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石油(60185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连续3日回购,累计回购1671.60万股
证券时报· 2025-09-24 13:57
近期回购操作 - 9月24日以每股4.070港元至4.090港元价格回购580.00万股 金额2366.98万港元 当日收盘价4.070港元平盘报收 全天成交额4.89亿港元[1] - 自9月22日起连续3日进行回购 合计回购1671.60万股 累计回购金额6822.83万港元 期间股价累计下跌1.21%[1] - 今年以来共进行11次回购 累计回购1.43亿股 总金额6.41亿港元[1] 历史回购明细 - 2025年8月22日单次回购6762.40万股 金额达2.98亿港元 为统计期内最大单次回购规模[1] - 2025年3月24日回购2380.00万股 金额9851.53万港元 当次回购价格区间为4.170港元至4.110港元[1] - 2025年3月25日回购950.00万股 金额3890.92万港元 回购价格区间4.110港元至4.090港元[1]
法兴银行报告,中国石油采购量惊人!在准备什么?存多少合适?
搜狐财经· 2025-09-24 10:41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采购计划 - 兴业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采购将进入关键阶段 明年采购量可能增加至2.7亿桶 相当于日均新增48万桶规模 占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的0.5% [1][2] - 采购决策与国际油价相关 当布伦特原油价格低于12个月移动平均线时 中国原油进口量呈现上升趋势 [2] 战略石油储备基础设施 - 中国现有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总库容量2860万立方米 可储备2610万吨原油 另有8亿桶战略石油储备库容可支持当前采购计划 [4][6] - 实际储备规模动态变化 最新信息显示基地数量可能增至9个 储备量提升至3300万吨以上 [8] 国际战略石油储备对比 -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可保证1个多月消耗 美国可保证240天 日本187天 法国116天 [6] - 各国储备规模不透明且动态调整 2022年夏季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曾降至40年来最低水平 [8] 战略石油储备历史背景 - 战略石油储备概念起源于1970年代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 当时美国GDP因石油禁运下降4.7% 日本下降7% [14] - 美国1975年起建立至少10亿桶战略石油储备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同期制定相关法律 [16] 中国石油储备发展历程 - 上世纪90年代前中国石油自给自足 无战略储备概念 随着经济腾飞和进口需求增长开始建立储备体系 [18] - 初步计划建立相当于100天原油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库存 [20] 战略石油储备的定位与策略 - 战略石油储备主要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特殊局面 平常时期基本不使用 [11][12] - 最佳长期策略是加强本国石油开采 中国海上石油储备量可观 未来进口依赖度可能下降 [27][29] - 日本因完全缺乏石油资源 其战略储备保持"在线状态" 而美国因国内开采增加导致战略储备下降 [29][31] 能源战略展望 - 石油重要性将持续直至替代能源(如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 [34] - 中国建立四级石油储备体系:国家战略储备、地方政府储备、石油公司商业储备、中小型公司储备 [34] - 实时监测原油价格和市场供需变化 形成动态调节机制 [3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9月24日耗资2367万港元回购580万股
格隆汇· 2025-09-24 09:57
公司回购情况 - 9月24日耗资2367万港元回购580万股[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9月24日斥资2366.98万港元回购580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9:57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9月24日斥资2366.98万港元回购580万股H股股份 [1] - 公司同日斥资1016.22万元人民币回购190万股A股股份 [1] - 港股回购均价约4.08港元/股 A股回购均价约5.35元/股 [1]
15家企业跻身“万亿俱乐部” 前十首现民营互联网企业
新京报· 2025-09-24 08:50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核心数据 - 2025年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2] - 15家企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较2021年8家显著增长[2][8] - 国家电网以38648.9亿元营收蝉联榜首[5][10] 能源行业表现 - 国家电网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合计营收超9万亿元[2] - 中国石油营收从30419.5亿元降至29854.1亿元[6][10] - 中国石化营收从29690.5亿元降至29319.6亿元[6][10] - 中国海油因市场波动跌出万亿营收阵营[7] 金融行业格局 - 四大行全部进入前十 工商银行以16116.3亿元居金融业首位[2][6] - 农业银行13613.9亿元营收超过建设银行14148.4亿元[6] - 中国银行营收增至1.26万亿元 五年持续增长[7] - 中国人寿1.15万亿元营收超越中国平安1.14万亿元[7] 建筑与基建行业 - 中国建筑以22655亿元营收位列第四[2][6] - 中国中铁1.16万亿元 中国铁建1.07万亿元稳居中游[7] - 中国交建2025年突破万亿元营收门槛[8] 新兴产业崛起 - 京东集团首次进入前十 营收超中国铁建201.4亿元[3] - 中国移动10462.4亿元 京东10111.4亿元成为新晋万亿企业[8][14] - 互联网企业阿里 腾讯 美团尚未突破万亿门槛[3] 企业排名变动 - 前十名中四家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 - 中国平安从2021年1.32万亿元连续下滑至1.14万亿元[7] - 中国中化曾突破万亿后回落 2024年跌至万亿以下[7]
炼化及贸易板块9月24日涨0.17%,广聚能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3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4 08:46
板块表现 - 炼化及贸易板块当日上涨0.17% 广聚能源领涨涨幅3.40% [1] - 上证指数上涨0.83%至3853.64点 深证成指上涨1.8%至13356.14点 [1] 个股涨跌 - 广聚能源收盘价11.57元 成交量10.15万手 成交额1.16亿元 [1] - 宝利国际涨幅3.38%至4.59元 成交量69.04万手 成交额3.14亿元 [1] - 桐昆股份涨幅3.14%至14.11元 成交量26.00万手 成交额3.62亿元 [1] - 荣盛石化下跌0.96%至9.28元 成交量26.72万手 成交额2.47亿元 [2] - 中国石油下跌0.12%至8.13元 成交量139.83万手 成交额11.39亿元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2亿元 游资净流出1398.89万元 散户净流出1.18亿元 [2] - 宝利国际主力净流入3908.56万元 占比12.43% 游资净流入276.62万元 [3] - 中国石油主力净流入3319.02万元 占比2.92% 游资净流出2535.77万元 [3] - 广聚能源主力净流入1955.13万元 占比16.84% 游资净流出349.55万元 [3]
周松解读《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06:26
人工智能+能源政策总体要求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到2027年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愿景目标 [1] - 部署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1] - 提出数据、算力、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强调组织实施、协同创新、标准规范建设、人才生态培育等六个方面保障措施 [1] 公司战略规划与布局 - 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 持续增强前瞻性谋划能力 聚焦人工智能+能源 研究制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等重点举措 [2] - 强化系统性布局 以产业需求牵引创新方向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策源地 以产业应用加速创新迭代打造新模式新业态聚集地 [2] - 体系化推进人工智能与能源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公司治理的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着力推进单点智能迈向全产业链智慧 [3]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实施数据效能提升行动 统筹推进行业通识和专识数据集建设 高质量开展数据收集、处理、标注工作 建立数据贡献考核机制 [4] - 推动数据智能标注、智能增强、数据合成等技术应用 持续提升行业数据质量和多样性 推进行业数据规模化常态化供给 [4] - 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完善覆盖油气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资源体系 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和生态体系 [8] 算力体系构建 - 集约化开展绿色智算中心建设 适度超前配置通算、超算、智算等多元算力 [4] - 推动云边端算力泛在分布协同发展 打造自主可控、灵活扩展、智能调度的算力底座 [4] - 开展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算力池化等关键技术攻关 提升智算服务水平并提高算力中心绿电比例 [4] 行业大模型技术发展 - 持续优化行业大模型攻关方向和实践路径 细化行业、专业和场景大模型的功能定位划分原则 [5] - 统筹各层级大模型迭代升级 提升知识问答、深度推理、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科学计算等能力 [6] - 加大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性、模型轻量化推理等技术研究 深化机器视觉、多模态、时序预测等关键技术应用 [5] 油气领域应用创新 - 聚焦勘探地质目标智能评价、开发方案智能优化、钻井压裂作业参数智能调整、炼化装置智能运行等方向 [7] - 围绕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炼化生产、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智能体研发 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和人机交互方式变革 [7] - 通过技术突破、模型普及、数据流通和生态繁荣推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7] 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 - 加快智能钻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感知系统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8] - 深入开展具身智能感知、交互、决策及执行算法研究 攻关多模态感知、自主导航、灵巧作业等技术 [8] - 研发加油、巡检、消防等系列机器人并加快规模化应用 着力攻关生产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打造智能化无人场站 [8] 人才队伍建设 - 重点培养具备能源系统知识和人工智能算法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产教协同增加人才供给 [9] - 完善创新组织体系和攻关机制 将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落实到研发一线 [9] - 加大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打造精通人工智能技术和油气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9]
新质生产力驱动化工产业升级,石化ETF(159731)持续上涨,彤程新材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2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持续上涨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现涨约0.8% [1] - 成分股彤程新材涨停 蓝晓科技涨超5% 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亚钾国际涨幅居前 [1] - 石化ETF(159731)及其联接基金(017855/017856)紧密跟踪中证石化产业指数 [1] 行业结构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中基础化工行业占比60.65% 石油石化行业占比32.3% [1]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万华化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盐湖股份、中国海油等 合计权重55.63% [1] 投资逻辑 - 政策推动下化工上游板块景气改善预期 内需强关联的中游子行业龙头或迎系统性盈利修复 [1] - 重点关注聚氨酯、煤化工、石油化工、氟化工等板块 [1] - 新材料仍是化工主要发展方向 符合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战略需求 [1]
2025,“老登股”溃败
新浪财经· 2025-09-24 05:50
市场分化现象 - A股市场呈现严重板块分歧 估值高位科技股持续强势 而估值低位蓝筹股与白马股大幅下跌 [1] - 约70%个股股价横盘或下跌 指数表现平稳但内部结构分化剧烈 [1] - "老登股"(白酒/地产/煤炭/电力/银行/保险)普遍下跌 典型如贵州茅台年内跌幅0.11% 五粮液跌幅5.87% 海天味业跌幅10.48% [3][6] - "小登股"(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大幅上涨 胜宏科技年内涨幅696.45% 东芯股份涨幅407.03% 新易盛涨幅322.82% [3] 传统消费板块困境 - 白酒行业2023年上半年营收2397亿元 同比下滑0.9% 其中二季度受"禁酒令"影响营收同比下降5.0% [6] - 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100多家至887家 产量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 [6] - 23家白酒上市公司仅6家实现营收净利润正增长 龙头贵州茅台与五粮液增速降至个位数 [6] - 万得白酒指数2023年跌23% 2024年跌17% 2025年继续下跌5% [7] - 白酒板块平均股息率攀升至3.62% 处于近十年高位 [7] 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AI与半导体板块受益技术爆发、国产替代、基础设施先行三大概念 被市场赋予高预期 [9] - 科技领域易形成生态垄断 类似英伟达CUDA生态的客户粘性被视为"成瘾性"商业模型 [12] - 寒武纪因争夺AI芯片制高点被资本市场充分定价 反映对未来多年发展的乐观预期 [13] - 私募投资者但斌重仓美股科技股 持英伟达1.49亿美元 并运用杠杆工具操作激进 [14] 历史周期对比 - 当前科技股牛市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相似 同属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估值扩张 [16] - 1995-2000年纳斯达克市盈率达200倍 IPO数量从年100多家升至500-700家 [16] - 互联网时代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者多数未能存活 仅微软等极少数企业成长为巨头 [16] - 新能源板块曾经历类似周期 政策驱动下估值与业绩增速不匹配 最终因产能过剩陷入调整 [9] 投资策略转变 - 传统价值投资者转向科技领域 林园参与寒武纪投资与赛力斯定增(2022年投入2.59亿元) [8][9] - 但斌投资逻辑从"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转向"改变世界的公司"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赛道 [15] - 资金从白酒板块流出超千亿元 更多资金因深套无法撤离 [7]
突破40亿立方米!
科技日报· 2025-09-24 01:34
产量里程碑 - 大庆油田川渝探区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40亿立方米达到40.1亿立方米 [1] - 产量突破标志着该探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1] 区域资源规模 - 探区横跨重庆市及四川省广安/南充/达州/巴中四市 [3] - 总覆盖面积达1.63万平方公里 [3] - 勘探地质储量规模达千亿立方米级别 [3] 战略意义 - 开发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 [1] -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显著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