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搜索文档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6-28 14:34
租赁负债计量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按当日尚未支付租赁付款的现值计量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采用租赁中的内含利率贴现,若该利率难以确定则采用增量借贷利率[1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若租期有变化或行使购买选择权的评估有变化,相关租赁负债通过使用重新评估日期的经修订贴现率贴现经修订租赁付款重新计量[1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对于未作为单独租赁入账的租赁修订,公司通过使用修订生效日期的经修订贴现率贴现经修订租赁付款,减任何应收租金优惠,根据经修订租赁的租期重新计量租赁负债[14] 所得税支出与递延税项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支出为当期应缴税项加递延税项总和[1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递延税项负债及资产计量应反映公司于报告期末预期收回或清偿其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方式导致的纳税后果[18] - 2023年3月31日及2024年3月31日,因未来溢利流不可预测,未就税项亏损确认递延税项资产[80] 物业及设备处理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物业及设备项目出售或预期持续使用不再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时取消确认,出售或报废产生的损益根据出售所得款项与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算并于损益中确认[25]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中,除非限制导致银行结余不符合现金定义,受第三方合约限制的银行结余计入现金一部分[28] 财务资产及负债计量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资产及财务负债初步按公平值计量,来自客户合约的应收贸易款项初步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计量[2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收购或发行财务资产及财务负债(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除外)直接产生的交易成本计入或自公平值扣除,收购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财务资产或负债直接应占的交易成本即时于损益中确认[29] - 财务负债符合特定条件分类为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否则按摊销成本计量[46][48] - 衍生工具按订立合约日公平值确认,期末按公平值重新计量,收益或亏损于损益确认[50] - 可换股债券发行时,债项及衍生工具部分按公平值确认,后续债项部分用实际利率法按摊销成本计值,衍生工具部分按公平值计量[67] - 发行可换股债券相关交易成本按相对公平值比例拨往债项及衍生工具部分,衍生工具部分交易成本立即于损益内扣除,债项部分计入账面价值并摊销[90] 信贷风险评估与亏损拨备 - 公司就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用拨备矩阵估计[34] - 评估信贷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公司会比较报告日与初始确认日违约风险[3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考虑财务工具信贷评级恶化等因素确定信贷风险[36] - 若上一报告期按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计量亏损拨备,本报告日不符条件则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计量(简化方法资产除外)[42] - 公司推断合约付款逾期超30天,信贷风险自初始确认起大幅增加(有相反资料除外)[52] - 当债务人陷入严重财政困难且无实际收回可能,公司会撇销财务资产,收回款项于损益确认[57] - 取消确认按摊销成本列账的财务资产时,资产账面价值与已收及应收代价总和差额在损益确认[59] - 具有大额未偿还结余的应收账款个别进行预期信贷亏损评估,已出现信贷减值的应收账款亏损拨备按资产账面价值与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差额计量[77] - 公司管理层估计余下应收账款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金额,考虑贸易债务人内部信贷评级、还款记录及相关应收账款逾期状况[77] - 估计亏损率基于债务人过往观察所得违约率,并就前瞻性资料调整,每个报告日期重新评估[79] - 公司认为财务资产逾期超过90天发生违约,除非有合理及具支持性资料证明更宽松标准更合适[82] 股本情况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60,9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之普通股[8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60,9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之普通股[111] - 2024年1月2日,460,976,684股普通股已发行并缴足,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230,488,342港元将削减230,027,365.316港元至460,976.684港元[200] 股东与董事持股情况 - 董事黄波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86,825,934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8.84%[110] - 董事黄渊铭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35,548,23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71%[110] - 董事张金华女士持有公司普通股12,8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78%[110] - 董事谢文杰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2,489,469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71%[110] - 董事乔文才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6,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01%[110] - 股东李䁱豔女士持有公司普通股59,094,406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2.82%[114] - 股东侯晓兵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26,228,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69%[114]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權計劃已於2014年8月26日生效,有效期至2024年8月20日[115] - 购股權計劃項下所有已授出但尚未行使之購股權獲行使時將予配發及發行之股份上限,不得超逾公司已發行股本之30%[116]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行使购股权时可发行的初步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0%,2018年9月26日更新该上限[146] - 2021年7月19日股份合并生效后,董事可授予合资格参与者购股权以认购最高34520257股普通股,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7.5%[146] - 公司已根据购股计划授出合共21844000股每股面值0.50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于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悉数行使[146] - 尚未根据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获行使可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2676257股,相当于报告日期已发行股本约2.75%[146] 董事任免与信息 - 侯晓兵先生自2019年8月26日起退任执行董事[85] - 2023年12月12日,赵东平先生、袁庆兰女士辞任执行董事,单金兰女士、王铸晨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19][120] - 2023年12月12日,黄波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渊铭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张锭坚先生、乔文才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9][123] - 2024年2月8日,张金华女士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19][124] - 黄波先生58岁,1988年取得东南大学工程学士学位,自2015年起任万旗股份有限公司主席[123] - 黄渊铭先生32岁,2023年取得菲律宾国父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2015年起任上海坤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123] - 张金华女士45岁,2020年获IIC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22年获该专业理学硕士学位,自2015年起担任多家公司相关职务[124] - 谢文杰先生50岁,2019年5月1日及7月12日分别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及执行董事,在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有约25年工作经验[126] - 胡欣女士41岁,2012年3月1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3年12月12日起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数据测算方面经验丰富[127] - 张锭坚先生41岁,2004年取得澳洲科廷大学商学(会计及金融)学士学位,2005年取得澳洲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自2019年起任贝德斯证券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监[131] - 黄波先生、黄渊铭先生、张金华女士、张锭坚先生及乔文才先生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董事,并合资格及愿意重选[119] - 赵东平先生于2023年12月12日提呈辞任执行董事、主席等职务[196] - 黄渊铭先生于2023年12月1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96] - 马兴芹女士不再担任审核及薪酬委员会主席,但仍为成员[196] - 谢文杰先生于2023年12月12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196] - 张金华女士于2024年2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98] - 朱凯盈女士于2024年3月15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等职务,接替陈美玲女士[198] - 陈美玲女士于2024年3月15日辞任公司秘书等职务,继续担任财务经理[198] 公司业绩与财务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4720万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2510万元[14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收入,较2023年约4250万元减少100.0%[160][163][18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率约为5.2%[163]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执行董谢文傑其他贷款约230万元,2023年无此款项[16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黄淵銘其他贷款约2280万元,较2023年约2050万元增加,年利率12%[16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赵东平其他贷款约1140万元,较2023年约740万元增加[16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黄波其他贷款约480万元,2023年无此款项[16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共约50万元,较2023年约340万元减少[186]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及中国分别雇佣8名及23名员工,2023年为7名香港员工及23名中国员工[165] 行业动态 - 2023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首次超越火电装机规模[156] -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GW[156] 公司架构 - 公司架构中各附属公司持股比例均为100%[137]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正就新界西和新界东两个屋顶项目进行洽谈,期望开拓新收入来源[178] - 公司将在项目合伙人闲置土地建设、运营电站,预计未来数年电站持续带来收入[192][193] 股份变动 - 2023年12月20日,因行使可换股债券兑换权,公司发行1280万股股份,本金3200万港元[171] 股份拆细与股本削减 - 每股法定但未发行普通股将拆细为500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法定但未发行新普通股[199] 其他人员信息 - 马兴芹36岁,有12年以上核数及企业财务管理经验,2016年7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乔文才39岁,2005年取得中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士学位,曾在顺风光电等公司任职[132]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14: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拥有约人民币45,724,000元的流动资产净值[2] - 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50万元,2023年约为340万元[75] - 集团流动比率由2023年3月31日的1.5增至2024年3月31日的3.2[76] - 集团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3月31日的58.1%增至2024年3月31日的60.9%[7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抵押资产担保借款[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4720万元,2023年为约人民币2510万元[9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收入为0,2023年为4251万元;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为0,2023年也为0[9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录得毛利,2023年毛利率约为5.2%[96]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执行董事谢文杰其他贷款约人民币230万元,2023年无[9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执行董事黄渊铭其他贷款约人民币2280万元,2023年约为2050万元,按年利率12%计息[9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前执行董事赵东平其他贷款约人民币1140万元,2023年约为740万元[9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应付执行董事兼主要股东黄波其他贷款约人民币480万元,2023年无[9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98]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首次超越火电装机规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将超40GW[6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无收入,2023年约为4250万元[7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无收入,较2023年约4250万元减少100.0%[74]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包括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 - 董事会目前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5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赵东平已提呈辞任执行董事、主席、首席执行官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82] - 2023年12月12日,黄波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主席、首席执行官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黄渊铭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04][127] - 2024年2月8日,张金华为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3月15日,朱凯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和法律程序文件代理人[107] - 2023年12月12日,黄波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等职,赵东平辞任相关职务,乔文才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78][179][180] - 2024年3月15日,朱凯盈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接替陈女士[18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均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企业管治委员会由五名执行董事组成[167][170][173][175] - 公司所有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须于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席告退[140] - 根据章程细则,所有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173] 财务报表编制与会计政策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编制综合财务报表[38][47][55][57] - 使用权资产成本包括租赁负债初步计量金额和估计成本[16] - 集团按当日尚未支付租赁付款的现值计量租赁负债,采用租赁内含利率贴现,若不能确定则用增量借贷利率[19] - 租赁付款包括固定租赁付款减应收租赁优惠,开始日期后按应计利息及租赁付款调整[24] - 集团海外业务资产及负债期末按适用汇率换算为港元,收入及开支按年内平均汇率换算,汇兑差额在其他全面收益确认并累计[27] - 商誉按相关金额之和超出收购可识别资产及承担负债净额部分计算,若净额超出则确认为议价收购收益[30] - 收购业务产生的商誉按成本减累计减值亏损列账,相关现金产生单位每年或有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31] - 集团采用五步法确认收入,在完成履约责任、货品或服务控制权转让给客户时确认[32] - 业务收购采用收购法入账,转拨代价按公平值计量,收购成本通常于产生时在损益中确认[34] - 已收购可识别资产及已承担负债按公平值确认,但部分项目按相关会计准则确认及计量[35] - 公司对租期12个月或以下且无购买选择权的租赁及低价值资产租赁应用确认豁免,租赁付款按直线法或其他系统性基准确认为开支[36] - 收入按客户合约指定代价计量,不包括代表第三方收回金额、贴现及销售有关税项[45] - 合约资产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进行减值评估,合约负债指公司向客户转移已收代价货品或服务的责任[47] - 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按产出法随时间推移确认收入[48] - 若公司在转让货品或服务前控制指定货品或服务则为主事人,若为安排另一方提供则为代理人[50] - 若合约给予一段时间内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则属租赁或包含租赁,公司按相关准则评估[51] - 包含租赁及非租赁组成部分的合约,公司按相对独立价格分配代价,也可将两者作为单一租赁组成部分入账[52] 公司重大事项 - 2023年9月22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三门峡百科与项目合伙人就建设及运营发电站订立合作协议[124] - 2024年2月2日,建议决议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正式通过[132] - 2024年5月8日上午9时,股本削减及拆细生效,新普通股开始买卖,股票颜色由绿色变为棕色[132] - 2024年6月21日,三门峡百科与河北汉能就建设储能电站订立EPC合同,总合同价为人民币1.8亿元(含10%税项)[133] - 2023年12月20日,因悉数行使可换股债券附带兑换权,公司发行1280万股股份,本金3200万港元[106] - 2024年1月2日,公司已发行并缴足或入账列作缴足的普通股为4.60976684亿股,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2.30488342亿港元将削减2.30027365316亿港元至46.0976684万港元[110] - 2024年获中国有关部门批准建设位于河南三门峡市产能为30兆瓦/180兆瓦时的储能电站及5.8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88] 公司会议情况 - 回顾期间,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审核集团未经审核季度及中期业绩及经审核年度业绩[121] - 提名委员会于回顾期间共举行两次会议[151] - 回顾期内,薪酬委员会共举行两次会议,企业管治委员会共举行一次会议[171][176] - 回顾期内,举行17次董事会会议,包括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177] - 审核委员会与公司高级管理层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与核数师每年最少举行两次会议[168] 董事出席率 - 黄波先生(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5/5,企业管治委员会出席率为1/1,特别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黄渊铭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5/5,企业管治委员会出席率为1/1,特别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谢文杰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6/16,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特别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胡欣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2/16,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特别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赵东平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1/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袁庆兰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马兴芹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6/16,审核委员会出席率为4/4,薪酬委员会出席率为2/2,提名委员会出席率为2/2,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特别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1[156] - 单金兰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11,审核委员会出席率为3/3,薪酬委员会出席率为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为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156] 公司秘书相关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秘书根据GEM上市规则第5.15条出席不少于十五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8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朱凯盈于公司的1,000,003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0.22%)中拥有权益[189] 外部核数师酬金 - 回顾期内,公司外部核数师提供审核服务的酬金为890,000港元[190]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董事会负责维持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每年检讨监督其成效[192]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推行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执行工作,授权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检讨一次相关程序及有效性[192] - 审核委员会信纳可提供持续识别、评估及管理集团重大风险的程序[194] 股东沟通 - 公司设立定期公告途径与股东沟通,公告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96] - 公司欢迎股东在股东大会发表意见、提建议和提议,也可书面邮寄至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交公司秘书处理[198] - 董事会设法解答股东提问[198]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1-10 08:54
公司整体财务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100万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人民币720万元[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2.45分,2022年上半年约为人民币1.61分[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0967千元,2022年为6733千元[23]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10967千元,2022年为7196千元[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557万元,2022年同期为392.6万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1096.7万元,2022年同期为719.6万元[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1.24分,2022年同期为0.88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2.45分,2022年同期为1.61分[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100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720万元[5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约2.45分,2022年同期约1.61分[56] 公司收入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无收入,较2022年上半年约人民币4250万元减少约100.0%[5]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收入为0千元,2022年为42510千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收入,较2022年同期约4250万元减少100.0%[53] 公司毛利率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无毛利率,2022年上半年约为5.2%[6]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股息,2022年上半年亦无[8] - 中期期间,公司无派付、宣派或拟派付股息,2022年上半年也无[34] - 董事不建议就回顾期间派发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上半年:无)[97] 公司资产情况(不同时间对比) - 2023年9月30日物业及设备为人民币1028.1万元,3月31日为人民币123.5万元[12]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人民币9718.4万元,3月31日为人民币11238.4万元[12]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人民币251.2万元,3月31日为人民币626.6万元[12]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016.4万元,3月31日为人民币4004.7万元[12]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848.3万元,3月31日为人民币5945万元[12] - 2023年9月30日总资产为135613千元,2023年3月31日为142045千元[24][26] - 2023年9月30日总负债为87130千元,2023年3月31日为82595千元[24][26] - 2023年9月30日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分部资产为84701千元,2023年3月31日为90183千元[24][2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土地使用权为1715万元,3月31日为1732.7万元;租赁物业为81万元,3月31日为105.1万元[38] - 2023年9月30日客户合约产生的应收账款为9718.4万元,3月31日为11238.4万元[40]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中应收关联公司4140万元,3月31日为5660万元[40]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251.2万元,3月31日为626.6万元[43] - 2023年9月30日其他贷款总计3379.4万元,3月31日为2788.7万元[44] - 2023年9月30日可换股债券债项部分为2951.3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750.2万元[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馀约290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约340万元减少[6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其他贷款:应付谢文傑约220万元(2023年3月31日约0元);应付黄淵銘约2160万元(2023年3月31日约2050万元);应付趙東平约1000万元(2023年3月31日约740万元)[62] - 2023年9月30日流动比率约为1.2(2023年3月31日为1.5)[65] - 2023年9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64.2%(2023年3月31日约58.1%)[66] 公司现金流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267千元,2022年为13189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9041千元,2022年为 - 19279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289千元,2022年为3788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485千元,2022年为 - 2302千元[16] 公司费用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销售开支,较2022年上半年约6.7万元减少100.0%[5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63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约460万元增长约37.1%[5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外汇亏损9.7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181.9万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外汇亏损127.7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312.3万元[2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费用为175.4万元,2022年同期为62.3万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费用为334.8万元,2022年同期为117.6万元[29] - 截至2023年上半年雇员成本约24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约210万元增加[72] 公司在建工程付款情况 - 2023年回顾期内,公司在建工程付款约904.6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29.6万元[37] 公司税务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为46.3万元,2023年同期无[31] - 中国附属公司一般税率为25%,参与西部大开发计划的部分附属公司可享15%优惠税率;年度应课税收入低于300万元的企业,首100万元按5%税率缴税,其后200万元按10%税率缴税[32] 公司股本情况 - 2023年9月30日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10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4.48177亿股[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之普通股[9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之普通股[104]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执行董事谢文杰先生持有公司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79%[9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黄波先生持有86,825,93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37%[10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李䁱艳女士持有59,094,40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3.19%[10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黄渊铭先生持有35,548,2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93%[10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侯晓兵先生持有26,22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85%[101] 公司购股计划情况 - 购股权计划于2014年8月26日生效,有效期至2024年8月20日[81] - 购股计划下所有已授出但尚未行使之购股权获行使时将予配发及发行之股份上限,不得超逾公司已发行股本之30%[82] - 因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将授出之所有购股获行使而可能发行之最高股份数目,不超逾通过采纳购股计划决议案当日已发行股份之10%[83] - 2021年7月19日股份合并生效后,董事可授予合资格参与者购股以认购最高34,520,257股每股面值0.50港元的普通股,占公司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7.7%[83] - 公司已根据购股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合共21,844,000股每股面值0.50港元普通股之购股,并于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悉数行使[83] - 任何十二个月期间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向各合资格参与者授出之购股获行使后,已发行及将发行之最多股份数目,不超公司已发行股份之1%[84] - 合资格参与者可在购股授出要约规定时间(不迟于要约日期起21日)内接纳要约[86] - 回顾期内,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的购股,2023年4月1日、9月30日及报告日期,无尚未行使之购股[88] 公司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2年发行本金3200万港元零息可换股债券,相当于人民币2803.5万元,到期日为2024年4月1日[47] - 行使2022年可换股债券换股权后将配发1280万股,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86%,扩大后股本约2.78%[47] - 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初步确认时实际年利率为17.42%[49] - 2022年10月1日,2021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未偿还本金为3200万港元,可转换为1200万股普通股;2022年10月21日,公司发行本金为3200万港元的2022年可换股债券[89] 公司电站建设计划情况 - 预计电站投资总额约20.61亿元,未来将为集团产生收入[53] - 2023年9月22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三门峡百科新能源与项目合伙人就建设及运营发电站订立无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协议[73] - 集团将建设潜在容量12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容量200兆瓦的风力发电站、容量66.8兆瓦/267.34兆瓦时的用户端储能电站,预计投资总额约为20.61亿元[75] - 公司正在探索建设一座光伏电站、一座风力电站和一座储能电站的可能性[92] - 公司在内蒙探索建设一座光伏电站,已签署无法律约束力的条款书[93] 行业政策情况 - 2021年中国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目标[94] - 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完善风电及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96]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审核委员会与高级管理层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与核数师每年最少举行两次会议[10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股份[1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中所列之所有守则条文,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13] - 赵东平先生自2012年7月13日起兼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11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并无控股股东[109]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0 08:51
公司整体财务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100万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人民币720万元[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100万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约720万元[3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570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4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967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45分[2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0千元,2022年同期为40,293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除税前亏损为0千元,2022年同期为14,223千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0,967千元人民币[18] 公司收入及毛利率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无收入,较2022年上半年约4250万元减少100.0%[8]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收入为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2,510千元人民币[1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收入,较2022年同期的约4250万元减少100%[3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无毛利率,2022年上半年约为5.2%[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毛利,2022年同期毛利率约为5.2%[40] 公司每股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2.45分,2022年上半年约为人民币1.61分[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570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4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0,967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45分[2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均为448,177千股[25]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及设备为人民币10281千元,3月31日为人民币1235千元[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为人民币97184千元,3月31日为人民币112384千元[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为人民币2512千元,3月31日为人民币6266千元[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0164千元,3月31日为人民币40047千元[10]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8483千元,3月31日为人民币59450千元[10] - 2023年9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48483千元,3月31日为人民币59450千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为135,613千元人民币,总负债为87,130千元人民币[1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140,226千元,其中提供新能源、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电力系统集成服务、未分配资产分别为90,183千元、49,951千元、92千元[2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57,129千元,包括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7,887千元、其他贷款1,019千元等[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1796万元(2023年3月31日:1837.8万元)[27] - 2023年9月30日,客户合约产生的应收账款为9718.4万元(2023年3月31日:11238.4万元)[28]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中应收关联公司4140万元(2023年3月31日:5660万元)[28]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款为251.2万元(2023年3月31日:626.6万元)[29] - 2023年9月30日,其他贷款总计3379.4万元(2023年3月31日:2788.7万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约为13.56亿元,总负债约为8.71亿元[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90万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340万元[4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2,2023年3月31日为1.5[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64.2%,2023年3月31日约为58.1%[51] 公司现金流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26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3,189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082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8,562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8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302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42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037千元人民币[14] 公司费用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销售开支,2022年上半年约为6.7万元,减少100%[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为63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460万元增长约37.1%[4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外汇(亏损)收益为 - 97千元,2022年同期为 - 1,819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外汇(亏损)收益为 - 1,277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123千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费用为1,083千元,2022年同期为216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费用为2,086千元,2022年同期为420千元[21] 公司税务情况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在中国参与西部大开发计划的若干附属公司可享受15%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率,其他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24] - 年度应课税收入低于3,000,000元的中国企业,首1,000,000元按5%税率缴税,其后2,000,000元按10%税率缴税,集团部分中国附属公司可享此优惠[24] 公司股息情况 - 中期期间,公司概无派付、宣派或拟派付股息,2022年上半年同样无[25] - 董事不建议就回顾期间派发现金中期股息(2022年上半年:无)[84] 公司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权情况 - 回顾期内,集团在建工程付款约904.6万元(2022年上半年:29.6万元)[2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以总价约1768万元收购一项为期50年的土地使用权[27] 公司贸易信贷情况 - 集团通常给予贸易客户平均信贷期为180日[28] 公司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2年,公司发行本金3200万港元的零息可换股债券,相当于人民币2803.5万元[32] - 可换股债券债项部分初步按公平值计量约为2537万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2335万元,实际年利率为17.42%[34] - 2022年10月1日,2021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未偿还本金32,000,000港元,可转换为12,000,000股普通股[72] - 2022年9月30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协议,发行本金32,000,000港元的2022年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2.5港元/股[73] - 2022年10月21日,32,000,000港元的2022年可换股债券发行给认购人[74] 公司电站项目情况 - 2023年9月22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三门峡百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项目合伙人就建设及运营发电站订立无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协议[58] - 集团将建设潜在容量12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容量200兆瓦的风力发电站、容量66.8兆瓦/267.34兆瓦时的用户端储能电站,预计投资总额约为人民币20.61亿元[59] - 电站建成后,集团将向项目合伙人供电,项目合伙人应付电费确认为收入,集团将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收取发电费用[60] - 预计电站未来数年为集团带来长期稳定收入,项目合伙人母公司在中国拥有众多矿山及冶炼厂,未来可能成为集团收入来源[61] - 项目合伙人主要从事黄金及铜冶炼、黄金精炼及加工,是上交所上市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62] - 若订立具法律约束力协议,电站预计投资总额约为20.61亿元[39] 公司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4年8月26日生效,有效期至2024年8月20日[65] - 购股计划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获行使时将予配发及发行的股份上限,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0%[67] - 购股计划一般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10%,2021年7月19日股份合并生效后,董事可授出购股权认购最高34,520,257股,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7.7%,公司已授出21,844,000股购股权并于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行使[68] - 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向各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权行使后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数不超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69] - 合资格参与者需在购股期权授出要约规定的21日内接纳要约,接纳时应付1港元象征式代价,认购价不得低于规定的三者最高值[70] - 2023年回顾期内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的购股期权,报告日期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71]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2023年春节后中国疫情限制放松,公司加快业务发展和扩大客户群步伐[75] - 公司正在探索建设光伏、风力和储能发电站的可能性,还在内蒙探索建设光伏电站并签署无法律约束力条款书[77][79] 公司政策环境情况 - 中国政府政策目标是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80]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2023年9月30日,执行董事谢文杰持有公司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2.79%[8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之普通股[85][87] - 2023年9月30日,黄波持有公司86,825,93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37%[87] - 2023年9月30日,李䁱豔持有公司59,094,40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3.19%[87] - 2023年9月30日,黄淵銘持有公司35,548,2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93%[87] - 2023年9月30日,侯晓兵持有公司26,22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85%[87] 公司审核及合规情况 - 审核委员会与高级管理层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与公司核数师每年最少举行两次会议[89] - 2023年上半年内,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并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股份[101] - 公司经向全体董事明确查询后,不知悉回顾期内有不遵守规定交易准则及本身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操守守则的情况[10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中所列所有守则条文,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03] 公司董事会情况 - 赵东平自2012年7月13日起兼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104] - 董事会包括4名执行董事:赵东平、袁庆兰、胡欣、谢文杰[104] - 董事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104] 公司雇员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及香港分别雇佣员工数量未明确给出,2023年上半年雇员成本约为人民币240万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人民币210万元,因平均员工人数增加两名[55] 公司股票挂钩协议情况 - 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订立或9月30日存续的股票挂钩协议涉及中国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64] 公司运营分部情况 - 公司运营分部包括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17]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公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相关准则及香港联合交易所GEM规则编制[15] 公司外汇政策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无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将继续监察外汇风险[54]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3-08-10 09:37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净亏损为5,400,00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300,000人民币增加了63.6%[5]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录得任何收入,较2022年同期的26,900,000人民币减少了100%[6]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录得任何毛利,每股基本亏损为1.20人民币[7]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第一季度除税前亏损为26,070人民币[29]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第一季度融资费用为1,003人民币[29] - 本公司每股基本虧損为1.20分[33] - 本公司未經審核綜合權益變動表显示在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三个月内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为224,576人民币[35] 业务情况 - 本集团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录得任何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收入[12]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产生的收入[13] - 公司计划加快发展业务和扩大客户群,利用管理层和股东的经验和商业网络[17] - 公司正在探索在河南建设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站和储能发电站的可能性[18] - 公司目前正在内蒙古探索建设光伏发电站,已签署相关协议[19] 政策环境 - 中国政府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完善风电及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21] 股东及治理 - 本公司董事及行政总裁持有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79%[38] - 本公司主要股东黄波先生持有19.37%的股份[L][39] - 審核委员会于2000年12月13日成立,负责处理集团审计范围内的事务[40] - 審核委员会成员包括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马兴芹女士、单金兰女士和王铸晨先生[41] - 本公司董事未在与公司业务竞争或可能竞争的业务中持有任何权益[43] - 本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股份[44] 税务情况 - 本公司在香港及中国并无应缴所得税[30][31] - 本公司在中国的若干附属公司有权享有税务优惠[32] - 本公司的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具反攤薄作用[33]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3-08-10 09: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540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330万元[8][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无收入,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2690万元减少100.0%[9][12][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无毛利,2022年同期毛利率约为3.1%[10][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1.20分,2022年约为人民币0.73分[10][14]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股息,2022年亦无[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无销售开支,2022年约为人民币5.6万元,减少100.0%[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260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180万元,增长约48.5%[1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880万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人民币340万元[1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尚未偿还的银行透支,2023年3月31日也无[19] - 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未经审核收入为0,2022年同期为26907千元人民币[27] - 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未经审核销售成本为0,2022年同期为26070千元人民币[27] - 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未经审核毛利为0,2022年同期为837千元人民币[27] - 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亏损为539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270千元人民币[27]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20分人民币,2022年为0.73分人民币[27] - 2023年摊薄每股亏损为1.20分人民币,2022年为0.73分人民币[27] - 2023年4 - 6月外汇亏损118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304千元人民币[32] - 2023年4 - 6月除税前亏损扣除的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5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98千元人民币[32] - 2023年4 - 6月融资费用为159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553千元人民币[32] - 2023年4 - 6月所得税开支为0,2022年同期为463千元人民币[35] - 2023年4 - 6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为539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270千元人民币[36] - 2023年4 - 6月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1.20分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0.73分人民币[36]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4 - 6月季度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派发[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54053千元人民币[3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无收入,2022年约为人民币2690万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无收入,2022年同期也无收入[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无主要业务收入,2022年同期为26907千元人民币[30][31] 公司业务探索 - 公司正在探索河南建设光伏、风力和储能发电站的可能性,也在内蒙古探索建设光伏电站并已签署无法律约束力条款书[21][22] 公司税收政策 - 中国附属公司一般税率为25%,参与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附属公司可享15%优惠税率,部分符合条件企业可享税收优惠政策[35] 公司股本及股东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的普通股[41][42] - 执行董事谢文杰持有公司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79%[41] - 主要股东黄波持有公司86,825,93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9.37%[42] - 股东李䁱豔持有公司59,094,40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3.19%[42] - 股东黄淵銘持有公司35,548,2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7.93%[42] - 股东侯晓兵持有公司26,22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85%[42]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00年12月13日成立,成员为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43][44] 公司业务权益及股份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或其紧密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公司无控股股东[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股份行为[47]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公司采纳不逊于GEM上市规则规定的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未发现违规情况[48] 公司业务说明及应对策略 - 集团主要经营业务为在中国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及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11] - 公司认为因中国实施严格的COVID - 19封锁导致无收入的困难是暂时的,管理层积极寻求新商机[12]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6-29 14: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2510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370万元[1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人民币4250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7220万元减少约41.1%[1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率约为5.2%,2022年约为18.2%[1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5.61分,2022年约为人民币0.83分[17]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4250万元,较2022年的约7220万元减少约41.1%[33]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约为5.2%,2022年约为18.2%[34] - 销售开支从2022年的40万元减少100%至2023年的零元[35]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1040万元增加31.4%至2023年的1370万元[36] - 2023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40万元,2022年约400万元[38] - 流动比率从2022年的2.0降至2023年的1.5,资产负债比率从2022年的49.0%增至2023年的58.1%[3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有来自黄渊铭先生的其他贷款2050万元,年利率12%;应付赵东平先生其他贷款约740万元,不计息[3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可供分派储备(2022年3月31日:无)[149]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约人民币4250万元归因于河北汉能与陕西百科订立的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为人民币4800万元[13] - 2022年3月31日,陕西百科与河北汉能订立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为4800万元人民币,出售约25兆瓦太阳能组件[2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完成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2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4250万元人民币,2022年为7220万元人民币[29] - 2022年3月31日陕西百科与河北汉能订立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4800万元[46] - 2022年3月31日,陕西百科与河北汉能订立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供应并安装约25兆瓦太阳能组件及提供增值服务,代价4800万元人民币[18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股权占比均为100%[6]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赵东平、袁庆兰、胡欣、谢文杰[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9] - 公司核数师为永拓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9] - 公司GEM股份代号为8111[10]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及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145]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在河北建立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为重点项目提供稳定货源并带来协同效应[18] - 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分布式风力发电站及储能系统,以多元化产品种类和扩大业务规模[19] - 建设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合约价为4200万元人民币,资金由公司内部资源提供,该交易于2023年2月17日获股东批准[73] - 公司正在河北建立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预期为河北重点项目提供稳定货源[164] 政策相关 - 2022年中国政府发布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 关联交易 - 西藏立能和陕西百科分别向张北智慧能源提供最多701万元和5400万元无抵押贷款[50] - 贷款合并计算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低于100%,构成非豁免关连交易和主要交易[51] - 公司以1700万元代价收购土地,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低于100%,构成主要交易[51] - 公司因疏忽未遵守贷款和收购土地相关上市规则规定,已采取补救措施[54] 可换股债券相关 - 2022年9月30日公司与张金华为发行32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订立认购协议,初步换股价2.5港元/股[57] - 换股权行使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280万股换股股份[60] - 初步换股价比2022年9月30日收市价溢价约1443.2%,比前五个交易日均价溢价约1424.4%,比前十个交易日均价溢价约1454.7%[61] - 换股股份将根据一般授权发行,上限为89635336股(占当时已发行股本20%)[63] - 公司发行2022年可换股债券无所得款项净额,因用于赎回2021年可换股债券[66] - 2022年可换股债券本金为3200万港元,已发行给认购人,认购事项于2022年10月21日完成[70] - 按初步换股价格悉数转换2022年可换股债券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将由448176684股增至460976684股,认购人将获12800000股,占比2.78%[69] - 黄波持股86825934股,可换股债券公布日期时占比19.37%,转换后占比18.83%[69] - 李晓艳持股59094406股,可换股债券公布日期时占比13.19%,转换后占比12.82%[69] - 黄渊铭持股35548238股,可换股债券公布日期时占比7.93%,转换后占比7.71%[69] 企业管治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76] - 赵东平自2012年7月13日起兼任董事会主席及集团行政总裁职位[77] - 回顾期内及报告日期,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所有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须于公司每届股东周年大会轮席告退[81] - 董事会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回顾期内,赵东平、谢文杰、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出席率为100%,袁庆兰出席率为88%,胡欣出席率为92%[84][8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回顾期内举行五次会议[89][9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回顾期内举行一次会议[91][9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回顾期内举行一次会议[94][9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企业管治委员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回顾期内举行一次会议[98][100] - 审核委员会与公司高级管理层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与核数师每年最少举行两次会议[90] - 所有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97] - 执行董事赵东平、袁庆兰、胡欣、谢文杰在企业管治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1[1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在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5/5[1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在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1[1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在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1[100] - 自2012年7月13日起,赵东平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董事认为此举对集团有利,后续会持续检讨架构有效性[103][104] - 董事负责按规定编制集团财务报表并确保依时刊发,外聘核数师申报责任声明载于第50至54页[105][106] - 回顾期内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包括阅读刊物、观看直播、出席研讨会等[107][109] - 回顾期内公司秘书陈美玲符合要求,出席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12] - 公司非执行董事按一年期获委任,须轮流告退及膺选连任[113] - 全体董事已遵守公司有关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114] - 回顾期内公司外部核数师审核服务酬金为890,000港元[117][118] - 董事会负责维护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每年检讨监督成效[119] - 集团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内控顾问检讨时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未发现重大不足[122] - 为防止不合规事件,公司已采取补救措施,详情见主要及关连交易公布[123] - 公司聘请独立内控顾问分析不合规情况,采纳关联人士交易政策并传阅内部备忘录[124]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控监控制度在回顾期充分有效[126] - 公司为董事、高级职员及高级管理层安排责任保险投保[127] - 2022年9月29日股东批准采纳公司第二次经修订及重订组织章程细则[128] - 公司于2022年9月29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于2022年5月11日、10月10日及2023年2月17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133] - 执行董事赵东平、袁庆兰、胡欣出席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出席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2/3;谢文杰出席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3/3[1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出席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1,出席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2/3[133]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有权投票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34] - 董事会宣派及派付股息考虑公司财务表现、储备、债务权益比率等因素[136] - 董事会成员中男性3人、女性4人;年龄20 - 40岁3人、41 - 60岁2人、60岁以上2人[1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30名雇员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分别为56.7%及43.3%,公司将保持女性员工占比在43.3%以上[140] 股息相关 - 公司在回顾年度内未派付或宣派中期股息,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无)[147] 股份及债权证发行情况 - 回顾年度,公司未发行任何股份或债权证[152] 业务风险 - 新能源开发业务依赖中国政府支持政策,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动[155] - 集团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面临跟不上业内最新技术的风险,将通过项目实施积累经验并安排员工培训[156] - 集团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需大量资金,可能面临无法筹集充足资金的风险,或考虑合作及融资[159] - 集团未与客户订立长期销售协议,与主要客户维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否则业务及财务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160] - 集团需自供应商采购可再生能源产品,产品售价增长、供应中断或业务关系恶化可能影响财务业绩及销售业务[163] 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除贷款及收购土地相关规定外,集团无严重违反适用法律法规[165] 薪酬福利 - 薪酬待遇参考现行市价、个人表现及资历制定,薪金及工资每年检讨,集团设有员工福利并会授出购股权[169] 董事信息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执行董事有赵东平、袁庆兰、胡欣、谢文杰,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171] - 胡欣、马兴芹、王铸晨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董事,合资格且愿意重选[171] - 赵东平71岁,2011年6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主席,2012年7月13日起任行政总裁[173] - 袁庆兰67岁,1979年获山西医学院公共卫生学士学位,2011年6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4] - 胡欣40岁,2012年3月1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2年7月13日起任监察主任及获授权代表之一[174] - 谢文杰49岁,2019年5月1日及7月12日分别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及执行董事,有约24年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经验[177] - 谢文杰1997年获澳洲新南威尔士卧龙岗大学商学士学位,主修会计及金融[177] - 董事现无且无意与公司订立公司不可于一年内终止而毋须支付补偿(法定赔偿除外)的董事服务合约[182] 股份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190] 股东持股情况 - 2023年3月31日,执行董事谢文杰持有公司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2.79%[192]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之普通股[193][196] - 2023年3月31日,主要股东黄波持有公司8682593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37%[195] - 2023年3月31日,股东李䁱豔持有公司5909440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3.19%[195] - 2023年3月31日,股东黄淵銘持有公司355482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93%[195] - 2023年3月31日,股东侯晓兵持有公司2622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85%[195]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9 14:43
公司基本信息 -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1] - 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代号为8111[1] - 公司执行董事实行赵东平、袁庆兰、胡欣、谢文杰,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2] - 公司核数师为永拓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 - 1111, Cayman Islands[8] - 公司在香港的总办事处暨主要营业地点为九龙海港城海洋中心7楼704室[8] - 公司股份代號为8111[8] 公司架构 - 公司架构中,中国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对迈城国际有限公司持股100%,迈城国际有限公司对旗下多家公司持股均为100%[7] 业务范围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业务及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从事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和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1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2510万元,2022年为约人民币370万元[1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约人民币4250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7220万元减少约41.1%[1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约为5.2%,2022年约为18.2%[1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5.61分,2022年为每股基本亏损约人民币0.83分[12] - 销售开支由2022年的40万元减少40万元或100%至2023年的零元[30] - 行政开支由2022年的1040万元增加330万元或31.4%至2023年的1370万元[3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人民币340万元,2022年约为400万元[3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应付执行董事谢文杰其他贷款约为零元,2022年约为80万元;来自黄渊铭其他贷款为2050万元,2022年约为1090万元,年利率12%;应付执行董事赵东平其他贷款约为740万元,2022年约为600万元[32] - 集团流动比率由2022年3月31日的2.0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1.5;资产负债比率由2022年3月31日的49.0%增至2023年3月31日的58.1%[3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收入约4250万元,较2022年的约7220万元减少约41.1% [26][29] - 2023年公司收入主要源于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及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金额为42510千元,2022年为72215千元[28] - 2023年约4250万元收入归因于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为4800万元[2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约为5.2%,2022年约为18.2% [29] - 2023年收入為42,510千元人民幣,2022年為72,215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276,933千元人民幣,2020年為91,086千元人民幣,2019年為162,783千元人民幣[200] - 2023年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25,140千元人民幣,2022年虧損3,732千元人民幣,2021年溢利69,005千元人民幣,2020年虧損26,920千元人民幣,2019年虧損53,529千元人民幣[200] - 2023年資產總額為142,045千元人民幣,2022年為165,949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218,914千元人民幣,2020年為141,559千元人民幣,2019年為161,691千元人民幣[200] - 2023年負債總額為82,595千元人民幣,2022年為81,359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130,972千元人民幣,2020年為132,451千元人民幣,2019年為121,730千元人民幣[200] - 2023年資產淨值為59,450千元人民幣,2022年為84,590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87,942千元人民幣,2020年為9,108千元人民幣,2019年為39,961千元人民幣[200] 业务发展计划 - 公司正在河北建立一个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14] - 集团计划在中国设立一间分布式风力发电站及储能系统[15] - 建设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合约价为4200万元人民币,资金由公司内部资源提供[61] - 公司正在河北建立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预期为河北重点项目提供稳定货源[149] 政策环境 - 2021年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16] - 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16]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完善风电及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18] - 今年以来我国多省等地出台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主要集中在“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模式[18] 重大交易事项 - 2022年3月31日,陕西百科与河北汉能订立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为4800万元,将出售约25兆瓦太阳能组件并安装[25] - 2022年3月31日,陕西百科与河北汉能订立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供应并安装约25兆瓦太阳能组件及提供增值服务,代价4800万元[42] - 2022年6月27日,西藏立能及陕西百科向张北智慧能源提供无抵押贷款,本金分别最多达701万元及5400万元[44] - 2022年4月8日,公司通过河北众镵以1700万元代价收购土地[46] - 收购土地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100%,构成主要交易,公司曾未遵守相关规定并已采取补救措施[48]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发行本金32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换股价每股2.50港元,可转换为1280万股股份[33] - 2022年9月30日,公司与张金华女士订立认购协议,发行本金32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2.5港元/股[48] - 初步换股价较2022年9月30日收市价0.1620港元溢价约1443.2%,较前五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0.1640港元溢价约1424.4%,较前十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0.1608港元溢价约1454.7%[50] - 2022年可换股债券换股权获悉数行使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280万股换股股份[51] - 认购事项完成需满足多项先决条件,包括认购人获相关文件副本、联交所批准换股股份上市及买卖等[52] - 换股股份将根据一般授权发行,上限为8963.5336万股,占当时已发行股本20%,配发及发行毋须股东批准[54] - 公司将向联交所申请换股股份上市及买卖,不申请2022年可换股债券上市[55] - 公司与认购人同意赎回2021年可换股债券,发行2022年可换股债券无所得款项净额[56] - 董事会认为赎回现有可换股债券及发行2022年可换股债券可推迟现金流出,保留财务资源发展业务,且不即时摊薄股权[57] - 2022年9月29日,公司股东通过特别决议案批准修订组织章程细则[48] - 2022年可换股债券本金为3200万港元,发行给认购人[59] - 建设合约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构成主要交易,须遵守GEM上市规则第19章规定[62] 企业管治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仅偏离C.2.1条文[64] - 赵东平自2012年7月13日起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65]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三分之一董事须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席告退[68]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董事定期会议前最少14天获通知[69][70] - 赵东平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袁庆兰出席率88%,胡欣出席率100%,谢文杰出席率92%,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0] - 公司遵照GEM上市规则第5.09条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年度确认书,所有独董被视为独立[7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五次会议[75][77] - 审核委员会与公司高级管理层每年最少举行四次会议,与核数师每年最少举行两次会议[76]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6月成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79][80][82] - 提名委员会自2012年3月28日起生效,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84][88] - 企业管治委员会自2012年3月28日起生效,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举行一次会议[89][91] - 所有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8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未经审核季度及中期业绩及经审核年度业绩,认为报表遵从会计准则并充分披露[77] - 薪酬委员会负责就公司对所有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的政策及架构向董事会提供推荐建议[81] - 提名委员会负责考虑合适董事候选人并就董事委任及终止董事服务作出推荐建议[85] - 企业管治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制定及审阅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和常规,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90] - 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企业管治委员会执行董事出席率为100%[92] - 自2012年7月13日起,赵东平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95] - 外聘核数师申报责任声明载于第50至54页[96] - 公司秘书陈美玲符合GEM上市规则要求,回顾期出席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2] - 公司非执行董事按一年期获委任,须轮流告退及膺选连任[103] - 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操守守则,全体董事已遵守规定[104] - 回顾期公司外部核数师审核服务酬金为890,000港元[106] - 回顾期公司审核服务已付/应付外部核数师费用为890,000港元[107] - 董事会负责维护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每年检讨监督成效[107]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检讨一次有关财务、营运与合规控制及风险管理程序及其有效性[108] - 内控顾问检讨时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未发现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重大不足[109] - 公司采取7项补救措施防止不合规事件,确保遵守GEM上市规则[109][110][11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内部监控及会计制度可提供合理保证,有持续识别评估管理重大风险程序[113] - 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控监控制度在回顾期充分有效[114] - 2022年9月29日,股东批准采纳公司第二次经修订及重订组织章程细则[116] - 2022年9月29日举行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2022年5月11日、10月10日及2023年2月17日举行股东特别大会[121] - 执行董事赵东平、袁庆兰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和特别大会的比率分别为1/1和2/3,胡欣为1/1和3/3,谢文杰为1/1和2/3;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兴芹、单金兰、王铸晨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和特别大会的比率均为1/1和2/3[121]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有权投票的股东,可要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议须在要求提出后两个月内举行[121] - 公司于2012年3月采纳股东沟通政策,认为该政策已有效实施[122] - 公司宣派及派付股息由董事会综合多因素全权酌情厘定[124] - 董事会男性董事3名,女性董事4名,实现性别多元化[126]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分别雇佣7名及23名员工,2022年3月31日分别为7名及21名[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30名雇员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分别为56.7%和43.3%,公司将维持女性员工占比在43.3%以上[129] - 公司薪酬待遇参考现行市价、个人表现及资历制定,薪金及工资每年根据表现评估等因素检讨[154] - 公司设有员工福利,包括强积金、医疗保险、表现挂钩花红,还会向合资格雇员授出购股权[155] 股息分配 - 公司在回顾年度内未派付或宣派中期股息,董事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3月31日无可供分派储备[135] 风险因素 - 新能源开发业务依赖中国政府支持政策,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动[139] - 集团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面临跟不上业内最新技术的风险,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技术[140] - 集团提供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服务需大量资金,可能寻求合作或融资[142] - 集团面临公平值利率风险和现金流量利率风险[143] - 集团业务主要在华,大部分收支以人民币计值,汇率波动风险预计甚微且未进行对冲[144] - 公司依赖主要客户,未与客户订立长期销售协议,主要客户削减订单或终止业务关系,公司业务及财务业绩可能受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02-10 08:3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90万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140万元[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425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约人民币6820万元减少约37.7%[3][8][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毛利率约为5.2%,2021年同期约为12.9%[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0.64分,2021年同期约为人民币0.32分[3][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入为42,51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68,24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7%[50][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40,29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9,46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2%[5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2,21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8,7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7%[5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42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亏损为519千元人民币,亏损扩大366.9%[5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期间亏损为2,88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亏损为1,390千元人民币,亏损扩大107.6%[50]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其他收益为8,17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9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7.8%[50][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融资费用为2,51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83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50][57]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64人民币分,2021年为0.32人民币分,亏损扩大100%[50]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盈利4310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6911千元;2022年前9个月亏损2886千元,2021年同期亏损1390千元[63] - 2022年第三季度每股基本盈利0.96分,2021年同期亏损1.54分;2022年前9个月每股基本亏损0.64分,2021年同期亏损0.32分[63] - 计算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448177千股,2021年为436959千股[63] 公司费用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销售开支约为人民币10万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160万元,减少约93.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710万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780万元,减少约9.1%[1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的股息,2021年亦无[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截至12月31日止9个月的季度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派息[62][65]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收入约为人民币4250万元,占集团总收入100.0%,2021年约为人民币6820万元,占比亦为100.0%[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业务无收入(2021年:无)[15] - 公司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收入为42,51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68,24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7%[53] 公司业务交易情况 - 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为人民币4800万元,陕西百科将向河北汉能出售并安装约45455件太阳能组件[8] - 2022年6月27日,西藏立能和陕西百科向张北智慧能源分别提供最多达人民币7,010,000元和人民币54,000,000元的无抵押贷款[21] - 贷款按合并基准计算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100%,构成公司非豁免关连交易和主要交易[22] - 2022年4月8日,公司通过河北众镈以人民币17,000,000元代价收购土地[24] - 收购土地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100%,构成公司主要交易[2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协议,发行本金额为32,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25] - 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为每股2.50港元[25] - 换股时每次转换金额不少于1,000,000港元,超出部分为1,000,000港元完整倍数[26] - 可换股债券换股权获悉数行使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2,800,000股换股股份[29] - 换股股份将根据一般授权发行,上限为89,635,336股,占公司当时已发行股本20%[31] - 公司赎回本金32,000,000港元的2021年可换股债券,发行可换股债券无所得款项净额[34] - 按初步换股价格悉数转换可换股债券后,公司已发行股本从448,176,684股增至460,976,684股,认购人持股12,800,000股,占比2.78%[36] - 认购事项于2022年10月21日完成,已发行本金32,000,000港元可换股债券给认购人[39] - 建设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合约价为人民币42,000,000元,资金由公司内部资源提供[40] - 公司将于2023年2月17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审议建设合约及相关交易[41] 公司股价相关情况 - 2022年9月30日股份收市价较每股0.1620港元溢价约1,443.2%[30] - 紧接认购协议日期前最后五个连续交易日,股份平均收市价较每股约0.1640港元溢价约1,424.4%[30] - 紧接认购协议日期前最后十个连续交易日,股份平均收市价较每股约0.1608港元溢价约1,454.7%[30] 公司组织章程相关情况 - 2022年9月29日公司股东通过特别决议案批准修订组织章程细则[44] 公司未来业务规划 - 董事会对集团未来数年运营保持审慎乐观态度,集团有意继续寻求新业务或投资机会[9] - 公司会继续密切留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开拓业务为股东带来回报[48] 公司税务情况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12月31日止9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分别为463千元和871千元[59]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12月31日止9个月,集团在中国参与西部大开发计划的部分附属公司可享15%优惠税率,其余为25%[60]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12月31日止9个月,集团在香港无应课税溢利,在开曼群岛及英属处女群岛无须缴纳所得税[59]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谢文杰先生持有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79%[6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股东黄波先生、李晓艳女士、黄渊铭先生、侯晓兵先生分别持有86825934股、59094406股、35548238股、2622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分别约19.37%、13.19%、7.93%、5.85%[7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的普通股[69][70]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侯晓兵自2019年8月26日起退任执行董事[71] 公司审核相关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00年12月13日成立,已审阅及批准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业绩[73] 公司合规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董事或其紧密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7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公司无控股股东[7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股份行为[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9个月,公司不知悉有董事不遵守证券交易规定情况[77] 公司董事会构成情况 - 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7]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900,000元(2022年3月31日:约人民币4,000,000元)[18]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1-11 11: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4250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790万元下降11.3%[3] - 公司总收入为425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3%,其中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占100%[20][23] - 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790万元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250万元[64] - 公司收入为42,500千元,较去年同期47,900千元下降11.3%[59][60] - 公司期间亏损719.6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552.1万元人民币[23][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72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溢利人民币550万元,由盈转亏[3] - 公司2022年六個月歸屬股東淨虧損達719.6萬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溢利552.1萬元轉虧[3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200千元,去年同期为溢利5,500千元[59] - 期间全面开支总额为人民币719.6万元,全部由公司拥有人承担[8][1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5.2%,较去年同期23.7%大幅下降18.5个百分点[4] - 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23.7%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5.2%[61]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62.9万元,与去年同期人民币466.2万元基本持平[8]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70万元减少0.7%至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60万元[61] - 销售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00万元减少93.5%至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6.7万元[61] - 公司2022年六個月融資費用總額為117.6萬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140.6萬元下降16.4%[30] - 公司2022年六個月員工成本總額為254.5萬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319.2萬元下降20.3%[32] - 公司2022年六個月所得稅開支為46.3萬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48.8萬元下降5.1%[33] - 雇员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20万元减少至202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50万元[79] 各业务线表现 - 新能源分部实现利润95.8万元人民币,电力系统集成业务分部亏损51万元人民币[23] - 新能源电力系统集成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未产生任何收入[67] - 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分部资产为9804.9万元人民币,电力系统集成业务分部资产为5720万元人民币[26] - 主要收入来源为与河北汉能的太阳能组件销售及安装协议,代价为48,000千元[60] 现金流表现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318.9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050.1万元人民币下降35.7%[15]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927.9万元人民币,主要因购买土地使用权支出1928.3万元人民币[15]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78.8万元人民币,其中筹集其他贷款357.3万元人民币[1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30.2万元人民币,期末余额为173.5万元人民币[15] 资产和负债结构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73.5万元,较期初人民币403.7万元减少57%[9]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2年3月31日的人民币400万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人民币170万元[70] - 应收账款及票据为人民币13069.2万元,较期初人民币15569.2万元减少16.1%[9] - 公司應收賬款淨額為1.3069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3月底1.5569億元下降16.1%[41] - 应收账款总额从155,692千元下降至130,692千元,降幅为16.1%[45] - 逾期90天以上应收账款为35,128千元,较期初41,352千元下降15.1%[45] - 流动负债为人民币7972.5万元,其中可换股债券为人民币2916.8万元[9] - 公司总负债为7.97亿元人民币,负债结构中可换股债券占2.92亿元人民币[26] - 应付账款总额为6,266千元,较期初6,416千元略有下降[47] - 总权益为人民币7739.4万元,较期初人民币8459万元减少8.5%[9] - 公司总资产为15.7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6.59亿元人民币下降5.3%[26][27] - 流动比率从2022年3月31日的2.0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1.7[73]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2年3月31日的49.0%上升至2022年9月30日的50.7%[74][75] 外汇和融资影响 - 公司2022年六個月外匯虧損達312.3萬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705千元收益轉虧[29] - 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公允价值为29,168千元,期内产生汇兑亏损3,152千元[56] 关联方交易和贷款 - 公司應收關聯方款項達1170萬元人民幣,由股東黃波先生之子控制[42] - 董事及股东关联方贷款总额为22,027千元,较期初17,707千元增长24.4%[49] - 西藏立能向张北智慧能源提供无抵押贷款人民币701万元[80] - 陕西百科向张北智慧能源提供无抵押贷款人民币5400万元[80] 可换股债券和股权结构 - 发行可换股债券本金额为3200万港元[84] - 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为每股2.50港元[84] - 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为2.5港元,悉数行使可发行12,800千股,占扩大后股本2.78%[53] - 可换股债券悉数行使后将发行最多1280万股换股股份[89] - 换股价较协议日前收市价0.162港元溢价约1443.2%[92] - 换股价较协议日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0.164港元溢价约1424.4%[92] - 换股价较协议日前十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0.1608港元溢价约1454.7%[92] - 发行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将用于赎回现有32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94] - 可换股债券悉数转换后总股份数增加至460,976,684股,较原股本448,176,684股增长2.85%[96] - 大股东黄波持股比例因可换股债券转换从19.37%稀释至18.83%[96] - 认购人通过可换股债券转换获得12,800,000股股份,占总股本2.78%[96] - 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从53.66%降至52.17%[96] - 公司发行本金额32,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予认购人[99][112] - 二零二一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未偿还本金32,000,000港元,可转换12,000,000股普通股[110] 投资和资产购置 - 公司2022年新增土地使用權資產1930萬元人民幣,主要為租賃土地[40] - 公司以人民币1700万元代价收购土地[83] - 公司正在河北建立太阳能组件生产厂房以稳定货源并增强质量控制[113] 每股数据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61分,相比去年同期每股盈利人民币1.28分[5] - 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61分,而2021年上半年为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1.28分[62] - 公司2022年六個月每股基本虧損為1.61分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每股盈利1.28分轉虧[37] 公司治理结构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448,177千股,对应股本224,088千港元[57]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48,176,684股每股面值0.5港元普通股[118][120] - 执行董事谢文杰持有12,489,46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2.79%[118] - 主要股东黄波持有86,825,93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37%[120] - 主要股东李䁱艳持有59,094,40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3.19%[120] - 主要股东黄渊铭持有35,548,2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93%[120] - 主要股东侯晓兵持有26,22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85%[120]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每年举行至少四次会议[121]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并由马兴芹担任主席[124] - 企业管治委员会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并由谢文杰担任主席[12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无董事涉及竞争性业务权益[12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及报告日公司无控股股东[12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未进行任何股份购买、出售或赎回[129] - 公司确认2022年上半年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13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一项偏离[132]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赵东平兼任违反守则第C.2.1条[133] - 董事会认为职权集中有利于集团领导与战略执行[133] - 董事会将持续评估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能分离的必要性[133] - 报告日期董事会包含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3] 信贷和贸易条款 - 公司貿易客戶信貸期維持180天,與2022年3月底保持一致[43]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股份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30%[103] - 购股权计划一般计划上限为已发行股份10%[105] - 股份合并后允许授予购股权最高34,520,257股,占已发行股份7.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