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部超导(688122) - 2022 Q2 - 季度财报
西部超导西部超导(SH:688122)2022-08-1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95%[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27%[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66%[16] - 基本每股收益1.1903元/股,同比增长67.62%[17]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76.27%[41] - 营业收入从去年同期12.56亿元增至20.84亿元,增幅66.0%[133] - 公司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为5.5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13亿元人民币增长78.5%[1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13亿元人民币增长76.3%[134]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903元/股,较2021年同期的0.7101元/股增长67.6%[135] - 母公司净利润为5.4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3.17亿元人民币增长72.6%[138] - 综合收益总额达到5.58亿元[1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增至1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80%[45] - 研发费用增至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45] - 营业成本从去年同期7.22亿元增至12.12亿元,增幅67.8%[133] - 研发费用从去年同期0.89亿元增至1.16亿元,增长30.2%[133] - 母公司营业成本为12.7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7.50亿元人民币增长69.6%[13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57.9%至13.58亿元[140]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46.9%至2.35亿元[140]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36.5%至1.54亿元[14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50.3%,从7.79亿元增至11.71亿元[142]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49.9%,从1.43亿元增至2.14亿元[14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高端钛合金产品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多种牌号填补国内空白[22] - 公司高温合金产品已实现批产供货,但国内产业结构及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2] -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高温合金质量问题已有明显改善[22] - 公司超导产品业务属于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行业分类C3240[22] - 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23] - 公司是国际上唯一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23] - 公司产品定位为“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2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三类[23] - 公司超导线材产品主要用于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领域[24] - 公司高端钛合金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军用航空领域[24] - 公司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产品实现完全国产化,填补多项战机、舰船等关键材料国内空白[25] - 公司突破XX用特种高塑性钛合金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并突破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强韧性能调控技术[25] - 公司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Ф650m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5]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两家批量生产Ti45Nb钛合金材料的企业之一,实现完全国产化[25] - 公司子公司自主研发室温孔径125mm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中心场强达10.06T,7.5T以上均匀区达1米[26] - 公司高性能Nb3Sn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并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低交流损耗CuMn/CuNi基NbTi线材达国际先进水平[26] - 公司实现MRI超导线材批量生产,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中国工业大奖[26] - 公司开发出直径1米以上大孔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于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系统[26] - 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超导扭摆器磁体和CCT磁体,无液氦MRI用NbTi超导线材技术取得突破[26] - 公司高均匀NbTi合金熔炼技术使成为全球两家能批量生产超导用NbTi合金的企业之一[26] - 开发出单重达450公斤的大型复合包套一次组装技术[27] - 生产出最大长度达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27] - 实现高性能MRI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为GE、SIEMENS批量供货[27] - 制备出最大长度达10,000米的Nb3Sn超导线材[27] - 开发出室温孔径125mm的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中心场强达10.06T[30] - 高温合金领域突破三联熔炼控制技术,有效控制铸锭开裂及元素偏析[30] - 公司承担国内重点国防装备用多个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27] - 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紧固件用Ti45Nb合金丝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企业[39] - 开发直径650mm、单重4.5吨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9]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全球唯一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39] - 公司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唯一供应商[39] - 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军工重大装备和大型科学工程,实现进口替代[40]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16.60亿元,同比增长60.41%[41] - 超导产品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137.30%[41] -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收入7343.98万元,同比增长42.19%[41] 各地区表现 - (注:提供的文本中未明确提及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至60%[22] - 国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22] -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美国[22] - 国内高温合金存在均匀性和纯净性控制难度大、质量批次稳定性不高等问题[22] - 高温合金产品冶金缺陷较多,杂质元素如硫含量较高且波动大[22] - 国内生产的高温合金返回料利用率偏低,工艺稳定性差导致废品多[22] - 公司采取以型号项目为核心、研发带动销售的军工市场销售模式[24] - 公司研发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方针[23] - 公司生产模式以“面向订单”为主,预测性备货为辅[24]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存在客户集中风险[43] - 军用航空材料回款周期长导致短期资金压力较大[43]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8亿元人民币[35] - 研发项目本期投入金额为4410.86万元人民币[35] - 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67亿元人民币[35] - 高温合金项目投入进度83.6%,预计2023年1月达产[110] - 航空航天材料项目投入进度10.73%,预计2024年12月达产[110] - 超导线材项目投入进度2.18%,预计2023年12月达产[110] - 超导研究院项目投入进度0.73%,预计2024年12月达产[110] - 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已100%完成投入[110]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38%,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1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12亿元,同比增长34.70%[3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8%,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32]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13项,累计发明专利达301项[3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9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2.18%[3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389.39万元人民币[3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8.15万元人民币[36]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占比13.80%[37]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比77.10%[37]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43.43%[37] - 研发人员中31-40岁占比41.08%[37]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1215.27万元,占当期销售收入比例为5.38%[39] - 2019至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2891.20万元、11891.97万元和17565.45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8.91%、5.63%和6.00%[39] - 每年新增研发课题占比超过25%[39] - 成立以来承接200余项研发课题,形成20余个技术领域和百余项研发方向[39] - 2021年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39] - 研发投入11215.27万元,申请国家专利24项[4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88.0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48%[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8.04%[4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6%至16.78亿元[13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1888万元,同比下降118.5%[14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8.80亿元,同比增长281.8%[14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3.02亿元,同比增加730.8%[14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降至12.99亿元,同比减少52.8%[141]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337.5%至16.05亿元[141]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1.3%至9.02亿元[14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恶化,从正1.99亿元转为负14.19亿元[142] - 投资支付的现金激增328.0%,从3.75亿元增至16.05亿元[1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54.8%,从22.89亿元减少至12.71亿元[142]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化 - 总资产99.2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3.3%[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4.5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78%[16] - 总资产99.23亿元,较年初增长13.30%[41] - 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54.56亿元,较年初增长1.78%[41] - 货币资金减少至15.4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69%[4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至1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9.80%[48] - 短期借款增至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5%[48] - 应付账款增至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4%[48] - 其他应付款增至4.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74.36%[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大幅增至12.50亿元,较期初增加11.50亿元(增幅1149.8%)[5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增至1143万元,较期初增加1113万元(增幅3710%)[53]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858.17亿元增长至期末972.15亿元,增幅13.3%[131][132] - 流动资产从期初691.04亿元增至期末787.15亿元,增长13.9%[131] - 短期借款从期初100.12亿元增至期末134.26亿元,增长34.1%[131] - 应付账款从期初4.68亿元增至期末6.20亿元,增长32.5%[131]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9.85亿元增至期末10.68亿元,增长8.5%[132] - 合同负债从期初2.11亿元降至期末1.41亿元,下降33.2%[131] - 长期股权投资从期初2.75亿元微增至2.81亿元,增长2.3%[131] - 应收账款增至14.66亿元,同比增长25.3%[127] - 预付款项增至9007万元,同比增长215.9%[127] - 存货增至18.08亿元,同比增长13.1%[127] - 合同负债减少至1.87亿元,同比下降30.1%[128] - 资产总计增至99.23亿元,同比增长13.3%[12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至54.56亿元,同比增长1.8%[12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9.1%,从9.65亿元增至10.54亿元[143][146]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54.43亿元增至55.43亿元,增长1.8%[143][146] - 资本公积从37.18亿元微增至37.23亿元[143][146] - 少数股东权益从0.83亿元增至0.87亿元,增长5.3%[143][146]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495,570,387.46元增至期末636,232,826.17元,增长28.4%[153][15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2,827,017,492.19元增至期末2,969,347,162.70元,增长5.0%[153][154] - 专项储备从期初3,834,902.02元增至期末5,502,133.82元,增长43.5%[153][15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9]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12号[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冯勇[11] - 公司外文名称为Wester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ies Co, Ltd,缩写为WST[11] - 公司网址为www.c-wst.com[11] - 公司电子信箱为zqflb@c-wst.com[11] - 报告期内公司选举董事长并聘任总经理[11] - 公司完成董事会及管理层换届,新任董事长冯勇、总经理杜予晅等9人任职,原董事长张平祥等8人离任[60] - 公司总股本增至464,046,069股,增幅5.16%[11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从29.16%升至32.64%[116] - 国有法人持股占比23.51%,较期初提升0.84个百分点[116]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00,035,000股,占比21.56%[121] -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57,596,598股,占比12.41%[121] - 永春天汇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28,639,000股,占比6.17%[121] - 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941,560股,占比4.73%,报告期内增持3,100,000股[121] -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基金持股14,310,220股,占比3.08%,报告期内增持2,717,699股[12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109,310股,占比2.39%,报告期内减持549,369股[121]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8,158,184股,占比1.76%,报告期内增持3,604,073股[121] -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股8,045,000股,占比1.73%,报告期内减持5,235,000股[121] - 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919,447股,占比1.71%,报告期内增持7,919,447股[121] - 南方军工改革混合基金持股5,876,397股,占比1.27%,报告期内增持2,344,237股[121] 关联交易与担保 - 向关联人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报告期发生金额为9837.47万元[98] - 向关联人销售产品报告期发生金额为4531.82万元[98] - 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其控制公司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3925万元[98] - 向中信金属宁波能源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7925.79万元[98] - 向中信锦州金属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623.01万元[98] - 向西安宝信冶金技术购买原材料发生金额为15.67万元[98] - 向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其控制公司销售产品发生金额为4531.82万元[98] - 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总额为2.8155亿元,其中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950万元,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销售300万元[99] - 接受关联方提供劳务总额为1.7483亿元,其中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占1.01亿元[99] - 关联交易总额达7.5219亿元,关联方往来总额为2.0174亿元[99] - 关联租赁交易总额440万元,其中西安双超金属精整有限公司占300万元[99] - 对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担保余额为6500万元,担保到期日为2030年11月26日[105] - 对子公司西安聚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担保880万元,担保到期日为2022年11月29日[106] - 对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担保200万元,担保到期日为2023年2月28日[106]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200万元[106]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1080万元[106] - 公司担保总额为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