - 2022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前为6356.148958万元,更正后为7235.69296万元[20] - 2022年度,信用减值损失更正前为 - 680.002351万元,更正后为 - 5792.407423万元[22] - 2022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更正前为101.2725453852亿元,更正后为100.7343974829亿元[23]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前为4072.668673万元,更正后为4683.138724万元[24] - 2021年度,信用减值损失更正前为 - 708.83037万元,更正后为 - 4563.127714万元[26] - 2020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前为3549.392117万元,更正后为3957.004413万元[28] - 2020年度,信用减值损失更正前为 - 348.50476万元,更正后为 - 2933.348286万元[30] - 2019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前为3812.699774万元,更正后为4084.267674万元[32] - 2018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后为63396268.27元[35] - 2017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后为93188681.55元[39] - 2016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更正后为78247880.29元[43] - 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201612872.99元,本期计提41360825.47元,年末余额为242973698.46元[52][54] - 期末按欠款方归集的前五名其他应收款余额合计227779049.41元,占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合计数的75.30%,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为216884855.51元[55] - 未经抵消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合计284520538.75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为71127591.47元[56][57]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865708920.29元,年初余额为2520171809.71元[58] - 调整前上年年末未分配利润为790784783.52元,调整后年初未分配利润为665449763.25元,本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9874877.30元,期末未分配利润为645574885.95元[59] - 信用减值损失本年发生额合计为 - 42492634.99元,其中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为 - 41360825.47元[60] - 所得税费用本年发生额为1934030.50元[62] -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本年发生额为393487716.95元,其中支付各类销售费用274221500.87元[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5476086.92元[65]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0.76%,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 - 0.03元[66] - 其他应收款期末账面余额273969802.59元,年初196337938.35元;坏账准备期末201612872.99元,年初149506551.11元;合计期末72356929.60元,年初46831387.24元[69] - 坏账准备本年计提52143325.88元,核销37004.00元,年末余额201612872.99元[71][72] - 按欠款方归集期末余额前五名其他应收款中,丁某某占比53.96%,余额147846579.86元,坏账准备140454250.87元[73]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60632890.99元,年初49214935.73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242541736.82元,年初196893453.83元[75]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2520171809.71元,年初2294601841.51元,其中应付货款占比大[76] - 未分配利润调整后年初1028729916.48元,本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 358181197.61元,年末665449763.25元[77][79] - 信用减值损失本年发生额 - 57924074.23元,上期 - 45631277.14元,主要是其他应收款减值[80] - 所得税费用本年10239775.42元,上期14974202.46元,利润总额 - 341566227.91元[81][82] -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本年840068142.23元,上期818499521.38元,主要是销售费用[84] - 净利润本年为 - 3.52亿元,上期为 - 4204.88万元[8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年为7.75亿元,上期为9.37亿元[86]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12.76%,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 - 0.55元[87] - 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13.09%,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 - 0.56元[87]
中百集团: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的专项核查报告
2024-04-26 16:26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163943.83万元,2022年为1219740.63万元[5]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项目合计121929.91万元,占比10.48%;2022年为115025.37万元,占比9.43%[5]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1042013.92万元,2022年为1104715.26万元[5]
中百集团(000759)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2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1163.94亿元,较上年下降4.57%[9] -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4亿元,较上年下降22.48%[9] - 公司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37亿元,较上年下降32.39%[10] - 公司2023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较上年下降7.41%[10] - 公司2023年度总资产为840.82亿元,较上年下降9.67%[11]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16.39亿元,较2022年下降4.0%[13]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75亿元,较2022年下降15.8%[15]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07亿元[15] - 公司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17] - 公司在2022年中国商业零售百强中排名第27名[18] - 公司主要业务为商业零售,拥有大卖场、社区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20]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4.57%,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4.51%[21] - 公司全年实现第三方业务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250.11%[23] - 公司全年线上业务销售达15.27亿元,实物团购销售同比增长52.2%[23] - 公司门店总数达1714家,其中社区超市687家、便利店809家[24] - 公司新增门店情况包括湖北3家大卖场及综合超市,重庆8家社区超市,湖北106家便利店[27] - 公司报告期内线上业务全年实现销售15.27亿元[27]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16.3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6.73%[29] 财务分析 - 超市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90.82%,但同比下降7.75%[35] - 湖北地区是主要营收地区,占比96.42%,同比下降4.38%[35] - 超市商品零售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最高,为91.05%[37] - 销售费用为238.49亿元,同比下降3.38%[39] - 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2.3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20%[4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6人,占比0.49%,同比下降48.65%[40] - 公司研发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56.58%[40]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3356.16万元,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14.56%[40]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同比减少46.80%,主要是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减少[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2.39%,主要是营业收入下降,现金净流入减少[4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65.90%,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减少,以及本期收回参股公司投资额0.55亿元[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179.34%[42] 未来发展计划 - 2024年将是国家商务部定调的“消费促进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52] - 公司计划新开商业网点230家,加快主力业态创新发展[52] - 公司将加快中百罗森便利店在河南市场的规模拓展[54] - 公司将建立多元采购体系,加速自有品牌开发和定制商品打造[54] - 公司将加强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领域的经营[54] - 公司将加大销售渠道拓展力度,推动卡券业务稳健增长[54] - 公司将加快内部资源整合,推进智能供应链和物流智慧园区升级[54] - 公司将持续拓展中式糕点、长保面包、熟食制品等开发与生产[54] - 公司将推动存量门店减亏扭亏和经营质量提升工作,加强集中采购规范化管理[54] - 公司加快自有线上平台和“i中百”公众号会员功能的集成应用,增强会员数据和流量价值变现[55] - 公司全面提升规范治理水平,强化数字信息技术运用,增强经营业务、资金管理类流程的信息化管控[55] - 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转型升级和合规风险[55] - 公司将全面深化组织体系变革,加快人力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商品”和“服务”两个核心,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55] 股东及治理 - 公司股东总数为40,771股,持股情况为国有法人持有20.07%股份[2] - 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36,684,090股,占股东总数的20.07%[2] - 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持有67,101,287股,占股东总数的9.85%[2]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429,000股,占股东总数的1.53%[2] - 公司前十名股东中,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退出持股,持有7,628股[3]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429,000股,占总股本的1.53%[3]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有3,105,121股,占总股本的0.46%[3]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962,701股,占总股本的0.44%[3]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769,500股,占总股
中百集团: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2024-04-26 16:26
业绩数据 - 2023年度超市业务收入105.71亿元,占抵销前营业收入比例85.79%,2022年为114.60亿元,占比88.74%[4]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16.39亿元,上年121.97亿元,同比下降4.57%[24] - 2023年营业总成本119.14亿元,上年124.97亿元,同比下降4.66%[24] - 2023年净利润 - 3.33亿元,上年 - 3.48亿元,亏损幅度收窄4.42%[24]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4亿元,上年7.75亿元,同比下降32.38%[25] - 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0.85亿元,上年 - 2.51亿元,亏损幅度收窄66.01%[25]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42亿元,上年 - 2.67亿元,亏损幅度扩大140.45%[25] 资产负债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34.69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2.09%[17]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79.98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8.58%[17] - 2023年末资产总计114.67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9.67%[17]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合计66.79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9.08%[20] - 2023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24.16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9.01%[20] - 2023年末负债合计90.95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9.06%[20] - 2023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23.05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2.39%[20] - 2023年末少数股东权益6640.86万元,较2022年末增长6.17%[20] - 2023年末股东权益合计23.71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1.96%[20] 其他关键数据 - 2023年公司发现财务人员职务侵占资金事项,涉及金额2.28亿元[7] - 应付供应商余额为19.31亿元,占负债总额比例21.23%,占资产总额比例16.84%[7]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9.13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58%[30] - 2023年末应收账款为13.11万元,较2022年末减少61.64%[30] - 2023年末其他应收款为21.61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0.22%[30] - 2023年末存货为58.71万元,较2022年末减少16.59%[30] - 2023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为25.41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0%[30] - 2023年末投资性房地产为2098.77万元,较2022年末减少3.67%[30]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规定[183] - 解释16号变更使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67,997,818.04元[184] - 解释16号变更使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65,797,049.97元[184] - 解释16号变更使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增加2,200,768.07元[184] 财务核算方法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73]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76] - 存货按成本初始计量,发出按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实际成本[92] - 投资性房地产按成本初始计量,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并折旧或摊销[117] - 固定资产折旧按不同类别有不同年限和残值率[119][120] - 在建工程成本按实际工程支出确定,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结转为固定资产[124] -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自可供使用时起,按直线法在预计使用寿命内摊销[128] - 研究阶段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满足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131] - 公司与客户合同满足条件时,在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58] -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两类,按不同方式计量和处理[164][166] -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167]
中百集团:关于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2024-04-26 16:26
会计政策变更 - 2024年4月25日公司通过会计政策变更议案[1] - 2023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并追溯应用[4] 财务数据变化 - 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67,997,818.04元[5] - 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65,797,049.97元[5] - 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增加2,200,768.07元[5] - 合并报表所得税费用减少3,721,519.96元[5] - 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增加3,721,519.96元[5] 影响说明 - 本次变更对公司当期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