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润微(688396)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微:关于调整2021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及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4-03-11 12:22
分红情况 - 2022年6月24日实施2021年度分红,每股派现0.1718元,共派现226,791,781.72元[8] - 2023年6月9日实施2022年度分红,每股派现0.1983元,共派现261,774,216.04元[8] 激励计划 - 2021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后首次授予价格为33.73元/股[10] - 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1,273人,141人未达归属条件[12] - 本次授予股数作废数量为1,507,691股[12] 会议决议 - 2024年3月8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第二次专门会议[14] - 审议通过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等议案[14]
华润微:独立董事关于公司2021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名单的核查意见
2024-03-11 12:22
激励计划情况 - 公司2021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共1273名[2] - 因调职等原因不符合归属条件的有141人[2] - 符合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有1132名[2] - 符合条件对象对应可归属限制性股票为343.96万股[3]
华润微:关于公司2021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公告
2024-03-11 12:22
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2022年3月16日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调整后授予价格33.73元/股,授予数量1181.20万股,授予人数1273人[17] - 2023年2月8日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7.87元/股,授予数量247.56万股,授予人数339人[17] 业绩考核目标 - 2022 - 2024年归母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7.2%、7.3%、7.4%,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或行业均值[5] - 202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较2018 - 2020年平均值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26%、27%,且不低于对标企业50分位或行业均值[5] - 2022 - 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不低于6.15、6.2、6.25,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或行业均值[7] 2022年业绩达成情况 - 2022年公司归母净资产收益率为14.54%,达到业绩目标[22] - 归母净利润较授予前三年平均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12.96%,达到业绩目标值[23]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22,达到业绩目标值[23] 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情况 - 2024年3月11日董事会认为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可归属数量343.96万股,符合条件激励对象1132名[20]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为2024年3月18日至2025年3月14日[21] 不同人员归属情况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7人已获授限制性股票329,200股,可归属100,879股,占比30.64%[31] - 核心技术人员10人已获授限制性股票279,900股,可归属93,300股,占比33.33%[32] - 技术研发骨干756人已获授限制性股票6,494,700股,可归属2,160,900股,占比33.27%[32] - 其他骨干359人已获授限制性股票3,288,900股,可归属1,084,564股,占比32.98%[32] - 总合计1,132人已获授限制性股票10,392,700股,可归属3,439,643股,占比33.10%[32]
华润微(688396) -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2024年2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3-06 10:28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分析师会议 [1] - 参与单位众多,2月28日有开源证券、中粮资本等;2月29日有国联证券、太平养老保险等 [1][2] - 活动时间为2月28日和29日多个时段,地点在上海 [1][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吴国屹、沈筛英 [2] 营收与业绩目标 - 2024年营收目标相比2023年增长,毛利率目标维持在30%以上 [2] 业绩增长点 - 重点产品快速上量,IGBT、第三代半导体、模块、传感器等产品增长,MOSFET提升高附加产品比重 [2] - 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在工控、光伏及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占比 [2] 产品结构与进展 IGBT - 工控和汽车电子应用占比达80%,消费类占比20% [2] - 丰富8吋IGBT产品系列及模块产品规模上量,2024年保持高速增长 [2] MOSFET - 中低压产品占比60%,高压产品占比40%,SGT及SJ MOS在营收中占比近60% [3] - 推进产品及市场转型,保持国内领先市场占有率 [3] 模块产品 - 包括IGBT模块、IPM模块、TMBS模块、MOS模块,2024年较快增长并贡献业绩 [3] 下游终端领域 - 新能源及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占比接近40%,工业设备、通信设备等产品占比接近70% [3] - 关注消费电子领域发展 [3] 碳化硅产品 - 包括SiC MOSFET、SiC JBS以及SiC模块产品,在头部客户实现规模上量 [3] - 产能达2500片/月,碳化硅MOS产品在销售中比例提升至50%以上 [3] 氮化镓产品 - 同时发展E - MODE和D - MODE技术路线,D - MODE产品已量产,与头部企业有合作项目 [3] 产能情况 - 重庆12吋产能达2万片/月,预计今年满产3万片/月 [4] - 深圳12吋完成主厂房建设,预计今年年底通线 [4] 12吋生产线优势 - 制造能力上,工艺先进性及产品可靠性更高 [4] - 成本控制上,单个芯片面积更小、成本更优 [4] IDM产品能力提升 -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系列,提升产品性能 [4] - 通过投资并购加强协同发展,增加自有产品比重 [4] 资本开支与投资方向 - 2023年资本开支用于深圳12吋生产线及重庆先进功率封测基地建设 [4] - 2024年深圳12吋产线处于投资周期,加大收购兼并力度 [4] - 投资并购以产品公司为方向,围绕功率半导体、传感器、智能控制三大领域寻找标的 [4]
华润微:关于实际控制人子公司增持计划实施完毕暨增持结果的公告
2024-02-29 10:47
增持计划 - 2023年10月17日起12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3] - 2023年10月17日至2024年2月29日,华润累计增持2,036,059股,金额1.01亿[3] 股权结构 - 增持前,中国华润持股占总股本66.58%[5] - 增持后,华润股份持股占总股本0.15%[8] 合规与影响 - 律所认为增持合规[9] - 实施完毕不影响上市条件、控股权和经营[11]
华润微: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子公司增持股份的法律意见书
2024-02-29 10:47
公司股权结构 - 华润股份注册资本1,646,706.3526万元,中国华润持股99.9961%,华润国际招标持股0.0039%[12] 增持计划与进展 - 中国华润2023年10月17日起12个月内拟增持不低于1亿元[15] - 2023年10月17日至2024年2月29日累计增持2,036,059股,金额100,991,334.06元[16] 增持前持股情况 - 增持前中国华润通过CRH (Micro)持股878,982,146股,占总股本66.58%[16] 公告披露 - 2023年10月17日披露增持计划公告[14][18] - 2023年11月13日披露增持进展公告[18]
【行业深度】洞察2024:中国MOSFET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前瞻网· 2024-02-11 03:05
中国MOSFET行业竞争派系 - 中国MOSFET行业竞争派系主要分为国内厂商和海外厂商两大派系[1] 2022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功率器件十强企业名单 - 士兰微、扬杰科技、华润微等知名上市厂商位列其中[2] 中国MOSFET行业市场集中度 - 中国MOSFET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4接近50%[3] - CR8超过60%[3]
华润微(688396) -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2024年1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1-31 09:44
行业与市场情况 - 功率半导体行业在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经历下行调整,当前产业趋势逐步稳定,部分细分领域订单增加,恢复呈“L”型 [2] - 2024 年各机构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实现两位数增长,WSTS 预测增长 13.1%,Gartner 预测增长 16%,IBS 预测增长 12% [2] - 碳化硅市场处于成长期,近 5 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应用市场快速发展且逐步替代硅基产品份额 [4] 公司战略布局 - 坚持“长三角 + 成渝双城 + 大湾区”两江三地全国性业务布局,长三角的无锡有三条 6 吋产线、一条 8 吋产线,上海是控股型总部;成渝双城的重庆有一条 8 吋产线、一条 12 吋产线及先进封测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设有南方总部暨全球创新中心以及一条 12 吋特色功率集成电路生产线 [2] 公司业务情况 业务占比与规划 - IDM 及代工业务在营收中各占 50%,公司致力于向综合一体化产品公司转型,将向产品方面倾斜资源并重点开展产品收购兼并业务 [3] 产能利用率 - 8 吋产能利用率保持在 90%以上,6 吋保持在 95%以上,得益于 BCD 特色工艺优势、客户基础稳定以及 IDM 商业模式调节 [3] 产品情况 - 产品价格总体基本企稳,不同产品、细分市场和应用领域表现有差异 [3] - IGBT 从 6 吋产线升级到 8 吋产线,加大 12 吋工艺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模块产品规模上量且加大在工控和汽车电子应用 [4] - 碳化硅二极管和碳化硅 MOS 已稳定量产,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均进入汽车电子应用 [4] - 氮化镓产品发展 E - MODE 和 D - MODE 技术路线,D - MODE 产品已量产,E - MODE 产品有头部企业合作项目 [4] - 模块产品包括 TMBS 模块等,2024 年将较快增长并带来显著业绩贡献 [5] - 功率 IC 主要包括 LED 驱动等多种产品 [5] 其他业务 - 掩膜业务目前产能 3000 片/月,服务国内各主要 FAB 线及众多 IC 设计公司,高端掩模项目二季度预计量产,规划产能 1000 片/月,可提供 40nm 及以上线宽掩模代工服务,在国内本土掩摸制造企业排名第一 [5] - 重庆封测基地实现模块级、晶圆级、功率器件框架级、面板级先进封装全面布局覆盖 [5] 公司库存情况 - 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在 2 个月左右,处于合理安全范围 [4]
华润微:关于预计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公告
2024-01-31 08:51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关联交易预计额度71941万元,实际发生41746万元[11] - 2023年采购商品及接受劳务实际发生22779万元,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10894万元,租金收入3359万元,利息收入4714万元,银行手续费0万元[8][10][11] - 2023年合计采购额99901万元,去年同期41746万元[16] 未来展望 - 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约99901万元[12] - 2024年采购商品及接受劳务预计向多家关联方采购,占同类业务比例多为0.00%或0.05%[13] 其他新策略 - 2024年预计日常性关联交易不会对公司独立性和财务经营产生重大影响[26] - 日常关联交易额度预计事项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将与关联方签合同或协议,额度可在关联主体间调剂[25] 数据对比 - 润西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采购额53500,占比6.16%,去年同期13751,占比1.58%[14] - 华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额4816,占比0.55%,去年同期3632,占比0.42%[14] - 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额3600,占比0.41%,去年同期2473,占比0.28%[15] - 润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额350,占比0.04%,去年同期288,占比0.03%[15] - 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向润西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销售额16900,占比1.71%,去年同期8223,占比0.83%[16] - 深圳市华润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销售额4000,占比0.41%,去年同期1734,占比0.18%[16] - 润鹏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销售额2000,占比0.20%,去年同期477,占比0.05%[16] - 润西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租金收入5100,占比134.68%,去年同期3303,占比87.22%[16] - 珠海华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息收入5000,占比16.11%,去年同期4714,占比15.19%[16]
华润微(688396) -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2023年12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12-29 08:34
行业现状与公司展望 - 2023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极具挑战的一年,从2022年5月开始进入调整周期,2023年四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实现同比、环比正增长,行业处于企稳阶段 [2] - 2024年公司营业额目标是在2023年基础上保持增长 [5] - 新能源特别是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将为芯片带来巨大机会,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功率器件 - MOSFET产品中,中低压占比60%,高压占比40%,其中SGT及SJ在MOSFET营收占比超过60% [3] - IGBT规划:从6吋升级到8吋产线,加大12吋IGBT研发投入;模块产品规模上量;加大工控和汽车电子应用 [4] - 碳化硅成本优势:初始投资低(专有设备与6吋硅基产线共用);与硅基产线共线运营分摊成本,已导入国内头部车企 [5] 传感器与MCU - 安全MCU优势:高安全等级、大存储空间、强运算能力、全产业链可控,应用于智能穿戴/家居/交通等领域 [3] - 光电传感器应对环境因素:通过宽工作温度范围、耐温材料、增大芯片面积、优化封装形式等提升性能 [3] - 传感器领域布局早,兼备6吋及8吋制造能力,未来将成为重要业绩增长点 [3][4] 第三代半导体 - 碳化硅和氮化镓晶圆线已稳定量产,碳化硅JBS/MOS达国际先进水平,批量出货工业及汽车领域 [5] - 布局涵盖上游材料、器件制造及下游应用,通过投资入股、产业协同等方式强化产业链 [6] 产能与制造 - 12吋产线优势:工艺先进性高、产品一致性好、单个芯片成本低;重庆12吋聚焦功率器件,深圳12吋聚焦功率IC [5] - 晶圆制造产能分配:6吋线自用与代工各占50%;无锡8吋线70%以上代工,重庆8吋线全部自用;重庆12吋线全部自用 [6] - 产能利用率:8吋保持在90%以上,6吋95%以上,重庆12吋处于爬坡阶段 [6] 财务与运营 - 泛新能源领域(车类及新能源)占产品与方案板块下游终端应用30% [2] - 库存水平: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约2个月,处于合理范围 [6] - 车规级产品进展:SGT MOS/SJ MOS/IGBT/SiC MOS等已供货头部整车厂商及Tier1供应商,近两年上车产品超亿颗 [5] 核心竞争力 - 40年技术积累,具备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综合优势 [4] - 通过"两江三地"战略布局和专业化整合,在行业周期调整中保持战略定力 [4] - BCD工艺国内领先,具备6吋/8吋量产能力,12吋预研中,聚焦高端产品与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