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派能科技(688063)
icon
搜索文档
派能科技(688063)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07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20.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1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9%[2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63亿元,同比增长84.14%[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增长15.19%[36] - 利润总额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4.16%[36] - 营业总收入206251.50万元,同比增长84.14%[90]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1618.01万元,同比增长15.19%[90] - 储能产品营业收入19.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30%[97] - 境外营业收入16.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95%[97] - 境内营业收入3.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39%[97]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68亿元人民币[26]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5亿元人民币[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44319.81万元,同比增长128.15%[9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55%同比增加1.07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1.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30%[6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5%,较上年增加1.07个百分点[63] - 研发费用15,562.84万元,同比增长114.30%[112] - 研发费用15562.84万元,同比增长114.30%[92][93] - 财务费用-1269.11万元,同比下降153.20%[92][93] - 储能产品直接材料成本1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58%[101][102] - 储能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86%[101][102]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556284亿元,同比增长114.30%,占营业收入比重7.55%[76] - 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为15,562.8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5%[8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7.62%[21]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亿元人民币[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011.98万元,同比下降217.62%[11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4,864.9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4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5%[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10%同比下降36.06个百分点[22] - 货币资金12.3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8.95%,同比下降45.21%[116] - 应收账款5.59亿元,同比增长121.72%,占总资产13.1%[116] - 存货6.87亿元,同比增长261.67%,占总资产16.11%[116] - 固定资产4.88亿元,同比增长119.70%,占总资产11.44%[116] - 短期借款1.30亿元,同比增长133.30%[11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01亿元人民币,当期变动产生利润77.28万元人民币[126] - 受限货币资金期末账面价值为8232.94万元人民币,其中票据保证金8100.17万元、保函保证金115.73万元、双币结构存款保证金17.04万元[118] 业务表现: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磷酸铁锂储能锂电池业务,产品涵盖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BMS)[13] - 公司新一代家庭储能产品能量密度提升10%功率性能提升20%[38] - 公司车载和5G储能产品销售收入实现超过100%增长[39] - 公司已形成年产3GWh电芯产能和3.5GWh系统产能[39] - 公司集装箱式高压储能系统存储容量可达5.5MWh[43] - 公司通信基站备电系统支持-40℃至+60℃宽温工作[43] - 公司开发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完成小试[39] - 长寿命电池循环次数提升至12,000次以上,能量密度不低于175Wh/kg[57] - 电池管理系统响应速度在10ms以内,测量精度超过0.1%[57] - 公司产品支持-40~60℃宽温工作环境[57] - 标准电池模块额定能量范围为1.2-4.8kWh[58] - 船用锂电储能系统项目投入人民币1273.58万元,防护等级达IP65[69] - 户外备用电源项目投入人民币849.06万元,工作温度范围-40℃~85℃[69] - 智能液冷液热控温系统项目投入人民币849.06万元,系统温差不超过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约25%,辅助功耗降低约5%~10%[69] - 钠离子电池项目投入人民币538.32万元,常温0.5C循环2000次,高温45℃循环1000次[69] - 磷酸锰铁锂电芯项目投入人民币141.05万元,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电池高15%,成本低15%[69] - 公司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欧洲VDE、美国UL、澳洲CEC、日本JIS、联合国UN38.3等全球主要安全标准[77] - 公司工商业和电力储能产品已成熟商用并通过认证[135] 业务表现:销售与市场 - 储能产品销售量达1.46GWh,总产品销售量1.54GWh[36] - 公司2021年储能产品销售量达1540.34MWh[40] - 公司以自主品牌和贴牌方式销售储能产品共计1455.89MWh[40] - 公司获得EuPDResearch评选的2021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锂电池储能最佳供应商[55] - 公司产品销售采用电汇即期、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结算方式[50] - 公司通过行业展会、客户拜访及招投标等方式开发客户[49] - 公司拥有最全资质认证并建立全球品牌形象[50] - 公司外销收入为166,917.45万元,主要销往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北美等地[84] - 公司获得2021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锂电池储能最佳供应商”奖项[78]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储能领域,与英国Segen、德国Krannich、意大利Energy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77] - 公司2021年储能系统产品销售量为1,455.89MWh[55] - 公司2021年总产品销售量为1,540.34MWh[55] - 软包产品生产量1,706.15 MWh,同比增长129.69%[99] - 软包产品销售量1,538.89 MWh,同比增长113.10%[9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8.32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40.33%[104][106] - 关联方客户销售额1.34亿元人民币,占年度销售总额6.50%[104][106] - 境外销售收入166917.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80.93%[85] - 公司持续拓展户用储能、工商业及电力储能市场[135] 业务表现:供应链与采购 - 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际海运成本增加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23] - 公司储备1-3个月原料安全库存以应对供应紧张[48] - 公司产品以自主生产为主,PCB贴片等少量非核心工序采用外协[48] - 公司采购框架协议包括定量锁价和定量不定价等类型[47] - 公司核心原材料包括电子元件、磷酸铁锂、铜箔、电解液、铝塑膜等,部分电子元件(如IC芯片)依赖意大利和日本进口[82] - 公司采购的IC芯片主要来自意大利和日本等境外生产商[82]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短缺风险,锂盐、电解液等原材料价格仍处于向上发力期[8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9,056.5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4.44%[110] - 前五名供应商中关联方采购额16,404.3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0.27%[108][110] - 原材料价格暴涨挤压下游厂商利润[134]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达365名,较2020年末增长56.65%[64] - 本年度新增发明专利19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96项[61]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40项,累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44项[61] - 研发投入增加主要来自职工薪酬、研发材料和测试认证费用增长[64] - 超长寿命储能型磷酸铁锂电池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155.39万元,累计投入974.68万元,目标常温循环寿命高于12,000次,能量密度不低于155Wh/kg[67] - 大容量高倍率软包电池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251.77万元,累计投入421.58万元,目标能量密度175-185Wh/kg,1C循环寿命不低于4000次,PACK模组成本降低50%以上[67] - 铝壳电池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本期投入1586.59万元,累计投入1586.59万元,目标能量密度160Wh/kg以上,0.5P恒功率放电寿命不低于6000次[67] - 水系磷酸铁锂正极体系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231.71万元,累计投入231.71万元,采用水系正极匀浆工艺,能量密度不低于130Wh/kg[67] - LFP正极高效匀浆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195.24万元,累计投入195.24万元,目标降低30%匀浆时间,提高3-5个百分点成浆固含,降低50%导电剂和10%粘结剂[67] - 2C快充5000周长循环体系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50万元,本期投入184.56万元,累计投入184.56万元,目标2C循环寿命不低于5000次,能量密度不低于140Wh/kg[67] - 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管理调度算法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1200万元,本期投入271.99万元,累计投入561.78万元[67] - 新一代户用锂电池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本期投入2719.03万元,累计投入2849.3万元,通过产品认证阶段,目标循环8000次,15年设计寿命[67] -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智能解决方案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万元,本期投入50万元,累计投入50万元,具备光伏发电功率与用电负荷功率预测能力[67] - 研发人员数量365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6.65%[7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人民币1.023297亿元,平均薪酬人民币28.04万元[74]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87人,本科161人,博士研究生3人[73] - 公司已提交274项专利申请,累计已注册164项专利授权[83] - 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41] - 公司在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已有小试产品[138]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简称中兴新)[12] -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包括黄石融科创新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和北京融通高科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1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扬州派能)、黄石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石派能)、江苏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派能)和湖州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州派能)[12] - 公司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独立董事4名,占比36.4%[145] - 报告期内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全部议案均审议通过[146][149]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146] - 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多数[146]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所有人员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0[152] - 公司治理结构符合相关规定,与控股股东不存在同业竞争情况[146] - 公司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8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7次[174] - 公司董事均亲自出席8次董事会会议,无委托出席或缺席情况[174] - 公司董事均出席2次股东大会,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情况[174]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由工资与奖金构成,奖金依据经营绩效和考核评分确定[170] - 独立董事仅领取津贴,不享受其他福利待遇[170] - 非独立董事薪酬来源于管理职务工资,不单独发放董事津贴[170] - 监事薪酬来源于其他职务工资,不单独发放监事津贴[170] - 公司明确披露无其他单位任职情况[167]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611.84万元[170]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08.36万元[170]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际支付与披露情况一致[170] 管理层与关键人员 - 公司总裁谈文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633.57万元[152] - 独立董事朱武祥、江百灵、葛洪义、郑洪河报告期内税前报酬均为10.17万元[152] - 公司董事长韦在胜、董事翟卫东、何中林、李静、张金柱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为0[152] - 公司董事卞尔浩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为0[152] - 公司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2720.20万元[155] - 研究院院长、职工监事、总裁助理、核心技术副总裁薪酬为174.17万元[154] - 储能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薪酬为383.77万元[154] - 国内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薪酬为254.88万元[154] - 国际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薪酬为392.35万元[154] - 扬州派能总经理薪酬为373.45万元[154] - 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薪酬为358.97万元[154] - 研发中心经理薪酬为62.17万元[155] - 扬州派能PACK产品部经理薪酬为46.19万元[155] - 公司董事总经理自2014年6月至今任职于北京融通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57] - 公司总裁谈文于2016年8月至今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及董事职务[157] - 独立董事朱武祥自1990年1月至今任职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7] - 独立董事江百灵自2009年7月至今任职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担任副教授[157] - 独立董事葛洪义2014年6月至今任职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担任教授[157] - 独立董事郑洪河自2010年8月至今任职于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担任教授[157] - 监事会主席张素芳自2000年7月至今任职于中兴新历任董事会秘书等职[157] - 赖其聪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会计学专业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157] - 公司高管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多位成员曾在中兴通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担任关键职务[159][160][161] - 公司财务总监叶文举拥有超过15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普华永道和中兴新等机构[159] - 研发负责人朱广焱自2013年加入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拥有近10年研发管理经验[159] - 国际市场营销负责人宋劲鹏拥有超过20年通信行业市场经验,曾任职北电网络和中兴通讯[159] - 国内市场营销负责人冯朝晖拥有16年市场营销经验,曾在中兴通讯担任品牌总监[159] - 生产制造负责人杨庆亨在电池制造领域拥有超过20年经验,曾长期服务于比亚迪[159] - 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胡学平在电池技术研发领域拥有15年经验,曾任职比亚迪和杉杉新能源[159] - 工艺工程负责人季林锋在工业工程领域拥有16年经验,曾长期服务于比亚迪[160] - 公司主要股东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的多位高管在公司董事会任职,包括董事长韦在胜等[161] -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多位成员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159] - 韦在胜在深圳市兴维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自2018年5月至今[162] - 韦在胜在深圳市航电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自2018年9月至今[162] - 韦在胜在深圳市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自2018年1月至今[162] - 翟卫东在深圳市兴维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总经理自2018年5月至今[162] - 翟卫东在深圳市中兴新力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自2018年6月至今[162] - 翟卫东在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自2020年7月至今[163] - 何中林在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及总经理自2016年10月至今[163] - 李静在深圳市兴维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自2018年5月至今[163] - 李静在海南兴航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自2021年4月至今[164] - 谈文在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自2019年11月至今[164] - 卞尔浩自2018年7月起担任猛狮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165] - 朱武祥自2016年10月起担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65] - 朱武祥自2018年12月起担任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监事至2023年12月[165] - 江百灵自2018年12月起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65] - 郑洪河自2020年1月起担任苏州华赢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166] - 张素芳自2019
派能科技(688063)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36%[4]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2.9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5%[4]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34.9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5%[4]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81%[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0.2%至12.95亿元,其中营业收入为12.95亿元[17] - 净利润同比增长27.8%至2.51亿元[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1.62元/股[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9.5%至8.58亿元[17]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3849.6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6%[5] - 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为9428.4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04%[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28%,同比增加0.58个百分点[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4.1%至9428.46万元[17]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13.5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6.61%[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8%[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13.5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6.6%[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9.0%[2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65.6%[2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18.7%[22]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8%[22]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9799.8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7%[22]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0%[2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为15.65亿元,较年初22.54亿元减少6.89亿元[14] - 应收账款为4.55亿元,较年初2.52亿元增长80.6%[14] - 存货为6.31亿元,较年初1.90亿元增长232.1%[1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1亿元,年初为零[14] - 预付款项为1.75亿元,较年初664万元增长2528.5%[14] - 固定资产为3.51亿元,较年初2.22亿元增长58.2%[14] - 在建工程为1.21亿元,较年初8217万元增长46.8%[14] - 总资产为39.53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3.01%[5] - 总资产同比增长23.0%至39.53亿元[15][16]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160.0%至5.93亿元[15]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214.0%至5079.28万元[15] - 应收账款相关的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1927.71万元[18]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使财务费用为负2488.84万元[1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9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609.3%[23] - 货币资金期初余额为22.54亿元人民币[24] - 固定资产为222,118,970.19元[25] - 在建工程为82,167,452.32元[25] - 无形资产为20,697,811.93元[25]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428,080,136.85元[25] - 资产总计为3,241,241,069.37元[25] - 短期借款为55,917,934.57元[25] - 应付票据为117,853,008.50元[25] - 应付账款为228,205,274.28元[25] - 流动负债合计为485,501,009.60元[25] - 负债合计为507,717,757.40元[26] 业务运营表现 - 1-9月销售量达966Mwh,国内外市场销售量上升[9] 股权结构信息 - 中兴新通讯持股4321.87万股占比27.9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1] - 黄石融科创新投资基金持股2187.34万股占比14.13%为第二大股东[11] - JPMORGAN CHASE BANK持有366.23万股流通股为最大流通股东[11]
派能科技(688063)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1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82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人民币[11] - 营业收入为6.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1%[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3%[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7%[15] - 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37.81%[35] - 利润总额1.78亿元,同比增长25.88%[35] - 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25.53%[35] - 营业收入68162.50万元,同比增长37.81%[40]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506.32万元,同比增长25.53%[40] - 公司净利润为155,063,165.46元,同比增长25.5%[110] - 营业利润为178,663,848.06元,同比增长25.9%[110] - 营业收入为645,398,970.66元,同比增长36.1%[112] - 母公司净利润为98,306,722.16元,同比增长24.7%[113]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5506亿元[122]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1.2353亿元[12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4,327.64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35%[1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18%,同比增加2.14个百分点[17] - 研发投入总额为5578.84万元,同比增长86.82%[2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18%,较上年同期增加2.14个百分点[26]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3465.07万元,同比增长63.7%[32] - 公司研发费用为5578.84万元,同比增长86.82%,占营业收入比重8.18%[34] - 研发费用支出为5578.8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18%[37] - 营业成本42986.53万元,同比增长52.22%[40] - 研发费用5578.84万元,同比增长86.82%[40] - 营业成本从2020年半年度2.82亿元增至2021年半年度4.30亿元,增长52.2%[109] - 研发费用从2020年半年度0.30亿元增至2021年半年度0.56亿元,增长86.8%[109] - 财务费用为负1.75亿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达0.27亿元[109] - 研发费用为29,272,168.08元,同比增长53.1%[112] - 财务费用为-18,863,750.98元,同比改善791.8%[112] - 信用减值损失为-2,146,175.79元,同比改善49.5%[110] - 汇兑损失781.61万元[39] 经营活动现金流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2亿元人民币[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24.6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42%[15][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24.61万元,同比下降41.42%[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1.4%至6624.61万元[115]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9.5%至9477.93万元[11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75.0%至6.49亿元[115]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增长156.2%至5638.66万元[11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148.2%至4.88亿元[115]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101.8%至1.13亿元[115]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7.65亿元[116]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5.9亿元[11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145.6%至7680.09万元[11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63亿元[116] 盈利能力指标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3%[11]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6%[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2%,同比减少18.87个百分点[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股,同比下降5.7%[111]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6.66%[38]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末总资产为32.64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oo亿元人民币[11] - 总资产为35.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1.71%[15][18] - 资产总额359004.66万元,较年初增长11.71%[40]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期末减少19.85%至18.0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0.32%[44] - 存货较上年期末增长126.01%至4.29亿元[44] - 预付款项较上年期末增长973.67%至7134.05万元[44] - 应收账款较上年期末增长7.17%至2.70亿元[44] - 固定资产较上年期末增长46.64%至3.26亿元[4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2.56亿元(主要为银行结构性存款)[44][48] - 应付账款较上年期末增长100.32%至4.57亿元[45] - 合同负债较上年期末增长159.31%至4194.80万元[45] - 其他应付款较上年期末增长23750.37%至8620.31万元[45] - 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21.58亿元降至2021年6月30日17.88亿元,减少17.1%[106] - 应收账款从2020年末2.12亿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3.05亿元,增长44.0%[106] - 其他应收款从2020年末0.97亿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3.08亿元,增长218.8%[106] - 合同负债从2020年末0.15亿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0.49亿元,增长232.6%[107] - 应付票据从2020年末0.76亿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1.42亿元,增长87.6%[107] - 货币资金为18.06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541亿元人民币减少19.8%[10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559亿元人民币[103] - 应收账款为2.70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521亿元人民币增长7.2%[103] - 预付款项为7134.0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664.46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973.3%[103] - 存货为4.29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900亿元人民币增长125.9%[103] - 流动资产合计为29.93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8.132亿元人民币增长6.4%[103] - 固定资产为3.25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21亿元人民币增长46.6%[103] - 应付账款为4.57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82亿元人民币增长100.3%[104] - 合同负债为4194.80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617.67万元人民币增长159.3%[104] - 未分配利润为4.24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546亿元人民币增长19.7%[10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增加人民币6989.87万元[122]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利润分配减少人民币8516.45万元[123] - 公司2021年6月末未分配利润余额为人民币4.2447亿元[125] - 公司2021年6月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人民币28.0342亿元[125] - 公司2020年6月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人民币5.6851亿元[129] - 公司实收资本从2020年6月的1.1613亿元增至2021年6月的1.5484亿元[125][129] - 公司资本公积从2020年6月的2.2578亿元大幅增至2021年6月的22.0165亿元[125][129]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2,581,031,115.69元增长至期末2,594,173,344.70元,增加13,142,229.01元[130][131] - 综合收益总额为98,306,722.16元[130] - 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分配85,164,493.15元[131]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202,079,371.01元增至期末215,221,600.02元,增长6.5%[130][131] - 实收资本保持154,844,533.00元不变[130][131] - 资本公积保持2,201,653,948.24元不变[130][131] - 盈余公积保持22,453,263.44元不变[130][131] 业务运营表现 - 公司储能产品销售量达到514.34MWh[11] - 公司锂电池产能达到3,000MWh/年[11] - 销售量达492.60MWh,同比上涨59.02%[18] - 储能产品销售量为444.24MWh[18] - 储能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51.92%[36] - 公司新增1.5GWh锂离子电芯产能于2021年6月投产[36] - 公司已形成年产1GWh电芯产能和年产1.15GWh电池系统产能[36] - 销售量较上年同期上升59.02%[4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新增发明专利13项,累计发明专利86项[2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6项,累计实用新型专利107项[25] - 公司产品循环寿命可达10,000次,容量保持率不低于70%[23] - 公司产品能量密度高于175Wh/kg,使用寿命超过15年[23] - 公司电池管理系统响应速度在10ms以内,测量精度超过0.1%[23] - 公司产品支持-40~60℃宽温工作,系统可持续输出倍率可达3C[23] - 公司电池模块额定电压12V~96V,额定能量1.2~4.8kWh[23] - 公司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项[21] - 研发人员数量为286人,同比增长85.7%,占总员工比例29.21%[32] - 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7.48亿元,本期投入4145.69万元[31] - 超长寿命储能电池项目累计投入941.13万元,目标循环寿命12,000次[28] - 大容量大型储能系统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本期投入990.37万元[30] - 新一代户用锂电池系统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本期投入1133.02万元[30] - 国产芯片替代项目投入573.59万元,目标国产化率80%以上[30]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9.23%,30-49岁人员占比72.72%[32] - 研发技术人员总数286人[33] -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93项、软件著作权4项、集成电路11项[33] - 产品通过国际IEC、欧盟CE、美国UL等全球主要安全认证[34] 市场认可与资质 - 公司被EuPD Research评为2021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最佳锂电池储能供应商[21]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通过TÜV莱茵日本户用储能系统震灾防护测试的企业[21] 子公司和地区表现 - 江苏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50] - 湖州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人民币[50] - 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资产总额87,805.85万元,净利润8,825.51万元,营业收入42,749.39万元[51] - 黄石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资产总额25,219.23万元,净利润-419.58万元,营业收入24,046.87万元[51] - 江苏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资产总额48,268.80万元,净利润-1,360.80万元,营业收入67,886.23万元[51] - 湖州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资产总额7.46万元,净利润-3.97万元[51]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为58163.6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85.71%[39] - 扬州派能污水处理能力为10吨/天[57] - 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4家[135] 公司治理和承诺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22日召开[52][53] - 公司报告期内未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54]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64] - 控股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第一年减持不超过IPO前持股总数的50%[65] - 控股股东承诺锁定期满后第二年累计减持不超过IPO前持股总数的70%[65] - 公司承诺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上年度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价稳定预案[65] - 股价稳定措施实施顺位:公司回购→控股股东增持→董事及高管增持[65] - 控股股东增持触发条件包括回购无法实施或回购后股价仍低于净资产持续5个交易日[65] - 所有承诺事项在报告期内均得到及时严格履行[64][65] - 控股股东单次增持股份资金不低于公司上市后累计所获现金分红的10%[66] - 控股股东单一年度稳定股价增持资金不超过公司上市后累计所获现金分红的50%[66] - 控股股东增持价格不超过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66] - 控股股东增持实施期限不超过30个交易日[66] - 若认定欺诈发行将回购全部新股 回购价格以发行价为基础调整[67] - 控股股东承诺避免同业竞争 若违反承担直接经济损失[67] - 控股股东承诺减少关联交易 无法避免时将按公允原则执行[67] - 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将依法回购全部新股[67] - 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67] - 股价稳定措施实施期间控股股东不转让所持股份[66]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确保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标准[68] - 控股股东中兴新承诺不违规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68] - 控股股东中兴新若违反承诺导致公司权益受损将承担相应赔偿责任[68] - 控股股东中兴新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69] - 股东融科创投承诺股份锁定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69] - 控股股东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股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69] - 股东融科创投融通高科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持股总数100%[69] - 股东融科创投融通高科减持将遵守交易所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69] - 股东承诺减持时将按规定披露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负面事项及重大风险[69] - 所有与首次公开发行相关的承诺均标注为长期有效或特定锁定期限[68][69] - 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70]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70]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总数的25%[70] - 公司承诺上市后3年内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价稳定预案[71] - 股价稳定措施实施顺位为公司回购优先、控股股东增持次之、董事/高管增持最后[71] - 董事/高管单次股价稳定增持资金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71] - 董事/高管单年度股价稳定增持资金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71] - 股价稳定增持计划需在触发义务后20个交易日内提出方案[71] - 增持实施期限不超过30个交易日且买入价格不高于最近审计每股净资产[71] - 公司股票上市后三年内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上年度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价稳定措施[72] - 非独立董事卞尔浩、张金柱承诺在公司满足预案启动条件时实施股价稳定措施[72] - 全体董事及高管承诺职务消费约束且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72] - 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管承担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72] - 间接持股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施璐所持股份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73] - 上市6个月内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73] - 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总数的25%[73] - 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73] - 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73] - 未履行承诺时将延长锁定期直至消除不利影响且期间不收取分红[73] - 监事及核心技术人员朱广焱承诺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持有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74] - 核心技术人员胡学平、季林锋承诺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持有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74] - 公司承诺上市后3年内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上年度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价稳定预案[75] - 股价稳定措施顺位为公司回购、控股股东增持
派能科技(688063) - 2021 Q1 - 季度财报
2021-04-27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财报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分组,确保每个主题单一且不重复,并严格使用原文关键点。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6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4.4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7%[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股,同比增长5.56%[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69%至2.58亿元,主要系销售业务增长[14] - 净利润同比增长43.47%至5944.48万元,因销售收入增加[1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1.7%至2.58亿元人民币[23] - 净利润同比增长43.5%至5944.48万元人民币[25]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5.6%至0.38元/股[2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1%至2.494亿元[27]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2%至2963万元[2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65%,同比增加3.88个百分点[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3.81%至2483.75万元,因研发人员增加及直接投入增加[1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8.8%至1.58亿元人民币[2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3.8%至2483.75万元人民币[2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5.2%至698.63万元人民币[23] - 财务费用实现正收益709.91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负收益220.30万元)[23]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1.7%至1.977亿元[2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2.2%至1344万元[2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86.1%至653万元[27] - 毛利率下降3.8个百分点至20.7%[2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29.1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7.4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1977.44%至6929.15万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1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39.82亿元,主要因购买结构性存款及扩产投入[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1978%至6929万元[3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增长261%至3.167亿元[3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激增至3.982亿元主要用于购建长期资产和投资支付[30][3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1.3%至2.367亿元[3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5%至6070.68万元[3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4.157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现金3.35亿元[3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减少19.67%至18.11亿元,主要因项目工程建设支出增加及购买理财产品[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至3.36亿元,主要系银行结构性存款增加所致[12] - 应收账款减少26.84%至1.84亿元,因公司加强回款管理[12] - 存货增长37.92%至2.62亿元,因产能增加导致备货增加[12] - 预付款项增长178.24%至1848.78万元,因业务增加所致[12] - 货币资金为17.5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1.58亿元下降18.9%[2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36亿元人民币,期初无此项[20] - 应收账款为2.0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12亿元下降2.3%[21] - 存货为0元,较期初148万元减少100%[21] - 短期借款为0元,较期初5592万元减少100%[19] - 应付票据为192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18亿元下降83.7%[19] - 合同负债为266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618万元增长64.7%[19] - 未分配利润为4.1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55亿元增长16.8%[2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7.9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7.34亿元增长2.1%[20]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14.7%至2.32亿元人民币[22]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19.7%至3764.40万元人民币[22] - 应交税费同比增长198.1%至379.95万元人民币[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978亿元[3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降至17.456亿元,较期初减少18.1%[34] - 货币资金期初余额为22.541亿元,期末降至17.456亿元[34][35] - 应收账款余额为2.521亿元,占流动资产比重9.0%[35] - 存货余额为1.900亿元,较期初无重大变化[35] - 固定资产规模为2.221亿元,保持稳定[36] - 短期借款余额为5591.79万元[36] - 应付账款余额为2.282亿元,是最大的流动负债项目[36] - 公司总资产从2,768,454,863.44元增至2,775,347,005.91元,增加6,892,142.47元[40][41] - 货币资金保持稳定为2,158,144,979.19元[38] - 应收账款为211,501,536.83元[40] - 流动资产合计为2,535,453,844.45元[40] - 非流动资产从233,001,018.99元增至239,893,161.46元,增加6,892,142.47元[40] - 新增使用权资产6,892,142.47元[40] - 流动负债从185,765,460.26元增至190,989,922.22元,增加5,224,461.96元[40][41] - 新增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5,224,461.96元[41] - 新增租赁负债1,667,680.51元[41] - 所有者权益保持稳定为2,581,031,115.69元[41]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为31.9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减少0.70%[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9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17%[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5%,同比减少6.76个百分点[4]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144.86万元人民币[6] - 股东总数为16,891户[8] - 公司总资产为31.9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2.14亿元下降0.7%[19][20]
派能科技(688063) - 2020 Q4 - 年度财报
2021-04-27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营业收入11.20亿元,同比增长36.6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90.46%[18][21] - 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34亿元,同比增长515.03%;总资产32.14亿元,同比增长303.26%[18][21] - 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2.36元/股,同比增长84.3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7.16%,同比增加6.05个百分点[20] - 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48%,同比减少0.86个百分点[20] - 2020年境外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62.08%[21] - 2020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70亿元、3.25亿元、3.14亿元、3.12亿元[23] - 2020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82亿元、0.73亿元、0.78亿元[23] - 2020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61亿元、0.52亿元、1.11亿元、0.56亿元[25] - 2020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39.34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722.08万元[26]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3846380.70元[27]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342635.16元,另有-154324.14元、-255209.65元[27]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4542349.58元,含辞退福利3922880.0元、股份支付619469.58元,另有-21256121.60元[27] - 所得税影响额为-1011745.36元,另有-932736.53元、-761867.26元[2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777065.95元,另有-16075877.61元、4322206.04元[27] -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007.01万元,同比增长36.62%;利润总额31194.34万元,同比增长89.82%;归母净利润27448.50万元,同比增长90.46%[52] - 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12,007.01万元,同比增长36.62%;营业利润31,268.66万元,同比增长89.8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448.50万元,同比增长90.46%[60] - 2020年公司资产总额321,376.41万元,同比增长303.2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73,352.33万元,同比增长515.03%[60] -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43.52%,同比增涨6.49个百分点[63] - 2020年境外营业收入943,243,226.21元,同比增长62.08%;营业成本511,066,108.97元,同比增长52.48%;毛利率45.82%,增加3.41个百分点[64] - 2020年境内营业收入174,028,975.97元,同比下降26.01%;营业成本121,501,077.33元,同比下降32.74%;毛利率30.18%,增加6.98个百分点[64] - 2020年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22.64%,源于收入增加成本上升[67] - 本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2,429,200元,因研发人员和项目投入增加;财务费用增加24,990,600元,因汇率波动汇兑损失[72] - 销售费用本期22,498,200元,较上年同期降36.08%;管理费用本期45,647,000元,增7.01%;研发费用本期72,623,200元,增20.65% [7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280,676,800元,较上年同期增125.39%,因营业收入和销售回款增加[7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 - 145,569,800元,较上年同期降59.83%,因扩大产能增加投入[7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2,005,980,800元,较上年同期增10,570.77%,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75]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2,254,136,729.61元,较上期期末增1,881.76%,因经营性现金流和发行股票[76]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55,917,934.57元,较上期期末增36.25%,因银行借款增加[77] - 报告期初资产总额796,946,022.88元,负债总额352,495,723.78元,资产负债率44.23%;期末资产总额3,213,764,109.01元,负债总额480,240,797.04元,资产负债率14.94%[153] - 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2.36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7.65元,同口径下为23.54元[14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销售储能产品共计680.23MWh[28] - 2020年公司储能系统产品出货量为680.32MWh[36] - 2020年公司储能产品销售量相比2019年增长30.18%[52] - 2020年软包产品生产量742.80MWh,同比增长56.61%;销售量722.13MWh,同比增长26.60%;库存量140.34MWh,同比增长72.72%[66] - 2020年圆柱产品生产量3.42MWh,同比下降15.56%;销售量4.92MWh,同比增长72.63%;库存量1.49MWh,同比下降66.61%[66] - 2020年储能产品业务收入104,462.74万元,同比增涨40.31%[62] 分红相关 - 公司2020年拟以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0元(含税),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股本154,844,533股,拟共派发现金红利85,164,493.15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1.03%[4] - 2020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0元(含税),总股本为154,844,533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85,164,493.15元(含税)[91] - 2020年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1.03%[91] - 2019年和2018年公司现金分红数额为0,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0[92] - 2020年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91] - 满足正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前提下,公司每年度现金分红金额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总额的10%[90]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90]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90]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90] 股东相关 - 融科创投和融通高科系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9]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自派能科技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不由公司回购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94] - 若上市后六个月内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中兴新所持股票锁定期自动延长六个月[94] - 中兴新锁定期届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94] - 中兴新锁定期满后第一年内减持股票数量累计不超过公开发行前持股总数的50%,第二年内不超过70%[94] - 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的一致行动人新维投资、上海晢牂、派能合伙承诺自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相关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99] - 股东融科创投承诺自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相关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99] - 股东融科创投、融通高科在锁定期满后的两年内,每年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持有派能科技股份总数的100%[100] - 公司其他股东融通高科等自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相关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100] - 董事韦在胜等自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相关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102] - 若公司上市后六个月内股票价格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等情况,董事韦在胜等所持股票锁定期在原有基础上自动延长六个月[102] - 董事韦在胜等锁定期届满后,在公司担任相关职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六个月内不转让[102] - 董事韦在胜等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在锁定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02] - 间接持有公司股票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施璐承诺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105] - 若公司上市后六个月内股票价格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上市后六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施璐直接、间接所持公司股票锁定期在原有基础上自动延长六个月[105] - 施璐在公司担任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六个月内不转让[105] - 自施璐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公司首发前股份不超过公司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减持比例可累积使用[105] - 监事、核心技术人员朱广焱等在公司担任董监高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07] - 2015年12月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中派云图,截至报告期末持有公司2.15%股份,所持公开发行前股票锁定期为12个月[119] - 2019年9月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上海晢牂,截至报告期末持有公司2.23%股份,所持公开发行前股票锁定期为36个月[119] - 2019年9月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派能合伙,截至报告期末持有公司1.00%股份,所持公开发行前股票锁定期为36个月[119] - 截止报告期末,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持股43,218,677股,占比27.91%;黄石融科创新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1,873,364股,占比14.13%;北京融通高科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0,887,050股,占比7.03%[155] - 深圳市景和道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5399448股,占比3.49%[156] - 岳红伟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5140869股,占比3.32%[156] - 王宜明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3889667股,占比2.51%[156] - 上海于翼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东方点赞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74440股[157] - 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43218677股,限售期至2024年1月2日[159] - 黄石融科创新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21873364股,限售期至2024年1月2日[159] - 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保荐机构全资子公司获配股票1161336股,可上市交易时间为2023年1月2日[163] - 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2.44%的股份[164] - 截至报告期末,中兴新持有公司27.91%的股份,但公司无实际控制人[166] - 上海晢牂与中兴新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构成一致行动关系[158][160] - 黄石融科创 新投资基金 中心(有限 合伙)注册资本为1.5亿元[168] - 韦在胜、翟卫东、何中林等多位现任及离任董监高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0股[172][173][174] 股价稳定相关 - 自公司上市后3年内,若连续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均低于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价稳定预案[95] - 稳定股价措施按公司回购股票、控股股东增持、董事和高管增持的顺位依次进行[95] - 中兴新触发增持义务后应在20个交易日内提出增持方案,实施期限不超过30个交易日[96] - 中兴新增持股份方式有集中竞价交易等,增持价格不超过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96] - 中兴新单次增持资金不低于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的10%,单一年度增持资金不超过累计现金分红的50%[96] - 若招股说明书有虚假记载等,中兴新将督促公司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96] - 若派能科技存在欺诈发行上市情形,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将在认定并要求购回股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订股份回购方案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回购首次公开发行全部新股[97] - 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自上市后3年内,若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均低于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情形,将启动股价稳定预案[102] - 公司、控股股东、相关人员为承担稳定公司股价义务的主体[102] - 公司未持股且未领薪的非独立董事承诺上市后三年内,若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低于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每股净资产,且满足预案启动条件,将实施股价稳定措施[103] - 公司相关人员承诺单次为稳定股价增持公司股票资金不少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