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控技术(688777)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产业利好催化不断,机器人ETF嘉实(159526)盘中涨近1%,成分股均普智能20cm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8-15 03:54
流动性表现 - 机器人ETF嘉实盘中换手率4.11% 单日成交额2209.50万元[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3924.35万元[3] 资金与规模 - 近1年规模增长5.08亿元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3] - 最新融资买入额262.55万元 融资余额1878.89万元[3] 业绩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67.03%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10.23%(303/2961)[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78% 最长连涨3个月累计涨幅37.12%[3]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93%[3] 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86%[3] - 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9.70%)、汇川技术(9.96%)、石头科技(5.03%)、大华股份(4.88%)、中控技术(4.40%)、双环传动(3.53%)、机器人(3.34%)、大族激光(3.18%)、巨轮智能(2.77%)、拓邦股份(2.67%)[5]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17日举行 覆盖127个品牌500余台机器人[5] - 人形机器人板块情绪回暖 国内外产业链涌现积极变化[6] - 本体厂商持续获得订单突破 商业化探索进入落地阶段[6]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持续优化方案 国内供应链释放积极信号[6]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阶段 工业场景成为确定性应用趋势[7] - 商业化落地可期 建议关注国内零部件厂商及本体厂商成果发布[7]
中控技术(688777)8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82.43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3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13日收盘价48.33元人民币,单日上涨0.73% [1] - 换手率1.62%,成交量12.71万手,成交金额6.11亿元人民币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282.43万元人民币,占成交额3.74%,其中大单净流入2550.11万元人民币(占比4.17%),超大单净流出267.67万元人民币(占比0.44%)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55% [1] - 归属净利润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42%,扣非净利润7720.85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4.88% [1] - 流动比率1.955,速动比率1.492,资产负债率41.64%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9年,位于杭州市,从事仪器仪表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79059.1256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79059.1256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CUI SHAN [1] 企业投资与经营动态 - 对外投资4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4368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301条,专利信息1927条,行政许可239个 [2]
中控技术携手浙石化建成单体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创77万点控制纪录
新浪财经· 2025-08-13 09:12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已全面建成投产 [1] - 项目总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由荣盛集团等联合建设 [1] - 项目采用中控技术的"1+2+N"工业AI驱动架构,控制系统I/O点数达77万点,创行业纪录 [1] 工业AI应用成效 - 依托"AI+机理"模型,聚烯烃高密度乙烯装置产品质量波动降低30.17%,牌号切换时间缩短20.35%,产率提高1.045% [1] - 部分装置实现产品质量波动降低45%,牌号切换时间缩短32.7% [1] 控制系统性能 - 中控技术控制系统覆盖控制、仪表、工业软件等多领域,支撑全球最大120万吨级装置运行 [1] - 浙石化仪控中心评价控制系统稳定性、服务响应能力及本地化交付适应能力表现良好 [1]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项目展示了工业AI等先进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实用价值 [1] - 中控技术未来将推进工业AI、过程优化、数据治理等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1]
中控技术发布新一代高端装备控制系统M4Pro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产品发布 - 中控技术成功举行PLC新品发布会 重磅发布新一代高端装备控制系统M4Pro [1] - 发布会吸引近万名专家 生态伙伴及用户线上线下同步参与 [1] 产品特性 - M4Pro具备高可靠性 高可用性 高性能优势特征 [1] - 产品深度适配冶金 造纸 建材 白酒等行业场景应用 [1] - 精准响应烟机 风机 轧机等高端装备的复杂控制需求 [1] - 突破传统控制瓶颈 融合三大核心创新技术 [1] - 以更高性能 更强稳定性和更智能的控制能力成为高端装备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1] 战略定位 - 高端PLC被定义为引领自动化 数字化 智能化进程的核心产品 [1] - 公司以M4Pro重新定义高端装备控制的技术边界 [1] - 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PLC产品及行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1] - 为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 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应用前景 - 期待自主高端PLC在三峡大坝 钢铁行业高速装置等装备制造场景广泛应用 [1]
中控技术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中标中国石化核心装置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研发的流程工业时间序列大模型TPT成功入围中国石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 标志着该技术在大型央企核心生产装置进入全面深化应用阶段 为产业链自主可控与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 [1][2] 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流程工业时间序列大模型TPT解决乙烯裂解装置长期存在的实施成本高 建模周期长 精度不足 计算效率低和收敛性差等行业痛点 [1] - 技术将结合中国石化生产经验与数据积累 打造适用于国内乙烯裂解装置特征的自主知识产权AI模型 [2] 战略合作 - 项目针对中国石化乙烯裂解装置生产运行优化场景 该装置作为石化工业体系产业链源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1] - 公司将以该项目为契机携手更多央企推动人工智能+战略行动 覆盖AI+安全 AI+质量 AI+低碳 AI+效益四大应用方向 [2] 行业影响 - 此次合作是TPT技术在行业龙头核心场景中获得全面认可的关键里程碑 推动技术向全行业全场景推广应用 [2] - 技术应用将保障国家基础能源安全自主可控 支持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与全球工业可持续发展 [2]
工业AI技术新高度 中控技术获陕煤榆林化学1.31亿订单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项目概况 - 中控技术中标陕煤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的全厂集散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框架采购协议 中标金额1.31亿元[1] - 项目为国家级煤炭清洁转化战略示范工程 总投资达1760亿元[2] - 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340亿元 年利润超300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7000余个[3] 技术合作 - 中控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1+2+N"工业AI驱动架构 构建覆盖煤炭热解 化工合成 能源回收全产业链的智能闭环系统[3] - 通过集散控制 安全仪表控制与高级报警管理等前沿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3] - 此前合作的一期18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已入选2023年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 战略意义 - 项目创新性将煤制烯烃与煤制芳烃深度耦合 构建"煤炭分质利用-化工合成-能源回收"全产业链协同模式[2] - 推动煤炭从燃料向高附加值原料转型 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3] - 彰显中控技术在行业头部客户资源与技术壁垒上的双重护城河优势[2]
中控技术TPT引领“AI+安全”风险主动预测预警模型 首台套项目落地广西华谊能化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项目启动与合作 - 中控技术与广西华谊能化于7月8日召开"AI+安全"风险主动预测预警模型项目启动会 开启深度合作[1] - 项目旨在推动能源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 人工处置"向"主动预防 智能防控"转变[1] - 广西华谊能化将安全生产置于发展首位 视主动防控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课题[1] 技术方案与模型架构 - 中控技术基于30余年工业自动化经验 构建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为核心的智能安全解决方案[1] - 方案融合四大模型:TPT DRM QRA和AI智能行为分析模型 实现风险感知-预测预警-闭环管控全流程覆盖[1] - DRM模型基于HAZOP和BOW-TIE报告构建风险知识图谱 智能推荐事故因果链路 结合TPT预测参数趋势实现超前预警[2] - QRA模型基于工艺参数 物料储量和气象环境快速模拟事故物理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2] - AI智能行为分析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提升不安全行为发现效率与实时性[2] 系统功能与行业影响 - 四大模型协同运作形成"智慧大脑" 可学习推演事故路径 识别异常趋势 锁定原因并可视化展示演变路径[3] - 通过动态风险集控平台全面监测工艺 设备 人员 物料和环境数据 实现风险动态监控-分析-预警-联动处置闭环[3] - 项目被列为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重点项目 是流程工业安全领域唯一入围的AI主动防控项目[3] - 项目将于年底接受工信部专家组验收 为石油 化工 冶金等高危行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样板[3]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该方案被评价为"扎根工业场景的深度创新" 构建了全新风险管控体系[3] - 中控技术将持续加大"AI+安全"领域研发应用 助力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重塑本质安全[4]
中控技术(688777)8月1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54.9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08:26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47.98元 单日下跌0.93% 换手率1.44% 成交量11.30万手 成交金额5.4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154.98万元 占成交额2.13%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770.17万元(占比3.26%) 大单净流入2925.15万元(占比5.39%) [1] - 中单资金净流出1261.09万元(占比2.33%) 小单资金净流入106.11万元(占比0.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07亿元 同比减少7.55% 归属净利润1.20亿元 同比减少17.42% [1] - 扣非净利润7720.85万元 同比减少34.88% 流动比率1.955 速动比率1.492 资产负债率41.64%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9年 位于杭州市 从事仪器仪表制造业 注册资本79059.1256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79059.1256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CUI SHAN 共对外投资42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4363次 [1][2] 知识产权与行政许可 - 拥有商标信息301条 专利信息1927条 行政许可239个 [2]
化工巨变前夜!AI智能体杀入实验室,6大赛道正被重塑
材料汇· 2025-08-11 15:38
AI for Science成为未来研究升级的重要路径 - AI4S已成为科学研发领域"新范式",进入加速发展期,作为继实验、理论、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之后的"第五范式",利用深度学习解决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核心难题[7] - AlphaFold2模型在2020年破解蛋白质折叠难题,2024年其发明者获诺贝尔化学奖,最新AlphaFold3能预测蛋白质、DNA、RNA及药物分子相互作用,加速生物研究速度5%-10%[8] - AI发展历经70多年,从符号主义到深度学习阶段,现能对"未知"进行判断、模拟和自我修正,在应用端具备更高落地价值[7] AI4S发展衍生新的合作状态 - 当前商业模式包括合同研究组织(CRO)服务模式和内部研发模式,前者提供定向服务收取费用,后者自建平台通过许可或产业化获利[14] - 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初创型AI4S平台或与大学团队合作弥补数据和技术短板,承担工程化生产和推广环节[14] - 合作研发模式可快速启动降低初期成本,内部研发投入大但完全掌控技术路线,未来大型机构可能采用混合模式[19][20] 国内AI发展向应用落地推进 - 中国AI政策呈现体系化特点,通过国家规划整合算力、数据和人才资源,如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22] - 2025年政策加大应用端推进,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27] - 大型化工集团成立AI/数智化事业部引进顶尖人才,如中国中化招聘要求具备谷歌、微软等AI部门工作经历[28][29] AI应用从行业痛点突破 - AI4S应用以高效为核心驱动,解决长研发周期、高成本问题,如AlphaFold2将蛋白质结构解析从年缩短到分钟[33][34] - 创新是AI在化工应用主旋律,关注菌株筛选、新型材料、农药开发等六个方向,如神经网络优化发酵培养基使产量提升63.33%[37][42] - 优化生产和资源调配是AI逐步兑现领域,如"AI+机器人"巡检系统在有毒环境下检测正确率达99.99%[62][63] AI4S多行业应用差异明显 - 高质量数据及应用将拉开企业差距,AI领军者企业投资回报率达39%,其他企业仅25%[83][84] - 大模型不完全适配化工专业化领域,需选择垂直AI方案,缺乏行业上下文会使工人绩效下降19%[89][90] - AI布局需硬件同步跟进,如高性能算力设施、数据存储与传输基础设施等[94][96] 投资建议 - 关注晶泰科技,全球AI制药与材料科学领军者,累计加速100多条新药管线,2024年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2.87%[98][100][101] - 中控技术为化工企业部署AI监测系统实现超前预警[63][65] - 志特新材在AI辅助材料研发方面有布局[97]
2025年中国工控系统‌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政策驱动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市场规模破3200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0 00:36
行业概述 - 工业控制系统(ICS)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中枢,正经历从传统自动化向智能化、自主化的战略转型 [1] - 主要分类包括SCADA、DCS、PLC、RTU和SIS系统,按行业或控制层级可进一步细分 [2] - 国际标准IEC 62264-1定义了五层架构体系:企业资源层、生产管理层、过程监控层、现场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工控系统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0%以上 [1][1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200亿元,政策推动下2027年前计划完成80万台工控设备更新改造 [14] -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20年23.71万台增至2024年55.64万台,2025年上半年同比激增35.6%至36.93万台 [12] 细分市场表现 - DCS系统2024年市场规模148亿元,石化/电力领域渗透率超95%,国产化率突破45% [1][17] - SCADA系统2024年规模196.9亿元,云化产品占比40%,电力/轨道交通贡献60%营收 [17] - PLC市场2024年规模176.6亿元,小型设备国产替代率32%,中大型PLC外资占比仍超70% [1][17] 竞争格局 - 外资主导高端市场:西门子占PLC市场48%份额,ABB/施耐德把控协作机器人/能效管理领域 [20][21] - 本土企业中端突破:汇川伺服系统国产市占率28.3%,中控技术DCS在石化行业国产化率40.4% [1][20] - 小型PLC市场大陆品牌份额从2020年12.91%提升至2024年23.80%,日系品牌份额同期下降近10个百分点 [22] 技术发展趋势 - 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方案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60%,维护成本降低40% [14] - 5G与TSN网络架构提升工业通信可靠性,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产线效率 [24] - 绿色工控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碳强度下降25%,2025年渗透率预计超60% [14][27] 政策支持 - 2024年出台《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等多项政策,要求2026年前覆盖4.5万家企业数据分级保护 [8][9]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点推进PLC、DCS等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 [9] -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AI/5G/区块链技术在县域中小企业应用 [9] 产业链生态 - 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但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中游国产厂商在中端市场实现替代 [10] - 下游新能源(锂电/光伏)、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需求旺盛 [10] - 本土企业通过"工业操作系统+行业APP"模式拓展能源管理、虚拟电厂等新兴场景 [17] 国际化进展 - 国产工控系统出口额占比从2022年12%向2030年25%目标迈进,东南亚/中东欧成为重点市场 [26]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出海+本地化服务"中标海外高端项目,加速全球化布局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