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亨利加集团(03638)
icon
搜索文档
亨利加集团(0363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1:09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8000万港元,股份8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77423775股,库存股为0股[2] 购股期权 - 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数均为0,本月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5261585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股份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股[5]
亨利加集团(03638) - 2025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07-30 08:49
业绩总结 - 公司呈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ESG报告,以符合上市规则附录C2规定[3][6] - 2025年范围1直接排放为3.5吨,较2024年的50.1吨减少46.6吨;范围2间接排放为123.0吨,较2024年的215.7吨减少92.7吨;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为6.0吨,较2024年的13.7吨减少7.7吨;GHG总排放为132.5吨,较2024年的279.5吨减少147.0吨;GHG总排放密度为1.8吨/雇员,较2024年的5.1吨/雇员减少3.3吨/雇员[56] - 2025年清洁化学剂有害废弃物为1.8吨,密度为0.02吨/雇员[62] - 2025年纸张无害废弃物为0.4吨,食物废弃物为3.5吨,总计3.9吨,密度为0.05吨/雇员[65] - 2025年办公室及食品贸易业务冷藏库直接用电量296,958千瓦 时,较2024年减少29,806千瓦 时;用电密度为3,959千瓦 时/雇员,较2024年减少1,982千瓦 时/雇员[73] - 2025年汽车直接汽油消耗量1,332.0公升,较2024年减少19,909.8公升;汽油消耗密度为17.8公升/雇员,较2024年减少368.4公升/雇员[77] - 2025年用水直接消耗量3,648.8立方米,较2024年增加1,504.8立方米;用水密度为48.7立方米/雇员,较2024年增加9.7立方米/雇员[80] - 2025年消耗印刷纸399千克,较2024年减少166千克;纸张使用密度为5.3千克/雇员,较2024年减少5千克/雇员[83] 用户数据 - 2025年3月31日雇员总数75人,2024年为55人[105] - 2025年雇员流失率为26%,2024年为28%[105] - 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总时数为365.5小时,人均约73.1小时[117][121] -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总时数为249.5小时,人均约22.7小时[118][121] - 普通员工培训总时数为301.5小时,人均约5.1小时[118][121] - 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培训总时数分别为617.5小时和299.0小时,人均分别约18.2小时和7.3小时[119][121] - 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接受培训的比例分别约为32.4%和31.7%[120][121]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接受培训的比例分别约为100%、63.6%和20.3%[120][121] 未来展望 - 公司旨在来年减少排放密度水平,保持极少量且不重大的无害及有害废弃物水平[57][67] - 公司旨在来年减少电力、汽油、水及纸张的消耗,并将继续采取措施[83] - 未来数年公司将审查社区投资政策,探索活动可行性[161][16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确立三步法环境目标,逐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完善环境议题监测管理,为上下游公司环境升级做贡献[11][13][15] - 公司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融入运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0] - 公司进行重要性评估,定期与各界持份者沟通,收集意见和反馈[28][30]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持份者沟通,如股东大会、报告、公告、网站等[32][33][34] - 公司按法规开展相关活动,如发布通告、决议案、进行投资者活动等[32] - 公司推广“少用、少浪费”原则和“减少使用、物尽其用及循环再用”理念进行废弃物管理[62][63] - 公司实施无纸化电子工资系统减少纸张使用,并设立废纸回收收集区[63] - 公司通过培训和教育向雇员推广减少废弃物的重要性[63] - 公司在2025财年实施废弃物数据追踪以提高监察及报告准确性[66] - 公司教导雇员节约能源及资源、保护环境,通过环保措施降低资源使用[68][70] - 公司定期审视气候变化对业务的影响,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运营风险[86] - 公司采用灵活工作安排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的生产力损失[91] - 公司严格遵守中国及香港相关劳动法规,定期检讨及更新雇佣惯例和内部指引[93][97] - 公司严禁聘用童工或强制劳工,招聘检查求职者身份文件[94][97] - 公司与所有雇员签订合约,明确工资、福利等内容[95][97] - 公司及时缴纳公积金、保险等,按法规和合约设定工时和休息时间,雇员享有产假[98][102] - 公司提供有竞争力和公平的报酬福利,定期进行薪酬检讨,合法终止雇佣合约[100][102] - 公司是平等机会雇主,零容忍工作场所歧视等行为,员工可向HR报告[101][103] - 公司建立严格供应商选择系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130] - 收到产品后在仓库进行抽样检查,重点检查外观、包装等方面;售后发现产品缺陷会回收并退回供应商更换[141][143] - 集团仅收集业务运营相关必要个人资料,未经同意不与集团外实体分享[151] - 集团尊重知识产权,使用商标前需征求同意[152][155] - 集团严格遵守反腐法律法规,制定执行反腐政策,设举报程序[153][156] - 公司确保商标、商业及技术秘密、软件等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定期监测市场知识产权,使用受版权保护软件避免法律纠纷[157] - 本年度公司向董事会及雇员派发商业道德标准和最新反腐败资源的培训资料[159][162] - 公司强调员工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和慈善活动,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履行社会责任[160][163] - 公司鼓励员工支持当地社区,敦促业务伙伴实施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关系[161][163]
亨利加集团(0363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30 08:49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集团收入为2.39亿港元,较去年3.57亿港元下降33.1%[21][27] - 公司收入录得约2.39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3.1%[98] - 集团总收入为2.39亿港元,同比下降1.181亿港元(降幅33.1%)[152][155] - 年度亏损7380万港元,去年为盈利1100万港元[21] - 毛利润为9770万港元,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0.9%(去年为4.0%)[21][27] - 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0.9%(2024年仅为4.0%)[153][155]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一般行政费用激增5470万港元,主要因证券经纪业务全面运营[158][160] - 员工成本翻倍至3910万港元(2024年:1920万港元)[158][160] - 业务扩张导致未分配开支增加3370万港元[31] - 财务成本通过债务重组降至910万港元[27] - 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870万港元[31] - 投资物业重分类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600万港元[31] 业务表现: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 - 电脑电子产品业务实现毛利620万港元,毛利率6.9%[3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入约9000万港元,同比下降63.8%,占集团总收入37.7%[10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入暴跌至9000万港元,同比减少1.588亿港元(降幅63.8%)[157]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因市场竞争加剧及需求疲软导致收入下滑[10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应收账款总额主动降低以控制坏账风险[104] 业务表现:食品贸易 - 食品贸易业务毛利1950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25.4%(去年18.3%)[35] - 食品贸易业务毛利为1950万港元,分部利润为400万港元,毛利率从18.3%提升至25.4%[40] - 食品贸易业务收入约7700万港元,同比下降28.1%,占集团总收入32.2%[114] - 食品贸易业务收入降至7700万港元,同比减少3000万港元(降幅28.0%)[157] - 食品贸易业务因香港餐饮业下行导致客户需求减少[114] - 食品贸易业务因成本控制措施实现净利润率显著提升[115] - 食品贸易业务通过质检认证有望纳入大型餐饮集团供应商名单[115] 业务表现:金融服务 - 金融服务业务毛利为5520万港元,分部利润为1630万港元[42][46] - 证券经纪及咨询业务贡献毛利约5110万港元,分部净利润约1310万港元[122]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飙升至5520万港元,同比激增5390万港元(增幅4146%)[157] - 公司贷款业务收入录得约5,520万港元,较去年大幅增加42.4倍[134] - 贷款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23.1%,去年占比仅约0.4%[134] - 贷款业务收入从去年的约130万港元增长至约5,520万港元[134] - 公司贷款业务贡献毛利约410万港元及净利润约320万港元[131] 业务表现:贷款业务 - 公司贷款利率范围介于10.0%至15.0%之间[131] - 贷款期限通常为一年[13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Hunlicar CCIG金融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开展贷款业务[131] - 公司积极完善信贷评级机制,包括对借款人进行严格尽职审查[134] - 公司聘用新团队主动开发新客户来源[134] - 贷款业务利率范围为10%至15%[171][176] - 贷款期限为一年以内[171][176] - 贷款利率区间从8%-15%调整为10%-15%[194] - 所有贷款均为无抵押且期限在一年内[194] 业务表现:家族办公室服务 - 家族办公室业务毛利为1680万港元,分部利润为1230万港元[43][47] - 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收入为168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0%[146][149] - 家族办公室业务品牌为"Harbour Family Office",提供财富管理和继承解决方案[43][47] 资产与贷款组合 - 总资产增长至5.60亿港元,流动资产达3.61亿港元[21][33] - 贷款组合本金总额从2024年的1.627亿港元降至2025年的1.5102亿港元[186][188] - 应收贷款账面总值增长至85.2百万港元(2024年:63.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5.0%[194] - 2025年贷款应收款总额约8,520万港元(2024年:约6,310万港元),利率区间10%-15%(2024年:8%-15%)[191] - 2025年87.5%客户贷款额在0-2,000万港元区间(2024年:66.7%),12.5%客户在2,000-4,000万港元区间(2024年:33.3%)[191] - 2025年个人客户占比37.5%(2024年:66.7%),企业客户占比62.5%(2024年:33.3%)[191] - 大额贷款客户(20-40百万港元)占比从33.3%上升至12.5%,小额贷款客户(0-20百万港元)占比从66.7%上升至87.5%[194] - 公司客户占比从33.3%大幅上升至62.5%,个人客户占比从66.7%下降至37.5%[194] 信贷亏损与减值 - 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净拨回220万港元(2024年拨回5400万港元)[159][161][162] - 应收现金客户款项拨回109.3万港元(2024年计提401.1万港元拨备)[159][161][162] - 公司记录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70万港元(2024年:拨回约5820万港元)[182] - 公司未核销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2024年:计提约2440万港元)[182] - 公司未核销应收利息预期信贷亏损(2024年:计提750万港元)[182] - 公司采用三阶段框架计量预期信贷亏损[168] - 贸易应收账款始终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67][169] - 其他金融工具通常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计量[167][169] - 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70万港元(2024年:拨回约5,820万港元)[184] - 2025年贷款减值损失总额约4,650万港元(2024年:4,820万港元)[192] - 贷款减值亏损总额为46.5百万港元(2024年:48.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5%[195] - 三名借款人(A、B、D)产生全额减值46.488百万港元,占未偿还本金46.601百万港元的99.8%[197] - 借款人B未偿还本金30.292百万港元为最大单笔减值[197] - 三家借款人(2024年:三家)确认减值损失,均非公司董事或关联方[192] - 公司已任命专业接管人处理违约借款人的资产清算[198] 还款与追回 - 年内应收贷款还款约4530万港元(2024年:约6360万港元)[182] - 年内应收利息还款约390万港元(2024年:约130万港元)[182] - 应收贷款还款额约4,530万港元(2024年:约6,360万港元),应收利息还款额约390万港元(2024年:约130万港元)[184] - 2025年从违约借款人处追回资金16.2百万港元(借款人A:0.4百万,借款人B:9.2百万,借款人D:6.6百万)[200] 借款人变动 - 2025年新增借款人G(1,750万港元)、H(4,000万港元)、I(1,500万港元)、J(240万港元)、K(912万港元)[186][188] - 2024年借款人C(4,000万港元)、E(4,870万港元)、F(700万港元)已结清贷款[186][188][189]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香港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面临严峻形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生重大影响[73] - 主要经济体间贸易争端导致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挤压贸易公司利润率[73] - 香港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增长率近年显著下降,贸易量出现收缩迹象[74] - 食品贸易业务在2024年面临重大困难,经济不确定性和消费者行为转变导致零售市场下滑[75] - 餐饮业经营者面临阻碍,主要地区销售额和餐厅数量均下降[75] - 市场预计在2025年逐步复苏,商业租金下降和政策举措将增加消费者支出[76] - 在线食品贸易领域成为增长亮点,食品配送平台和电子杂货服务获得显著关注[80] - 供应链管理进步及本地供应商与数字平台合作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覆盖[80] - 证券经纪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显著影响交易量[83] - 数字交易平台革新经纪格局,公司竞相提供先进交易工具和实时数据分析以吸引客户[83] - 证券经纪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交易量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和利率波动等多重因素显著影响[86] - 咨询服务业需求显著增长,客户对ESG投资兴趣明显增加[86] - 信贷业务整体贷款量下降,因利率上升抑制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意愿[87][91] - 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大幅增长,受经济稳定、有利监管及国际市场便利性驱动[89][93] - 政府举措推动家族办公室设立和扩张,包括简化注册流程、税收优惠及针对性推广[90] - 食品贸易行业表现出显著韧性,受益于香港战略地理位置和多元化美食景观[85] - 全球通胀及物流中断持续构成挑战,但供应链管理进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范围[85] - 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阻碍全球复苏并削弱贸易,同时物流、金融及贸易成本上涨加剧企业竞争[99][101] - 贷款机构采取更风险规避策略,在批准前进行全面信用评估,但中小企业专项贷款需求仍显著[87][91] - 恒生指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16,541点飙升至2025年3月31日的23,119点,涨幅达39.8%[129]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与两家领先科技和AI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3][47] - 公司成立于2005年并于2013年上市(原股票代码8036.HK),至2025年已运营20年[44][48] - 证券分部受益于活跃的美国市场及中港市场有吸引力的估值[42][46] - 公司专注于把握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需求以增加承销市场份额[42][46] - 公司通过新治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45][48] - 公司持续关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紧张局势对供应链及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44][48] - 集团持有证监会牌照开展证券经纪及咨询业务[122] - 集团通过收购进入香港冷冻食品贸易及鱼类加工市场[111] 公司治理与架构 - 公司股份代号为3638[1] -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包括行政总裁陈永森获委任为授权代表及公司秘书马咏仪获委任[6][8]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2024年9月24日及2025年2月1日发生成员变更,卢康成先生担任主席[7][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14家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等[14][15]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位于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16] - 公司核数师为Baker Tilly Hong Kong Limited(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11][13] - 公司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30号新鸿基中心22楼[13] - 公司网站地址为https://3638hk.com(注:该网站信息不构成本报告的一部分)[18] - 公司法律顾问包括香港的西蒙斯律师事务所(Simmons & Simmons)及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18]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08: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18日收盘,共有160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中国新经济投资(00080)以288.89%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44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 [1][2] - 澳亚集团股权(02905)和中安控股集团(08462)分别以55.28%和50.00%的创高率位列第二、三位 [1][2] - 创高率超过30%的股票还包括华联国际(00969)40.13%、中科生物(01237)37.25%、万马控股(06928)30.43% [2] 52周新高股票列表 - 乐普生物-B(02157)收盘价7.940港元,创高率24.54% [2] - 指尖悦动(06860)收盘价0.238港元,创高率17.14% [2] - 中国金典集团(08281)收盘价0.090港元,创高率17.12% [2] - 富誉控股(08269)收盘价0.540港元,创高率16.07% [2] - 加科思-B(01167)收盘价6.700港元,创高率15.31% [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XI二南CO-U(09311)以-16.10%的创低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930港元,最低价0.896港元 [6] - XI二南CO(07311)创低率-12.62%,收盘价7.360港元,最低价7.025港元 [6] - 昊天国际建投(01341)创低率-5.70%,收盘价0.228港元,最低价0.182港元 [6] - 协同通信(01613)创低率-4.00%,收盘价0.242港元,最低价0.240港元 [6] - 新达控股(08471)创低率-3.45%,收盘价0.086港元,最低价0.084港元 [6]
西太平洋银行: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让澳洲联储暂停降息
快讯· 2025-07-04 05:46
澳洲联储降息决策 - 西太平洋银行首席经济学家Luci Ellis认为澳洲联储下周维持利率不变的理由不令人信服 [1] - 澳洲联储在未来五周内不会获得新数据以改变降息决定 [1] - 澳洲联储主席难以通过媒体会议解释推迟五周降息的必要性 [1]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08: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3日收盘,共有120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富誉控股(08269)以90.76%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435港元,最高价0.475港元 [1] - 信义能源(03868)创高率65%,收盘价1.200港元,最高价1.980港元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创高率42.86%,收盘价1.710港元,最高价1.900港元 [1] - ITE HOLDINGS(08092)创高率34.21%,收盘价0.047港元,最高价0.051港元 [1] - 星凯控股(01166)创高率30%,收盘价0.480港元,最高价0.650港元 [1] 中高涨幅股票 -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00588)创高率26.47%,收盘价0.940港元,最高价1.290港元 [1] - 东江环保(00895)创高率23.33%,收盘价2.800港元,最高价3.700港元 [1] - 景业名邦集团(02231)创高率17.12%,收盘价0.690港元,最高价1.300港元 [1] - 亚太金融投资(08193)创高率16.67%,收盘价0.290港元,最高价0.350港元 [1] - 正大企业国际(03839)创高率16.5%,收盘价4.620港元,最高价4.660港元 [1] 低涨幅股票 - 能源及能量环球(01142)创高率14.52%,收盘价3.7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 [1] - 宏华集团(00196)创高率13.64%,收盘价0.216港元,最高价0.250港元 [1] - 科利实业控股(01455)创高率11.76%,收盘价0.280港元,最高价0.285港元 [1] - 华油能源(01251)创高率10.89%,收盘价0.205港元,最高价0.275港元 [1] - XL二南三星(07747)创高率9.24%,收盘价10.930港元,最高价11.110港元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创低率-42.11%,收盘价0.019港元,最低价0.011港元 [4] - 钧濠集团(00115)创低率-15.24%,收盘价2.580港元,最低价2.280港元 [4] - 细叶榕科技(08107)创低率-10.71%,收盘价0.285港元,最低价0.250港元 [4] - XI二南三星-U(09347)创低率-10.7%,收盘价0.684港元,最低价0.684港元 [4] - 从玉智农(00875)创低率-8.37%,收盘价0.265港元,最低价0.208港元 [4]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8: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7月2日收盘,共有137只股票创52周新高,领航医药生物科技(00399)、重庆钢铁股份(01053)、富誉控股(08269)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180.00%、52.52%、36.81% [1] - 领航医药生物科技收盘价0.260港元,最高价0.700港元,创高率180.00% [1] - 重庆钢铁股份收盘价1.720港元,最高价2.120港元,创高率52.52% [1] - 富誉控股收盘价0.249港元,最高价0.249港元,创高率36.81% [1] - 黄河实业(00318)收盘价0.390港元,最高价0.600港元,创高率33.33% [1] - 中国东方集团(00581)收盘价1.460港元,最高价1.830港元,创高率23.65% [1] - 鞍钢股份(00347)收盘价1.860港元,最高价2.620港元,创高率23.00% [1] 其他显著新高股票 - 荣晖国际(00990)收盘价0.740港元,最高价0.840港元,创高率21.74% [1] - HOME CONTROL(01747)收盘价2.840港元,最高价2.840港元,创高率20.85% [1] - 天安卓健(00383)收盘价1.140港元,最高价1.150港元,创高率17.35% [1] -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收盘价2.020港元,最高价2.490港元,创高率16.90% [1] - 兴利集团(00114)收盘价0.550港元,最高价0.640港元,创高率16.36% [1] - 盛良物流(08292)收盘价0.660港元,最高价0.660港元,创高率13.79% [1] 中低涨幅新高股票 - 三生制药(01530)收盘价24.250港元,最高价26.100港元,创高率4.61% [2] - 信义能源(03868)收盘价1.170港元,最高价1.200港元,创高率4.35% [2] - 中国飞机租赁(01848)收盘价4.1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创高率4.24% [2] - 华油能源(01251)收盘价0.213港元,最高价0.248港元,创高率4.20% [2] - 江南布衣(03306)收盘价18.340港元,最高价18.380港元,创高率3.90% [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青瓷游戏(06633)收盘价3.100港元,最低价1.000港元,创低率-54.55% [4] - 迪信通(06188)收盘价0.231港元,最低价0.211港元,创低率-14.57% [4] - 钧濠集团(00115)收盘价2.700港元,最低价2.690港元,创低率-10.33% [4]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收盘价0.042港元,最低价0.019港元,创低率-9.52% [4] - 易站绿色科技(08475)收盘价0.063港元,最低价0.055港元,创低率-8.33% [4]
亨利加集团(0363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14:5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收入为238,977千港元,2024年为357,111千港元[3] - 2025年公司毛利为97,748千港元,2024年为14,204千港元[3] - 2025年公司经营亏损为62,977千港元,2024年经营利润为22,808千港元[3] - 2025年公司年度亏损为73,810千港元,2024年年度利润为11,027千港元[3][5][6]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6,094千港元,2024年为盈利14,759千港元[5] - 2025年基本每股亏损为97.00港仙,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7.56港仙[5] - 2025年年度其他综合支出为2,627千港元,2024年为61千港元[6] - 2025年年度综合支出为76,437千港元,2024年综合收入为10,966千港元[6]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支出为78,721千港元,2024年为综合收入14,689千港元[6] - 2025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2,284千港元,2024年为亏损3,732千港元[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来自客户合约总收入为234,879千港元,总计收入为238,977千港元[2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公司来自客户合约总收入为355,854千港元,总计收入为357,111千港元[26] - 2025年公司年度亏损为73,810千港元[30] - 2024年利息收入4,098,000港元,2025年为1,257,000港元,全部由金融服务业务分部贡献[32] - 2025年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回净额为2,152千港元,2024年为53,962千港元[41] - 2025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7,706千港元,2024年为2,542千港元[42] - 2025年财务成本为9,144千港元,2024年为11,666千港元[43]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1,689千港元,2024年为115千港元[47]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为97.00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7.56港仙[48] - 集团回顾年度收入约2.39亿港元,2024年约3.57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3.1%[105]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回顾年度收入约9000万港元,2024年约2.48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63.8%,占集团总收入约37.7%(2024年约69.7%)[107] - 食品贸易业务回顾年度收入约7700万港元,较2024年约1.07亿港元减少28.1%,占集团总收入约32.2% [111] - 证券经纪及咨询服务业务年内贡献毛利约5110万港元及分部纯利约1310万港元 [115] - 信贷业务贡献毛利约410万港元及纯利约320万港元 [117] - 金融服务业务回顾年度收入约5520万港元,较2024年约130万港元增加42.4倍,占集团总收入约23.1% [118] - 2024年开展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该业务收入约168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7.0%[122][1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收入约2.39亿港元,较去年约3.571亿港元减少约1.181亿港元[126] - 本年度毛利率约为40.9%,2024年约为4.0%[126]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入约9000万港元,较去年约2.488亿港元减少约1.588亿港元[128] - 食品贸易业务收入约7700万港元,较去年1.07亿港元减少约3000万港元[128]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5520万港元,较去年约130万港元增加约5390万港元[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净额拨回约220万港元,较去年约5400万港元有所减少[130] - 2025年应收现金客户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10万港元,2024年为拨备约400万港元[130] - 2025年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168.4万港元,2024年为5815.4万港元[130] - 2025年应收现金客户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回109.3万港元,2024年为拨备401.1万港元[130] - 2025年贸易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62.5万港元,2024年为18.1万港元[130] - 2025年金融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回总额为215.2万港元,2024年为5396.2万港元[1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70万港元,2024年为拨回约5820万港元;无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撇销,2024年为拨备约2440万港元;无应收贷款利息预期信贷亏损撇销,2024年为拨备750万港元[138] - 2025年度应收贷款及应收利息还款额分别约为4530万港元及390万港元,2024年分别约为6360万港元及130万港元[1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应收现金客户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回约110万港元,2024年为拨备约400万港元[140] - 2025年度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为770万港元,2024年约为250万港元[142] - 2025年度财务成本约为910万港元,较2024年约1170万港元减少约260万港元[143] - 2025年度所得税开支约为170万港元,2024年约为10万港元[144] - 2025年度集团亏损约7380万港元,2024年利润约为1100万港元[145]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约为7610万港元,2024年利润约为1480万港元;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为97.0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27.56港仙(经重列)[146] - 年内公司录得汇兑收益约50万港元,与2024年持平[16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销售成本总计为141,229千港元[30] - 2025年公司销售费用总计为1,176千港元,一般及行政费用总计为58,815千港元[30] - 2025年公司折旧及摊销总计为5,179千港元,财务成本总计为1,108千港元[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总计96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1,30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3,039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总计838千港元[3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总计864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1,41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总计3,986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总计840千港元[37] - 2025年雇员福利费用为39,120千港元,2024年为19,242千港元[44] - 2025年出售存货成本为141,229千港元,2024年为342,907千港元[46] - 2025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2,147,000港元,2024年为864,000港元[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摊销开支838000港元,2024年为840000港元[64] - 本年度销售费用较去年减少约10万港元,主要因食品贸易业务产生[127] - 本年度一般及行政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470万港元[129] - 员工成本增至39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920万港元[129] - 2025年度集团将部分物业、厂房及设备转拨至投资物业,总账面价值为1.79534亿港元,导致公平值变动亏损5603.4万港元,2024年均为零[1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75名员工,较2024年3月31日的56名增加19名;2025年度雇员福利费用约3910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1920万港元增长约103.65%[16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90,040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为76,972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为55,171千港元,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为16,794千港元[3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总计357,111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248,840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107,001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1,270千港元[3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总计399,037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85,337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50,267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261,535千港元、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1,898千港元[3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总计246,476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140,229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60,948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45,299千港元[3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分部负债总计261,643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50,375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6,980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203,728千港元、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560千港元[3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分部负债总计82,438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51,390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21,934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9,114千港元[34] - 客户A在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2025年销售额为81,415千港元,2024年为155,151千港元;客户B在食品贸易业务2025年销售额为69,012千港元[41] - 集团主要从事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食品贸易、金融服务和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104]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106] - 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展望,预计人工智能商业化带来机会,或拓展到其他亚洲国家[108] - 2023年集团战略性进军香港食品贸易行业,收购相关公司[109] - 食品贸易业务客户群包括本地餐厅及冷冻食品店,提供定制三文鱼订单服务[110] - 证券经纪及咨询服务业务年内贡献毛利约5110万港元及分部纯利约1310万港元 [115] - 信贷业务贡献毛利约410万港元及纯利约320万港元 [117] - 食品贸易业务正获取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的监管链认证 [112] - 食品贸易业务团队将与供应商磋商长期合约以确保更优惠定价 [113] - 集团在香港网上食品销售平台物色机会吸引更广泛客户群 [113] - 证券经纪团队将分配额外资源投资先进交易技术,升级交易系统 [119] - 2025年上半年与两家顶尖科技及人工智能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数字化家族办公室软件及解决方案[125]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和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不包括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分别为160,448千港元和218,560千港元,主要位于香港[39] - 2025年和2024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79,212千港元和249,462千港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75%和70%,单独占公司10%以上收入的客户数目分别为2和1[40] - 香港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近年增长率显著下降,贸易量收缩,企业数量减少[94] - 2024年香港食品贸易行业面临困难,实体零售商和餐饮经营者销售额及餐厅数量下降[95] - 预计2025年香港食品贸易市场逐步复苏,网络食品贸易成有前景的增长领域[96] - 2024 - 2025年香港金融服务证券经纪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交易量受多种因素作用[98] - 咨询服务行业因企业及高净值个人需求涌现巨大需求,市场竞争激烈[99] - 2024年香港信贷行业遇挑战,整体贷款量下降,但专项贷款需求显著[100] - 香港家族办公室服务行业将在2024年及2025年大幅增长及整合[101] - 政府举措促进家族办公室服务行业增长,包括简化注册流程、税收优惠等[102] - 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提供的服务发展,涵盖传统财富管理及专业服务[103] - 2025年香港证券经纪行业预计从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受益,新兴产业扩张和跨境贸易活动增长或提高交易量 [1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管理层认为食品贸易2025现金产生单位假设合理变动不会导致减值[62] - 信贷业务贷款利率参考市场介于10%至15%之间[134] -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一般方法计提减值,贸易应收账款采用简化方法[131] - 集团一直就贸易应收账款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其他工具计量减值等于十二个月预期信贷亏损[132] - 评估金融资产信贷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集团会比较报告日期与初步确认日期的违约风险[13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自2024年10月8日起由华邦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亨利加集团(03638):部分要约就接纳而言已成为无条件
智通财经网· 2025-03-24 13:56
文章核心观点 亨利加集团与要约人才德国际联合公告部分要约就接纳而言已成为无条件 [1][2] 要约条件 - 已接获最低要约股份数目(1556.7万股)的有效接纳,要约人以最高要约股份数目(1943.9万股)为限购入合资格股东所提呈要约股份,使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在首个截止日期或之前持有超50%已发行股份权益(接纳条件) [1] - 持有非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所持有股份超50%的股东根据《收购守则》规则28.5批准部分要约,并在批准及接纳表格标明批准股份数目(批准条件) [1] 要约接纳情况 - 联合公告刊发日期下午4时30分,要约人已接获合共1952.05万股发售股份(占联合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约25.21%)的有效接纳,数目超过最高要约股份数目 [1] 结果 - 最高要约股份数目连同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于联合公告日期已拥有的股份超过全部已发行股份50%,接纳条件达成,部分要约就接纳而言已成为无条件 [2]
亨利加集团(0363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8 08:5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中期收入为169,763千港元,同比下降13.9%[21] - 2024年中期毛利为54,01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165千港元[21] - 2024年中期经营利润为9,56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5,635千港元[21] - 2024年中期期间利润为3,85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2,220千港元[21] - 2024年中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14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2,913千港元[19] - 2024年中期非控股权益应占利润为2,70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307千港元[20] - 2024年中期综合收入总额为3,87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2,336千港元[36] - 2024年中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收入为1,16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3,029千港元[39] - 2024年中期非控股权益应占综合收入为2,70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307千港元[41] - 公司2024年中期收入为169,76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7,320千港元下降14%[88] - 公司销售货品收入为123,86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6,677千港元下降37%[89] - 公司提供家族办公室服务收入为5,072千港元,去年同期无数据[89] - 公司提供股权资本市场服务收入为35,258千港元,去年同期无数据[89] - 公司总收入为169,763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入为89,570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收入为34,291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为38,706千港元,家族办公室服务业务收入为7,196千港元[96] - 公司总销售成本为115,749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销售成本为83,798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销售成本为31,951千港元[96] - 公司总期间利润为3,852千港元,扣除所得税前利润为4,937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1,085千港元[96] - 扣除所得税前利潤為115,74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3,485千港元有所下降[123] - 當期所得税開支為1,08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9千港元有所增加[124]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為1,143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32,913千港元有顯著改善[131] - 每股基本盈利為1.45港仙,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74.69港仙有顯著改善[132]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中期应收账款为121,196千港元,同比增长5%[4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9,414千港元增加到254,116千港元,增长414%[55]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198,311千港元减少到194,866千港元,下降1.7%[57] - 资产总额从478,159千港元增加到491,659千港元,增长2.8%[5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从282,974千港元减少到280,136千港元,下降1%[58] - 应付账款从60,392千港元增加到82,517千港元,增长36.6%[60] - 负债总额从198,920千港元增加到212,549千港元,增长6.8%[60] - 公司总资产为491,659千港元,其中分部资产为245,733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911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90,061千港元[112] - 公司总负债为212,549千港元,其中分部负债为110,331千港元,借贷为94,629千港元[112] - 應收貸款淨額為27,200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940千港元有所增加[144] - 應收賬款淨額為121,196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5,441千港元有所增加[145] - 应收账款总额为121,196千港元,其中美元计值的应收账款为91,202千港元,港元计值的应收账款为29,994千港元[148] -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显示,超过180天的应收账款为113,681千港元,占总应收账款的93.8%[148]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4,314千港元,其中港元计值的为12,329千港元,美元计值的为1,177千港元[156] - 应付账款总额为82,517千港元,其中贸易应付账款为51,427千港元,应付现金客户款项为31,090千港元[188]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17,913千港元,其中应计费用为10,240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为7,673千港元[188] - 公司应付账款总额为51,427千港元,其中超过90天的应付账款为50,134千港元[192] - 公司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100,430千港元,其中港元占比50,504千港元,美元占比49,923千港元[193] - 公司银行借贷总额为102,487千港元,其中有抵押借贷为94,629千港元,无抵押借贷为7,858千港元[195] - 公司有抵押银行借贷以香港自有物业作抵押,物业价值为182,901千港元[195] - 公司银行借贷中97,433千港元需在一年内偿还,2,722千港元需在一至两年内偿还,2,332千港元需在两至五年内偿还[197] - 公司浮息银行借贷总额为99,918千港元,固定利率借贷为2,569千港元[199] - 公司浮息银行借贷中83,585千港元按三个月美元LIBOR加溢价计息,16,333千港元按三个月HIBOR加溢价计息[200] 现金流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为11,94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17千港元有显著改善[76] - 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为615千港元,去年同期无数据[76] - 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为30,98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075千港元现金流入大幅减少[7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8,42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净增加5,058千港元[7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41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913千港元有所增加[76]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食品贸易、金融服务和家族办公室服务[92]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211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为619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为210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为378千港元[96]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429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为594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为715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为120千港元[118]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937千港元,其中电脑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为53千港元,食品贸易业务为1,573千港元,金融服务业务为311千港元[118] - 公司无形资产摊销为418千港元,全部来自食品贸易业务[118] 资本运作 - 已购目但尚未注销的股份为4,006千港元[70] - 资本储备包括配售股份支付的佣金及出售附属公司部分权益时的差额[73] - 公司于2024年9月26日和27日分别回购1,150,000股和350,000股股份,总代价为4,000千港元[188] - 公司法定股份总数为800,000,000股,每股面值为0.1港元[181] - 公司于2023年9月19日完成配售105,228,000股普通股,每股价格为0.25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26,300千港元[183] - 公司于2023年12月18日完成供股,发行315,695,100股,每股面值为0.18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55,400千港元[184] - 公司于2024年8月23日进行股份合并,将12股每股面值0.008333港元的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0.1港元的股份[185] 其他财务信息 - 金融資產預期信貸虧損撥回淨額為2,90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9,167千港元有顯著改善[121] - 財務成本從去年同期的6,326千港元降至4,627千港元,主要由於銀行及其他借貸之利息費用減少[121] - 物業、廠房及設備添置約2,102,000港元,去年同期無添置[136] - 無形資產攤銷開支為418,000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40,000港元有所減少[140]