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卓锦股份(688701)
icon
搜索文档
卓锦股份(68870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12-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2亿元,同比下降58.75%[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5亿元,同比下降153.60%[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28亿元,同比下降165.18%[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9元/股,同比下降153.33%[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1%,同比下降6.15个百分点[16] - 营业收入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5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300.18万元人民币[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1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0.03元人民币[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3%,同比增加1.07个百分点[21] - 2022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137.2565百万元同比增长17.68%[76] - 营业收入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8%[89][92][93]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5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改善[89] - 营业总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7.7%[187] - 净利润13.45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00.18万元[188]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8.6%[191] - 净利润为100.8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21年同期亏损289.05万元)[19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元,同比改善(2021年同期为-0.03元)[18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9950.2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5%[92][93] - 研发费用为1699.2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6%[92][93] - 营业成本0.995亿元,同比增长31.5%[187] - 研发费用0.17亿元,同比增长41.6%[187] - 营业成本为9924.26万元,同比增长32.3%[191] - 研发费用为1699.27万元,同比增长41.6%[191] - 信用减值损失为814.80万元,同比增长599.8%[19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3亿元,同比下降332.86%[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13.36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57.20万元人民币[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13.36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93][9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213.36万元,同比恶化82.2%[19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2021年上半年的-49.17百万元扩大至2022年上半年的-91.63百万元,降幅达86.4%[198][199]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12.3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31%[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0.6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30%[16] - 资产负债率为13.95%,较上年度末上升0.90个百分点[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1%[20] - 总资产为7.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9%[20] - 货币资金为1.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下降34.26%,占总资产比例19.65%[96] - 应收账款为3.6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下降5.43%,占总资产比例46.39%[96] - 合同资产为1.5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增长84.61%,占总资产比例19.49%[96] - 短期借款为1.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增长52.80%,占总资产比例17.39%[97] - 存货为227.7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期末增长233.42%,占总资产比例0.29%[9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27亿元,较期初2.323亿元下降34.3%[178]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605亿元,较期初3.812亿元下降5.4%[178]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1.515亿元,较期初0.821亿元增长84.6%[178]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1.351亿元,较期初0.884亿元增长52.8%[179]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0.827亿元,较期初1.146亿元下降27.8%[179] - 应交税费期末余额251万元,较期初1324万元下降81.0%[179]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1.672亿元,较期初1.805亿元下降7.4%[180]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7.771亿元,较期初8.002亿元下降2.9%[179][180] - 负债合计期末余额2.810亿元,较期初2.909亿元下降3.4%[180]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44亿元,较期初2.23亿元下降35.3%[18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60亿元,较期初3.81亿元下降5.5%[184]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1.51亿元,较期初0.82亿元增长84.6%[18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35亿元,较期初0.88亿元增长52.8%[185]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0.83亿元,较期初1.14亿元下降27.4%[18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35%,同比增加3.60个百分点[1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8%,同比增加2.09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1699.27万元,同比增长41.56%[5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38%,同比增加2.09个百分点[56]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13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55] - 累计获得专利知识产权79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53件[55] - 污泥生物淋滤脱水技术可使污泥含水率最低降至40%[54] - 高盐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盐度稳定在3%以上,最高耐受盐度达4%左右[53] - 相比常规污泥化学调理,生物淋滤技术不增加绝干污泥量(常规技术增加25%-35%)[54] - 费用化研发投入1699.27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56] - 报告期内新增研发项目4项[58] - 公司开发的ECORs电解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药剂投加量和废渣产生量少的特点[5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038万元,累计投入3,015.85万元,本期投入1,699.27万元[62] - 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氧化还原修复关键技术装备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1,300万元,累计投入1,042.61万元(占总投资80.2%),本期投入324.32万元[60][61] - 废旧电器拆解场地污染区修复技术集成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976万元,累计投入621.76万元(占总投资63.7%),本期投入189.91万元[60] - 高氨氮工业废水新型处理工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846万元,累计投入265.53万元(占总投资31.4%),本期投入247万元[61] - 兼氧-好氧沉淀一体化集成式废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850万元,累计投入185.2万元(占总投资21.8%),本期投入169.59万元[61] - 智慧工业园综合解决方案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275.96万元(占总投资34.5%),累计投入275.96万元[61][62] - 新能源领域冶炼炉脱硫脱硝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141.98万元(占总投资47.3%),累计投入141.98万元[61] - 合流制溢流污染(CSO)快速高效净化处理装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890万元,本期投入162.78万元(占总投资18.3%),累计投入162.78万元[62] - 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效淋洗配方优化及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920万元,本期投入172.46万元(占总投资18.7%),累计投入172.46万元[62] - 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风险调查与管控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156万元,累计投入147.57万元(占总投资94.6%),本期投入15.27万元[60][61] - 2022年1-6月研发投入16.9927百万元同比增长41.56%[78] - 报告期新立项研发课题4项在研项目共9项含国家级2项省级4项[78]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9.51%[6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52.60万元,平均薪酬15.35万元[6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40.28%(29人),本科占比44.44%(32人)[6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0岁以下为主(44.44%,32人),30-40岁次之(38.89%,28人)[64] - 公司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其中博士3人、硕士39人、本科115人[70] - 公司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1人、二级注册建造师39人,合计国家注册执业证书67项[70] - 公司研发团队包括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45人[71] - 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的66人增加6人,同比增长9.09%[66] - 研发人员薪酬较上年同期的444.14万元增长24.42%[6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的13.46万元增长14.04%[66]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含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三类业态[30] - 环境修复业务以土壤修复类工程为主,是国内该领域综合实力前列企业之一[32]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主要针对工业场地,涉及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治理[32] - 水体修复采用核心技术"智能河道活水系统"实现水环境智慧管理[33] - 工业污染源治理业务集中在医药化工领域,针对高盐高氮高有机废水[34] - 废气治理业务主要处理医药化工及市政领域的VOCs污染物[36] - 固废处置业务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伴生的污泥处理领域[36] - 公司以EPC模式为主要服务模式,同时采用PC、技术咨询及托管运营等模式[42][43] - 公司着力拓展资源化利用业务,开展污泥基生物炭活化等技术研发[40] - 公司布局智慧环保业务,已开发智慧治土、智慧水环境等四大平台[41]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单价从行业内普遍的500-800元/立方米降低至350元/立方米以下[52] - 高浓度六价铬污染土壤经还原处理后最久已稳定达标5年以上未出现"返黄"现象[52] - 公司构建的高盐高氮特种微生物菌库包含高达数十种微生物种群[52] - 公司核心技术涵盖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水污染治理、水体修复、废气处理、固废处置五大业务领域[52] - 托管运营模式帮助公司将核心技术优势与环保项目常态运营相结合[44] 营销与采购模式 - 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及竞争性谈判三种营销模式达成合作[45] - 采购模式采用询比价、密封询价、简易招标、邀请招标等形式[49] - 供应商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49] 非经常性损益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370.82万元人民币[2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79.85万元人民币[26] 地区表现与风险 - 公司收入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存在区域集中风险[81]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受疫情影响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加大[84] - 环保行业竞争加剧及大型项目承接导致毛利率下降[84] - 环保工程项目资金周期长达2-3年存在营运资金压力[85] - 项目执行需支付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资金需求较高[85] 税收优惠 -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84] 子公司表现 - 主要控股子公司杭州卓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144.56万元[102] - 杭州卓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净资产为1041.98万元[102] - 杭州卓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50.01万元[102] - 杭州卓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利润总额为-87.66万元[102] - 杭州卓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为-87.38万元[102] 现金流详情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992.43万元,同比下降26.1%[194] - 支付给职工现金为2298.56万元,同比增长26.6%[195]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990.28万元,同比下降15.7%[19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5.7%,从2021年上半年的120.44百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89.53百万元[19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19.8%,从2021年上半年的101.41百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121.46百万元[1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52.4%,从2021年上半年的56.56百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6.15百万元[200]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36.5%,从2021年上半年的70.30百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95.98百万元[196][20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37.1%,从2021年上半年的75.73百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47.65百万元[196][20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下降15.7%,从2021年上半年的11.74百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9.90百万元[196][199]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25.4%,从2021年上半年的17.65百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2.14百万元[199]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484.5%,从2021年上半年的11.00百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0百万元[196][200]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3.4%,从2021年上半年的2.74百万元微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83百万元[196][200] 合同与市场进展 - 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新增合同签订额461百万元超去年全年总额的85%[76] 利润分配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06][107] 环保与安全合规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因违反环保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形[109][111]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均不属于重污染行业[109] - 公司危险废物处置均通过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资质的单位进行[111] - 公司由质量安全部总负责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包括制度体系建立完善隐患识别排查和培训[113] - 报告期内公司切实贯彻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113] - 公司开展月度及不定期环保巡查并组织环保培训以持续提升员工环保意识[113] - 公司在日常生产中多措并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113] - 公司加大环保投入全公司内开展降本增效工作[113] - 公司优化产品生产流程及标准化提高原材料及设备利用率减少能耗[113] - 公司通过减少能耗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113] - 公司危险废物及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113] 股东与股份变动 - 报告期内股份变动: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656,499股至105,530,530股,占比78.59%[162]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656,499股至28,746,842股,占比21.41%[162] - 国有法人持股增加155,760股至1,465,567股,占比1.09%[162] - 其他内资持股减少807,581股至104,064,963股,占比77.50%[162] - 外资持股减少4,678股至0股[162]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413户[166] - 第一大股东卓未龙持股46,719,617股,占总股本比例34.79%[168] - 第二大股东杭州高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20,250,000股,占比15.08%[168] - 第三大股东天津中安和汇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0,948,905股,占比8.15%[168] - 第四大股东珠海安丰投资合伙企业持股8,759,124股,占比6.52%[168] - 第五大股东杭州铂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750,000股,占比5.03%[168] - 报告期内解除限售股数1,210,999股,全部为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165] - 无限售条件股东中陈冈持股数量最高,达1,669,253股[169] - 部分限售股份将于2022年9月16日解禁,涉及第三至第六大股东[171] - 控股股东卓未龙与杭州高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卓未龙持有其20.03%份额[169] - 前十名股东中富诚海富资管持有229.96万股,杭州商盈投资持有175.05万股[172]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00,791,798.85元[156] - 截至报告期末
卓锦股份(68870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12-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1318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7.4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26%[19][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7.47万元,同比下降63.26%[27] - 营业收入达4.13亿元,同比增长21.31%[2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1,318.57万元,同比增长21.31%[110][1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7.47万元,同比减少63.26%[110]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41,318.57万元,同比增长34.22%[11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27,179.13万元,同比增长28.89%[111][112] - 销售费用为1,662.04万元,同比增长50.97%[111][112] - 研发费用为2,527.24万元,同比增长18.18%[111][113] - 环保行业总成本27,179.13万元,同比增长28.89%[119] - 固废处置成本9,888.6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6.12%[119]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分包成本3,804.43万元,同比增长109.64%[11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0.97%至1662.04万元,主要因业务扩张导致市场推广及维护费用增加[12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6.40%至3929.03万元,主要系科创板上市相关活动费用增加[12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18%至2527.24万元,主要因加大研发投入导致人员工资及设备成本上升[128] 现金流和资产相关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2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3.73%[1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934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70%[19][22] - 总资产为8.002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36%[19][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21.3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03.73%[111][11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947.20万元,主要来自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13][1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暴跌903.73%至-7421.30万元,因客户回款滞后及保证金增加[12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激增1043.31%至22947.20万元,主要来自IPO募集资金[130]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71.79%至23229.14万元,主要因上市募集资金到位[131]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9.34%至38115.61万元,反映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导致的回款滞后[132]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42.63%至3408.06万元,主要因研发专用设备购置增加[132] 盈利能力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0%,同比下降12.37个百分点[19] - 毛利率为34.22%,同比减少3.87个百分点[114][115] - 固废处置业务收入2,098.44万元,同比增长21.68%,毛利率增加41.36个百分点[116] - 华东地区收入37,807.82万元,同比增长30.53%,但毛利率下降4.74个百分点[116] 业务线表现 - 公司固废处置业务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伴生污泥处理方面 采用独有的污泥淋滤深度脱水技术实现污泥稳定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41] - 公司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主要代理Xylem赛莱默等品牌环保产品 包括泵 搅拌器等设备[42] - 公司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采用ECORs电解催化氧化工艺对高浓度地下水进行同步修复治理[44] - 公司着力拓展资源化利用业务 重点研发污泥基生物炭活化 有机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结合工艺 有机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关键工艺[45] - 公司设立智慧环保事业部 已开发智慧治土 智慧水环境 智慧装备管家 智慧运维等平台[47]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业务收入28,826.26万元,同比增长129.50%[115] - 固废处置业务收入2,098.44万元,同比增长21.68%,毛利率增加41.36个百分点[116] - 公开招标模式收入25,316.14万元,同比增长180.51%[116]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12%,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19] - 研发费用支出2527.2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12%[29] - 申请知识产权9项(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项)[29] - 新获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1项)[29] - 在研项目12项(含1项国家级+3项省级课题)[29] - 高浓度六价铬等重金属长效稳定化技术实现土壤最久稳定达标5年以上未返黄[70] - 高盐高氮高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使正常运行盐度稳定在3%以上,最高耐受盐度达4%左右[71] - ECORs电解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废渣产生量少等特点[71] - 高精度粉料自动投加技术攻克投加精度低需人工值守难题[71] - 河道智能活水系统相比传统生物浮岛技术占地面积更小净化效率更高[71] - VOCs吸附-脱附-溶剂回收治理技术通过吸附内循环自冷技术等实现[71]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527.24万元,同比增长18.18%[7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12%,较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78] - 公司新获得授权专利9件,均为实用新型专利[73] - 新获得软件著作权1件[7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79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53件[73] - 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工艺可将污泥含水率最低降至40%[72] - 污泥生物淋滤技术相比常规化学调理可避免绝干污泥量增加25%-35%[72] - 公司2021年新增专利申请数11件,获得数10件[76] - 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6件,获得6件[76] - 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18件[76] - 研发总投入为6594万元人民币,其中本期投入2527.24万元,累计投入4116.9万元[85] - 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投入846万元,实际支出18.53万元[85] - 兼氧-好氧-沉淀一体化废水处理装备研发投入850万元,实际支出15.61万元[85] - 智慧土壤管控技术研发投入435万元,实际支出338.3万元[84] - 市政污泥制备活性炭工艺研发投入346万元,实际支出284.32万元[84] - 土壤淋洗与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研发投入350万元,实际支出334.31万元[8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上市时已实现盈利(未盈利选项勾选"否")[4]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7] - 报告期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报告期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报真实性的情况[7] - 报告期内未出现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4] - 公司治理符合法规要求,无重大差异情况[153] - 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196] - 公司通过《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对子公司实施管理控制[196] - 报告期内公司无因违反环保规定受处罚情形[20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显著影响净利润[23] - 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明显增长[27] - 原材料、运输和人工成本增加导致利润水平降低[27]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存在回款风险[104] - 公司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工业废水与废气治理领域跻身行业领先企业[140] - 公司计划通过产业基金、联营投资或技术供应等形式布局资源化利用板块培育新盈利增长点[142] - 公司将在智慧环保领域通过三年时间围绕成熟业务进行智慧+融合提升数字业务占比[143] - 公司正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并筹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144] - 2022年公司将以嘉兴、南京、武汉分公司为支点深耕市场并启动湖北、重庆区域市场开拓[145] - 公司未来三年重点发展大型钢铁企业、农药企业等重污染工矿企业的退役场地修复业务[146] - 公司在医药化工行业深耕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大型集团客户并拓展新能源、半导体行业[147] - 公司产业投资方向以固废处置、固废资源化、污水资源化为主从2022年起推进[148] - 公司自研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技术已完成升级打造污泥处理处置一体化新模式[147] - 公司计划形成持续股权激励计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50] 行业与市场环境 - 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长期增长的政策基础和社会需求[58][59] - 环保产业投入中较大比例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投入[59] - 公司业务聚焦环境修复和工业污染源治理两大板块[60] -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具有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和治理难度高等特点[60] - 工业废水废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含重金属、氮磷营养物、有机废气等复杂成分[61] - 工业废水废气治理委托第三方专业环保企业的占比较低,但未来将逐步提升[61] - 环境修复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具有较高技术门槛[63]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产业需从节能、重构再造、循环利用三方面加紧技术研发[68] - 城市水务建设趋近成熟,供水及污水普及率不断提高[69] - 垃圾焚烧发电投资建设因国补退坡增速放缓[69] - 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及3060双碳目标确立使碳配额成为重要资产[69] - 工业园区环保治理与能源需求巨大,需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并重[69] - 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持续影响[101] - 公司收入呈现季节性波动特征[102] 人力资源与研发团队 - 一级建造师9人,二级建造师40人[31] - 研发人员数量为6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8.57%[88]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978万元,人均薪酬为14.38万元[88]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2人,硕士29人,本科28人[88]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33人,30-40岁24人[88] - 公司员工总数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其中博士4人、硕士40人、本科107人[92] - 公司拥有国家注册执业人员证书63项,包括一级注册建造师9人和二级注册建造师40人[92] - 研发团队包括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41人[92] -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34周岁[92] - 公司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和与6所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强化研发[91] -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总数238人,其中母公司226人[180]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85人(35.7%),技术人员68人(28.6%),行政人员44人(18.5%),销售人员24人(10.1%),财务人员17人(7.1%)[180] - 员工教育程度:本科107人(45%),专科48人(20.2%),硕士40人(16.8%),高中及以下39人(16.4%),博士4人(1.7%)[181] - 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2人[180] 股东分红政策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427,737.20元[5] - 公司总股本为134,277,372股[5] - 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0%[5] - 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3,427,737.20元[190] - 现金分红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为基础[190] - 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高于10%[191]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要求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186] - 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要求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86] - 成熟期无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要求达到80%[186] - 成熟期有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要求达到40%[186] - 成长期有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要求达到20%[186] - 报告期内公司未对现金分红政策进行调整[192] - 公司2021年度母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正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方案[194]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信息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254.96万元[17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98.92万元[170] - 董事长卓未龙持股46,719,617股,年度内无变动,税前报酬总额29.66万元[160] - 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志宏税前报酬总额33.97万元,持股为零[160] - 董事兼副总经理田平税前报酬总额26.9万元,持股为零[160] - 董事兼财务总监姚群英税前报酬总额24.29万元,持股为零[160] - 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宇峰税前报酬总额26.89万元,持股为零[160] - 董事张翼飞税前报酬总额为零,持股为零[160] - 董事李文轩税前报酬总额为零,持股为零[160] - 公司独立董事年度津贴为8万元人民币[162]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年度薪酬为25.79万元人民币[162] - 监事会主席年度薪酬为24.02万元人民币[162] - 监事年度薪酬为15.53万元人民币[162] - 职工代表监事年度薪酬为15.91万元人民币[162] - 核心技术人员陈奉连年度薪酬为30.01万元人民币[162] - 核心技术人员刘磊年度薪酬为20.42万元人民币[162] - 核心技术人员唐全年薪为24.13万元人民币[162] - 核心技术人员杨尚源年薪为24.36万元人民币[162]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353.88万元人民币[162] - 卓锦环保董事长卓未龙自2014年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63]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志宏自2014年12月起任职[163]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田平自2014年12月起任职[163] - 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姚群英自2014年12月起任职[163] - 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总监王宇峰自2014年12月起任职[163] - 公司董事张翼飞自2018年5月起任职[163] - 公司董事李文轩自2016年3月起担任保利资本副总经理[163] - 公司独立董事叶海影自2020年3月起任职[163] - 卓锦香港董事卓未龙自2004年4月起任职[163] - 杭州卓锦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卓未龙自2012年11月起任职[163] - 公司独立董事夏晶晶自2020年3月任职[164] - 公司独立董事徐向阳自2020年3月任职[164] - 公司独立董事吴礼光自2020年3月任职[164] - 公司监事会主席濮世杰自2014年12月任职[164] - 公司监事沈继宏自2014年12月任职[164]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俞旭自2014年12月任职[164] - 公司副总经理胡愚自2019年12月任职[164] - 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总监陈奉连自2017年5月任职[164] - 公司首席专家杨尚源自2019年1月任职[164] - 公司董事张翼飞自2018年3月15日担任股东单位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165] - 公司董事李文轩在武汉大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担任董事职务[167] - 公司董事张翼飞在中安润信(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166] - 公司董事张翼飞在中国化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监事会主席[166] - 公司财务总监姚群英在杭州卓锦担任财务总监[166] - 公司董事卓未龙在杭州卓锦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66] - 公司董事卓未龙在卓锦香港担任董事[166] - 11位董事全年应参加董事会会议7次,实际出席率100%,无缺席情况[173] 公司基本信息和联系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1年11月3日由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绍兴路536号浙江三立时代广场701室变更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536号浙江三立时代广场701室[14] - 公司董事会秘书胡愚联系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536号三立时代广场701室电话0571-86897252传真0571-85800855[15] -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朱仝联系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536号三立时代广场701室电话0571-86897252传真0571-85800855[15] - 公司电子信箱为zoneking@zone-king.com[14][15] - 公司网址为http://www.zone-king.com/[14] - 公司外文名称为Zhejiang Zone-King Environmental Sci&Tech Co., Ltd.[14] - 公司外文名称缩写为Zone-King[14]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卓未龙[14] - 公司中文简称为卓锦股份[14] - 公司中文名称为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卓锦股份(688701)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30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4133.1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82%[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1.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58%[5]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79亿元,同比下降29.6%[2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06.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2.61%[5]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92.7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3.26%[5] - 净利润亏损2992.70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48.52万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93.26百万元,主要因疫情导致项目执行和收入确认大幅减少[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23.93百万元[12]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同比下降222.22%[12] - 基本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下降246.67%[12] - 稀释每股收益本报告期同比下降222.22%[12] - 稀释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下降246.67%[12] - 综合收益总额为-29,927,016.04元,同比下降293.2%[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股,同比下降246.7%[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为2.13亿元,其中营业成本1.43亿元[23] - 研发投入合计2355.3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3.19%,同比增加5.36个百分点[6] - 研发费用2355.35万元,同比增加18.7%[23] - 支付给职工现金34,726,200.91元,同比上升28.1%[2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27亿元人民币[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0.10百万元,因项目投入资金增加且回款进度滞后[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6,762,967.07元,同比下降50.1%[2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31,807,725.78元,同比下降27.8%[2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179,361,440.75元,同比上升1.6%[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178,286.23元,同比改善42.5%[28][2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1,375,776.98元,同比下降86.4%[29]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167,880,000.00元,同比上升29.8%[29] 资产和债务变动 - 货币资金从2021年末232.29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131.77百万元,下降43.3%[18] - 应收账款3.55亿元,较期初减少6.98%[19] - 合同资产1.51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84.0%[19] - 短期借款1.68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90.0%[19] - 流动资产合计7.08亿元,较期初下降5.79%[19] - 未分配利润1.37亿元,较期初减少24.0%[2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21,516,908.15元,同比下降57.1%[29]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7.6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调整后数据下降4.8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6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调整后数据下降8.51%[6] - 信用减值损失转回346.10万元,去年同期为损失294.55万元[24]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收入400.99万元人民币[8] 业务运营 - 公司新签合同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12]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561户[14]
卓锦股份(68870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30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5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300.18万元人民币[20] - 2022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25.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8%[76] - 公司营业收入13725.65万元,同比增长17.68%[89][92]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3.63万元[89] - 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6.40万元,亏损同比减少20.67%[90]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7亿元增长17.6%[186] - 净利润为13.4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300.1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87] - 营业利润为145.4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286.45万元显著改善[18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至1.3676亿元(2021年同期:1.1526亿元)[190] - 净利润由亏损289.0万元转为盈利100.8万元(同比改善134.9%)[191] - 综合收益总额由亏损300.2万元转为盈利13.5万元(同比改善104.5%)[18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9950.27万元,同比增长31.55%[92][9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38%,同比增加2.09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16,992,734.67元,较上年同期的12,003,816.37元增长41.56%[5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38%,较上年同期的10.29%增加2.09个百分点[56] - 研发费用1699.27万元,同比增长41.56%[92][93] - 2022年1-6月研发投入1,699.27万元,同比增长41.56%[78] -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的0.12亿元增至0.17亿元,增幅达41.6%[186]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2.3%至9924.3万元(2021年同期:7502.5万元)[19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6%至1699.3万元(2021年同期:1200.4万元)[190]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599.8%至814.8万元(2021年同期:116.4万元)[191] - 信用减值损失从去年同期的114.60万元增至814.25万元,增幅达610.5%[186][18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13.36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57.20万元人民币[20][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13.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9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扩大82.2%至-9213.4万元(2021年同期:-5056.2万元)[193][19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9163.4万元,同比扩大86.4%[197][19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26.1%至8992.4万元(2021年同期:1.2174亿元)[19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953.0万元,同比下降25.7%[197]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26.6%至2298.6万元(2021年同期:1815.4万元)[194]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为2213.6万元,同比增长25.4%[19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21亿元,同比增长19.8%[198] - 购建固定资产等投资现金支出同比下降15.7%至990.3万元(2021年同期:1174.0万元)[1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为990.3万元,同比下降15.7%[195][198]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9598.0万元,同比增长36.5%[195][199]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643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84.5%[195][199]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283.2万元,同比增长3.4%[195][1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75.4万元,同比下降54.5%[19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1亿元,较期初下降35.1%[19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0%[20] - 总资产为7.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7%[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03%,同比增加1.07个百分点[21] - 货币资金15270.11万元,同比下降34.26%,占总资产比例19.13%[96] - 应收账款36045.45万元,同比下降5.43%,占总资产比例45.16%[96] - 合同资产15147.26万元,同比增长84.61%,占总资产比例18.98%[96] - 短期借款13514.70万元,同比增长52.80%,占总资产比例16.93%[97]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2,701,051.47元,较期初232,291,363.36元下降34.3%[177]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60,454,509.58元,较期初381,156,060.81元下降5.4%[177]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35,146,976.33元,较期初88,446,108.84元增长52.8%[178]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80,948,504.56元,较期初112,868,122.66元下降28.3%[178]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87,820,042.61元,较期初201,113,251.49元下降6.6%[179]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798,225,174.35元,较期初826,931,610.44元下降3.5%[178] - 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279,309,320.83元,较期初294,722,548.04元下降5.2%[179]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151,472,604.55元,较期初82,050,631.29元增长84.6%[177] - 应交税费期末余额为271,884.49元,较期初18,803,758.58元下降98.6%[17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518,915,853.52元,较期初532,209,062.40元下降2.5%[179] - 公司总资产从年初的8.16亿元下降至期末的7.88亿元,降幅为3.5%[183][185] - 货币资金从期初的2.23亿元减少至期末的1.44亿元,降幅达35.3%[183] - 应收账款从期初的3.81亿元下降至期末的3.60亿元,减少5.4%[183] - 合同资产从期初的0.82亿元大幅增长至期末的1.51亿元,增幅达84.5%[183] - 短期借款从期初的0.88亿元增加至期末的1.35亿元,增幅达52.8%[18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三类业态共六项细分产品[30] - 环境修复业务主要包括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和水体修复两大方向[32]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主要针对工业场地涉及铜锌铅铬镍砷锑等多种重金属及VOCs、SVOCs、TPH等有机污染物[32] - 水体修复采用智能河道活水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水文水质耦合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智慧管理[33] - 工业污染源治理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领域针对高盐高氮高有机工业废水[34] - 废气治理业务主要针对医药化工及市政领域VOCs采用洗涤+吸附-脱附-溶剂回收技术[36] - 固废处置业务主要集中在污泥处理采用独有的污泥淋滤深度脱水技术[36] - 公司主要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同时采用PC专业承包技术咨询及托管运营等模式[42][43] - EPC模式承担规划设计设备材料采购与集成工程实施和管理等主要建设工作[43] - PC模式根据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承担设备材料采购与集成工程实施和管理工作[43] - 托管运营模式是公司在EPC基础上拓展的服务模式,有助于增强持续盈利能力[44] - 技术咨询模式包括为客户提供前端调查、风险评估、设计规划咨询和环境应急咨询等服务[44] - 产品销售与服务主要客户为各地市水务集团和公用事业单位[44] - 公司业务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及竞争性谈判三种方式达成合作[45] - 采购模式采用询比价、密封询价、简易招标、邀请招标等形式进行[49]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核心技术涵盖原位注入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电解催化氧化技术等[12][14] - 公司专注于难降解废水、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及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14]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单价从行业内普遍的500-800元/立方米降低至350元/立方米以下[52] - 高浓度六价铬污染土壤经还原处理后最久已稳定达标5年以上未出现返黄现象[52] - 公司开发的高盐高氮高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构建了高达数十种的特种微生物菌库[52]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水污染治理、水体修复、废气处理、固废处置等五大业务领域[52] - 研发工作围绕工业污染治理、环境修复、固废资源化和智慧环保等领域开展[50] - 公司新增申请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5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知识产权79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53件[55] - 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工艺可将污泥含水率最低降至40%[54] - 该工艺相较于常规化学调理可避免绝干污泥量增加25%-35%[54] - 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盐度稳定在3%以上,最高耐受盐度达4%左右[53] - 报告期内新增研发项目4项[58]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57] - 公司累计已获得软件著作权18件[55]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038万元,本期投入1,699.27万元,累计投入3,015.85万元[63] - 废旧电器拆解场地污染区修复技术集成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976万元,本期投入189.91万元,累计投入621.76万元,占总投资63.7%[60] - 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氧化还原修复关键技术装备研究预计总投资1,300万元,本期投入324.32万元,累计投入1,042.61万元,占总投资80.2%[60] - 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风险调查与管控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156万元,本期投入15.27万元,累计投入147.57万元,占总投资94.6%[60] - 高氨氮工业废水新型处理工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预计总投资846万元,本期投入247万元,累计投入265.53万元,占总投资31.4%[61] - 兼氧-好氧沉淀一体化集成式废水处理装备研发预计总投资850万元,本期投入169.59万元,累计投入185.2万元,占总投资21.8%[61] - 新能源领域冶炼炉脱硫脱硝关键技术研发预计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141.98万元,累计投入141.98万元,占总投资47.3%[61] - 智慧工业园综合解决方案研究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275.96万元,累计投入275.96万元,占总投资34.5%[62] - 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效淋洗配方优化及工艺研发预计总投资920万元,本期投入172.46万元,累计投入172.46万元,占总投资18.7%[62] - 合流制溢流污染(CSO)快速高效净化处理装备研发预计总投资890万元,本期投入162.78万元,累计投入162.78万元,占总投资18.3%[62] - 报告期新立项研发课题4项,在研项目共9项(含国家级2项、省级4项)[78] 人力资源与研发团队 - 研发人员数量为7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9.51%[6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552.6万元,平均薪酬为15.35万元[6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40.28%(29人),本科占比44.44%(32人)[6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0岁以下为主占比44.44%(32人),30-40岁占比38.89%(28人)[64] - 公司拥有博士3人、硕士39人、本科1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60%[70] - 公司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1人、二级注册建造师39人,合计国家注册执业证书67项[70] - 研发团队含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45人[71] - 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6人(从66人增至72人)[66] - 研发人员薪酬较上年同期增加108.46万元(从444.14万元增至552.6万元)[6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上年同期增长14.04%(从13.46万元增至15.35万元)[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与挑战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存在区域集中风险[81]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疫情导致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加大影响回款[84] - 受行业竞争及大型项目承接影响,毛利率水平出现下降[84] - 环保工程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达2-3年,存在营运资金压力[85] - 项目执行需支付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多项资金[85] - 项目垫资需求及疫情导致回款周期延长[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机遇与优势 - 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新增合同签订额达4.61亿元,超去年全年合同总额85%[76]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84]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转回改善净利润[22] - 政府补助金额为370.82万元人民币[2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于2022年5月31日召开[104] - 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06][107] - 公司由质量安全部总负责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环保隐患识别排查及培训[113] - 公司报告期内开展月度及不定期环保巡查并组织环保培训以提升员工环保意识[113]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工作优化生产流程及标准化,提高原材料及设备利用率以减少能耗[11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656,499股至105,530,530股,占比从79.08%降至78.59%[162]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656,499股至28,746,842股,占比从20.92%升至21.41%[162] - 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1,210,999股于2022年3月16日上市流通,占总股本0.9019%[164] - 战略配售限售股借出212,900股,体现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64]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413户[166] - 首次公开发行网下配售限售股1,210,999股于2022年3月16日解除限售[165] - 第一大股东卓未龙持股46,719,617股,占总股本34.79%[168] - 第二大股东杭州高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20,250,000股,占总股本15.08%[168] - 第三大股东天津中安和汇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0,948,905股,占总股本8.15%[168] - 第四大股东珠海安丰投资合伙企业持股8,759,124股,占总股本6.52%[168] - 第五大股东杭州铂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750,000股,占总股本5.03%[168] - 前十名股东中无限售条件股东最高持股为陈冈1,669,253股[169] - 卓未龙持有的46,719,617股限售股将于2024年9月16日解禁[170] - 杭州高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有的20,250,000股限售股将于2024年9月16日解禁[170]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251,098,685.64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00,791,798.85元[155]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36,990,351.16元,累计投入进度为68.23%[155]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11,317,552.22元,占调整后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的5.64%[155] - 分支机构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85,000,000元,累计投入14,022,456.03元,投入进度仅0.46%[156] -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承诺投资总额75,000,000元,累计投入25,
卓锦股份(688701)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7065.0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89%[2]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3.9%至7065.07万元,去年同期为4909.96万元[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24.42万元人民币[2]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24.42万元,去年同期为-243.18万元[18] - 基本每股收益-0.02元/股[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股,与去年同期持平[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42%,同比增加0.42个百分点[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上升83.4%至5515.31万元,去年同期为3007.23万元[17] - 研发投入959.5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24%[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8.3%至959.57万元,去年同期为509.75万元[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3.58%,同比增加3.20个百分点[3]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6.9%至410.16万元,去年同期为493.81万元[17] - 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为817.55万元,去年同期为-53.36万元[1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3679.41万元人民币[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679.41万元,较去年同期-6290.96万元有所改善[21][2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至153.48万元,去年同期为4119.19万元[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185.26万元,较期初21708.24万元下降20.8%[22] - 货币资金从2021年末的232,291,363.36元下降至185,388,270.86元,减少20.2%[1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8.0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2.11%[3] - 资产总计从2021年末的826,931,610.44元下降至809,464,042.26元,减少2.1%[13][14] - 应收账款从2021年末的381,156,060.81元下降至359,164,653.05元,减少5.8%[12] - 短期借款从2021年末的88,446,108.84元增加至100,123,126.34元,增长13.2%[13] - 负债合计从2021年末的294,722,548.04元下降至279,499,177.63元,减少5.2%[14] - 未分配利润从2021年末的201,113,251.49元下降至198,869,053.72元,减少1.1%[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42%[3] 股东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5139名[8] - 前十大股东中富诚海富资管持股2,299,632股,占比1.71%[9] - 前十大股东中杭州商盈投资持股1,750,547股,占比1.30%[9] - 前十大股东中周信钢持股1,510,048股,占比1.12%[9] - 周信钢通过投资者信用账户持有326,420股参与融资融券[10]
卓锦股份(68870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6:00
财务业绩:收入与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为41318.57万元,同比增长21.31%[20] - 全年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21.31%[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3.66万元,同比下降14.35%[20][2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3.66万元,同比下降14.35%[27]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3.66万元,同比减少14.35%[11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股,同比下降19.57%[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7%,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20]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5958.04万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5.14万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4] 财务业绩: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63%至24,382.60万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张[114] - 销售费用1662.04万元,同比增长50.97%[11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0.97%至1,662.04万元,主要因市场推广及维护费用增加[114]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0.97%至1,662.04万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张导致市场推广费用增加[129]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6.40%至3,929.03万元,主要因科创板上市相关活动费用增加[114]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4.56%至636.07万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上升[115] - 研发费用2527.24万元,同比增长18.18%[11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18%至2,527.24万元,主要因研发人员工资及设备投入增加[11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18%至2,527.24万元,因加大研发投入导致人员工资及材料成本增加[130]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明显增长[2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21.30万元,同比下降903.73%[20][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21.30万元,同比下降903.73%[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903.73%至-7,421.30万元,主要因客户款项回收滞后及保证金增加[1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暴跌903.73%至-7,421.30万元,因客户款项回收滞后及保证金支出增加[13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38.48%至-1,965.18万元,主要因上年子公司股权转让款不可延续[11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43.31%至22,947.20万元,主要因IPO募集资金到账[116]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22,947.20万元,主要得益于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3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3220.91万元,同比增长82.54%[20][22] - 2021年末总资产为82693.16万元,同比增长65.70%[20][22] - 货币资金23,229.14万元,较上期增长171.79%,占总资产比例28.09%[133][134] - 应收账款38,115.61万元,较上期增长49.34%,占总资产比例46.09%[133][134] - 合同资产8,205.06万元,较上期下降17.53%,占总资产比例9.92%[133] - 固定资产3,408.06万元,较上期增长42.63%,占总资产比例4.12%[133][134] - 短期借款8,844.61万元,较上期增长23.13%,占总资产比例10.70%[133] - 存货68.29万元,较上期下降23.03%,占总资产比例0.08%[133] - 合同负债68.67万元,较上期增长47.30%,占总资产比例0.08%[133]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存在回款风险[106] 分红政策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3,427,737.20元[5] - 公司总股本为134,277,372股[5]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高于合并报表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5] - 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3,427,737.20元,以总股本134,277,372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194] - 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高于10%[195]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要求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10%[190] -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90]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区分不同发展阶段: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80%[190]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40%[190]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比例最低20%[190] - 公司利润分配方案需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批准[192] - 报告期内公司未对已制定的现金分红政策进行调整[196] - 公司2021年度母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正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方案[198] 业务表现:各业务线收入与成本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9.50%至28,826.26万元,成本同比增长123.99%[117] - 环保行业总成本同比增长15.63%至24,382.60万元,其中固废处置成本大幅增长133.89%至7,092.08万元[121] -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成本中设备及原材料费用同比激增349.72%至1,387.87万元,分包成本增长109.64%至3,804.43万元[121] - 水污染治理分包成本同比下降72.74%至563.84万元,显示外包策略调整[121] - 固废处置产品线设备及原材料成本同比暴涨609.44%至1,521.10万元[121] 业务表现:地区市场 -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102]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30.53%至37,807.82万元,成本同比增长24.95%[118] - 公司2021年度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区取得一系列标杆项目[147] - 公司依托南京分公司承接原江苏华泰化工土壤修复及原中盐安徽红四方土壤修复项目体现区域市场拓展[56] 业务模式与行业特征 - 公司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PC(采购-施工)和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多种工程承包模式[10] - EPC模式承担规划设计设备材料采购与集成工程实施和管理对质量安全工期全面负责[51] - PC模式根据客户或设计单位方案承担设备材料采购与集成工程实施和管理[51] - 技术咨询模式提供前端调查风险评估设计规划和环境应急咨询等服务[52] - 托管运营模式负责客户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定期收取服务费用[52] - 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投标及竞争性谈判三种方式达成合作[53][54][55] - 环保产业具有弱周期性政策驱动和技术资质壁垒特征环境修复行业处于早期发展期[61] - 环境修复行业具有高技术门槛和多学科交叉集成特点[64] - 环保行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运营管理能力和提质增效[69] - 收入呈现季节性波动,主要集中于三、四季度[104][105]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但面临下降风险[107] 产品与服务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环保综合治理服务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33] - 公司主要包含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等三类业态共六项细分产品与服务[34] - 公司环境修复业务以土壤修复类工程为主是国内该领域综合实力前列的企业之一[35] - 公司工业污染源治理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领域[39] - 公司污染源治理业务覆盖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62] - 工业废水废气治理委托第三方专业环保企业比例较低但将逐步提升[62] - 公司环保产品销售与服务业务主要代理Xylem赛莱默等品牌环保产品包括泵搅拌器等[43] - 公司业务遍布土壤地下水修复、水体修复、水污染治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置等领域[6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12%,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20] - 研发费用支出2527.2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12%[30] - 研发投入总额为2527.24万元,同比增长18.18%[7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12%,较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79] - 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无资本化支出[79] - 申请知识产权9项(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项),新获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1项)[30] - 在研项目12项,含1项国家级和3项省级研发课题[30] - 公司新增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项[77] - 累计获得专利总数达79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3项,外观设计2项)[77] - 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1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1项,软件著作权1项)[77]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知识产权79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53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8件[74] - 2021年新获得授权专利9件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另获得软件著作权1件[74] 核心技术 - 公司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涵盖各种类型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涉及多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35] - 公司核心技术智能河道活水系统实现水环境智慧配水与智慧水质调控[37] - 公司核心技术污泥淋滤深度脱水技术实现污泥深度脱水以达到后端可焚烧处置的状态[42] - 公司掌握高浓度六价铬等重金属长效稳定化技术[71] - 公司研发的重金属稳定化药剂最久实现稳定达标5年以上未"返黄"[71] - 公司技术可实现修复单价有效降低[71] - 高盐高氮高有机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盐度稳定在3%以上,最高耐受盐度可达4%左右[72] - 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工艺在48小时内将污泥含水率最低降至40%[73] - 污泥化学调理需投加药剂导致绝干污泥量增加25%-35%,而生物淋滤技术不增加绝干污泥量[73] - 开发的高精度粉料自动投加系统攻克投加精度低和需人工值守两大难题[72] - ECORs电解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药剂投加量和废渣产生量少的特点[72] - 河道智能活水系统相比传统生物浮岛技术具有占地面积更小和净化效率更高的优点[72] - VOCs吸附-脱附-溶剂回收治理技术能够缩短干燥时间和提高干燥效率[73] - 有机污染土壤高效化学氧化及异味控制技术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减少异味扰民[72] - 公司自研的污泥生物淋滤深度脱水技术已完成技术升级[149] 研发项目详情 - 在研项目"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六价铬新型还原剂的研发"累计投入1165.15万元,超原计划950万元[82] - 在研项目"废旧电器拆解场地污染区修复技术集成研究"投入299.98万元,累计投入431.85万元[82] - 在研项目"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氧化还原修复关键技术装备研究"投入465.70万元,累计投入718.29万元[82] - 在研项目"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投入44.45万元,累计投入132.30万元[82] - 微藻-微电场耦合系统处理猪场沼液研发投入预算153万元,实际支出62.47万元,完成率40.8%[84] - 新型微生物负载材料研发投入预算340万元,实际支出269.85万元,完成率79.4%,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84] - 新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研发投入预算310万元,实际支出257.7万元,完成率83.1%[84][86] - 智慧土壤管控技术及设备研发投入预算435万元,实际支出338.3万元,完成率77.8%[84] - 市政污泥制备新型活性炭工艺研发投入预算346万元,实际支出284.32万元,完成率82.2%[84] - 土壤淋洗与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研发投入预算350万元,实际支出334.31万元,完成率95.5%[84] - 风险管控技术研究授权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科技论文2篇[84] - 微藻-微电场耦合系统研究发表2篇SCI科技论文[84] - 新型微生物负载材料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项[84] - 智慧土壤管控系统成功应用于杭钢0308地块和合肥氯碱化工污染治理项目,形成软件著作权1项[84] - 研发投入总额为6,594.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为2,527.24万元,费用化金额为4,116.90万元[87] - 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项目投入846.00万元,占研发总投入的12.83%[87] - 兼氧-好氧-沉淀一体化废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投入850.00万元,占研发总投入的12.89%[87] 研发团队构成 - 研发人员数量为6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8.57%[9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978.00万元,较上期增长36.38%[90]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4.38万元,较上期增长32.29%[90]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达29人(42.65%)[90]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0岁以下为主,共33人(48.53%)[90] - 公司拥有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41人的专业技术团队[94] - 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60%,其中博士4人、硕士40人、本科107人[94] 智慧环保与创新 - 公司设立智慧环保事业部聚焦智慧治水与智慧治土传感器研发监测检测模型及环保大数据应用[48] - 公司已累计开发智慧治土智慧水环境智慧装备管家智慧运维等平台[48] 战略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布局资源化利用板块,培育新盈利增长点[143][144] - 公司2022年度将以嘉兴分公司、南京分公司、武汉分公司为支点深耕市场[147] - 公司计划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中选择一至两个地级市作为优势地区进行打造[148] - 公司积极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环境修复+产业导入、修复工厂等新修复模式[148] - 公司产业投资方向以固废处置、固废资源化、污水资源化为主[150] - 公司计划从2022年起有效推进产业投资计划[150] - 公司拥有9项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业水污染治理等领域[14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于2021年9月16日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32]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7]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4] -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08]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1年11月3日由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绍兴路536号浙江三立时代广场701室变更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536号浙江三立时代广场701室[14] - 公司法定代表人卓未龙[14] - 公司董事会秘书胡愚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536号三立时代广场701室[15] -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朱仝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绍兴路536号三立时代广场701室[15] - 公司联系电话0571-86897252[15] - 公司传真0571-85800855[15] - 公司电子信箱zoneking@zone-king.com[14][15] - 公司网址http://www.zone-king.com/[14] - 公司办公地址邮政编码310004[14] - 公司外文名称Zhejiang Zone-King Environmental Sci&Tech Co., Ltd.[14] - 年度签订合同金额约5.38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30%[28]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一级建造师9人二级建造师40人[3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52.75%达21,798.67万元,其中最高客户占比12.63%[12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17.61%达4,293.66万元,最高供应商占比3.90%[127][128] - 控股子公司杭州卓锦环境科技净利润-58.76万元[138]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88.13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31.07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7.36万元[25][26] - 非经常性损益中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0.40万元[26] - 政府补助金额较2020年的490.14万元下降52.86%[25]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 - 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16日召开并通过12项议案[156]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
卓锦股份(688701)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0%[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48.7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08%[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6%[5]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8.5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报告期同比下降30.08%,减少795.23万元[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本报告期同比下降31.45%,减少822.56万元[10] - 年初至报告期末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3.10%,增加438.92万元[10] - 营业总收入达2.54亿元,同比增长25.1%[20] - 公司净利润为1548.52万元,同比增长36.7%(从1132.91万元)[21]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同比下降30.77%,减少0.08元/股[10] - 稀释每股收益本报告期同比下降30.77%,减少0.08元/股[10]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同比增长15.4%(从0.13元/股)[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7.0%[20] - 研发投入合计1984.4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68%[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3%,同比增加0.22个百分点[6] - 研发费用增至1984万元,同比增长28.7%[20] - 销售费用升至1304万元,同比增长59.8%[20] - 支付职工现金2710.41万元,同比增长4.5%(从2593.41万元)[25] - 信用减值损失为负294.55万元,同比扩大1012.3%(从正32.29万元)[21] - 资产减值损失为负412.97万元,同比扩大468.1%(从负72.69万元)[21] - 所得税费用为负42.73万元,同比改善125.0%(从正170.83万元)[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45.14万元人民币[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同比减少8126.79万元[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8445.14万元,同比恶化2552.6%(从负318.35万元)[25] - 营业收入现金流入为2.17亿元,同比增长4.5%(从2.08亿元)[24][2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4亿元,主要来自吸收投资2.25亿元和借款1.29亿元[2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83亿元,较期初增长247.4%[26]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8.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66.28%[6] - 总资产本报告期末同比增长66.28%,增加33074.63万元[10][11] - 资产总额增长至8.30亿元,较年初增加66.2%[16][19]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2.94亿元,较年初增长244%[16] - 合同资产显著增长至1.98亿元,较年初增加98.8%[16] - 应收账款小幅下降至2.37亿元,较年初减少7.0%[16] - 短期借款上升至1.55亿元,较年初增长115%[18] - 公司总资产从499,048,393.51元增至506,650,777.91元,增加7,602,384.40元[28][29] - 流动资产减少528,475.81元至470,106,324.99元,主要因预付款项减少528,475.81元[27] - 非流动资产增加8,130,860.21元至36,544,452.92元,主要新增使用权资产8,130,860.21元[28] - 流动负债增加5,517,829.00元至213,016,020.25元,主要因新增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5,517,829.00元[28] - 非流动负债新增租赁负债2,254,081.70元[28] - 总负债增加7,771,910.70元至215,270,101.95元[28][29]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0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74.1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本报告期末同比增长74.12%,增加21610.75万元[1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至5.08亿元,较年初增长74.1%[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169,526.30元至291,380,675.96元[29] - 盈余公积减少16,318.18元至17,110,904.90元[29] - 未分配利润减少153,208.12元至165,140,969.62元[2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政府补助为109.23万元人民币[8]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809户[13] - 控股股东卓未龙持股4671.96万股,占比34.79%[13] 会计政策调整 - 调整主要因执行新租赁准则,追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