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超导(688122)

搜索文档
西部超导(688122)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30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代码为688122,公司简称为西部超导[1]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 公司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8]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8] - 公司中文名称为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西部超导[10] 财务数据 - 公司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2,111,910,785.5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12] - 公司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1,096,984.2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77%[12] - 公司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2,680,015.2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16%[12] 产品和市场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和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6] - 超导材料主要应用于高能加速器、MRI、超导量子计算机等特殊领域[17] - 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等高端装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7] 研发和技术 - 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18] - 公司成功研制了高性能电流密度的Nb47Ti超导线并首次应用于中国首台动物μMR磁体[25] - 公司开发出多种基体材料和不同形状的MgB线材[1] 资金和股权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报告中,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数量为649,664,497股[139] - 公司通过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每10股转增4股,合计转增185,618,428股,公司总股本增至649,664,497股[140]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6,426户[141]
西部超导:关于参加“2023年陕西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5-07 07:34
证券代码:688122 证券简称:西部超导 公告编号:2023-018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加"2023 年陕西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 暨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 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为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健康发展,增强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加强与广大投 资者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陕西上市公司协会根据陕西证监局 工作部署,联合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举办"2023 年陕西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 接待日暨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届时,公司总经理及相关高管人员将通过互动 平台与投资者进行网络沟通和交流,欢迎广大投资者踊跃参加! 一、会议基本情况 1.活动时间:2023 年 5 月 16 日 15:00-17:00。 2.活动地址:"全景路演" 3.网址:http://rs.p5w.net 二、参加人员 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保荐代表 (如有特殊情况,参会人员可能进行调整) 三、联系人及咨询办法 联系人:证券法律部 联系电话: ...
西部超导(688122)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7 16:00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分组整理后的结果: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营业收入为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4]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8%[4] - 公司净利润为2.1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7%[17] - 营业利润为2.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5%[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股,同比下降2.17%[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股,同比下降2.2%[18]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研发投入合计为4407.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7%[5] - 研发费用为4621.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17] - 销售费用为549.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5%[17] - 支付给职工现金为1.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20] - 信用减值损失为-2154.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17] 非经营性损益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48.21万元人民币[6]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296.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2.8%[17] 现金流量表现(同比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26亿元人民币[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7.6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56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49.8%[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5.09亿元,同比增长4291.5%[21]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1.01亿元,同比下降54.8%[21] - 投资支付现金37.72亿元,同比增长1009.4%[2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8.73亿元,同比增长586.2%[2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36亿元,同比改善235.7%[21]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5.45亿元,同比增长48.7%[21] - 偿还债务支付现金4.21亿元,同比增长51.3%[21] - 分配股利及偿付利息支付现金0.18亿元,同比增长71.1%[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14亿元,同比改善196.1%[2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3.93亿元,较期初增长34.5%[21] 关键资产项目(环比变化) - 货币资金从21.12亿元增至26.76亿元,环比增长26.7%[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1.74亿元降至4.51亿元,环比减少61.6%[12] - 应收账款从13.08亿元增至17.73亿元,环比增长35.5%[12] - 存货从23.80亿元增至27.53亿元,环比增长15.7%[12] 关键负债及权益项目(环比变化) - 短期借款从9.82亿元降至7.67亿元,环比减少21.9%[13] - 长期借款从11.60亿元增至14.98亿元,环比增长29.1%[13] - 应付账款从8.77亿元增至12.97亿元,环比增长47.9%[1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59.97亿元增至62.08亿元,环比增长3.5%[14] 研发投入占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8%,同比增加0.76个百分点[5] 股东信息 - 前三大股东合计持有1.78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约38.4%[10]
西部超导(688122)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27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总股本为464,046,069股,拟派发现金红利10元每10股[5][179]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总股本将增加至649,664,497股[5][179]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5][179] - 公司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9] - 公司中文名称为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 - 公司中文简称为西部超导[12] 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2.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41%[14][67]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5.65%[14][67]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34%[14][75] - 公司2022年末净资产为59.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86%[14][20] - 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113.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09%[14][20]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33元,同比增长38.51%[14][20] - 公司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为2.33元,同比增长38.51%[14][20] - 公司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16%,较上年同期减少4.93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24%,较上年同期减少3.99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0%,较上年同期减少0.20个百分点[14] 产品及市场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3][25] - 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24][33] - 公司高端钛合金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主导地位稳固[20] - 公司超导产品外部市场需求量大增,产销量再创新高[20] - 公司与相关单位形成实质性合作,MRI用高场NbTi线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全面进入国际市场[20] - 公司中标国家重大项目超导线采购项目,形成批量供应[20] 研发及技术 - 公司全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45亿元人民币,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14项,新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2项[19] - 公司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多种新型钛合金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多项空白,保障了国家急需关键钛合金材料供应[32] - 公司开发多种类型的超导线材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成为全球核磁共振磁体所需超导线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7][33] - 公司在高性能NbSn超导线材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3] - 公司是全球唯一的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33] 环保及社会责任 - 公司在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达219.29万元[187] - 公司未因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189] - 公司生产消耗的能源资源主要是水、压缩空气、电力和天然气,各污染物均达标排放[190] - 公司在报告期间实现了达标排放,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1]
西部超导(68812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3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本报告期达1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5%[4]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累计32.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25%[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报告期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27%[4]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8.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7%[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6.2%至32.67亿元人民币[18] - 净利润同比增长61.9%至8.73亿元人民币[1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9.6%至8.58亿元人民币[19]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0.66元/股,同比增长29.41%[5] - 基本每股收益1.85元/股,同比增长51.6%[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3.9%至19.43亿元人民币[18] - 研发投入本报告期5544.6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54%[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报告期为4.69%,同比增加0.58个百分点[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7.9%至1.73亿元人民币[18]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85.4%至-4122万元人民币[1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3.36亿元,同比增长45.0%[2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0.28亿元,同比增长42.2%[23]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97亿元人民币[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0.3%至23.62亿元人民币[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亿元,同比扩大176.0%[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84亿元,上年同期为正值0.89亿元[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3亿元,上年同期为-0.88亿元[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4.85亿元,同比增长34.4%[23] - 投资支付的现金26.50亿元,同比增长346.0%[23]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16.38亿元,同比增长29.9%[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1.48亿元,较期初减少52.9%[24] - 收到的税费返还632万元,同比下降8.0%[23]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至14.247亿元,较年初25.967亿元下降45.1%[1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至13.861亿元,较年初1亿元增长1286.2%[14] - 应收账款增至20.279亿元,较年初11.700亿元增长73.3%[14] - 存货增至20.185亿元,较年初15.986亿元增长26.2%[14] - 短期借款增至13.886亿元,较年初10.011亿元增长38.7%[16] - 应付账款增至7.022亿元,较年初4.794亿元增长46.5%[16] - 合同负债减少至1.468亿元,较年初2.676亿元下降45.1%[16] - 未分配利润增至13.597亿元,较年初9.653亿元增长40.8%[1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至57.635亿元,较年初53.608亿元增长7.5%[17] - 资产总计增至105.921亿元,较年初87.579亿元增长20.9%[16] - 总资产达105.9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0.94%[5] 非经常性损益及其他收益 - 政府补助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本报告期2620.27万元人民币[6]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206.4%至1551万元人民币[18]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76.2%至6647万元人民币[18]
西部超导(688122)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1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95%[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27%[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6%[16] - 基本每股收益1.1903元/股,同比增长67.62%[17]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76.27%[41] - 营业收入从去年同期12.56亿元增至20.84亿元,增幅66.0%[133] - 公司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为5.5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13亿元人民币增长78.5%[1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13亿元人民币增长76.3%[134]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903元/股,较2021年同期的0.7101元/股增长67.6%[135] - 母公司净利润为5.4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17亿元人民币增长72.6%[138] - 综合收益总额达到5.58亿元[1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增至1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80%[45] - 研发费用增至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45] - 营业成本从去年同期7.22亿元增至12.12亿元,增幅67.8%[133] -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0.89亿元增至1.16亿元,增长30.2%[133] - 母公司营业成本为12.7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7.50亿元人民币增长69.6%[13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57.9%至13.58亿元[140]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46.9%至2.35亿元[140]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36.5%至1.54亿元[14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50.3%,从7.79亿元增至11.71亿元[142]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49.9%,从1.43亿元增至2.14亿元[1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高端钛合金产品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多种牌号填补国内空白[22] - 公司高温合金产品已实现批产供货,但国内产业结构及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2] -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高温合金质量问题已有明显改善[22] - 公司超导产品业务属于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行业分类C3240[22] - 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23] - 公司是国际上唯一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23] - 公司产品定位为“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2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三类[23] - 公司超导线材产品主要用于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领域[24] - 公司高端钛合金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军用航空领域[24] - 公司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产品实现完全国产化,填补多项战机、舰船等关键材料国内空白[25] - 公司突破XX用特种高塑性钛合金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并突破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强韧性能调控技术[25] - 公司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Ф650m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5]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两家批量生产Ti45Nb钛合金材料的企业之一,实现完全国产化[25] - 公司子公司自主研发室温孔径125mm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中心场强达10.06T,7.5T以上均匀区达1米[26] - 公司高性能Nb3Sn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并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低交流损耗CuMn/CuNi基NbTi线材达国际先进水平[26] - 公司实现MRI超导线材批量生产,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中国工业大奖[26] - 公司开发出直径1米以上大孔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于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系统[26] - 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超导扭摆器磁体和CCT磁体,无液氦MRI用NbTi超导线材技术取得突破[26] - 公司高均匀NbTi合金熔炼技术使成为全球两家能批量生产超导用NbTi合金的企业之一[26] - 开发出单重达450公斤的大型复合包套一次组装技术[27] - 生产出最大长度达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27] - 实现高性能MRI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为GE、SIEMENS批量供货[27] - 制备出最大长度达10,000米的Nb3Sn超导线材[27] - 开发出室温孔径125mm的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中心场强达10.06T[30] - 高温合金领域突破三联熔炼控制技术,有效控制铸锭开裂及元素偏析[30] - 公司承担国内重点国防装备用多个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27] - 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紧固件用Ti45Nb合金丝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企业[39] - 开发直径650mm、单重4.5吨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9]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全球唯一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39] - 公司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唯一供应商[39] - 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军工重大装备和大型科学工程,实现进口替代[40]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16.60亿元,同比增长60.41%[41] - 超导产品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137.30%[41] -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收入7343.98万元,同比增长42.19%[41] 各地区表现 - (注:提供的文本中未明确提及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至60%[22] - 国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22] -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美国[22] - 国内高温合金存在均匀性和纯净性控制难度大、质量批次稳定性不高等问题[22] - 高温合金产品冶金缺陷较多,杂质元素如硫含量较高且波动大[22] - 国内生产的高温合金返回料利用率偏低,工艺稳定性差导致废品多[22] - 公司采取以型号项目为核心、研发带动销售的军工市场销售模式[24] - 公司研发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方针[23] - 公司生产模式以“面向订单”为主,预测性备货为辅[24]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存在客户集中风险[43] - 军用航空材料回款周期长导致短期资金压力较大[43]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8亿元人民币[35] - 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4410.86万元人民币[35] - 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67亿元人民币[35] - 高温合金项目投入进度83.6%,预计2023年1月达产[110] - 航空航天材料项目投入进度10.73%,预计2024年12月达产[110] - 超导线材项目投入进度2.18%,预计2023年12月达产[110] - 超导研究院项目投入进度0.73%,预计2024年12月达产[110] - 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已100%完成投入[110]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38%,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1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12亿元,同比增长34.70%[3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8%,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32]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13项,累计发明专利达301项[3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9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2.18%[3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389.39万元人民币[3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8.15万元人民币[36]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占比13.80%[37]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77.10%[37]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43.43%[37] - 研发人员中31-40岁占比41.08%[37]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1215.27万元,占当期销售收入比例为5.38%[39] - 2019至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2891.20万元、11891.97万元和17565.45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8.91%、5.63%和6.00%[39] - 每年新增研发课题占比超过25%[39] - 成立以来承接200余项研发课题,形成20余个技术领域和百余项研发方向[39] - 2021年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39] - 研发投入11215.27万元,申请国家专利24项[4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88.0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48%[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8.04%[4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6%至16.78亿元[13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1888万元,同比下降118.5%[14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8.80亿元,同比增长281.8%[14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3.02亿元,同比增加730.8%[14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降至12.99亿元,同比减少52.8%[141]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337.5%至16.05亿元[141]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1.3%至9.02亿元[14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恶化,从正1.99亿元转为负14.19亿元[142] - 投资支付的现金激增328.0%,从3.75亿元增至16.05亿元[1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54.8%,从22.89亿元减少至12.71亿元[142]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化 - 总资产99.2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3.3%[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4.5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78%[16] - 总资产99.23亿元,较年初增长13.30%[41] - 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54.56亿元,较年初增长1.78%[41] - 货币资金减少至15.4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69%[4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至1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9.80%[48] - 短期借款增至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5%[48] - 应付账款增至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4%[48] - 其他应付款增至4.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74.36%[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大幅增至12.50亿元,较期初增加11.50亿元(增幅1149.8%)[5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增至1143万元,较期初增加1113万元(增幅3710%)[53]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858.17亿元增长至期末972.15亿元,增幅13.3%[131][132] - 流动资产从期初691.04亿元增至期末787.15亿元,增长13.9%[131] - 短期借款从期初100.12亿元增至期末134.26亿元,增长34.1%[131] - 应付账款从期初4.68亿元增至期末6.20亿元,增长32.5%[131]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9.85亿元增至期末10.68亿元,增长8.5%[132] - 合同负债从期初2.11亿元降至期末1.41亿元,下降33.2%[131] - 长期股权投资从期初2.75亿元微增至2.81亿元,增长2.3%[131] - 应收账款增至14.66亿元,同比增长25.3%[127] - 预付款项增至9007万元,同比增长215.9%[127] - 存货增至18.08亿元,同比增长13.1%[127] - 合同负债减少至1.87亿元,同比下降30.1%[128] - 资产总计增至99.23亿元,同比增长13.3%[12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至54.56亿元,同比增长1.8%[12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9.1%,从9.65亿元增至10.54亿元[143][146]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54.43亿元增至55.43亿元,增长1.8%[143][146] - 资本公积从37.18亿元微增至37.23亿元[143][146] - 少数股东权益从0.83亿元增至0.87亿元,增长5.3%[143][146]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495,570,387.46元增至期末636,232,826.17元,增长28.4%[153][15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2,827,017,492.19元增至期末2,969,347,162.70元,增长5.0%[153][154] - 专项储备从期初3,834,902.02元增至期末5,502,133.82元,增长43.5%[153][15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9]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12号[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冯勇[11] - 公司外文名称为Wester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ies Co, Ltd,缩写为WST[11] - 公司网址为www.c-wst.com[11] - 公司电子信箱为zqflb@c-wst.com[11] - 报告期内公司选举董事长并聘任总经理[11] - 公司完成董事会及管理层换届,新任董事长冯勇、总经理杜予晅等9人任职,原董事长张平祥等8人离任[60] - 公司总股本增至464,046,069股,增幅5.16%[11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从29.16%升至32.64%[116] - 国有法人持股占比23.51%,较期初提升0.84个百分点[116]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00,035,000股,占比21.56%[121] -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57,596,598股,占比12.41%[121] - 永春天汇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28,639,000股,占比6.17%[121] - 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941,560股,占比4.73%,报告期内增持3,100,000股[121] -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基金持股14,310,220股,占比3.08%,报告期内增持2,717,699股[12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109,310股,占比2.39%,报告期内减持549,369股[121]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8,158,184股,占比1.76%,报告期内增持3,604,073股[121] -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股8,045,000股,占比1.73%,报告期内减持5,235,000股[121] - 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919,447股,占比1.71%,报告期内增持7,919,447股[121] - 南方军工改革混合基金持股5,876,397股,占比1.27%,报告期内增持2,344,237股[121] 关联交易与担保 - 向关联人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报告期发生金额为9837.47万元[98] - 向关联人销售产品报告期发生金额为4531.82万元[98] - 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其控制公司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3925万元[98] - 向中信金属宁波能源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7925.79万元[98] - 向中信锦州金属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623.01万元[98] - 向西安宝信冶金技术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15.67万元[98] - 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其控制公司销售产品发生金额为4531.82万元[98] - 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总额为2.8155亿元,其中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950万元,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销售300万元[99] - 接受关联方提供劳务总额为1.7483亿元,其中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占1.01亿元[99] - 关联交易总额达7.5219亿元,关联方往来总额为2.0174亿元[99] - 关联租赁交易总额440万元,其中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占300万元[99] - 对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担保余额为6500万元,担保到期日为2030年11月26日[105] - 对子公司西安聚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担保880万元,担保到期日为2022年11月29日[106] - 对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担保200万元,担保到期日为2023年2月28日[106]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200万元[106]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1080万元[106] - 公司担保总额为758
西部超导(688122)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 营业收入为8.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51%[5][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40%[5][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57%[5][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6元/股,同比增长58.62%[5][8] - 稀释每股收益为0.46元/股,同比增长58.62%[6][8]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6.5%至8.87亿元,去年同期为5.33亿元[17] - 净利润同比增长68.1%至2.13亿元,去年同期为1.27亿元[1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7.4%至2.15亿元,去年同期为1.28亿元[1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58.6%至0.46元/股,去年同期为0.29元/股[19] 成本和费用同比增长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7.9%至5.26亿元,去年同期为3.13亿元[1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8%至3767万元,去年同期为2603万元[17]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96.2%至574万元,主要因利息费用增加[17] - 研发投入合计为3564.1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34%[6][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02%,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72.1%至6.97亿元,去年同期为4.05亿元[20]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62.8%至1.34亿元,去年同期为8244万元[20]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6766.4万元,同比增长25%[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9.11%[5][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11.1%至6.79亿元,去年同期为6.11亿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39%[2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62亿元,同比扩大361%[2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46.8万元,同比增长159%[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6.39亿元,同比扩大1855%[2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03亿元,较期初下降26%[22] - 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24亿元,同比增长412%[21]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3.4亿元,同比下降9%[21]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66亿元,同比下降9%[21]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78亿元,同比下降24%[21] 资产和负债环比变化 - 货币资金从2021年末的25.97亿元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20.30亿元,环比下降21.8%[1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1年末的1.00亿元大幅增加至3.40亿元,环比增长240.4%[14] - 应收账款从2021年末的11.70亿元增长至15.46亿元,环比增长32.1%[14] - 存货从2021年末的15.99亿元增至17.14亿元,环比增长7.2%[14] - 短期借款从2021年末的10.01亿元增至10.92亿元,环比增长9.1%[15] - 应付账款从2021年末的4.79亿元减少至3.60亿元,环比下降24.9%[1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1年末的53.61亿元增至55.78亿元,环比增长4.1%[16] - 未分配利润从2021年末的9.65亿元增至11.80亿元,环比增长22.3%[16] - 资产总计从2021年末的87.58亿元增至90.80亿元,环比增长3.7%[14][16] - 负债合计从2021年末的33.15亿元增至34.22亿元,环比增长3.2%[15][16] - 总资产为90.8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3.6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5.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04%[6]
西部超导(68812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29.27亿元,同比增长38.5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1亿元,同比增长99.98%[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54亿元,同比增长122.79%[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1.6803元/股,同比增长99.99%[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4813元/股,同比增长122.79%[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09%,同比增加10.25个百分点[19] - 公司2021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15亿元[2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41亿元,同比增长99.98%[26] - 2021年营业收入29.27亿元,同比增长38.54%[64] - 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增长39.15%至27.99亿元,主要产品线收入快速增长[66][6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17.32亿元,同比增长32.04%[64] - 销售费用5068万元,同比增长46.84%[64] - 管理费用1.26亿元,同比下降13.5%[64]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9.37%至2421.8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增加[6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2.25%至1.86亿元,因研发项目支出增加[65]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总成本同比增长32.48%至16.42亿元,其中原材料成本10.73亿元(占比65.36%)同比增长29.40%[70] - 高端钛合金材料总成本同比增长32.40%至13.44亿元,其中制造费用3.47亿元(占比25.78%)同比大幅增长42.18%[70] - 超导产品总成本同比增长7.66%至2.00亿元,其中原材料成本1.41亿元(占比70.42%)同比增长3.27%[70] -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总成本同比激增155.58%至9750.55万元,其中原材料成本8311.91万元(占比85.25%)同比增长197.71%[7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24.58亿元,同比增长37.90%,销量6,813.49吨[26] - 超导产品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22.86%,销量556.92吨[26] -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96.67%,销量502.77吨[26]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占比86.6%[61]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增长37.9%至24.58亿元,毛利率提升2.28个百分点至45.31%[67] - 超导产品收入增长22.86%至2.39亿元,毛利率大幅提升11.82个百分点至16.33%[67] -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收入激增196.67%至1.02亿元,毛利率提升15.43个百分点至4.01%[67] - 高端钛合金材料销量增长41.04%至6813.49吨,产量增长45.69%至7105.12吨[68] - 超导线材月产量持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扩大[27] - 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28]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53][55] - 公司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唯一供应商[55] - 公司突破十余个牌号高温合金(含GH4169、GH4738等)批量生产技术并具备量产能力[36] - 多个牌号高温合金大规格棒材获得某型航空发动机用料供货资格并已开始供货[36] - 公司GH4169、GH738等高温合金在多个型号发动机进入批量供货阶段[44] - 公司突破GH4169G大棒材工程化关键技术,在发动机转动件实现装机应用[44] - 公司MRI用超导线材已批量应用于GE、SIEMENS、上海联影、宁波健信、上海辰光等主要MRI设备生产商[35] - 公司低温超导产品性能与竞争对手处于同一水平,高温超导产品相比国外仍有差距[35] - 公司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产品实现完全国产化,填补多项战机、舰船等关键材料国内空白[38] - 公司突破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强韧性能调控关键技术,产品应用于大尺寸整体化航空锻件[38] - 公司某耐腐蚀钛合金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并成功批量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38] - 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性能钛合金在兵器领域获得应用[38] - 公司突破超大规格 Ti55531 饼坯及超大规格变截面 TA15 材料制备技术[38] - 公司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到 Ф650m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39]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批量化生产 Ti45Nb 钛合金材料的两家公司之一,实现完全国产化[39] - 公司 TC4 等钛合金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进口替代[39] - 公司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中国工业大奖[39] - 公司面向新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高性能 Nb3Sn 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并具备批量生产能力[39] - 公司开发出单重达450公斤的大型复合包套一次组装技术,生产出最大长度达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40] - 公司实现高性能MRI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已为GE、SIEMENS批量供货[40] - 公司高性能内锡法Nb3Sn超导线材最大长度达10,000米,满足ITER项目技术要求[40] - 公司MCZ超导磁体实现批量出口,是中国首台磁控直拉单晶硅专用高磁场强度超导磁体[40] - 公司超导磁悬浮磁体实现时速623Km/h的最高速度,打破世界纪录[44] - 公司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1-2023年),产品为航空用钛合金棒材[43] - 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紧固件用Ti45Nb合金丝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企业[53] - 公司开发出直径650mm、单重4.5吨的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水平处于国际领先[53] - 公司钛合金产品已通过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客户认证并批量应用于多型号装备[54] - 公司承担大量新型军用飞机、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等材料的研发项目[55] - 公司TC4、TC11、TA15等钛合金产品和NbTi超导材料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55] 各地区表现 - 境内收入增长43.07%至26.48亿元,毛利率提升2.84个百分点至43.97%[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产能瓶颈,2022年将利用募集资金突破产能瓶颈并挖掘潜在产能[9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高性能钛合金、高温合金、超导材料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人均生产效率[93] - 公司提升飞机和发动机等重大装备材料供应保障能力,保质保量按期交付产品[93] - 公司在超导材料和磁体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加速医疗大健康领域合作布局[93] - 公司突破相关超导材料和低温技术,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发力并进入产业化阶段[93] - 公司在高温合金领域实现重点牌号稳定批量化供货,积极推动进口替代[93] - 钛合金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因国内重点型号任务需求增加和海洋装备发展带动需求持续增长[90] - 公司MRI超导线材在国际竞争中市场份额持续扩大[90] - 中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中国加速器嬗变驱动研究装置已立项需开发更高性能材料[91] - 高温超导材料大规模应用瓶颈是价格过高和产能不足需提升产业化能力[91] - 超导磁体技术在中国已基本与国际同步在多个领域有广阔产业化前景[91] - 国产高温合金材料在纯净度均匀性批次稳定性及成本方面较国外存在差距[91] - 航空发动机产业迅猛发展进口替代迫在眉睫将缩短材料评审认证周期[91] - 公司产品定位为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92] - 公司产品准则为高纯净性高均匀性高稳定性低成本[92] - 公司为飞机航空发动机航天器核聚变等提供关键钛合金超导和高温合金材料[9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0%,同比增加0.37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显著增加,主因钛合金、超导产品和高温合金领域研发投入增长[46] - 费用化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71%至1.7565亿元[47] - 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47.71%至1.7565亿元[4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6.00%同比增加0.37个百分点[47] - 研发人员数量260人同比增长14.54%[5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7387.5万元同比增长45.23%[50]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8.41万元同比增长26.77%[50] - 在研项目5个预计总投资规模9840万元[49] - 在研项目本期投入金额5917.89万元[49] - 在研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1477亿元[49] - 研发团队包含40名博士研究生和193名硕士研究生[51] - 2019至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2891.20万元、11891.97万元和17565.45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8.91%、5.63%和6.00%[53] - 研发投入1.76亿元,申请国家专利79件[26]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79件获得授权专利43件累计授权专利400余件[149] - 公司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67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88个[45] - 公司研发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方针,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29] - 公司研发流程包括工艺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价、技术攻关、首件鉴定、小批量试制、工艺评审及大批量生产验证等多个阶段[30] - 公司承担大量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掌握大规格铸锭纯净化等多项关键技术[34] - 公司建立自主原材料技术标准,带动上游海绵钛等行业技术提升[34] 现金流与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2.27亿元[18]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2.985亿元[2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744.4%至19.58亿元,因股票募集资金到位[6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2.27亿元(上年为-2.22亿元),因经营回款增加[65]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22774069股于2022年1月12日完成新股登记[3] - 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增至464046069股[3] - 货币资金同比激增451.52%至25.97亿元,占总资产29.65%,主要因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到位[79] - 合同负债增加5343%至2676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306%[80] - 资本公积增加11186%至37179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4245%[8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3.61亿元,同比增长90.87%[18] - 总资产为87.58亿元,同比增长58.09%[18]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53.61亿元,较年初增长90.87%[26] - 总资产87.58亿元,较年初增长58.09%[26] - 2021年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达27.15亿元,占总资产30.99%[59] - 2021年末存货达15.99亿元,占总资产18.25%[60]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77.24%至11.70亿元,占总资产13.36%,主要因销售规模扩大[79] - 存货同比增长40.32%至15.99亿元,占总资产18.25%,主要因订单充足导致在制品增加[79] - 在建工程同比激增900.98%至1.59亿元,主要因新购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79] - 应付职工薪酬增加7563%至1329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52%[80] - 未分配利润增加10351%至9653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102%[80] - 受限资产总额37861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5463万元为各类保证金[8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21535万元,期末余额10000万元,贡献利润551万元[85]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57]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69.37%[58]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55.08%[5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0.3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9.37%,其中关联方销售额8174.55万元占比2.79%[73][7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9.8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5.08%,其中关联方采购额1.29亿元占比7.18%[75][76]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8]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8]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西安聚能高温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8]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西安聚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8] -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9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6名监事(含2名职工代表)和9名高级管理人员[95] - 公司制定完善治理制度包括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系列制度[96] - 公司与控股股东西北院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等方面严格分开,不存在同业竞争[96] - 公司2021年召开两次股东大会,全部议案均通过,表决程序合法有效[100]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117]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审议多项议案包括年度报告和财务预算等[11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2020年度经营奖励议案[118]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及高管聘任议案[119] - 公司2021年共召开7次董事会会议[115] - 公司所有董事2021年均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无缺席情况[115] - 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占比为33.3%(3/9)[115] - 公司董事会成员亲自出席率为100%[115] - 公司董事会会议以通讯方式召开占比71.4%(5/7)[115] - 公司2021年3月2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及2021年度财务预算议案[114] - 公司2021年7月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114] - 公司2021年7月2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114] - 公司2021年10月21日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114]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3]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464046069元含税[3] - 公司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3] - 公司执行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4元现金共计派发176508800元[123] - 公司提议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10元现金共计拟派发464046069元[123] - 公司2021年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方案但母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正[125] 非经常性损益与政府补助 - 公司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8782万元[24] - 公司2021年政府补助收入8150万元[23] - 公司2021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622万元[24] 采购与生产模式 - 公司采购主要原材料包括海绵钛、铌锭、镍、无氧铜及中间合金等,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形式采购[30] - 公司以"面向订单"生产为主,合理适量预测性备货为辅,生产技术部负责订单分解、生产计划编制及生产协调[30] - 公司供应商管理采用年度定量评价机制,针对海绵钛及主要中间合金供应商不定期组织现场质量审核[30] - 公司采购产品分为A类(需逐批入厂复检)和B类(需核对质量证明书并抽检),A类产品对质量有决定性影响[30] 销售模式与市场应用 - 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业务主要通过直销模式销售,出口业务以自营出口为主,少量通过外贸公司代理[31] - 公司超导线材产品主要用于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和SPC质量控制实现批量生产[31] - 公司军工航空新材料需通过项目招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装机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成为合格供应商[31] - 高端钛合金材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等军工领域,对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要求苛刻[32] - 在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至60%[33] - 超导材料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之一[32] - 超导材料需工作在低温环境下,主要应用于MRI、NMR、量子计算机等特殊领域[3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我国高端
西部超导(688122)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3%[4]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0.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0%[4] - 公司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23%[4]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86%[4] - 营业总收入20.91亿元,同比增长37.7%[19] - 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01.3%[2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97.9%[20] - 基本每股收益1.22元/股,同比增长96.8%[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3432.3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35%[5]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为1.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46%[5] - 公司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1%,同比增加1.93个百分点[5] - 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2%,同比增加0.85个百分点[5] - 营业成本11.86亿元,同比增长23.0%[19] - 研发费用1.26亿元,同比增长54.7%[19]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2223万元,同比扩大28.2%[20]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较2020年末增长17.2%至5.52亿元人民币[15]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4.5%至14.16亿元人民币[15] - 存货同比增长30.3%至14.85亿元人民币[15]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691.4%至1.25亿元人民币[16] - 短期借款达10.52亿元人民币[16] - 应付票据同比增长82.1%至6.57亿元人民币[16]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8.1%至2.41亿元人民币[16]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76.2%至8.36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64.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5.59%[5] - 公司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1.6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2.72%[5] - 所有者权益合计32.46亿元,较年初增长12.4%[18]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131万元,同比改善76.2%[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8.0465亿元,同比增长192.8%[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42.12万元,同比增长202.4%[23]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202万元,同比下降94.4%[23]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2.6148亿元,同比下降5.3%[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2.635亿元,同比下降7.6%[23]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0.567亿元,同比增长5.9%[23]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2.1399亿元,同比增长26%[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3.11万元,同比下降104.5%[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22.25万元,同比改善110.8%[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6515亿元,同比下降40.9%[23] 投资收益 - 投资收益1026万元,同比增长210.5%[19] 股东信息 - 中信金属持有无限售流通股5992万股位列第一大股东[1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18.78万股[11]
西部超导(688122)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7-2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31.76%[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136.36%[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50.76%[19] - 营业收入1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6%[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6%[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76%[21] - 基本每股收益0.7101元/股同比增长136.31%[20] - 2021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56亿,较同期增长31.76%[66] - 高端钛合金材料实现收入10.35亿,较同期增长26.22%[66] - 超导产品实现收入1.05亿,较同期增长15.62%[66] -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实现收入5165.01万,较同期增长515.15%[66] - 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13亿,较同期增长136.36%[6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6%至12.56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2021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1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159] - 公司净利润为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160] - 营业收入为1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9%[163] - 营业利润为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5%[163] - 净利润为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6%[163] - 综合收益总额为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16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10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3%[16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74%至7.22亿元人民币[7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17%至8912万元人民币[7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7.00%至1029万元人民币[77][7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0.76%至1183万元人民币[77][78] - 研发费用为891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2%[159] - 研发费用为7705.9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8%[163] - 财务费用为1188.7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5%[163] - 所得税费用为457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5%[160] - 毛利率为42.5%,营业成本为7.22亿元人民币[15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亿元,同比增长38.17%[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2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上年同期为-3.06亿元)[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1.02亿元人民币[7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负3.06亿元人民币[1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2020年上半年的-2.98亿元人民币改善至2021年上半年的1.15亿元人民币[16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为12.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0%[16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长74.4%,从2020年上半年的6.8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1.85亿元人民币[169]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长36.9%,从2020年上半年的1.0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43亿元人民币[169] - 支付的各项税费增长83.7%,从2020年上半年的5945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09亿元人民币[169]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2.60%至2.04亿元人民币[7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78.7%,从2020年上半年的1.1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2.00亿元人民币[169] - 投资支付的现金显著增加,从2020年上半年的18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3.75亿元人民币[169]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0年上半年的1.49亿元人民币流入变为2021年上半年的-4762万元人民币流出[170]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略有下降,从2020年上半年的11.46亿元人民币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10.16亿元人民币[167] 资产和负债关键指标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7.856亿元(占总资产13.17%),同比增长66.85%,主要因结构性存款赎回及经营现金流入[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降为0元(上期3.154亿元),同比减少100%,因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82][87] - 应收款项增至10.552亿元(占总资产17.69%),同比增长59.85%,主要因销售增长及客户回款特点[82] - 预付款项激增272.74%至3690万元(占总资产0.62%),主要因预付材料采购款增加[82] - 在建工程大幅增长403.72%至7977万元(占总资产1.34%),因新购设备到货安装[82] - 短期借款略降至10.035亿元(占总资产16.82%),同比减少2.90%[82] - 长期借款增至4.65亿元(占总资产7.79%),同比增长27.40%[8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59.66亿,较年初增长7.69%[66]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29.48亿,较年初增长4.94%[66] - 短期借款为9.9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2.8%[156] - 长期借款为4.6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7.4%[156] - 在建工程为778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08.8%[156] - 合同负债为1.5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6%[156] - 货币资金从2020年底的4.7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7.86亿元人民币,增幅达66.8%[1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0年底的3.15亿元人民币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0元[150] - 应收账款从2020年底的6.6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10.5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59.9%[150] - 存货从2020年底的11.3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13.88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1.9%[150] - 短期借款从2020年底的10.33亿元人民币略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10.03亿元人民币[151] - 应付票据从2020年底的3.6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5.82亿元人民币,增幅达61.3%[151] - 长期借款从2020年底的3.6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4.6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7.4%[151] - 未分配利润从2020年底的4.7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6.1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8.9%[152]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020年底的4.1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7.42亿元人民币,增幅达77.1%[155]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020年底的7.6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12.28亿元人民币,增幅达61.0%[155]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6,835.76万元,同比增长42.15%,占营业收入比例5.44%[1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63%同比增加0.33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总额8325.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6%[48]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6.63%,较上年同期增加0.33个百分点[48] - 累积研发投入8325.9万元[66] - 2018至202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9051.29万元、12891.20万元和11891.9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32%、8.91%和5.63%[59] 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从273,539,292.12元增加至611,212,483.69元,大幅增长123.4%[178][178]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增加132,580,725.33元[179]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178,473,800.00元[174] - 所有者投入普通股资本1,580,000.00元[173] - 资本公积从1,753,101,773.74元微增至1,754,912,996.92元[178][178] - 少数股东权益由46,861,034.33元增长至77,392,852.87元,增长65.2%[178][178] - 其他综合收益从4,195,857.69元增加至6,150,701.54元,增长46.6%[178][178] - 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从期初2,615,363,778.90元增长至期末3,024,903,655.86元,增长15.7%[178][17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由2,568,502,744.57元增至2,947,510,802.99元,增长14.8%[178][178]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317,171,238.71元[186] - 公司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176,508,800.00元[187]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提取4,212,858.84元[187]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使用2,545,627.04元[187] - 公司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5,502,133.82元[187] - 综合收益总额为141,184,735.68元[188]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132,381,600.00元[188]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3,522,980.46元[189] - 专项储备本期使用3,120,363.23元[189] - 2021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每10股送红股、派息、转增均为0[93] 业务线表现 - 公司超导线材产品主要用于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领域,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和SPC质量控制实现批量生产[28] - 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锻坯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用于航空、舰船、兵器等领域[30]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全球唯一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32] - 公司掌握Bi2223和MgB2高温超导材料核心制备技术,未来将突破在智能电网输电电缆、无液氦磁体装备等领域的运用[33] - 在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至60%[33] -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主要进口于美国,市场呈现紧缺状态[34] - 公司依托高端钛合金生产管控经验和高温合金国产化项目推动,高温合金研发和生产逐步加速[34] - 我国高温合金存在冶金质量不过关、组织均匀性差、成本高等问题,返回料利用率偏低且工艺稳定性差[35] - 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引进国际先进装备,高温合金质量问题已有明显改善,产品成本有一定降低[35] - 公司高端钛合金产品实现完全国产化并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包括战机、舰船等关键材料[36] - 公司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到Ф650m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39]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批量化生产Ti45Nb钛合金材料的两家公司之一,解决了特种材料铆接"卡脖子"问题[39] - 公司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中国工业大奖,实现MRI超导线材批量生产[40] - 公司生产出最大长度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满足ITER和CFETR项目技术要求[41] - 公司为GE、SIEMENS批量供货MRI用NbTi超导线材,打破国际垄断[42] - 公司高性能内锡法Nb3Sn超导线材最大长度达到10,000米,满足10T以上高场磁体技术要求[42] - 公司开发出万芯级超细芯丝NbTi超导线材,主要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42] - 高性能Nb3Sn超导线材临界电流密度达2300A/mm²以上(12T&4.2K)[51] - 超导线材工程临界电流密度达1000A/mm²以上(12T&4.2K)[51] - 高温合金电渣熔炼元素烧损率有效降低[44] - 实现晶粒度极差2级的高均匀性合金棒材制备[44] - 公司开发国内首台磁控直拉单晶硅用高磁场强度超导磁体(MCZ磁体)[43] - 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紧固件用Ti45Nb合金丝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企业[60] - 公司开发出直径650mm、单重4.5吨的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水平处于国际领先[60] - MRI用NbTi超导线材月产量不断提升[68] 研发与技术 - 本期新增发明专利52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81个[46] - 研发人员数量为22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3.10%[5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232.43万元,平均薪酬为14.24万元[58]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37人占16.30%,硕士162人占71.37%,本科26人占11.45%,大专及以下2人占0.88%[56]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89人占39.21%,31-40岁109人占48.02%,41-50岁23人占10.13%,50岁以上6人占2.64%[56] - 申请国家专利67项,新获得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4项[66] - 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36] - 公司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40] 项目投资进展 - **钛合金锻坯项目累计投入1564.3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规模76.3%[51] - **高温合金棒材研制项目累计投入518.6万元人民币[51] - 高温合金项目投入800万元,实际投入414.11万元,累计投入671.77万元[5] - 超导材料项目投入9300万元,实际投入1932.34万元,累计投入4505.75万元[53] - 高温合金材料项目投入进度43.13%,低于计划进度[133] - 偿还银行贷款金额2.2亿元人民币,已完成100%[133]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134] - 募集资金总额为6.03亿元人民币[133]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7862.98万元人民币[133] - 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85亿元人民币[133] 关联交易 - 报告期内向关联人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实际发生额为96,420,629.14元,占年度预计金额468,200,000元的20.6%[122] - 向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采购金额为5,546,045.34元,占该类关联交易总额的5.8%[122] - 向中信金属宁波能源有限公司采购金额达64,916,345.75元,占该类关联交易总额的67.3%[122] - 向关联人销售产品、商品实际发生额为59,202,953.68元[122] - 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销售金额为57,347,841.28元,占销售类关联交易总额的96.9%[122] - 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金额为1,702,035.41元,占销售类关联交易总额的2.9%[122] - 关联交易总额为902,640,000元,其中关联方债权债务往来金额为206,615,932.71元[123] - 向关联方提供劳务总额为14,400,000元,实现收入1,678,362.22元[123] - 接受关联方提供劳务总额为127,480,000元,成本为47,686,560.44元[123] - 租赁关联方资产总额为5,300,000元,成本为1,627,427.23元[123] - 关联方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接受劳务70,000,000元,成本33,568,495.93元[123] - 关联方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劳务11,000,000元,成本625,684.96元[123] 担保与承诺 - 公司为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提供担保65,000,000元,担保期限至2030年11月26日[127][128]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西安聚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担保9,000,000元,该担保已履行完毕[127][128]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西安聚能高温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担保1,000,000元,该担保已履行完毕[127][128] - 报告期末对外担保余额合计65,000,000元(不含子公司担保)[127][128] - 报告期末公司担保总额为7400万元人民币,占净资产比例为2.51%[129]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为900万元人民币[129] - 为股东及关联方提供担保金额为6500万元人民币[129] - 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资金额为6500万元人民币,年利率1.2%[129] - 控股股东东西北院承诺自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