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603698)

搜索文档
航天工程:航天工程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3-08-29 09:12
证券代码:603698 证券简称:航天工程 公告编号:2023-018 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 限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及《2023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表决结果:同意 3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2.审议通过《关于对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的议案》。 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 限公司关于对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一、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一 次会议于 2023 年 8 月 28 日以通讯方式召开,本次监事会会议通知于 2023 年 8 月 22 日以邮件、电话等方式发出。会议应参加表决监事 3 人,实际参加表决监 事 3 人。本次会议参与表决人数及召集、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和《公司 ...
航天工程:航天工程公司关于对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3-08-29 09:12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上 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5 号——交易与关联交易》的 要求,通过查验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 《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料,并查阅财务公司 2023 年半年度 财务报表,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资质、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具体情况如下: 经营范围:1.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 的咨询、代理业务;2.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3.经批准 的保险代理业务;4.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5.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 托贷款及委托投资;6.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7.办理成员 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8.吸收成员 单位的存款;9.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10.从事同业拆借; 11.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12.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13.对 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14.有价证券投资;15.成员单位产品买方信贷 及融资租赁。 一、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
航天工程:航天工程公司独立董事对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相关议案的独立意见
2023-08-29 09:12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关于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相关议案的独立意见 二〇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作为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根据《上市公 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 则》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现就公司 2023 年 8 月 28 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的相关事项 发表如下独立意见: 独立董事:付磊、谢鲁江、梅慎实 关于对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的议案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建立了较为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提供存、贷款 等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措施到位,能够有效管控金融业务风险,公司 与其之间的金融业务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交易定价公允,不存在 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公司关联董事在表决时 进行了回避,审议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
航天工程(603698)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16:00
财务状况 - 公司总资产为4,899,703,879.59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7%[5] - 公司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1,741,358,303.28元[11] - 2023年第一季度,航天长征化学工程公司的流动资产合计为3,783,086,626.49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12]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116,617,253.10元,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12] 股东情况 - 部分股东持股情况: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持股45.98%,国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85%[7] - 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 - 前十名股东中,张留宽持有1,341,400股,刘朗浪持有1,295,290股[9] 利润情况 -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15,332,831.14元,同比增长11.4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75,729.27元,同比增长81.20%[4] - 净利润为33,175,729.27元,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15] - 综合收益总额为33,175,729.27元,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1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053,029.88元,同比下降173.83%[4] - 2023年第一季度,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83,466,782.09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下降[17] - 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460,519,811.97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053,029.88元[18]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7,342,271.09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42,271.09元[19]
航天工程:航天工程公司关于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28 08:07
关于召开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证券代码:603698 证券简称:航天工程 公告编号:2023-006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5 月 12 日(星期五)下午 14:00-15:00 会议召开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网址: http://roadshow.sseinfo.com/)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5 月 5 日(星期五)至 5 月 11 日(星期 四)16:00 前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 通过公司邮箱 htgc_bgs@china-ceco.com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 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4 月 22 日发布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 入地了解公司 2022 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计划于 2023 年 5 月 12 日 ...
航天工程(603698)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1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总股本为53,599万股,拟派发现金股利52,527,020.00元(含税)[4] - 公司的中文名称为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为航天工程[10]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姜从斌[1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5.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7%[11]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6%[11]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4%[11]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0%[12] - 公司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3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0%[12] - 公司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3%,较上年略有增加[12]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技术突破,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14] - 公司签署多个重点项目,新一代气化技术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形成新的增长点[14] - 公司推动“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新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经济质量不断提升[14] - 公司环保运营板块战略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果,拟建设工业废盐处置示范装置,开展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业务[14] - 公司绿氢工程产业布局加速推进,首台套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研发成功[15] - 公司新一代全热回收气化技术的关键部件(1+4)气化室研制成功[16] - 公司2022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3项,获得授权26项[16] 公司内部管理 - 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治理卓有成效,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行动工作圆满收官[17] - 公司强化目标牵引,落实精细化经营管控要求,实施月度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并考核排名[18] - 公司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开展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1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7%[28]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6%[28] - 公司总资产为4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9%[28]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4%[28]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的气化炉生产量为6台,销售量为6台,较上年同期减少40.00%[34] - 公司的气化燃烧器生产量为9套,较上年同期减少30.77%[34] - 公司的气化燃烧器销售量为11套,较上年同期增长120.00%[34] - 公司的特种阀门生产量为1,321台,较上年同期增长87.91%[34] - 公司的特种阀门销售量为1,355台,较上年同期增长77.12%[34] 公司股利政策 - 公司2021年度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88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7,167,120.00元[113] - 公司2022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98元,拟派发现金股利52,527,020.00元(含税)[113]
航天工程(60369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59亿元,同比下降36.51%[6]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1.47亿元,同比增长10.12%[6]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53.89万元,同比增长6.84%[6]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1.13万元,同比增长4.45%[6]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1.4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10.42亿元人民币增长10.1%[21]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5,011,303.97元,同比增长4.4%[23][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10.3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9.68亿元人民币增长7.2%[21] - 研发费用为74,925,761.04元,同比增长13.1%[23] 现金流量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76.58万元,同比下降80.25%[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765,810.91元,同比下降80.3%[2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81,257,037.03元,同比下降26.0%[27]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36,564,697.49元,同比下降52.5%[27]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9,025,932.47元[2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73,451,242.38元,同比增长17.0%[2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5元与266,920元[30]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32.63百万元与18.98百万元[30] - 投资支付现金100百万元[3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32.63百万元与18.98百万元[3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2.63百万元与-18.71百万元[30] - 分配股利等支付现金47.13百万元与53.81百万元[3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47.13百万元与53.81百万元[3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13百万元与-53.81百万元[3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81.99百万元与422.61百万元[3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515.36百万元与1,887.65百万元[3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16.1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17.61亿元人民币下降8.2%[18] - 应收账款为5.1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6.31亿元人民币下降18.8%[18] - 预付款项为2.44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1.76亿元人民币增长38.5%[18] - 合同资产为7.9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7.69亿元人民币增长3.3%[18] - 合同负债为6.99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4.17亿元人民币增长67.4%[20] - 应付账款为7.1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9.21亿元人民币下降22.7%[20] 其他财务数据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46.9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48%[7]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0.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9%[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0.6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30.21亿元人民币增长1.4%[21] - 资产总计为46.9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的45.35亿元人民币增长3.5%[20] 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11%,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股,同比增长5.88%[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股,同比增长5.9%[25] 非经常性项目 - 年初至报告期末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445.23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523.77万元[8] 其他损益项目 - 利息收入为45,386,390.61元,同比增长9.1%[23] - 信用减值损失为-7,256,737.82元,同比由正转负[23]
航天工程(603698)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6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888,301,670.33元,同比增长40.15%[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72,390.83元,同比增长3.3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0,558,767.72元,同比增长3.49%[19]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增长9.09%[19] - 稀释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增长9.09%[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19] - 营业收入8.88亿元,同比增长40.15%[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3.30%[35] - 营业收入88830.17万元,同比增长40.15%[38] - 营业收入为8.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6.34亿元增长40.1%[104] - 净利润为6347.24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6144.34万元增长3.3%[106] - 营业利润为6837.73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6301.00万元增长8.5%[10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股,较上年同期0.11元增长9.1%[10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0%至8.26亿元人民币[109] - 净利润同比增长11.2%至6544.71万元人民币[11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67960.82万元,同比增长40.11%[38] - 研发费用为4885.21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4378.10万元增长11.6%[104] - 财务费用为-1095.22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利息收入1105.17万元[10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至4205.79万元人民币[109]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61.4%至1080.32万元人民币[109] - 信用减值损失为-545.24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收益927.95万元[106] - 资产减值损失为-1025.38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收益439.24万元[106]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4,421,905.29元,同比下降62.10%[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442.19万元,同比下降62.10%[38][4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0464.01万元,同比增加9465.77万元[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2.1%至1.34亿元人民币[11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下降23.4%至9.91亿元人民币[11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0.0%至15.80亿元人民币[11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948.3%至1.05亿元人民币[114]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85.2%至991.49万元人民币[1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4.9%至1.57亿元[1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23.4%至9.89亿元[11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15.3%至6.27亿元[118]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同比下降8.3%至1.16亿元[118]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88.2%至758.6万元[1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832.2%至1.04亿元[11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1.3%至15.08亿元[119] 资产和负债关键变化 - 应收票据5897.66万元,同比增长158.32%[41][43] - 应收账款42262.64万元,同比下降32.98%[41][43] - 合同负债61479.89万元,同比增长47.30%[43] - 长期股权投资20009.10万元,同比增长99.91%[41][43] - 应付职工薪酬6049.10万元,同比增长63.40%[43] - 应交税费1133.00万元,同比增长244.48%[43] - 其他应付款期末为979.15万元,较上期期末减少45.40%[45] - 其他流动负债期末为5209.44万元,较上期末增加77.99%[45] -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为32.02万元,较上期期末减少43.45%[4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7.4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7.61亿元下降0.7%[96]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4.2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6.31亿元大幅下降32.9%[96]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6.1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17亿元显著增长47.3%[97]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46.2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5.35亿元增长2.1%[97][9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0.3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0.21亿元增长0.5%[99]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7.8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9.21亿元下降14.7%[97]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8.7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7.69亿元增长13.7%[96] - 长期应收款期末余额为2.3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05亿元大幅增长122.7%[96]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6.7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6.65亿元微增0.4%[101] - 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8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6.13亿元下降38.1%[101] - 公司总资产为44.5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44.36亿元增长0.3%[104] - 合同负债为6.0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4.08亿元增长48.8%[103]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完成专利申请9项,获得授权11项[32][36] - 专利"高效洁净含炭物质干粉加压气化装置及方法"获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专利奖金奖[32][36] - 两项国家标准《GBT 29722-2021 商品煤质量气流床气化用煤》和《GBT 41039-2021 现代煤化工项目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确定通则》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实施[32] - 公司项目入选2022年度石化联合会科技指导计划,包括"含碳固危废熔融气化制氢技术开发与示范"和"新一代全热回收气化炉技术研究"[32][36] - 荣获2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2项经典工程设计项目和2项经典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提名项目[32] 业务运营与项目进展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3台气化炉开车且成功率100%[31] - 公司签署河北正元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31] - 公司签署安徽华尔泰合成氨制气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31] - 气化炉开车成功率100%,完成3台气化炉开车[32] - 获得航天氢能沧州气体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合同,总金额14.66亿元人民币[80] - 与安徽华尔泰化工签订多项合同,总金额1.7888亿元人民币[82] 环保与排放数据 - 公司年废气排放量约为871.04万立方米[61] - 公司年污水排放量约4.07万吨[61] - 公司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384 mg/L[61] - 公司废水排放氨氮(NH3-N)浓度为13.80 mg/L[61] - 公司DA001排口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42 mg/m³[61] - 公司DA002排口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27 mg/m³[61] - 公司DA001排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5 mg/m³[61] - 公司DA002排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8 mg/m³[61] - 公司废水排放总磷浓度为3.30 mg/L[61] 技术优势与效益 - 公司3000吨干煤粉气化技术可降低项目投资20%[29] - 公司气化技术减少运行成本10%[29] - 单台气化炉年减少煤炭消耗折标煤5万吨[29] - 单台气化炉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3万吨[29]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实际控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诺长期避免同业竞争,自2012年3月6日起生效[68] - 控股股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承诺长期避免同业竞争,自2012年3月6日起生效[68] - 股东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诺长期避免同业竞争,自2012年3月6日起生效[68] - 股东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承诺长期避免同业竞争,自2012年3月8日起生效[70]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0] - 报告期内无违规担保情况[70] - 报告期内无半年报审计事项[70] 关联交易与财务安排 - 与航天科技财务公司存款业务期末余额为7.678亿元人民币,利率范围0.4025%-3.7125%[78] - 在关联财务公司每日最高存款限额为8亿元人民币[78] - 获得关联方授信额度2亿元人民币,实际发生额为0元[79] - 存款业务本期存入金额1.175亿元人民币[78] - 存款业务本期取出金额1.509亿元人民币[78] 诉讼与法律事项 - 公司就专利侵权向鲁西化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4200万元[72] - 鲁西化工被指控擅自仿建至少两条“航天炉”技术煤气化生产线[72] - 专利侵权诉讼一审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公司已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72] - 诉讼涉及金额为6915万元人民币,尚未形成预计负债[74] - 与四川煤气化公司诉讼案件尚在执行程序中[7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9.8118亿元人民币[83] - 募集资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9.637亿元人民币[84]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3857.63万元人民币[84] 子公司与参股公司表现 - 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资产3.29亿元,净利润863.78万元[47] - 参股公司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总资产13.89亿元,净利润1081.83万元[48] - 航天氢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06亿元,利润总额1735.53万元[48] - 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主营业务收入8841.6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354.02万元[47] 股东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9,044户[88]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持股比例为45.98%[88] -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27%[88] - 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持股比例为9.85%[88]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持股比例为5.63%[88] - 国创新能源汽车基金持股比例为4.00%[88] - 陕西国华融合产业基金持股比例为1.00%[89] -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合计持股数量超过4.15亿股[89]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煤化工行业政策变动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49] - EPC项目存在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风险,经营压力增大[51] 利润分配政策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计划[54][5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3,427,003.03元[20]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2,913,623.11元[20]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752.32元[20]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4,629,421,498.38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07%[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8%[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19] - 受限制货币资金为1.69亿元,为保函保证金[4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30.21亿元[122] - 未分配利润13.30亿元[122] - 综合收益总额6347.24万元[123] - 实收资本为5.3599亿元人民币[129][130][136] - 资本公积为9.3571亿元人民币[129][130][136]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229.92万元[129] - 专项储备本期使用348.64万元[129] - 未分配利润为12.4321亿元人民币[129]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9.1835亿元人民币[129] - 综合收益总额为6144.34万元[130]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5413.02万元[132]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1.6881亿元人民币[138] - 母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6544.71万元[138]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535,990,000.00元[143][145] - 资本公积为935,666,279.20元[143][145]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额为890,792.37元[145] - 专项储备本期使用额为103,317.03元[145] - 未分配利润为1,098,007,807.68元[145]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767,218,212.88元[145] - 综合收益总额为5,539,556.43元[143]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54,130,236.87元[143] - 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为58,882,317.96元[143] - 公司总股本经资本公积转增后变更为535,990,000股[147] 会计政策和合并范围 - 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157] -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57]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158]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0] - 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60] - 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160] - 为企业合并发生的中介费用等直接相关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62] -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所有子公司均纳入合并[163]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166] - 处置子公司时,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168] - 处置子公司股权丧失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69] - 处置股权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应享有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69] - 分步处置子公司股权符合一揽子交易条件时在丧失控制权前处置价款与净资产份额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70]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与新增持股比例应享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71] -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时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71]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持有期限短于三个月流动性强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176]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7]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应收账款按交易价格计量[180] - 金融资产分类依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为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等三类[182] - 金融资产重分类仅在业务模式变更后首个报告期第一天进行[182]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83] - 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83] -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除非属于套期关系[185]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计量[18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利息及减值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8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股利计入损益其他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86]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或以摊余成本计量[187] - 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按损失准备金额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摊销后余额孰高计量[187]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合同权利终止或风险报酬转移[191] -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合同资产及财务担保合同确认损失[192]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则视为具有较低信用风险[195] - 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需满足至少一项可观察信息条件(如重大财务困难/合同违约/债权人让步等)[195] - 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为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现金流量差额的现值[196] - 财务担保合同信用损失为预计赔付额与预期收取金额差额的现值[196] - 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的损失计算为账面余额与折现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差额[196] -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应收款均适用金融工具减值会计处理方法[197] - 存货初始计量按成本计价(含采购/加工/其他成本)[199] - 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199] - 存货可变现净值依据估计售价减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确定[200] - 存货跌价准备按单个项目/类别/合并项目三种方式计提[200]
航天工程(603698)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00%[5] - 营业总收入从2.61亿元增至4.62亿元,增长77.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0.9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8,309,173.19元,同比增长15.3%[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与去年同期持平[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0%,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7] 成本和费用表现 - 营业成本从1.94亿元增至3.82亿元,增长97.4%[19] - 研发费用从0.20亿元增至0.24亿元,增长19.3%[19] - 财务费用为负0.78亿元,主要由于利息收入0.76亿元[19] - 信用减值损失为人民币-3,282,520.07元,同比扩大2,047%[21] - 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887,569.42元,同比扩大2,370%[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39,796,953.57元,同比增长3.3%[2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人民币618,266,130.72元,同比增长9.6%[2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人民币289,518,905.12元,同比增长21.6%[26]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人民币65,891,018.90元,同比下降1.0%[26]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人民币2,573,957.52元,同比下降94.5%[2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1,836,130,010.82元,同比增长8.6%[2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从17.61亿元增至20.00亿元,增长13.6%[14] - 应收账款从6.31亿元降至3.34亿元,下降47.1%[14] - 预付款项从1.76亿元降至0.83亿元,下降52.9%[14] - 合同资产从7.69亿元增至8.93亿元,增长16.0%[17] - 合同负债从4.17亿元增至5.14亿元,增长23.2%[18] - 总资产为45.7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8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0.4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68%[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30.21亿元增至30.42亿元,增长0.7%[18] 业务运营相关说明 -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多个EPC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及设备集中交付[8] 非经常性项目及股东信息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82.20万元人民币[8]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5.98%[11]
航天工程(60369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4%至24.32亿元人民币[18][2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4.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4%[4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4%至24.32亿元人民币[47][5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431,555,519.22元,较2020年2,070,524,564.88元增长17.44%[19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3.29%至1.55亿元人民币[18][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29%[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6.34%至9446.21万元人民币[18]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骤降至732.32万元人民币[20]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2.12%至0.29元/股[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05个百分点至5.24%[18] - 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4.85%[1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0.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7%[45]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97%至20.70亿元人民币[47][50] - 公司2021年营业成本为2,070,084,187.82元,较2020年1,630,411,860.33元增长26.97%[199] - 销售费用3262.9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6%[4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96%至1.58亿元人民币[47] - 研发费用为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1.96%[62] -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157,880,018.23元,较2020年111,214,261.61元增长41.96%[199] - 公司总成本为20.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97%[58] - 整体毛利率下降6.39个百分点至14.87%[50][5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专利专有设备及通用设备销售收入增长18.07%至17.47亿元人民币[50] - 工程建设收入增长24.78%至5.73亿元人民币[50] - 专利专有及通用设备销售成本为14.27亿元,占总成本比例68.92%,较上年同期增长27.86%[60] - 工程建设成本为5.69亿元,占总成本比例27.50%,较上年同期增长29.77%[60] - 专利专有及通用设备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71.84%[184] - 工程建设收入占营业收入23.56%[184] - 气化炉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10台,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50%[57] - 气化燃烧器生产量为13套,较上年同期减少13.33%;销售量为5套,较上年同期减少44.44%[57] - 特种阀门生产量为703台,较上年同期减少15.40%;销售量为765台,较上年同期减少18.18%[57] 各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收入大幅增长115.78%至14.60亿元人民币[52] - 西北地区收入增长136.90%至3.04亿元人民币[5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加快布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82] - 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降低煤化工项目能耗指标争夺[81][89] - 公司强化以项目成本管控和标准费用核定为代表的降本增效工作[86] - 公司推进氢能领域产业布局并搭建供应链和生态合作体系[85] - 公司重点发展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先进煤气化技术[81][89]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盈利水平逐年降低[90] - 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大公司成本压力压缩利润空间[90] - 公司建立包含35个核心指标的精细化经营管控监测体系[91] - 市场份额缩减和项目毛利降低导致经营压力变大[91] - 公司项目周期长且实施复杂存在应收账款坏账风险[91] - 公司对合同款项实行分级分类专项负责的动态管理模式[9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3500吨级气化炉点火成功并稳定运行性能参数均达到设计值[27] - 完成专利申请39项获得授权3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含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29] - 申请20件新增商标注册[29] - 新授权专利33项(含海外授权7项),申请专利20件[38] - 3500吨级气化炉点火成功并稳定运行,性能参数达设计值[38] - 公司发明专利高效洁净含碳物质干粉加压气化装置及方法获得石化联合会专利金奖[29] - 公司完成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集成与工业示范综合绩效评价[84] - 公司推进6.5Mpa和半辐射式废热锅炉技术应用[84] - 公司完成PDH耐磨高频球阀、高温高压球阀、加氢炼化装置用轨道球阀研制[85] 重大项目与合同 - 完成8台气化炉吊装和6台气化炉开车完成2个项目性能考核开车成功率100%[30] - 报告期内完成8台气化炉吊装和6台气化炉开车,开车成功率100%[37][40] - 签署福建永荣己内酰胺项目二期制氢及合成氨装置等多个EPC项目[37] - 重大销售合同总金额为17.75亿元,已履行金额为5.02亿元,待履行金额为12.73亿元[58] - 签订福建永荣科技制氢及合成氨装置总承包合同,金额17.75亿元[164] - 签订靖远煤电气化单元EPC总承包合同,金额6.6098亿元[166] - 与河南晋开集团签订多项合同,总金额2.16亿元[16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7%至2.99亿元人民币[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7%至2.99亿元人民币[4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7%至2.99亿元[6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增加6200万元人民币至1.12亿元人民币[4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45.3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4.18%[43] - 净资产30.2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52%[43]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8.98%至17.6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8.83%[66][67] - 应收票据同比下降78.37%至2283万元[66][67]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大幅增长400.46%至1亿元[66][67]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39.43%至9.21亿元[66][69]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33.27%至4.17亿元[66][69] - 存货同比下降43.31%至1.78亿元[66][67] - 无形资产同比增长44.19%至1.15亿元[66][67]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18%至45.35亿元[67]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5.53%至15.14亿元[67]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9.0%至17.61亿元[192] - 应收票据同比下降78.4%至2283万元[192] - 存货同比下降43.3%至1.78亿元[192] - 合同资产同比增长18.2%至7.69亿元[192]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400.5%至1.00亿元[192]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39.4%至9.21亿元[193]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33.3%至4.17亿元[193]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7.0%至13.30亿元[194] - 母公司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6.2%至16.65亿元[194]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200.2%至1.20亿元[194] - 公司2021年总资产为4,364,268,289.95元,较2020年4,195,847,318.61元增长4.02%[196][197] - 公司2021年合同负债为408,056,141.50元,较2020年619,145,834.71元下降34.10%[196] - 公司2021年应付账款为917,793,895.99元,较2020年671,482,118.62元增长36.68%[196] - 公司2021年未分配利润为1,168,811,601.23元,较2020年1,093,255,726.59元增长6.91%[197] - 公司2021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851,919,149.55元,较2020年2,761,678,656.45元增长3.27%[197] 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表现 - 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资产306493300元 净资产191607100元 营业收入175902900元 净利润10789700元[77] - 参股公司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总资产755326300元 净资产753894500元 营业收入596100元 净利润696900元[78] - 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60000000元[78] - 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000元[77] - 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利润总额11898400元[77] - 参股公司航天氢能有限公司利润总额929200元[78] - 公司子公司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21石油和化工行业百佳供应商称号[135]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88元(含税),总股本53599万股,合计派发现金股利47,167,120.00元[3]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3] - 2021年度拟现金分红每股0.088元,预计派发现金股利4716.71万元[129]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要求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可供分配利润的20%[128]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每股0.101元,总派发现金红利5413.5万元[128] -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以总股本535,990,000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4,134,990.00元[145]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1年中国煤炭产量40.7亿吨同比增长4.7%[35] - 中国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35] - 中国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8%[35] - 中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8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35] - 十四五末期国内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年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35] - 国务院设立200000000000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72] - 国家推动6.5兆帕及以上干煤粉气化技术示范[75] - 现代煤化工行业需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包括大型先进煤气化和高效合成气净化等技术[75] - 国家将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融合发展列为发展方向[80] - 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衔接强化碳排放控制[8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73]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持股246,425,829股占比45.98%为第一大股东[171] -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411,675股占比11.27%为第二大股东[171] - 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持股52,778,523股占比9.85%为第三大股东[171]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持股30,160,046股占比5.63%为第四大股东[171] - 国创新能源汽车基金持股21,420,000股占比4.00%为第五大股东[171] - 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孙洪波持股1,637,380股占比0.31%[171] - 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张留宽持股1,467,900股占比0.27%[171] - 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李国华持股1,134,010股占比0.21%[171] - 控股股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同时持有航天万源(1185.HK)股权[17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9,505户[169] - 年度报告披露前一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9,424户[169]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168] -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177]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比例达80%以上[177] 董监高薪酬与变动 - 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最高者为董事长姜从斌127.81万元[100] - 董事兼总经理孙庆君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14.15万元[100] - 副总经理朱玉营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1.21万元[100] - 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毅军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6.27万元[100]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徐京辉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0.66万元[100] - 副总经理赵爱昌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00.83万元[100] - 三位独立董事付磊、谢鲁江、梅慎实各获得税前报酬9万元[100] - 职工监事张佳庆获得税前报酬48.56万元[100] - 所有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合计791.99万元[102]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791.99万元[112] -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多项高管职务变动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离任及新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聘任[112] - 公司董事朱玉营历任多项管理职务现任常务副总经理[104] - 独立董事付磊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并兼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104] - 独立董事谢鲁江自1984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现为退休教授[104] - 独立董事梅慎实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证券与期货法研究所所长及多家公司独立董事[104] - 监事会主席林松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财务部副部长等职[104] - 监事莫晓峰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法制处处长等职现任航天投资控股总法律顾问[104] - 财务负责人董毅军历任北京航天实验技术研究所财务处处长等职现任公司副总经理[106] - 董事会秘书徐京辉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院资本运作处副处长等职现任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106] - 副总经理赵爱昌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产总公司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06] - 报告期离任董事唐国宏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院副院级调研员及航天氢能董事长[108] - 多名董事监事在股东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及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要职[110] - 部分高管在航天氢能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110] - 独立董事在其他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兼任独立董事等职务[110] - 公司董事长薪酬由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12] - 独立董事津贴由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12] - 由股东单位推荐的且在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监事不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112] - 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职工监事仅作为管理人员领取报酬[112] - 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薪酬方案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出并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112] 董事会与委员会运作 - 公司2021年共召开12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会议2次,通讯方式会议8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2次[117]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3月10日审议通过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己内酰胺项目(二期工程)制氢及合成氨装置PC总承包合同[114]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4月20日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及2021年度财务预算报告[114]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8月26日审议通过2021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114]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7日审议通过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115]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21年11月3日完成新一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聘任[115] - 公司审计委员会2021年召开6次会议,其中4月16日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度财务决算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118] - 董事姜从斌2021年应参加12次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12次,其中8次以通讯方式参加[116] - 董事何国胜2021年应参加12次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12次,其中11次以通讯方式参加[116] - 独立董事付磊2021年应参加12次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12次,其中10次以通讯方式参加[116] - 2021年召开4次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议财务预算及审计事项[120] - 2021年召开4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审议高管任命事项[120] - 2021年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高管2020年度薪酬方案[120]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2021年总员工数为615人,其中母公司566人,主要子公司49人[124] - 员工专业构成中技术人员452人,占比73.5%[124] - 员工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325人,占比52.8%[124] - 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69人[124] 关联交易与财务公司业务 - 与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存款业务期初余额为7.2848亿元,期末余额为8.0124亿元[161] - 存款利率范围在0.4025%至3.7125%之间[161] - 年度存款发生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