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租赁(03877)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2:46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同比增长2.7%至20.18亿港元,经营溢利增长5.6%至11.67亿港元[3]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14.1%至11.51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下降17.1%至0.179港元[3] - 平均资产回报率(ROA)升至5.4%,纯利率提升至57.0%[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0.18亿港元同比上升2.7%[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纯利11.51亿港元同比下降14.1%[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017.96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1,965.771百万港元增长2.7%[7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151.157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1,339.860百万港元下降14.1%[72] - 总收益从19.66亿港元增至20.18亿港元,同比增长2.7%[85]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79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216港元有所下降[94] - 每股摊薄盈利为0.178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216港元有所下降[94] 成本和费用变化 - 融资成本及银行费用为4.16亿港元,同比下降19.3%或9960万港元[31][32] - 折旧开支为2.98亿港元,同比增长6.1%或1710万港元[31][33] - 船舶营运成本为1.882亿港元,同比增长37.8%或5160万港元[31][34] - 雇员福利开支为2867万港元,同比下降7.6%,雇员总数由84人减少至79人[31][35]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减值拨回净额为1.323亿港元,同比下降225.2%[31][36] - 融资成本从5.16亿港元降至4.16亿港元,减少19.4%[88] - 银行借款利息费用下降36.2%至2.20亿港元[8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雇员薪酬为28.7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31.0百万港元下降7.4%[70] 业务线收入表现 - 公司收益上升2.7%至2,018.0百万港元,其中经营租赁服务收入增长15.4%至1,208.8百万港元[25][26] - 航运综合服务类收入增长15.1%至1,231.3百万港元,金融服务业收入下降12.2%至786.6百万港元[26][28] - 经营租赁服务收益增长15.4%至12.09亿港元[85] - 融资租赁服务收益下降11.3%至5.50亿港元[85] - 航运综合服务收益增长15.1%至12.31亿港元[85] - 金融服务收益下降12.2%至7.87亿港元[8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下降3.9%至422.01亿港元,总负债下降7.2%至274.96亿港元[4] - 权益总额增长2.8%至147.04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降至65.2%[4][5]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下降至3.1%,杠杆率降至1.7倍[5] - 有息借款规模约255.5亿港元,较2024年底下降7.4%,包含16.0亿美元借款、90.6亿人民币借款、20.2亿港币借款和1.4亿欧元借款[21]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2%,较去年底下降2.3%[21] - 总资产为422.006亿港元,较去年底减少17.204亿港元[40] - 资产负债率为65.2%,较去年底改善2.3个百分点[40] - 总资产减少3.9%至422.01亿港元(2024年末为439.21亿港元)[42] - 总负债减少7.2%至274.96亿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增长8.3%至138.89亿港元[49][50] - 债券类借款下降22.8%至103.70亿港元,公司偿还4亿美元到期债券[49][5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42,200.612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43,920.995百万港元有所下降[74] - 公司总负债从296.23亿港元减少至274.96亿港元,下降7.2%[75] - 借款从275.87亿港元降至255.48亿港元,减少7.4%[75] 现金流状况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3.203亿港元,同比下降69.1%[56][5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267亿港元,较期初减少40.7%[56] - 现金及等价物与定期存款大幅下降38.2%至11.80亿港元[4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8.68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负99.733亿港元)[56][5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1,773.896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1,052.669百万港元,降幅40.7%[74] 税务影响 - 公司计提税项开支1.377亿港元导致溢利下降[18] - 所得税开支为1.377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OECD支柱二规则影响[36][37][39] - 中国香港利得税按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90] - 集团适用GloBE规则,最低实际税率为15%[90] - 中国香港利得税即期税项为125,44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238千港元大幅增加[93] - 海外税项即期税项为10,8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147千港元有所减少[93] - 所得税总开支为137,7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0,161千港元显著上升[93] 船队运营和投资 - 公司船队规模143艘,其中运营船舶121艘,在建船舶22艘,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20] - 一年期以上租约平均剩余年限为7.64年,运营船队按合同金额计海上清洁能源装备占14.7%、集装箱船占17.4%、液货船占23.1%、散货船占23.1%、特种船占21.7%[20] - 公司完成新签新造船订单6艘,合同金额3.08亿美元,中高端船型占比100%[19] - 融资租赁总投资从217.40亿港元降至205.72亿港元,下降5.4%[103] - 未赚取融资收入减少至60.79亿港元,较期初67.91亿港元下降10.1%[103] - 租赁应收账款净额从143.32亿港元降至140.02亿港元,减少2.3%[103] - 五年以上长期租赁投资占比最高,达116.66亿港元(占总融资租赁投资56.7%)[103] - 一年内到期租赁投资占比10.6%,金额为21.87亿港元[103] - 累计减值拨备从6.18亿港元降至4.90亿港元,减少20.7%[103] - 报告期后签订船舶建造协议,总代价11.51亿港元[114] 融资和信贷活动 - 标普和惠誉信贷评级均降至A-,大公国际维持AAA评级[5] - 公司推进与中船财务100亿元人民币授信协议,并计划设立30亿美元中期票据框架[22][24] - 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较年初下降40个基点[21] - 计息负债平均成本从3.5%降至3.1%[59] - 未使用银行贷款额度约196.6亿港元[61] - 总资产4220.06亿港元,总负债2749.63亿港元,杠杆率1.7倍[61] - 利率掉期名义本金333.8亿港元,锁定美元平均固定利率1.58%[62] - 获得中船财务1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60] - 贷款借款年利率介于5.8%至8.3%之间[101] - 贷款借款账面净值为5,982,268千港元,较期初的6,118,321千港元有所减少[97][100] - 向合营公司提供年利率8.4%的无抵押贷款[104] - 发行新股11,476千股,收取认购款约1,470万港元[105] 合营公司及投资业绩 - 应占合营公司业绩为1.313亿港元,同比下降50.2%[36][39] - 公司应占合营公司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263.789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131.328百万港元,降幅50.2%[72] - 向合营企业贷款锐减18.2%至2.17亿港元且为无抵押贷款[44][45] 资产质量及应收款项 - 应收贷款及租赁款下降2.5%至202.01亿港元,其中应收租赁款减少2.3%至140.02亿港元[44][45] - 期内无任何应收贷款及租赁款核销,资产质量保持稳定[52] - 公司应收购贷款及租赁款从2024年末20,714.833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20,201.368百万港元[7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有9,281.8百万港元应收贷款及租赁款作为银行借款抵押[71] 其他收益和亏损 - 其他亏损净额为17.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汇兑亏损及债券理财产品利息[29]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增长236%至3188万港元[89] 股息分派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较去年同期的3港仙增加[95]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较去年同期0.03港元增长66.7%[108] 市场环境与行业数据 - 克拉克森海运指数上半年均值24,191美元/天,同比下滑4.9%[7] - 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BDTI)半年均值同比下降21.3%[7] - 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增长3.7%至3200.8万TEU[10] - 2025年上半年14.5万立方米LNG船即期运费均值4115美元/天同比下滑86.2%[11] - 2025年上半年16万立方米LNG船即期运费均值13423美元/天同比下滑69.4%[11] - 2025年上半年17.4万立方米LNG船即期运费均值24606美元/天同比下滑56.0%[11] - 2024年底全球大型LNG船队规模1.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11] - 2025年6月底全球VLGC船队规模0.37亿立方米较年初增长1.8%[13] - 2025年上半年8.4万立方米VLGC一年期期租费率均值39421美元/天同比下降27.4%[13] - 2025年全球LNG船运力预计增长8.9%高于贸易量1.2%的增速[15] 利率环境 - 人民币一年期LPR降至3.00%,五年期以上LPR降至3.50%[59] - 美元基准利率维持在4.25%至4.50%区间[62] 物业、厂房及设备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下降1.8%至160.99亿港元,主因出售散货船及折旧影响[46]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4年末16,394.376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16,099.700百万港元[74] 金融资产持有 - 持有上市债券及理财产品的金融资产微增1.1%至21.61亿港元[47] 雇员信息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79名雇员,其中31.6%位于香港,94.9%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70]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代表委任表格
2025-08-28 12:08
公司信息 - 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3877[1] 股东特别大会 - 2025年9月25日下午3时30分在香港举行[2] - 股东可委任代表出席及投票,相关规定明确[6] - 代表委任表格最迟2025年9月23日下午3时30分送达有效[6]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股东特别大会通告
2025-08-28 12:07
股东特别大会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5日下午3时30分举行股东特别大会[3] - 大会将审议造船协议及相关交易、授权董事落实协议[5][6] 股份登记 - 2025年9月22日至9月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9] - 过户文件须于2025年9月1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登记[9] 委派代表 - 股东可委派代表出席大会投票,多代表需注明股份数[9] - 代表委任表格须于2025年9月23日下午3时30分前送达[10] 表决与延期 - 普通决议案以投票方式表决[10] - 八号或以上台风或黑色暴雨信号生效大会延期[10]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须予披露及关连交易有关船舶建造
2025-08-28 12:05
业绩相关 - 2022 - 2024年各年末公司分别拥有20艘、18艘及15艘新船舶[64] - 2024年末公司船队规模达138艘,其中122艘营运,16艘在建[64] - 2023 - 2024年公司按年收益增长分别约为13.0%及11.3%[64] - 2025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借款及债务约为258.71亿港元,包括有抵押及有担保银行贷款约63.5亿港元等[85] - 2025年6月30日集团就合营企业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提供的担保所具有的或有负债约为27.01亿港元[85] 造船协议 - 2025年7月16日,公司间接全资子公司与北海造船及中国船舶工业贸易订立造船协议,收购两艘210,400载重吨散货船[11][18] - 每艘船舶代价为人民币5.28亿元(约5.7552亿港元),总代价为人民币10.56亿元(约11.5104亿港元)[18] - 船舶预计分别于2027年12月31日及2028年3月31日前交付,延迟交付每艘船舶最高扣违约金人民币1998万元,未遵技术规格每艘累计最高扣人民币1758.2万元[21] - 代价金额预计以集团内部资源拨付,买方按每艘船舶建造进度分五期支付交易代价,大部分付款于船舶交付后的第五期支付[19][24] - 造船协议待独立股东于股东特别大会批准后生效[18] 股权结构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5年8月22日),中国船舶集团于4,602,046,234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74.24%[30]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持有5.2249亿股股份,占公司股权概约百分比为8.43%[86] 股东特别大会 - 股东特别大会于2025年9月25日下午3时30分在香港德辅道中19号环球大厦18楼1801室举行[4][36][101] - 公司自2025年9月22日至9月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为符合出席股东特别大会及投票资格,过户文件等须于2025年9月19日下午4时30前送达指定处[39][107] - 代表委任表格须于2025年9月23日下午3时30分前送达指定处,须于股东特别大会或其任何续会指定举行时间前48小时交回[4][107] - 股东特别大会拟审议普通决议案,包括批准造船协议及其项下交易、授权董事行动,普通决议案将以投票方式表决[106][107] 其他 - 公司与中船财务于2025年3月26日订立金融服务框架协议,中船财务将在2025年6月27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提供金融服务[97] - 公司已获联交所批准豁免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第14A.70(13)条及附录D1B第43(2)(c)段规定[98]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
2025-08-28 09:17
委员会成立与成员 - 提名委员会根据董事会2019年5月6日会议决议成立[1][3] - 成员不少于三名,至少一名为不同性别,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4][7] - 主席由董事会委任或成员选举,由董事会主席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5][7] 会议相关 - 公司秘书为委员会秘书,缺席时成员可互选或委任他人担任[6][7] - 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增加次数[14][17] - 成员不能委任代表[10][15] 委员会职责 - 可向公司及附属公司雇员和专业顾问索取资料等[16][18] - 每年检讨职权范围及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提建议[20][21] - 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并提建议[22] - 负责物色、挑选及推荐董事人选[22] - 审查拟定服务合同条款并向股东提呈建议[25] - 会见辞职董事了解离职原因[26] - 每年在年报中汇报董事会多元化组成并监察政策执行[26] - 每年检讨董事时间投入并评估履职情况[31] - 适时检讨及实施董事提名政策[31] 其他 - 主席或代表应出席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并回应问题[27] - 公司章程未规范部分适用委员会会议程序[28] - 董事会可修订、补充及废除委员会职权范围和决议[32] - 应在公司和联交所网站公开职权范围[33] - 职权范围于2019年5月6日采纳并于2025年8月28日修订[35]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8 08:33
董事会会议 - 公司2025年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3]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8日[5] - 公告日董事会成员构成[5]
中国船舶租赁(03877)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5 09:38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本月底结存6,199,224,404股[2] - 本月内合共增加已发行股份858,000普通股[6] - 本月内合共增加/减少库存股份总额为0普通股[6] 购股期权 - 2021年4月30日两购股期权计划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分别为17,168,205、8,782,000[3]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1,056,060港元[3] - 本月底所有股份期权行使可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为441,356,623[3] 其他信息 - 公司证券代码为03877,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3] - 呈交日期为2025年8月5日,呈交者为董事长李洪涛[1][8]
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Ltd.减持中国船舶租赁403.2万股 每股作价2.2537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4 08:35
股东持股变动 - 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Ltd于7月29日减持中国船舶租赁403.2万股 每股作价2.2537港元 总金额约908.69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3.703亿股 持股比例从6.00%降至5.97% 下降0.03个百分点 [1] - 交易涉及关联方China Re Asset Management(Hong Kong)Company Limited及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Ltd.减持中国船舶租赁(03877)403.2万股 每股作价2.253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8:35
股东减持交易 - 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Ltd于7月29日减持中国船舶租赁403.2万股 每股作价2.2537港元 总金额约908.69184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3.703亿股 持股比例从6.33%下降至5.97% 降幅达36个基点 [1] - 交易涉及关联方China Re Asset Management(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及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股权结构变动 - 本次减持后中央汇金仍持有中国船舶租赁近3.7亿股 保持重要股东地位 [1] - 单次减持规模占流通股本约0.65% 属正常市场调节行为 [1]
中国船舶租赁(03877.HK):产业壁垒较高、商业模式优异的高股息标的
格隆汇· 2025-06-09 10:19
行业分析 - 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带动贸易量增长 推动新增运力需求提升 [1] - IMO环保规定趋严 存量船舶大多无法满足碳排放要求 [1] - 全球船队船龄达17.4年 接近20年经济使用年限 将进入老旧船舶更新替换高峰期 [1] - 绿色船舶造价高 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降息周期 租赁商方案灵活 预计船舶租赁渗透率有望提升 [1] 公司概况 - 中国船舶租赁第一大股东为中国船舶集团 持股比例74.38% [1] - 中国船舶集团为全球最大造船集团 2024年交付量1638万载重吨 占全球份额18.40% [1] - 凭借股东产业背景与资源精准识别产业周期 实现逆周期投资 以较低成本获取船舶资产 [1] 业务模式 - 采用固定+弹性收益模式 将部分船舶资产投入即期或短期市场运营 [1] - 2021年至2024年船舶租金上行 投入短期及即期市场运营船舶数量由19架提升至35架 [1] - 2024年通过自营、参股合营、控股合资等方式实现收益6.44亿港元 占净利润30.59% [1] 船队结构 - 2024年末运营船队平均船龄仅4.03年 明显优于全球水平 [2] - 船队多元化 覆盖油船、干散货、集装箱、LNG等各类船舶 [2] - 截至2024年7月末 节能型船舶占比89% 为前十大租赁公司中最高水平 环保达标压力小 [2] 财务状况 - 2024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仅3.56% 融资成本处于较优水平 [2] - 后续债务到期置换及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 资金成本有望进一步改善 [2] - ROE基本维持在15%左右 盈利能力强 [2] - 分红比例高 股息率TTM高于7%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3.81亿港元、46.22亿港元、49.68亿港元 三年CAGR为3.81%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79亿港元、24.41亿港元、26.61亿港元 三年CAGR为8.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